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生物信息 > 生物书七年级下册都有什么版

生物书七年级下册都有什么版

发布时间:2022-07-13 23:53:23

1. 七年级下册生物书内容是什么

七年级下册生物书内容是:

一、人的视觉和听觉

1、眼球的结构与功能

角膜:无色透明,可透光虹膜:中膜的前部,有颜色,中央是瞳孔。

通光晶状体:透明,有弹性,双凸镜,折射光线巩膜:白色,保护眼球内部的作用。

脉络膜:有血管(营养眼球)、色素细胞(遮光并使眼球内部形成“暗室”)视网膜:内有大量感光细胞。

2、视觉的形成

外界物体反射的光→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大脑一定区域外界光线经反射在视网膜上成像,产生神经冲动传递到大脑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3、眼的卫生保健

近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

矫正:戴凹透镜。

远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曲度过小,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

矫正:戴凸透镜。

沙眼:由沙眼衣原体感染眼睑内面的结膜。

二、耳的结构和功能:

外耳,耳廓:收集、传导声波。

外耳道:传导声波。

中耳,鼓膜:接受声波,产生振动。

听小骨:三块,将鼓膜的振动传导至内耳。

鼓室:有咽鼓管与咽部相通,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

内耳:半规管,前庭(能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情况,与维持身体平衡有关)。

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能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三、呼吸道

呼吸道: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

肺:气体交换的场所,呼吸系统气体进出肺的通道,清洁、湿润、温暖吸入的气体。

2. 七年级下册谁知道生物书的目录(人教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生物学 七年级 下册》
封面目录

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第一章 人的由来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科学家的故事 我国科学家与北京猿人 第二节 人的生殖 科学·技术·社会 试管婴儿——浅谈现代辅助生殖技术 第三节 青春期 第四节 计划生育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第一节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科学·技术·社会 “第七类营养素”——膳食纤维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 第三节 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科学·技术·社会 绿色食品 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 营养师 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第一节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第二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第三节 空气质量与健康 科学·技术·社会 森林浴、有氧运动和高压氧治疗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科学·技术·社会 造血干细胞和干细胞研究 第二节 血流的管道——血管 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科学家的故事 血液循环的发现 第四节 输血与血型 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 心血管病与心血管病医生 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第一节 尿的形成和排出科学·技术·社会 血液透析和肾移植 第二节 人粪尿的处理 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科学·技术·社会 角膜移植和角膜捐献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组成科学·技术·社会 神奇的CT——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 第三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第四节 激素调节 科学家的故事王应睐组织我国科学家率先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第一节 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科学·技术·社会 生物入侵及其危害 第二节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科学·技术·社会 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 第三节 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科学·技术·社会 退耕还林还草 来自http://www.pep.com.cn/czsw/jshzhx/tbjxzy/xshyshu/7njxc/

川教版历史教科书

目录
《中国历史》 七年级下册

第六学习主题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1课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
第2课走向全盛的唐朝
第3课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第4课唐朝的民族关系
第5课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
主题活动四历史遗址考察

第七学习主题民族关系的发展与经济重心的南移
第6课辽、宋、西夏、金的并立
第7课南方经济的发展
第8课宋代的社会生活
第9课成吉思汗与忽必烈

第八学习主题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第10课明清专制集权的加强
第11课明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第12课明清时期的反侵略斗争
第13课清朝对边疆地区的治理
第14课封建帝国的危机
主题活动五演讲会

第九学习主题中国古代文化(下)
第15课印刷术、指南针与火药
第16课建筑奇观
第17课科技巨着与史学巨着
第18课唐诗与宋词
第19课明清小说
第20课石窟艺术宝库
第21课书法与绘画
主题活动六走近印刷术
主题活动七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欣赏会

附录(一)朝代简表(下)
附录(二)中国古代大事年表(下)
附录(三)历史学习资源分类推荐(2)

3. 七年级生物学下册(人教版)

k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七年级下)
人的由来
1、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关系接近
人类的进化过程:
树上生活
森林古猿
下地生活
直立行走
2、人的生殖
1)概念:产生生殖细胞,繁殖新个体的过程,也是种族延续的过程。
2)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睾丸: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内生殖器 附睾:贮存和输送精子
输精管:输送精子
精囊腺和前列腺:分泌黏液
外生殖器 阴囊:保护睾丸
阴茎:排精、排尿
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卵巢: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内生殖器 输卵管:输送卵细胞,受精的场所
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
阴道:月经流出,胎儿产出的通道
外生殖器:即外阴
精子、卵细胞和受精
精子:小,似蝌蚪,有长尾,能游动
卵细胞:球形,人体内最大的细胞,细胞质中的卵黄为胚胎初期发育提供营养
受精: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受精场所:输卵管
胚胎的发育和营养:
分娩
发育:受精卵 胚胎 胎儿 婴儿
营养:胚胎发育初期所需要的营养来自卵黄;胚胎在子宫里的发育所需要的营养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
3、青春期
青春期发育:
形态特点:身高、体重迅速增长
大脑
功能特点 心脏 结构、功能完善化
肺功能
性器官的发育:性发育和性成熟是青春期发育的突出特征
性发育 主要受到促性腺激素和性激素的调节
第二性征的发育:除性器官以外的男女性各自所特有的征象
主要受到性激素的调节
青春期形态发育的显着特点是身高和体重迅速增长;
青春期发育的突出特征是性发育和性成熟。
3、青春期的卫生:
1)遗精:男子进入青春期以后,在睡梦中精液自尿道排出的现象。
精液是由精子和精囊腺、前列腺所分泌的黏液组成,呈乳白色
卫生保健:
2)月经:女子进入青春期以后,每月一次的子宫出血现象。
形成原因:卵巢和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有关
形成过程:卵巢分泌的雌性激素使子宫内膜增厚,血管增生,卵细胞发育成熟从卵巢排出,若未受精 雌性激素分泌减少 子宫内膜坏死、 脱落 出血
脱落的子宫内膜碎片连同血液一起从阴道流出,形成月经。
卫生保健:
4、计划生育 晚婚:提倡比法定年龄晚2到3年结婚
晚育:提倡婚后推迟2到3年生育
少生: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小孩,稳定低生育水平
优生:婚前体检、孕妇定期检查。科学分娩、禁止近亲结婚
二、人体的营养
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1)蛋白质: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
糖类: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也是构成细胞的成分;
脂肪:供能物质,单位质量释放能量最多;但一般情况下,脂肪作为备用的能源物质,贮存在体内;
维生素: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提供能量,含量少,对人体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
维生素A:促进人体正常的发育,增强抵抗能力,维持人的正常视觉。
缺乏时,皮肤粗糙,夜盲症
维生素B1: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
缺乏时,神经炎,脚气病
维生素C: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维持骨骼、肌肉和血管的正常生理作用,增强抵抗力。
缺乏时,坏血病,抵抗力下降
维生素D:促进钙、磷吸收和骨骼发育。
缺乏时,佝偻病(如鸡胸、X形或O形腿等)、骨质疏松症
水:约占体重的60%~70%,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都离不开水。
无机盐: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材料,如:钙、磷(构成骨骼和牙齿)、铁(构成血红蛋白)
2、消化和吸收
1)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道:口腔 咽 食道 胃 小肠 大肠 肛门
消化系统 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等
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
分泌消化液,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分泌胆汁,参与脂肪消化
2)小肠的结构特点:
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肠壁构造(由内向外):黏膜、黏膜下层、肌肉层、浆膜
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特点:1)最长;
2)内表面具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3)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绒毛壁和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的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种结构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
4)有各种消化液。
3)食物的消化: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
物理性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
化学性消化:通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种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
唾液淀粉酶 酶(肠液、胰液)
淀粉的消化(口腔、小肠):淀粉 麦芽糖 葡萄糖
酶(胃液、胰液、肠液)
蛋白质的消化(胃、小肠):蛋白质 氨基酸
胆汁(肝脏) 酶(肠液、胰液)
脂肪的消化(小肠):脂肪 脂肪微粒 甘油+脂肪酸
4)营养物质的吸收: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
消化道各段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胃:少量的水、酒精(非营养)
小肠(主要的吸收场所):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大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大部分脂肪成分从小肠绒毛的毛细淋巴管( 淋巴管 血液循环)吸收;
其他从小肠绒毛的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循环。
大肠:少量水、无机盐和一部分维生素
3、关注合理营养和食品安全
1)合理营养 按时进餐
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饮暴食
均衡摄入五类食物(平衡膳食宝塔)
2)食品安全 蔬菜瓜果必须清洗干净
不吃有毒的食物(馊饭菜、发芽的马铃薯)
买经检疫合格的食品
保持厨房和炊具的干净
三、人体的呼吸
1、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1)、呼吸道的组成:
呼吸道:鼻腔 咽 喉 气管 支气管
呼吸系统 气体进出肺的通道,清洁、湿润、温暖吸入的气体
肺:气体交换的场所
2)、肺
(1)位置:胸腔内,左右各一
(2)结构:肺泡外面包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和毛细血管的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适于气体交换。
(3)功能:气体交换
2、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1)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动作。
2)人在平静呼吸时,肋间外肌、膈肌、肋骨、胸骨、胸廓和肺的变化:
3)原理:呼吸肌收缩和舒张 胸廓扩大和缩小 肺被动地扩大和回缩 形成压力差
吸气和呼气
4) 体内气体的交换:
(1)原理:气体的扩散作用
二氧化碳
(2)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血液 肺泡
氧气

氧气
(3)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血液 组织细胞
二氧化碳
3、空气的质量与健康
1)空气的质量影响人体健康 大气中的污染物危害人体健康极大
有害物质能引起呼吸系统的疾病
2)了解当地的空气质量 当地空气污染的原因
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
四、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1、流动的组织-血液
1)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血浆 成分:水、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
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红细胞
血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血红蛋白:红细胞中含有的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
特性:在含氧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含氧低的地方与氧分离
血液的功能:运输、防御保护、调节体温
2、血流的管道—血管
1)血管的种类、结构与功能
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1)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位于胸腔中部,偏左下方
由心肌构成
有四个腔:左心室 主动脉
右心房 上、下腔静脉
右心室 肺动脉
左心房 肺静脉
瓣膜:房室瓣(位于心房和心室之间,只朝向心室开) 保证血液按一定的方向流动
动脉瓣(位于心室与动脉之间,只朝向动脉开)
心脏的功能: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心房、心室与瓣膜的活动关系:
血液循环
(1)血液循环的概念和途径:
概念: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
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
体循环:左心室 主动脉 各级动脉 身体各处 各级静脉 上、下腔静脉 右心房
毛细血管
----------------------------------------------------------------------------------------------------------------------
肺循环:左心房 肺静脉 肺部的毛细血管 肺动脉 右心室
(2)出血的初步护理:
毛细血管出血:血液呈红色,自然止血,应消毒;
动脉出血:血色鲜红,血流猛急,在受伤动脉近心端进行止血;
静脉出血:血色暗红,血流缓和,在受伤静脉远心端进行止血。
4输血与血量
1) 血型的发现:1900年,兰德斯坦纳发现了ABO血型
2)血量:占体重的7~8%
3)输血:血型:A型、B型、AB型、O型
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1、尿的形成与排出
1)概念: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分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途径:1)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
2)呼吸系统:以气体的形式排出二氧化碳、水
3)泌尿系统:以尿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
2)泌尿系统的组成
肾脏:形成尿的场所
输尿管
膀胱 排尿的通道,膀胱有贮尿的作用
尿道
3)肾单位的结构与功能
肾小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绕而成,另一端汇集成出球小动脉
肾单位 肾小囊:肾小管的盲端膨大部分凹陷而成,囊壁分内、外两层,内层紧贴肾小球,外层与肾小管相连
肾小管:肾小囊内外两层之间的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4)尿的形成
(1)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的血浆成分都可以滤过,形成原尿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
(3)肾小管的分泌作用: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氨等物质,形成尿液
**区别:血液、血浆、原尿和尿液
2、人粪尿的处理
1)人粪尿的价值:作为农家肥。特点是:肥源广、养分全、肥效持久、能改良土壤。
2)人粪尿的无害化处理 方法: 建沼气池
高温堆肥
建生态厕所
作用:杀死各种病菌、虫卵,分解有机物和其他有害物质。

六 、人类生命活动的调节
人体堆外界环境的感知
1)人的视觉和听觉
(1)眼球的结构与功能
外膜 角膜:外膜的前部,无色透明,可透光
巩膜:白色,保护眼球内部的作用
虹膜:中膜的前部,有颜色,中央是瞳孔,通光
眼球壁 中膜 睫状体:虹膜稍后部,内有平滑肌,能收缩舒张,调节晶状体的曲度
脉络膜:占中膜2/3的后部,有血管(营养眼球)、色素细胞(遮光并使眼球内部形成“暗室”)
内膜:视网膜,内有大量感光细胞
房水
内容物 晶状体:双凸镜,依靠韧带与睫状体相连
玻璃体
附属结构:眼肌、眼睑、睫毛、结膜、泪器(泪腺、泪点、鼻泪管)
(2)视觉的形成:
经折光 沿着视神经传导
外界光线 在视网膜上成像 产生神经冲动 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3)眼的卫生保健:
近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
矫正:戴凹透镜
远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曲度过小,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
矫正:戴凸透镜
沙眼:由沙眼衣原体感染眼睑内面的结膜
耳的结构和功能:
外耳 耳郭 收集、传导声波
外耳道
鼓膜:接受声波,产生振动
(1)中耳 鼓室:有咽鼓管与咽部相通,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
听小骨:三块,将鼓膜的振动传导至内耳
半规管
内耳 前庭
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能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2)听觉的形成
沿外耳道 沿着听小 沿着与听觉
声波 鼓膜 产生振动 耳蜗 产生神经冲动 听觉中枢 骨传导 有关的神经 (形成听觉)
2、神经系统的组成
1)神经系统的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
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脊神经
2)神经元的结构、功能:
(1)结构 细胞体
突起 轴突:一条,长而分支少
树突:数条,短而呈树状分枝
轴突 集结成束,外包上结缔组织膜
髓鞘 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为神经末梢) 神经
(2)功能:感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兴奋是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导的)
**区别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神经中枢: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灰质里,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汇集在一起,调节人的某一项相应的生理活动,叫神经中枢。
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反射的概念:动物(包括人)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产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反**区别于:应激性
射弧的概念:参与反射的神经结构
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书P81)
膝跳反射的过程:扣击部位:膝盖下位的韧带
现象:小腿突然跳起
感受器:股四头肌及肌腱内的感觉神经末梢
神经中枢:位于脊髓灰质中
效应器:(下肢的)股四头肌及其内的运动神经末梢
3)反射的类型 简单的反射
复杂的反射
激素调节
1)、人体主要内分泌腺的位置和名称:
垂体、甲状腺、胰岛、肾上腺、性腺、胸腺
2)、激素:由内分泌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身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
3)、垂体:分泌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可以调节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
4)、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
5)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关系:人体的生命活动的调节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的调节
7、人类活动队生物圈的影响
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人类活动改善生态环境-“三北”防护林

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 森林遭到严重滥伐
沙尘暴危害严重
大量捕杀野生动物
何时还太湖清澈秀美的原貌
环境污染: 概念:指人们在生产或者生活中排放的有害物质,对环境的影响
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类型 大气污染 温室效应和臭氧破坏
水污染:太湖水出现水花
固体废弃物污染:废旧电池对生物的影响
土壤污染:白色垃圾、工业废渣
噪音污染
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4. 求《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电子课本》全文免费下载百度网盘资源,谢谢~

《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电子课本》网络网盘pdf最新全集下载:
链接: https://pan..com/s/18Jk_K2TXtGNZWTlGQjHtMw

?pwd=vu2p 提取码: vu2p
简介:《生物学七年级下册》是2012年11月人民教育出版社修订出版的教科书,由课程教材研究所、生物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联合编写,包括1个单元、7章、18节,供初一下学期使用。

5. 义务教育版七年级生物下册课本知识梳理

一、教材的总体介绍
(一)体现新的课程理念
1.面向全体学生
2.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3.倡导探究性学习
(二)教材分为四册:
1、七年级(上册)三个单元:认识生命;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2、七年级(下册)一个单元:生物圈中的人。
3、八年级(上册)两个单元:生物圈中的动物和微生物;生命的延续。
4、八年级(下册)三个单元:生物的演化;生物与环境;生物技术。
(三)教材的体系:
1.目标体系
2.知识体系
3.活动体系
4.图表体系
5.阅读体系
6.检测体系
7.课外活动体系
二、七年级(下册)教材的分析和教学建议
(一)目标体系
每一章的学习目标和章的小结,应该是相互呼应的;在本册的教师教学用书中都有每一节的教学目标,供参考。教学中要注意落实多元化、多层次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都得到发展。特别是在备课、钻研教材时,要深入挖掘教材中隐性的目标因素。
学习目标的确定,要注意不同层次的要求,请参考《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后的附录“学习目标的说明”。其中,知识性的目标分为了解、理解和应用三个水平的要求;技能性的目标分为模仿、独立操作两个水平的要求;情感性的目标分为经历(感受)、反应(认同)和领悟(内化)三个水平的要求。教学方案中应尽量用行为动词来表述学习目标。
附录:学习目标的说明


各水平的要求
内容标准中使用的行为动词
知识性目标动词
了解水平:再认或回忆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举出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
描述,识别,列出,列举,说出,举例说出。
理解水平:把握内在逻辑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
说明,举例说明,概述,区别,解释,选出,收集,处理,阐明。
应用水平:在新的情境中使用抽象的概念、原理;进行总结、推广;建立不同情景下的合理联系等。
分析,得出,设计,拟定,应用,评价,撰写
技能性目标动词
模仿水平:在具体示范和指导下完成操作。
尝试,模仿。
独立操作水平:独立完成操作;进行调整与改进;与已有技能建立联系等。
运用,使用。
情感性目标动词
经历(感受)水平:从事相关活动,建立感性认识。
体验,参加,参与,交流。
反应(认同)水平:在经历基础上表达感受、态度和价值判断;做出相应反应等。
关注,认同,拒绝。
领悟(内化)水平:具有稳定的态度、一致的行为和个性化的价值观念等。
确立,形成,养成。

(二)知识体系
本册以“生物圈中的人”为主线,安排了7章19节内容。主要学习有关人体的营养,人体内物质的运输、能量的供应、代谢废物的排出、自我调控和人体的健康生活,以及人与生物圈关系的基础知识(包括基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等)。
第8章 人体的营养
知识要点
通过演示和探究知道食物的营养成分;说明各种营养成分对人体的重要作用。
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各种消化腺的部位及主要的分泌功能;通过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说明口腔中的消化过程;概述食物消化和吸收的过程;说明小肠适于吸收的结构特点。
说出合理膳食的意义;关注并尝试评价自身的营养状况;通过调查描述自己的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说出均衡膳食的基本要求;根据青少年对营养的特殊需要,尝试设计一份营养较为合理的食谱。
第9章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
知识要点
说出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及其在人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通过观察区分红细胞和白细胞,并说出它们的主要功能;说出血浆的成分和主要功能;列出血液中几种成分的正常值,并学会分析血液常规化验单;说出血量、输血和血型的一般常识,并说出无偿献血的意义 。
通过观察区分不同的血管,并说明各种血管的功能及其与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通过观察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概述心率、心输出量和心动周期的关系,说明体育运动有利于心脏的健康;描述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并说明循环中血液成分的变化;描述什么是血压、脉搏及其正常值;通过活动说明运动与脉搏的关系。
第10章 人体的能量供应
知识要点
通过探究说明食物中储存有能量,说明燃烧与呼吸作用的异同,并描述什么是热量价;说明能量来自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概述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说出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主要功能;说明肺的结构与其功能的关系;概述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全过程和主要原理;说明人体内的气体交换与血液成分变化的关系。
第11章 人体废物的排出
知识要点
说出人体产生的主要代谢废物和排出途径;说出什么是排泄及其对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
通过观察说出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各个器官的主要功能;概述肾脏的结构和肾脏与尿液形成相关的结构特点;说明尿液形成和排出的过程;列举泌尿系统的卫生常识。
通过观察识别皮肤的结构;描述汗腺的结构和汗液的形成;说出人体排出汗液的意义。
第12章 人体的自我调节
知识要点
举例说明人体自我调节的意义;描述神经系统的组成及神经元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说明什么是反射、反射弧,以及反射弧的组成和功能;举例说明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区别和联系;举例说明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描述大脑皮层的形态结构和基本功能;说明高级神经活动的含义和人类条件反射的突出特征。
说出感觉产生的基本过程;说出什么是感受器和感觉器官;通过观察描述眼球和耳的各部分结构和功能;解释近视和远视视物不清的原因及矫正方法;说出视、听、嗅、味觉及皮肤感觉、温度觉等感受器感受刺激的性质。
说出外分泌腺和内分泌腺的区别;说出什么是激素;举例说出人的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性激素的产生部位和主要的调节功能 。
第13章 健康地生活
知识要点
描述什么是健康及健康的条件;列出良好生活习惯的主要内容;说明吸烟、酗酒、吸毒对人体的危害;说出合理用药应注意的问题。
说出什么是传染病以及传染病的特点;举例说明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和预防措施;列举几种常见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举例说明人体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说出计划免疫的意义。
描述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等当代疾病的危害和预防,养成健康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第14章 人在生物圈中的义务
知识要点
举例说出人类活动对生物圈造成的影响;
举例说出保护生物圈刻不容缓,以及人类能够保护好生物圈。
(三)图表体系
本册教材安排了有图名的图65幅,加上小图和其他体系中的图,共 92 幅图。另外,还安排了18个表格。
这些图表是服务于知识和活动的。
(四)活动体系
本册共安排了各种类型的活动50个,其中有建议活动14个。活动类型与上册基本相同,活动数量有所减少[上册有59(16)个,下册有50(14)个];新的内容较多,36 个活动中 有13 个活动是传统内容,23 个是新的内容;14个建议活动均为新的内容。
七年级(下册)活动的总体情况
1.演示实验(9个)
P3 蛋白质、维生素C的检测(新)
P10 淀粉和葡萄糖透过透析袋的差异(新)
P28 观察血液的成分
P37 观察心脏
P43 观察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变化(新)
P51 检验人体呼出气体成分的变化
P55 呼吸运动的模型
P58 尿液成分的测定(新)
P70 人体神经系统整体形态和结构组成
这类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教学中要注意:
(1)课前的准备和预演;
(2)注意演示的直观性和进行观察的指导;
(3)有条件的学校可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动手实验,或在课下由生物小组完成后,课上由学生来演示。
P3 蛋白质、维生素C的检测
目的:
1.了解科学方法的价值,明确单因子等组实验的设计;
2.为“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的活动奠定基础。
原理:
1.蛋白质或多肽中都有肽键“-CO-NH-”,在强碱性溶液中与CuSO4反应生成紫红色到紫蓝色的颜色反应。此反应与Cu ++和双缩脲发生反应所产生的颜色反应相同,故名为“双缩脲反应”(biuret reaction),所用的试剂称为“双缩脲试剂”,A液为NaOH溶液,B液为CuSO4溶液。产生的紫红色物质是“铜—钠双缩脲络合物 ”。
2.蓝色吲哚酚试剂使还原型Vic变为氧化型Vic。Vic溶液在中性条件下,使吲哚酚试剂由蓝色变为无色; Vic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使吲哚酚
试剂由蓝色变为粉红色。
注意事项:
1.配制蛋清稀释液时,至少按1:1的比例稀释,否则难以与试剂充分反应;
2.演示时要强调设置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意义和两组的异同;
3.双缩脲试剂和吲哚酚试剂的配制和使用,可参见本册的《教师教学用书》p2~3(吲哚酚可到试剂商店购买);
4. Vic溶液可用溶解Vic药片或用果汁;
5.选择的实验材料最好是液体,颜色尽量浅,如有沉淀要过滤。
P10 淀粉和葡萄糖透过透析袋的差异
目的:
1.了解物质分子大小与透析袋的关系,进而了解淀粉能否被吸收;
2.培养透过现象(颜色变化)分析本质(分子运动通过膜)的推理能力。
注意事项:
1.透析袋可在商店买到,也可用膀胱膜等替代;
2.最好提前半天由教师指导学生完成装置,课上由学生演示和讲解;
3.将实验装置与消化管的吸收建立联系并进行对比(参见本册的《教师教学用书》p11)。
P43 观察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变化
目的:
1.直观了解动脉血与静脉血 颜色的区别和形成的原因;
2.印证血液循环中,血液成分和颜色的变化及原因。
注意事项:
1.这个演示实验比较简单,有条件的学校可把此实验改为学生动手实验,并组织好讨论;
2.讨论中应注意把动脉血和静脉血 颜色的变化与血液循环 中血液成分的变化联系起来;
3.此演示实验可与体循环和肺循环途径的学习结合起来。
2.观察实验(9个)
P14 观察鸡小肠的结构
P29 观察血细胞
P35 用显微镜观察各种血管
P39 观察水蚤的心脏搏动(新)
P41 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
P60 观察肾脏
P66 观察皮肤的结构
P81 观察眼球的结构模型
P108 用显微镜观察蛔虫卵
这类观察实验多数是传统的实验,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由形象思维转向抽象思维的能力,以及使用观察工具、制作临时装片、绘图等技能。教学中应注意:
(1)重视显微镜使用的规范性;
(2)观察材料的事先准备、采集、培养;
(3)传统的实验要按新的课程理念来组织;
(4)“观察水蚤的心脏搏动”是新的观察实验,要认真准备。
P39 观察水蚤的心脏搏动
目的:
1.了解水蚤心脏搏动的特点;
2.通过了解水蚤心脏搏动的特点,进而了解人的心脏搏动的特点。
注意事项:
1.指导学生如何使水蚤减慢运动速度;
2.指导学生如何为水蚤心脏搏动记数;
3.可将 “P103 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的探究实验与本实验结合起来,但要处理好教材内容和教学时间。
3.探究实验(5个)
P4 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新)
P11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新)
P45 探究运动与脉搏的关系(新)
P48 探究食物中储存的能量(新)
P103 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新)
安排探究性实验的活动,旨在倡导探究性学习,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创新精神。这些活动基本上都是新内容。多数实验是给出问题和方法,而由学生探究得出结论,使学生逐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其中有的探究活动是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做出预期、实施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并进行表达和交流。教学中应注意:
(1)重视每一个探究活动的组织;
(2)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探究氛围和条件,教师不要包办代替;
(3)重过程胜于重结果;
(4)指导学生填写实验记录,或做好实验报告 ;
(5)注意探究活动中的安全问题。
P4 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目的:
1.通过探究获取食物中营养成分的知识;
2.进一步学会探究的技能和方法。
注意事项:
1.教学中要求学生按探究实验的一般程序来进行,即先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作出预期,然后再实施实验、记录并分析讨论实验结果、得出结论,最后进行交流和表达;
2.实验材料的选择可结合当地的条件,其中蛋白质和Vic的检验要以演示实验为基础,至少要完成蛋白质的检验;
3.注意实验中的安全问题。
P10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目的:
1.通过探究获取人体口腔内淀粉消化成麦芽糖的知识;
2.进一步学会探究实验中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技能。
注意事项:
1.收集足量的唾液是本实验的关键,收集唾液的方法可参见«教师教学用书(七年级下册)»P12;
2.注意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条件、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分析;
3.注意将实验结论与人体口腔内淀粉消化成麦芽糖的过程联系起来。
P45 探究运动与脉搏的关系
目的:
1.通过探究获取运动与脉搏关系的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自觉性;
2.进一步学会探究实验中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技能,以及认识重复实验的重要意义。
注意事项:
1.首先让学生明确心率与脉搏的关系,并学会切脉的方法;
2. 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时,要注意运动的形式、强度、时间的一致性,尽量减少误差;
3.此探究活动可与“P37 讨论与心脏活动有关的问题”的活动结合起来进行。
P48 探究食物中储存的能量
目的:
1.通过探究获取食物(主要是有机物)中储存有能量的知识;
2.进一步学会探究实验的技能和方法,以及学会较复杂实验的操作技能。
注意事项:
1.课前准备简易热量测定仪是本实验顺利完成的关键之一,制作方法可参见«教师教学用书(七年级下册)» P39;
2.减少能量散失是本实验顺利完成的又一关键,要组织好“释放能量值的计算方法”的讨论(教材P45);
3.注意选材和小组的分工合作以及安全问题。
P103 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
目的:
1.了解酒精对心脏活动的不良影响的知识,进而认识酗酒对人体身心健康的影响;
2.进一步学会探究实验的技能和方法、观察活动中的小动物的操作技能,以及绘制坐标曲线图的技能。
注意事项:
1.可将 “P39 观察水蚤的心脏搏动”的观察实验与本实验结合起来,但要处理好教材内容和教学时间;
2. 将实验数据转换成坐标曲线图时,注意指导学生认识曲线图的直观性和抽象性;
3.注意将实验结果引伸到酗酒对人体身心健康的影响上来。
4.分析讨论(4个)
P31 分析图9—1×××的化验单(新)
P40 讨论与心脏活动有关的问题(新)
P62 分析尿液成分的几项指标(新)
P74 讨论科学家的一项研究活动(新)
这类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运用资料信息的能力,以及交流、表达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P31 分析图9—1×××的化验单
目的:
1.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读常规血液化验单中的数据;
2.培养应用所学知识进行推理的能力和表达、交流的能力。
注意事项:
1.首先让学生认识化验单中各种项目的英文符号;
2.指导学生将化验单中的数据与正常指标相比较,做出判断后,再分析其原因,并提出治疗建议。
P40 讨论与心脏活动有关的问题
目的:
1.通过讨论明确心率、心动周期、每分心输出量和每搏心输出量的关系,并学会分析有关心率的数据;
2.通过讨论和交流认同积极参加体育运动有利于心脏的健康,并确立起积极参加体育运动的信念。
注意事项:
1.该项讨论的关键是对数据的计算,因此首先必须让学生明确心率、心动周期、每分心输出量和每搏心输出量的关系;
2.讨论中要求学生要用数据说话,从而说明四位同学的心脏功能哪一位可能更强健;
3.此项讨论可与“P41 探究运动与脉搏的关系”的探究活动结合起来进行。
P62 分析尿液成分的几项指标
目的:
1.通过与尿液的正常指标相比较,讨论出某人尿液的不正常指标,为学习尿的形成设置问题;
2.学会分析、解读常规尿液化验中的数据。
注意事项:
1.讨论时要求学生结合肾脏的结构,推测某人的肾脏哪些结构可能发生了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和讨论,讨论中教师不要过早地下结论;
2.讨论的最后要把问题集中于“为什么某人的尿液中出现了蛋白质和葡萄糖”上,从而引出“尿的形成”的内容。
P74 讨论科学家的一项研究活动
目的:
1.培养和训练学生阅读和理解图文资料的能力;
2.培养和训练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并推导出适当结论的能力;
3.为学习条件反射的知识做准备。
注意事项:
1.阅读和讨论的全过程,一定要全部由学生完成,教师只在讨论问题时适当给予启发和指导;
2.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播放动物建立条件反射的录像或演示动物建立条件反射的实物后,再进行阅读和讨论。
5.测试、测定(4个)
P73 测试“握手—握手”反射要多少时间(新)
P88 触觉敏感程度的测定实验(新)
P89 皮肤感受“冷”“热”刺激的实验(新)
P106 空气中悬浮颗粒的测定与分析(新)
P73 测试“握手—握手”反应要多少时间
目的:
1.体验并参与测试反射时间的实验过程;
2.培养学生分析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注意事项:
1.组织学生认真阅读测试的方法步骤,安排好计时者和记录者;
2.班级人数过多的话,可分成两组,在教室或校园里进行测试后,再分组进行讨论;
3.对讨论的第2题,可将记录的数据转换成坐标曲线,能更清楚地看到10次测试数据的规律;
4.对讨论的第3题,可尝试实践一下。
P88 触觉敏感程度的测定实验
目的:
1.学会触觉敏感程度的测定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获取、整理、分析数据的能力;
2.通过测定实验了解人体各部位触觉敏感程度的不同,从而进一步理解触觉敏感程度与功能的适应性。
注意事项:
1.测定中,一定要避免被试者看见测试部位,每次刺激作用时间要在1s以下;
2.测定中,可用两脚规代替针,便于确定两点间的距离。
P89 皮肤感受“冷”“热”刺激的实验
目的:
1.体验并了解皮肤感受器感受温度变化的特点;
2.通过实验进一步培养学生交流和表达的能力。
注意事项:
1.三个水槽中水的温度,在实验后可由学生实际进行测量,教师准备时,它们的温差至少在10℃左右,课上实验时才能顺利进行;
2.教师要组织好讨论,特别是对第2题的讨论,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有时间的话可实际做一次延长时间的实验,再让学生作出解释。
P106 空气中悬浮颗粒的测定与分析
目的:
1.学会定性分析的实验方法;
2.通过测定和分析树立“环保”意识,为创建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注意事项:
1.定点、定时进行测定;
2.培养皿要做好标记,避免混淆;
3.此实验虽为定性实验,但应尽量精确计算悬浮颗粒的数量,使实验向定量方向进行,最好设计表格记录数据;
4.为便于统计,可在透明胶带下衬一小张坐标纸,统计时,统一计算1C㎡或2 C㎡面积中悬浮颗粒的数量。
6.调查(2个)、评价(1个) 、设计(1个) 、收集信息(1个)
P18 调查自己的饮食结构和习惯(新)
P17 评价自身的营养状况(新)
P22 自我设计并分析一天食谱的营养状况(新)
P124 调查本地区土地和水资源及其利用情况(新)
P100 收集、分析药品标签中的信息(新)
P18 调查自己的饮食结构和习惯
目的:
1.初步学会设计调查问卷和进行调查的方法,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
2.了解自己和同学们的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注意事项:
1.调查应以小组为单位,教师对学生设计调查问卷和进行调查要给予提示和指导;
2.注意指导学生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启发和鼓励学生自己提出改进的建议;
3.最好要求学生写出调查报告后,再进行交流。
P17 评价自身的营养状况
目的:
1.了解并学会评价自身的营养状况;
2.通过对自身营养状况的评价,提出改进自身营养状况的措施,养成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健康的生活习惯。
注意事项:
1.数据的计算和处理可由小组长组织小组成员在课下完成;
2.小组之间的交流不要涉及个人,对营养过剩或营养不良的学生,不要过分渲染,以免他们产生自卑情绪。
P22 自我设计并分析一天食谱的营养状况
目的:
1.学会分析一天食谱的营养状况和设计一天的食谱,以及学会运用“人主要食物的营养成分”表;
2.通过设计和分析,培养学生关注自身健康的意识,并养成健康地生活的习惯。
注意事项:
1.估计食物的营养成分、估算食物的重量、计算食物的热价是本活动的难点,教师应给予具体的指导,并做出示范;
2.设计一天的食谱时,要充分运用P18中“青少年一天需要的营养物质的数量”表,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讨论得出一份食谱后,再在全班进行交流;
3.本活动的重点是让学生参与整个活动过程,而设计出的食谱是否可行是次要的。
P124 调查本地区土地和水资源及其利用情况
目的:
1.进一步实践设计调查问卷和进行调查的方法,培养学生关注和参与解决社会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通过调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培养“环保”意识,养成“环保”习惯。
注意事项:
1.编制好调查表 是调查活动搞好的关键,调查表的内容应视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有所增减;
2.可将学生分成两部分,一部分调查土地资源,另一部分调查水资源,调查后再进行全班的交流。
P100 收集、分析药品标签中的信息
目的:
1.了解一些与药品和安全用药有关的知识;
2.培养学生收集和分析资料和信息的能力。
注意事项:
1.对药品标签中信息的记录和分类应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药品标签用后要放回原处,以免药品混淆或标签丢失;
2.本活动可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写出一份报告,在班内进行交流。
7.建议活动(14个)
P14 观察胆汁的乳化作用(新)
P16 制作小肠壁结构的模型(新)
P33 模拟“血型鉴定” (新)
P41 听心音(新)
P76 训练小动物建立某种条件反射(新)
P83 调查同学患近视眼的情况(新)
P87 探究人对某种味道辨别能力的个体差异(新)
P105 参观禁毒展览(新)
P111 调查当地常见的传染病(新)
P116 判断哪些行为习惯有助于减少患心脏病的风险(新)
P121 讨论使用一次性木筷的利弊(新)
P122 拟定环保守则(新)
P123 调查本地酸雨情况(新)
P126 调查工厂区二氧化硫污染大气的状况(新)
建议活动的设置是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要,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完成建议活动,也可以作为课外活动的内容,也可以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由于建议活动内容较多,难度较大,所以,完成上述活动的三分之二即可。

希望可以采纳~~~~

6. 七年级下册生物书第九页是什么

七年级下册生物有好几个版本,苏科版的七年级生物书第九页的内容是:有关细胞结构名称和细胞的基本结构中的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内容。

(6)生物书七年级下册都有什么版扩展阅读:

内容介绍

本书以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下册》为蓝本组织编写,与节同步,每节包括探究目标、探究指导、快乐快餐三个栏目。

探究目标:依据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将同学们在每节学习中应该达到的具体目标按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分别列出,让同学们在学习之前就做心中有数。

探究指导:本栏目包括生物宫殿和探究活动两部分。生物宫殿:一般都是将知识点用课本中的原话列出,再另起一段对本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然后根据实际情况,1-3个知识点配一道例题。

在讲解知识点时,有意选用了较多与教材中形式不完全一样、但内容基本相同的图形,旨在提高同学的识图能力。每道例题包括题目、思路与技巧、答案、评析四个部分,对同学们的解题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探究体验:“倡导探安性学习”是生物课程的重要理念之一。在课本中已有活动的基础上,与每节教学内容相联系,选择了一些同学们感兴趣的、通过努力能够完成的、形式多样的案例。

7. 人教版初中生物 pdf 从七年级上到八年级下四本都要

《升级版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zip》网络网盘免费资源下载

链接: https://pan..com/s/1dVElqFaQswHAx7FbHS9dDQ

?pwd=dajg 提取码: dajg


阅读全文

与生物书七年级下册都有什么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5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0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2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3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2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0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1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1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4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2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3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99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4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4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5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9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2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