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电鳗的发电器官由什么组成
电鱼发电奥妙何在?原来电鱼都具有一套类似于我们常见的蓄电池结构的发电器官,它是由肌肉细胞演变而成的。这些犹如蜂窝状的发电器官是由许多块“电扳”所组成。一般电鱼体中的“电板”为扁平状,厚度只有7~10微米,直径可至4~8毫米。“电板”分为两面:一面较为光滑,直接与神经系统相连;另一面则凹凸不平,无神经。“电板”和原来的肌肉细胞一样,具有膜外带正电,膜内带负电的静息电位。一旦神经系统传来一个指令信号时,“电板”的一面产生急转电势,而另一面不受神经控制,仍是原来的静息电位状态。由此,“电板”两面的电荷出现了不对称,因而产生了电流。
科学家已经探明,电鳐的发电器官大约由1000块“电板”串联成一个柱状体,又由2000个这样的柱状体并联起来,总数达200万块,所以它的发电功率很大。电鲶与电鳗的“电板”还要多,在500万块以上,所以它们能发出高压电。
有趣的是,电鳐、电鲶、电鳗发电器官装置部位,及其发射电流的部位都是不同的。电鳐的发电器官在头部与胸鳍间,发电时电流从腹部流向背部,以其后背电击敌人;电鲶的发电器官则分布在占身体三分之一的皮层下,发电时电流从头部流向尾部,以尾炮痛击来敌;电鳗的发电器官在身躯两侧,从胸鳍开始,一直延伸到尾部,发电时其电流从后部流向头部,则以正面相击迎敌。
电鳗的主要器官都集中在头部,约占身体的1/5。其余的4/5都是发电器官,是有肌肉退化而成的。它的形状像蛇,身长只有2米,体重只有20千克。电鳗的发电器官由三部分组成。它的主电池——电板,能放150毫伏的点,也就是0.15伏特。就是由这样的电板叠成像钱币一样柱,每个柱大约有6000—10000个电板。在电鳗的身体一侧大概有60条柱,因为电柱互相片连,所以发电时力量很大。
电鳗每次放电,能放300—800伏特。平时,它能放300伏特左右,如果它长期不放电,放出来的电压可高达800伏特。被它电着了的动物,身体成弓形,一动不动地僵漠在那里任其嘶咬。
如果人类被电鳗电着,轻者受伤,重则死亡。南美那里的渔民常常受到电鳗的攻击,于是他们便先把那些老的,病的畜牲赶下去,引诱电鳗放电,然后再将那些已经没有抵抗力的电鳗捕捉起来。您们也别以为电鳗只会伤及无辜,现在已经有好多科学家用电鳗来破坏敌人的水下设备。
② 电鳗,电鳐,电鲇等一些鱼类能放电,它们是怎么放电的呢它们的身体有什么特殊的
电鳗、电鳐、电鲇的身体特殊结构是都具有由变异的肌肉组织组成的发电器官。
世界上已知的发电鱼类达数十种,其中电鳗、电鲶、电鳐比较常见,也比较典型。
电鳗、电鲶、电鳐等鱼类的身体内部都具有由变异的肌肉组织组成的发电器官,虽然所在的部位不同,有的在头部至身体中部,有的在身体两侧,也有的在尾部,但都是由变异的肌肉组织组成。这样的细胞,就像许多层层叠叠地组合在一起,形成叠层电池。当产生电流时,所有这些电池(每个电池电压约0.15伏)都串联起来,就产生了很高的电压。许多这样的电池组又并联起来,这样就能在体外产生足够大的电流。在神经脉冲的控制下,放电器就能把神经生物电能变成为可外放的电能,放出电来。单个“电板”产生的电压很微弱,可是,由于数量很多,就能发出很强的电压来。在放电器官的外面,还有一层薄的胶质层,起到绝缘作用,使鱼不会被自己放出的电流电到。
③ 为什么有些鱼类会放电
在众多的鱼类中,能够放电的鱼有近百种。像生活在南美淡水中的电鳗,或栖息于地中海的电鲼等鱼类。它们能产生几十乃至几百伏的电压。在我们家庭中的用电电压是220伏,而电鳗产生的电压竟能达到300伏。相比之下,不能不为电鳗的特殊功能惊讶。这种鱼类就是靠放电的本领,震击小动物,使它们一命呜呼,以便捕到食物。
原来,在这些鱼的体内存在有一种特殊的电器官。这种电器官是由肌细胞中数百万个扁平细胞(发电粒子)依次规则地串联、并联构成的。这种串、并联的巧妙组合,以使鱼适应各自的环境,并获得产生电压和电流的最佳效果。在放电时,电器官能接受延髓中神经细胞群的指令,当指令传递到运动神经细胞时,由于突触延迟的微妙调节,使数百万个发电粒子能同步动作,完成数毫秒的脉冲放电。
其实,不仅仅是一些电鱼有电,人和其他动物,就是那些植物也都同样产生着电流,不过微弱些罢了。在科学上,称这种生物体带电的现象叫“生物电”。
④ 电鳐靠什么发出电来的
电鳐最大的个体可以达到2米,很少在0.3米以下。背腹扁平,头和胸部在一起。尾部呈粗棒状,像团扇。电鳐栖居在海底,一对小眼长在背侧面前方的中间。在头胸部的腹面两侧各有一个肾脏形蜂窝状的发电器。它们排列成六角柱体,叫“电板”柱。电鳐身上共有2000个电板柱,有200万块“电板”。这些电板之间充满胶质状的物质,可以起绝缘作用。每个“电板”的表面分布有神经末梢,一面为负电极,另一面则为正电极。电流的方向是从正极流到负极,也就是从电鳐的背面流到腹面。在神经脉冲的作用下,这两个放电器就能把神经能变成为电能,放出电来。单个“电板”产生的电压很微弱,可是,由于数量很多,就能发出很强的电压来。电鳐的每一个电板,只是肌纤维的变态。发电器官是从某些鳃肌演变而来的。在演变发生过程中解除了腮肌原来的职务,而承担了新的作用——发电。
发电器最主要的枢纽,是器官的神经部分,电鳐能随意放电,放电时间和强度,它完全能够自己掌握。电鳐可以发电,并靠发出的电流击毙水中的小鱼、虾及其他的小动物,是一种捕食和打击敌害的手段。
世界上有好多种电鳐,其发电能力各不相同。非洲电鳐一次发电的电压在200伏左右,中等大小的电鳐一次发电的电压在70~80伏,像较小的南美电鳐一次只能发出37伏电压。由于电鳐会发电,人们叫它做活的发电机、活电池、电鱼等。
电鳐可以放出50安培的电流,电压达60—80伏,有海中“活电站”之称。电鳐每秒钟能放电50次,但连续放电后,电流逐渐减弱,10—15秒钟后完全消失,休息一会后又能重新恢复放电能力。
⑤ 哪些鱼类能发电原理是什麽对鱼类有哪些意义
有的鱼为了生存,用放电的方法摄食或御敌。迄今世界上发现三种能发电的鱼:一种是电鲶,产于非洲河里,能发出高达350伏的电压;另一种是电鳗,产于美洲海洋中,其放电瞬间电压可高达886伏;再有一种是电鳐,产于大西洋,其发电电压只有50~80伏,但电流可至50安培,如取电压60伏计之,其发电功率可达3千瓦,有如一部小型发电机。
电鱼发电奥妙何在?原来电鱼都具有一套类似于我们常见的蓄电池结构的发电器官,它是由肌肉细胞演变而成的。这些犹如蜂窝状的发电器官是由许多块“电扳”所组成。一般电鱼体中的“电板”为扁平状,厚度只有7~10微米,直径可至4~8毫米。“电板”分为两面:一面较为光滑,直接与神经系统相连;另一面则凹凸不平,无神经。“电板”和原来的肌肉细胞一样,具有膜外带正电,膜内带负电的静息电位。一旦神经系统传来一个指令信号时,“电板”的一面产生急转电势,而另一面不受神经控制,仍是原来的静息电位状态。由此,“电板”两面的电荷出现了不对称,因而产生了电流。
科学家已经探明,电鳐的发电器官大约由1000块“电板”串联成一个柱状体,又由2000个这样的柱状体并联起来,总数达200万块,所以它的发电功率很大。电鲶与电鳗的“电板”还要多,在500万块以上,所以它们能发出高压电。
有趣的是,电鳐、电鲶、电鳗发电器官装置部位,及其发射电流的部位都是不同的。电鳐的发电器官在头部与胸鳍间,发电时电流从腹部流向背部,以其后背电击敌人;电鲶的发电器官则分布在占身体三分之一的皮层下,发电时电流从头部流向尾部,以尾炮痛击来敌;电鳗的发电器官在身躯两侧,从胸鳍开始,一直延伸到尾部,发电时其电流从后部流向头部,则以正面相击迎敌。
⑥ 鱼类的发电器官和发光器官来源于什么组织
有些鱼类,尾部具发电器,来源于肌肉组织,并受脊神经支配。能随意发出电压高达650伏特的电流,所发电流主要用以麻痹鱼类等猎物。
鱼类发电器的基本构造相类似,由许多电板组成的。它的发电器分布在身体两侧的肌肉内,身体的尾端为正极,头部为负极,电流是从尾部流向头部。
⑦ 能发电伤人的鱼是什么
海洋里有很多鱼类能发电,人在海里触到它们时会像受到剧烈打击一样,突然战栗起来。全世界约有500种具电能的鱼类,其中有250种鱼有特殊的发电器官,能发出令人有痛感而难受的电打击。具发电器官的鱼既包括电鳐淡水产的电鳗、电鲇,也包括海产的电鳐、瞻星鱼、长吻鱼、裸鱼等。其中最重要的要首推电鳐,全世界有38种。它们个体一般较小,不超过30厘米,也有的可长达2米,重100千克。无论在温带或热带海洋里都能见其踪影。它们习性懒惰,游泳力不强,大部分时间将身体埋于海底的泥或沙中消磨时光。虽然身体也呈盘状,略成椭圆形或长圆形,但比其他鳐类厚而柔软,且边缘是肉质的,皮肤也较柔软。
电鳐
各种鱼发出的电强弱不同。有一种非洲鲇鱼能发出35伏特的电,电鳗能发500伏特,最大可达800伏特,能把电压50伏和60伏的50安培电阻丝烧掉。据计算,电鳗每克体重的输出功率为0.1瓦特,而1克重汞电池的输出功率却只有0.003瓦特,仅为电鳗的1/30。电鳐一般发电70~80伏特,大的电鳐和双鳍电鳐能发到200伏特,所以人若踩上埋在沙中的电鳐时,其电流的强度足够把一个成年人击倒。古希腊人早就了解电鳐,把它们称作麻醉者。古罗马医生用电鳐来治疗病人。
各种鱼的发电器官的基本结构是大致相同的,都由许多电板构成。电板薄而扁平,像盘形的薄饼。板的一面比较光滑,连着特化的神经。另一面有很多突起,连着血管,是营养丛。一个个电板有规则地重叠在一起,形成一叠钱币样的柱,柱又彼此相连。电鳐的每个柱有1000多块电板,总共有2000多条柱。发电器官占其体重的1/6。电鳗还要多,每条柱有6000~10000块电板,身体每侧有60条柱,它的发电器官占其整个身体容积的40%。有趣的是,最早的伏打电池就是以鱼的发电器官为模型而设计制造出来的,是世界上第一个直流电源。
当鱼遇到紧急情况需要发电攻击时,它的视觉、触觉或其他感觉器官把信号通过神经传到脑部的延脑和邻近脊髓中的发电控制中心,该中心立即向发电器官发出命令。由于每个电板都和神经相连,故它们可以同步反应。电板彼此串联,就可以产生很高的电压,电柱又相互并联,就能产生很强的电流。鱼能随意控制放电、放电时间和强度,但若连续放电,鱼就会疲劳。如电鳐每分钟可放电50次,当然电压会逐渐降低,10~15秒钟后就会完全消失,必须适当休息后才能继续放电。鱼的放电有两种类型,一是脉冲放电,一是连续放电。电鳗在觅食时,每秒能发1500个脉冲。就是同一种鱼在攻击时每秒钟放出的电从2个脉冲到400个脉冲不等。
鱼类的发电器官显然是一种防御和攻击武器。它能借电脉冲探查水下的黑暗世界,导航觅食,联络求偶,攻击、辨别其他鱼的种类和大小。当它们遇到捕食目标时,立即开动“发电机”。一刹那间,3~6米范围内的鱼、虾、蟹等动物有的被杀死,有的麻痹晕厥,然后统统被它捕而食之。有人从一条电鳐胃里发现它吃了一条近1千克重的鳗鲡和一条0.5千克重的鲽,足见其发电器官的威力是相当大的。电鳗的电力还要厉害。渔民常是先把牛马等动物赶进水里使电鳗受惊而拼命放电,这些牛马被电击后往往是四肢麻木,疲惫不堪。电鳗也因连续放电而疲劳,此时渔民就趁机捕获这种美味食品。
另一类有趣的发电鱼类是瞻星鱼类,共约25种。这是一种小型肉食性鱼类,有着方形头、朝上张的口、小小的眼,身长在40厘米以内。它的发电器官是由眼肌衍生而成,如瞻星鱼在休息时只发90微伏电,但如果需要它也能发到50伏特。它大部分时间也是身埋海底的泥或沙中,只眼睛露在外面观察动静,给任何闯入者都会造成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