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生物信息 > 生物安全为什么如此重要

生物安全为什么如此重要

发布时间:2022-07-15 12:43:54

❶ 为什么要把生物安全作为国家总体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把要把生物安全做国家总体安全的重要部分,因为生物和我们共处在一个世界,是一个共同体,他们如果有了问题,就会使人类的安全受到影响。

❷ 生物安全法今起实施,生物安全为什么与每个人息息相关

因为我们也是生物,我们就是与大自然息息相关的,我们呼吸的空气,我们饮用的水,都是生物安全的一部分。

❸ 农业生物安全的意义

1、产业发展的需要。 加强农业生物安全工作,有利于科技创新与产业化发展,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对生物经济产业和国民经济命脉有重要影响。

2、国际贸易、国际交流与对外合作的需要。 加强农业生物安全工作的研究,能够使我国在国际贸易和对外合作交流中处于主动,利于我国经济发展的贸易规则,保证我国经济贸易的正常运转。

3、国家主权、执法的需要。 农业生物安全也涉及到国家的安全,在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资源保护中,加强农业生物安全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符合国家利益、政治与政权的需要。

4、提高国家地位的需要。 农业生物安全已逐渐成为一门专门的分支学科,需要专门的知识和人才。加强生物安全工作的研究,在国际贸易和经济合作中,展示和提高我国形象。

注意事项:

面对农业生物安全风险,建立健全生物安全管控体系,是保障科技创新工作稳定有序开展、维护国家安全的必然选择。

农业科研单位应建立涵盖病原微生物、转基因、实验动物等内容的生物安全管理组织、制度、条件、监督和应急体系,落实单位、团队、个人的生物安全管理职责,切实防范重大生物安全事故发生。

❹ 生物安全在生物制药生产企业的重要性

(1)加强预防性生物安全管理意识。

思想意识上对安全工作不重视,工作人员势必有章不循、执章不严。因此,做好生物制药企业从业人员的动态安全管理必须要克服安全管理的无科学性、简单化、形式化。建立、健全安全法规,制定、完善、落实各种安全管理制度,并使规章制度正规化、规范化有效运作。开展不同形式的安全检查,监督、检查、落实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促使人们对生物制药行业的生物安全生产活动形成自然循环规律。

(2)加强从业人员生物安全专业知识培训。

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具体体现在工作人员的生理条件及对生物安全知识的了解掌握程度。例如,实验室工作人员对专业知识和专业实验技术环节比较过硬,但是对安全操作和个体防护往往疏忽,就有可能发生事故。某病毒实验室的一位研究员在清理运输箱废弃物时,未按规定戴上手套,因而感染了肝炎病毒。因此,要经常开展安全宣传教育,使企业工作人员熟悉和掌握安全常识和操作技能及个体防护技能。定期进行安全培训,提高企业工作人员的安全技术素质,达到生物实验室安全操作的客观要求。加强基本技能的培养,让广大从事生物制药企业的工作人员、技术人员,成为既懂专业知识,又懂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合格专业人才。

(3)建立健全生物制药企业生物安全的操作规程及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规程及管理制度为实验室工作人员免遭生物危害提供了保障。生物制药企业由于产品不同,所涉及的生物危害因素也各不相同,因此必须由专业的技术人员,根据生物安全的一般要求,参照国务院颁发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实验生物安全通用要求》等法规和文件,结合企业生产特点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

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经过生物安全防护相关知识的培训;实验室准入制度:实验室入口处应有安全警示标志或限定无关人员进入标志,非工作人员不得进入实验室半污染、污染区的工作区域;安全检查制度:实验室的门应保持关闭,与实验室无关的动物不得带进实验室,有良好的实验室内务行为,禁止食用品与试剂或标本放置同一冰箱。

根据实验室工作人员所接触不同的传染源,定期对应注射不同的疫苗,增强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体质;实验室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工作时,根据实验室生物安全个人防护的配备原则穿着适应的工作服或防护服、鞋套或专用鞋等;在进行可能接触到血液、体液以及其他具有潜在感染性材料的操作时,应戴手套(一次性手套),必要时戴防护眼镜,穿隔离衣。

严禁在实验室中穿凉鞋、拖鞋、露趾和机织物面的鞋。实验室工作人员手上有皮肤破损或皮疹时应戴乳胶手套或双层手套,严禁穿着实验室防护服离开实验室工作区域,实验室工作人员工作结束或者离开实验室,防护用品应先消毒、后摘除,随后必须洗手,在感应水龙头下流水肥皂洗手、使用酒精擦手;标本采集时工作人员应遵循生物安全的要求,操作者均要穿工作服、戴手套、口罩。克服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侥幸心理,要加强普遍性预防的理念,使用安全可靠的血液、体液用品。血液、体液标本是实验室的主要标本,也是实验室潜在危害的主要物质,血液体液检验中安全问题尤为重要。我国是乙肝感染和发病的大国,近年来,爱滋病的发现与流行对每天与血液、体液打交道的检验人员造成了极大的危胁。因此在采集血液、体液标本时尽量减少检验人员直接或间接接触这些标本的可能。应使用与仪器匹配的真空采血管及一次性试管。尽量避免开盖以防微生物气溶胶的吸入,标本直接上机,构成全封闭系统。减少检验人员在体液收集、采血、运输、处理、上机及废物弃置等检验过程中与血液、体液产生直接或间接接触的可能。

❺ 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国际贸易自由化的新形式下生物安全成为全球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原因主要有那些

生物安全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生物安全是指防范由现代生物技术(主要指转基因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即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及人体健康可能构成的威胁或潜在风险。广义生物安全则不仅针对现代生物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还包括了更广泛的内容,大致分为3个方面:一是指人类的健康安全;二是指人类赖以生存的农业生物安全;三是指与人类生存有关的环境生物安全。目前国内对生物安全的认识很多还局限在狭义的概念里,而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如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等,在实际管理中已经应用了生物安全的广义内涵,并且将检疫作为其保障国家生物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说,生物安全所受到的外来威胁主要来自对人和动植物的各种致病有害生物;外来生物入侵;转基因生物。

一、转基因技术及其优点

1983年,世界上第一例转基因植物一种含有抗生素药类抗体的烟草在美国培育成功。从此,人类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创造新生物了。转基因技术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遗传物质得到改造的生物在性状、营养和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类需要的目标转变。

世界上第一种转基因(GM)食品——转基因保鲜延熟西红柿是1993年在美国市场投放的。从1996年开始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种植,全球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增加了近40倍,从1996年的170万公顷发展到2003年的6770万公顷,其中最主要的4种作物是转基因大豆(占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61%)、转基因玉米(占23%)、转基因棉花(占11%)和转基因油菜(占5%)。

转基因技术所能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第一,通过此项技术可以改良品种。第二,可以延长食品保存时间及增加营养成分。第三,通过给作物植入防虫防毒防菌基因,使作物本身产生抵抗病虫害侵袭的能力,因而可减少农药的使用量,有利于环境保护。第四,转基因技术及基因食物正向医疗药用方面扩展。同时,与杂交技术和传统育种方法相比,转基因技术具有更大的精确性和导向性。

正是由于转基因作物可能同时具有的高产、优质、抗病毒、抗虫害、抗寒、抗旱、抗涝、抗盐碱、抗除草剂等诸多优点,以及传统农业受育种技术和耕地面积的限制,因此许多专家将农业转基因技术看作是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解决世界温饱问题的根本途径。

转基因技术在动物饲养领域也取得了很大进展。除了蛋、奶、肉、毛、皮等产品的产量与质量提高外,转基因动物还在医药领域独辟蹊径。只不过目前转基因动物商业化的还很少。

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然而,自第一种转基因生物诞生之日起,人类有关转基因技术和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争论就从未停止过。如含有抗虫害基因的食品是否会威胁人类健康;转基因产品对环境的影响;转基因产品是否会破坏生物多样性;转基因产品带来的伦理问题等。综合起来说,目前对转基因食品的担心主要集中在对人体健康和对环境的影响两个方面。英国皇家学会曾经发表过一份研究报告,称转基因技术很可能导致不可预测的食物营养结构的改变,从而给人类健康带来危害。

不过人们对转基因技术的最大的担忧还是来自对环境的影响方面。有人认为,外源基因的导入可能会造就某种强势生物,从而破坏原有生物种群的动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1995年,加拿大首次商业化种植了通过基因工程改造的转基因油菜。但在种植后的几年里,其农田便出现了对多种除草剂具有耐抗性的野草化的油菜植株,即超级杂草。如今,这种杂草化油菜在加拿大的草原农田里已非常普遍。这种能够同时抵御三种除草剂的野草化的油菜不但很难铲除,而且还会通过交叉传粉等方式,污染同类物种,使种质资源遭到破坏。另据英国《新科学家》报道,该国曾出现植入了抗虫基因的转基因薯仔抵御咀嚼型害虫却不能抵御吸食型昆虫如蚜虫的情形。原因是植入了某种能产生豇豆胰蛋白酶阻滞剂的基因却可能降低了某种配糖生物碱的水平,而后者的味道对于许多哺乳动物和昆虫来说是极其难闻的。

还有一种忧虑是经济方面的。一些专家指出,国际上几家大公司控制着这种技术,它们关注的是商业利益,并不是真心实意为第三世界创造出增加产量的作物,有时甚至利用转基因种子和作物的专利权把发展中国家的农民逼入困境。由于欧洲公众的抵制,今年美国不得不减少转基因作物的种植,其中转基因棉花和玉米面积各减少8%,转基因大豆面积减少5%。

三、外来物种入侵

除人为制造的新物种外,外来物种的入侵也能对环境造成巨大危害。所谓外来物种有两层含义:第一,物种必须是外来的、非本土的;第二,该外来物种能在当地的自然或人为生态系统中定居、自行繁殖和扩散,最终明显影响当地生态环境,损害当地生物多样性。入侵的外来物种会破坏景观的自然性和完整性,摧毁生态系统,危害动植物多样性,影响遗传多样性。外来物种有3种成功的入侵途径。即有意识引进、无意识引进和自然入侵。有意识引进最初主要是出于农林牧渔增产、景观美化、生态环境改造与恢复、观赏等目的,但是有的物种引进以后可能“演变”为入侵物种;靠自身的扩散传播力或借助于自然力而传入,属于自然入侵;无意识的引入是随贸易、运输、旅游等活动而传入。

经济贸易的全球化和旅游业的发展正在为外来物种长距离的迁移与入侵、传播与扩散到新的生存环境中创造便利条件。20世纪70年代作为猪饲料引进的水葫芦(凤眼莲),在我国滇池疯长成灾,导致其他水生生物大量死亡,使滇池污染治理难上加难;原产南美亚马孙河流域的瓶螺,1987年被人为引入四川养殖,结果在泸州等地形成田间自然种群,危害水稻和其他水生农作物,对当地水生贝类、水生植物造成严重威胁。目前,外来物种入侵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据统计,美国每年因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500亿美元,印度每年的损失为1300亿美元,南非为800亿美元。我国因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的损失也相当惊人,每年几种主要外来入侵物种造成的经济损失达574亿元人民币,仅每年对美洲斑潜蝇一项的防治费用,我国就需4.5亿元。

四、生物安全管理

在转基因产品管理方面,由于各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宗教信仰以及现实利益不同,对转基因产品的态度和管理方式也就不一样,但大体上可以分为美国和欧盟两种模式:美国政府对转基因食品的管理相对宽松,欧盟则要严格、复杂得多。双方的区别主要在于:欧洲国家认为,只要不能否定转基因食品的危险性,就应该加以限制。而美国则主张,只要在科学上无法证明其危险性,就不应该限制。因此欧盟要求对销售到其市场上的转基因食品贴转基因标签,以维护公众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而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GM食品生产和消费国,为了更广泛地占领国内外市场,对于GM食品,不主张采用贴标识的办法,只要求开发商在转基因食品进入市场之前至少120天,向FDA(食品与药品管理局)提出申请并提供此类食品的相关研究资料,以确认该食品与相应的传统产品具有同等的安全性。但它们在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阶段管理比较严格,规定即使是风险还不明显的小规模种植,投入田间试验的转基因作物也需接受FDA、EPA(国家环保局)等部门的安全性评估。同时还规定转基因作物要在空间和时间上与其他作物分开,如抗虫的转基因玉米必须种植在离其他玉米400米以上的地方,种植时间也要与其他农作物错开2周。欧盟法律明确向世界宣布它不欢迎转基因产品,并极力主张对转基因产品采取“预先预防态度”,没有得到官方的授权,转基因产品就不能投放到欧盟市场。

总的来说,美国对转基因食品的管理较为宽松,而欧盟则严格得多。日本的立场则与欧盟接近。在美国,一种转基因食品从申报到批准一般只需要5个月的时间,而在欧盟则通常至少需要17个月。

我国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介于美国和欧盟之间,即既要有利于促进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又要积极致力于保障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安全,以提高人民福祉。为此农业部于1994年6—10月邀请数十位着名教授、专家,制定了《农业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实施办法》,2001年5月9日国务院第38次常务会议通过了这个条例,使我国对转基因产品的管理做到了有法可依。自《农业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实施办法》施行以来,农业部从1997年3月至1999年12月共受理6批农业生物基因工程及其产品安全性评价申请260项,批准205项。其中批准商品化生产33项,环境释放74项,中间试验98项。

在外来物种入侵的控制方面,美国于1996年颁布了《国家入侵物种法》,1999年克林顿总统签发了第13112号《入侵物种法令》,责成农业部牵头,统一管理外来入侵物种:组建了国家外来入侵物种委员会,并正在构建入侵物种国家研究中心。而欧盟于1979年9月19日签署的《欧洲野生生物与自然界保护公约》则要求缔约国承担严格控制引进非原生物种的义务。《关于地中海特别保护区的巴塞罗那公约附加议定书》(1995年6月10日)规定,禁止引进可能对公约使用范围内的生态系统、生境和当地物种造成有害影响的物种。此外,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印度、泰国、马来西亚、南非等也成立了相应的机构,制定了国家计划,以加强外来入侵生物的防治与管理。

❻ 阐述生物安全成为本世纪各国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原因

由于认识到生物技术有可能对人类和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同时又无法确切知道这种影响到底有多大,所以才使人们对越来越关注生物安全问题。目前生物安全问题已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为了达到趋利避害的的目的,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在积极发展生物技术的同时,也在积极进行生物安全方面的研究,并制定、发布和实施了一些生物技术安全方面的法规、条例、指南和规定。美国从70年代就开始关注生物安全问题,制定、修改了有关法律;加拿大从1985年开始制定了有关法规;欧盟于在1984年成立协调委员会,协调相关的技术政策,欧洲各国也建立了相应的管理机制;印度、埃及、印尼、巴西、智利等国也都发布了管理法规。

生物安全问题引起国际上的广泛注意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1985年由UNEP、WHO、UNIDO及FAO联合组成了一个非正式的关于生物技术安全的特设工作小组,开始关注生物安全问题;其后,1989年国际农业研究磋商小组(CGIAR)设立了“生物技术工作组”(BIOTASK);国际经济与合作组织(OECD)在1986年和1992年连续发布了有关重组DNA安全问题和生物技术安全问题的文件。国际上对生物安全立法工作引起特别重视是在1992年召开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后,此次大会签署的两个纲领性文件《21世纪议程》和《生物多样性公约》均专门提到了生物技术安全问题。从1994年开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生物多样性公约》(CBD)秘书处共组织了10轮工作会议和政府间谈判,为制订一个全面的《生物安全议定书》做准备,为了尽快拟定议定书初稿,还召开了4次关于《生物安全议定书》的“特设专家工作组”会议。1999年2月和2000年1月先后召开了《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国大会特别会议及其“续会”,130多个国家派代表团参加会议讨论有关问题,其中欧盟15国最为积极,环境部长全部到会,美国副国务卿参加了此次会议。经过多次讨论和修改,《〈生物多样性公约〉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终于在2000年5月15日至26日在内罗毕开放签署,其后从2000年6月5日至2001年6月4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开放签署。

联合国环境署(UNEP)作为主管生物技术的国际组织,也积极组织制定有关国际生物安全的法规条例,在1995年组织起草了《国际生物技术安全技术指南》(草案),经过几次有关会议讨论,1995年12月正式发布。该指南与《生物安全议定书》互为补充,是一份各国都承认的并且具有一定可操作性的技术手册,它将为各国制定生物安全技术指南的制定提供蓝本或参考依据。

❼ 农业生物安全的意义

1、产业发展的需要。 加强农业生物安全工作,有利于科技创新与产业化发展,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对生物经济产业和国民经济命脉有重要影响。

2、国际贸易、国际交流与对外合作的需要。 加强农业生物安全工作的研究,能够使我国在国际贸易和对外合作交流中处于主动,利于我国经济发展的贸易规则,保证我国经济贸易的正常运转。

发展

一方面要加快推进生物科技创新,引进、培养、使用好生物科技人才,健全完善鼓励生物科技产业发展的政策,在融资、税收、土地方面给予政策倾斜,推进生物安全领域科技自立自强,打造国家生物安全战略科技力量,抢占国际生物技术制高点。

另一方面要推进产业化应用,引导生物科技与大健康产业、现代医药产业深度融合,让科技成果造福人民,释放科技潜力和红利,让生物科技得以长远健康发展。

❽ 为什么要重视基因工程生物安全

一.基因工程可能引起广泛的生态环境安全性问题
1,可能诱发食物链的破坏完整的食物链是维系自然界万物共生、生态平衡极为重要的一
环。一旦食物链遭到破坏,生态环境将会遭到致命威胁。转基因农作物作为一种新的人造品种进入原有的食物链,可能会导致食物链的改变甚至破坏。
2、可能引发基因污染转基因植物是人为地用基因工程技术将某种目标基因转入而获得的。如果这些外源基因由于“基因漂流”而非人为地转入其他有机体,就造成了自然界基因库的混杂或污染。植物和微生物可以使基因污染成为一种难以控制的蔓延性持续性灾难。
二.基因工程对人体健康的威胁
1、免疫力问题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有可能降低动物乃至人类的免疫能力,从而对动物及人类的健康安全甚至生存能力产生影响。1998年8月英国科学家披露,实验白鼠在食用转基因大豆后,器官生长异常,体重减轻,免疫系统遭受破坏。
2、抗药性问题转基因过程中,为了检测转基因试验是否成功经常将特定抗生素抗性基因作为标记基因。而抗生素都是用来治疗各种非常严重疾病的药物,已有用卡那霉素抗性基因作为标记基因的先例,这种基因制药有单一突变也可以产生氨基丁卡霉素抗性。食用含有这种标记基因的食物后,其抗性基因有一定概率转移到细菌中,使细菌产生抗药性。氨基丁卡霉素是世界医药界尚未启用储备作为急救药物的抗生素,而GMO得滥用抗生素使得其抗性已经广为传布,这是无法接受的风险。这意味着一旦某些致病病菌获得这种抗性后,出现某种疾病人类将无药可用。

❾ 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明确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将有助于形成维护国家生物安全的政策、路径。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国家安全战略、国家安全法治和国家安全治理的不断丰富与发展,我们初步构建了国家安全体系主体框架。

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阻击战,必将推动对中国公共卫生安全体系的进一步反思和改进,特别是要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领导指挥体系、重大疫情救治体系、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国家储备体系、应急物资采购供应体系等方面积极作为,逐步构建生物安全领导(决策)体系、生物安全组织协调体系、生物安全风险防控体系、生物安全监督体系和生物安全法治体系等,不断完善生物安全治理体系,全面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

(9)生物安全为什么如此重要扩展阅读:

从国家安全理论来看,国家安全事件的认定有3个标准:涉及国家利益特别是国家核心利益和重大利益、危险和威胁的存在、官方认可。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强调:“要从保护人民健康、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系统规划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这个论述丰富了国家安全体系的内容要素,完善了国家安全体系的顶层设计,同时也为维护国家生物安全明确了路径。

阅读全文

与生物安全为什么如此重要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5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0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2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3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2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0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1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1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4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2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3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99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4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4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5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9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2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