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实验室微生物浓度如何检测
稀释以后用显微镜计数吧,如果要求不精确的话。
精确的话,用分光光度计测OD600nm,不过需要计算方法。
培养大量的话,离心称干重吧。
B. 药品领域的微生物检测及标准
中国药典微生物限度检查法,为《中国药典》附录收载的关于药品微生物检查的法定方法。药品的不同剂型的微生物检测标准不同,具体如下:
1、制剂通则品种
制剂通则、品种项下要求无菌的制剂及标示无菌的制剂应符合无菌检查法规定。
2、口服给药制剂
细菌数每1g不得过l000cfu。每lml不得过100cfu。
霉菌和酵母菌数每lg或lml不得过100cfu。
大肠埃希菌每1g或lml不得检出。
3、耳、鼻及呼吸道吸入给药制剂
细菌数每1g、lml或l0cm²,不得过100cfu。
霉菌和酵母菌数每1g、lml或l0cm²,不得过10cfu。
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每1g、lml或l0cm²不得检出。
大肠埃希菌鼻及呼吸道给药的制剂,每1g、lml或l0cm²,不得检出。
4、阴道、尿道给药制剂
细菌数每1g、lml或l0cm²,不得过100cfu。
霉菌数和酵母菌数每1g、lml或l0cm²应小于10cfu。
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珠菌每1g、lml或l0cm²,不得检出。
5、直肠给药制剂
细菌数每1g不得过l000cfu。每lml不得过100cfu。
霉菌和酵母菌数每1g或lml不得过100cfu。
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每lg或lml不得检出。
6、其他局部给药制剂
细菌数每1g、lml或l0cm²不得过100cfu。
霉菌和酵母菌数每1g、lml或l0cm²不得过100cfu。
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每1g、lml或l0cm²不得检出。
7、含动物组织
含动物组织(包括提取物)的口服给药制剂每10g或10ml还不得检出沙门菌。
8、兼用途径制剂
应符合各给药途径的标准。
(2)怎么选微生物检验的浓度扩展阅读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注意事项:
1、当建立产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时,应进行控制菌检查方法的验证,以确认所采用的方法适合于该产品的控制菌检查。若产品的组分或原检验条件发生改变可能影响检验结果时,检查方法应重新验证。
2、检查项目应当包括细菌数、霉菌数、酵母菌数及控制菌检查。
3、微生物限度检查应在环境洁净度10000 级下的局部洁净度100 级的单向流空气区域内进行。
4、检验全过程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再污染。单向流空气区域、工作台面及环境应定期按《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悬浮粒子、浮游菌和沉降菌的测试方法》的现行国家标准进行洁净度验证。
5、除另有规定外,本检查法中细菌及控制菌培养温度为30℃~35℃;霉菌、酵母菌培养温度为23℃~28℃。
6、检验结果以1g、1ml、10g、10ml、10c㎡ 为单位报告,特殊品种可以最小包装单位报告。
C. 微生物生理盐水怎么配,7g配1000ml吗
生理盐水的浓度是0.85%。
配制方法如下:(以配制500 ml生理盐水为例)
准确称取分析纯氯化钠4.25克,小心放入500 ml容量瓶中,加入少量去离子水(或蒸馏水),振荡混合溶解。待其中的氯化钠完全溶解后,定容至500 ml,塞好口后上下颠倒几次,让其中的溶液完全混合均匀,即为500 ml生理盐水。
如果需要配制1000 ml,加倍就是了。
D. 微生物检验中的问题!请不佞赐教!谢谢
1.用95%的乙醇配制溴甲酚紫,浓度为1.6%,然后按需加入培养基。
2.可能是胆盐溶解度低,再和其他的物质混合形成沉淀。避免的方法,按配制要求和顺序逐个加入,等前面的物质完全溶解再加后一种物质。需要单独溶解的一定要单独溶解,然后加入。印象中乳糖也不好溶。
3.没有配过,不好说!只要按要求所有的都加入了,都溶解了,应该没有问题,另外还要注意PH是否正确。我们实验室用的是乳糖发酵培养基,没有胆盐,配出的是蓝紫色。
4.我不了解你的“单料管,双料管”,我们不是这样称呼的。你的意思是不是双料管培养基的浓度是单料管的两倍吧!若是这样,那就要看你加样的体积与管中培养基的体积比,原则是样品不能将培养基稀释得太厉害了。我们大学本科生实验用的3倍乳糖发酵培养基和单倍乳糖发酵培养基,三倍乳糖的一般是5毫升培养基加入10毫升样品,而但倍的10毫升培养基加入1毫升乳糖。
因为你用的mpn表格不一样,按照你的表格加样就可以了。
E. 微生物检测中样本稀释浓度是怎样确定的
如果划线培养之后菌斑密密麻麻数不清,自然就要稀释,直至可以数清楚。当然,如果是显微计数的话也是一样,一个小格子数量在30左右大概就数起来容易些。
F.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怎样选择样品稀释度
开封的高一点,10000到100000倍吧!看在冷冻密封好的,觉得微生物生长条件不适宜的。就稀释倍数低点100吧
G. 微生物实验中如何选择样品的适宜稀释度
先进行初步梯度稀释,再进行二次梯度稀释,得到想要的菌种。
如果没有初步的浓度梯度稀释,可以选择已有数据。
H. 微生物培养基配置时各营养物质浓度多少合适
微生物培养基配置时各营养物质浓度多少合适
1、选择适宜的营养物质
总体而言,所有微生物生长繁殖均需要培养基含有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水及能源,但由于微生物营养类型复杂,不同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因此首先要根据不同微生物的营养需求配制针对性强的培养基。自养型微生物能从简单的元机物合成自身需要的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维生素等复杂的有机物,因此培养自养型微生物的培养基完全可以(或应该)由简单的无机物组成。例如,培养化能自养型的氧化硫硫杆菌(Thiobacillus thiooxdans)的培养基组成见表3.9。在该培养基配制过程中并末专门加入其他碳源物质,而是依靠空气中和溶于水中的CO2为氧化硫硫杆菌提供碳源。
就微生物主要类型而言,有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原生动物、藻类及病毒之分,培养它们所需的培养基各不相同。在实验室中常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或简称普通肉汤培养基)培养细菌,用高氏I号合成培养基培养放线菌,培养酵母菌一般用麦芽汁培养基,培养霉菌则一般用查氏合成培养基。
2、营养物质浓度及配比合适
培养基中营养物质浓度合适时微生物才能生长良好,营养物质浓度过低时不能满足微生物正常生长所需,浓度过高时则可能对微生物生长起抑制作用,例如高浓度糖类物质、无机盐、重金属离子等不仅不能维持和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反而起到抑菌或杀菌作用。另外,培养基中各营养物质之间的浓度配比也直接影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或)代谢产物的形成和积累,其中碳氮比(C/N)的影响较大。严格地讲,碳氮比指培养基中碳元素与氮元素的物质的量比值,有时也指培养基中还原糖与粗蛋白之比。例如,在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谷氨酸的过程中,培养基碳氮比为4/l时,菌体大量繁殖,谷氨酸积累少;当培养基碳氮比为3/l时,菌体繁殖受到抑制,谷氨酸产量则大量增加。再如,在抗 生素发酵生产过程中,可以通过控制培养基中速效氮(或碳)源与迟效氮(或碳)源之间的比例来控制菌体生长与抗生素的合成协调。
3、控制pH条件
培养基的pH必须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以满足不同类型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或产生代谢产物。各类微生物生长繁殖或产生代谢产物的最适pH条件各不相同,一般来讲,细菌与放线菌适于在pH7~7.5范围内生长,酵母菌和霉菌通常在pH4.5~6范围内生长。值得注意的是,在微生物生长繁殖和代谢过程中,由于营养物质被分解利用和代谢产物的形成与积累,会导致培养基pH发生变化,若不对培养基pH条件进行控制,往往导致微生物生长速度下降或(和)代谢产物产量下降。因此,为了维持培养基pH的相对恒定,通常在培养基中加入pH缓冲剂,常用的缓冲剂是一氢和二氢磷酸盐(如KH2PO4 和K2HPO4)组成的混合物。K2HPO4溶液呈碱性,KH2PO4溶液呈酸性,两种物质的等量混合溶液的pH为6.8。当培养基中酸性物质积累导致H+浓度增加时,H+与弱碱性盐结合形成弱酸性化合物,培养基pH不会过度降低;如果培养基中OH-浓度增加,OH-则与弱酸性盐结合形成弱碱性化合物,培养基pH也不会过度升高。
但KH2PO4 和K2HPO4缓冲系统只能在一定的pH范围(pH6.4~7.2)内起调节作用。有些微生物,如乳酸菌能大量产酸,上述缓冲系统就难以起到缓冲作用,此时可在培养基中添加难溶的碳酸盐(如CaCO3)来进行调节,CaCO3难溶于水,不会使培养基pH过度升高,但它可以不断中和微生物产生的酸,同时释放出CO2,将培养基pH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在培养基中还存在一些天然的缓冲系统,如氨基酸、肽、蛋白质都属于两性电解质,也可起到缓冲剂的作用。
4、控制氧化还原电位(redox potential)
不同类型微生物生长对氧化还原电位(F)的要求不一样,一般好氧性微生物在F值为+0.1V以上时可正常生长,一般以+0.3一+0.4V为宜,厌氧性微生物只能在F值低于+0.1V条件下生长,兼性厌氧微生物在F值为+0.1V以上时进行好氧呼吸,在+0.1V以下时进行发酵。F值与氧分压和pH有关,也受某些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影响。在pH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可通过增加通气量(如振荡培养、搅拌)提高培养基的氧分压,或加入氧化剂,从而增加F值;在培养基中加入抗坏血酸、硫化氢、半胱氨酸、谷胱甘肽、二硫苏糖醇等还原性物质可降低F值。
I. 做微生物检测的生理盐水的比例
0.85%。这是生理盐水的标准浓度。其实就是生物细胞液的等渗溶液。
J. 微生物菌体浓度的测定方法有哪些
微生物菌体浓度的测定方法:
活菌计数法
此法能准确地判断菌液浓度,但有明显的滞后性,无法在第一时间内2确定其实际浓度,待结果出来后,再开始检测,菌的活性将有所下降,给实验室操作带来诸多不便;
比浊法
此法能快速地判断菌液浓度,但为粗略的估计值,受限于各人肉眼的观察,误差较大,准确性不高。
微生物菌体浓度的测定(纤维制品的抗菌性试验方法为例)
一、菌种:
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ATCC8099)
二、试剂与仪器
蛋白胨
牛肉膏
氯化钠
Cary100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
三、培养基
营养细菌培养基NB。
蛋白胨5g,牛肉膏粉3g,蒸馏水1000mL,pH6.8±0.2。
营养琼脂培养基NA。
蛋白胨5g,牛肉膏粉3g,琼脂粉15g,蒸馏水1000mL,pH6.8±0.2。
1、对数生长期菌液的制备
取在规定保存代数之内的供试菌种,在火焰旁,挑取一铂金环,在营养琼脂培养基上划线,于37℃±1℃培养24h后,在平板上挑取饱满的单菌落,置于20mL营养细菌培养基中,振荡(110r/min,振幅3cm)培养24h。
2、稳定期菌液的制备
取培养好的对数生长期菌液0.4mL,于20mL营养细菌培养基中,再振荡培养4h,即为稳定期菌液。
四、吸光度(ABS值)的测定
取培养好的稳定期菌液,按不同的设定稀释倍数(5、10、20、40倍),依次进行稀释,(稀释液为1/20NB),在660nm标准波长下,测得一组不同菌液浓度的吸光度。(用空白1/20NB进行测试前调零)。
五、活菌计数
在无菌室内火焰旁进行操作。分别依次测定四个不同稀释倍数的菌落数。每个稀释倍数依次制定几个浓度梯度,用灭菌吸管各吸取1mL注入平皿。注入约15mL,45~50℃的营养琼脂培养基,随即转动平皿,使样品与培养基充分混合均匀,待培养基凝固后,翻转平皿,置37℃±1℃培养箱内培养24h后,进行菌落计数。用肉眼观察,点出菌落数,记下各平皿的菌落数后,
求出同一稀释度各平皿生长的平均菌落数。
六、标准曲线的制作
运用生物统计ORG数据分析软件,以吸光度ABS值为横坐标,稳定期的菌液浓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