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雷公在中国神话传说中是做什么的
雷公,又称雷神或雷师,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司雷之神。雷公名始见《楚辞》,因雷为天庭阳气,故称“公”。所传始为兽型,或似鬼,或似猪,而以猴形居多,后状若力士,袒胸露腹,背插双翅,额生三目……击鼓即为轰雷。他能辨人间善恶,代天执法,主持正义。
❷ 中国古神话中的雷神叫什么名字不懂的别进,我宁愿关闭问题也不会采纳的。
中国古神话中的雷神名字没有明确记载。
雷神传说:
雷泽两岸为雷河(今属牡丹区辛集镇),华胥国的人民都聚居在雷河两岸。那时的雷神是一个人,当他不顺心时,雷河上就浊浪滚滚,汹涌起伏。要是雷神震怒时,河水更猛烈。人们没有办法,华胥国有个华胥姑娘就去雷神殿堂找雷神评理,她的胆大和直率感动了雷神,但雷神让华胥姑娘嫁给他,
为了华胥国的安危,华胥姑娘答应嫁给了雷神。一年以后,华胥姑娘给雷神生了个儿子,雷神非常高兴,脾气也越来越好,从此雷神只在农时节气打雷闪电,行云布雨。于是雷河两岸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雷神的表现应了中国那句古语:“人逢喜事精神爽。”
华胥想念家乡,把儿子放在葫芦上顺水而下,让他乘葫芦回华胥国,他的姥姥看见他乘葫芦而来,因此给这个外孙取名葫芦,按华胥国方言,伏羲与葫芦谐音。伏羲长大后,看见蜘蛛织网发明了网,在水里可以捕鱼,在林中可以捕鸟。因发明熟食,人们称为庖牺,意为他是最好的厨师。
伏羲想念母亲,就在都广天梯登建木上天庭看望母亲华胥。天帝听了雷神的禀告,就封伏羲为华胥国国君(实为华胥部落首领),人间之王。也就是五氏之一。
(2)雷公是什么生物扩展阅读:
雷神介绍:
雷神(lei shen):俗称雷公,是古代中国神话中主管打雷的神。出自《山海经·海内东经》。相传雷神生于古雷泽(故址在今山东菏泽),龙身人头,鼓其腹则雷。古代人们对打雷这种自然现象不十分了解,因此逐渐演化出一系列有关传说。 在古代中国,雷神的形象是不断演变的。
最初,人们把它塑造成人头龙身的怪物,敲打它的肚子就发出雷声。后来才渐渐变成尖嘴猴脸的形象,并逐渐定型。在道教神话中,记载了许多数量、各种级别的雷神,最基层的是"雷公",上一层的是普通的"雷神",再上层是"雷王"。传说雷王出生在广东省的雷州半岛,名叫陈文玉,后来成为神仙。
道教中级别最高的雷神是"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天尊"在道教神仙中属于最高级别,"普化天尊"是所有雷神的总司令。 在中国人的理念中,雷神是惩罚罪恶之神,人如果做了坏事或违背誓言,就有可能遭五雷轰顶死去。中国民间把雷神的生日定在农历6月24日,这一天要举行祭祀仪式。
寄托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雷州半岛的雷神都是叫雷首宫,宝诞日是:农历正月廿八,这天家家户户水果、饼干、供品祭拜和请来醒狮团和鹰雄团、舞龙团、戏班、年例大巡游等等大舞大乐,人欢神乐,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❸ 雷公是怎么来的
又称雷神或雷师。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司雷之神,道教奉之为施行雷法的役使神。传说雷公和电母是一对夫妻。因雷为天庭阳气,故称公。击鼓即为轰雷。能辨人间善恶,代天执法,击杀有罪之人,主持正义。
❹ 中国神话“雷公”雷神到底是谁
雷公又称雷神或雷师。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司雷之神,道教奉之为施行雷法的役使神。传说雷公和电母是一对夫妻。雷公名始见《楚辞》,因雷为天庭阳气,故称“公”。所传始为兽型,或似鬼,或似猪,而以猴形居多; 后状若力士,坦胸露腹,背插双翅,额生三目,脸赤色猴状,足如鹰鹯,左手执楔,右手持锥,呈欲击状,神旁悬挂数鼓,足下亦盘蹑有鼓。击鼓即为轰雷。能辨人间善恶,代天执法,击杀有罪之人,主持正义。
雷公信仰起源很古。至战国,《山海经》中描绘的雷神形象为:“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头,鼓其腹则雷也。《大荒东经》则曰:“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其声如雷。“皆为半人半兽形。东汉王充《论衡·雷虚》所记雷神形象有了变化,曰:“图画之工,图雷之状,累累如连鼓之形。又图一人,若力士之容,谓之雷公。使之左手引连鼓,右手推椎,若击之状。”基本上已是拟人化了。
民间自古崇敬雷公,流传许多雷公故事,尤以唐宋为甚。
唐宋文人笔记中,多记大雷雨后,雷神、雷鬼从空而降,雷神霹打不孝子和不法商人,及雷神娶妇等故事,反映出人们对雷神既存敬畏心理,又寄托主持正义的愿望。在这些故事中,唐沈既济《雷民传》所记雷公育子事更引人注目,该传称:“昔(雷州民)陈氏因雷雨昼冥,庭中得大卵,覆之数月,卵破,有婴儿出焉。自后日有雷扣击户庭,入其室中,就于儿所,似若孵哺者。岁余,儿能食,乃不复至。遂以为己子。(陈)义即卵中儿也。”
元代成书明代略有增纂的道藏本《搜神记》和《三教搜神大全》将上述故事略加改造增益,写成雷神陈文玉的故事。《搜神记》卷一曰:“旧记云:陈太建(569~582)初,(雷州)民陈氏者,因猎获一卵,围及尺余,携归家。忽一日,霹雳而开,生一子,有文在手,曰‘雷州’。后养成,名文玉,乡俗呼为雷种。后为本州刺史,殁而有灵,乡人庙祀之。阴雨则有电光吼声自庙而出。宋元累封王爵,庙号‘显震’,德佑(1275)中,更名‘威化’”
据清《续文献通考》卷七十九,“宋宁宗庆元三年加封雷州雷神为广佑王。庙在雷州英榜山。神宗熙宁九年,封威德王,孝宗乾道三年,加昭显,至是封广佑王。理宗淳祐十一年,再加普济,恭帝德祐元年,加威德英灵”。
道教亦尊奉雷神,杜光庭删定的《道门科范大全集》卷十二、十八等,已将风伯雨师、雷公电母作为乞求雨雪的启请神灵,北宋后的雷法道士又以之为施行雷法的使役神。后者肇始于唐,杜光庭《神仙感遇传》卷一《叶迂韶传》载,一次雷雨中,雷公被树枝所夹,不能脱身。后为叶迁韶所救出,雷公“愧谢之”,“以墨篆一卷与之曰:‘依此行之,可以致雷雨,祛疾苦,立功救人。我兄弟五人,要闻雷声,但唤雷大、雷二,即相应。然雷五性刚躁,无危急之事,不可唤之。‘自是行符致雨,咸有殊效“。
北宋末兴起的神霄、微诸派,以施行雷法为事。声称总管雷政之主神为“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雷师、雷公为其下属神。《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玉枢宝经》即假托普化天尊之口,向雷师皓翁讲经说法,命对“不忠君王,不孝父母,不敬师长”者,“即付五雷斩勘之司,先斩其神,后勘其形,……以至勘形震尸,使之崩裂”云云。
旧时各地多有雷神庙,清末黄斐然《集说诠真》云:“今俗所塑之雷神,状若力士,裸胸袒腹,背插两翅,额具三目,脸赤如猴,下颏长而锐,足如鹰鹯,而爪更厉。左手执楔,右手执槌,作欲击状。自顶至旁,环悬连鼓五个,左足盘蹑一鼓,称曰雷公江天君。”
❺ 雷公菌作为野菜颇为人推崇,它有什么功效
雷公菌又名地皮菜,地木耳,一般生长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做法也有很多,有着滋补益气、补铁养血、清热明目的作用等等。
3、清热明目,因为雷公菌是性寒,有着清热解毒的效果,使用可以用于辅助一些烧伤,烫伤。而且对夜盲和目赤也有着非常不错的效果。
4、滋补养肾,它富含很多的蛋白质和钙、铁等元素,对于自己的肝肾可以达到一种很好的效果,可以补虚益气,滋补肝肾。
❻ 《西游记》中雷公到底是什么来历
《西游记》中雷公电母虽然戏份不多,但是每个人都知道他们的存在,那么他俩有什么故事吗?
雷公又称雷神或雷师。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司雷之神,道教奉之为施行雷法的役使神。传说雷公和电母是一对夫妻。雷公是司雷之神,属阳。电母是司掌闪电之神,属阴,故称母,又称金光圣母、闪电娘娘。
雷公电母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司闪电打雷的神。雷公是司雷之神,属阳,故称公,又称雷师、雷神。电母是司掌闪电之神,属阴,故称母,又称金光圣母、闪电娘娘
在中国民间传说里,捉雷公也有是为了迫雷公下雨的。
相传很久以前,天上没有金、木、水、火、土等星星。那是有一年,有一个老妇人病倒了。她身边有六个儿子,因性格和特长的不同分别叫做:千里眼,顺风耳,长脚拐、铁铮脑、冷热不怕和皮袋。他们请来一位郎中为娘治病。那位郎中诊断后觉得没有什么办法医好老妇人的病,又不好明说,就随便说了句:“雷公的脑汁能治好。”可说者无意,听者却有心了。六个兄弟就真的商量了一个捉雷公的办法。
这天早上,他们一切准备好了,分工千里眼看,顺风耳听,长脚拐来捉。一会儿,雷公刚露脸,千里眼就看见了,顺风耳听到雷声,赶快告诉长脚拐。长脚拐站起来脑袋顶到了天。不一会功夫,雷公就被他捉住了。
他们高兴地回家把雷公放在锅子里盖住,就放火去煮。心想只要煮熟后就可以给妈妈治好病,就都跑去告诉他们的妈妈。
正巧,他们前脚刚一定,就进来了一个强盗。他以为锅子里煮了什么好吃的东西,就伸手去揭锅盖,刚一打开,把他吓了个半死。雷公趁机跑回天上去了。雷公跑上天后到天王那里告了一状。于是,天王派了天兵天将捉他们。先捉到了铁铮脑,天兵就使劲地打,但是不管那些天兵怎么打,铁铮脑一点也没为痛。
天兵没法,就又抓住了另一个。天兵改变了方法,把他放在锅里去煮,等他们煮了半天,打开锅盖一看,他却冷得在抖,原来里面那人冷热不怕。天兵又没法,只得另想办法又抓住了一个,全部抽出宝剑乱杀乱砍,但是尽他们怎么砍也都砍不进,原来那个是皮袋。天兵制服不了他们只得回天宫去了。
等他们回到房中,母亲已经死去。他们悲痛欲绝,留最小的皮袋守住母亲的尸体,其余的去大闹天宫。长脚拐站起来双手一撑,顿时天空乌云滚滚,昏昏沉沉,整个天宫也被搅成了一锅粥。天王没办法。只好分别封予长脚拐、铁铮脑、千里眼、顺风耳和冷热不怕为金、木、水、火、土五大神。后来,天上出现的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五大行星,据说就是他们五兄弟。
让我看来雷公就是封神榜中的雷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