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生物信息 > 尿液是如何形成的生物

尿液是如何形成的生物

发布时间:2022-07-08 22:56:41

Ⅰ 尿是怎样生成的,简述其基本过程

尿的生成主要经过3个过程:
(1)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浆中的水分和其它物质(电解质和小分子有机物)从肾小球滤过,而形成肾小球滤过液,即原尿。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原尿经过肾小管,99%的水分被重吸收,还有葡萄糖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也全部被重吸收到血液中。钠离子、氯离子、水和尿素,虽然在肾小管各段均能重吸收,但主要是在近曲小管重吸收。
(3)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作用。尿中有相当一部分物质是由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将它们周围毛细血管血液中的一些成分,以及这些细胞本身产生的一些物质分泌或排泄到管腔中的。

Ⅱ 尿液是如何产生的

(1)肾小球进入肾脏的肾动脉,分成几条分支以后,最后成为毛细血管而形成肾小球。在肾小球的血管腔和鲍曼氏囊之间有内皮细胞、肾小球基底膜、上皮细胞。水分和其他物质经过这一中间被过滤而形成尿。

由全身集中来的血液,经肾动脉进入肾脏内,到达肾小球里,除了血液成分中的细胞和蛋白质等不能通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以外,大部分物质在鲍曼氏囊内被过滤。这个液体就是原尿。

在正常情况下,每分钟可过滤100毫升(每天约150公升)的原尿。在原尿中,不仅有身体不需要的物质,而且还含有身体所需要的水分、糖、氨基酸、电解质等物质。这种原尿并不是原封不动地作为尿排出体外,其中的大部分物质,在尿细管里会再度被吸收。

(2)尿细管尿细管在肾脏内有着复杂的走行,因部位不同而有各种名称,但最后作为集合管向肾盂开口。尿细管虽然是让尿的基础液体通过,但又具有使基础液体在尿细管的各个部位再度吸收和分泌等作用,最后形成尿。

原尿在流经很长的尿细管期间,身体所需要的物质经尿细管细胞所吸收而再度返回到血液中。

尿细管中的再吸收机制很复杂,是维持身体的正常活动所必备的。

在尿细管里进行再吸收的同时,将不必要的物质排出体外。原尿中的1%,即每天约有1.5公升的物质变成尿。

Ⅲ 如何生成尿液

肾脏是生成尿液的器官。当人们喝了汽水、茶水、汤等液体,经过胃肠道吸收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再经过肾脏处理后形成尿液排出体外。因此,尿液直接来源于血液。当血液流过肾小球毛细血管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几乎所有血浆成分,包括少量分子量较小的血浆蛋白都通过肾小球膜,滤到肾小球囊内形成原尿。这是尿液生成的第一步。正常成人两侧肾脏的血流量每分钟约为1000~1200毫升。其中,血浆流量每分钟约为600~700毫升。

这个数据表明,肾小球的滤过液不是都排出体外,其中大部分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因此,把肾小球的滤过液叫作“原尿”,而经过膀胱排出的尿才叫作“尿”或称为“终尿”。从数量上看,两侧肾脏每分钟形成的滤液约为125毫升,每天就有180升,而每分钟经肾脏最后形成的尿液约1毫升,每天约为1.5升,这就是说,尿量只为滤液量的1%。从质量上看,原尿的成分与血浆成分很接近,几乎相同,但与排出的终尿有显着差异。尿的生成主要经过3个过程:

(1)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浆中的水分和其他物质(电解质和小分子有机物)从肾小球滤过,而形成肾小球滤过液,即原尿。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原尿经过肾小管,99%的水分被重吸收,还有葡萄糖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也全部被重吸收到血液中。

钠离子、氯离子、水和尿素,虽然在肾小管各段均能重吸收,但主要是在近曲小管重吸收。

(3)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作用。尿液中有相当一部分物质是由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将它们周围毛细血管血液中的一些成分,以及这些细胞本身产生的一些物质分泌或排泄到管腔中的。

人排出的尿,其尿量和成分之所以能维持在正常状态,均与滤过、重吸收、分泌三个过程有密切的关系。如果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加了,或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减弱了,或肾小管的排泄与分泌功能失常了,都会直接影响到尿量或尿中成分的改变。由此,对尿量的变化和尿中异常成分的分析,有助于临床诊断和对治疗情况的观察。

Ⅳ 简述尿液的生成过程

一、
简单说尿液的生成过程包括三个过程:1、肾小球的过滤作用;2、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3、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作用最初的虑出的尿液就是原尿!尿是在肾脏中形成的。肾脏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腰子”,它长在腰后部的脊柱两侧,左右各一个,大小如拳头,形状很像蚕豆。肾脏分为生尿和排尿两部分。产生尿液的部分叫肾单位,它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肾小体内有一团毛细血管叫肾小球,肾小管是位于外面的一段弯弯的管子。当血液流过肾小球时,就像被筛子过滤了一遍,血液中的废物和多余水分被滤到肾小管中,于是就形成了尿液。许许多多的肾单位,把产生的尿液汇集到肾脏的排尿部分—肾盂,然后再通过输尿管进入到膀胱。当膀胱中的尿液积累到一定量时,就会受到膨胀性刺激,这种刺激通过神经传入到大脑,大脑便发出“排尿”的命令。这时候,膀胱顶部的肌肉首先收缩,尿液出口处的括约肌开始放松,尿液便源源不断地流向尿道,排出体外。

二、
肾脏的生理功能可归纳为3个方面:排泄机体外代谢终末产物,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产生和释放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尿液主要承担排泄体代谢体产物及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作用。肾的血循环是维持肾脏正常生理功能的基础。肾血流量的大小决定肾小球的滤过率、钠的重吸收及肾组织的耗氧量,每分钟流经双肾的血液约1000~1200毫升,相当于心输出量的20%~25%。
肾小球的滤过是肾脏形成尿液过程的第1个主要步骤,肾小球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基膜和肾小囊脏层上皮细胞组成,起滤过膜作用,将流入肾脏的血液进行过滤,滤过膜各层都有大小不等的筛孔,其通透性取决于物质分子的大小、形态及其电负荷状态,相对分子质量大于90000或分子半径大于4.0纳米的物质完全不能滤过,椭圆形分子比圆形分子更容易通过滤过膜,另外滤过膜上有一层含负电荷的唾液黏蛋白,所以带负电荷的分子难以通过滤过膜。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及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如红细胞)被阻于血管内,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质以及氨基酸、葡萄糖、盐类、水分等滤出,入肾小囊形成原尿,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又被肾小管吸收回体内。正常人双肾共有200万个肾单位,其滤过膜的总面积为1.5平方米以上。单位时间内从肾小球滤过的血浆量称为肾小球滤过率(GFR)。血液通过入球小动脉进入肾小球,又从出球小动脉流出,血浆的滤过取决于滤过膜两侧的压力不平衡所形成的滤过动力,滤过膜两侧的压力是由肾小球毛细血管静水压与肾小囊静水压的压差及毛细血管内血浆胶体渗透压与肾小囊胶体渗透压的压差构成,由于这一压差,血浆内的水不断滤出,并带出部分血浆中的溶质。正常人的肾小球滤过率为125毫升/分±15毫升/分,每天经肾小球滤过的液体约180升,相当于总体水分的4倍或细胞外液的15倍,血浆量的60倍,人体通过控制入球和出球小动脉口径与阻力、球管反馈、激素、血管活性物质及神经影响肾小球滤过率。经肾小球滤过的大量富含各种溶质原尿,时入肾小囊腔,流入肾小管,最终仅有1%形成尿液排出体外。这一过程主要依靠肾小管的转动功能来完成,肾小管是由单层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而成的通道,肾小管细胞具有经细胞转运功能,可以对管腔内外的水及电解质进行转运,通过被动转运及主动转运,肾小管内滤液中的物质转运到明小管外,再进入小管周围毛细血管,这一过程称为肾小管的重吸收。而肾小管上皮细胞将自峰代谢产生的物质或血浆中的某些物质向肾小管腔内转运,称肾小管的分泌作用。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为被动重吸收,重吸收率为99%,其中60%~70%的水分主要在近端肾小管内伴随钠的转运而被动重吸收到血液中,而最后排出的尿液,主要通过髓袢和集合的尿浓缩与稀释机制来完成。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受抗利尿激素(ADH)调节。原尿中钠的转运是肾小管上皮细胞的主要转运机制,是耗氧耗能的主动重吸收过程,少部分为被动扩散转运,原尿中仅有1%的钠从尿液中排出,钠的转运主要受醛固酮调节。氯的转运随钠的重吸收而被动重吸收,小部分被主动重吸收,最后仅占滤过率1%的氯(5~9克)以氯化钠和氯化铵的形式随尿排出。原尿中70%的钾在近曲小管内重吸收,髓袢升支粗段、远曲小管及外髓层集合管亦可重吸收省量的钾,重吸收的方式以主动过程中为主。钾的分泌主要发生在远曲小管和皮质集合管以及髓袢降支细段,是尿中钾的主要来源,分泌过程以被动分泌为主。肾小管对钾的转运主要受醛固酮调节,还受小管内钾和钠的浓度及酸碱度影响。原尿中99%的钙和85%的磷被肾小管重吸收,主要部位在近端肾小管,而镁的重吸收主要在髓袢和远端肾小管,这些电解质的转运受甲激素(PTH)和降钙素(TCT)的调节。

Ⅳ 尿液是怎么形成的

尿液的形成过程比较复杂,大致是由于肾脏滤过人体的血液而产生。人体的血液经过肾脏以后进入到肾脏内部,肾脏内部含有大约300万个左右的肾小球。肾小球像一层滤网一样,然后血液经过肾小球滤过,比较大的分子,比如蛋白或营养物质就不能通过这个滤网而留在体内。而比较小的有毒物质,比如尿素氮、肌酐和胍类物质,就可以通过筛网而滤过进入肾小管之中,水分也可以通过滤网而进入肾小管质中。肾小管就重吸收水分,再返回到人体的血液之中,而且小分子的物质通过肾小管的分泌进入肾盂之中,少部分的水分也会进入肾盂之中,混杂这些有毒物质就最终形成了人类的终尿。这些终尿被集合系统收集,存储在膀胱之内,当存储到大约200-300ml左右时就会产生一种憋尿感,促进患者去排出这些有毒物质,也就是人体最终排出的尿液。
尿液由肾脏产生,其生成的过程主要为肾脏动脉供应血液进入肾脏,血浆在肾小球的毛细血管处通过滤过作用形成了超滤液。肾小管和集合管有重吸收及分泌的作用,当形成的超滤液流经肾小管以及集合管的过程中被选择性的重吸收,然后经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最终形成尿液。人体通过尿液的生成和排出肾脏,实现了排出体内代谢终产物,调节水及电解质平衡、调节体内渗透压力、体液的量以及电解质的浓度、酸碱平衡的作用,尿液产生的过程中受多种激素调控。

阅读全文

与尿液是如何形成的生物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5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0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2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3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3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0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1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1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4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2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3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99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4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4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5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9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2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