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细胞生物被膜名词解释
细菌生物被膜,是指细菌粘附于接触表面,分泌多糖基质、纤维蛋白、脂质蛋白等,将其自身包绕其中而形成的大量细菌聚集膜样物。多糖基质通常是指多糖蛋白复合物,也包括由周边沉淀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等。
细菌生物被膜是细菌为适应自然环境有利于生存的一种生命现象,由微生物及其分泌物积聚而形成。细菌生物被膜是细菌粘附表面生活时所采取的一种生长方式,一般由多菌种构成。根据细菌在BF内位置不同可分为:游离菌、表层菌和里层菌。
(1)如何检测细菌生物被膜扩展阅读
形成过程原理:
一般认为生物被膜的形成过程分为4 步:条件膜的沉积;细菌的初始到达及吸附;生长繁殖;生物被膜形成。无菌的医用植入器材植入体内之后, 表面立即被唾液、血液、尿液及胃肠道内黏液等各种体液包围,各种糖蛋白、粘多糖、金属离子和其它成分会在数分钟内渗透并吸附到其表面, 形成条件膜。
细菌到达并吸附表面之后, 开始生长繁殖并进一步扩散。扩散形式包括子细胞迁移、母细胞和子细胞同时迁移及滚动繁殖等3 种, 随着细菌种类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并影响生物被膜的结构形式。细菌在吸附于物表后如何聚集成细胞群落并协调其行为而形成生物被膜结构。
B. 使用什么显微镜可以观察细菌的生物膜
细胞膜用光学显微镜就可以,但要观察有些细胞器乃至细胞器膜就得用电子显微镜。生物膜是细胞膜+细胞器膜
C. 细菌生物被膜培养多久能很清楚看到
你指的是细菌的biofilm吗?如果是的话,大约2~3天就能在96孔板中看到。
D. 人工河流中被膜微生物怎么进行采样
常用的空气微生物采样方法有四种:沉降法、固体撞击法、液体撞击法、滤过法。
最常用的是平板沉降法,其采集步骤是:在采样前先用紫外线对所要采样的房间照30分钟,使室内处于相对清洁、静止状态,然后将及时领取的新鲜营养琼脂平板,置室内四角及中央各一个,将平板盖打开扣于无菌巾上,暴露20分钟,加盖及时送检,以防污染。
1.2 采样方法
在0.33hm2左右的采样区域内,按15m×15m的面积划分为12个样方。1998年6月在每个样方中分别确定生长水平中等的Ⅰ度(1年生)、Ⅱ度(3年生)、Ⅲ度(5年生)竹各3株,分别在毛竹基部挖开,顺竹蔸取连在根上粒径小于1cm土壤作为根区土壤,并分别将Ⅰ、Ⅱ、Ⅲ度各3株竹的根区土样混合成一个样品,作为该样方Ⅰ、Ⅱ、Ⅲ度竹的根区土样。同时在每个样方的竹林中多点采集和根区土深度一致的林间土样1个,采集时尽量避开竹鞭,各点均离竹鞭5厘米以上。
1.3 分析方法
土样带回室内后分成两份,1份鲜样分析土壤微生物三大类;另1份风干、去杂、过筛后测定土壤各类酶活性。土壤微生物计数采用平板法[12],细菌采用牛肉蛋白胨培养基;真菌采用马丁氏琼脂培养基;放线菌采用高泽1号琼脂培养基。土壤过氧化氢酶采用容量法;蔗糖酶采用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脲酶采用苯酚——次氯酸比色法;蛋白酶采用茚三酮比色法;磷酸酶采用磷酸苯二钠比色法。〔13〕
E. 生物被膜培养不出来
生物被膜培养是一个对于温度和培养皿有着较高要求的过程,有可能是温度或者时间还没有达到要求。
细菌生物被膜(或称细菌生物膜 Bacterial biofilm,BF),是指细菌粘附于接触表面,分泌多糖基质、纤维蛋白、脂质蛋白等,将其自身包绕其中而形成的大量细菌聚集膜样物。
细菌培养是一种用人工方法使细菌生长繁殖的技术。细菌培养培养时间需要看细菌的种类,不同细菌的生长周期不同。一般细菌可在有氧条件下,37℃中放18~24小时生长。
F. 细菌检测最简单的方法
一.使用细菌总数测试片,只需要购买细菌总数测试片,再按要求使用,有说明书.
二.红细胞计数法
首先要了解这个方法的原理.把N个红细胞与细菌均匀混合,再数出一小块区域内的红细胞数n和细菌数m.因为细胞已经均均匀混合,所以,局部的细胞数比和整体的细胞数比是接近相同的.即 n/m=N/M (n为局部红细胞数,N为总红细胞数,m为局部细菌数,M为总细菌数)n,m已数出.N又已知.所以总细菌数N就可以算出来.再取几个局部,算平均值,就能得到较精确的细菌数目.
如果这样做,只要数出一小块区域内的细菌数就可以知道总细菌数.如果不加红细胞,一个一个数,用要数到何年何月啊!细菌可是对数增长.加入红细胞的作用就像比例尺一样,地图上总有1:XXX的比例尺,你在显微镜的一个是视野里看到的红细胞数目就像地图上你测得的距离,数清一个是视野的菌数后,乘以相应分散度就可以了,分散度时用红细胞算的,具体的教材上应该有.不用也可以,不过要换成相应大小别的东西代替,总之用光学显微镜差菌数,这是不可缺少的.
这里运用了样方法,就是在若干样方中计数全部个体,然后将其平均数推广,来估计种群总体数量的方法.样方法相关知识:
①样 方:样方也叫样本,从研究对象的总体中抽取出来的部分个体的集合,叫做样方.
②随机取样:在抽样时如果总体中每一个个体被抽选的机会均等,且每一个个体被选与其他个体间无任何牵连,那么,这种既满足随机性,又满足独立性的抽样,就叫做随机取样(或叫做简单随机取样).随机取样不允许掺入任何主观性,否则,就难以避免调查人员想获得调查属性的心理作用,往往使调查结果偏大.
③适用范围:植物种群密度,昆虫卵的密度 ,蚜虫、跳蝻的密度,细菌数量测量等.
样方法取样方法
①点状取样法点状取样法中常用的为五点取样法,如图A,当调查的总体为非长条形时,可用此法取样.在总体中按梅花形取5个样方,每个样方的长和宽要求一致.这种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个体分布比较均匀的情况.
②等距取样法当调查的总体为长条形时,可用等距取样法,如图B,先将调查总体分成若干等份,由抽样比率决定距离或间隔,然后按这一相等的距离或间隔抽取样方的方法,叫做等距取样法.例如,长条形的总体为100 m长,如果要等距抽取10样方,那么抽样的比率为1/10,抽样距离为10 m,然后可再按需要在每10 m的前1 m内进行取样,样方大小要求一致.
样方法的两种边角统计方式如下图(红色为需统计边线)
样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①确定调查对象;
②选取样方:必须选择一个该种群分布较均匀的地块,使其具良好的代表性;
③计数: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
样方法的两种边角统计方式
④计算:取各样方平均数.
G. 病原微生物中细菌常见检测方法有哪些
1、快速测试片技术法
快速测试片是指以纸片、纸膜、胶片等作为培养基载体,将特定的培养基和显色物质附着在上面,通过微生物在上面的生长、显色来测定食品中微生物的方法。
细菌总数检测纸片的研制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其主要优点是简便、实用、经济、操作性强。近年来以滤纸和美国某公司的 Petrifilm 为载体的测试片已开始被广泛应用。
2、生物电化学方法
生物电化学方法是指通过电极测定微生物产生或消耗的电荷,从而提供分析信号的方法。微生物在滋生代谢过程中,培养基的电化学性质如电流、电位、电阻和电导等会发生变化,所以可以通过检测分析这些电化学参量的变化来实现对微生物的快速测定。
常见的有:阻抗分析法、电位分析法、电流分析法等。生物电化学方法具有测量快速、直观、操作简单、测量设备成本低和信号的可控性等特点。
3、微菌落技术
微菌落是指细菌生长繁殖早期在固相载体上所形成的只能借助于显微镜观察的微小菌落。微菌落技术具有快速、经济、实用的特点,其研究始于 20 世纪50年代,定量测定技术从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国外已有报道将该法应用于水、食品中细菌总数的快速检测。
4、气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应用到微生物的检测中,主要是依据不同微生物的化学组成或其产生的代谢产物各异,利用上述色谱检测可直接分析各种体液中的细菌代谢产物、细胞中的脂肪酸、蛋白质、氨基酸、多肽、多糖等,以确定病原微生物的特异性化学标志成分,协助病原诊断和检测。
5、高效液相色谱法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可分析各种体液中的细菌代谢产物、病原微生物等,以确定病原微生物的特异性化学标志成分,协助病原诊断和检测。
H. 有人做过关于细菌生物膜的试验吗
什么办法可以防止生物膜的细菌生物膜形成
生物膜形成主要分为两个阶起始的黏附和接下来的成熟。在慢性感染中,毒力决定因子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关键,已经段,确定许多蛋白和这一过程相关,如多糖细胞间黏附素、凝聚因子A、金黄色葡萄球菌表面蛋白、生物膜形成相关蛋白等。细菌生物膜(BF)是细菌在生长过程中为适应生存环境的变化而附着于机体组织或生物材料表面形成的一种与浮游细胞相对应的生长方式,由细菌和胞外基质组成。生物膜形成后,细菌被包裹于胞外基质中,对机体免疫清除作用及抗生素的杀菌作用的抵抗力增强,使得这两种机制均难以有效地清除感染灶,且生物膜内的细菌还可不断生长并释放入血,造成慢性感染和停用抗生素后感染复发,导致疾病迁延不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