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物有哪些界
大家普遍比较认可的有:
R.H.Whittaker将生物分为五界: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动物界。
1,纵向上,根据生物进化的三大阶段:即原核生物(原核生物)、单细胞真核生物(原生生物)、和真核多细胞生物(植物界,真菌界,动物界)
2,横向上,根据生物演化的三大方向:光合自养的植物、吸收方式的真菌和摄食方式的动物。
其他观点不一,众说纷纭:
在自然界中,生物是多种多样的,植物只是自然界多种多样生物中的一员。整个生物界的划分,关系到植物界的范围、细致的分类和进行其他的研究。生物界究竟应该分成几个界,长期来,随着科学的发展,学者们有着不同的看法。瑞典博物学家林奈(Carolus Linnaeus,1707—1778)在18世纪就将生物界分成植物和动物两界,这种两界系统,建立得最早,也沿用得最广和最久。以后出现了三界系统,即在动、植物界外,又另立原生生物界。后来又有了四界系统,即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或真菌界)和原核生物界。所谓五界系统,即植物界、动物界、真菌界、原生生物界和原核生物界。在70年代,我国学者又把类病毒(viroids)和病毒(virus)另立非胞生物界,和植物界、动物界、菌物界(即真菌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共同组成了六界系统。
在不同生物界的分界系统中,植物界的范围大小不一。在同一分界系统中,由于各学者的看法不同,植物界所包括的具体植物种类也不完全一样,例如在五界系统中,魏泰克(R.H.Whittaker,1969)提出植物界包括维管植物、苔藓植物、红藻、褐藻和绿藻;动物界包括多细胞动物;真菌界包括真菌和粘菌;原生生物界包括原生动物和金黄藻;原核生物包括蓝藻和细菌。而马古利斯(L.Margulis,1974)提出的五界系统除动物界和原核生物界包括的内容与魏泰克的相同外,植物界包括维管植物和苔藓植物,真菌界包括无鞭毛真菌,原生生物界包括鞭毛真菌、粘菌、红藻、褐藻、金黄藻、绿藻和原生动物。但是从进化关系上看,生物界的划分,却把许多通常认为的植物划入了其他界,而不少分界系统中所谓植物界,又只包括维管植物和苔藓植物,因此,对广泛地了解植物界是有一定的局限性。本书作为植物学基础课的教材,仍采用两界系统,以便范围较广,易于理解,有利于初学者。
2. 生物分界的五界系统
提出者:魏泰克
分类: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
随着电子显微镜技术的发展,生物学家发现细菌、蓝藻细胞结构无核膜、无核仁及膜结构形成的细胞器,从而与其它真核细胞生物有显着区别,应该另立为界。于是,1959年,魏泰克根据细胞结构的复杂程度及营养方式的不同,将细菌和蓝藻、真菌从植物界中分出,分别另立为界,提出五界系统:原核生物界(包括细菌和蓝藻等)、原生生物界 (单细胞真核生物)、植物界、真菌界和动物界,其中后四界为真核生物。
它们组成了一个纵横统一的系统,从纵向上看,它显示了生命历史的三大阶段:即原核单细胞阶段、真核单细胞阶段和真核多细胞阶段(具有三个分支)。在横向上看,它显示了生物演化的三大方向:营光合自养的植物,为自然界的生产者;分解和吸收有机物的真菌,为自然界的分解者;以摄食有机物的方式进行营养的动物,为自然界的消费者(同时又是分解者)。
对它的完善:由王大耜于1977年提出。在魏特克五界系统之下加了一个病毒界,即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动物界,再加病毒界的六界系统。
3. 生物怎么分界
在自然界中,生物是多种多样的,植物只是自然界多种多样生物中的一员。整个生物界的划分,关系到植物界的范围、细致的分类和进行其他的研究。生物界究竟应该分成几个界,长期来,随着科学的发展,学者们有着不同的看法。瑞典博物学家林奈(Carolus Linnaeus,1707—1778)在18世纪就将生物界分成植物和动物两界,这种两界系统,建立得最早,也沿用得最广和最久。以后出现了三界系统,即在动、植物界外,又另立原生生物界。后来又有了四界系统,即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或真菌界)和原核生物界。所谓五界系统,即植物界、动物界、真菌界、原生生物界和原核生物界。在70年代,我国学者又把类病毒(viroids)和病毒(virus)另立非胞生物界,和植物界、动物界、菌物界(即真菌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共同组成了六界系统。
在不同生物界的分界系统中,植物界的范围大小不一。在同一分界系统中,由于各学者的看法不同,植物界所包括的具体植物种类也不完全一样,例如在五界系统中,魏泰克(R.H.Whittaker,1969)提出植物界包括维管植物、苔藓植物、红藻、褐藻和绿藻;动物界包括多细胞动物;真菌界包括真菌和粘菌;原生生物界包括原生动物和金黄藻;原核生物包括蓝藻和细菌。而马古利斯(L.Margulis,1974)提出的五界系统除动物界和原核生物界包括的内容与魏泰克的相同外,植物界包括维管植物和苔藓植物,真菌界包括无鞭毛真菌,原生生物界包括鞭毛真菌、粘菌、红藻、褐藻、金黄藻、绿藻和原生动物。但是从进化关系上看,生物界的划分,却把许多通常认为的植物划入了其他界,而不少分界系统中所谓植物界,又只包括维管植物和苔藓植物,因此,对广泛地了解植物界是有一定的局限性。本书作为植物学基础课的教材,仍采用两界系统,以便范围较广,易于理解,有利于初学者。
4. 生物分界一般以什么为界限
生物分界一般是以生物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分布、生态等等特点为界限,划分成一个个比较接近的各种生物类型集体。
生物分界是一项不断进行中的工作,随着科学的发展而不断深化。林奈时代,对生物主要以肉眼所能观察到的特征来区分,以生物能否运动为标准明确提出动物界和植物界的两界系统。显微镜广泛使用后,在发现许多单细胞生物兼有动、植物的特性时,霍格、赫克尔将这种进化而来的中间类型的生物——原生生物另立为界,提出原生生物界、植物界、动物界三界系统。
电子显微镜技术的发展,使生物学家揭示与其他生物有显着不同的细菌、蓝藻细胞的细微结构,将原核生物另立为一界,提出了四界系统。1969年,惠特克又根据细胞结构的复杂程度及营养方式提出了五界系统,将真菌从植物界中分出另立为界,即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
生物分界有几种:
1.两界系统分类:植物界和动物界
传统的分类认为界是最高级的分类单位。在林奈时代,他以生物能否运动为标准,提出两界系统,即植物界和动物界,将细菌、真菌等都归入植物界。
2.三界系统分类:原生生物界、植物界和动物界
19世纪前后,由于显微镜的发明和使用,人们发现许多单细胞生物是有动、植物两种属性的中间类型的生物。如裸藻、甲藻等既可自养,有的也可异养生活。因而,赫克尔将原生生物(包括细菌、藻类、真菌和原生动物、黏菌等)另立为界,提出原生生物界、植物界、动物界的三界系统。
3.五界系统分类: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
随着电子显微镜技术的发展,生物学家发现细菌、蓝藻细胞结构无核膜、无核仁及膜结构形成的细胞器,从而与其它真核细胞生物有显着区别,应该另立为界。于是,1959年,魏泰克根据细胞结构的复杂程度及营养方式的不同,将细菌和蓝藻、真菌从植物界中分出,分别另立为界,提出五界系统:原核生物界(包括细菌和蓝藻等)、原生生物界 (单细胞真核生物)、植物界、真菌界和动物界,其中后四界为真核生物。
它们组成了一个纵横统一的系统,从纵向上看,它显示了生命历史的三大阶段:即原核单细胞阶段、真核单细胞阶段和真核多细胞阶段(具有三个分支)。在横向上看,它显示了生物演化的三大方向:营光合自养的植物,为自然界的生产者;分解和吸收有机物的真菌,为自然界的分解者;以摄食有机物的方式进行营养的动物,为自然界的消费者(同时又是分解者)。
对它的完善:由王大耜于1977年提出。在魏特克五界系统之下加了一个病毒界,即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动物界,再加病毒界的六界系统。
4.三总界六界系统分类:原核生物总界(内含细菌界和蓝藻界)、真核生物总界(内含植物界、真菌界和动物界)和非细胞生物总界(内含病毒界)
20世纪70年代由我国学者陈世骧及国外一些学者提出。陈世骧等认为,原五界分类系统把原生生物界列为一个中间阶段,削弱了原核与真核两个基本阶段的对比性;在原核生物界和原生生物界内,也没有考虑生态关系,故提出更为完善的三总界六界系统。
5.三原界系统分类:古细菌原界(内含古细菌界,包括产甲烷细菌、极端嗜热细菌和极端嗜盐细菌)、真细菌原界(内含真细菌界,包括细菌和蓝藻)和真核生物原界(内含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
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特别是rRNA 和rDNA的序列分析为整个生物界系统发育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数据。分子系统发育学已经表明,整个生物界可以区分为三个独立起源的大类群,传统的魏泰克五界系统并不完全代表生物的五个进化谱系。伍斯(Woese)和伍夫(Wolfe)提出原核生物在进化上有两个重要分支,应将原核生物分为二界:古细菌原界和真细菌原界,真核生物归为一原界,提出了三原界系统。
5. 动物的分界 生物的分界有一种分法是3主干6界系统,它的内容是什么
三主干指的是古核、真核和原核.
六界指:
无细胞生物总界、原核生物总界、真核生物总界.
其中真核生物总界又分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动物界.
共为6届3主干.
6. 生物被分为几个界
按目前的分类阶元,生物划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
先说界。生物学家将200多万种生物分在5个界中: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处于同一个界中的生物亲缘关系就近,共同点就多。如灵芝和蘑菇、青霉菌都属于真菌界;人和猩猩、狼、蜘蛛等都属于动物界。
可是,每一个界中,生物种数很多,仍然不方便我们认识生物。如植物界中有植物约50万。于是,生物学家再把每一个界分成不同的“门”。如,植物界有苔藓植物门、蕨类植物门、种子植物门等;动物界再分成腔肠动物门、节肢动物门、脊索动物门等等。其他的界依次类推。毫无疑问,属于同一个门中的生物亲缘关系要比处在同界但不同门的要近。
至于纲,则是在每个门里再分成几个纲。如,脊索动物门里,有哺乳纲、鸟纲、爬行纲、两栖纲和鱼纲等。现在你可以看到,处在同纲的生物,亲缘又进了,共同点又多了。如人跟猩猩同属哺乳纲,蛇属于爬行纲,这三者的亲缘关系你一看就知。
每个纲中再分目。哺乳纲可分成灵长目、食肉目等。每个“目”中分“科”,每个“科”再分成几个“属”,每个“属”最后分成几个“种”。每一个“种”中生物只有一种,如人种,只有人一种,不存在其他生物。当然,种下面还可以分亚种(植物的,叫品种),如人种中的棕、黑、白、黄四种肤色的人,就是相当于4个亚种。但,只要是同一个“种”的生物,相互间就可交配产生有繁殖力的后代。比如,斑点狗和西施狗虽属同种不同亚种,所以他们可以产生有繁殖力的后代。而马和驴,属不同种,虽然人类强迫他们交配了,但产生的骡子是没有生育能力的
7. 五界系统把生物分为哪几类
五界系统把生物分为是原核生物界(Monera)、原生生物界(Protista)、植物界(Plantae)、真菌界(Fungi)和动物界(Animalia)。
生物分类学上使用较广的是五界分类系统,它是由美国生物学家魏泰克在1969年提出的。魏泰克在已区分了植物与动物、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基础上,又根据真菌与植物在营养方式和结构上的差异,把生物界分成了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五界。
(7)生物有哪些分界扩展阅读
五界系统分类产生的背景:
1967年惠特克(R.H.Whittaker)提出了五界分系统。他首先根据核膜结构有无,将生物分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两大类,原核生物为一界。
真核生物根据细胞多少进一步划分,由单细胞或单细胞群(团藻)组成的某些生物归入原生生物界(Protista)。余下的多细胞真核生物又根据它们的营养类型分为植物界(Plantae),光合自养;真菌界(Fungi),腐生异养;动物界(Animalia),异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