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为什么说生命起源于海洋
因为水是生命活动的重要成分,海水的庇护能有效防止紫外线对生命的杀伤.大约在45亿年前,地球就形成了.大约在38亿年前,当地球的陆地上还是一片荒芜时,在咆哮的海洋中就开始孕育了生命——最原始的细胞,其结构和现代细菌很相似.大约经过了1亿年的进化,海洋中原始细胞逐渐演变成为原始的单细胞藻类,这大概是最原始的生命.由于原始藻类的繁殖,并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和二氧化碳,为生命的进化准备了条件.这种原始的单细胞藻类又经历亿万年的进化,产生了原始水绵、海绵、三叶虫、鹦鹉螺、蛤类、珊瑚等,海洋中的鱼类大约是在4亿年前出现的.
由于月亮的吸引力作用,引起海洋潮汐现象.涨潮时,海水拍击海岸;退潮时,把大片浅滩暴露在阳光下.原先栖息在海洋中的某些生物,在海陆交界的潮间带经受了锻炼,同时,臭氧层的形成,可以防止紫外线的伤害,使海洋生物登陆成为可能,有些生物就在陆地生存下来.同时,无数的原始生命在这种剧烈变化中死去,留在陆地上的生命经受了严酷的考验,适应了环境并逐步得到发展.大约在2亿年前,爬行类、两栖类、鸟类出现了.而哺乳动物也在陆地上诞生,它们中的一部分又回到海洋中.大约在300万年前,出现了具有高度智慧的人类.
⑵ 进化论上说生命起源于海洋单细胞生物
地球上最开始环境非常恶劣,没有氧气,紫外线强,火山喷发频繁,不适合生物生存。但就在这种恶劣的环境条件下,无机物慢慢的转化为有机物,有机物是组成生物体的化学成分,所以有机物相互组合就形成了地球上第一个厌氧型生物。
⑶ 大家都知道世界上最早的生物诞生于海洋,那么请问海洋里最早的生命是什么呢
在25亿年以前,地球表面绝大部分是深浅不一的广阔海洋,而陆地的面积很有限。这时在海洋中形成了一种类似蛋白质的有机物质,经过长期的演化和孕育,它们慢慢形成为最原始的生命体。到了大约距今6亿年前,即地质史上的元古生代,海水里的生命活动明显地加强了,除单细胞生物外,已有藻类、海绵类等多细胞生物出现了。到了距今约6亿~2.5亿年前的古生代,海水里已经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动物,如三叶虫、珊瑚等。到古生代的中期,出现了脊椎动物——鱼类。鱼类逐渐演化成两栖类动物,并且逐渐从海洋向陆地发展,直至进化到今天的规模。
海洋中的氨基酸是从哪里来的呢?如果原始海洋里的各种元素合成了氨基酸,那就可以认为地球上的生命确确实实是从海洋中诞生的。近来,天文学家在宇宙尘埃中发现了大量的有机分子;在陨石中还找到了多种氨基酸,这些物质大部分坠入海洋,在海水和阳光的作用下,经过长期演化,在海洋中形成了最初的生命。因此,人们认为生命起源于海洋,海洋是生命的源泉。
参考资料:
http://www.ndcnc.gov.cn/datalib/2004/Science/DL/DL-167123
⑷ 数十亿年前在地球温暖的海洋中孕育了第一种生命类型及什么生命
数十亿年前在地球温暖的海洋中孕育了第一种生命类型及单细胞生命。生命在海洋里诞生绝不是偶然的,海洋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使它成为孕育原始生命的摇篮。
水是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动物组织的含水量在百分之八十以上,而一些海洋生物的含水量高达百分之九十五。水是新陈代谢的重要媒介,没有它,体内的一系列生理和生物化学反应就无法进行,生命也就停止。
因此,在短时期内动物缺水要比缺少食物更加危险。水对今天的生命是如此重要,它对脆弱的原始生命,更是举足轻重了。生命在海洋里诞生,就不会有缺水之忧。
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海洋中含有许多生命所必需的无机盐,如氯化钠、氯化钾、碳酸盐、磷酸盐,还有溶解氧,原始生命可以毫不费力地从中吸取它所需要的元素。
水具有很高的热容量,加之海洋浩大,任凭夏季烈日曝晒,冬季寒风扫荡,它的温度变化却比较小。因此,巨大的海洋就像是天然的“温箱”,是孕育原始生命的温床。
阳光虽然为生命所必需,但是阳光中的紫外线却有扼杀原始生命的危险。水能有效地吸收紫外线,因而又为原始生命提供了天然的“屏障”。
⑸ 生命是起源于大海的吗为什么
是的,从理论上来说是这样的。
生命的起源一直是科学家们研究的课题,从现在的研究成果看,人们普遍认为生命起源于海洋。
因为水是生命活动的重要成分,海水的庇护能有效防止紫外线对生命的杀伤.大约在45亿年前,地球就形成了.大约在38亿年前,当地球的陆地上还是一片荒芜时,在咆哮的海洋中就开始孕育了生命——最原始的细胞,其结构和现代细菌很相似.大约经过了1亿年的进化,海洋中原始细胞逐渐演变成为原始的单细胞藻类,这大概是最原始的生命.由于原始藻类的繁殖,并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和二氧化碳,为生命的进化准备了条件.这种原始的单细胞藻类又经历亿万年的进化,产生了原始水绵、海绵、三叶虫、鹦鹉螺、蛤类、珊瑚等,海洋中的鱼类大约是在4亿年前出现的.
由于月亮的吸引力作用,引起海洋潮汐现象.涨潮时,海水拍击海岸;退潮时,把大片浅滩暴露在阳光下.原先栖息在海洋中的某些生物,在海陆交界的潮间带经受了锻炼,同时,臭氧层的形成,可以防止紫外线的伤害,使海洋生物登陆成为可能,有些生物就在陆地生存下来.同时,无数的原始生命在这种剧烈变化中死去,留在陆地上的生命经受了严酷的考验,适应了环境并逐步得到发展.大约在2亿年前,爬行类、两栖类、鸟类出现了.而哺乳动物也在陆地上诞生,它们中的一部分又回到海洋中.大约在300万年前,出现了具有高度智慧的人类.
⑹ 世界上第一个生命是怎么产生的
地球上最早诞生的是单细胞生物。其产生历程为:海洋提供丰富的化学元素的物质基础,紫外线到达地球成为合成有机物的能源,有了物质基础和能量,加上雷电的作用,生命才真正意义的开始。
接下来海洋中慢慢有了蛋白质,核酸,和后来在海洋中出现的磷脂分子神奇的相遇,在某种外力作用下最终结合,形成第一个单细胞。另外,地球上要形成生命还需要极其苛刻的条件,能量和温度要恰到好处,地球环境要适宜和稳定,还要有大气层的保护。
单细胞生物不断进化形成多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又不断进化才有了丰富多样的海洋生物,海洋生物爬上陆地,又开始征程。最终经过漫长的进化形成了今天的人类和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
世界上第一个生命为单细胞生物。地球上最早的生物大约在距今35亿年前至41亿年前形成,原核生物是最原始的生物,如细菌和蓝绿藻且是在温暖的水中发生。
生物可以根据构成的细胞数目分为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单细胞生物只由单个细胞组成,而且经常会聚集成为细胞集落。
单细胞生物包括所有古细菌和真细菌和很多原生生物。根据旧的分类法有很多动物,植物和真菌多是多细胞生物。变形虫算作单细胞动物,它的一些种类却算作粘菌,带鞭毛的鞭毛虫如眼虫有时被归为单细胞藻类或者是单细胞动物。
⑺ 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的原因是什么
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的原因是许多生化反应离不开水。
原始生命起源于海洋,多种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化学形成过程可能发生在大气中。
参考:
海洋生命的起源和早期进化
早期的地球没有任何生物。原始生命不大可能起源于陆上,因为陆上有大量的紫外线和很不稳定的条件。一般认为原始生命起源于海洋。
地球的一个基本特点是有大量的水,有占地球表面积71%的海洋。海水能调节气候,又能溶解许多化学物质。早期的地球是温热的,大气是还原性的,没有氧气,紫外线可以大量地到达地球;常有闪电和火山爆发,为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提供了能量。海水开始是淡的,以后逐渐咸化。
现在地球上的生命与细胞分不开。因为细胞有两个基本属性:新陈代谢和生殖作用。新陈代谢是在多种酶的催化下进行的,生殖作用是在核酸分子复制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生命起源的主要化学基础是蛋白质和核酸的出现,以及相互作用。组成细胞的成分的还有脂质和其他若干化学物质。水一般占细胞成分的80~90%。细胞分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两大类: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比较小,长度大多在60微米以下。真核细胞有细胞核和细胞器,一般比原核细胞大得多。具有原核细胞的生物叫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则都由真核细胞所组成。
生命起源和早期进化的过程经历了化学进化、原核细胞的出现和进化、真核细胞的出现和进化几个阶段。
化学进化 生命出现以前的物质逐渐复杂化的自然过程。地球上生命起源的基础是化学进化。它至少包括:①元素的相互作用产生出许多无机化合物,由此又产生多种简单有机化合物。这些化学反应可以发生在大气中、陆上的池塘里和海洋中。但由于雨水冲刷,各种化合物最终汇集到海洋中。由于紫外线的穿透力比较弱,海洋表面的有机物被分解,而海洋表面以下的有机物则有条件进一步复杂化。②由简单的有机物发展出各种生物小分子,如氨基酸、糖分、有机碱基、嘌呤、嘧啶等。③由生物小分子发展成多种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脂质等。④有一定结构的隔离系统在水中出现,这隔离系统的逐渐完善化就出现了原始生命——原核细胞。
美国S.L.米勒和H.C.尤里曾设计一种仪器。他们模拟早期地球的大气条件,把水、氨、甲烷、二氧化碳等放在密闭的仪器里进行热循环,在容器内不断地放出闪电。一个星期后,他们从容器内的液体中得到了若干氨基酸和其他有机物。这表明与生命有关的上述重要的有机物,在早期地球条件下自然合成的可能性。
进一步的化学进化就产生出蛋白质和核酸等化学物质。这些物质最终也会汇集于海洋。因为历时很长,海洋中所贮存的有机物便很多。20世纪20年代,英国J.B.S.霍尔丹和苏联А.И.奥巴林都认为当时的海洋是温热且富有多种有机物的,是一种“热汤”。在热汤里,蛋白质或其他多聚体(如核酸)会偶尔形成小球一类的结构。奥巴林称它为团聚体(coacervate),而S.W.福克斯称它为微小球 (microsphere)。这些微小体跟周围环境有一定区别,是一种初期的隔离系统。它不溶解于水,能进行类似新陈代谢的一些化学作用。但这样的结构还不稳定,更不能进行真正的生殖作用。
原核细胞的出现和进化 在团聚体一类的原始结构中,内部含有核酸和蛋白质,这些物质就有机会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以后通过核酸的变化,促使对环境有一定隔离作用的团聚体逐渐演变为原核细胞一类的物质体系。在这过程中,由脂质和蛋白质所组成的膜状构造的出现是重要的一环。于是,由核酸和蛋白质为主要成分的一种特殊的物质体系在模内形成。这就是生命的物质基础——原生质。在原生质里有一个遗传系统,它由脱氧核糖核酸(DNA)和几种核糖核酸(RNA)所组成,又有翻译遗传信息的小机器——核糖体。这样复杂的系统是如何发展起来的,至今还不清楚。
最先出现的原核细胞是异养生物,进行厌氧呼吸。它们从周围丰富的有机物中得到碳源和能源,直到细菌繁盛而分化成若干类型以后,它们消耗周围有机物的速度便逐渐超过了有机物的无机自然合成速度,原始生物世界中就逐渐出现了食物问题。大抵在此以前,已由细菌之类的原核生物演变出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蓝藻。蓝藻使地球上的食物有了新的来源,同时产生出氧气。
根据非洲、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处材料:最早的岩石约有38亿年的历史;最早的细菌之类的原核细胞大致出现在34亿年前;大约在31亿年前的时候出现蓝藻。这表明地球上的化学进化经历了10亿年以上的时间,才出现了原始生物——原核细胞。在此之前,可能还有更原始的非细胞或前细胞形态的生物,因为原核细胞(象细菌之类)已具有相当复杂的结构和功能。
真核细胞的出现和进化 现在一般认为真核生物可能是由几种原核生物以内共生方式而形成的。最先出现的是一种原始的真核细胞,体积较大,已有原始的细胞核。原始的真核细胞吞吃了好氧细菌,随后发生共生作用,细菌便在细胞里转化成线粒体。原始真核细胞吞吃了蓝藻,并发生共生作用,使蓝藻就在细胞里转化成叶绿体。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有自己的脱氧核糖核酸,大小与原核细胞的脱氧核糖核酸相近。
真核细胞的绿色植物出现以后,光合作用的功能得到了增强,海洋里的生物量逐步增加,大气中的氧气也逐渐增多,为真核生物的加速进化提供了条件。真核生物进行的都是有氧呼吸。
现在的化石材料表明,最早的真核生物大抵出现在18~14亿年前。这些化石都产于沉积岩,表明真核生物也是在海洋中进化出来的。从34亿年前到18~14亿年前,是原核生物进化的时期。经过的时间很长,达20亿年左右,但进化的速度很缓慢。真核生物出现以后,出现了真正的性别,进化的速度也大大地加快:在大约10亿年前开始出现了多细胞的动物;到了距今5.7~5亿年的寒武纪,海洋里已长满了多种海藻,而且带骨骼的各门类的无脊椎动物也出现了;以后又出现了脊椎动物;在前寒武纪的末期,大气上层逐步出现和形成臭氧层,为生物上陆生活创造了条件。生物成功地上陆生活大致发生在寒武纪以后。
以上便是生命在地球上的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大致进化过程。
⑻ 生命起源于海洋,为什么海洋无法诞生高级文明
我们憧憬着海洋,同时也畏惧海洋。水能够给予我们生命,但同时也能夺去性命。生活在地面数千年,人类凭借着自身的能力,打造了自身的文化。面对着一望无际的大海,脑海中不禁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海洋的能力如此强大,为何没有诞生高级文明?
一种文明的兴起,必须要经过岁月的沉淀和磨练。在数千年前,人类凭借着原始的武器与自然作斗争,拼搏下一片安全的生存环境;如今,人类以航天飞船探索星空,以潜艇征服海洋,这是属于人类可歌可赞的文明历史。根据地球的演变历程,海洋的存活岁月远比陆地较远,而且领域范围更不是后者能够比拟的。
⑼ 生命起源于海洋吗
38亿年前,星际物质猛烈碰撞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动荡不安的地球变成了一个蓝色的星球,表面覆盖着蔚蓝色的大海,海面上遍布着岩石裸露的岛屿。在陆地表面和海洋的底部,高密度的黑色玄武岩和富含铁镁有精细花纹的硅酸岩组成了厚厚的地壳,较轻的花岗岩物质分布其上,这些物质是由浅色的,富含钾、钙、钠、铝的硅酸岩组成(这些漂浮在地壳表面的花岗岩“冰山”最终变厚,并形成了地球大陆的核心部分)。天空变明亮了,大气逐渐变薄,气候也慢慢凉下来。但是,陆地和海洋中仍然没有植物和动物的踪影。
地球上的生命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是怎样开始的?无论在什么时候这都是最让人感兴趣,引起激烈争论的问题。40亿年前,原始的海洋中是否充满着有机分子呢?如果是的话,那最早的有机物质又来自何方呢?有人认为,有机物质——生命的基本组成物质——是由星际中的行星或彗星带到地球上的。也有人认为,这些物质是在地球原始的海洋中产生的。但是,不管有机物质来自哪里,生命是在海洋中开始的。
在陆地上已经硬化成为岩石的古老沉积物中,发现了有关生命产生时地球的外貌和最早的有机体的性质的线索。目前,地球上最古老的沉积岩在1971年发现了格陵兰岛的Isua山,年龄约37亿年。Isua山的沉积物质包括一系列由细颗粒组成的岩石和黑色硬化的熔岩,呈奇怪的管状和枕状,好像硬化的牙膏从管中挤出来一样。这些奇形怪状的岩石被称为枕状玄武岩,它们是在熔融的熔岩喷出海面,并被冰冷的海水不断冷却的过程中形成的。在南部非洲巴伯顿绿岩带的岩石中也发现了古老的玄武岩。另外一些岩石的表面上看上去像已经硬化的却又正在冒泡的泥浆池。今天,在地热活跃的地区,如美国的黄石国家公园,缓慢沸腾的泥浆池随处可见。在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北部,也曾发现一些类似的距今32~40亿年的玄武岩。但是,最令人吃惊的发现是在南非,地质学家在一种硬化的二氧化硅岩石即燧石中,发现了一种与众不同的、微小的米粒状化石。他们认为,这些化石是曾经生活在热的泥浆中的一种原始细菌的遗迹。最近在深海中的一些发现似乎可以证明,嗜热微生物可能起源于冒着气泡的泥浆池或者是有火山活动的海底地区。
1977年,地质学家在西雅图海岸外的胡安?德富卡海脊的深海热液中发现了一些不同寻常的新的海洋生命。在海平面下2500米以下,巨蚌、居住在管中的蠕虫(多毛虫)、蟹和其他一些奇怪的海洋生物挤聚在从海底裂缝中喷发出来的热水周围。而在这些深海热液的研究中,最令人吃惊的发现是:这里和其他地方所发现的海洋生物,是以化能合成细菌为生的。化能合成是指有机体利用热、水和化学物质如硫化氢,来制造有机物的过程。与此相对,光合作用是指植物利用光能、水和二氧化碳来制造有机物和氧气。地球上的绝大部分生态系统都是利用光合作用来维持生命循环的。深海中以化能合成为基础的繁荣的食物链的发现,使全世界的科学家都震惊了,而且,这一发现也为生命开始于深海底热液活动地区,而不是海洋表面,提供了可能性。现在,我们知道,化能合成细菌可以在深海以及其他不利于生命存在的环境中繁殖,比如黄石国家公园着名的热喷泉和泥浆池及墨西哥湾天然的油气田。但生命起源于何处我们仍不清楚。是否微小的细菌靠着地球在热泉、沸腾的泥浆池或深海热液中产生的热量繁衍起来,并随后迁到浅海来利用太阳巨大的能量呢?
到32亿年前,地球上的环境仍非常不适于生命的存在。炙热的岩浆在海底和陆地上漫流,沸腾的热喷泉随处可见,大气中仍含有相对较多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但是,简单的单细胞生命已经开始孕育了。
在澳大利亚菲格特里形成的岩石中,地质学家发现了大棒状及圆球状的化石,而这些岩石的年龄为32亿年。这些化石类似于现代的光合细菌和蓝绿藻,现在称为蓝细菌。类似的化石在冈弗林特燧石矿岩石中也有发现,这一燧石矿是20亿年前在安大略省西部苏必利尔湖沿岸沉积形成的。地质学家发现,这里的化石具有奇怪的拱顶状和柱状的分层构造,似乎是生物造成的。但许多年过去了,它们的起源仍是一个谜;在澳大利亚鲨鱼湾的潮汐浅塘中,发现有类似的短粗柱状的蓝细菌群落存在;最近,在巴哈马群岛的浅水潮沟中发现了更大的这种群落。这些原生的给人深刻印象的柱体被称为叠层石,高度或者宽可以生长到几米。形成叠层石的海藻向上生长,形成了致密的纤维质的有机质层,这些有机质层周期性地被沉积物覆盖,有时也会生成像水泥一样的碳酸钙覆盖层。一旦草食性动物发展起来,叠层石只能存在于有潮流、盐度高、周期性干旱或其他可抑制水下生物摄食的环境中。但在这样的水下生物出现之前,叠层石的数量还是很多的。一些种类的年龄超过了30亿年,这进一步证明,浅海中的生命开始出现。
到30亿年前,天空明净起来,地球慢慢变凉,地球表面开始发生细微的变化。虽然火山继续喷发着,但是在广阔的浅水区和沸腾的泥洼里,充满了细菌和原始藻类。潮汐水塘被一层蓝绿色的有生命的粘液覆盖着,叠层石随处可见。在深海的热液活动区细菌也一样繁生。石灰石沉积和新的光合作用生物继续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降低,气候更加凉爽了。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可以吸收地球表面的热辐射。二氧化碳浓度的增高,使吸收的热量增加了,气候变暖了,这一现象称为温室效应。科学家们认为,地球的早期阶段,也进行着类似的过程,只不过是二氧化碳的浓度下降使地球的气候变冷,而不是变暖而已。
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形式是微小的单细胞生命。随后出现了多细胞生命,这是进化中最有争议性、最神秘的阶段。有机体获得了细胞,而细胞是由一个细胞核和特殊的细胞内结构组成的。多细胞生命是否是由已存在的单细胞生命简单地演化来的?或者根据细胞内结构的共生性,是否可以认为多细胞生命是由简单的单细胞生命和大分子物质结合而成的呢?不管是何种方式,多细胞的海洋生物出现于20~30亿年前。没有人确切知道这是在什么时候发生的,是怎样发生的。来自化石和岩石的证据表明,在多细胞生命的演化过程中,大气中氧气的出现是一个关键的因素。
在20~30亿年前,地球的大气主要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因为这时还没有办法产生大量的氧气。但在某种程度上,早期光合生物制造的氧气已经开始在大气中富集;制造出来的氧气要多于消耗掉的氧气。古代沉积物的锈化痕迹,为追溯大气中氧气的演化过程提供了线索。氧气是一种非常活跃的气体,当它与铁结合时,会生成铁锈。在氧气成为大气的主要部分之前,黑色的富铁沉积物从陆地上剥离并被搬运到海洋,过了一段时间,这些沉积于海底的物质被埋藏,最终硬化成岩。全世界,年龄在38~23亿年的岩石是由黑色的富铁层与浅色的贫铁层交互形成的,被称为条纹铁岩石。黑色层表明,铁进入海洋时并没有与氧气发生反应,而浅色层则代表了某种季节性的波动。
大约20亿年前,条纹铁沉积消失了,红色地层开始形成。这些红色地层是铁受到大气中氧气的氧化而形成的红色的岩层,它们表明,大气中的氧气浓度已经可以使陆地上沉积物中的铁发生氧化。在北美西南部和大峡谷的红色岩墙是由于沉积物暴露于富氧大气中,使沉积物中的铁大量氧化而形成的。大气已经开始向富氧性转化。
20亿年前,早期的海洋藻类和细菌繁殖着,进行着光合作用,向大气中释放的氧气越来越多。然而,地球表面上的环境条件仍极不利于海洋生命的生长。当大气中的氧分子电离形成臭氧,地球表面就能免受紫外线的伤害。早期的地球,大气中没有足够的氧气,不能形成臭氧来保护地球表面的有机体免受阳光的直接烤晒。另外,有机体利用氧气与有机物质反应而获得能量,这个过程称为氧化作用。但是氧气在反应中如此活跃,所以细胞必须进化出一种方式来利用这一强大的能源,而不至于在氧化过程中伤到自己。太阳能对地球上大多数的生命形式而言,仍是一种相对不可利用的能源,生命的生长受到了限制。
大约10亿年前,大气中有了足够的氧气,有效的臭氧层开始形成,有机体己经具备了安全有效地利用氧气的方法。这时水的表层成了适于居住的环境;太阳的能量可以被利用了,海洋的植物开始繁盛起来。地球的气候和海洋的温度稍微凉了一些,大的陆地板块已经形成。
大约7.5亿年前,我们故事的背景开始改变。曾经是分离的岩石“冰山”块儿,通过构造板块在地球表面的运动,变成了一个横跨赤道,东西向延伸的庞大的超级大陆。板块构造运动很早就开始了,它是造成陆块运动、洋壳产生与消亡和地球上许多不稳定因素发生的原因,对地球、海洋和生命的演化方式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古老的岩石和冰川遗迹表明,超级大陆的许多地方被冰覆盖着,这时的地球可能处于第一次也是最冷的一次冰期;甚至近赤道的地区也被冰雪覆盖了。一些科学家认为,这时的地球好像一个巨大的雪球,但对这一观点仍存在着争议。研究者们无法确定产生这样一次大的冰期的原因,提出的新理论把重点放在了赤道周围大陆的影响上。但是在大约5.9亿年前,地球又变暖了,环境变得有利于生命发生又一次演化。
大约5.5亿年前,前寒武纪结束,古生代开始。海洋中的生命不断繁殖增加着。非常低等的生命形式进化成更高等的种类丰富的生物,是进化史上的一次重大的飞跃。许多年来,地质学家一直对这一现象迷惑不解,他们在化石记录中寻找其间缺失的联系。到1964年,地质学家R.?C?Sprigg在澳大利亚南部的埃迪卡拉山的古代海滩沙中,发现了一种奇特的软体动物遗迹化石。这些化石,数量最多的是一种环形的遗迹,形状像现代的水母:因此这一时期被称为水母时代,时间恰恰在古生代之前,距今约6亿年。在埃迪卡拉岩层中,还保存着蠕虫状动物、奇特的底栖动物和复叶状生物的痕迹和藏身处。在埃迪卡拉动物群落中,许多生物都很难归入现代的海洋生物种类之中。一些科学家认为,它们与海胆(棘皮动物)、蠕虫和甲壳类(节肢动物)有关。而德国古生物学家:Adolf Seilaecher提出了新的解释。他认为,这些外表奇特的生物与现代种类无关,而是代表着已经灭绝的生命形式,它们脆弱的垫状躯体易被新生的捕食者摄食。虽然继这次发现之后,在全球除了南极洲以外的每个大陆上都找到了埃迪卡拉动物群落,但它们似乎并没有在古生代之前的化石记录中出现。现在我们还不清楚,埃迪卡拉的海洋生物的灭绝是由于大灾难,还是由于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或者只是被更成功进化的捕食者吃光了。
埃迪卡拉动物群落显着地说明了在古代海洋研究中采样所存在的问题。许多年来,地质学家们都是假定,在古生代以前,地球上根本没有生命存在,这并不是因为有证据表明确实没有生命,而是因为我们找不到生命存在的证据。在古生代以前,海洋中的生命基本上都是软体动物,既没有骨骼,也没有壳体,要成为化石保存下来,从地质角度来看,是不可思议的。大部分的软体海洋动物死亡后,沉入海底并很快腐烂。如果它们的遗体由于某种原因被软泥或沙快速埋藏,那么,它们能保存下来的几率就大大提高了。如果周围的沉积物受到富含硅钙等矿物的水的冲刷作用,可能会形成含有完整软体动物遗迹的岩层。如果一种生物具有壳体或骨骼,将更可能形成化石,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对晚些时候的生命更加了解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