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初一下册生物必背知识点归纳是什么
初一下册生物必背知识点如下:
1、由猿到人进化关键的第一步是直立行走,后由于语言的产生终于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形成。
2、卵细胞:球形,人体内最大的细胞,细胞质中的卵黄为胚胎初期发育提供营养。
3、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液体——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中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胎儿每时每刻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 8周成胎儿(出现人形)40周(280天)分娩。
4、反射弧的组成包括五个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5、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肌肉组成。
‘贰’ 谁能给我写出七年级(下)人教版生物第一章的知识结构框架
人的由来综合评估
画龙点睛
1.在1859年, 在他的《物种起源》书中提出了人类和 有着共同的祖先,是 。
2.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液体── 中,通过 、 从母体中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胎儿每时每刻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 经母体排出的。
3.青春期男生的 产生的精子与 等分泌的黏液一起形成了 。 积累到一定量就会自动工排出体外,这就是 。
4.月经是指女孩子进入青春期后,每月一次的 连同血液一起由 排出体外的现象。月经期约为 天左右。
5.在我国计划生育具体要求中,控制人口增长过快的关键是 ,优生有利于提高我国的人口 。
6.受精卵不断进行细胞分裂,逐渐发育成 。 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植入 ,就好比一粒种子落到了土壤中,这是 。
慧眼识珠
1.下列不是女性生殖系统具有的功能是( )
A.把精子输送到女性生殖器官阴道中 B.产生卵子
C.分泌雌性激素 D.为胚胎提供良好的发育场所
2.你认为人类生命的起点是( )
A.婴儿诞生 B.精子成熟 C.卵子成熟 D.精卵结合
3.胎儿在子宫中发育约需要多少天( )
A.290天 B.310天 C.300天 D.280天
4.怀孕就是指一粒“种子”植入到子宫内膜上,这一粒“种子”就是( )
A.受精卵 B.胚泡 C.胚胎 D.胎儿
5.胚胎呈现出人形的时期大约是在怀孕后( )
A.5周左右 B.6周左右 C.7周左右 D.8周左右
6.我国男性结婚法定年龄是不得早于( )周岁
A.18 B.22 C.24 D.28
7.人类起源于( )
A.黑猩猩 B.长臂猿 C.类人猿 D.森林古猿
8.我国控制人口增长过快的关键是( )
A.少生 B.优生 C.晚婚 D.晚育
穿针引线
你知道下列各器官哪些是男性生殖系统的,哪些是女性生殖系统的吗?请你将它们连起来。
A.输精管
B.输卵管
C.卵巢
D.前列腺 a男性生殖系统
E.阴茎
F.附睾 b女性生殖系统
G.阴囊
H.阴道
I.子宫
慧眼识图
下图是排卵、受精、受精卵发育、植入子宫内膜的连续过程,试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下列标号的器官名称:
① ② ③ ④
2.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场所是 。
3.胚胎发育的场所是 。
4.器官①的功能是 。
走进生活
小鹏自从升入八年级以来,比较注重外表了,如穿衣、发型等,而且有时还很乐于与女同学接触。小鹏的妈妈发现这种状况后特别担心,认为这种状况很不正常。对于小鹏妈妈的担心你有什么看法?
‘叁’ 义务教育版七年级生物下册课本知识梳理
一、教材的总体介绍
(一)体现新的课程理念
1.面向全体学生
2.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3.倡导探究性学习
(二)教材分为四册:
1、七年级(上册)三个单元:认识生命;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2、七年级(下册)一个单元:生物圈中的人。
3、八年级(上册)两个单元:生物圈中的动物和微生物;生命的延续。
4、八年级(下册)三个单元:生物的演化;生物与环境;生物技术。
(三)教材的体系:
1.目标体系
2.知识体系
3.活动体系
4.图表体系
5.阅读体系
6.检测体系
7.课外活动体系
二、七年级(下册)教材的分析和教学建议
(一)目标体系
每一章的学习目标和章的小结,应该是相互呼应的;在本册的教师教学用书中都有每一节的教学目标,供参考。教学中要注意落实多元化、多层次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都得到发展。特别是在备课、钻研教材时,要深入挖掘教材中隐性的目标因素。
学习目标的确定,要注意不同层次的要求,请参考《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后的附录“学习目标的说明”。其中,知识性的目标分为了解、理解和应用三个水平的要求;技能性的目标分为模仿、独立操作两个水平的要求;情感性的目标分为经历(感受)、反应(认同)和领悟(内化)三个水平的要求。教学方案中应尽量用行为动词来表述学习目标。
附录:学习目标的说明
各水平的要求
内容标准中使用的行为动词
知识性目标动词
了解水平:再认或回忆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举出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
描述,识别,列出,列举,说出,举例说出。
理解水平:把握内在逻辑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
说明,举例说明,概述,区别,解释,选出,收集,处理,阐明。
应用水平:在新的情境中使用抽象的概念、原理;进行总结、推广;建立不同情景下的合理联系等。
分析,得出,设计,拟定,应用,评价,撰写
技能性目标动词
模仿水平:在具体示范和指导下完成操作。
尝试,模仿。
独立操作水平:独立完成操作;进行调整与改进;与已有技能建立联系等。
运用,使用。
情感性目标动词
经历(感受)水平:从事相关活动,建立感性认识。
体验,参加,参与,交流。
反应(认同)水平:在经历基础上表达感受、态度和价值判断;做出相应反应等。
关注,认同,拒绝。
领悟(内化)水平:具有稳定的态度、一致的行为和个性化的价值观念等。
确立,形成,养成。
(二)知识体系
本册以“生物圈中的人”为主线,安排了7章19节内容。主要学习有关人体的营养,人体内物质的运输、能量的供应、代谢废物的排出、自我调控和人体的健康生活,以及人与生物圈关系的基础知识(包括基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等)。
第8章 人体的营养
知识要点
通过演示和探究知道食物的营养成分;说明各种营养成分对人体的重要作用。
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各种消化腺的部位及主要的分泌功能;通过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说明口腔中的消化过程;概述食物消化和吸收的过程;说明小肠适于吸收的结构特点。
说出合理膳食的意义;关注并尝试评价自身的营养状况;通过调查描述自己的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说出均衡膳食的基本要求;根据青少年对营养的特殊需要,尝试设计一份营养较为合理的食谱。
第9章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
知识要点
说出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及其在人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通过观察区分红细胞和白细胞,并说出它们的主要功能;说出血浆的成分和主要功能;列出血液中几种成分的正常值,并学会分析血液常规化验单;说出血量、输血和血型的一般常识,并说出无偿献血的意义 。
通过观察区分不同的血管,并说明各种血管的功能及其与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通过观察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概述心率、心输出量和心动周期的关系,说明体育运动有利于心脏的健康;描述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并说明循环中血液成分的变化;描述什么是血压、脉搏及其正常值;通过活动说明运动与脉搏的关系。
第10章 人体的能量供应
知识要点
通过探究说明食物中储存有能量,说明燃烧与呼吸作用的异同,并描述什么是热量价;说明能量来自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概述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说出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主要功能;说明肺的结构与其功能的关系;概述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全过程和主要原理;说明人体内的气体交换与血液成分变化的关系。
第11章 人体废物的排出
知识要点
说出人体产生的主要代谢废物和排出途径;说出什么是排泄及其对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
通过观察说出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各个器官的主要功能;概述肾脏的结构和肾脏与尿液形成相关的结构特点;说明尿液形成和排出的过程;列举泌尿系统的卫生常识。
通过观察识别皮肤的结构;描述汗腺的结构和汗液的形成;说出人体排出汗液的意义。
第12章 人体的自我调节
知识要点
举例说明人体自我调节的意义;描述神经系统的组成及神经元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说明什么是反射、反射弧,以及反射弧的组成和功能;举例说明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区别和联系;举例说明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描述大脑皮层的形态结构和基本功能;说明高级神经活动的含义和人类条件反射的突出特征。
说出感觉产生的基本过程;说出什么是感受器和感觉器官;通过观察描述眼球和耳的各部分结构和功能;解释近视和远视视物不清的原因及矫正方法;说出视、听、嗅、味觉及皮肤感觉、温度觉等感受器感受刺激的性质。
说出外分泌腺和内分泌腺的区别;说出什么是激素;举例说出人的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性激素的产生部位和主要的调节功能 。
第13章 健康地生活
知识要点
描述什么是健康及健康的条件;列出良好生活习惯的主要内容;说明吸烟、酗酒、吸毒对人体的危害;说出合理用药应注意的问题。
说出什么是传染病以及传染病的特点;举例说明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和预防措施;列举几种常见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举例说明人体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说出计划免疫的意义。
描述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等当代疾病的危害和预防,养成健康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第14章 人在生物圈中的义务
知识要点
举例说出人类活动对生物圈造成的影响;
举例说出保护生物圈刻不容缓,以及人类能够保护好生物圈。
(三)图表体系
本册教材安排了有图名的图65幅,加上小图和其他体系中的图,共 92 幅图。另外,还安排了18个表格。
这些图表是服务于知识和活动的。
(四)活动体系
本册共安排了各种类型的活动50个,其中有建议活动14个。活动类型与上册基本相同,活动数量有所减少[上册有59(16)个,下册有50(14)个];新的内容较多,36 个活动中 有13 个活动是传统内容,23 个是新的内容;14个建议活动均为新的内容。
七年级(下册)活动的总体情况
1.演示实验(9个)
P3 蛋白质、维生素C的检测(新)
P10 淀粉和葡萄糖透过透析袋的差异(新)
P28 观察血液的成分
P37 观察心脏
P43 观察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变化(新)
P51 检验人体呼出气体成分的变化
P55 呼吸运动的模型
P58 尿液成分的测定(新)
P70 人体神经系统整体形态和结构组成
这类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教学中要注意:
(1)课前的准备和预演;
(2)注意演示的直观性和进行观察的指导;
(3)有条件的学校可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动手实验,或在课下由生物小组完成后,课上由学生来演示。
P3 蛋白质、维生素C的检测
目的:
1.了解科学方法的价值,明确单因子等组实验的设计;
2.为“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的活动奠定基础。
原理:
1.蛋白质或多肽中都有肽键“-CO-NH-”,在强碱性溶液中与CuSO4反应生成紫红色到紫蓝色的颜色反应。此反应与Cu ++和双缩脲发生反应所产生的颜色反应相同,故名为“双缩脲反应”(biuret reaction),所用的试剂称为“双缩脲试剂”,A液为NaOH溶液,B液为CuSO4溶液。产生的紫红色物质是“铜—钠双缩脲络合物 ”。
2.蓝色吲哚酚试剂使还原型Vic变为氧化型Vic。Vic溶液在中性条件下,使吲哚酚试剂由蓝色变为无色; Vic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使吲哚酚
试剂由蓝色变为粉红色。
注意事项:
1.配制蛋清稀释液时,至少按1:1的比例稀释,否则难以与试剂充分反应;
2.演示时要强调设置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意义和两组的异同;
3.双缩脲试剂和吲哚酚试剂的配制和使用,可参见本册的《教师教学用书》p2~3(吲哚酚可到试剂商店购买);
4. Vic溶液可用溶解Vic药片或用果汁;
5.选择的实验材料最好是液体,颜色尽量浅,如有沉淀要过滤。
P10 淀粉和葡萄糖透过透析袋的差异
目的:
1.了解物质分子大小与透析袋的关系,进而了解淀粉能否被吸收;
2.培养透过现象(颜色变化)分析本质(分子运动通过膜)的推理能力。
注意事项:
1.透析袋可在商店买到,也可用膀胱膜等替代;
2.最好提前半天由教师指导学生完成装置,课上由学生演示和讲解;
3.将实验装置与消化管的吸收建立联系并进行对比(参见本册的《教师教学用书》p11)。
P43 观察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变化
目的:
1.直观了解动脉血与静脉血 颜色的区别和形成的原因;
2.印证血液循环中,血液成分和颜色的变化及原因。
注意事项:
1.这个演示实验比较简单,有条件的学校可把此实验改为学生动手实验,并组织好讨论;
2.讨论中应注意把动脉血和静脉血 颜色的变化与血液循环 中血液成分的变化联系起来;
3.此演示实验可与体循环和肺循环途径的学习结合起来。
2.观察实验(9个)
P14 观察鸡小肠的结构
P29 观察血细胞
P35 用显微镜观察各种血管
P39 观察水蚤的心脏搏动(新)
P41 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
P60 观察肾脏
P66 观察皮肤的结构
P81 观察眼球的结构模型
P108 用显微镜观察蛔虫卵
这类观察实验多数是传统的实验,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由形象思维转向抽象思维的能力,以及使用观察工具、制作临时装片、绘图等技能。教学中应注意:
(1)重视显微镜使用的规范性;
(2)观察材料的事先准备、采集、培养;
(3)传统的实验要按新的课程理念来组织;
(4)“观察水蚤的心脏搏动”是新的观察实验,要认真准备。
P39 观察水蚤的心脏搏动
目的:
1.了解水蚤心脏搏动的特点;
2.通过了解水蚤心脏搏动的特点,进而了解人的心脏搏动的特点。
注意事项:
1.指导学生如何使水蚤减慢运动速度;
2.指导学生如何为水蚤心脏搏动记数;
3.可将 “P103 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的探究实验与本实验结合起来,但要处理好教材内容和教学时间。
3.探究实验(5个)
P4 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新)
P11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新)
P45 探究运动与脉搏的关系(新)
P48 探究食物中储存的能量(新)
P103 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新)
安排探究性实验的活动,旨在倡导探究性学习,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创新精神。这些活动基本上都是新内容。多数实验是给出问题和方法,而由学生探究得出结论,使学生逐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其中有的探究活动是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做出预期、实施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并进行表达和交流。教学中应注意:
(1)重视每一个探究活动的组织;
(2)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探究氛围和条件,教师不要包办代替;
(3)重过程胜于重结果;
(4)指导学生填写实验记录,或做好实验报告 ;
(5)注意探究活动中的安全问题。
P4 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目的:
1.通过探究获取食物中营养成分的知识;
2.进一步学会探究的技能和方法。
注意事项:
1.教学中要求学生按探究实验的一般程序来进行,即先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作出预期,然后再实施实验、记录并分析讨论实验结果、得出结论,最后进行交流和表达;
2.实验材料的选择可结合当地的条件,其中蛋白质和Vic的检验要以演示实验为基础,至少要完成蛋白质的检验;
3.注意实验中的安全问题。
P10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目的:
1.通过探究获取人体口腔内淀粉消化成麦芽糖的知识;
2.进一步学会探究实验中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技能。
注意事项:
1.收集足量的唾液是本实验的关键,收集唾液的方法可参见«教师教学用书(七年级下册)»P12;
2.注意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条件、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分析;
3.注意将实验结论与人体口腔内淀粉消化成麦芽糖的过程联系起来。
P45 探究运动与脉搏的关系
目的:
1.通过探究获取运动与脉搏关系的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自觉性;
2.进一步学会探究实验中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技能,以及认识重复实验的重要意义。
注意事项:
1.首先让学生明确心率与脉搏的关系,并学会切脉的方法;
2. 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时,要注意运动的形式、强度、时间的一致性,尽量减少误差;
3.此探究活动可与“P37 讨论与心脏活动有关的问题”的活动结合起来进行。
P48 探究食物中储存的能量
目的:
1.通过探究获取食物(主要是有机物)中储存有能量的知识;
2.进一步学会探究实验的技能和方法,以及学会较复杂实验的操作技能。
注意事项:
1.课前准备简易热量测定仪是本实验顺利完成的关键之一,制作方法可参见«教师教学用书(七年级下册)» P39;
2.减少能量散失是本实验顺利完成的又一关键,要组织好“释放能量值的计算方法”的讨论(教材P45);
3.注意选材和小组的分工合作以及安全问题。
P103 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
目的:
1.了解酒精对心脏活动的不良影响的知识,进而认识酗酒对人体身心健康的影响;
2.进一步学会探究实验的技能和方法、观察活动中的小动物的操作技能,以及绘制坐标曲线图的技能。
注意事项:
1.可将 “P39 观察水蚤的心脏搏动”的观察实验与本实验结合起来,但要处理好教材内容和教学时间;
2. 将实验数据转换成坐标曲线图时,注意指导学生认识曲线图的直观性和抽象性;
3.注意将实验结果引伸到酗酒对人体身心健康的影响上来。
4.分析讨论(4个)
P31 分析图9—1×××的化验单(新)
P40 讨论与心脏活动有关的问题(新)
P62 分析尿液成分的几项指标(新)
P74 讨论科学家的一项研究活动(新)
这类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运用资料信息的能力,以及交流、表达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P31 分析图9—1×××的化验单
目的:
1.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读常规血液化验单中的数据;
2.培养应用所学知识进行推理的能力和表达、交流的能力。
注意事项:
1.首先让学生认识化验单中各种项目的英文符号;
2.指导学生将化验单中的数据与正常指标相比较,做出判断后,再分析其原因,并提出治疗建议。
P40 讨论与心脏活动有关的问题
目的:
1.通过讨论明确心率、心动周期、每分心输出量和每搏心输出量的关系,并学会分析有关心率的数据;
2.通过讨论和交流认同积极参加体育运动有利于心脏的健康,并确立起积极参加体育运动的信念。
注意事项:
1.该项讨论的关键是对数据的计算,因此首先必须让学生明确心率、心动周期、每分心输出量和每搏心输出量的关系;
2.讨论中要求学生要用数据说话,从而说明四位同学的心脏功能哪一位可能更强健;
3.此项讨论可与“P41 探究运动与脉搏的关系”的探究活动结合起来进行。
P62 分析尿液成分的几项指标
目的:
1.通过与尿液的正常指标相比较,讨论出某人尿液的不正常指标,为学习尿的形成设置问题;
2.学会分析、解读常规尿液化验中的数据。
注意事项:
1.讨论时要求学生结合肾脏的结构,推测某人的肾脏哪些结构可能发生了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和讨论,讨论中教师不要过早地下结论;
2.讨论的最后要把问题集中于“为什么某人的尿液中出现了蛋白质和葡萄糖”上,从而引出“尿的形成”的内容。
P74 讨论科学家的一项研究活动
目的:
1.培养和训练学生阅读和理解图文资料的能力;
2.培养和训练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并推导出适当结论的能力;
3.为学习条件反射的知识做准备。
注意事项:
1.阅读和讨论的全过程,一定要全部由学生完成,教师只在讨论问题时适当给予启发和指导;
2.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播放动物建立条件反射的录像或演示动物建立条件反射的实物后,再进行阅读和讨论。
5.测试、测定(4个)
P73 测试“握手—握手”反射要多少时间(新)
P88 触觉敏感程度的测定实验(新)
P89 皮肤感受“冷”“热”刺激的实验(新)
P106 空气中悬浮颗粒的测定与分析(新)
P73 测试“握手—握手”反应要多少时间
目的:
1.体验并参与测试反射时间的实验过程;
2.培养学生分析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注意事项:
1.组织学生认真阅读测试的方法步骤,安排好计时者和记录者;
2.班级人数过多的话,可分成两组,在教室或校园里进行测试后,再分组进行讨论;
3.对讨论的第2题,可将记录的数据转换成坐标曲线,能更清楚地看到10次测试数据的规律;
4.对讨论的第3题,可尝试实践一下。
P88 触觉敏感程度的测定实验
目的:
1.学会触觉敏感程度的测定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获取、整理、分析数据的能力;
2.通过测定实验了解人体各部位触觉敏感程度的不同,从而进一步理解触觉敏感程度与功能的适应性。
注意事项:
1.测定中,一定要避免被试者看见测试部位,每次刺激作用时间要在1s以下;
2.测定中,可用两脚规代替针,便于确定两点间的距离。
P89 皮肤感受“冷”“热”刺激的实验
目的:
1.体验并了解皮肤感受器感受温度变化的特点;
2.通过实验进一步培养学生交流和表达的能力。
注意事项:
1.三个水槽中水的温度,在实验后可由学生实际进行测量,教师准备时,它们的温差至少在10℃左右,课上实验时才能顺利进行;
2.教师要组织好讨论,特别是对第2题的讨论,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有时间的话可实际做一次延长时间的实验,再让学生作出解释。
P106 空气中悬浮颗粒的测定与分析
目的:
1.学会定性分析的实验方法;
2.通过测定和分析树立“环保”意识,为创建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注意事项:
1.定点、定时进行测定;
2.培养皿要做好标记,避免混淆;
3.此实验虽为定性实验,但应尽量精确计算悬浮颗粒的数量,使实验向定量方向进行,最好设计表格记录数据;
4.为便于统计,可在透明胶带下衬一小张坐标纸,统计时,统一计算1C㎡或2 C㎡面积中悬浮颗粒的数量。
6.调查(2个)、评价(1个) 、设计(1个) 、收集信息(1个)
P18 调查自己的饮食结构和习惯(新)
P17 评价自身的营养状况(新)
P22 自我设计并分析一天食谱的营养状况(新)
P124 调查本地区土地和水资源及其利用情况(新)
P100 收集、分析药品标签中的信息(新)
P18 调查自己的饮食结构和习惯
目的:
1.初步学会设计调查问卷和进行调查的方法,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
2.了解自己和同学们的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注意事项:
1.调查应以小组为单位,教师对学生设计调查问卷和进行调查要给予提示和指导;
2.注意指导学生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启发和鼓励学生自己提出改进的建议;
3.最好要求学生写出调查报告后,再进行交流。
P17 评价自身的营养状况
目的:
1.了解并学会评价自身的营养状况;
2.通过对自身营养状况的评价,提出改进自身营养状况的措施,养成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健康的生活习惯。
注意事项:
1.数据的计算和处理可由小组长组织小组成员在课下完成;
2.小组之间的交流不要涉及个人,对营养过剩或营养不良的学生,不要过分渲染,以免他们产生自卑情绪。
P22 自我设计并分析一天食谱的营养状况
目的:
1.学会分析一天食谱的营养状况和设计一天的食谱,以及学会运用“人主要食物的营养成分”表;
2.通过设计和分析,培养学生关注自身健康的意识,并养成健康地生活的习惯。
注意事项:
1.估计食物的营养成分、估算食物的重量、计算食物的热价是本活动的难点,教师应给予具体的指导,并做出示范;
2.设计一天的食谱时,要充分运用P18中“青少年一天需要的营养物质的数量”表,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讨论得出一份食谱后,再在全班进行交流;
3.本活动的重点是让学生参与整个活动过程,而设计出的食谱是否可行是次要的。
P124 调查本地区土地和水资源及其利用情况
目的:
1.进一步实践设计调查问卷和进行调查的方法,培养学生关注和参与解决社会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通过调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培养“环保”意识,养成“环保”习惯。
注意事项:
1.编制好调查表 是调查活动搞好的关键,调查表的内容应视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有所增减;
2.可将学生分成两部分,一部分调查土地资源,另一部分调查水资源,调查后再进行全班的交流。
P100 收集、分析药品标签中的信息
目的:
1.了解一些与药品和安全用药有关的知识;
2.培养学生收集和分析资料和信息的能力。
注意事项:
1.对药品标签中信息的记录和分类应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药品标签用后要放回原处,以免药品混淆或标签丢失;
2.本活动可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写出一份报告,在班内进行交流。
7.建议活动(14个)
P14 观察胆汁的乳化作用(新)
P16 制作小肠壁结构的模型(新)
P33 模拟“血型鉴定” (新)
P41 听心音(新)
P76 训练小动物建立某种条件反射(新)
P83 调查同学患近视眼的情况(新)
P87 探究人对某种味道辨别能力的个体差异(新)
P105 参观禁毒展览(新)
P111 调查当地常见的传染病(新)
P116 判断哪些行为习惯有助于减少患心脏病的风险(新)
P121 讨论使用一次性木筷的利弊(新)
P122 拟定环保守则(新)
P123 调查本地酸雨情况(新)
P126 调查工厂区二氧化硫污染大气的状况(新)
建议活动的设置是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要,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完成建议活动,也可以作为课外活动的内容,也可以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由于建议活动内容较多,难度较大,所以,完成上述活动的三分之二即可。
希望可以采纳~~~~
‘肆’ 七下生物知识框架
初一下生物复习资料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现在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
人类起源与发展的示意图:7下P5
300万年前的人类化石:露西 175万年前古人类:东非人
1929年:裴文中发现了第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的化石。
生殖系统:人生要经历由雌雄生殖细胞的结合,通过胚胎发育形成新个体的过程。这一过程是靠生殖系统来完成的。男人和女人的生殖系统不一样,大人和小孩的也有差别。
男女生殖系统解剖图:7下P9
生殖过程:7下P10
分娩:怀孕到第40周时,胎儿就发育成熟了。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的阴道排出,这个过程叫做分娩。
青春期的特点:身高突增,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明显增强。男孩出现遗精,女孩会来月经。
青春期的性意识:初期的与异性疏远,到逐渐愿意与异性接近,或对异性产生朦胧的依恋。
我国计划生育的基本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8上P19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食物中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等六类营养物质。
食物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提供能量7下P22
水和无机盐:水可以运输能量,无机盐包括钙,磷,铁,碘,锌。7下P24
维生素:7下P26
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变化:口腔是消化系统的开始部分,里面有牙齿、舌和唾液腺。唾液腺有导管,它所分泌的唾液通过导管进入口腔。
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7下P32
消化系统:消化道:一条很长的管道。消化腺分为两类:有的是位于消化道的大消化腺,如肝脏;有的是分布在消化道内壁的小腺体,如肠腺。
营养物质的吸收:食物在消化道内经过消化,最终分解成葡萄糖、氨基酸等能够被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
食品的合理营养、食品安全:7下P37
呼吸系统: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组成的。呼吸系统具有适合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和功能。
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呼吸道的作用:气体的通道,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它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左肺有两页,右肺有三叶。在你不知不觉中,你的肺在有节奏地呼气和吸气。
肺的运动模式图:7下P49
肺泡和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7下P50
一个人一天要呼吸两万多次,每天至少要与环境交换一万多升气体。
血液的组成: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在两层交界处,有很薄的一层白色物质,这是白细胞和血小板。
血浆:运输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
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液分层后,红细胞在下层,呈红色,白细胞和血小板在两层交界处,很薄,呈白色。
红细胞:血细胞中数量最多,两面凹的圆饼状,没有细胞核,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可以运载氧气。
白细胞: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包围,吞噬细菌。
血小板:最小的血细胞,没有细胞核,形状不规则,可以释放与血液凝固有关的物质。
动脉、毛细血管、静脉:7下P67
心脏解剖图:7下P68
心脏工作示意图:7下P69
血液循环模式图:7下P70
体循环: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这一循环途径叫做体循环。
肺循环:流回右心房的血液,经右心室压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这一循环途径称为肺循环。
体循环是血液从心脏左侧出发回到右侧,肺循环是血液从心脏右侧出发回到左侧,于是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血液循环途径。
1900年,奥地利科学家兰德斯坦纳发现血型。
输血关系表:7下P76
肾:形成尿液的器官。每个肾包括大约100万个结构和功能单位,叫做肾单位。每个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等部分组成。
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7下P81
尿的形成图:7下P82
膀胱:暂时储存原尿。
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7下P89
视觉形成的过程: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落到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象。视网膜上有对光敏感的细胞。这些细胞将图象信息通过视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视觉。
耳的基本结构和功能:7下P93
听觉形成的过程:7下P94
神经系统的组成部分:神经系统是由脑、骨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的。
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7下P98
神经元: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人体内有数以亿计的神经元。
神经的基本调节方式是反射。
反射: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松开放手馒头示意图:7下P102
人体通过各种简单或复杂的反射,来调节自身的生命活动,从而能够对体内外的刺激迅速做出适当的反应。
构成内分泌系统的主要内分泌腺:7下P106
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
‘伍’ 初一下册生物必背知识点归纳
初一下册生物必背知识点归纳如下:
1、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提出: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人类的进化过程:
原因:森林大量消失,树栖生活为主的森林古猿为了适应环境下地生活,逐渐能直立行走、制造并使用工具、使用火、大脑发育、产生语言、最后进化成人类。
3、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类人猿是黑猩猩。
4、化石,也就是石化了的遗体、遗物、遗迹。是研究人类起源与进化的最直接有力的证据。
5、“试管婴儿之父”罗伯特·爱德华兹,2010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6、青春期的心理变化:
(1)独立意识增强与依赖性并存。
(2)内心日益复杂,不愿与人交流。
(3)先疏远、后依恋异性。
7、心理卫生:
(1)集中精力,努力学习。
(2)积极参加各种健康的文体活动。
(3)同学之间互相帮助,跟师长密切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