① 微生物培养基制备时什么时候调节ph值
一般在灭菌前调。灭菌后再调很容易使培养基重新污染。灭菌后PH一般都会降低0.1—0.2左右,灭菌前稍微调高一点就行了。
用NaOH或HCl调。
② 微生物培养过程中pH变化的规律如何如何调整
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中会自动地改变外界环境的pH,其中发生pH改变有变酸和变碱两种过程,在一般微生物的培养中往往以变酸占优势,因此,随着培养时间延长,培养基的pH会逐渐下降。的变化还与培养基的组分尤其是碳氮比有很大关系,碳氮比高的培养基经培养后pH会明显下降;相反,碳氮比低的培养基经培养后,其pH常会明显上升。 措施:分为“治标”和“治本”两大类,前者指根据表面现象而进行直接、及时、快速但不持久的表面化调节,后者指根据内在机制而采用的间接、缓效但可发挥持久作用的调节。
③ 为什么微生物的ph内源调节用磷酸而不用醋酸
在微生物的生长、代谢过程中会产生引起培养基pH改变的代谢产物,为了维持培养基pH的相对恒定,通常要进行pH的调节.
pH的调节包括pH的内源调节和pH的外源调节.
a.pH的内源调节:通过培养基内在成分所起的调节作用,就是pH的内源调节.
第一种是采用磷酸缓冲液进行调节.
[K2HPO4]/[KH2PO4]=1时,溶液的pH稳定在6.8.
调节K2HPO4和KH2PO4两者浓度比可获得pH 6.0~7.6间的一系列稳定的pH.
反应原理:
K2HPO4+HCl→KH2PO4+KCl KH2PO4+KOH→K2HPO4+H2O
第二种以CaCO3作“备用碱”进行调节.CaCO3(不溶于水又是沉淀性的,在培养基中分布
不均匀)、NaHCO3均可用来调节培养基的pH.
b.pH的外源调节:
这是一类按实际需要不断从外界流加酸或碱液,以调整培养液的方法.
④ 在微生物的培养基的配置过程怎样进行PH的调节
培养过程中,ph的改变曲线和微生物生长曲线有关,从培养开始,随着微生物繁殖增加,代谢产物累积加快,培养基中的ph也呈现较快速度的改变,是变酸还是变碱,和具体微生物代谢产物有关。直到细菌生长曲线进入衰亡期后,细菌代谢趋于停滞,培养基内代谢产物和营养物质不再因微生物的代谢而发生变化,这时ph变化减少,最终不再改变。
ph的变化对微生物培养影响很大,在实际中,要不断监测ph的变化,并利用缓冲体系的加入或通气(氧气或者二氧化碳或者其他)等各种手段,将培养体系ph稳定在较好ph范围内,以达到微生物培养的目的。
⑤ 配制培养基为什么要调节PH,怎样调节
不同微生物所需环境的PH不同,故培养基在配置时需要调节PH。可以用1mol/L的NaOH或者1mol/L的盐酸调节ph,用ph计测量。
⑥ 配置培养基时为什么要调节ph
因为不同微生物所需环境的ph不同,同时在微生物的生长过程中由于营养物质的分解、代谢产物的积累,培养基的ph也会发生改变,故培养基在配置时以及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都需要调节ph.
⑦ 微生物培养基调节pH值一般加入什么物质
微生物培养基调节PH一般来说使用碳酸氢钠和碳酸钠物质,碳酸氢钠显弱酸性,可以调节酸性,碳酸钠显弱碱性,可以调节碱性,希望可以对你有帮助。
⑧ 培养基为什么要调PH
因为不同微生物所需环境的PH不同,同时在微生物的生长过程中由于营养物质的分解、代谢产物的积累,培养基的PH也会发生改变,故培养基在配置时以及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都需要调节PH.
⑨ 微生物培养中稳定和调整pH值措施有哪些
不知你是摇瓶还是发酵罐呢?
我们用过的方法有以下这些,供你参考下:
1、加CaCO3,这个一般是用在酵母菌发酵中的。
2、加NaOH调节。这个比较常用。
3、加氨水。这里的氨水既可以调节PH值,又可以作氮源,非常经济的方法。
4、加HCl或醋酸。
5、摇瓶里经常会用到缓冲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