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粪便基因检测可以查什么
粪便DNA检测对早期肠癌检出率高
目前,我国肠癌筛查的主要方法是结肠镜检查和粪便隐血试验。然而,记者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了解到,广州初筛大肠癌阳性率超过两成,明显高于肠癌实际的发病率。由于普通肠镜对大多数人来说感受上较痛苦、且术前程序较多,只有30%不到的初筛阳性者去做进一步的肠镜检查。因此,肠癌筛查市场上急需特异性较高、无创、受检者依从性较好的肠癌筛查方法,来辅助医生对于受检者进行诊断,减少正常人群中不必要的肠镜检查。
刘思德介绍,至少80%~95%的大肠癌是从肠息肉一步一步“进化”过来的,需要5~15年不等,但有些人也可能会进展得很快。大肠息肉是肠黏膜表面的一种隆起性的病变,就像长在肠管内面的“肉疙瘩”。小的只有几毫米,大的可有数厘米,数量上从1个至数个不等。大肠癌早期发病隐蔽,大部分患者在发现时已是中晚期,治疗的社会成本高但效果差。因此,早期筛查是遏制大肠癌高发的有效措施之一,可降低50%的死亡率。
刘思德解释,粪便DNA检测对于临床可以根治的I/II期肠癌的检出率可达86.71%。因为正常成人每天都会有上皮细胞脱落至肠腔并随粪便排出体外,而结直肠癌肿瘤细胞由于异常增殖,细胞与细胞间或者细胞基底膜的黏附性降低等因素,比正常上皮细胞更易脱落。所以,肠道肿瘤患者的粪便中会含有大量的从肠道肿瘤表面脱落的携带了肠癌病变信息的细胞和细胞成分,这些信息可以由特殊的检测手段来解读。
“粪便测试”已列入美国治疗指南
刘思德介绍,“粪便基因检测”早在2014年就获得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在美国的治疗指南里,它已经被建议作为风险人群的大肠癌筛查手段”。今年4月,我国首个粪便基因检测试剂盒在国内上市,由一家广州企业研发。
“它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比较好的选择,不需要做肠镜,只需要做粪便DNA检测,就能发现是否存在大肠癌的发生风险。”刘思德也坦言,“现阶段的粪便DNA高检出率是小样本,如果要得到更精准的数据,还需要更多的样本量。而新技术进入临床实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粪便DNA检测只是筛查手段,并不能替代肠镜作为诊断指标,筛查出有问题的人群,需要进一步做肠镜检查。”
刘思德表示,这项技术适用于所有人群,但由于目前费用较肠镜更贵(美国600美元,国内约1200元),建议年龄在45岁以上的风险人群可选择这种筛查手段。根据目前的数据,粪便DNA筛查需要每年做一次。
Ⅱ 肠道微生物变化是测肠黏膜还是粪便
肠道微生物变化是测肠黏膜还是粪便
病原微生物种类繁多,变异迅速,快速鉴定病原微生物的检验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前进着。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病原微生物检测方法主要有直接涂片镜检、分离培养、生化反应、血清学反应、核酸分子杂交、基因芯片、多聚酶链反应等,该文对这些检测技术进展做一综述。 对人和动物具有致病性的微生物称为病原微生物,又称病原体,有病毒、细菌、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真菌、放线菌、朊粒等。这些病原微生物可引起感染、过敏、肿瘤、痴呆等疾病,也是危害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近年来出现的SARS、高致病性禽流感、西尼罗病毒感染等疾病的传染性极强,往往造成世界性大流行,因此对病原体的检测必须做到快速、准确。常规病原学检测方法操作繁琐,检测周期长,而且对操作人员技术水平要求比较高。随着医学微生物学研究技术的不断发展,病原学诊断已不再局限于病原体水平,深入到分子水平、基因水平的检测手段不断出现并被应用于临床和实验室 J。核酸分子杂交技术、PCR技术、基因芯片技术等检测方法,自动化程度高,快速省时、无污染、结果精确,可以准确灵敏地鉴定病原微生物。1 传统的病原微生物的检测方法传统的病原微生物学实验室检查以染色、培养、生化鉴定等为主,将标本直接涂片染色镜检和接种在培养基上进行分离培养是对细菌或真菌感染性疾病进行病原学诊断的常用方法。1.1 直接涂片镜检病原微生物体形体积微小,大多无色半透明状,将其染色后可借助显微镜观察其大小、形态、排列等。直接涂片染色镜检简便快速,对那些具有特殊形态的病原微生物感染仍然适用,例如淋球菌感染、结核分枝杆菌、螺旋体感染等的早期初步诊断。直接涂片镜检不需要特殊的仪器和设备,在基层实验室里仍然是十分重要的病原微生物检测手段。1.2 分离培养与生化反应 分离培养主要用于临床标本(如血液、痰、粪便等)或培养物中有多种细菌时对某一种细菌的分离。细菌的生长繁殖需要一定时间,检测周期较长,不能同时处理批量样本。为解决这一问题,各种自动化培养和鉴定系统不断产生,传统鉴定方法也在逐步改进,大大加快了检验速度。例如Microscan WalLCAway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可同时做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检验500多个菌种。苛养菌如肺炎链球菌、淋病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对营养要求比较高,常规培养阳性率低。雍刚 等将不要同比例的葡萄糖、玉米淀粉、生长因子、酵母粉、氨基酸等特殊增菌剂加入到巧克力培养基中制成了新型淋病奈瑟菌培养基,大大提高了淋病奈瑟菌的分离培养率。苏盛通等在营养琼脂中加人了中药红枣、赤小豆培养甲型链球菌、乙型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细菌,生长指数明显高于血平板。1.3 组织细胞培养 活组织细胞培养适于专营活组织细胞内生存的病原体,包括病毒、立克次体、衣原体等。不同病原体敏感的组织细胞是不一样的,将活细胞从病原体敏感的动物组织中取出在体外进行原代培养或用病原体敏感细胞系进行传代培养,再将病原体接种于相应的组织细胞中后,病原体可在其中繁殖增长,引起特异性的细胞病变效应。也可以将病原体直接接种于敏感动物体内,引起相应组织器官出现特异的病理学改变。往往可以根据这些特异的病变对病原体进行鉴定。2 血清学与免疫学检测血清学检测是通过已知的抗体或抗原来检测病原体的抗原或抗体从而对病原体进行快速鉴定的技术,简化了鉴定步骤,常用的方法包括血清凝集技术、乳胶凝集实验、荧光抗体检测技术、协同凝集试验、酶联免疫测试技术等。酶联免疫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血清学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不仅可检测样本中病原体抗原,也可检测机体的抗体成分。幽门螺奸菌在我国人群感染率高达50% ~80%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唾液中抗HP抗体来诊断HP感染,其结果满意。乙型肝炎病毒(HBV)在我国人群中感染率极高,ELISA应用于乙型肝炎病人早期血清学诊断的效果最为明显。临床上致病菌往往和非致病菌混合在一起,如何从这些细菌中分离出目标菌是关键。免疫磁珠分离技术(IMBS)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在微生物检测领域中一种新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将特定病原体的单抗或多抗或二抗偶联到磁珠微球上,通过抗原抗体反应形成磁珠一目标病原体复合物或磁珠一一抗一目标病原体复合物,在外部磁场磁力的作用下,将目标病原体分离出来。目前已经开发出了针对各种病原体的免疫磁珠,如大肠埃希菌、李斯特菌、白色念珠菌、军团菌等,广泛应用到各级科研和实验室 。经IMBS分离出的白色念珠菌可直接在显微镜下检测,检测时间缩短至4 h。IM—Bs还可以和其它检测技术联合来检测病原菌,免疫磁珠分离得到的目标菌可继续用于分离培养使大肠埃希菌0157最低检测限由200 cfu·g 提高到2 cfu·g~;IMBS结合聚合酶链反应(IMBS—PCR)可对培养条件比较特殊的细菌如苛养菌、厌氧菌进行快速检测,肉类中的产毒素型产气荚膜梭菌经IMBS.PCR检测
Ⅲ 粪便DNA检测是真的吗可信吗
01
可以
粪便中有肠道的脱落细胞,可以用来检测DNA并鉴定身份,不过需要对照样本才能确定DNA属于谁。
理论上,此举可行。
人类粪便中有肠道脱落细胞还有肠道菌群。用肠道菌群DNA做个体鉴别在人类身上有没有实践尚不清楚(这么做的一般是用在小鼠身上),但是肠道脱落细胞的DNA肯定是可以检测出来并且用来鉴别身份的。对于流言中提到的事件,检出那坨粪便中的DNA,测找几个不同人之间突变比较多的位点测一下;再和丁女士家11楼-24楼之间的所有住户的DNA检测结果对比一下,应该可以找到完全相同的那一位。
不过如果对方拒绝提供DNA样本的话也就没法比较了,光靠一份DNA是无法完整的还原出个体的外貌特征的。目前这个技术也只是能获取一些粗略的特征,比如肤色、发色、眼睛颜色、性别、族裔之类,脸部特征也只是能估计一下脸型(长和宽)以及“雀斑量”;更精细一点的特征,比如年龄和身高等,DNA就提供不出了,五官长相更别提了。
Ⅳ 粪便常规+潜血查的是什么项目
粪便常规+潜血查的是粪便隐血试验。
粪便隐血试验主要是检查是否有消化道出血,如为阳性,则提示消化道出血,阴性,则未见消化道出血。情况可能是胃肠蠕动慢所致便秘,可服润肠通便的药,常用麻子仁丸,调胃承气汤加减。大量饮水,吃大量蔬菜,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大便常规的检查项目包含了很多的检查内容,其中的内容就包括大便潜血,能查出大便中极小量、肉眼看不见的出血,出现潜血的常见疾病包括肿瘤、溃疡、炎症性肠病、肝硬化、胆道疾病引起的出血、息肉等。
(4)大便微生物是查什么问题扩展阅读:
粪便隐血试验介绍如下:
大便潜血检查主要的方向是胃肠道恶性肿瘤、伤寒、溃疡病、肝硬化等所引起的消化道出血。 如果大便常规检查发现有白细胞,要考虑肠道感染的可能性。
如果有潜血考虑有消化道的出血的情况,如果有虫卵,考虑有寄生虫的情况。出现大便常规检查异常的时候,需要进一步做相关的检查,以明确病因再进行针对性地处理。
Ⅳ 体检要做大肠杆菌检查,当医生给你一根棉签和一根管子,你会怎么做
大肠杆菌检查也就是说是取粪便标本,正确的做法:如果此时你能拉出粪便,你只需要找到厕所,拉完后用棉签取一点点(约黄豆大小),然后弄到管子里面送去检查;但如果拉不出粪便,你只能选择用棉签深入肛门几厘米取出粪便样本,再转移到试管里,送去检验科检查。
取标本是检查非常关键的一环,所以也要做到规范才行。
Ⅵ 验大便能验出什么
大便常规检查,主要检查隐血(+-),大便常规化验检查包括肉眼检查和显微镜检查。肉眼检查主要是观察大便的颜色、性况及是否有粘液、泡沫等。如果大便呈干球状,则说明是便秘,如大便里带有很多粘液,则说明肠道受炎症刺激,很可能是患阿米巴痢疾或细菌性痢疾等疾病,大便带脓血也往往是痢疾病人粪便的特点。
显微镜检查主要是看大便里有无红血球、白血球和寄生虫卵。大便里有红血球,说明消化道有出血现象,大便里有白血球,说明消化道有感染性疾患,如痢疾等,从大便里查出寄生虫卵,是诊断肠寄虫病的最可靠的依据。例如蛔虫病,绦虫病、蛲虫病、肝吸虫病等,都主要靠从大便中查出虫卵来确诊。
楼主你所说的跟肝脏之类就无关了,检查不了啊。
Ⅶ 显微镜下大便里的微生物是啥
屎肠球菌。动物肠道正常菌群中的菌类,因其能产生乳酸,所以归属于乳酸菌类。屎肠球菌是一种益生菌,对维持动物肠道菌群生态平衡起到重要作用
Ⅷ 微生物检验粪便中有哪些细菌
呵呵,你的意思应该是粪便中有哪些致病菌吧?否则粪便中含有的细菌种类和数量太多了。
1.一般医院里的常规粪便培养就分离沙门菌和志贺菌,而且比较简单,将粪便接种肠道选择培养基:SS或麦康凯培养基,从中找不分解乳糖的无色菌落,即很可能是上述两菌。
2.在夏季医院要开设腹泻门诊,除了以上两个细菌,还要增加霍乱弧菌和大肠杆菌0157等的检测。
3.在有食物中毒、菌群失调等特殊情况和症状时,可考虑检测副溶血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甚至结核杆菌、空肠弯曲菌、白色念珠菌、难辨芽孢梭菌等的检测。
总之,粪便标本中得细菌学检验要有季节性和针对性。
Ⅸ 微生物检验是查什么的
病情分析:
微生物检验主要查人体寄生的致病微生物,如呼吸道,生殖道等处的微生物检验。
指导意见:
非正常微生物菌群的存在,是会致病的,引起相应部位的病症表现。
Ⅹ 大便微生物检验(细菌涂片检查(检查大便球/干菌比例),结果涂片球菌/干菌:5:5。说明有什么问题
正常的大便球杆比应该是1:10-1:20,也就是杆菌应该多的,你现在是5:5,说明肠道菌群比例失调。这样容易引起腹泻等症状,你可以吃点调节菌群的药物,比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切记不要一拉肚子就随便吃抗生素,乱吃抗生素容易引起菌群失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