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生物信息 > 生物学里面的t2是什么意思

生物学里面的t2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22-07-15 08:32:39

‘壹’ T2吞噬体是什么

病毒是一种可以在其它生物体间传播并感染生物体的微小生物(其实因为病毒本身不能进行新陈代谢,所以某种程度上还不能说病毒是生物)。有时使用“病毒”描述那些在真核生物中传播和感染的生物;使用“噬菌体”或“吞噬体”来描述那些在原核生物间传播的生物。病毒的起源不是很清楚。
生物病毒根据寄生的寄主可分为三类:
一是植物病毒,比如花草烟叶病毒
二是动物病毒,比如流感病毒,非典病毒,艾滋病毒
三是细菌病毒,也称为噬菌体,比如课本上提到的T2噬菌体。

大肠杆菌:
生物学分类
细菌域(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肠杆菌目(Enterobacteriales)、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埃希氏菌属(Escherichia)、大肠杆菌种(E. coli)

学名:Escherichia coli (T. Escherich 1885)

大肠埃希氏菌(E. coli)通常称为大肠杆菌,是Escherich在1885年发现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一直被当作正常肠道菌群的组成部分,认为是非致病菌。直到20世纪中叶,才认识到一些特殊血清型的大肠杆菌对人和动物有病原性,尤其对婴儿和幼畜(禽),常引起严重腹泻和败血症,它是一种普通的原核生物,是人类和大多数温血动物肠道中的正常茵群。但也有某些血清型的大肠杆菌可引起不同症状的腹泻,根据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将致病性大肠杆菌分为5类: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肠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肠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I"IEC)、肠黏附性大肠杆菌(EAEC)。

大肠杆菌0 157:H7血清型属肠出血性大肠杆菌,自1982年在美国首先发现以来,包括我国等许多国家都有报道,且日见增加。日本近年来因食物污染该菌导致的数起大暴发,格外引人注目。在美国和加拿大通常分离的肠道致病菌中,目前它已排在第二或第三位。大肠杆菌O 157:H7引起肠出血性腹泻,约2%~7%的病人会发展成溶血性尿毒综合征,儿童与老人最容易出现后一种情况。致病性大肠杆菌通过污染饮水、食品、娱乐水体引起疾病暴发流行,病情严重者,可危急生命。

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 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大小0.5×1~3微米。周身鞭毛,能运动,无芽孢。能发酵多种糖类产酸、产气,是人和动物肠道中的正常栖居菌,婴儿出生后即随哺乳进入肠道,与人终身相伴,其代谢活动能抑制肠道内分解蛋白质的微生物生长,减少蛋白质分解产物对人体的危害,还能合成维生素B和K,以及有杀菌作用的大肠杆菌素。正常栖居条件下不致病。但若进入胆囊、膀胱等处可引起炎症。在肠道中大量繁殖,几占粪便干重的1/3。兼性厌氧菌。在环境卫生不良的情况下,常随粪便散布在周围环境中。若在水和食品中检出此菌,可认为是被粪便污染的指标,从而可能有肠道病原菌的存在。因此,大肠菌群数(或大肠菌值)常作为饮水和食物(或药物)的卫生学标准。大肠杆菌的抗原成分复杂,可分为菌体抗原(O)、鞭毛抗原(H)和表面抗原(K),后者有抗机体吞噬和抗补体的能力。根据菌体抗原的不同,可将大肠杆菌分为150多型,其中有16个血清型为致病性大肠杆菌,常引起流行性婴儿腹泄和成人肋膜炎。大肠杆菌是研究微生物遗传的重要材料,如局限性转导就是1954年在大肠杆菌K12菌株中发现的。莱德伯格(Lederberg)采用两株大肠杆菌的营养缺陷型进行实验,奠定了研究细菌接合方法学上的基础,以及基因工程的研究。

大肠杆菌是人和许多动物肠道中最主要且数量最多的一种细菌,主要寄生在大肠内。它侵入人体一些部位时,可引起感染,如腹膜炎、胆囊炎、膀胱炎及腹泻等。人在感染大肠杆菌后的症状为胃痛、呕吐、腹泻和发热。感染可能是致命性的,尤其是对孩子及老人。

大肠细菌(E. coli)为埃希氏菌属(Escherichia)代表菌。一般多不致病,为人和动物肠道中的常居菌,在一定条件下可引起肠道外感染。某些血清型菌株的致病性强,引起腹泻,统称病致病大肠杆菌。

该菌对热的抵抗力较其他肠道杆菌强,55℃经60分钟或60℃加热15分钟仍有部分细菌存活。在自然界的水中可存活数周至数月,在温度较低的粪便中存活更久。胆盐、煌绿等对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对磺胺类、链霉素、氯霉素等敏感,但易耐药,是由带有R因子的质粒转移而获得的。

致病物质

大肠杆菌的致病物质为定居因子,即大肠杆菌的菌毛和肠毒素,此外胞壁脂多糖的类脂A具有毒性,O特异多糖有抵抗宿主防御屏障的作用。大肠杆菌的K抗原有吞噬作用。

‘贰’ T2噬菌体与T4噬菌体有什么区别拜托各位大神

1、外形结构不同

T2噬菌体具有蝌蚪状外形,头部呈正20面体,外壳由蛋白质构成,头部包裹DNA作为遗传物质。是遗传物质比较特殊的一种病毒。

T4噬菌体具有典型的蝌蚪状外形,头部呈现六角形,尾部较长,可伸缩。头部的蛋白质外壳内含有折叠的DNA分子;尾部的蛋白质外壳为一中空的长管,外面包有可收缩的尾鞘。头部大小为65*95纳米(nm),颈部长95nm,尾部120纳米。

2、组成不同

T2噬菌体仅蛋白质分子中含有硫,磷几乎都存在于DNA分子中,其化学组成中60%是蛋白质,40%是DNA。

而T4噬菌体的蛋白质含量多于T2噬菌体,约占 76%~81%。

3、特征不同

T2噬菌体与T4噬菌体在寄主细胞表面有不同的吸附位点:T4在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B菌株上的吸附位点是LPS核心多糖中的α-葡糖基-(1→3)葡萄糖末端,在K菌株上则为LPS或外膜蛋白OmpC,而T2噬菌体的吸附位点与之不同。

T4噬菌体中还存在一种酶,称为T4 DNA连接酶,在转基因技术中用作黏性末端和平末端的连接酶。对平末端连接效率低下。

‘叁’ 丧尸为什么要用T1T2来形容,这个T是什么意思…

看过生化危机没?T便是一种病毒 CAPCOM着名恐怖游戏《生化危机》中所提到的由保护伞公司秘密研发的一种虚拟的病毒。全称为“Tyrant”(暴君)。是一种新型的RNA病毒,保护伞公司三大元老之一的马库斯通过将早期发现的神秘古代病毒-始祖病毒与水蛭相结合,最终分离了一种全新的病毒,并以“暴君”的首字母将其命名。T病毒强化了重新组合生物遗传因子的特性,是以开发生物兵器为目的而诞生的恶魔产品。但是大多数生物无法适应它的突变性而成为恐怖的怪物。而且它所造成的二次感染竟导致了各种生物的变异。就人类而言,有承受病毒力量体质的人,数千万人之中最多只有1个。因为生化危机太火了,所以大部分小说都会应用这个设定。

‘肆’ 高中生物问题!!(专业者进)

T偶数噬菌体一共有三种
T2 T4 T6
T系列一共7种,大肠杆菌噬菌体T1~T7都是双链环状DNA噬菌体,
在遗传上研究得较清楚的是大肠杆菌的T系噬菌体,其外形一般呈蝌蚪状,只相当于它的寄主大肠杆菌体积的1/1000,每个噬菌体大约是由等量的蛋白质和DNA组成。它的双股DNA分子包在蛋白质外壳里,形成“头部”,“尾部”则由几个不同的部分组成:有领、髓、鞘、基盘、尾钉和尾丝,它们都是由蛋白质组成。就噬菌体与宿主的关系而言,可分为烈性噬菌体和温和噬菌体两大类。烈性噬菌体感染宿主细胞时,例如大肠杆茵的T4噬菌体以其尾部吸附在细菌表面上,然后将其遗传物质DNA注入寄主细胞内,借用寄主的代谢机器复制噬菌体的DNA和合成噬菌体的蛋白质,然后将这些DNA和蛋白质组装成许多新的噬菌体,这时噬菌体通过宿主细胞的裂解而释放出来,以后这些新的子代噬菌体又去感染附近的细菌,并将它们裂解,如此反复,结果便在长满细菌的平板培养基上,形成一个不长细菌的透明斑,即噬菌斑。而温和噬菌体在侵入宿主细胞后,其DNA可以和宿主细胞的染色体整合在一起,并与宿主细胞同步复制,宿主细胞并不裂解。遗传学上经常将噬菌斑的形态和噬菌体的宿主范围作为噬菌体的研究性状,不同的噬菌体所形成的噬菌斑是不同的,噬菌斑有大与小、边缘清晰与模糊之分。就宿主范围说,有些细菌不受噬菌体的吸附,而噬菌体能感染和裂解的细菌菌株也可以不同。噬菌体的基因重组是首先在大肠杆菌噬菌体T2中发现,让两个T2噬菌体的不同突变体同时感染大肠杆菌,两种类型的噬菌体DNA在宿主细胞内可以发生基因重组,从而产生重组类型的子代噬菌体。根据重组噬菌斑数与总噬菌斑数之比,即可算出基因的重组率。通过T2噬菌体的不同品系的杂交试验,现知T2噬菌体的连锁图是环状的。另外,还可以噬菌体为媒介使细菌间的遗传物质得以传递、交换和重组,在这过程中,细菌的一段染色体被包装在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内,并通过感染而转移到另一受体细菌内,而使细菌产生基因重组。
病毒主要用于病毒学和遗传学研究,根据不同的实验选择适合的种类,还要根据现有的突变种来设计实验,各种噬菌体的实验用途大同小异,没有什么严格的界限。只是形态上有不同,用得比较多的是T2 T4
可以作为大肠杆菌基因转导的工具,得到我们想要得重组菌株,或者用于遗传作图。

‘伍’ t2噬菌体和t4的区别高中生物

1、化学成分不同

T2噬菌体:化学组成是60%是蛋白质,40%是DNA。

T4噬菌体:蛋白质含量占 76%~81%,含有直径为6nm的衣壳粒212个。核心由线状dsDNA组成,长约50μm(约为头长的650倍),由1.7×10bp构成(包括约2.3%末端冗余)。

2、定义不同

T2噬菌体:肠杆菌噬菌体T2是一种属于T4噬菌体属的致命性噬菌体,专门感染大肠杆菌。其病毒体内含DNA,DNA的组成次序包括有线状双股、末端冗余以及环状排列(circularly permuted)。外侧拥有由蛋白质组成的外壳。此外,此病毒中唯一含有磷原子的分子是DNA。

T4噬菌体:T4噬菌体是噬菌体的一个品系,属于T-系噬菌体,为烈性噬菌体。具有典型的蝌蚪状外形:六角形的头部和可收缩的长的尾部。头部的蛋白质外壳内含有折叠的DNA分子;尾部的蛋白质外壳为一中空的长管,外面包有可收缩的尾鞘。

3、物质结构不同

T2噬菌体:T2噬菌体属于偶数系。侵染寄主时,尾鞘收缩,头部的DNA即通过中空的尾部注入细胞内。进而通过寄主体内的物质合成子代噬菌体。

T4噬菌体:其构造属复合对称体制。因结构简单、遗传背景清楚、对人无害,故是迄今被研究得最透彻、在病毒学和分子遗传学研究中应用最广泛的模式生物之一。构造分头部、颈部和尾部3部分。头部呈拉长的二十面体结构,长95nm,宽65 nm,衣壳由9~19种蛋白质组成。

‘陆’ 医学T2什么意思

MRI检查中反映组织间T2弛豫时间的值称为T2加权成像,人体不同组织有不同的T2值,因此在T2加权成像上产生的不同信号,具体表现为图像上的不同灰度,称为T2信号
比如水的T2值高,因此在图像上表现得很白(很亮)

‘柒’ T2噬菌体实验能否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T2噬菌体实验可以说明蛋白质不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但不能说明其他生物也是这样。不过可以作为一个代表性的实验。
这跟朊病毒以蛋白质为遗传物质没有关系。
生物的出现本来就是随机的,生物当然具有多样性,那么有的以此为遗传物质,有的以彼为遗传物质很容易理解。朊病毒就是以蛋白质为遗传物质的生物的代表。其实用蛋白质做遗传物质不如用核酸好,因为不够稳定。可是朊病毒就是没有被淘汰,而且被证实以蛋白质为遗传物质了,这可是生物学上的一笔财富,丰富了生物学的内容。不过,这也提示我们,未必只有蛋白质和核酸可以作遗传物质,应该还有未被发现的其他的遗传物质

‘捌’ T2NOMO在医学里是什么意思啊

这是肿瘤TNM分类,是根据肿瘤的大小、转移情况进行的分类。

主要根据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异型性及核分裂数来确定。一般分为3级。

I级:分化良好,核分裂少见,属低度恶性;

II级:分化中等,核分裂易见,属中度恶性;

III级:分化较差,核分裂较多,属高度恶性。

肿瘤的分期系统,有些是通用的(适用于多种类型的肿瘤),而有些专门用于某些肿瘤。

(8)生物学里面的t2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分期基本原则

1、原发(初始)肿瘤的部位

2、肿瘤的大小和数量

3、淋巴结的受累情况(肿瘤是否已经侵及邻近的淋巴结组织)

4、是否存在转移病灶(肿瘤是否已经播散至体内的远隔部位)

5、另外脑和脊髓来源的肿瘤是根据细胞的类型和级别进行分期的。还存在一些特别的分期系统对应血液系统和骨髓系统肿瘤,例如淋巴瘤。

6、一些国家和地区也存在相对于某种疾病的独立分期,例如日本关于胃癌的分期等等。

‘玖’ 请问医学上的T1和T2代表什么意思

磁共振成像里面的横向弛豫和纵向弛豫。

弛豫是物理学用语,指的是在某一个渐变物理过程中,从某一个状态逐渐地恢复到平衡态的过程。高能物理中,在外加射频脉冲RF(B1)的作用下,原子核发生磁共振达到稳定的高能态后,从外加的射频一消失开始,到恢复至发生磁共振前的磁矩状态为止,这整个过程叫弛豫过程,也就是物理态恢复的过程。

其所需的时间叫弛豫时间。弛豫时间有两种即t1和t2,t1为自旋一点阵或纵向驰豫时间,t2为自旋一自旋或横向弛豫时间。

(9)生物学里面的t2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处在稳定外磁场中的核自旋系统受到两个作用,一是磁场力图使原子核的磁矩沿着磁场方向就位,另一是分子的热运动力图阻碍核磁矩调整位置。最后磁矩与稳定磁场重叠并达到—个动平衡,此时沿磁场方向的磁化强度最大,而与磁场垂直方向的磁化强度平均为零。

如果原子核系统再受到—个不同方向的电磁场作用,磁化强度就会偏离原来的平衡位置,产生与原磁场方向垂直的横向磁化强度,同时与原磁场平行的纵向磁化强度也将减小。当这个电磁场去掉之后,核系统的不平衡状态并不能维持下去,而要向平衡状态恢复。人们把向平衡状态恢复的过程称为弛豫过程。

‘拾’ 高中生物

遗传变异生物的亲代能产生与自己相似的后代的现象叫做遗传。遗传物质的基础是脱氧核糖核酸(DNA),亲代将自己的遗传物质DNA传递给子代,而且遗传的性状和物种保持相对的稳定性。生命之能够一代一代地延续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遗传物质在生物进程之中得以代代相承,从而使后代具有与前代相近的性状。

只是,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的个体之间,是绝对不会完全相同的,也就是说,总是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差异,这样现象叫变异。

遗传与变异,是生物界不断地普遍发生的现象,也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基础。

微生物遗传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于40年代,病毒遗传学作为微生物遗传学的重

要组成部分,对于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研究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也为分子遗传学的

发展奠定了基础。病毒的许多生物学特性,包括结构简单、无性增殖方式、可经细胞

培养、增殖迅速、便于纯化等,使其具有作为遗传学研究材料的独特优势。�

众所周知,包括病毒在内的各种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是核酸。事实上,这一结论

最初的直接证据正是来自于对病毒的研究。为了说明这一点,首先让我们回顾两个经

典的实验:①噬菌体感染试验:T2是感染大肠杆菌的一种噬菌体,它由蛋白质外壳(

约60%)和DNA核芯(约40%)构成,蛋白质中含有硫,DNA中含有磷。把�3�2P和�3�5S

标记T2,

并用标记的噬菌体进行感染试验,就可以分别测定DNA和蛋白质的功用。Hershey和

Chase(1952)在含有�3�2P或�3�5S的培养液中将T2感染大肠杆菌,得到标记的噬菌体,

后用标记的噬菌体感染常规培养的大肠杆菌,再测定宿主细胞的同位素标记,结果用

�3�5S标记的噬菌体感染时,宿主细胞中很少有同位素标记,大多数的�3�5S标记噬菌

体蛋

白附着在宿主细胞的外面,用�3�2P标记的噬菌体感染时,大多数的放射性标记在宿主细

胞内。显然感染过程中进入细胞的主要是DNA。②病毒重建实验:烟草花叶病病毒

(tobaccomosaicvirus,TMV)由蛋白质外壳和RNA核芯组成。可以从TMV分别抽提得

到它的蛋白质部分和RNA部分。Fraenkel�Courat(1956)实验证明,用这两种成分分

别接种烟草,只有病毒RNA可引起感染。虽然感染效率较低,但足以说明遗传物质为

RNA。Fraenkel�Courat利用分离后再聚合的方法,先取得TMV的蛋白质外壳和车前病

毒(HolmesRibGrassVirus,HRV)的RNA,然后把它们结合起来形成杂合病毒,这种

杂合病毒有着普通TMV的外壳,可被抗TMV抗体所灭活,但不受抗HRV抗体的影响。当

用杂合病毒感染烟草时,却产生HRV感染的特有病斑,从中分离的病毒可被抗HRV抗体

灭活。反过来将HRV的蛋白质和TMV的RNA结合起来也得到类似的结果。目前已经能够由

许多小型RNA病毒和某些DNA病毒提取感染性核酸。如第四章所述,这些感染性核酸在

感染细胞以后,可以产生具有蛋白质衣壳和脂质囊膜的完整子代病毒。由脊髓灰质炎

病毒的RNA与柯萨奇病毒的衣壳构成的杂合病毒,在感染细胞后产生的子代病毒将是完

全的脊髓灰质炎病毒。以上事实说明,核酸是病毒遗传的决定机构,而蛋白质衣壳和

脂质囊膜不过是在病毒核酸遗传信息控制下合成或由细胞“抢来”的成分。这些成分

虽然决定着病毒的抗原特性,而且与病毒对细胞的吸附有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病

毒与宿主细胞或机体的相互关系,例如感染与免疫,但从病毒生物学的本质来看,它

们只是病毒粒子中附属的或辅助的结构。核酸传递遗传信息的基础在于其碱基的排列

顺序,病毒核酸复制时能够产生完全同于原核酸的新的核酸分子,从而保持遗传的稳

定性。但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缺乏独立的酶系统,故其遗传机构所受周围环境的

影响,尤其是宿主细胞内环境的影响特别深刻;加之病毒增殖迅速,突变的机率相应

增高,这又决定了病毒遗传的较大的动摇性——变异性。采用适当的选育手段,常可

较快获得许多变异株。应用各种理化学和生物学因子进行诱变,也能较快看到结果。

而病毒粒子之间以及病毒核酸之间的杂交或重组,又为病毒遗传变异的研究,开辟了

广阔前景。这些便利条件使病毒遗传变异的研究远远超出了病毒学本身的范围,成为

人类认识生命本质和规律的一个重要的模型和侧面。�

遗传和变异是对立的统一体,遗传使物种得以延续,变异则使物种不断进化。本

章主要论述病毒的变异现象、变异机理以及研究变异的方法和诱变因素等,关于病毒

的遗传学理论请参阅有关的专业书籍。�

病毒的遗传变异常常是“群体”,也就是无数病毒粒子的共同表现。而病毒成分,

特别是病毒编码的酶和蛋白质,又常与细胞的正常酶类和蛋白质混杂在一起。这显然

增加了病毒遗传变异特性鉴定上的复杂性。�

变异是生物的一般特性。甚至在人类尚未发现病毒以前,就已开始运用变异现象

制造疫苗。例如1884年,巴斯德利用兔脑内连续传代的方法,将狂犬病的街毒(强毒)

转变为固定毒。这种固定毒保留了原有的免疫原性,但毒力发生了变异——非脑内接

种时,对人和犬等的毒力明显降低,因而成功地用作狂犬病的预防制剂。此后,在许

多动物病毒方面,应用相同或类似的方法获得了弱毒株,创制了许多优质的疫苗。选

育自然弱毒变异株的工作,也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有关病毒遗传变异机理的认识,

则只在最近几十年来才有显着的进展。这不仅是病毒学本身的跃进,也是其它学科,

特别是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以及电子显微镜、同位素标记等新技术飞速发

展的结果。�

变异主要是指基因突变、基因重组与染色体变异。其中基因突变是产生新生物基因的根本来源,也就是产生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来源。人类可以通过人工诱变的方法创造利用更多的生物资源,比如说辐射、激光、病毒、一些化学物质(常用的是秋水仙素)都可以产生变异。

而遗传则是变异后新物种繁育的必经方法,变异只有通过遗传才能使变异在下一代表现。

生物体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总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异,着就是生物的变异现象。生物的变异有些是可遗传的,有些是不可遗传的。可遗传的变异是指生物体能遗传给后代的变异。这种变异是由遗传物质发生变化而引起的。不可遗传的变异是由外界因素如光照、水源等造成的变异,不会遗传给后代的。

阅读全文

与生物学里面的t2是什么意思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5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0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2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3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2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0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1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1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4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2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3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99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4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4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5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9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2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