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一生物教学设计怎么写
一、教材分析
高中生物新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共六大模块,高一上学期学习必修1:分子与细胞模块。参照生物课程标准,共需36课时,共六章,本学期的教学内容有:走进细胞、组成细胞的分子、细胞的基本结构、物质的输入和输出、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和细胞的生命历程。本模块选取了细胞生物学的最基本知识,以及细胞研究的新进展和实际应用,这些知识内容也是学习其他模块必备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由于深圳学生在初中阶段开设的是科学课,一般科学课的老师专业是物理专业,所以学生在初中阶段的生物学基础打的并不是太扎实,因此给教学带来很大困难。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学初向同学们灌输生物课程的重要性,要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况,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多做实验或观看实验视频,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探究。
三、学期教学目标
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将在微观层面上了解生命的物质性和生物界的物质统一性,活细胞中物质、能量和信息变化的统一,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统一,生物体部分和整体的统一等,有助于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成。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归纳、总结分析能力;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判断和利用能力;通过评价,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和评价能力;通过课堂练习,培养学生对于知识的应用能力、发散能力和迁移能力;通过对知识的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主动性,增强学生对于自身的了解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四、具体措施
1.在教学处领导的指导下完成各项教研、教学工作。
2.全面贯彻执行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结合本组实际,进行教学改革。学习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新课程的具体要求,利用备课组活动时间,认真学习新课程教学理念,深入研究教学方法。
3.组织好每周年级组集体备课,定时间定内容定主备人(具体分工见教学进度表),主讲教师简要介绍讲课内容的整体构想、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的确定和解决策略、教材处理方式和讲授顺序、训练习题选择和知识的检查及落实等,然后由大家集体讨论研究,共同分析教材、研究教法、探讨疑难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完善讲授、训练内容及评价标准、对下一阶段教学做到有的放矢,把握重点突破难点,以及做好教后反思。
4.完成作业批阅和评价工作以及教案、听课笔记的检查。
5.认真做好新的教师传帮带工作,新教师要经常听老教师的课,备课组长也要跟踪听新教师的课,使他们迅速成长,尽快达到学校的标准和要求,以适应教学发展的需要。
6.进一步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切实提高现代化设备的利用效率。每位教师认真钻研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积极制作课件,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真正发挥现代化设备的作用。
7.加强网络教研,组织本组教师积极参加互联网互动平台,积极参加网络问题的研讨,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8.配合生物学科组搞好本学科集体教研工作,切实为提高学校生物整体教学水平和高考备考工作而努力,兴教研之风,树教研氛围。
9.完成本学期新课程学生研究性学习和评价工作。
10.规范实验室使用制度、做好各项文档工作。
新学期我们将继续本着团结一致,勤沟通,勤研究,重探索,重实效的原则,在总结上一学年经验教训的前提下,认真地完成各项教研任务。
2. 中学生物教学设计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1讲授法讲授法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方法。它是通过叙述、描绘、解释、推论来传递信息、传授知识、阐明概念、论证定律和公式,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问题。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是:①讲授既要重视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同时又要应尽可能的与学生的认知基础发生联系。②讲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③讲授应具有启发性。④讲授要讲究语言艺术。语言要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清晰、准确、简练,条理清楚、通俗易懂,尽可能音量、语速要适度,语调要抑扬顿挫,适应学生的心理节奏。讲授法的优点是教师容易控制教学进程,能够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但如果运用不好,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易发挥,就会出现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局面。2讨论法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全班或小组为单位,围绕教材的中心问题,各抒己见,通过讨论或辩论活动,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优点在于,由于全体学生都参加活动,可以培养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一般在高年级学生或成人教学中采用。运用讨论法的基本要求是:①讨论的问题要具有吸引力。讨论前教师应提出讨论题和讨论的具体要求,指导学生收集阅读有关资料或进行调查研究,认真写好发言提纲。②讨论时,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讨论要围绕中心,联系实际,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机会。③讨论结束时,教师应进行小结,概括讨论的情况,使学生获得正确的观点和系统的知识。3直观演示法演示法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或进行示范性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的教学方法。是一种辅助性教学方法,要和讲授法、谈话法等教学方法结合使用。运用演示法的基本要求是:1、目的要明确2、现象要明显且容易观察3、尽量排除次要因素或减小次要因素的影响4练习法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在教学中,练习法被各科教学广泛采用。练习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其一,语言的练习。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练习,旨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其二,解答问题的练习。包括口头和书面解答问题的练习,旨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三,实际操作的练习。旨在形成操作技能,在技术性学科中占重要地位。5读书指导法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或参考书,以获得知识、巩固知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方法。6、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师给学生布置探究性的学习任务,学生查阅资料,对知识体系进行整理,再选出代表进行讲解,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也可以以个人为单位组织进行,它要求教师布置任务要具体,其他学生要极积提问,以达到共同学习的目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及合作精神。7、参观教学法组织或指导学习到育种试验地进行实地观察、调查、研究和学习,从而获得新知识或巩固已学知识的教学方法。参观教学法一般由校外实训教师指导和讲解,要求学生围绕参观内容收集有关资料,质疑问难,做好记录,参观结束后,整理参观笔记,写出书面参观报告,将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知识。参观教学法可使学生巩固已学的理论知识,掌握最新的前延知识。参观教学法主要应用于各种植物品种改良技术的工作程序、后代选择方法和最新研究进展等方面内容的教学。参观教学法可以分为:“准备性参观、并行性参观、总结性参观”。8、现场教学法是以现场为中心,以现场实物为对象,以学生活动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本课程现场教学在校内外实训基地进行,主要应用于育种试验布局规划、试验设计、作物性状的观察记载方法等项目的教学。9、自主学习法为了充分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通常给学生留思考题或对遇到一些生产问题,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的方式寻找答案,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然后提出讨论评价。自主学习法主要应用于课程拓展内容的教学,如项目教学未涉及的小作物具体的育种方法和特点,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按照论文的形式并撰写学习小论文,交由老师评价。锻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科技写作能力。
3. 、如何设计课堂教学目标,有哪些技术规程和要领举例说明
生物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师根据生物教学大纲和教科书预先确定的、在具体的生物课堂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教学结果。它表现为对学生学习成果及教学终点行为的具体描述或对教学活动结束时学生知识、态度等发生变化的说明。生物课堂教学目标是生物课堂教学活动的缘起与归宿,它制约着生物课堂教学设计的方向,是教师处理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和选择教学媒体的重要依据。此外,生物课堂教学目标也是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的尺度。系统化教学设计()是使传统的教学设计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的一项重要的教学设计技术。它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教学目标的陈述必须做到行为化、具体化或作业化,并将这些可操作可观测的教学目标作为评量教学效果的根本标准,从而克服了传统以“课堂教学活动”本身来评价教学效果的主观性和不可靠性。因此,科学、全面、准确和具体地陈述生物课堂教学目标是现代生物教师应该具备的一项重要教学设计技术。传统生物课堂教学目标的陈述太多存在两方面的缺陷:一是教学目标所陈述的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二是用含糊的、无法观测的描述内部心理状态的术语陈述课......(本文共计2页) [继续阅读本文]
4. 初中生物的教学设计怎么写
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学习、课堂小结、课堂检测)、教后反思等等。
5. 生物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的内容提要:
本书以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有关精神和生物新课程标准的有关内容为依据和出发点,吸收国内外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发展的新理念、新方法,体现内容新、案例精、强调实践和体验、针对性和实效性强的特点。主要内容包括生物新课程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生物新课程教学设计的评价,以传授生物学基本概念、原理为主的教学设计,以培养学生科学方法(过程技能)为主的教学设计,探究性教学设计,主体性教学设计,课堂以外的教学活动设计等。 本书可供生物教师新课程培训使用,也可作为各类师范院校生物教育专业本专科教材。 作者介绍:王永胜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学科教学论研究室主任、副教授,课程与教学论(生物)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教育学会生物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曾主持本校全国中学生物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工作。主编教材《中学生物学实验技能》、《中学生物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科学课程(3-6)活动设计》等。
6. 高中生物第六章教学设计需要怎么做
第6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1节 细胞的增殖
一、 教学目标
1.简述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2.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并概述其过程。
3.描述细胞的无丝分裂。
4.模拟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探讨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2)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2.教学难点
真核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各个时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的变化,以及DNA数量的变化。
三、教学方法
实验法,讲述法,探究讨论法
四、课时安排 3
五、教学过程
(章引言)幻灯片播放人从细胞到个体的照片。然后指出每个生命个体都需要经历出生、生长、成熟、繁殖、衰老直至最后死亡的生命历程。活细胞也一样。引导学生先了解细胞的生长过程,既本节的内容:细胞增殖。
以教材P110“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提示总结:生物体的生长,既靠细胞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主),还要靠细胞生长增大细胞的体积(次);象与鼠相应器官和组织的细胞大小无明显差异。
问题:为什么各个生物体的细胞大小无明显差异,大多数细胞只能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也就是说细胞为什么那么小,细胞不能无限长大吗?
板书: 一、细胞不能无限长大
请同学尝试回答。
学生对各种答案都有猜测,为探究并验证学生刚才的回答是否正确,老师开始引入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来探究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老师讲解实验材料,与注意事项。
(取三块不同大小的琼脂块代表不同体积的细胞;NaOH在琼脂块中扩散代表细胞中的物质运输)(NaOH的使用与勺子不能讲琼脂面挖开等)
请学生自主到讲台完成演示实验。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老师注意引导。
1. 放琼脂块进NaOH液时要同时,控制单一变量。
2.带胶皮手套,防止被NaOH腐蚀。
等待琼脂浸泡时,让学生完成P111表格前三项。
切开琼脂块后,请演示的同学拿到同学座位之中展示给每一位学生看扩散后切开的琼脂块的样子。
完成P111问题探讨1.学生很容易自己总结答案。(当NaOH与含酚酞的琼脂块相遇时,其中
的酚酞变成紫红色,这是常用的检测NaOH的方法,从琼脂块的颜色变化就知道NaOH扩散到多远)。 但是对于第二问,学生意见不一致。
请演示的同学测量扩散的深度。(大致都接近5mm)
老师讲解扩散速率一致的原因,相同时间,相同浓度物质扩散的深度基本相同,v=s/t,所以NaOH在每一琼脂块内扩散的速率是相同的。
完成P111表格后两项,指导学生得出结论:琼脂块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随着琼脂块的增大而减小;NaOH扩散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随着琼脂块的增大而减小。
请学生课后完成讨论题第二题。
教师讲解:细胞越大,物质运输的效率越低,所以多细胞生物体是由许多细胞而不是由少数体积更大的细胞构成的。细胞越大,需要与外界环境交流的物质越多;但是细胞体积越大,其表面积相对越小,细胞与周围环境之间物质交流的面积相对小了,所以物质运输的效率越低。
板书(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1.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主)
2.细胞的核质比(次)。(如果细胞太大,细胞核的“负担”就会过重。举例说明:一个国家,例如我国,如果中央不下设省、市、县、等机构,只凭中央机构要管理整个国家会相当困难,因为所能起的控制能力有限)
问题:既然细胞不能无限长大,那是否可以无限变小?
学生思考教师提示。
细胞体积的最小限度,是由完成细胞功能所必须的基本结构(如核糖体等)和物质(如酶)所需要的空间决定的。
P114技能训练 学生思考教师总结:限制细胞长大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1.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原生动物细胞中的伸缩泡就是增大膜表面积与体积的比。2.细胞的核质比,细胞核所控制的细胞大小与核的大小成比例。所以像草履虫这样个体较大的细胞有两个细胞核,保证正常的核质比。
问题:总而言之,细胞不能无限长大,又不能无限变小。而生物体要长大,细胞体积又不能太大,这对矛盾怎么解决?
板书 二、细胞通过分裂进行增殖
1. 细胞增殖的意义 (学生自己总结,老师提示:细胞增殖是生命体生长、发育、繁殖、遗
传的基础)
2. 细胞增殖包括物质注备和细胞分裂整个连续的过程。
3.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三种:①有丝分裂②无丝分裂③减数分裂
板书 三、有丝分裂(体细胞的增殖)
1. 细胞周期的概念
(播放细胞周期FLASH动画,让学生理解细胞周期的概念:即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
2. 正确理解细胞周期
①“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
②间期在前,分裂期在后
③间期长,分裂期短;
④不同生物或同一生物不同种类的细胞,细胞周期长短不一。(P112表6-1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得出这一结论)
结合动画讲解:
一般把细胞增殖周期分为两个阶段:间期和分裂期。细胞在前一次分裂结束之后就进入间期,这时就是新的细胞周期的开始。间期一共分为三个分期。间期结束就进入有丝分裂期。根据目前的认识,整个细胞增殖周期可以分为G1、S、G2、M四个小分期,如下表:
细胞增殖周期中的各个分期,各有其不同的特点。
G1期的特点 G1期是从上次细胞增殖周期完成以后开始的。G1期是一个生长期。在这一时期中主要进行RNA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并且为下阶段S期的DNA合成做准备,特别是合成DNA的前身物质、DNA聚合酶和合成DNA所必不可少的其他酶系,以及储备能量。
S期的特点 从G1期进入S期是细胞增殖的关键时刻。S期最主要的特征是DNA的合成。DNA分子的复制就是在这个时期进行的。通常只要DNA的合成一开始,细胞增殖活动就会进行下去,直到分成两个子细胞。
G2期的特点 G2期又叫做“有丝分裂准备期”,因为它主要为后面的M期做准备。在G2期中,DNA的合成终止,但是还有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不过其合成量逐渐减少。特别是微管蛋白的合成,为M期纺锤体微管的组装提供原料。
M期的特点 细胞一旦完成了细胞分裂的准备,就进入有丝分裂期。细胞分裂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为了研究的方便,可以人为地将它分成前、中、后、末四个时期。
课后练习P114 一(1,2)
作业:预习有丝分裂过程,并学习自己编记忆口诀。
第一课时板书设计:
一、细胞不能无限长大
1.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主)
2.细胞的核质比(次)。
二、细胞通过分裂进行增殖
1.细胞增殖的意义
2.细胞增殖包括物质注备和细胞分裂整个连续的过程。
3.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三种:①有丝分裂②无丝分裂③减数分裂
三、有丝分裂
1.细胞周期的概念
2.
3正确理解细胞周期
①“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
②间期在前,分裂期在后
③间期长,分裂期短;
④不同生物或同一生物不同种类的细胞,细胞周期长短不一。
(第一课时结束)
第二课时:
动画播放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
M期的细胞有极明显的形态变化。间期中的染色质(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在M期浓缩成染色体形态。染色体的形成、复制和移动等活动,保证了将S期复制的两套DNA分子平均地分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7. 生物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区别
1概念:(教案)是实施课堂教学的方案,设计的依据是教学大纲,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
教案的形式主要是:教案必须有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准备、课时安排、教案正文、教后感想。正文中又包括导入、每一部分的详细教法、过渡语、小结、总结等。
教学的过程包括五个环节:组织教学、复习、新授、练习巩固、布置作业,一直使用了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模式。 。。。。。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
以获得优化的教学过程为目的,以系统理论、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育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的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策略,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修改方案的一个过程。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包括如何编写目标、如何进行任务分析、如何选择教学策略与教学媒体、如何编制标准参照测试等。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是:1)前期分析,包括学习背景分析、学习需要分析、学习者分析和学习任务分析;2)制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实施教学的依据,也是教学评价的依据;3)制定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解决怎么样实施教学的整体方案,具体包括教学内容的安排顺序、教学模式、学习方式、教学方法等内容;4)教学媒体的选择、组织和设计;5)制定具体的教学设计方案;6)试行教学设计方案,并对方案进行评价,对方案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改、完善。
2理念:(教案)传统教学观念认为:知识是客观的,可以传递给学生;学生只是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学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的过程。(教学设计)现代教学观念认为:知识不是纯客观的,是学生与外在环境交互过程中建构起来的;学生是有生命意识、社会意识、有潜力和独立个性的人;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3教学目标要求:(教案)教学目的是由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大纲规定了教学任务的上限,教学中不能超纲偏纲,教师没有创造发挥的余地;教学目的的表述也较笼统,操作性不强,教师较难把握;教学目的以教师为阐述主体,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即所谓“双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制定,课程标准设定教学任务的下限,教师具有较大的创造发挥余地;教学目标在表达上也更具体,可操作性强(例:“领会”目标层次可供选用的行为动词有分类、叙述、解释、鉴别、选择、转换、区别、估计、引申、归纳、理解、举例说明、猜测、摘要、改写等);教学目标以学生为阐述主体,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体验与价值观(即三维目标)的统一。
4教学分析内容:(教案)分析的重点是教材、教法和教学重点难点。课堂教学的重点是传授知识。教师关注的主要是“如何教”问题。教教材。(教学设计)
现今教师首先应关注的是“教什么”问题,也就是需要明确教学的任务,进而提出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和制定教学策略。在教学设计中,首先要对学习背景、学习需要、学习者、学习任务进行分析。用教材。
5策略:(教案)侧重传授的策略和帮助学生记忆的策略,媒体选择以传统媒体为主,强调技能训练和知识的掌握。(教学设计)侧重学法指导、情景创设、问题引导、媒体使用、反馈调控等策略,媒体更加丰富,除传统媒体外,还包括多媒体计算机、因特网等,强调知识、技能、方法、态度、价值观和谐统一。
6教学过程(教案)传统教学以讲台、教材、教师为中心,教学过程包括五个环节:组织教学、复习、新授、练习巩固、布置作业;教学过程是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
80年代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论;90年代提出双中心(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教学论。
(教学设计)新课程背景下,倡导“交往教学过程”教学论。
强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平等对话,强调体验与共鸣,强调理解与共识,领悟是个体的一种感悟。交往教学过程教学论主要内容体现在五个统一: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教学是教养与教育的统一;教学是认识过程与知识掌握过程的统一;演绎与归纳得到适当的统一;直接知识与间接知识的统一。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景,鼓励在学生体验、探究、发现、思考、问题解决过程中获得自身提高和发展。
7教学效果评价:(教案)主要通过考试来测量学生掌握的内容符合教学大纲的程度。
考试重点测量知识的掌握情况,强调知识体系的掌握,较难体现价值取向。
(教学设计)评价的内容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的目的是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方法、态度、能力等各方面都得到发展,强调元认知,为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评价更体现了一种价值观。
8. 谈谈高中生物教学设计的几个环节
1、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有哪些? 教学设计是主要依据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分析、计划并做出具体安排的过程。我认为有效的教学设计应。
9. 初中生物教学设计怎么写
第一节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fu"z+l<a
X 0 V\T
[font=宋体][/size] af$ep7H>7
[/font] X |t.Pw
[font=ˎ̥] [size=3] 教学目标 +lYIW.q
[/font] pLqQ JM_G
1. 能说出组织的概念,能概述构成人体的组织是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能识别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font=ˎ̥] 4,Zha]t
[/font] !O'08w<O
[font=ˎ̥] 2.[/font]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描述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font=ˎ̥] iOQmv
[/font] Q/ /#D
[font=ˎ̥] 3.[/font] 学生会使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四种基本组织的切片;[font=ˎ̥] lR_i&|M|
[/font] H/s?v9n^G
[font=ˎ̥] 4.[/font] 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初步形成生物体是一个整体的生物学观点。[font=ˎ̥] $4Z,$dmy
[/font] c:#1YC
[font=ˎ̥] 教学重点和难点 X2!HmhZ
[/font] )IM^Fa9D
[font=ˎ̥]1.学生能描述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Iwy,d78}3
[/font] ,R=?\pvjv
[font=ˎ̥] 2.学生能从微观到宏观,从部分到整体,逐步对人体形成完整意识; )/9DI*M
[/font] 6jyImMqj
[font=ˎ̥] 3.学生对细胞分化形成组织难以理解。 </8 B42
[/font] EeE=R8 @
[font=ˎ̥] 课前准备 &eK;N<4
[/font] YjOl!R+'
[font=ˎ̥] 1.[/font] 学生课前准备:教材、笔记本[font=ˎ̥] La["Sn#~
[/font] |PiU7h vh
[font=ˎ̥] 2.[/font] 教学器材:大屏幕投影、电脑、显微镜、四种组织的永久切片[font=ˎ̥] ^q[egdPj&
[/font] t{MMu 3
教学设计:[font=ˎ̥] .[cp5em
[/font] ,F/_kG
[align=center]学习内容 !57! 3%
学生活动 c+&O&,zeS
教师活动 F"AS7to
第一节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7OoZNP7~
通过回忆以前的知识迅速思考回答。 M:1 P)p
复习导入:动物和人体的基本单位是什么? G)L4`i(&q
评价并引导:动物和人都由许多细胞构成,但亿万个细胞简单地堆在一起是不能成为生物体的,所以,它有严格的结构。它们是怎样构成生物体的呢? "fjb x?<i
预习提纲 GTpZ[5"%t
1.动物和人的生长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它将怎样变化成为一群细胞? =` @OK<|e\
2.什么是组织?是怎样形成的?人有哪四种组织,功能如何? @67Gr
3.什么是器官? FJD<|&
4.什么是系统?有哪些系统构成人体? [aykub,
认真思索老师的问题,激起自己去探索奥秘的愿望。 " ,[Y91
先自己看课本,后小组长带领全组同学讨论预习提纲,并把答案划在书上。 g _|+mC.
今天让我们共同努力,以人体为例来揭开第一节“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的神秘面纱。 @CZoUX 't
向学生展示预习提纲,划分学习小组,以组为单位进行学习,教师到各小组简单地看一下预习情况,注意只当观众,不要告诉学生答案。 ),16shh#yY
Ec-@*do)
受精卵分裂成多个细 3hRey
胞 '7LfAN'y
小组代表发言,组内成员可以补充。 s24][g
会问:人体的细胞各式各样,而由受精卵分裂形成的细胞只是球形,这是为什么? #?ffRwv 7
看学生基本预习完后,开始提问预习提纲第一题。 A1d3^H$&z
认真倾听,给予肯定评价。 Q/oIpXv8
激发学习兴趣,后鼓励学生发问。 pJ}j?. =
进行鼓励,并启发其从第二题找答案,向其他学生发问。 4pWw>!0pK
细胞分化成肌肉组织 y|ze] z)
分化: /gW^P^LQ
细胞在发育过程中,各自具有了不同的功能,它们在形态、结构上也逐渐发生了变化,此过程叫细胞分化。 ;x@VbmPW
在老师启发下能说出这群球形细胞形态、结构发生变化形成一群梭形细胞后,就有了收缩和舒张功能,这就是分化!并自己能说出分化的概念。 AXu{jU?,0
大屏幕展示肌肉组织的形成,然后将该组织放大展示肌细胞,再将肌细胞放大展示肌纤维。引导学生自己分析解答分化的原因。 fQ:8 y wL
细胞分化成上皮组织 zx5NmBfE&
观看大屏幕,基本上能说出上皮组织的形成原因(很多同学的表情让老师能看出他们并不理解什么是分泌) @d?=5.f!
教师评价,展示上皮组织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加深对分化的理解。 '[8RgJEg
教师进行评价,并解答学生的问题。 )YJ{as+
细胞分化成神经组织 ss-< [
学生观察后能迅速得出结论,小组成员补充。 "/)=d> Yq7
学生解了神经组织的功能,进一步理解分化的概念。 !OK+JvH'1
大屏幕展示神经组织的形成。评价并提示 U5*fy
细胞分化成结缔组织 76( mgz
组织: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 (t) gjiNn
看大屏幕,对分化有了深刻、全面了解,并能概述组织的定义。 ' \$V^
大屏幕展示血液、骨组织等多幅结缔组织图,让学生自己说出结缔组织的形成,观察学生是否真正明白组织是由细胞分化形成的。 dsz] F~
器官:不同组织按照一定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脑、胃、心脏等是器官。 F=A;3tc
通过看书能轻松做答。 I"3*%
问:为何胃、脑、心脏均是由四种组织构成? AATxvSud
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小组成员补充。 ^$x&|**y
提问预习提纲中的第三题。 IzD;Hu?
评价后,展示由四种组织构成的脑、胃、心脏等器官(无电脑可展示各器官模型)。 u k`.y9:
鼓励学生自己提出有关器官的问题。 I ^\gw\0
让学生自己解答。 UC8" g@G)
皮肤也是一种器官 zwd;Eaq
分小组回答每一小点,另一小组补充。 /e/4c .Y'
教师进行鼓励性评价。然 haCgN=}Vb
后再问:你的皮肤不慎被划破,你会疼会流血,请你分析说明皮肤中可能有哪几种组织? B *Y; ),
皮肤是哪种结构层次呢? r*BYsBih3
系统: < RvA2
人体有八大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运动系统 }O|SI^E.;T
小组讨论,代表发言。马上明白系统的概念,并能准确回答老师的问题。 @Un-^_#
小组讨论并自行解答,但对内分泌系统不明白,向教师咨询。 7!:we60:f
展示食道、胃、肝、大肠、小肠等各器官形成消化系统的画。启发学生自己导入系统的概念。 h1qkY:1O
大屏幕展示八系统的组成,让学生讨论这些系统的功能。 ccz/s-E/%
人体是统一的整体 yIq ^_AL/
yY3PczGr
两人一台显微镜,观察人的四种组织永久切片,看每种组织的特点,看完后,将显微镜归位。 5}Fw%fh>
哪些器官系统在起作用呢?评价并总结 xqk\sV-
让学生通过学习,自己小结人体的结构层次。 {^M} 'cNc
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四种组织永久切片,进一步理解组织是细胞分化形成的。 }dCppFWc
[/align]板书设计 Zq?OPyDew
G53$hl
第三章 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 T(UTu,K'
A4'&0WM
第一节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font=ˎ̥] #L|q7i1tC
[/font] Y[IK:mnf]
一、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iV6 K
P^-*
1、 形成:细胞分化的结果[font=ˎ̥] tD5xp"
[/font] br *ghk[q
2、 概念: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 qSt}+R+X
二、组织进一步形成器官 D<1J/`} Z
概念 :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 1:}zs,Y=Z
[font=times]三、[/font]器官构成系统和人体 FCJk7&SQz1
概念: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系统。 E*,sv^z
四、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u~]&tJ-_5
[/size] F)a KlN
[size=3][/size][size=3][/font][font=宋体]一个受精卵 四种组织 各个器官 =4JJl
(<&cc^Yo}
[/size][size=3]八大系统 一个完整的人 k[|g^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