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准确绘制生物图形
本来了嘛,生物最标准的画图应该是用3H铅笔,只能用点和线。
在细胞内部只能用点阵表示,比如说细胞质比较稀,点就稀疏,细胞核比较实,就用密点阵,画出深浅来。
当然现在似乎非专业就淡化了倒是无所谓。
手工绘制部分很简单,PPT的自定义图形中有专门的云形,选中之后拖动鼠标绘制出合适大小的云形,再填充橙色、添加阴影即可;
六边形也有专门的图形,只不过要做到图上的效果,在绘制完毕之后还需要设置3D格式,做出立体感;
而作为插入PPT中使用的素材,如果直接使用平常看到的位图(比如照片),颜色可能五颜六色,而且也会有不想要的背景,要使用还得自己抠图,相当不方便。
所以在实际操作中,经常被使用的是一些图标素材(ICON),图标素材不是照片,而是电脑绘制的美工作品,具有分辨率高、主体突出、无需抠图等特点,如果能有幸找到成套的ICON,还可以保证风格上的一致性,下载之后直接插入PPT,缩放到合适大小即可,方便快捷,建议在制作过程中优先使用。
❷ 生物图的画法和注意事项
1、布局要合理。首先安排好图的位置,留好标题和图注的位置,从宏观上把握整张纸的内容安排,力求平衡、稳定和美观。
2、先绘草图。用细铅笔勾画出轮廓,线条要轻细,注意比例恰当,详细结构不必勾画。
3、在草图的框架上进行绘画。下笔均匀流畅,线条光滑无分叉,粗细匀称,按顺手的方向运笔,两笔的接合部要圆滑,一般不要重复描绘。
4、用圆点衬阴,表示阴暗与颜色深浅。
5、注意科学性与准确性,不要画得太夸张。
6、绘图一律用铅笔等
❸ 生物绘画基础:怎样画动物
你必须先懂得,黑白灰怎么控制对比。
素描就是形体意识加黑白灰的处理,形成的一种三维立体空间效果感。
看你要画什么动物了。比如狗。你得先了解狗的骨骼。有句话叫,先画骨,再造肉,最后绘皮,所谓皮,就是那些超写实的素描所表现的手法。
你可以先去临摹,自学就要多临摹,从临摹中领悟,素描最好不要自学,一旦走歪路,很难发现。
建议你买本素描书,好好看下,然后多去搜些你要画的动物,那一类大师画的素描,你去观察,然后仔细临摹,一点一点的学,素描需要高强度的练习和耐力,就要多去观察动物,然后先很完整的把动物的剪影,准确的画出来,这是第一步,形体。
然后你要去练习 几何体。去画几何体,练习你对黑白灰,正侧底,一个立体感的控制。这是第二步,就是临摹,还有询问,每次临摹完你要画的动物后,去问一些会画画的人,给他先叙述一边你的绘画步骤,然后让他指正错误,这个步骤非常重要。
学员作品
❹ 生物三维图怎么做
在三维软件中建立生物模型的办法有很多,例如多边形建模、Z球等等,比较常用得是多边形建模。多边形建模可以删除多边形的一半通过镜像工具实例克隆出另一半,这样可以在你修改一边的时候,另一边也会同样一起变化,最后附加在一起就可以完成了。
通过不断的调节让形体更加完善,每加一次线挤压一个面都需要调整一次点,这样才能把大体的形体调整正确,我们要在最少的段数下保证模型的最好效果。
模型的面数较少时,灯光和细节就需要由贴图来完成,这就让贴图制作变得相当重要。如果做出精美的模型而没有用相对应的贴图,也是无法得出好的渲染效果。 由于技术限制,贴图的大小和数目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所以要完美地展示视觉特效,UV展开的准确率和贴图制作的精致性也就变得尤为重要。
动画后期合成就是把不同的物体利用用现在软件的特别手法,融合在一起。并且让人们得到不一同的艺术特效。这更是后期创作,作品中非常重要的部分组成,可让创作得以突出的一个非常重要元素,很多特别的艺术效果必须要依靠后期合成来完成。
没有后期画面的效果调整换面就显得非常暗淡无光。后期合成创作这是一门艺术。画面的视觉感不会受到真正摄影机的限制,可以利用三维动画的这一个优势发挥出充分的想象力,使画面效果达到巅峰。
❺ 如何绘制生物学精美示意图
就爱看短的版:
专业正确;通过清楚布局、平衡的颜色明确表达出要点;用心设计,简洁明确。
===================================
超长啰嗦版
===================================
突然看到一个我也很想了解的话题。
虽说我回答这个问题谈不上多够格,但是我爱生物也喜欢艺术,便检索了一些资料,也学习了。
不过首先不太清楚绘制的是手绘笔记版的还是高端论文型的。网络上主要是关于论文内图表给出讨论的,不过我想肯定也有相近之处。这是我在知乎搜到的部分看法:
论文插图终归是内容导向,数据少/逻辑简单很难画出炫酷的图;
专业图尽量用对应的专业软件画;
大力出奇迹,插图最终效果跟投入的时间成本(学习软件+绘制+调试)成正比,只要耐心好学多尝试,哪怕MS的Office系列也不会让你失望;
绘图最重要的是专业性,其次关注“矢量+配色+字体+布局”;
有时瓶颈在于思路而非工具,做科研的多浏览Nature和Science,有很多值得借鉴的绘图方案;
有精力就再去学学AI和PS吧,后期如虎添翼。
作者:隐生宙
链接:http://www.hu.com/question/21664179/answer/52278440
我归纳对于配图的要点大致这几点:
科学性,准确性,专业性(把绘图方式也归进来吧~电子版合适地使用绘图工具,手绘的话,尺子和笔,嗯)
逻辑清晰,想法明确,认真设计
文字、布局的合理性
色彩的合理搭配
前两点我觉得不用刻意学习了,关键信息要正确、准确地表达,这些都是一个好图的内部主要决定因素。
后两点属于艺术设计方面的学习,算是美丽配图的外部附加点,我也查阅了相关资料。
手绘、教材、板书的图不好找,就不粘了。
❻ 什么是生物绘图生物绘图的一般技法和要求
(六)生物绘图方法 1.要求:细胞和组织绘图是根据显微镜下的观察内容绘制的,因此,首先要充分观察了解所绘材料的特点、排列及比例。选择有代表性的、典型的部位进行绘图。客观真实地反映材料的自然状态。即生物绘图要求具备高度的科学性和真实感,形态正确、比例适当、清晰美观。 1.生物绘图基本要求 (1)科学性与准确性:选取正常、健康、有代表性材料进行细致观察,并用科学术语正确描述观察到的内容。 (2)点、线要清晰流畅:线条要一笔画出,粗细均匀,光滑清晰,接头处无分叉和重线条痕迹,切忌重复描绘。植物图一般用圆点衬阴,表示明暗和颜色的深浅,给予立体感。点要圆而整齐,大小均匀,根据需要灵活掌握疏密变化,不能用涂抹阴影的方法代替圆点。 (3)比例要正确:按各器官、组织以及细胞等各部构造原有比例绘出。 (4)突出主要特征:重点描绘主要形态特征,其他部分可仅绘出轮廓,以表示其完整性。 (5)图纸及版面要保持整洁 (6)准确标注:用水平直线在图的右侧引出标注,标注内容多时可用折线,
必须整齐一致,切忌用弧线、箭头线、交叉线等做标注。图及图注一律用铅笔,通常用2H或3H
铅笔。实验题目写在绘图报告纸的上方,图题写在图的正下方。 2.基本步骤 (1)构图:根据绘图纸张大小和绘图的数目,安排好每个图的位置及大小,并留好注释文字和图名的位置。 (2)先绘草图:将图纸放在显微镜右方,依观察结果,先用HB型铅笔轻轻勾一个轮廓,确认各部分比例无误后,再用2H或3H铅笔把各个部分勾画出来。 (3)再绘成图:生物绘图通常采用“积点成线,积线成面”的表现手法,即用线条和圆点来完成全图。绘线条时要求所有线条都均匀、平滑,无深浅、虚实之分,无明显的起落笔痕迹,尽可能一气呵成不反复。圆点要点得圆、点得匀,其疏密程度表示不同部位颜色深浅。 (4)绘好图之后,用引线和文字注明各部分名称。注字应详细、准确,且所有注字一律用平行引线向右一侧注明,同时要求所有引线右边末端在同一垂直线上。在图的下方注明该图名称,即某种植物、某个器官的某个制片和放大倍数。 注意:所有绘图和注字都必须使用HB型、2H或3H铅笔,不可以用钢笔、圆珠笔或其他
笔。❼ 初中生物画图怎么画
初中生物生物画图的话,一般都是挺简单的,因为他主要画的画就是一些细胞吧,所以说那些细胞的话,画图还是比较简单的
❽ 叶片的生物立体模型
叶片的结构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够准确描述叶片的各部分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征。
能力目标
1、练习徒手切片;
2、通过观察叶片的横切面,使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组织的动作技能达到熟练水平;
3、学会绘制叶片的表皮
4、通过“探究影响叶绿素形成的环境因素”的实验,学习用实验法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方法。
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征,让学生接受辨证唯物主义观点与科学方法的教育;
2、通过讨论“探究影响叶绿素形成的环境因素”的实验设计,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过程。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以及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其根本原因在于叶具有执行这些生理功能的结构。这节课的关键就是要讲清楚与功能的辨证关系,徒手切片的制作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法建议
在教学过程 中,从观察到的现象入手,如:"叶片的颜色为什么大都呈现绿色?为什么叶片正面的绿色比背面深一些?"带着问题去探究叶片的基本结构。宜采用讲授与实验观察同步的教学模式,具体教学环节如下:(1)先用手撕开菠菜叶片,大致将其分成几部分,然后通过练习徒手切片,用显微镜观察叶片的横切,从宏观到微观来认识叶片的基本结构,识别各部分的细胞结构特点,并思考有关问题。(2)对照叶的横切永久制片,结合挂图、模型讨论有哪些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3)分小组讨论、设计"探究影响叶绿素形成的环境因素"的实验方案并在课下实施。这样采用边观察、边实验、边进行讲授的方式,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且使学生的观察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这一节关键是讲清楚与功能相适应的辨证统一关系:表皮细胞排列紧密,外壁有易透光不易透水的角质层,从而起到保护作用;表皮细胞无色透明,从而有利于光线透过;表皮上有气孔和保卫细胞,从而使叶肉细胞与外界环境能进行气体交换;叶肉细胞里含有许多叶绿体,因而使绿叶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叶脉支持着叶片,有利于叶片充分得到光照;叶脉里的输导组织,是运输光合作用原料和产物的通道。这些都说明了植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其功能是相适应、相统一的,进而也就对学生进行了辨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教育。
对于《观察》这一实验来说,这是学生第一次将徒手切下的叶片的薄片制成临时切片,并且进行观察,难度很大。教学中,在阐明实验的目的要求的前提下,要注意发挥教师在实验课教学中的示范作用。对于实验的操作步骤,要一步一步地讲述操作要领,一步一步的进行示范,一步一步的组织学生进行操作,从而保证在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学生能否通过自己制作的临时切片来观察清楚,关键之一是看徒手切片时所切的叶片薄不薄。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显微镜下所要观察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学生明白了道理,就会开动脑筋,想办法切出薄而完整的叶片横切。其次,要想切出薄而完整的切片,一定要掌握操作技术,如:两个刀片如何放置,手捏刀片的位置和姿势,切割的方向和速度等等,都要向学生一一讲清楚。最后,在观察临时切片时,往往很难在同一个视野内观察到叶片的各部分结构,这就需要轻轻移动切片,在不同的视野中进行寻找,并对照挂图分辨叶片的几部分结构。
实验《探究影响叶绿素形成的环境因素》,可以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根据现象提出问题,分小组作出假设,并讨论、设计实验方案,由各组代表进行发言,大家一起讨论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及需要注意的问题,使得实验方案不断完善,然后在课下分小组进行实验,根据实验结果检验设计方案,并总结成功的经验及失败的教训。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而且锻炼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并培养他们小组合作的精神。
教学设计方案
重点: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难点: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徒手切片的制作与观察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观察
课前活动:请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校园、公园等处观察10种以上植物的叶,观察时请注意以下问题:1、观察不同植物叶的组成部分,注意叶片上下表面的色泽差异。2、观察不同植物叶在茎上的着生方式,注意相邻两叶片的排列关系,思考叶的排列特点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引言:通过观察不同植物的叶,我们已经知道在同一枝条上的许多叶片呈镶嵌式排列这有利于接受阳光的照射。那么,大多数植物的叶片为什么是绿色的呢?为什么有些植物的叶片上表面呈深绿色,而下表面呈浅绿色呢?又有哪些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呢?(引出课题:第一节 )
分发一些新鲜的菠菜叶片给学生,指出先粗略观察研究。将叶片向上面对折,可以轻轻的从叶片的表面撕下一层透明的薄膜。将叶片向另一面对折,也可以从其表面撕下一层透明的薄膜。我们把这两层透明的薄膜分别叫做叶片的上表皮和下表皮。夹在两层表皮之间较厚的绿色部分,叫叶肉。在叶片表面我们可以看到纵横交错的脉络,是叶脉。由此可见,可以分为三部分:表皮、叶肉和叶脉。那么,每一部分又是怎样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呢?❾ 如何制作初一的生物模型
1、所需材料:颜色不同的正方形手工纸、剪刀、大卷透明胶布、记号笔、铅笔、小尺等。
(9)立体生物怎么画扩展阅读:
生物模型制作简介:
生物模型制作是指学生利用身边的各种材料来制作一些有关生物结构的模型,这些生物模型可以将抽象的知识以形象的物质形式呈现出来。制作生物模型的作用 :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丰富教学资源 。
例如动植物细胞模型、花的结构模型等,学生都可以根据课本的文字内容或图片把它们实物化、立体化。在制作过程中学生把各种材料加工成要模拟的生物结构形状,直接构成一个整体的模型。
学生在亲自参与制作生物模型以及运用模型演示生物知识的过程中,不仅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和掌握所学知识,更能使自身的动手能力得到培养,从而更好地开发与训练自己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生物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