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六年级文言文阅读
学弈
学弈 《孟子》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译文
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答案是:不是这样的。
两小儿辩日
原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译文
孔子到东方去游学,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孔子询问他俩争论的原因。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个盘盂,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热而远的时候凉吗?”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
【六年级下学期】
矛与盾 《韩非子》
原文:
楚人有鬻(yù)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译文:
楚国有一个卖盾和卖矛的人。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任何锋利的东西都穿不透它。”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非常锋利,什么坚固的东西都能刺穿。”有人说:“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那人张口结舌,一句话也答不上来。
郑人买履
原文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
郑国有个想买鞋子的人,他先在家里量好了自己脚的尺码,并把尺码放在了他的座位上。他匆忙去到集市上,忘了带那尺码。他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尺码来了。”又转回家去取。等到他赶回来,集市已散,他最后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他说:“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贰’ 《文言文启蒙读本》41到50的翻译
迂公修屋
久雨屋漏,一夜数徙床,卒无干处,妻儿交诟。迂公急呼匠葺治,劳费良苦。工毕,天忽开霁,竟日晴朗。
公日夕仰屋叹曰:“命劣之人!才葺屋便无雨,岂不白拆了工费也?”
翻译:下了很久的雨房屋漏雨,一夜(之间)多次移床,最后没有干的地方,妻子儿子交替着骂。迂公赶忙叫来工匠修 葺,劳作花费实在辛苦。做完了,天忽然开晴了,一直晴朗。迂公整天仰望屋(顶)叹道:“命运不好的人啊!才修屋便没有 雨,岂不是白花了劳力费用吗?”
买猪千口
某县官写字太潦草,总是信手舞来。一次准备宴请客人,就写了清单派吏役去买菜,其中“猪舌”的”舌”字写得很长,吏役以为是买猪千口.到市场去后,哪里有这许多?便遍乡寻买,也只是买到500口,只得硬着头皮回去禀报。县官大笑说:“我让买猪舌,怎么弄成买猪千口啊?” 吏役回答县官:“以后若要到市场去买鹅的话,写字千万要短些,不要写作买‘我鸟’!”
若石之死
若石隐居在冥山的山北,有老虎经常蹲在他的篱笆外窥视。若石率领他的人昼夜警惕。日出的时候敲响钲,日 落就点起篝火,夜晚就敲铃铛守夜。种荆棘灌木、在山谷筑墙来防守。一年过去了,老虎没有得到任何东西。 一天老虎死了,若石大喜,自以为老虎死了没有对自己形成威胁的动物了。于是放松了警惕和机谋,撤除了防备。墙坏了不修,藩篱破了不整理。没过多久,有䝙追捕麋鹿来到(这里),在他家的一角停了下来,听到他的牛羊猪的声音就 进入并吃它们。若石不知道它是䝙,呵叱它,它不跑开,(又)用土块打它,䝙象人一样站立起来用爪子抓死了他。 君子认为若子是只知一不知二,应有此下场啊。
鲁恭治中牢
憙复举恭直言,特诏公车,拜中牟令。恭专以德化为理,不任刑罚,讼人许伯等争田,累守令不能决,恭为平理曲直,皆退而自责,辍耕相让。亭长从人借牛而不肯还之,牛主讼于恭。恭召亭长,敕令归牛者再三,犹不从。恭叹曰:“是教化不行也。”欲解印绶去。掾史涕泣共留之,亭长乃惭悔,还牛,诣狱受罪,薛贳不问。于是吏人信服。建初七年,郡国螟伤稼,犬牙缘界,不入中牟。河南尹袁安闻之,疑其不实,使仁恕掾肥亲往廉之。恭随行阡陌,俱坐桑下,有雉过,止其傍。傍有童儿,亲曰:“儿何不捕之?”儿言:“雉方将雏。”亲瞿然而起,与恭诀曰:“所以来者,欲察君之政迹耳。今虫不犯境,此一异也;化及鸟兽,此二异也;竖子有仁心,此三异也。久留,徒扰贤者耳。”还府,具以状白安。
45责人当以其方
某富翁夜里突然的了疾病,命令仆人击石取火。这天晚上特别阴暗,找不到火刀和火石。富翁催促仆人非常急切。仆人气愤地说:“您也太不讲理了,今天晚上像漆一样黑,你为什么不拿火给我照照?我用您的火找到生火的器具,这部就很容易吗。”富翁说:”我要是有火,还用去帮你照明找火石!”人们听到后,说:责怪人要用正当的道理也!
46郑韶大难不死
隋炀帝时,闽中(今福建境内)太守(郡的长官)郑韶养了一条狗,对它的宠爱超过了对自己的儿子。郑韶有个仇人,叫做薛元周。薛元周怀恨在心,常常怀里藏着匕首打算刺杀郑韶,但是一直没有得到机会。一天,薛元周在巷口藏好等着,知到郑韶将要出门。郑韶正要出门,他的狗拉住他的衣服不放。郑韶大怒,命令家人把狗拴在柱子上。狗咬断绳子跑开,又拉着他的衣服不让他走。郑韶感到奇怪。那狗突然大叫,跳起来咬死了薛元周。郑韶搜查了薛元周的衣服,果然发现了他藏的匕首。
47:明义法师之鸠
浙江盐官县庆善寺明义法师,退居乡里。有一天早晨出门,看见有一只小鸠掉在地上,便带他回去,亲自喂食。两个月后就能飞了。白天就在林间飞翔,晚上就投宿在法师家屏风和几案间。十月后,明义法师的徒弟惠月主持了庆善寺,迎接他师傅回来。到了晚上鸠回去,屋里寂静没有人,没看见法师,便绕着房间飞,不停悲伤地鸣叫。看房子的人可怜它,说:“我送你会到法师那儿。”第二天,他将鸠装在笼子里出发,到法师那儿。从此不再飞出去,天天和法师作伴,(法师)用手抚摸(它)都不动,但当别人靠近它时,就惊慌地飞走。呜呼!谁说禽兽无情?
48,艾子之邻人
艾子吃完早饭,在门口散步,看见邻居挑他养的两条狗往西边去。艾子叫住他问道:“您把狗送到哪去啊?”邻 居说:“卖给屠夫。”艾子说:“这狗是能叫的(看门)狗啊,为什么杀了呢?”邻居指着狗骂道:“这畜生昨天夜晚盗贼横 行,(它)害怕只顾猛吃(大概是盗贼给了食物吧,呵呵。),(也)不开口叫一声。今天开门,也不看人而吠,却群起乱咬,咬伤了上宾,这样就想杀了它啊。”艾子说:“好!”
49鸟与人
读书的房屋,它旁边有桂树一棵。桂树上有一天有关关叫的声音,便看它,是两只鸟在枝干之间做巢,离地不 到五六尺,人的手可以碰到它。巢像小杯子一样大小,精密完整而牢固,用细草缠结而成。鸟是一雌一雄,小的不能满一捧,毛色明亮而洁净,美好洁白可爱,不知它们是什么鸟。 雏鸟将要出(壳)了,雌鸟用翅膀盖着它,雄鸟去捕食。每次得到食物,就栖息在屋上,不马上下来。(房屋的)主人 玩笑地用手摇它的巢,(它们)就向下看着鸣叫,轻摇它轻叫,重摇它就大叫,手拿下来,鸣叫就停.(后来有)一天,我从外面来,见(鸟)巢掉在地上,找两只鸟和鸟卵,没有了。问它们(的去向),是某人(屋)的童仆抓走了。 唉!因为这鸟的羽毛洁白而且鸣叫声音好听,为什么不到深山居住在茂密的树林栖息呢,托付身体不是(合适的)地方,才被奴仆屈辱而死。那(人)世上的路(就)很宽吗?! 感:怜惜洁白美好的小鸟,悲叹其命运多舛。先是被摇巢戏谑,后被捕捉丧命。自觉高洁,感同身受,便发出同病相怜的哀叹。叹世间:人间正道是沧桑!正如老子所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而补有余
50:狼子野心
有一位富人出去狩猎,到得了两个小狼,带回家里与自己家的牲畜一起养着。渐渐的长大了,比较好驯服,主人忘记了它是狼。一天,富人白天在客厅里休息,听到许多的狗"汪汪"地发出咆哮的吼叫声,惊醒一看,周围没有一个人。于是,依旧准备睡觉,但是,狗又像刚才一样狂叫,他想想不对劲,便假装睡着来看看是怎么回事。原来,那两只狼想等他睡去没有防备的时候,想要咬他的喉咙,忠心的狗发现了狼的企图,便发出声威阻止狼,不让它们靠近主人。富人领悟之后,就即刻把狼杀掉,并把它们的皮也剥了,狼有凶恶本性,实际并没有诬蔑它们啊!
好多啊!!!
‘叁’ 《若石之死》,《鲁恭治中牢》,的解释和加点字
若石之死
若石隐居在冥山的山北,有老虎经常蹲在他的篱笆外窥视。若石率领他的人昼夜警惕。日出的时候敲响钲,日
落就点起篝火,夜晚就敲铃铛守夜。种荆棘灌木、在山谷筑墙来防守。一年过去了,老虎没有得到任何东西。
一天老虎死了,若石大喜,自以为老虎死了没有对自己形成威胁的动物了。于是放松了警惕和机谋,撤除了防备。墙坏了不修,藩篱破了不整理。没过多久,有䝙追捕麋鹿来到(这里),在他家的一角停了下来,听到他的牛羊猪的声音就 进入并吃它们。若石不知道它是䝙,呵叱它,它不跑开,(又)用土块打它,䝙象人一样站立起来用爪子抓死了他。
君子认为若子是只知一不知二,应有此下场啊。
鲁恭治中牢
鲁恭担任中牟县令,注重道德教化,不采用刑罚的方式。袁安听说以后,怀疑这不是真的,暗中派人去核实。和鲁恭在田间小路走,一起坐在桑树下,有只野鸡经过,停在他们旁边。旁边有个小孩,这个人说:“你怎么不逮住它?”小孩说:“野鸡正要去喂养雏鸡呢。”这个人惊讶的起身,对鲁恭告别说:“我之所以来这里,是想观察一下您的政迹。现在蝗虫不侵犯中牟县境,这是第一个让人惊异的地方;您的仁爱达到了鸟兽,这是第二个让人感到惊异的地方;小孩子都有仁慈的心,这是第三个让人惊异的地方。我在这里住得久了,只会打扰贤明的人。我将赶紧回去,把这些情况告诉袁安。”
‘肆’ 古文 若石之死
若石但知其一而不知其二,其死也宜
‘伍’ 什么是若石之死
若石隐居在冥山的山北,有老虎经常蹲在他的篱笆外窥视。若石率领他的人昼夜警惕。日出的时候敲响钲,日 落就点起篝火,夜晚就敲铃铛守夜。种荆棘灌木、在山谷筑墙来防守。一年过去了,老虎没有得到任何东西。
一天老虎死了,若石大喜,自以为老虎死了没有对自己形成威胁的动物了。于是放松了警惕和机谋,撤除了防备。墙
坏了不修,藩篱破了不整理。没过多久,有䝙追捕麋鹿来到(这里),在他家的一角停了下来,听到他的牛羊猪的声音就
进入并吃它们。若石不知道它是䝙,呵叱它,它不跑开,(又)用土块打它,䝙象人一样站立起来用爪子抓死了他。
君子认为若子是只知一不知二,应有此下场啊。
‘陆’ 若石之死
原文
若石居冥山之阴,有虎恒窥其藩。若石帅家人昼夜警,日出而殷钲,日入而举辉,筑墙掘坎以守。卒岁虎不能有获。一日,虎死,若石大喜,自以为虎死无毒已者。.于是弛其备,撤其备,墙坏而不葺。无何,有䝙闻其牛羊豕之声而入食焉。若石不知其为䝙也,斥之不走,。䝙人立而爪之毙。人曰:若石知其一而不知其二,其死也宜。
1、阴:(山的)北面 2、恒:常常 3、窥:窥视,偷看 4、藩:篱笆 5、帅:带领 6、警:警惕 7、卒:终,完毕 8、岁:年 9、毒:危害 10、弛:放松,放下 11、弩(nǔ):装有机关的弓 12、备:防备 13、修:修补 14、决:破裂 15、葺(qì):修葺,修补 16、无何:不多久 17、䝙(chū):一种凶猛的野兽,形似狸。 18、止:停 19、隈(wēi):墙角 20、豕(shǐ):猪 21、斥:呵斥 22、走:跑 23、以:用 24、人立:像人一样站立起来 25、但:只 26、宜:应该
[译文]
若石隐居在冥山的山北,有老虎经常蹲在他的篱笆外窥视。若石率领他的家人日夜警惕。日出的时候敲响金属,日落的时候就点起篝火,夜晚就敲铃铛守夜。种荆棘灌木、在山谷筑墙来防守。一年过去了,老虎没有得到任何东西。 一天老虎死了,若石很开心,自以为老虎死了就没有对自己形成威胁的动物了。于是放松了警惕,撤除了防备,墙坏了不补,篱笆破了不修理。忽然有一天,有一只䝙追捕麋鹿来到(这里),在他家的一角停了下来,听到他的牛羊猪的声音就进入并吃它们。若石不知道它是䝙,拼命地叫它走,它不跑开,(又)用土块打它,䝙象人一样站立起来用爪子抓死了他。大家说:"若石是只知道一样不知道两样,应有此下场啊!"
‘柒’ 若石遇害 译文
从前有个人叫若石,隐居在冥山的北面。他发现有一只老虎常常在他家周围出没。若石就领着家里人日夜警戒:天刚亮就敲响铜锣,天一黑就点燃火堆,夜里还派人轮流敲着梆子守夜。他还在住宅周围插上荆棘,筑起高墙,挖掘壕沟,严密防范。就这样,平安无事地过了一年,那只老虎连他家的小鸡也没叼去一只。后来,若石听说那只老虎摔死了。他高兴极了,以为从此太平无事。铜锣不敲了,火堆不烧了,高墙塌了也不修,篱笆破了也不补。没过多久,有一只象狼一样的野兽追捕一只麋(mí)鹿奔到他的住宅边。这只野兽听见院子里有猪羊的叫声,就舍了麋鹿从篱笆的破洞里钻进来,窜入了羊圈。猪羊的哀叫声惊动了若石,他连忙从屋里跑出来,吆喝驱赶。那只野兽根本不理,依旧撕咬栏中的肥羊。若石拣了一块石头砸去,那只野兽转过身,突然象人一样地站立起来,张牙舞爪地扑向若石,把他咬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