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3.三:大物质代谢的共同途径是什么阐述其概念及特点。
三羧酸循环是需氧生物体内普遍存在的代谢途径,因为在这个循环中几个主要的中间代谢物是含有三个羧基的柠檬酸,所以叫做三羧酸循环,又称为柠檬酸循环或Krebs循环。三羧酸循环是三大营养素(糖类、脂类、氨基酸)的最终代谢通路,又是糖类、脂类、氨基酸代谢联系的枢纽。是一个由一系列酶促反应构成的循环反应系统,在该反应过程中,首先由乙酰辅酶A与草酰乙酸缩合生成含有3个羧基的柠檬酸,经过4次脱氢,2次脱羧,生成四分子还原当量和2分子CO2,重新生成草酰乙酸的这一循环反应过程成为三羧酸循环。
1.三大营养素的最终代谢通路
糖、脂肪和蛋白质在分解代谢过程都先生成乙酰辅酶A,乙酰辅酶A与草酰乙酸结合进入三羧酸循环而彻底氧化。所以三羧酸循环是糖、脂肪和蛋白质分解的共同通路。
2.糖、脂肪和氨基酸代谢的联系通路
三羧酸循环另一重要功能是为其他合成代谢提供小分子前体。α-酮戊二酸和草酰乙酸分别是合成谷氨酸和天冬氨酸的前体;草酰乙酸先转变成丙酮酸再合成丙氨酸;许多氨基酸通过草酰乙酸可异生成糖。所以三羧酸循环是糖、脂肪酸(不能异生成糖)和某些氨基酸相互转变的代谢枢纽。
㈡ 生物质能的利用主要有哪三种途径
生物质(biomass)是指通过光合作用而形成的各种有机体,包括所有的动植物和微生物。生物质能则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储存在生物质中的能量形式,它一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能源之一,是仅次于煤炭、石油、天然气之后第四大能源,在整个能源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生物质种类繁多,分别具有不同特点和属性,利用技术复杂、多样,纵观国内外生物质利用技术,均是将其转换为固态、液态和气态燃料加以高效利用,主要途径有:[2] 1、直接燃烧技术包括户用炉灶燃烧技术,锅炉燃烧技术、生物质与煤的混合燃烧技术,以及与之相关的压缩成型和烘焙技术。 2、生物转化技术小型户用沼气池、大中型厌氧消化。 3、热化学转化技术包括生物质气化、干馏、快速热解液化技术。 4、液化技术包括提炼植物油技术、制取乙醇、甲醇等技术 5、有机垃圾能源化处理技术。
㈢ 微生物次级代谢合成主要途径主要有哪三种
微生物的次级代谢合成的途径主要有5条,不知你要哪三种啊?
1.由糖或糖的衍生物衍生来的次级代谢产物,例如链霉素
2.由氨基酸为前体合成的,如放线菌素
3.通过乙酸-丙二酸聚合物途径合成的,红霉素
4.通过莽草酸或分支合成途径合成的,氯霉素
5.通过甲羟戊酸一异戊二烯聚合途径,如赤霉素
就记得这些,都是主要途径
㈣ 初中生物 传染病防治的三个途径 怎样区分
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且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包括病人、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
传播途径是指能导致病原体传播的媒介,如血液、水、土壤、昆虫等。如果是针对传播媒介的措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如进出口检疫等。
保护易感人群就是改善营养,锻炼,接种疫苗等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㈤ 生物入侵的三种侵入方式是什么样
自然界中存在的生物入侵,其过程相当缓慢。但是在人类的作用下,一个要经过上千年才可能发生的入侵便可以在一天之内完成。对外来物种入侵模式的研究发现,主要是通过有意识引种、无意识引种和自然入侵3种途径来实现入侵的。
自然入侵
自然入侵指完全没有人为影响的自然分布区域的扩展。通过风力、水流自然传入以及迁徙鸟类等动物传播杂草种子等,是自然入侵的主要途径。如薇甘菊可能通过气流从东南亚传入广东,稻田象甲虫也可能是借助气流迁飞到我国的。
无意识引种
很多外来入侵生物是随人类活动而无意传入的。通常是随人或产品通过飞机、轮船、火车、汽车等交通工具,作为“偷渡者”或“搭便车”被引入到新的环境。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增加,对外交流的不断扩大以及国际旅游业的快速升温,外来入侵生物借助这些途径越来越多地传入我国。1.随人类交通工具进入。许多外来物种随着交通路线进入和蔓延,加上公路和铁路周围植被通常遭到破坏而退化,使得这些地方成为外来物种最早或经常出现的地方。如豚草多发生于铁路公路两侧,最初是随火车从朝鲜传入的;新疆的褐家鼠和黄胸鼠也是通过铁路从内地传入的。2.船只携带。远洋货轮空载离岸时,需要灌注压舱水,异地装载时须排放压舱水,一灌一排,大量的生物随压舱水移居异地,由此引发海水污染和生物入侵。我国沿岸海域有害赤潮生物有16种左右,其中绝大部分是通过压舱水等途径传入的。3.海洋垃圾。人类向海洋排放的废弃物越来越多,吸附在废弃垃圾上的漂浮海洋生物顺洋流向世界各地,进犯这些国家和地区,从而对入侵地的物种造成威胁。如海洋垃圾使向亚热带地区扩散的生物增加了1倍,在高纬度地区甚至增加了2倍多。4.随进口农产品和货物带入,许多外来入侵物种是随引进的其他物种掺杂携入的。如大量杂草种子是随粮食进口而来,毒麦传入我国就是随小麦引种带入的,一些林业害虫是随木质包装材料而来。5.随旅游者带入。随着国际旅游市场的开放,跨国旅游不断增加,通过旅游者异地携带的活体生物,如水果、蔬菜或宠物,可能携带有危险的外来入侵物种。我国海关多次从入境人员携带的水果中查获到地中海实蝇等。此外,也有一些物种可能是由旅游者的行李黏附带入我国的。
肥皂草人类为了某种目的引进新物种或品种,使某个物种有目的地转移到其自然分布范围及扩散潜力以外的地区。我国是一个深受外来物种侵害的国家,最根本的原因之一就是我国是一个引进国外物种最多的国家。我国引种历史悠久,从外地或国外引入优良品种更有着悠久的历史。早期的引入常通过民族的迁移和地区之间的贸易实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几乎与养殖、饲养、种植有关的单位都存在大量的外地或外国物种的引进项目。由于过分相信“外来的和尚会念经”,我国在引种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无序性以及短视性,从而导致大量生物入侵事件的发生。在我国目前已知的外来有害植物中,超过50%的种类是人为引种的结果。
有意引种的目的多种多样,主要可以分为以下方面:1.作为牧草、饲料或人类食物引进。如作为牧草、饲料引进的空心莲子草(又名水花生)、紫苜蓿、凤眼莲;作为蔬菜引进的番杏、尾穗苋、落葵;作为水果引进的番石榴、鸡蛋果;作为食用动物的大瓶螺、褐云玛瑙螺等。2.作为观赏生物引进。猎奇心理使得人们不断从本地之外引进动、植物来作为观赏植物或宠物,当这些生物逃逸或被人们遗弃到野外时,就有可能成为危险的外来入侵物种,如加拿大一枝黄花、含羞草、红花酢浆草、食人鲳等。3.作为药用植物引进。我国传统中医药绝大部分为中国原产,也有部分为外来物种,其中一些已经成为入侵种,如肥皂草、土人参、垂序商陆、洋金花等。4.作为改善环境植物引进。如为了修复受损的环境,人类片面地看待外来物种的某些特点而引入一些危险的外来物种。如互花大米草、薇甘菊等。
㈥ 细胞凋亡的3种途径是什么
1、凋亡抑制物
正常活细胞因为核酸酶处于无活性状态,而不出现DNA断裂,这是由于核酸酶和抑制物结合在一起,如果抑制物被破坏,核酸酶即可激活,引起DNA片段化(fragmentation)。
现知caspase可以裂解这种抑制物而激活核酸酶,因而把这种酶称为Caspase激活的脱氧核糖核酸酶(caspase-activated deoxyribonulease CAD),而把它的抑制物称为ICAD。
因而,在正常情况下,CAD不显示活性是因为CAD-ICAD,以一种无活性的复合物形式存在。ICAD一旦被Caspase水解,即赋予CAD以核酸酶活性,DNA片段化即产生。
有意义的是CAD只在ICAD存在时才能合成并显示活性,提示CAD-ICAD以一种其转录方式存在,因而ICAD对CAD的活化与抑制却是必需要的。
2、破坏细胞结构
Caspase可直接破坏细胞结构,如裂解核纤层,核纤层(Lamina)是由核纤层蛋白通过聚合作用而连成头尾相接的多聚体,由此形成核膜的骨架结构,使染色质(chromatin)得以形成并进行正常的排列。
在细胞发生凋亡时,核纤层蛋白作为底物被Caspase在一个近中部的固定部位所裂解,从而使核纤层蛋白崩解,导致细胞染色质的固缩。
3、调节蛋白丧失功能
Caspase可作用于几种与细胞骨架调节有关的酶或蛋白,改变细胞结构。其中包括凝胶原蛋白(gelsin)、聚合粘附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 ,FAK)、P21活化激酶α(PAKα)等。
这些蛋白的裂解导致其活性下降。如Caspase可裂解凝胶原蛋白而产生片段,使之不能通过肌动蛋白(actin)纤维来调节细胞骨架。
除此之外,Caspase还能灭活或下调与DNA修复有关的酶、mRNA剪切蛋白和DNA交联蛋白。由于DNA的作用,这些蛋白功能被抑制,使细胞的增殖与复制受阻并发生凋亡。
所有这些都表明Caspase以一种有条不紊的方式进行"破坏",它们切断细胞与周围的联系,拆散细胞骨架,阻断细胞DNA复制和修复,干扰mRNA剪切,损伤DNA与核结构,诱导细胞表达可被其他的细胞吞噬的信号,并进一步使之降解为凋亡小体。
(6)生物的三大途径是什么扩展阅读
凋亡的执行:
尽管凋亡过程的详细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是已经确定Caspase即半胱天冬蛋白酶在凋亡过程中是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
细胞凋亡的过程实际上是Caspase不可逆有限水解底物的级联放大反应过程。至少已有14种Caspase被发现,Caspase分子间的同源性很高,结构相似,都是半胱氨酸家族蛋白酶。
根据功能可把Caspase基本分为二类:一类参与细胞的加工,如Pro-IL-1β和Pro-IL-1δ,形成有活性的IL-1β和IL-1δ;第二类参与细胞凋亡,包括caspase2,3,6,7,8,9.10。Caspase家族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1)C端同源区存在半胱氨酸激活位点,此激活位点结构域为QACR/QG。
2)通常以酶原的形式存在,相对分子质量29000-49000(29-49KD),在受到激活后其内部保守的天冬氨酸残基经水解形成大(P20)小(P10)两个亚单位,并进而形成两两组成的有活性的四聚体,其中,每个P20/P10异二聚体可来源于同一前体分子也可来源于两个不同的前体分子。
3)未端具有一个小的或大的原结构域。
参与诱导凋亡的Caspase分成两大类: 启动酶(inititaor)和效应酶(effector)它们分别在死亡信号转导的上游和下游发挥作用。
㈦ NADPH, 在人体内的生物合成来源分别有哪些呢 我们老师说有三大途径, 分别是磷酸戊糖途径,
人类NADPH来源基本就俩,1是戊糖磷酸途径里的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反应,2是苹果酸脱氢酶的反应。如果一个乙酰CoA走柠檬酸穿梭回到细胞质再裂解成草酰乙酸再变成苹果酸氧化脱羧为丙酮酸的确能生成一个NADPH。但这个的代价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一个消耗一个碳原子,乙酰CoA在胆固醇合成中起的主要作用是碳原子的提供者,而不是还原剂,因为二者只能选其一,因此还原剂(NADPH)的供给就得有戊糖磷酸途径担负起来
㈧ 生物里的被动运输是三大运输方式吗,什么是被动运输
生物体内的运输方式有被动和主动运输。被动运输有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物质在细胞内外浓度不同形成梯度,物质顺着梯度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转运且不需要代谢能的过程叫被动运输。
㈨ 外来入侵物种的三种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
1、人类无意传播
一般是随国际贸易无意进入我国,比如随苗木和插条引进的杨树花叶病毒,随进口粮油、货物或行李裹挟偶然带入的长芒苋,通过自然扩散从东南亚进入我国的紫茎泽兰等。
2、人为有意引进
人们出于农林牧渔业生产、生态环境建设、生态保护、观赏等目的有意引进某些物种,包括作为蔬菜引进的尾穗苋、苋、茼蒿,作为观赏物种引进的加拿大一枝黄花、巴西龟,作为药用植物引进的洋金花,作为养殖品种引入的福寿螺、牛蛙
3、通过风媒、水体流动或由昆虫、鸟类的传带,使得植物种子或动物幼虫、卵或微生物发生自然迁移而造成生物危害所引起的外来物种的入侵。如豚草就是因为修建铁路公路时造成周围植被的破坏,逐步从朝鲜扩散至中国的。
外来入侵物种的影响:
1、对个体的影响
入侵种对于本地种个体具有着快速而显着的影响。例如,个体在面临入侵的捕食者或竞争者时,生长或生殖率会出现明显的下降。同时,生物个体的形态在面对入侵者时也会产生改变。个体也会由于入侵者的捕食或竞争而产生行为学上的反应,例如改变对资源的利用模式。
2、对种群的影响
种群的分布、结构(年龄或大小)以及增长率等,都会严重受到入侵种的影响。例如入侵种可能会通过占领本地种的生态位,减少本地种的可利用资源,导致本地种种群的增长率大大降低,进而将本地种排斥出去。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外来入侵物种
㈩ 生物固氮有哪三种途径
固氮微生物的类型 固氮生物都属于个体微小的原核生物,所以,固氮生物又叫做固氮微生物。根据固氮微生物的固氮特点以及与植物的关系,可以将它们分为自生固氮微生物、共生固氮微生物和联合固氮微生物三类。
自生固氮微生物在土壤或培养基中生活时,可以自行固定空气中的分子态氮,对植物没有依存关系。常见的自生固氮微生物包括以圆褐固氮菌为代表的好氧性自生固氮菌、以梭菌为代表的厌氧性自生固氮菌,以及以鱼腥藻、念珠藻和颤藻为代表的具有异形胞的固氮蓝藻(异形胞内含有固氮酶,可以进行生物固氮)。
共生固氮微生物只有和植物互利共生时,才能固定空气中的分子态氮。共生固氮微生物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与豆科植物互利共生的根瘤菌,以及与桤木属、杨梅属和沙棘属等非豆科植物共生的弗兰克氏放线菌;另一类是与红萍(又叫做满江红)等水生蕨类植物或罗汉松等裸子植物共生的蓝藻。由蓝藻和某些真菌形成的地衣也属于这一类。
有些固氮微生物如固氮螺菌、雀稗固氮菌等,能够生活在玉米、雀稗、水稻和甘蔗等植物根内的皮层细胞之间。这些固氮微生物和共生的植物之间具有一定的专一性,但是不形成根瘤那样的特殊结构。这些微生物还能够自行固氮,它们的固氮特点介于自生固氮和共生固氮之间,这种固氮形式叫做联合固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