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海底两万里》例举三种海底生物
海底两万里是法国科幻小说家凡尔纳着名三部曲的第二部,这部作品集中了凡尔纳科幻小说的诸多特点,引人入胜。在阅读过程中,读者便会不知不觉地跟随作者的神思在世界各地的海域内遨游,感受到自然的神奇和科学的力量。
一,鹦鹉螺
鹦鹉螺是海洋 软体动物,壳薄而轻,呈螺旋形盘卷,壳的表面呈白色或者乳白色,生长纹从壳的脐部辐射而出,平滑细密,多为红褐色。整个螺旋形外壳光滑如圆盘状,形似鹦鹉嘴,故此得名“鹦鹉螺”。
鹦鹉螺已经在地球上经历了数亿年的演变,但外形、习性等变化很小,被称作海洋中的“ 活化石”,在研究生物进化和 古生物学等方面有很高的价值,现代仿生科学上也占有一席之地。
Ⅱ 海洋生物球可以放到鱼缸里吗
生物球主要成分为丙烯腈、丙烯酸酯,两者均有一定毒性,建议不要放进鱼缸。
海洋生物球一般指海洋宝宝。海洋宝宝是一粒粒颜色绚丽的小珠子,在水中浸泡五六个小时后,居然“长大”百倍,捏起来软软的还有弹性。这种被称为“海洋宝宝”的“玩具”,近年来特别受儿童喜欢。主要成分为丙烯腈、丙烯酸酯,两者均有一定毒性,对儿童的皮肤和呼吸道有害。
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对“海洋宝宝”的检测报告:
对其进行元素分析后发现,“海洋宝宝”含镁、锌、钛、锰、硼、钡、氯、硫等元素,这些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均含有毒性,对人体有害。同时,对“海洋宝宝”的氯仿萃取液测试后发现,其含有苯环或杂芳环的芳香化合物。(注:苯环或杂芳环的芳香类化合物常用于制作化工染料、颜料以及添加剂。)根据彩球吸水膨胀,且据有一定弹性的特点,经检验判定其主要成分为亲水性树脂。无论是皮肤接触(渗透)还是吸入其挥发性物质,都有可能会对儿童健康造成危害。
Ⅲ 为什么有很多海洋生物生存在贝加尔淡水湖里
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位于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南部联邦成员国布里亚特共和国和伊尔库茨克州境内。湖长636千米,平均宽48千米,面积为3.15万平方千米。1689年大清朝康熙皇帝通过《尼布楚条约》将这块地区送给了俄国。
数千年来,贝加尔湖一直流传着水怪的传说故事,但一直未得出结论。1702年9月14日,风暴掀翻了往乌索利耶送钱款的大舢板。1890年,"沙皇皇储"号汽船在暴风雨中沉入湖底。1900年10月4日,商人济良诺夫的露舱平底货船连船带货在风暴中沉没。1903年8月9日,龙卷风一天之内向湖神"进献"了40艘驳船。在1908年6月30日,在湖西北方800千米处发生了通古斯大爆炸,2003年在奥利洪湾一个湖段,俄紧急情况部的巡逻队就发现了100艘(辆)沉没的快艇和汽车。在1985年和1994年,在那里曾经观测到湖面上有黑色圆圈。2009年6月2日美国《生活科学》网站报道,4月国际空间站宇航员空间站拍摄贝加尔湖冰面巨大的神秘黑色圆圈,非常像水怪。近几年来引起越来越多的兴趣爱好者探究"贝加尔湖神秘圆圈"之谜。
科学角度上来讲,贝加尔湖本身就笼罩着神秘的面纱,贝加尔湖是世界最古老的湖泊之一,大约形成于2500万年前,是世界上拥有濒临灭绝的远古动植物最多的湖,有848种动物和鱼类,133种植物濒临灭绝,而且很多种类都是贝加尔湖独有的。更令人难以理解的是贝加尔湖是淡水湖,但是却生活着大量的海洋生物,海豹,鲨鱼,海螺,海龙和龙虾。
按当地人解释“贝加尔”的寓意是天然之海。天然之海有“以前是海的”寓意。我国古书中也称贝加尔为北海,并非为湖。远古时期的巨着《山海经海内经》提到:“东海之内,北海之隅,有国名曰朝鲜、天毒,其人水居,偎人爱之。”,《汉书苏武传》里也有提及贝加尔湖。《庄子秋水》里还有关于贝加尔湖的故事,据传黄河河神河伯,看到百川灌河,感叹道天底下没有比他管理的河大的河神了,后来他顺着河流东去看到了北海,发现汇聚北海的河流更多,向东望去看不到水的边际,才感觉原来自己一直是坐井观天。有人认为《庄子秋水》的北海是指渤海,这是不正确的。《海内经》提到:“河水出东北隅,以行其北,西南又入渤海,又出海外,即西而北,入禹所导积石山。”河水是出自吐鲁番盆地东北的阿尔泰山区,在准噶尔盆地里一路北行,出准噶尔盆地后西南向注入斋桑泊即渤海,从斋桑泊北部流出后,一路穿过广袤的西伯利亚平原注入北冰洋,这就是出了海外。也就是说以前的黄河的源水与走向与现在是不同的。
当今科学家研究后也认为该地区曾经是海洋,经地壳运动成为一个内陆湖。6亿年前地球形成之后,在39亿年前,空气中的水蒸汽凝结成水珠降回地表形成海洋,这时的海洋覆盖这整个地球,深度1.2万米。5.2亿年前,由于地球发生了大的膨裂或者激烈的板块运动,海水流入地壳的裂缝,海水从大陆上逐步退出,大陆逐渐露出海面,一些海洋生物就留在了大陆上低洼地区的湖泊里。5.2亿年前的海水是咸的,因此贝加尔湖的湖水也是咸的,但由于大量的雨水、河水不断流入贝加尔湖,湖水逐渐变淡。一些在海洋咸水中生存的海洋生物,逐渐适应了贝加尔湖中的淡水环境。
不过我想呵呵的是,这些海洋生物既然适应了淡水生活,几亿年来为什么没有适应陆上生活,进而进化成高级生命呢。您觉得呢?写下你的评论。
Ⅳ 帮忙看一种海洋生物到底是什么
是美西螈
美西螈是蝾螈的一种,它们属于两栖动物。美西螈生活在墨西哥城附近的湖泊中。美西螈最明显的特征是它们的外鳃,那是它们小时候的样子没有改变的缘故。两栖类动物在小时候必须生活在水中,那时候它们长得像鱼,而且用鳃来呼吸,依靠尾鳍游泳。比如我们熟悉的小蝌蚪。但它们长大后会渐渐改变身体的模样。美西螈的这种改变似乎并不彻底,因为它将鳃留在了身体的外面。这个外鳃就成了美西螈最明显的特征。美西螈身体长约25厘米左右,一般为深棕色带有黑斑点,但也有很多像得了白化病一样成白色,这叫白化体,还有其他一些颜色也常见
Ⅳ 请问把海洋生物放进淡水里,是什么致使海洋生物死亡
因为海水和淡水的浓度不同,当把海洋生物放进淡水里时,细胞内外出现了浓度差,渗透压不同水要向细胞中流,导致细胞变形或涨破而死
Ⅵ 如果把虎鲸和鲨鱼这样适应力强的大型海洋生物,放在淡水里会怎么样他们为什么适应不了淡水
我认为关键与细胞的渗透压有关,由于海水渗透压要高于淡水,而虎鲸与鲨鱼体内细胞渗透压与海水的渗透压高度相同,所以当它们被放入淡水中时,细胞吸水涨破,从而死亡。所以我认为如果向淡水中加入适量的盐(即能与海水中的渗透压相同)他们还是能活下去的。至于慢慢减少盐的含量,理论上它们是可以逐渐适应的,但也得经过千万年,所以一年是不可能,因为任何细微的渗透压变化,对他们来说都有可能是致命的。(仅是个人见解,仅供参考)
Ⅶ 今天在街上见到有人卖一种在水里的彩色五角星生物,有谁知道那是什么东西,怎么养
你看到是海星。海星是棘皮动物中结构生理最有代表性的一类。体扁平,多为五辐射对称,体盘和腕分界不明显。海星纲动物身体的直径一般在12-24厘米左右,但大小在不同种变化很大、直径的变化幅度在1-80厘米之间。多数体表黄褐色,但也有的种具明亮红、桔、蓝、紫等色,或几种颜色的混合色。身体呈五星形,例如海盘车,由中央盘向外伸出五个腕。
海星喂养方法如下:
1、海星有惊人的再生能力。 海星基石市区四肢也可以长成全新的海星。 如果通过中心切割,几乎所有海星品种将重新生成一个新的完整的身体,海星形基本上变成了两个。
2、饲养海星最好有岩壁,珊瑚,活石,洞穴,角落和碎珊瑚或细砂底物。 保持温度在26—28℃,pH在8.0至8.3之间。 海星对氨和硝酸盐十分敏感,所以硝酸盐和磷酸盐越低越好。 使用滴流过滤用低到中等电流。 净水状态下海星会运动和觅食,而浑浊的水域往往使海星“趴下。”他们执着于岩石和移动速度比较慢。养海星高效的蛋分和大量的活性炭是必不可少的,,诶半个月换水15%到25%。
3、海星吃虾、鸟蛤、蚌、贝类、糠虾或鱿鱼。 大多数海星(除了大量食肉鱼类)吃水煮菠菜、甘蓝,每两至三天喂一次,喂食时将食物一口海星旁边,如果饿了,海星飞奔过去食用。
4、因为海星喜欢在大部分白天的隐藏在洞穴或岩石裂缝,夜间行动离。 白天想要见到海星只能到喂食的时候。
5、海星很少得病。 如果水质恶化或者如果饮食需求得不到满足海星可能细菌感染,从而导致开皮肤上的疮和病变。 受感染的海星不爱动也不去骚扰其他鱼类,更有可能将病变的肢体咬断。 海星生病后可以将它们移到检疫缸内,并改善水质,在治疗海星时避免使用铜药这些对于海星来说是致命的。
Ⅷ 有一种叫 海洋生物球 的小球放在水里能泡大,它是什么做的
膨胀塑料胶!
大球生小球那种是不>?
利用高温压缩然后水发的一种胶体.本来是没有生命的.
Ⅸ 有一种海鲜冻了像死的放在水里又活了
海鲜生吃应先冷冻、浇点淡盐水。牡蛎及一些水生贝类常存在一种“致伤弧菌”细菌,对肠道免疫功能差的人来说,生吃海鲜具有潜在的致命危害。医学专家指出,将牡蛎等先放在冰上,再浇上一些淡盐水,能有效杀死这种细菌,这样生吃起来更安全。 海鲜(Seafood),又称海产食物,是指利用海洋动物作成的料理,包括了鱼类、虾类、贝类这些等等。虽然海带这类海洋生物也常是被料理成食物,但是海鲜主要还是针对动物制成的料理为主。狭义上,只有新鲜的海产食物才能称为海鲜,海鲜的分类有:活海鲜、冷冻海鲜
Ⅹ 水母是一种特殊的海洋生物,它们在淡水中是否能存活
水母是一种特殊的海洋生物,它是在海洋里面生活的生物,它不能在淡水中存活,所以让水母在淡水中生活是不可能的。
他在海里面分布比较广,并且海里面的生态环境比较复杂,自然地理条件也是比较复杂,水母在里面生活有非常大的空间,所以它分布广数量多在浮游类动物中,它占的比例也是相当大,我们把大型的水母会叫做海蜇,也会叫做重载,根据不同的特征以及体色它们的名字也不一样。把霞水母会称为腐哲,还有一种叫做红海蜇以及白虫仔,所以名字不一样,水母的类型也不一样。如果你们真的喜欢水母,就可以去海域看一看这种可爱的小动物,但是它不能生活在淡水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