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生物信息 > 生物什么时候有丝分裂

生物什么时候有丝分裂

发布时间:2022-07-21 18:01:15

Ⅰ 高一生物有丝分裂过程概括

有丝分裂分为间期与分裂期,间期主要是蛋白质的合成与DNA的复制。分裂期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前期主要发生的变化是:核膜、核仁消失纺锤体出现。中期: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排在赤道板上。后期: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向细胞两极移动。末期:细胞从中间缢裂成两个细胞。

Ⅱ 生物有丝分裂的 G1期,G2期,S期 都是指的什么期

G1是DNA合成前期;S是DNA合成期;G2是DNA合成后期。

有丝分裂间期分为G1(DNA合成前期)、S(DNA合成期)、G2(DNA合成后期) 三个阶段。G1期与G2期进行RNA(即核糖核酸)的复制与有关蛋白质的合成,S期进行DNA的复制。G1期主要是染色体蛋白质和DNA解旋酶的合成,G2期主要是细胞分裂期有关酶与纺锤丝蛋白质的合成。

在有丝分裂间期,染色质没有高度螺旋化形成染色体,而是以染色质的形式进行DNA单链复制。有丝分裂间期是有丝分裂全部过程重要准备过程,是一个重要的基础工作。

(2)生物什么时候有丝分裂扩展阅读

1、与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

中心体-与纺锤体的形成有关;

线粒体-与提供能量有关 ;

高尔基体-与植物新形成的细胞壁有关;

核糖体-与全过程需要的蛋白质合成有关,主要与间期进行的DNA复制需要的蛋白质有关;

纺锤体-纺锤体是产生于细胞分裂前初期到末期的一个特殊细胞器。

2、有丝分裂的意义:

维持个体的正常生长和发育(组织及细胞间遗传组成的一致性);保证物种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单细胞生物及无性繁殖生物个体间及世代间的遗传组成的一致性)。

Ⅲ 生物有丝分裂

当然是由/复制为+了,在有丝分裂间期,由一条单独的染色体复制成为一条含有两个姐妹染色单体的染色体,这样的话,在中期着丝点一断裂这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就一分为二分别成为两个细胞的染色体了,,有的细胞一直在分裂有的细胞只分裂一次,不分裂的时候细胞内是丝状的染色质,只有在分裂期间,才会变成高度螺璇状的染色体。这么说你能明白么?希望能帮到你。

Ⅳ 高中生物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以及它们的区别

有丝分裂:前期 膜仁消失现两体.核膜 核仁消失 出现纺锤体 染色体
中期 形数清洗赤道齐.染色体形态 数目清晰 整齐分布在赤道板附近
后期 点裂数增匀两极.着丝点分裂 染色体均匀分布在细胞两极
末期 两消两现重开始.纺锤体 染色体消失 核膜核仁出现 重新开始分裂
减数分裂:1.细胞分裂前的间期,进行DNA和染色体的复制,但染色体数目不变,复制后的每条染色体包含两条姐妹染色单体,DNA数目变为原细胞的两倍。
2.减一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或“四联体”),出现纺锤体,核仁核膜消失。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可能会发生交叉互换。
3.减一中期.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对称排列在赤道板两端。(与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大致相同,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为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4.减一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移向细胞两极。
5.减一末期细胞一分为二,形成次级精母细胞或形成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
减数分裂中几个规律性变化曲线图
6.减二前期次级精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中染色体再次聚集,再次形成纺锤体。
7.减二中期染色体着丝点排在赤道板上。
8.减二后期染色体着丝点分离,染色体移向两极。
9.减二末期,细胞一分为二,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细胞,次级卵母细胞形成卵细胞和第二极体。
区别: 间期:细胞中看不到染色体的存在,而呈现为细长的染色质,看上去是乱麻一团.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无法区分.
前期:染色体或四分体在细胞中散乱排布,每条染色体均含有一对姐妹染色单体.接下来看有无同源染色体及联会、四分体现象.若无同源染色体则为减数第二次分裂;若有同源染色体但没有联会、四分体现象,则为有丝分裂,若既有同源染色体又具有联会及四分体现象,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
中期:细胞中的染色体的着丝点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或者赤道板的两侧,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接下来看同源染色体.若无同源染色体则为减数第二次分裂;若着丝点整齐排列在赤道板的两侧,及每一对(每一个四分体)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若有同源染色体,但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的是着丝点,则为有丝分裂.
后期:染色体均分为两组,且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细胞的两极.接下来可先看着丝点的分裂情况.若移向两极的每一条染色体均含有染色单体,即着丝点没有分裂,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若着丝点已经分裂,即移向两极的染色体都不含有染色单体,则继续看同源染色体情况.若移向每一极的染色体均含有同源染色体且两两成对,则为有丝分裂;若移向每一极的染色体均不含有同源染色体,则为减数第二次分裂.
末期:一般来讲,末期图像不容易进行单独鉴别,需与其它时期相比较.若形成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且每条染色体都含有姐妹染色单体,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若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不减半(与中期、前期相比较),且无同源染色体,每条子染色体无姐妹染色单体,则为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若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不减半(与中期、前期相比较),每条染色体均无姐妹染色单体,则为有丝分裂末期

生物学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过程

与有丝分裂相比,减数分裂具有两个显着的特点:一是减数分裂要连续进行两次细胞分裂,但是,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结果,分裂后形成的细胞里只含有单倍数的染色体,即染色体数目减少了一半,而有丝分裂则是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也分裂一次,分裂后所形成的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没有变化;二是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变化情况,主要出现在第一次细胞分裂之中,并且前期比有丝分裂的前期更为复杂。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同源染色体要相互配对,形成四分体,并且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常发生交叉、互换。减数分裂中的两次细胞分裂之前的间期有一个重要的区别,就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已经完成。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前的间期没有进行染色体的复制。在不同的生物中,减数第二次细胞分裂之前的间期的长短是不同的,有些生物具有短暂的间期,而有些生物则在末期Ⅰ结束以后,会立即进入前期Ⅱ

有关DNA及染色体数量变化如下:
有丝分裂:
间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DNA 2n→4n 4n 4n 4n 2n
染色体 2n 2n 2n 4n 2n

减数分裂:
减1间 前 中 后 末 减2前 中 后 末
DNA 2n→4n 4n 4n 4n 2n 2n 2n 2n n
染色体 2n 2n 2n 2n n n n 2n n
1)有丝分裂是体细胞的分裂方式,而减数分裂只发生在生殖细胞中,成熟的生殖细胞发生。
2)有丝分裂DNA复制1次,细胞分裂1次,染色体数由2n→2n,DNA量由4c→2c
减数分裂DNA复制1次,细胞分裂2次,染色体数由2n→1n,DNA量由4c→1c
3)有丝分裂前,在S期进行DNA合成,经过G2期进入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前,DNA合成时间较长,特称为减数分裂DNA合成,之后立即进入减数分裂,G2期很短或没有。
4)有丝分裂时:每一个染色体独立活动,同源染色体中的2个染色单体分别被分配至2个子细胞中,遗传物质不变。
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发生配对,联会,交叉和交换,同源染色体分至2个子细胞中,产生了遗传物质的多样性。

Ⅵ 细胞生物学有丝分裂分为几个阶段过程是怎样进行的

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分裂间期分G1、S和G2期,分裂间期为分裂期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同时细胞有适度的生长(这两个阶段所占的时间相差较大,一般分裂间期大约占细胞周期的90%-95%;分裂期大约占细胞周期的5%-10%。细胞种类不同,一个细胞周期的时间也不相同。)
分裂期又分为分裂前期、分裂中期、分裂后期和分裂末期。细胞在分裂之前,必须进行一定的物质准备。细胞增殖包括物质准备和细胞分裂整个过程。有丝分裂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按先后顺序划分为间期、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五个时期,在前期和中期之间有时还划分出一个前中期。

Ⅶ 【高一生物】什么是有丝分裂

有丝分裂(Mitosis)
mitosis
编辑本段【概述】
有丝分裂,又称为间接分裂,由W. Fleming (1882)年首次发现于动物及E. Strasburger(1880)年发现于植物。特点是有纺锤体染色体出现,子染色体被平均分配到子细胞,这种分裂方式普遍见于高等动植物(动物和低等植物)。是真核细胞分裂产生体细胞的过程。
编辑本段【特点】
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具有周期性。即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编辑本段【过程】
有丝分裂过程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为了便于描述人为的划分为六个时期:间期(interphase)、前期(prophase)、前中期(premetaphase)、中期(metaphase)、后期(anaphase)和末期(telophase)。其中间期包括G1期、S期和G2期,主要进行DNA复制等准备工作。
通过有丝分裂,每条染色体精确复制成的两条染色单体并均等地分到两个子细胞,使子细胞含有同母细胞相同的遗传信息。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可以区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不同时期的染色体的形态和行为是各不相同的。从上一次细胞有丝分裂结束到下一次细胞有丝分裂完成之间的一段间隙时间,称为一个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间期是DNA合成和细胞生理代谢活动旺盛的时期,占细胞周期的大部分时间。根据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和DNA合成情况,又可将间期划分成:G1期——此时没有DNA复制,但有RNA和蛋白质合成。S期——此时细胞内进行DNA合成,将DNA总量增加一倍。G2期——此时细胞里含有两套完整的二倍体染色体,不再进行DNA合成。M期(分裂期)——此时染色体真正开始分裂。
在间期结束时, DNA以染色质的状态存在于细胞核中,细胞运作正常。
前期:染色质丝螺旋缠绕,缩短变粗,高度螺旋化成染色体。每条染色体包括两条并列的姐妹染色单体,这两条染色单体有一个共同的着丝点连接着。并从细胞的两极发出纺锤丝。(高等植物的纺锤体直接从细胞两极发出,高等动物及某些低等植物的纺锤体是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而行成的)梭形的纺锤体出现,染色体散乱分布在纺锤体的中央,细胞核分解,核仁消失,核膜逐渐解体.
中期: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心赤道板位置,其着丝点与纺锤丝相接 此时染色体的形态比较固定,数目比较清晰,便于观察清楚
后期:染色体分裂成单染色体,每一条向不同方向的细胞两极移动。
末期:染色体到达两极后解螺旋形成染色质丝,细胞一个分裂成两个,纺锤体消失,核膜、核仁重建。
编辑本段【细胞有丝分裂口诀】
有丝分裂并不难
间前中后末相连
间期DNA复制,蛋白质合成在其间
前期两消和两现
中期着丝点排列在中央赤道板
后期丝牵染体分两组
末期两消两现壁重建
编辑本段【动植物的不同】
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与植物细胞的基本相同.不同的特点是:
1.动物细胞有中心体,在细胞分裂的间期,中心体的两个中心粒各自产生了一个新的中心粒,因而细胞中有两组中心粒.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两组中心粒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在这两组中心粒的周围,发出无数条放射线,两组中心粒之间的星射线形成了纺锤体.
2.动物细胞分裂末期,细胞的中部并不形成细胞板,而是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最后把细胞缢裂成两部分,每部分都含有一个细胞核.这样,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了两个子细胞
编辑本段【意义】
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实质为DNA的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由于染色体上有遗传物质DNA,因而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可见,细胞的有丝分裂对于生物的遗传有重要意义。

阅读全文

与生物什么时候有丝分裂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5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0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2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3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2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0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1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1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4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2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3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99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4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4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5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9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2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