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蛇的克星是什么动物
真正蛇的克星是 蜜獾。蜜獾 蜜獾(Mellivora capensis)
虽然属鼬科动物,但却单列一个亚科——蜜獾亚科(Mellivorinae)。这处亚科只有蜜獾一属一种动物。
蜜獾的分布范围很广,非洲、亚洲西南部、阿拉伯、直到苏联。体长60-77厘米,肩高一般25-30厘米。背部为灰色。它的皮毛松弛而且非常粗糙,虽不怕蜂蜇蛇咬,但有人发现蜜獾被蛰死在蜂洞内,可见它的胆量。
浅居在各种类型地带——雨林、开阔的草原以至于水边,要在黄昏和夜晚活动,常单独或成对出来。白天在地洞中休息。蜜獾可称为杂食性动物,各种食物都吃,包括小哺乳动物、鸟、爬虫、蚂蚁、腐肉、野果、浆果、坚果等。甚至连眼镜蛇和蒙巴蛇一类的毒蛇也吃,对蛇毒有很强的抵抗力,是世界上少有的对蛇毒有抵抗力的动物之一。对待异类性格凶猛、好斗。性格勇敢,坚毅,顽强。捕猎效率很高,与其它掠食动物不同的地方在于蜜獾总是不停的捕食以满足自己不断运动所消耗的能量,其他的掠食动物往往在捕食一次之后进行休息。
不过它最喜欢吃的是蜂蜜。它与黑喉响蜜䴕(Indicator indicator)结成了十分有趣的“伙伴”关系。响蜜䴕一见到蜜獾就会不停地呜叫以吸引蜜獾的注意力,蜜獾循着响蜜䴕的叫声跟着它走,同时也发出一系列的回应声。蜜獾用其强壮有力的爪子扒开蜂窝吃蜜,而响蜜䴕亦可分享一餐佳肴,因为响蜜䴕自己是破不开蜂窝的。
生活在非洲撒哈拉沙漠的蜜獾白天也觅食,善于挖洞,蜜獾有力的武器不是它的爪子和牙齿,是它的凶猛,几乎什么都不怕,非洲豹捉到它要用1小时才能将它制服,因为它的皮毛光滑韧性强,很难伤到体内.
蜜獾同类有自残现象,尤其对幼崽,只有一半幼崽能长到成年
蜜獾因为它的伙伴——聪明的蜜源向导而闻名。
鸟呼唤蜜獾跟随着自己,把蜜獾带到蜜蜂的家。
它依靠这哺乳动物强壮的爪子,击破它先前发现的蜂巢。
这种奇怪的伙伴关系还有待于科学的论证。但是这些人不仅亲眼目睹了这种合作,而且他们也很规律地跟从鸟儿的引导。
鸟儿飞来飞去召唤着采蜜人,把他们引导到几公里以外的一个蜂巢去。
研究表明,这种鸟知道方圆250平方公里内的每一个蜂巢的位置。
采蜜人依靠鸟维持生活,每次总是留下一些蜂巢作为回报。
对于蜜獾来说——它的祖先也许早在人类出现之前就已经和鸟儿建立起了这种关系。
② 在生物界中有哪些生物是蛇的天敌
蛇的天敌还有很多! 除了獴和鹰外蛇在自然界还有很多天敌,比如黄鼠狼和猫,它们的捕蛇技艺完全可以与獴相媲美。黄鼠狼在与蛇搏斗时非常勇猛;猫则是蝮蛇的克星,它常用前爪按住蛇头,蛇剧烈挣扎时放开一下,过会儿再按,直到蛇呜呼哀哉时才善罢甘休。野猪对五步蛇特别感兴趣,即便是又粗又大的五步蛇,它嚼起来如同吃面条一般。有时五步蛇也会反扑过来,无奈野猪的鬃毛硬而长,很难咬入体内。全身短刺的刺猬,也是蝰蛇的冤家对头。刺猬的体力自然不如野猪,但它斗蛇时更为巧妙,当刺猬发现蝰蛇后,它总是悄悄地躲在一旁窥视,观察动静,乘蛇不留意时突然冲上去咬一口。蝰蛇怒气冲冲地要反击,它马上蜷缩成一团,竖起背面的刺,把愤怒反扑的蝰蛇刺疼,蝰蛇无从下口,望而生畏。待到蝰蛇企图退却时,而调皮的刺猬又很快松开身子,抬起头来,再次冲上前去,又扑又咬。经过几个回合,它便可将蝰蛇咬的体无完肤。最终把蛇咬死吃掉。有一种鱼,人称“锯婆子”的鳜鱼,则是采取布疑阵、诱敌上钩的方式,杀死水蛇的。鳜鱼脊上的鳍,形如锯齿,十分锋利。它常一动不动地浮在水中,淡黄的身躯,透过碧水熠熠发光,似乎是在伺机捕食小鱼。忽然,一条2尺左右的水蛇游了过来,准备偷袭鳜鱼。鳜鱼在水蛇接近时,仍然纹丝不动,似毫无察觉。说时迟,那时快,水蛇已闪电般地将鳜鱼盘绕住,如同一根粗绳把它捆得紧紧的,往水下沉去。蓦地,只听得哗啦一声响,浪花飞溅处泛起一片腥红色,水蛇被割成了好几段,身首异处,向水下沉去,鳜鱼也跟着游向水的深处,去享受这顿美餐。老鼠本是蛇的盘中餐,有人却亲眼见过老鼠吃蛇的奇景:在林中一个空旷处,两只23厘米长的老鼠和一条90多厘米长的竹叶青蛇遭遇,就只见一只鼠咬住蛇头,另一只鼠咬住蛇身搏斗起来,不久,树林中又窜出3只老鼠助战。当竹叶青蛇奄奄一息时,那5只老鼠就咬破蛇腹,把蛇的内脏吃光。另外,蛇在冬眠时,有些老鼠经常光顾蛇的冬眠洞穴。所以有“蛇吃鼠半年,鼠吃蛇半年”之说。松鼠是一种比较温顺的动物,如果受到蛇的威胁时,它也会进行自卫反击。在天目山林区的一株杉树上,两只小松鼠正上窜下跳忙碌着,一条酒盅般粗的乌梢蛇吐着蛇舌,顺着树干盘旋而上,蛇贪婪地盯着树杈上的松鼠窝,窝内几只幼鼠眼看要葬身蛇腹。这时,树旁一只小松鼠尖叫一声,从左边冲上树去,狠命咬住蛇尾。那蛇不禁一颤,垂下蛇头准备咬松鼠,那只松鼠立即跳到树下躲避。过了一会儿,乌梢蛇继续向树梢冲去。突然,另一只小松鼠从右边冲上树去向蛇猛咬,蛇痛的俯冲而下,松鼠敏捷地跑了,经过几番争斗,两只松鼠不损毫毛,而身长130厘米的乌梢蛇却被松鼠咬的伤痕累累,难以招架。稍过片刻,两只松鼠开始合力猛攻,乌梢蛇只好败下阵来溜走了。蛙本来就应该是蛇的美味佳肴,可是蛇要碰上成群的棘胸蛙也准倒霉。这种雄蛙的胸部长满刺状的疣,10—20只棘胸蛙压住蛇后紧揪不放,腿砸手掐,把蛇活活地折磨而死。另外,刚出生的小蛇也经常是大蟾蜍的食物。就连小小的蚂蚁,也有杀蛇本领。在南太平洋的帮牙岛上生活着一种“食蛇蚁”,当食蛇蚁发现蛇以后,在很短时间内便能成群结队地布于蛇的周围。它们爬上蛇身以后,分泌出一种粘液,将自己粘附在蛇身上,这种粘液含有一种腐蚀性酸,蛇的身上粘上这种液体后,蛇皮就腐烂,肉就裂开,全身动弹不了,任凭食蛇蚁饱吃一顿。在旅顺蛇岛我们也发现,身体有伤或体表有寄生虫的老成体蝮蛇,也经常受到一种黑蚂蚁的攻击,它们成群地聚集在伤口处,吃掉肋骨上的肉并钻进内脏里,无论蛇怎样剧烈地扭动身体,也摆脱不了蚂蚁对它的攻击。经过一段时间这条蛇只剩下一堆白骨了。可见,在动物界中,既没有绝对的强者,也无绝对的弱者,两者都是相对的。
鳄鱼吞蛇
③ 蛇的天敌是什么
1、蛇的天敌就是蛇獴,又称蒙哥。蛇獴活在世界上,好象专门和毒蛇作对头,有时蛇獴吃饱了,胃里放不下了,但是遇到毒蛇还是要把它咬死,好象猫见了老鼠那样毫不留情。
2、蛇獴有一种免毒性,眼镜蛇的毒性再大,对它一点作用也不起,蛇獴不但吃毒蛇,而且是捕捉鼠类的能手。凭着它小巧而灵活的身躯,钻进老鼠洞里,一个个地捕食。所以蛇獴是益兽,我们要保护它们。
1、蛇獴哺乳动物,体细长,全长约为75cm,尾长大约占到身长的一半,吻尖,四肢较短,体灰,略带棕黄,身体灵活,多栖息于热带丛林中。
2、蛇獴捕食眼镜蛇。眼镜蛇的毒牙前有钩,能分泌神经性毒液,毒性很大。如果把它激怒,它前半身就会竖起来,颈部膨大,发出呼呼的声音,真是凶恶极了。可是一见了蛇獴,它就会颤颤抖抖,缩成一团,活象老鼠见了猫。
④ 蛇怕什么 什么是蛇的克星
蛇怕牛黄蛇的克星是牛黄
⑤ 蛇类的十大天敌是什么
蛇类的十大天敌:
1、蛇雕
蛇雕,作为大型鹰类的其中一员,蛇雕捕蛇和吃蛇非常具有特点,通常他们都靠耐力取胜,只要发现了蛇的踪影之后,立刻俯冲而下,抓住蛇的头部和身体不放,直到它精疲力尽,丧失了反抗能力之后,才开始一顿美餐。
⑥ 到底哪种动物是压倒性克制所有蛇类的天敌
大自然是有相生相克的规律的,蛇在自然界之中是一种捕猎能力中等的物种吧,因为它只能捕猎一些小的动物,比如老鼠,比如一些特别小的鸟类蟑螂蜘蛛,但是同样它也有它的克星,比如猫科动物和大型鸟类。
大自然都是有它本身的规律的,人类是处在食物链的顶端,并且随着人类科技的逐渐进步才没有天敌的,但是人类不借助科技的情况下,大自然界中其实有很多人类的天敌,无论是老虎狮子还是猎豹,北极熊都不是人类凭本身的身体能够抗衡的,只不过我们有了科技,我们有聪明的大脑,我们发现了外在的工具能够帮助我们保护我们。
⑦ 蛇的天敌是什么,蛇獴是蛇的克星
獴(herpestes;mongooses)獴科动物的通称,是一些长身、长尾而四肢短的动物,它们以吃蛇为主,也猎食蛙、鱼、鸟、鼠、蟹、蜥蜴、昆虫及其他小哺乳动物。獴是蛇的天敌,它们不仅有与蛇搏斗的本领,而且自身也具有对毒液的抵抗力。
蟒蛇是当今世界上较原始的蛇种之一,在其肛门两侧各有一小型爪状痕迹,为退化后肢的残余。这种后肢虽然已经不能行走,但都还能自由活动。体色黑,有云状斑纹,背面有一条黄褐斑,两侧各有一条黄色条状纹。现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以肉类为食。
如果体型小或者差不多的话肯定是獴比蟒蛇厉害,如果碰到大一点的蟒蛇
獴不是对手。
⑧ 蛇类的天敌克星是什么
蛇类在自然界中堪称强者,能吞食各种活的小动物,但它的致命天敌也不少,有许多动物不仅不怕蛇,还专以蛇为食,成为蛇类的直接天敌,如野猪、猫头鹰、穿山甲、刺猬、黄鼠狼、蠓、鸢等;有些蛇类还以食蛇为主,如毒蛇中的眼镜王蛇、眼镜蛇、金环蛇、银环蛇、赤链蛇等,无毒蛇中的王锦蛇也以食蛇而着称。此外,还有山谷溪涧中的棘胸蛙,它们本是蛇的食物,但在棘胸蛙的数量大、处于优势时,会一起扑到蛇身上乱抓乱咬,直到把蛇折磨死。蛇是捕鼠能手,但在冬眠季节,天气寒冷,蛇的活动能力明显削弱,处于被动局面时,反而会被鼠类咬死。蛇类天敌中最小的动物是蚂蚁,它专门与蛇作对。如非洲的劫蚁,蛇要是遇着了它们,即咬不着也压不死,反而被成千上万只蚂蚁进攻作为美餐。
此外,蛇类最大的“天敌”就是我们人类。由于受利益的驱使,有些人大肆猎捕蛇类,有些珍稀蛇种甚至到了濒临绝种的境地,如蟒蛇、眼镜王蛇等。为此,我们呼吁有关部门,在积极开展蛇伤防治的同时,应做好蛇类的保护工作,使蛇类这一宝贵的野生动物资源得以繁衍生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