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生物信息 > 工业微生物哪个博导

工业微生物哪个博导

发布时间:2022-07-10 23:49:46

1. 现代微生物学之父是谁,有何贡献

巴斯德
路易·巴斯德(Louis Pas-teur,1822—1895)是法国着名的微生物学家。 巴斯德曾任里尔大学、巴黎师范大学教授和巴斯德研究所所长。在他的一生中,曾对同分异构现象、发酵、细菌培养和疫苗等研究取得重大成就,从而奠定了工业微生物学和医学微生物学的基础,并开创了微生物生理学,被后人誉为“微生物学之父”。 第一个胜利 巴斯德是一位法国制革工人、拿破仑军队的退伍军人的儿子,小时候家境贫困。巴斯德勤奋好学,再加上聪明伶俐,颇具艺术天分,很有可能成为一名画家。然而,他19岁时放弃绘画,而一心投入到科学事业中。 巴斯德最早是从事化学方面的研究工作——关于酒石酸的光学性质。他通过实验制备了19种不同的酒石酸盐和外消旋酒石酸盐的晶体。在显微镜下检查时,他发现,这些晶体能用机械的方法分作两类——左旋和右旋晶体,它们具有旋光数值相同,但旋光方向相反的偏振光特性,从而揭示了酒石酸的“同分异构现象”。 巴斯德在化学领域的杰出成就,受到人们的重视并获得了荣誉。然而,他并未将自己的视线仅仅停留在化学领域,而是将实验化学的原理、技能等广泛地应用于发酵问题,从而开辟了人类科学历史的新纪元。 走向辉煌 巴斯德从化学研究转入生物学研究,发现微生物对酸的选择作用。在研究酒质变酸问题过程中,明确指出发酵是微生物的作用,不同的微生物会引起不同的发酵过程。改变了以往认为微生物是发酵的产物,发酵是一个纯粹的化学变化过程的错误观点。同时,巴斯德通过大量实验提出:环境、温度、pH值和基质的成分等因素的改变,以及有毒物质都以特有的方式影响着不同的微生物。例如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的最佳pH值为酸性,而乳酸杆菌却喜欢pH值为中性的环境条件。 巴斯德把微生物发酵原理广泛应用于指导工业生产,开创了“微生物工程”,被人们尊称为“微生物工程学之父”。 巴斯德在发酵问题的研究中,确立了他的学术地位,但他并不满足,仍然奋斗在科学实验的前沿阵地上,因为他坚信“科学实验”可以解决许多问题,是最有力的证据之一。1868年10月,他患上脑溢血,使他的身体左侧刺痛、麻木,最后失去活动能力。在这期间,他仍然口述一份备忘录,论述他富有独创性的实验——如何检查发现刚刚开始感染到疾病的蚕卵,最终实验获得成功,使纯净的“种子”(即蚕卵)得以传遍整个欧洲和日本。多么令人感动的科研精神呀!正是有了这种精神,才使他成为伟大的微生物学家。 不朽的功绩 一、巴斯德否定了微生物的自然发生说 新鲜的食品在空气中放久了,会腐败变质,并发现其中有微生物。这些微生物从何而来?当时有一种观点认为,微生物是来自食品和溶液中的无生命物质,是自然发生的——自然发生说。巴斯德通过自己精巧的实验给持有这种观点的人以有力的反驳。 巴斯德设计了一个鹅颈瓶(曲颈瓶),现称巴斯德烧瓶。烧瓶有一个弯曲的长管与外界空气相通。瓶内的溶液加热至沸点,冷却后,空气可以重新进入,但因为有向下弯曲的长管,空气中的尘埃和微生物不能与溶液接触,使溶液保持无菌状态,溶液可以较长时间不腐败。如果瓶颈破裂,溶液就会很快腐败变质,并有大量的微生物出现。实验得到了令人信服的结论:腐败物质中的微生物是来自空气中的微生物,这个实验也导致了巴斯德创造了一种有效的灭菌方法——巴氏灭菌法。 巴氏灭菌法又称低温灭菌法,先将要求灭菌的物质加热到65℃30分钟或72℃15分钟,随后迅速冷却到10℃以下。这样既不破坏营养成分,又能杀死细菌的营养体,巴斯德发明的这种方法解决了酒质变酸的问题,拯救了法国酿酒业。现代的食品工业多采取间歇低温灭菌法进行灭菌。可见,巴斯德的功绩有多大。 二、巴斯德和疾病的病菌说 巴斯德从研究蚕病开始,逐步解开了较高等动物疾病之迷,即由病菌引起的疾病,最后征服了长期威胁人类的狂犬病。 1865—1870年,他把全部的精力都集中到蚕病的研究上。这个研究牵涉到两种病原微生物。在搞清蚕病起因后,巴斯德提出了合理可行的防治措施,从而使法国的丝绸工业摆脱了困境。 而后,巴斯德又专心研究动物的炭疽病,他成功地从炭疽病的动物(如牛、羊)的血液中分离出一种病菌并进行纯化,证实就是这种病菌使动物感染致病而亡。这就是动物感染疾病的病菌说观点。但是,当时的内科医生和兽医们却普遍认为疾病是在动物体内产生的,由疾病产生了某种有毒物质,然后,也许是,由这些有毒物变成了微生物的错误观点。后来巴斯德又研究妇科疾病产褥热。他认为这种病是由于护理和医务人员把已感染此病的妇女身上的微生物带到健康妇女身上,而使她们得病。 由此可见,巴斯德虽不是一名医生,但他对医学的贡献也是无法估量的,他为医学生物学奠定了基础。 三、巴斯德与免疫学 巴斯德除了研究炭疽病外,还研究了鸡的霍乱病。这种病使鸡群的死亡率高达90%以上。巴斯德经过多次尝试后发现,这种致病的微生物能在鸡软骨做成的培养基上很好地生长。一小滴新鲜的培养物能迅速杀死一只鸡。 巴斯德在研究此病过程中最值得庆幸的是:当某鸡用老的、不新鲜的培养物接种时,它们几乎都只有些轻微的症状,并很快恢复健康。再用新鲜的、有毒力的培养物接种时,这些鸡对这种病的抵抗力非常强,这样巴斯德就使自己的实验用鸡产生了对鸡霍乱病的获得性免疫能力了。这可以同琴纳(E.Jenner)使用牛痘对人的天花病产生免疫能力相媲美。 巴斯德在成功地研究出防止鸡霍乱病的方法后,又着手研究对付炭疽病的方法。他把炭疽病的病菌培养在温度为42~43℃的鸡汤中。这样,此病菌不形成孢子,从而选择出没有毒性的菌株作为疫苗进行接种。 巴斯德是世界上最早地成功研制出炭疽病减毒活性疫苗的人,从而使畜牧业免受灭顶之灾。 光辉的顶点 巴斯德晚年对狂犬病疫苗的研究是他事业的光辉顶点。 狂犬病虽不是一种常见病,但当时的死亡率为100%。1881年,巴斯德组成一个三人小组开始研制狂犬病疫苗。在寻找病原体的过程中,虽然经历了许多困难与失败,最后还是在患狂犬病的动物脑和脊髓中发现一种毒性很强的病原体(现经电子显微镜观察是直径25纳米~800纳米,形状像一颗子弹似的棒状病毒)。 为了得到这种病毒,巴斯德经常冒着生命危险从患病动物体内提取。一次,巴斯德为了收集一条疯狗的唾液,竟然跪在狂犬的脚下耐心等待。这种为了科学研究而把生死置之度外的崇高献身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后人去学习和称颂吗! 巴斯德把分离得到的病毒连续接种到家兔的脑中使之传代,经过100次兔脑传代的狂犬病毒给健康狗注射时,奇迹发生了,狗居然没有得病,这只狗具有了免疫力。 巴斯德把多次传代的狂犬病毒随兔脊髓一起取出,悬挂在干燥的、消毒过的小屋内,使之自然干燥14天减毒,然后把脊髓研成乳化剂,用生理盐水稀释,制成原始的巴斯德狂犬病疫苗。 1885年7月6日,九岁法国小孩梅斯特被狂犬咬伤14处,医生诊断后宣布他生存无望。然而,巴斯德每天给他注射一支狂犬病疫苗。两周后,小孩转危为安。巴斯德是世界上第一个能从狂犬病中挽救生命的人。1888年,为表彰他的杰出贡献,成立了巴斯德研究所,他亲自担任所长。 巴斯德严谨的、科学的实验设计,他淡漠名利的高尚情操,他为追求真理而不顾个人安危的献身精神将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 巴斯德为微生物学、免疫学、医学,尤其是为微生物学,做出了不朽贡献,“微生物学之父”的美誉当之无愧。

2. 工业微生物学 杨汝德

省份 学校名称 课程名称 层次 一级学科 级别 负责人
北京市 北京大学 生物化学 本科 生物学 国家级 贾弘禔
北京市 北京大学 生理学 本科 生物学 国家级 范少光
北京市 北京农学院 普通植物病理学 本科 生物学 省市级 刘正坪
北京市 北京农学院 普通昆虫学 本科 生物学 校级 张志勇
北京市 清华大学 现代生物学导论 本科 生物学 国家级 吴庆余
广东省 华南理工大学 工业微生物学 本科 生物学 省市级 杨汝德
广东省 华南师范大学 植物生理学 本科 生物学 国家级 李 玲
广东省 华南师范大学 微生物学 本科 生物学 省市级 张 松
湖北省 华中科技大学 病理生理学 本科 生物学 国家级 王建枝
湖北省 华中科技大学 人体寄生虫 本科 生物学 国家级 李雍龙
湖北省 华中农业大学 普通昆虫学 本科 生物学 国家级 雷朝亮
湖北省 华中农业大学 家畜解剖及组织胚胎学 本科 生物学 国家级 彭克美
湖北省 华中农业大学 微生物学 本科 生物学 国家级 赵斌
湖北省 华中农业大学 动物生理学 本科 生物学 国家级 杨秀平
湖北省 武汉大学 分子生物学 本科 生物学 国家级 张? 翼
湖北省 武汉大学 病理生理学? 本科 生物学 省市级 欧阳静萍
吉林省 东北师范大学 细胞生物学 本科 生物学 国家级 黄百渠
吉林省 吉林大学 医学微生物学 本科 生物学 国家级 李凡
吉林省 吉林大学 生物学基础实验 本科 生物学 国家级 滕利荣
江苏省 南京大学 普通生物学 本科 生物学 院校级 陈建秀
辽宁省 大连水产学院 水生生物学 本科 生物学 省市级 赵文
辽宁省 辽宁大学 细胞生物学 本科 生物学 国家级 林木西
上海市 复旦大学 生物化学A(上、下) 本科 生物学 省市级 黄伟达
上海市 复旦大学 现代生物科学导论 本科 生物学 省市级 曹凯鸣
上海市 华东理工大学 基因工程 本科 生物学 上海市 张惠展
上海市 华东理工大学 分离工程 本科 生物学 上海市 朱家文
上海市 华东理工大学 酶工程 本科 生物学 上海市 魏东芝
上海市 华东理工大学 生物化学 本科 生物学 校级 欧玲
上海市 上海交通大学 现代遗传学 本科 生物学 国家级 徐晋麟
上海市 上海交通大学 生物医学图像处理 本科 生物学 国家级 庄天戈
上海市 上海交通大学 生命科学导论 本科 生物学 国家级 张惟杰
上海市 上海交通大学 现代遗传学 本科 生物学 上海市 徐晋麟

上述为精品课程,也就是全国最好的,具体的你自己研究吧

3. 路易斯·巴斯德为什么被称为微生物学之父

路易斯·巴斯德(1821—1895),法国微生物学家、化学家,近代微生物学的奠基人。巴斯德曾任法国里尔大学、巴黎师范大学教授和巴斯德研究所所长。在他的一生中,曾在对同分异构现象、发酵、细菌培养和疫苗等研究中取得重大成就,从而奠定了工业微生物学和医学微生物学的基础。像牛顿开辟出经典力学一样,巴斯德开辟了微生物领域,并为免疫学、医学等作出了不朽贡献,“微生物学之父”的美誉当之无愧。

普法战争爆发后,德国强占了法国的领土,出于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对侵略者的极大憎恨,巴斯德毅然决然把名誉学位证书退还给了德国波恩大学,他说:“科学虽没有国界,但科学家却有自己的祖国。”这掷地作响的话语,充分表达了一位科学家的爱国情怀,并因此而成为一句不朽的爱国名言。

1885年7月6日,9岁法国小孩梅斯特被狂犬咬伤14处,医生诊断后宣布他生存无望。然而,巴斯德每天给他注射一支狂犬病疫苗。两周后,小孩转危为安。巴斯德是世界上第一个治愈狂犬病的人。1888年,为表彰他的杰出贡献,成立了巴斯德研究所,他亲自担任所长。

4. 微生物的奠基人是谁

列文虎克--微生物形态学奠基人
巴斯德--微生物学奠基人(由形态学推向生理学)
柯赫--细菌学奠基人

5. 当微生物学家 有哪些

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 原是化学家,曾在化学上做出过重要的贡献,后来转向微生物学研究领域,为微生物学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主要集中在下列三个方面: ① 彻底否定

了“自然发生”学说 。“自生说”是一个古老学说,认为一切生物是自然发生的。到了17世纪,虽然由于研究植物和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生活循环,是“自生说”逐渐消弱,但是由于技术问题,如何证实微生物不是自然发生的仍是一个难题,这不仅是“自生说”的一个顽固阵地,同时也是人们正确认识微生物生命活动的一大屏障。巴斯德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进行了许多试验,其中着名的曲颈瓶试验无可辩驳地证实,空气内确实含有微生物,他们引起有机质的腐败。巴斯德自制了一个具有细长而弯曲的颈的玻瓶,其中盛有有机物水浸液,经加热灭菌后,瓶内可一直保持无菌状态,有机物不发生腐败,一旦将瓶颈打断,瓶内浸液中才有了微生物,有机质发生腐败。巴斯德的试验彻底否定了“自生说”,并从此建立了病原学说,推动了微生物学的发展。

② 免疫学——预防接种 。Jenner虽然早在1798年发明了种痘法可预防天花,但却不了解这个免疫过程的基本机制,因此,这个发现没能获得继续发展。1877年,巴斯德研究了鸡霍乱,发现将病原菌减毒可诱发免疫性,以预防鸡霍乱病。其后它又研究了牛、羊炭疽病和狂犬病,并首次制成狂犬疫苗,证实其免疫学说,为人类防病、治病做出了重大贡献。
③ 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究竟发酵是一个由微生物引起的生物过程还是一个纯粹的化学反应过程,曾是化学家和微生物学家激烈争论的问题。巴斯德在否定“自生说”的基础上,认为一切发酵作用都可能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有关。经不断地努力,巴斯德终于分离到了许多引起发酵的微生物,并证实酒精发酵是由酵母菌引起的。还研究了氧气对酵母菌的发育和酒精发酵的影响。此外,巴斯德还发现乳酸发酵、醋酸发酵和丁酸发酵都是不同细菌所引起的。为进一步研究微生物的生理生化奠定了基础。
④ 其它贡献 。一直沿用至今天的巴斯德消毒法(60~65℃作短时间加热处理,杀死有害微生物的一种消毒法)和家蚕软化病问题的解决也是巴斯德的重要贡献,它不仅在实践上解决了当时法国酒变质和家蚕软化病的实际问题,而且也推动了微生物病原学说的发展,并深刻影响医学的发展。

柯赫
柯赫是着名的细菌学家,由于他曾经是一名医生,因此对病原细菌的研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①具体证实了炭疽病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②发现了肺结核病的病原菌,这是当时死亡率极高的传染性疾病,因此柯赫获得了诺贝尔奖;③提出了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柯赫原则:首先在患病肌体里存在着一种特定的病原菌,并可以从该肌体里分离得到纯培养;然后用得到的纯培养接种敏感动物,表现出特有的性状;最后从被感染的敏感动物中又一次获得与原病原菌相同的纯培养。由于柯赫在病原菌研究方面的开创性工作,自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成了发现病原菌的黄金时代,所发现的各种病原微生物不下百余种,其中还包括植物病原菌。柯赫除了在病原菌方面的伟大成就外,在微生物基本操作技术方面的贡献更是为微生物学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这些技术包括:①用固体培养基分离纯化微生物的技术,这是进行微生物学研究的基本前提,这项技术一直沿用至今;②配制培养基,也是当今微生物研究的基本技术之一。这两项技术不仅是具有微生物研究特色的重要技术,而且也为当今动植物细胞的培养做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 巴斯德和柯赫的杰出工作,使微生物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并出现以他们为代表而建立的各分支学科,例如细菌学(巴斯德、柯赫等)、消毒外科技术(J. Lister),免疫学(巴斯德、Metchnikoff、Behring、Ehrlich等)、土壤微生物学(Beijernck Winogradsky 等)、病毒学(Ivanowsky、Beijerinck等)、植物病理学和真菌学(Bary、Berkeley等)、酿造学(Hensen、Jorgensen 等)以及化学治疗法(Ehrlish 等)。微生物学的研究内容日趋丰富,使微生物学发展更加迅速。

魏岩寿,1900年-1973年,中国微生物学家、应用化学家,是中国近代工业微生物的先驱。字孟磊,浙江省鄞县(今宁波市)人。父亲魏伯桢,民族资本家。魏岩寿并是原(台湾)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所长。是中国第一位在Science上发表科学论文的微生物学家。

6. “微生物学家之父”是谁

1885年7月6日——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首次为一个被疯狗咬伤的9岁男孩注射了他发明的狂犬病疫苗。



巴斯德(路易·巴斯德Louis Pas-teur,1822.12.27—1895.9.28)法国着名微生物学家,曾任里尔大学、巴黎师范大学教授、巴斯德研究所所长,对同分异构现象、发酵、细菌培养和疫苗等研究取得重大成就。巴斯德以医学微生物学的基础开创了“微生物生理学”,他把微生物发酵原理广泛应用于指导工业生产,奠定了工业微生物学基础,由此开创了“微生物工程”。因此,巴斯德也被后人誉为“微生物学之父”“微生物工程学之父”。



1885年7月6日,9岁法国小孩梅斯特被狂犬咬伤14处,医生诊断后宣布孩子生存无望。然而巴斯德并不这样认为,他开始给梅斯特每天注射一支自制的狂犬病疫苗,两周后,小孩转危为安。由此,巴斯德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能从狂犬病中挽救生命的人。1888年,当地政府为表彰他的杰出贡献,成立了巴斯德研究所,由他亲自担任所长。



巴斯德应用微生物原理指导生产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发明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巴氏杀菌”。通过短时间加热牛奶,将其中的微生物杀死,然后冷却、储存和运输,虽然在巴氏杀菌过程中原奶中的维生素C也遭到了破坏,但经过这样处理的牛奶可大大延长保质期。至今这种巴氏消毒法仍在乳业广泛采用。将微生物原理应用的又一个典型的例子是英国医生李斯特基于巴斯德对微生物的研究,解决了创口感染的问题。

巴斯德以严谨的、科学的实验设计而闻名,主要作品有《否定微生物自然发生说》《疾病的病菌说》《巴氏杀菌法》。他对微生物学、免疫学、医学,尤其是微生物学,做出了不朽贡献。巴斯德有一句名言“我实现目标的最大秘密是‘我的力量完全取决于我的坚韧’”。



在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人物排行榜中,巴斯德名列第十二位,可见其在人类历史上的巨大影响力。他淡薄名利、不顾个人安危追求真理等等精神将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

7. 邓子新的工作经历


1982.1-1984.2华中农业大学微生物专业毕业后留校任助教;
1984.2-1988.5英国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注册,在英国John Innes 研究中心获博士学位,并做博后研究一年;
1988.6-1991.12华中农业大学讲师;
1991.12-1992.8华中农业大学副教授;
1992.8-2000.7 华中农业大学教授,1993年被遴选为博导;
2000.7-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导,Bio-X生命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尔后任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院长。2005年任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01-2003兼美国康乃尔大学客座教授;2006年起任国际工业微生物遗传学组织专家委员会(GIM-IC)委员。
2010年5月任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院长。
2010年7月任武汉大学药学院院长。

8. 第一个揭开微生物秘密的是哪个科学家

法国的巴斯德。是他揭示了发酵、传染病等过程的微生物学本质,拓展了人类的认知领域,被誉为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路易斯·巴斯德(公元1822-1895年),法国微生物学家、化学家。他研究了微生物的类型、习性、营养、繁殖、作用等,奠定了工业微生物学和医学微生物学的基础,并开创了微生物生理学。循此前进,在战胜狂犬病、鸡霍乱、炭疽病、蚕病等方面都取得了成果。英国医生李斯特并据此解决了创口感染问题。从此,整个医学迈进了细菌学时代,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美国学者麦克·哈特所着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巴斯德名列第11位,可见其在人类历史上巨大的影响力。其发明的巴氏消毒法直至现在仍被应用。

详细资料可以参考:http://ke..com/view/33424.htm

第一个看到微生物的人是 列文虎克。
详细资料可以参考:http://ke..com/view/60764.htm

9. 华南理工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微生物方向的导师介绍

具体有:王菊芳教授博导,曾到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做访问学者。研究方向:工业微生物学。
林炜铁教授。研究方向:微生物学。1991年硕博连读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发酵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后,留校任教。

阅读全文

与工业微生物哪个博导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5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0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2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3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3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0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1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1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4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2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3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99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4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4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5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9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2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