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生物安全防护知识培训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学员对象:各大医院、研究中心、实验室从事动物实验的科研人员、工作人员、管理人员等。
课程收益:
实验动物相关实验室既涵盖了一般实验室的生物安全要求,同时也使得实验室生物安全变得更加复杂和多变,人员要求更加严格,生物安全事件也相对较多。因此,本课程将重点介绍一些动物实验相关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知识。
课程内容:
【内训课程编号】N101077
【培训对象】各大医院、研究中心、实验室从事动物实验的科研人员、工作人员、管理人员等。
【培训背景】
实验动物相关实验室既涵盖了一般实验室的生物安全要求,同时也使得实验室生物安全变得更加复杂和多变,人员要求更加严格,生物安全事件也相对较多。因此,本课程将重点介绍一些动物实验相关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知识。
【培训大纲】
一、你有实验室生物安全意识吗?
●实验室生物安全是每个实验室人员应该高度重视的问题,实验的每个环节都会有潜在风险。大家并没有严格、专业的实验室风险识别和风险控制的意识和技能,实验室环境也没能形成安全、清洁的文化氛围,每天都会有许许多多程度不同的生物安全隐患和风险。
●动物存在哪些危害,怎样防护等等问题,都需要我们认真思考,至少先要有良好的安全意识,然后形成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通常国际上称为SOP,大家在实验之前,应该了解清楚,才能及时应用。
二、 你做好动物实验的准备了么?在动手之前,你认真思考了以下问题吗?
1、你真的了解实验动物么?
●实验动物具有两大特点:一是为人类需要改变自己,似像非像原种动物,成为“病态异类”;二是由于遗传改变,原有抵抗病原的能力呈现不同程度下降,对病原谱系发生改变,更易得病。
●实验动物、分泌物、排泄物、样品、器官、尸体等控制、操作不当会变成病原污染的扩大器,造成大范围传播,因此,了解实验动物特性,就知道了动物实验首先要做好思想准备,防备于未然。
2、你具备动物实验能力吗?
●动物实验的能力,包括动物饲养能力、对动物认知能力、操作能力、信息采集能力、分析能力、关护能力和生物安全防护能力。具备了这些能力,才能完成良好的动物实验,同时保证实验中的生物安全。
●动物源人兽共患病,如出血热、结核病、狂犬病、菌痢、寄生虫等疾病更是直接威胁我们健康。实验既要了解病原的危害,也要了解动物感染后的危害,和可能的生物安全风险,操作中要提高能力,降低风险。
●动物活体检测、外科手术、活体采样、解剖取材等技能更是要求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必须经过严格培训,才能实际应用。能力,是安全的保证。
3、你知道动物实验要经过审查批准么?
●动物实验方案审查的内容应该包括: 实验人员是否符合操作要求;设施设备是否符合动物要求;饲料、垫料、饮水是否符合动物要求;动物运输是否符合要求;实验方案是否符合动物福利要求;动物处置是否符合伦理规范;动物处死是否符合安乐死原则;动物尸体处理是否符合环保要求等等方面。这些方面,都要有生物安全作为保障。动物实验福利、伦理、生物安全审查中应注意的问题非常多,主要人员培训情况;
●动物实验人员必须经过操作培训,包括:动物基本知识、动物操作、麻醉方法、手术方法、给药方法、取材方法、解剖方法、生物安全防护等各种操作,最好持有专业培训证书。
三、你具备动物实验生物安全防护能力吗?
1、你了解动物实验可能的生物危害吗?
●动物实验可能带来的危害主要有:一是动物咬伤、抓伤等直接危害;二是动物携带人兽共患病病原,在操作过程中通过空气、分泌物、直接接触等途径感染人类;三是人类高致病性病原感染动物实验,从动物或环境再感染人。
●最常见的情况是,实验动物没有良好的设施、设备作保障,动物污染后处理不当,造成环境、动物、人员的生物危害。
2、你能识别造成动物生物安全风险的行为吗?
●实验室活动,包括动物实验的每个环节都会存在风险。动物实验操作中除了我们熟悉的“3R”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R,就是responsibility,是指责任、责任心。关护动物,使动物处于相对安静状态,减少动物烦躁不安、过激行为、减少物质释放(如大动物激惹后呼吸增加、激烈活动时扬尘),均可降低产生风险。
●需要识别的动物相关风险(10项)
3、你知道生物安全管理、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吗?
●生物安全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通俗地讲就是要了解实验可能的各种风险,万一出现了风险,马上采取相应的应对控制手段。
●管理:国家法规、条例、标准等。国家有专门的要求,病原按危害程度被分为1-4类,1-2类称为高致病性病原。所有病原都应该在1-4级不同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中进行,并且事先做好生物安全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严格操作,以确保安全。应根据危害程度分类,对特定的病原微生物采取相应级别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减少人员暴露的危险和使环境污染降到最低限度。
●动物实验涉及的所有方面,包括动物、病原、试剂、操作等都应预先知道,并识别可能的危害。根据危害程度,提出风险评估,采取风险控制措施,是生物安全的核心工作。
●动物的风险评估应包括:动物等级、大小、特性、饲养、操作、被动物咬伤、抓伤、气溶胶可导致的感染等等。
●良好的生物安全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规范应该针对每一步操作步骤可能产生的风险,相应进行分析、评估、得出预防和控制办法。一旦出现风险,可以及时采取安全、有效的措施,真正达到生物安全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的目的。
四、学员提问和交流
【培训天数】上述课程内容,我们建议讲授半天时间(约3.5课时),但也可根据企业需求,进行部分内容的重点讲授,具体需填写培训需求调查表。
【企业内训服务】
如贵公司希望我公司安排专业讲师,前往贵公司提供针对性的企业培训服务,请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1294009转内训部,值班手机:13910898108,杨老师。
更多内训课程,请访问:www.71training.com网站
标签:风险控制、企业内训、内训、管理、内训课程、培训、风险控制措施
② 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内容包括
《生物安全法》的解读和生物安全管理。
组织对微生物实验室安全情况进行查漏补缺,包括仪器设备的使用状况、实验室室环境条件是否符合要求、各类标签标志是否准确、生物安全实验室三区划分情况、实验操作流程、菌株保存情况、无菌室的生物监测和质量控制是否到位、微生物培养基的保存等。
实验室(Laboratory/Lab)即进行实验的场所。实验室是科学的摇篮,是科学研究的基地,科技发展的源泉,对科技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着名实验室更被喻为科研领域的麦加,是科技工作者憧憬和跟随的处所。这些实验室往往代表了世界前沿基础研究的最高程度,出生了一大批诺贝尔奖获得者和拥有划时期意思的科技立异成果,是开展高档次学术交换的重要场合。每类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根据所处理的微生物及其毒素的危害程度各分为四级。各级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护要求依次为,一级最低,四级最高。
更多职业教育培训,请查看:https://wenda.hqwx.com/catlist-3.html/?utm_campaign=hehuoren
③ 实验室生物安全措施有哪些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
1、一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
实验室结构和设施、安全操作规程、安全设备适用于对健康成年人已知无致病作用的微生物,如用于教学的普通微生物实验室等。
2、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
实验室结构和设施、安全操作规程、安全设备适用于对人或环境具有中等潜在危害的微生物。
3、三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
实验室结构和设施、安全操作规程、安全设备适用于主要通过呼吸途径使人传染上严重的甚至是致死疾病的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通常已有预防传染的疫苗。
艾滋病病毒的研究(血清学实验除外)应在三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中进行。
4、四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
实验室结构和设施、安全操作规程、安全设备适用于对人体具有高度的危险性,通过气溶胶途径传播或传播途径不明,尚无有效的疫苗或治疗方法的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与上述情况类似的不明微生物,也必须在四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中进行。待有充分数据后再决定此种微生物或毒素应在四级还是在较低级别的实验室中处理。
④ 如何做好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
管理机构及管理职责
(1)设立(校级)实验室安全管理委员,负责全校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2)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全校生物安全管理日常工作和生物安全应急处置工作。
(3)各院系、医院或从事相关工作的其他二级机构,设立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实行领导小组领导下的实验室管理负责制。
(4)各二级单位的法人代表,对该单位生物安全负有完全责任。
(5)实验室主任、教学实验中心主任、课题负责人、实验教学主讲老师为所在实验室的生物安全负责人,负责确保实验室设施、设备、个人防护设备、材料等符合国家安全有关安全要求,评估实验室生物材料、样本、药品、化学品、化学品和机密资料被丢失或不正当使用的危险,并对其定期检查、维护和更新,以保障实验室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正常运转。
生物安全级别与实验室设置
具有感染威胁的生物危险度分为四级,级别越高,潜在危险越大。一般高校或研究所所涉及的是一级或二级生物安全水平的基础实验,更高级别生物安全威胁的实验很少开展,如需要进行更高级别生物安全威胁的实验,必须向学校相关领导机构通报,实验室相关设施及操作必须严格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第三版)执行。
(1)危险度1级(无或极低的个体和群体危险)不太可能引起人或动物致病的微生物。
(2)危险度2级(个人危险中等,群体危险低)病原体能够对人或动物致病,但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社区、牲畜或环境不易导致严重危害。
(3)危险度3级(个体危险高,群体危险低)病原体通常能引起人或动物的严重疾病,但一般不会发生感染个体向其他个体的传播,并且对感染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4)危险度4级(个体和群体的危险均高)病原体通常能引起人或动物的严重疾病,并且很容易发生个体之间的直接或间接传播,对感染一般 没有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根据国家对实验室生物安全分类管理规定,将实验室分为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实验室的设置应报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确定实验室级别,取得相应资格证书。
生物安全工作
(1)实验室应制定意外事故的应对程序和突发事件德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应报学校“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备案。
(2)实验室安全管理负责人有责任监督实验室工作人员对易燃、易爆、有毒、放射性物品和病原体微生物等进行确认,分类管理,安全存放,随时监控。
(3)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应记录实验室危害评估的结果及所采取措施,发现问题应及时上报实验室管理领导小组。
(4)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对本实验室操作有害材料的安全行为进行全过程监督和记录,提供生物安全指导。
(5)对于高风险核污染材料应严密控制,专人管理,并有采购、使用记录等,防丢失或遗失。
(6)所有废弃物用使用可靠方法处理。
(7)实验室安全管理负责人有义务督促使其实验室的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
(8)不得擅自改建实验室或改动实验室设置,确需改建或变更设置的,要对生物安全影响进行评估,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报学校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备案。
(9)定期向公众进行不同形式的生物安全教育,对相关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分级培训。
答案来自
⑤ 如何做好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生物化学实验室是医学类中职学校比较重要的实验室,生物化学实验室的安全问题是研究在实验过程中如何避免学生的人身伤害,仪器设备损坏和破坏环境事件的发生,因此,分析实验室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建立生化实验室安全防范机制,加强实验室安全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1生化实验室不安全因素分析
根据美国海音里希灾害理论模型[1],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主要是不安全环境和不安全行为,不安全环境因素是指仪器设备、配套设施、化学药品等因素处于不安全状态,不安全行为是指人的不安全因素。
1.1环境因素
1.1.1 物理因素
物理因素是指机械设备、压力容器、水源、电源、光源辐射等不安全因素。
1.1.1.1仪器设备仪器安全事故主要指仪器伤人和设备损坏,仪器伤人主要是由于某些学校由于资金不足或生化实验室重视程度不够,有些仪器设备已经老化,但仍在使用,是主要的安全隐患。另外,中职学生自免试入学以来,素质明显下降,经常会出现不按照正常操作规程操作仪器,造成仪器损坏而引发事故。
1.1.1.2压力容器生化实验室中常用的氢气、氧气、液氨等压缩气体容器,搬运时碰撞,安置时位置不当(靠近热源或阳光曝晒),或者高压灭菌锅使用不当,极易引起火灾、爆炸、中毒及环境污染等事故。
1.1.1.3 火灾有些学校供电设施陈旧,线路老化,或超负荷运转,极易引起短路,引发火灾,或者在某些实验过程中,需用酒精灯加热,如果使用不当也会引发火灾。
1.1.1.4水灾有时在实验过程中停水而忘记关闭水龙头,或精密仪器摆放靠近窗户,下雨时忘记关窗,都会造成实验仪器的损坏。
1.1.2 化学因素
不安全的化学因素包括易燃、易爆、剧毒、强腐蚀的化学药品。
1.1.2.1危险的试剂生化实验中使用的危险试剂很多,如易燃的酒精、甲醇、乙醚等,易爆的三氯甲烷、苦味酸等,剧毒药品像氰化物,还有常用的盐酸、硫酸、氨水等强腐蚀药品。
1.1.2.2化学污染在实验过程中会产生很多有毒、有害的气体或化学废液,处理不当就会污染环境或污染地下水,未经处理的实验动物也会造成病毒传播或环境污染。
1.2人为因素
1.2.1 实验室管理人员因素
实验指导教师或实验室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而疏忽大意,或管理能力上缺乏必要的实验室安全防范知识,在实验前没有对实验室进行安全隐患排查,或者没有对学生进行实验室仪器、药品等使用的安全教育,就会造成安全事故。
1.2.2 学生因素
现在的学生安全意识薄弱,好奇心强,即使老师在上实验课前对学生进行了实验室安全教育,仍有部分学生不按规定操作和使用仪器及药品,发生危险后缺乏正确处理的知识,从而酿成重大事故。
1.2.3 管理体制
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制缺失,实验室安全管理不是简单的防水、防火、防盗,生物化学实验室更需要专业的实验室管理人员,才能正确管理使用生化仪器、强酸、强碱及一些易燃、易爆的药品。
2生化实验室安全管理措施
2.1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生物化学实验室是医学类中职学校重要的实验室,尤其是像医学检验等专业进行实验教学的重要场所,为了保证实验的安全和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必须制定一系列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如:岗位安全责任制度、安全应急预案、实验室意外事故处理办法、压力容器及精密仪器的安全使用管理办法、实验室“三废”处理办法、易燃、易爆及剧毒药品的管理制度、实验室安全隐患定期排查制度等。在各种安全制度中,尤其要加强岗位责任制度的建设,明确岗位、责任到人,防止出现互相推诿、拖拉等现象的发生,有了好的管理制度,还要设立专业的管理人员,对有害试剂做到领用登记、出入登记,确保责任到人[2],这样生化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才有保证。
2.2 定期排查不安全隐患
为了确保实验室的安全,除了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和专业的管理人员外,还要求实验室管理人员定期对实验室进行安全隐患排查,防患于未然。按照美国海音里希的灾难模型分析,产生事故的间接原因是环境因素,不良管理是产生事故的根本原因,而直接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因此,生化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核心内容就是排查环境的不安全状态,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阻断事故的发生。
2.3 制定实验室安全预案
在生化实验中,每次都会接触一些易燃、易爆、强腐蚀或剧毒的药品,为了预防事故发生时能采取正确的处理方式,必须有安全急救论文联盟www.LWlm.coM措施,在实验室必须配备一般治疗伤害的药品和急救箱,并对相关实验室人员进行急救训练和安全培训,以便在发生实验室安全事故时能及时合理地处置[3-4]。安全预案对实验室可能发生的危险进行预案准备,包括火灾、水灾、化学灼伤、玻璃仪器割伤等的处理方案,一般中毒的应急处理,及对触电事故的处理。
2.4 科学管理,强化环保意识
实验废液有的具有强腐蚀性,有的剩余标本有传染性,如果处理不当会对人或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因此,实验排放物的管理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根据教育部、国家环保总局下发的《关于加强高校实验室排污管理的通知》(教技[2005]3号)[5]的精神,首先将实验室排污管理纳入学校日常工作计划;其次,实验室要采用无毒、无害或低毒、低害的试剂;再次,要有实验室污染物排放的制度,定期按规定处理,确认达到安全排放标准后方可排放,预防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和扩散。
⑥ 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措施有哪些
三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可与其他用途房屋设在一栋建筑物中,但必须自成一区。该区通过隔离门与公共走廊或公共部位相隔。2.2平面布局a)三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的核心区包括实验间及与之相连的缓冲间。b)缓冲间形成进入实验间的通道。必须设两道连锁门,当其中一道门打开时,另一道门自动处于关闭状态。如使用电动连锁装置,断电时两道门均必须处于可打开状态。在缓冲间可进行二次更衣。c)当实验室的通风系统不设自动控制装置时,缓冲间面积不宜过大,不宜超过实验间面积的八分之一。d)Ⅱ级或Ⅲ级生物安全柜的安装位置应远离实验间入口,避开工作人员频繁走动的区域,且有利于形成气流由“清洁”区域流向“污染”区域的气流流型。2.3围护结构a)实验室(含缓冲间)围护结构内表面必须光滑耐腐蚀、防水,以易于消毒清洁。所有缝隙必须加以可靠密封。b)实验室内所有的门均可自动关闭。c)除观察窗外,不得设置任何窗户。观察窗必须为密封结构,所用玻璃为不碎玻璃。d)地面应无渗漏,光洁但不滑。不得使用地砖和水磨石等有缝隙地面。e)天花板、地板、墙间的交角均为圆弧形且可靠密封,施工时应防止昆虫和老鼠钻进墙脚。2.4通风空调a)必须安装独立的通风空调系统以控制实验室气流方向和压强梯度。该系统必须确保实验室使用时,室内空气除通过排风管道经高效过滤排出外,不得从实验室的其他部位或缝隙排向室外;同时确保实验室内的气流由“清洁”区域流向“污染”区域。进风口和排风口的布局应使实验区内的死空间降低到最小程度。b)通风空调系统为直排系统,不得采用部分回风系统。c)环境参数:相对于实验室外部,实验室内部保持负压。实验间的相对压强以-30Pa~-40Pa为宜,缓冲间的相对压强以-15Pa~-20Pa为宜。实验室内的温、湿度以控制在人体舒适范围为宜,或根据工艺要求而定。实验室内的空气洁净度以GB50073—2001《洁净厂房设计规范》中所定义的七级至八级为宜。实验室人工照明应均匀,不眩目,照度不低于500lx。d)为确保实验室内的气流由“清洁”区域流向“污染”区域,实验室内不应使用双侧均匀分布的排风口布局。不应采用上送上排的通风设计。由生物安全柜排出的经内部高效过滤的空气可通过系统的排风管直接排至大气,也可送入建筑物的排风系统。应确保生物安全柜与排风系统的压力平衡。e)实验室的进风应经初、中、高效三级过滤。f)实验室的排风必须经高效过滤或加其他方法处理后,以不低于12m/s的速度直接向空中排放。该排风口应远离系统进风口位置。处理后的排风也可排入建筑物的排风管道,但不得被送回到该建筑物的任何部位。g)进风和排风高效过滤器必须安装在实验室设在围护结构上的风口里,以避免污染风管。h)实验室的通风系统中,在进风和排风总管处应安装气密型调节阀门,必要时可完全关闭以进行室内化学熏蒸消毒。i)实验室的通风系统中所使用的所有部件均必须为气密型。所使用的高效过滤器不得为木框架。j)应安装风机启动自动联锁装置,确保实验室启动时先开排风机后开送风机。关闭时先关送风机后关排风机。k)不得在实验室内安装分体空调器。2.5安全装置及特殊设备a)必须在主实验室内设置Ⅱ级或Ⅲ级生物安全柜。其安装位置应满足6.3.2.5d)中的要求。b)连续流离心机或其他可能产生气溶胶的设备应置于物理抑制设备之中,该装置应能将其可能产生的气溶胶经高效过滤器过滤后排出。在实验室内所必须设置的所有其他排风装置(通风橱、排气罩等)的排风均必须经过高效过滤器过滤后方可排出。其室内布置应有利于形成气流由“清洁”区域流向“污染”区域的气流流型。c)实验室中必须设置不产生蒸汽的高压灭菌锅或其他消毒装置。d)实验间与外部应设置传递窗。传递窗双门不得同时打开,传递窗内应设物理消毒装置。感染性材料必须放置在密闭容器中方可通过传递窗传递。e)必须在实验室入口处的显着位置设置压力显示报警装置,显示实验间和缓冲间的负压状况。当负压指示偏离预设区间必须能通过声、光等手段向实验室内外的人员发出警报.可在该装置上增加送、排风高效过滤器气流阻力的显示。f)实验室启动工作期间不能停电。应采用双路供电电源。如难以实现,则应安装停电时可自动切换的后备电源或不间断电源,对关键设备(生物安全柜、通风橱、排气罩以及照明等)供电。g)可在缓冲间设洗手池:洗手池的供水截门必须为脚踏、肘动或自动开关。洗手池如设在主实验室,下水道必须与建筑物的下水管线分离,且有明显标志。下水必须经过消毒处理。洗手池仅供洗手用,不得向内倾倒任何感染性材料。供水管必须安装防回流装置。不得在实验室内安设地漏。当必须在生物安全柜外处理微生物时,需佩戴个人安全防护用品如跟镜、口罩、面罩、或其他防溅装置),以免传染源或其他有害物溅或洒到面上。2.6其他a)实验台表面应不透水,耐腐蚀、耐热。b)实验室中的家具应牢固。为易于清洁,各种家具和设备之间应保持一定间隙。应有专门放置生物废弃物容器的台(架)。家具和设备的边角和突出部位应光滑、无毛刺,以圆弧形为宜。c)所需真空泵应放在实验室内。真空管线必须装置在线高效过滤器。d)压缩空气等钢瓶应放在实验室外。穿过围护结构的管道与围护结构之间必须用不收缩的密封材料加以密封。气体管线必须装置在线高效过滤器和防回流装置。e)实验室中应设置洗眼装置。f)实验室出口应有发光指示标志。g)实验室内外必须设置通讯系统。h)实验室内的实验记录等资料应通过传真机发送至实验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