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真菌包括哪几种菌类(微生物学教程题目)
虽然没有学过菌类知识,但是查了一些专业书籍,希望对你有帮助吧。
野生食用菌从野生采集发展为人工栽培,最早可追溯至中国盛唐时期。当今世界5大栽培菌(双孢蘑菇、香菇、木耳、草菇和平菇),除了双孢蘑菇外,均为中国首创。
迄今为止人工栽培真菌几乎全部是腐生型种类,腐生类型约占大型真菌的30%以上。根据腐生真菌生长基质的不同可分为3个类群:①木生类群。以倒木、树桩、木材和立木为基质,主要有侧耳属、香菇属、木耳属、银耳属、猴头属、鳞伞属以及田头菇属和多孔菌目的绝大多数种;②土生类群。包括以土壤和地表浅层腐殖质层为基质的种类(不含菌根菌),如羊肚菌属、竹荪属、香蘑属、小包脚菇属、蘑菇属和田头菇属的一些种;③粪生类群。以粪便、厩肥、腐烂草堆等有机废料或垃圾为生长基质的种类。鬼伞属、蘑菇属、田头菇属以及有毒的斑褶菇属和裸盖伞属属于此类型。
共生类型(菌根真菌)和寄生类型(虫生真菌等)可以实施半人工栽培。结合植树造林,人工促繁增产,如松茸群和虫草属等。
中国菌类资源以及适用于栽培真菌的有机废料均很丰富,发展食用菌栽培具有极为有利的条件。中国主要栽培食用、药用菌有:双孢蘑菇、香菇、木耳、草菇、平菇、银耳、茯苓、猴头菌、金针菇和滑菇。
摘编自《中国资源科学网络全书》
② 真菌的种类
真菌为人体正常菌群的一部分,在人体口腔、上呼吸道、肠道、泌尿道、皮肤表面均有少量存在,与细菌起着重要的生态平衡作用,当机体免疫力低下或正常菌群相互制约作用失调时,真菌便会大量繁殖,引起疾病。
随着广谱抗生素及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侵袭性真菌感染在呼吸科越来越常见。真菌感染的临床地位日益突出,已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组成。深部真菌感染如果不及时治疗,就有可能“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
(一) 临床常见的致病真菌
”
常见的感染真菌可以分为致病性真菌和条件性致病性真菌两大类:
致病性真菌:或称传染性真菌,属原发性病原菌,常导致原发性外源性真菌感染,可侵袭免疫功能正常宿主,免疫功能缺陷的患者易致全身播散;病原性真菌主要有组织胞浆菌、球孢子菌、副球孢子菌、皮炎芽生菌、足癣菌和孢子丝菌等。
条件致病性真菌:或称机会性真菌,如念珠菌属、曲霉属、隐球菌属、毛霉和青霉属、根霉属、犁头霉属、镰刀霉及肺孢子菌等。这些多为腐生菌或植物致病菌,对人体的病原性弱,但在宿主存在真菌感染的易患因素时,会导致深部真菌感染。
主要致病性下呼吸道真菌种类如下:
菌类
菌属
菌种
酵母菌
念珠菌
念珠菌(假丝酵母菌)、白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葡萄牙念珠菌、季也蒙念珠菌
非念珠菌
毛孢子菌属:白吉利毛孢子菌、头形毛孢子菌
隐球菌属:新生隐球菌
酵母属:酿酒酵母菌
霉菌
曲霉
烟曲霉、黄曲霉、土曲霉、构巢曲霉、白曲霉
非曲霉
接合菌:毛霉、根霉、根毛霉、犁头霉、小克银汉霉
暗色孢霉属:外瓶霉、德氏霉、链格孢霉、离蠕孢霉、凸脐孢霉
青霉菌属:马内菲青霉(属双相型真菌)、橘青霉、产黄青霉、扩展青霉、斜卧青霉、软毛青霉
镰刀霉菌属:串珠镰刀霉、增生镰刀霉
赛多孢霉菌属:尖端赛多孢霉、多有赛多孢霉
链格孢霉菌属:交链孢霉
拟青霉菌属:拟青霉
双相型真菌
球孢子菌
粗球孢子菌、厌酷球孢子菌一.
副球孢子菌
副球孢子菌
组织胞浆菌
组织胞浆菌
孢子丝菌
申克孢子丝菌
芽生菌
皮炎芽生菌
地霉菌
白色地霉菌
类真菌
肺孢子菌、奴卡菌、放线菌、葡萄状菌
表1:临床常见致病真菌
临床上应持续不断地寻找微生物感染证据,应叮嘱患者积极送痰真菌培养加药敏,不仅对诊断有帮助,还对以后的抗真菌靶向治疗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
(二) 常用的抗真菌药物
”
多烯类抗真菌药物
1、 两性霉素B
抗菌谱:两性霉素B于1958年批准上市后迄今已近半个多世纪,该药几乎对绝大部分真菌均有抗菌活性,对念珠菌、隐球菌、曲霉、双相真菌等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镰刀菌不敏感,尖端赛多孢霉和毛癣菌则耐药。
两性霉素B不经粘膜吸收.胃肠道只吸收少量,故只有静脉制剂,其半衰期长(24小时),可每日1次给药。组织穿透力弱,但不易通过血脑屏障进人脑脊液,经单用静滴该药治疗真菌性脑膜炎无效者,可同时鞘内给药。
临床上用于治疗系统性念珠菌病、隐球菌病、特别是隐球菌性脑膜炎,曲霉病、毛霉病、孢子丝均病、镰刀菌病、暗色丝孢霉病、着色芽生菌病、丝孢酵母感染、马内菲青霉病,还可治疗芽生菌病、副球孢子菌病、球孢子菌病、组织胞浆菌病等。
用量:一般从小量开始,初始每日0.5-1mg,加入5%葡萄糖液 500ml中缓慢静滴,避光,时间不少于6-8h,第2日和第3日各为2mg和5mg,若患者无严重反应,则每天增加5mg。最高剂量成人为50mg。对于绝大多数深部真菌感染,用两性霉素B治疗6-8周,总剂量1-2g。
该药具有剂量依赖性,若血尿素氮和肌酐高于正常,应隔日给药或暂停给药以防出现肾损害。
2、两性霉素B脂类制剂
由于两性霉素B常常引起输液反应及肾损害等毒副反应,两性霉素B脂质体的问世解决了这一问题,该脂质体耐受性良好,凡对两性霉素B疗效不佳及产生严重毒副反应者,可用该制剂。
3、 制霉菌素
抗菌谱:体外试验表明,白色念珠菌、新生隐球菌、荚膜组织胞浆菌、皮炎芽生菌及皮肤癣菌等均对其敏感。
口服不易吸收,几乎全部从大便中排出,皮肤粘膜用药也不易吸收,故仅用于治疗口腔粘膜、胃肠道及阴道的念珠菌感染。
临床多将其片剂溶于水漱口,用以减少口腔真菌机会性感染的几率和排除痰真菌假阳性可能性。
三唑类药物
1、 氟康唑
抗菌谱:为一广谱抗真菌药物,对皮炎芽生菌、粗球孢子菌、荚膜组织胞浆菌有抗菌作用,对新生隐球菌、多数念珠菌和皮肤癣茵有效。对克柔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不敏感。
氟康陛可供口服或静脉滴注。口服及静脉给药生物利用率相近,超过90%,食物不影响吸收。口服和静脉给药可产生相同的血药浓度,在很大的剂量范围内,血药浓度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大。能透过血脑屏障,并可穿人透析液中。与其他唑类抗真菌药物不同,氟康唑的蛋自结合率低(约12%)。
常用剂量:第1天400 mg,随后每天200 mg,对重症患者每日剂量可增至400 mg。治疗侵袭性隐球菌病的常用剂量为每日400 mg。疗程根据临床治疗反应而确定,隐球菌病的疗程一般不少于为6~8周。预防用药的剂量范围为每日50-400 mg,具体剂量可根据患者发生真菌感染的危险程度而定。对有严重或迁延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等系统性真菌感染高危因素的患者,推荐预防剂量为每日400 mg。
2、伊曲康唑:
抗菌谱:包括念珠菌属、曲霉、隐球菌和组织胞浆菌等致病真菌,对镰刀霉活性较低,对毛霉感染无效。
伊物康唑有胶囊、溶液和静脉注射液;其胶囊制剂口服吸收不完全(约55%),与食物同时服用可以促进其吸收。口服溶液制剂空腹服用较餐后服用的生物利用度高,因此,伊曲康唑口服液最好在空腹时服用;伊曲康唑的蛋白结合率高,广泛分布于各个组织中,在肺、肝脏、骨骼中的药物浓度要比血浆中高2-3倍。
临床可用于曲霉、念珠菌属、隐球菌属和组织胞浆菌等引起的真菌感染的治疗以及曲霉和念珠菌感染的预防。推荐剂量为第1、2天200 mg/次,每天2次静脉滴注,第3~14天200 mg静脉滴注,每天1次。输注时间不少于1 h。
3、伏立康唑(Vorieonazole)
第二代三唑类抗真菌药物,2002年上市,具有广谱抗真菌作用,其抗真菌活性较氟康唑强10—500倍,抗菌谱对曲霉、隐球菌、念珠菌以及对氟康唑耐药的克柔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均有杀菌活性。另外还有一些少见的尖端赛多孢霉和链格孢霉属亦有杀菌活性。
剂型分口服片剂(50mg,200mg/片)和注射粉针剂(200mg/瓶),第1天静脉给药6mg/kg,(或体重>40kg者400 mg,<40 kg者200mg),1次/12 h;第2天起200 mg,1次/12 h(<40 kg者减半量)。
临床可用于治疗念珠菌病(包括氟康唑耐药念珠菌引起的感染)、侵袭性曲霉病、镰刀霉引起的感染。
3、 泊沙康唑
是一种新型三唑类广谱抗真菌药物,从伊曲康唑结构基础上衍生出来,目前只有口服制剂。
抗菌谱:对念珠菌、新型隐球菌、曲霉菌、毛孢子菌、接合菌、组织胞浆菌、镰刀菌等具有较好的抗真菌活性,但对光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疗效较差。
主要用于治疗曲霉菌、镰刀菌和结合菌等引起的难治性、对其他药物不能耐受或对其他药物耐药的真菌感染。
棘白菌素类药物
为一种新型抗真菌药物,供注射用。本类药物为真菌细胞壁的葡聚糖合成酶抑制剂,抑制真菌细胞壁的合成。对人体的毒性较低。常用的有卡泊芬净、米卡芬净等。
1、 卡泊芬净
抗菌谱:对曲霉菌和念珠菌均具有良好抗菌作用,对卡氏孢子虫亦有作用,对氟康唑、两性霉素素B或氟胞嘧啶耐药念菌有作用。但对隐球茵、镰刀茵、毛孢子菌、皮肤癣菌、接合菌等无作用;
本品口服不吸收,静滴后半衰朗9—11小时。第1天70 mg,第2天起50 mg,1次/d,缓慢静脉滴注1h。
临床主要用于侵袭性曲霉感染经其他抗真菌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者。对那些传统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的侵入性曲霉病患者,卡泊芬净是一种较为安全的替代药。
2、米卡芬净
抗菌谱:对白念珠菌(包括耐氟康唑菌株)和大多数非白念珠菌和曲霉(包括耐两性霉素B的士曲霉)敏感。对新生隐球菌无活性。
临床可用于念珠菌及曲霉所致呼吸道、胃肠道和血液感染的治疗与预防。米卡芬净治疗念珠菌病一般用量为50 mg,1次/d,静脉滴注。治疗曲霉菌病一般用量为50-150mg,1次/d,静脉滴注。重症和难治性念珠菌病或曲霉病患者,均可根据病情谨慎地增加至300mg/d。
作用机理
代表类别
代表药物
作用于细胞膜
麦角固醇结合剂
多烯类
两性霉素B
固醇14-α去甲基酶抑制剂
三唑类
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泊沙康唑
作用于细胞壁
β-1,3葡聚糖酶抑制剂
棘白菌素类
卡泊芬净、米卡芬净
作用于细胞核
抑制RNA、DNA合成
氟胞嘧啶类
5-氟胞嘧啶
表2:抗真菌药物分类
表3:抗真菌药物抗菌谱。注:- 无活性;±可能有活性;+ 有活性,三线治疗 (临床疗效较差),++ 有活性,二线用药 (临床疗效稍差) ;+++ 有活性,一线用药(临床通常有效)
表4:常用抗真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比较
表5:抗真菌药物安全性比较。注:- 无毒性;+ 轻度;++ 中度;+++ 重度;NR 为无研究数据
目前临床上应用的系统性抗真菌药物种类较多,这些药物的抗菌谱、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不良反应特点各有不同,应根据患者的个体化特点合理选用药物,可达到良好的抗菌作用和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减少、避免耐药菌的产生,同时应兼顾药物经济学原则,提高患者的顺应性,减轻患者的医疗负担。
③ 真菌包括哪些生物有哪些生物是真菌阿
真菌(fungus;eumycetes)是具有真核和细胞壁的异养生物.种属很多,已报道的属达1万以上,种超过10万个.其营养体除少数低等类型为单细胞外,大多是由纤细管状菌丝构成的菌丝体.低等真菌的菌丝无隔膜,高等真菌的菌丝都有隔膜,前者称为无隔菌丝,后者称有隔菌丝.在多数真菌的细胞壁中最具特征性的是含有甲壳质,其次是纤维素.常见的真菌细胞器有:细胞核,线粒体,微体,核糖体,液泡,溶酶体,泡囊,内质网,微管,鞭毛等;常见的内含物有肝糖,晶体,脂体等.
真菌通常又分为三类,即酵母菌、霉菌和蕈菌(大型真菌),它们归属于不同的亚门.
大型真菌是指能形成肉质或胶质的子实体或菌核,大多数属于担子菌亚门,少数属于子囊菌亚门.常见的大型真菌有香菇、草菇、金针菇、双孢蘑菇、平菇、木耳、银耳、竹荪、羊肚菌等.它们既是一类重要的菌类蔬菜,又是食品和制药工业的重要资源.
霉菌
亦称“丝状菌”.属真菌.体呈丝状,丛生,可产生多种形式的孢子.多腐生.种类很多,常见的有根霉、毛霉、曲霉和青霉等.霉菌可用以生产工业原料(柠檬酸、甲烯琥珀酸等),进行食品加工(酿造酱油等),制造抗菌素(如青霉素、灰黄霉素)和生产农药(如“920”、白僵菌)等.但也能引起工业原料和产品以及农林产品发霉变质.另有一小部分霉菌可引起人与动植物的病害,如头癣、脚癣及番薯腐烂病等.
酵母菌
属真菌.体呈圆形、卵形或椭圆形,内有细胞核、液泡和颗粒体物质.通常以出芽繁殖;有的能进行二等分分裂;有的种类能产生子囊孢子.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尤其在葡萄及其他各种果品和蔬菜上更多.是重要的发酵素,能分解碳水化合物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等.生产上常用的有面包酵母、饲料酵母、酒精酵母和葡萄酒酵母等.有些能合成纤维素供医药使用,也有用于石油发酵的.
啤酒酵母(Saccharomyces)
属酵母菌属.细胞呈圆形、卵形或椭圆形.以出芽繁殖,能形成子囊孢子.在发酵工业上,可用来发酵生产酒精或药用酵母,也可通过菌体的综合利用提取凝血质、麦角固醇、卵磷脂、辅酶甲与细胞色素丙等产品.
红曲霉素(Monascuspurpureus)属于囊菌纲,曲霉科.菌丝体紫红色.无性生殖时,茵丝分枝顶端形成单独的或一小串球形或梨形的分生抱子.有性生殖时,产生球形、橙红色的闭囊果,内生含有八个子囊孢子的子囊.红曲霉可制红曲、酿制红乳腐和生产糖化酶等.
假丝酵母(Candida)
一属能形成假菌丝、不产生子囊孢子的酵母.不少的假丝酵母能利用正烷烃为碳源进行石油发酵脱蜡,并产生有价值的产品.其中氧化正烷烃能力较强的假丝酵母多是解脂假丝酵母(C.lipolytica)或热带假丝酵母(C.tropicalis).有些种类可用作饲料酵母;个别种类能引起人或动物的疾病.
白色念珠菌(Candidaalbicans)
或亦称“白色假丝酵母”.一种呈椭圆形、行出芽繁殖的假丝酵母.通常存在于正常人的口腔、肠道、上呼吸道等处,能引起鹅口疮等口腔疾病或其他疾病.
黄曲霉(Aspergillusflavus)
半知菌类,黄曲霉群的一种常见腐生真菌.多见于发霉的粮食、粮食制品或其他霉腐的有机物上.菌落生长较快,结构疏松,表面黄绿色,背面无色或略呈褐色.菌体由许多复杂的分枝菌丝构成.营养菌丝具有分隔;气生菌丝的一部分形成长而粗糙的分生孢子梗,梗的顶端产生烧瓶形或近球形的顶囊,囊的表面产生许多小梗(一般为双层),小梗上着生成串的表面粗糙的球形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梗、顶囊、小梗和分生孢于合成孢子穗.可用于生产淀粉酶、蛋白酶和磷酸二酯酶等,也是酿造工业中的常见菌种.近年来,发现其中某些菌株会产生引起人、畜肝脏致癌的黄曲霉毒素.早在六世纪时,《齐民要术》中就有用“黄衣”、“黄蒸”两种麦曲来制酱的记载,这两种黄色的麦曲,主要由黄曲霉一类微生物产生的大量孢子和蛋白酶、淀粉酶所组成.
白地霉(Geotrichumcandim)
属真菌.菌落平面扩散,组织轻软,乳白色.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时,断裂成圆柱状的裂生抱子.菌体生长最适宜的温度为28℃.常见于牛奶和各种乳制品(如酸牛奶和奶酪)中;在泡菜和酱上,也常有白地霉.可用来制造核苦酸、酵母片等.
抗生菌
亦称“拮(颉)抗菌”.能抑制别种微生物的生长发育,甚至杀死别种微生物的一些微生物.其中有的能产生抗菌素,主要是放线菌及若干真菌和细菌等.如链霉菌产生链霉素,青霉菌产生青霉素,多粘芽抱杆菌产生多粘菌素等.
假菌丝
某些酵母如假丝酵母经出芽繁殖后,子细胞结成长链,并有分枝,称为假菌丝.细胞间连接处较为狭窄,如藕节状,一般没有隔膜.
抗菌素
亦称“抗生素”.主要指微生物所产生的能抑制或杀死其他微生物的化学物质,如青霉素、链霉素、金霉素、春雷霉累、庆大霉素等.从某些高等植物和动物组织中也可提得抗菌素.有些抗菌素,如氯霉素和环丝氨酸,目前主要用化学合成方法进行生产.改变抗菌素的化学结构,可以获得性能较好的新抗菌素,如半合成的新型青霉素.在医学上,广泛地应用抗菌素以治疗许多微生物感染性疾病和某些癌症等.在畜牧兽医学方面,不仅用来防治某些传染病,有些抗菌素还可用以促进家禽、家畜的生长.在农林业方面,可用以防治植物的微生物性病害.在食品工业上,则可用作某些食品的保存剂.
病原性真菌
真菌(Fungus)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藻菌植物中真菌超纲,具真核细胞型的微生物,它们在自然界分布广泛,绝大多数对人有利,如酿酒 、制酱,发酵饲料,农田增肥,制造抗生素,生长蘑茹,食品加工及提供中草药药源(如灵芝、茯苓、冬虫夏草等,都是真菌的产物或本身或利用真菌的作用所制备的).对人类致病的真菌分浅部真菌和深部真菌,前者侵犯皮肤、毛发、指甲,为慢性,对治疗有顽固性,但影响身体较小,后者可侵犯全身内脏,严重的可引起死亡.此外有些真菌寄生于粮食、饲料、食品中,能产生毒素引起中毒性真菌病.
④ 真菌可以分为哪几种
真菌有两种类型,一种叫“霉菌”, 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像是分叉的树枝,这 些“树枝”里面有许多圆圆的细胞核;另 一种叫“酵母菌”,看上去像一个个“小圆球”,每个小圆球里面有一个细胞核。 霉菌在自然界分布很广,常常引起食品和其他物品发霉、腐烂,酵母菌常常生长 在有糖的环境中,如水果、蔬菜、花蜜以及植物的叶子上,特别是果园、葡萄园的 土壤中较多。经过加工的酵母菌可以用来做面包和酿酒。除了霉菌和酵母菌这 两类只有用显微镜才看得清模样的真菌以外,还有一些更大的真菌,如蘑菇、木 耳等。它们肉眼可见,不属于微生物家族,本书将不讨论它们。只是提醒大家 注意,真菌除了一部分属于微生物外,还有一部分类似于植物。按照菌落形态,真菌可分为酵母菌和霉菌两大类。前者菌落呈奶酪样,由孢子和芽生孢子组成,后者菌落呈毛样,由菌丝组成,故又称为丝状真菌。有的致病真菌在自然界或25°C 培养时呈菌丝形态,而在组织中或在37°C培养时则呈酵母形态,称为双相真菌。人类感染的真菌主要来自外界环境并通过接触、吸入或食入而感染。少数致病真菌可直接致病,多数则在一定条件下致病,后者称为条件致病菌。根据真菌入侵组织深浅的不 同,临床上把引起感染的真菌分为浅部真菌和深部真菌。
真菌在过去曾称为霉菌,是微生物中的一个大类,是一群数目庞大的细胞生物,估计全世界已有记载的真菌有10万种以上。它们的个头差别很大,小者用显微镜才能见到,大者可达数十厘米,如茯苓、蘑菇等。长期以来,真菌和细菌都被归入植物界,视为最低等植物。随着生物学,尤其是微生物学的进展,重新认识了真菌在生物界的地位。真菌在生物界中的地位比细菌高得多。弄清它们的主要区别,是很有益的。因为长期以来,总是把细菌与真菌混为一谈。
⑤ 真菌的种类都有哪些
真菌(Fungus)一词的“拉丁文”Fungus (fungi)原意是蘑菇。
真菌是生物界中很大的一个类群,世界上已被描述的真菌约有 1万属12万余种(属与种都是单位,且属大于种),真菌学家戴芳澜教授估计中国大约有4万种(种为单位)。按照林奈(Linneaus)的两界分类系统,人们通常将真菌门,分为鞭毛菌亚门、接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和半知菌亚门。其中,担子菌亚门是一群多种多样的高等真菌,多数种具有食用和药用价值,如银耳、金针菇、竹荪、牛肝菌、灵芝等,但也有豹斑毒伞、马鞍、鬼笔蕈等有毒种。另外,半知菌亚门中约有300属是农作物和森林病害的病原菌,还有些属是能引起人类和一些动物皮肤病的病原菌,如稻瘟病菌,可以引起苗瘟、节瘟和谷里瘟等。(fungus;eumycetes)是具有细胞核和细胞壁的异养生物。其营养体除少数低等类型为单细胞外,大多是由纤细管状菌丝构成的菌丝体。低等真菌的菌丝无隔膜,高等真菌的菌丝都有隔膜,前者称为无隔菌丝(coenocytic hypha),后者称有隔菌丝(septate hypha)。在多数真菌的细胞壁中最具特征性的是含有甲壳质(chitin),其次是纤维素。常见的真菌细胞器有:线粒体,微体,核糖体,液泡,溶酶体,泡囊,内质网,微管,鞭毛等;常见的内含物有肝糖,晶体,脂体等。
在历史上,真菌曾被认为和植物的关系相近,甚至曾被植物学家认为就是一类植物,但真菌其实是单鞭毛生物,而植物却是双鞭毛生物。不同于有胚植物和藻类,真菌不进行光合作用,而是属于腐生生物——经由腐化并吸收周围物质来获取食物。大多数真菌是由被称为菌丝的微型构造所构成的,这些菌丝或许不被视为细胞,但却有着真核生物的细胞核。成熟的个体(如最为人熟悉的蕈)是它们的生殖器官。它们和任何可行光合作用的生物都不相关,反而跟动物很亲近,两者同属后鞭毛生物。因此,真菌被归类自成一界。
⑥ 真菌是什么菌
从你的描述上看,真菌是真核生物中的一大类群,包含酵母、霉菌之类的微生物以及为人熟知的菇类。真菌自成一界,独立于植物、动物和其他真核生物。其中,担子菌亚门是一群多种多样的高等真菌,多数种具有食用和药用价值,如银耳、金针菇、竹荪、牛肝菌、灵芝等。
⑦ 真菌的种类都有哪些
①壶菌门:
壶菌门(Chytridiomycota)壶菌门是游动细胞具有“9+2”结构的鞭毛,并能在水中游动的一类真菌,游动孢子具有一根后生尾鞭式鞭毛。
⑧ 真菌的主要类群
食用菌(蘑菇),霉菌(青霉菌)。
真菌的起源、演化和系统发育的研究,最初是根据比较形态学和细胞学的资料。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例如G-C含量、胞壁的多糖组分和结构的研究、各类真菌色氨酸生物合成途径的酶沉降图型、赖氨酸的两种不同合成途径以及rRNA序列的研究等,都推动了真菌起源和演化的研究。
真菌在地球上存在了多长时间还不清楚,对真菌的起源也没有确切的结论。真菌的有些特点和植物相似,然而在某些方面又和动物有相似之处。二十世纪80~90年代,根据营养方式的比较研究,真菌不是植物也不是动物,而是一个独立的生物类群——真菌界。
⑨ 真菌包括什么
真菌是一种真核生物。真菌主要包括酵母、霉菌、蕈菌之类的微生物及最为人熟知的菇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