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生物信息 > 箭石化石怎么看里面的生物

箭石化石怎么看里面的生物

发布时间:2022-07-23 01:11:47

㈠ 这是什么化石

应该是箭石类化石
箭石 (Belemnite)
箭石与现代的乌贼类比较相似,但内壳远比乌贼的内壳发育。其内壳主要由鞘、闭锥和前甲3 部分构成。鞘最容易保存为化石;箭石个体大小变化很大,一般鞘长4~12厘米,身体总长一般为24~90厘米,最长可达4米多 ,箭石主要生活在大陆架海区,推测以自由游泳或漂浮为主,捕食小鱼和甲壳类。分布十分广泛。箭石除用于确定地层时代外,还可测定当时水温,对确定古气候及大陆漂移提供资料。
古无脊椎动物。头足纲,箭石类的统称。壳由鞘、闭锥、前甲三部分组成。闭锥是由凹面的隔壁构成的圆锥体。前甲是闭锥背部长而宽的突起物,很薄,难于保存。鞘呈圆柱状或圆锥状,通常是唯一能成为化石的部分。开始出现于早石炭世,在侏罗纪及白垩纪的地层中最多。(右为箭石鞘和闭椎部分)。
[编辑本段]简单介绍
箭石生活在中生代侏罗纪到白垩纪时期,今天的欧洲是它主要的分布地区。箭石的身体较长,眼睛较大,整体外形类似现在的枪乌贼。它长有大约10只触手,这些触手从头部末端伸出,并且全部带有吸盆和钩。箭石可以利用这些触手抓取海洋中的小型生物作为其食物。它身体前端的两侧长有翼状的鳍,这些鳍能帮助它控制前进的方向并慢慢地游动。但当遇到危险时,箭石就不能依靠鳍逃命,而只能靠向外喷射水柱推动自己快速前进以摆脱危险。
[编辑本段]箭石家族
箭石目下包括了圆柱箭石、前箭石、箭乌贼等不同的科。其中圆柱箭石是箭石家族中体形最大的一科,其长度能达到25厘米。它生活在侏罗纪中晚期的近海深处,分布在现在的欧洲和北美洲等地,其锥体由后往前逐渐削尖。前箭石数量很多,生活在白垩纪中期温暖的近海,以捕捉小猎物为食,在世界各地都能发现它的化石。这种小箭石的护甲细长呈纺锤状,并以半透明琥珀色石灰保存下来。

㈡ 箭石、笔石、还有菊石是哪个时代的

箭石与现代的乌贼类比较相似,但内壳远比乌贼的内壳发育。其内壳主要由鞘、闭锥和前甲3 部分构成。鞘最容易保存为化石;箭石个体大小变化很大,一般鞘长4~12厘米,身体总长一般为24~90厘米,最长可达4米多 ,箭石主要生活在大陆架海区,推测以自由游泳或漂浮为主,捕食小鱼和甲壳类。分布十分广泛。箭石除用于确定地层时代外,还可测定当时水温,对确定古气候及大陆漂移提供资料。 古无脊椎动物。头足纲,箭石类的统称。壳由鞘、闭锥、前甲三部分组成。闭锥是由凹面的隔壁构成的圆锥体。前甲是闭锥背部长而宽的突起物,很薄,难于保存。鞘呈圆柱状或圆锥状,通常是唯一能成为化石的部分。开始出现于早石炭世,在侏罗纪及白垩纪的地层中最多。(右为箭石鞘和闭椎部分)。箭石生活在中生代侏罗纪到白垩纪时期,今天的欧洲是它主要的分布地区。箭石的身体较长,眼睛较大,整体外形类似现在的枪乌贼。它长有大约10只触手,这些触手从头部末端伸出,并且全部带有吸盆和钩。箭石可以利用这些触手抓取海洋中的小型生物作为其食物。它身体前端的两侧长有翼状的鳍,这些鳍能帮助它控制前进的方向并慢慢地游动。但当遇到危险时,箭石就不能依靠鳍逃命,而只能靠向外喷射水柱推动自己快速前进以摆脱危险。箭石目下包括了圆柱箭石、前箭石、箭乌贼等不同的科。其中圆柱箭石是箭石家族中体形最大的一科,其长度能达到25厘米。它生活在侏罗纪中晚期的近海深处,分布在现在的欧洲和北美洲等地,其锥体由后往前逐渐削尖。前箭石数量很多,生活在白垩纪中期温暖的近海,以捕捉小猎物为食,在世界各地都能发现它的化石。这种小箭石的护甲细长呈纺锤状,并以半透明琥珀色石灰保存下来。 笔石是笔石动物的化石,由于其保存状态是压扁成了碳质薄膜,很像铅笔在岩石层上书写的痕迹,因此才被科学家叫做“笔石”。 笔石动物是一类绝灭了的海生群体动物。笔石虫体所分泌的骨骼,称为笔石体(rhabdosome)。笔石体一般大小为场几厘米或几十厘米,较大的可达70cm或更长。笔石体的成分以往视为几丁质。1966年富卡尔特(M.F.Foucart)和热尼奥(C.Jeuniaux)的分析结果表明,笔石骨骼中不含几丁质,但有甘氨酸、丙氨酸等多种氨基酸,这些氨基酸可能来源于硬蛋白,透射电镜下所显示的骨骼超微结构有蛋白骨胶原的外表,很可能其物质成分为骨胶原。因此,笔石体的成分似乎是一个非几丁质的有机物。 菊石:软体动物门头足纲的一个亚纲。是已绝灭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生存于中奥陶世至晚白垩世。它最早出现在古生代泥盆纪初期(距今约4亿年),繁盛于中生代(距今约2.25亿年),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三叠纪海洋中,白垩纪末期(距今约6500万年)绝迹。菊石通常分为9目约80个超科,约280个科和约 2000 个属,以及许多种和亚种等。‘分布长期以来,许多学者推测具有旋卷壳体的菊石是由直壳的杆石类,逐渐弯曲而演变为环形壳的无棱菊石类。但是,地层学的证据表明,最古老的具环形壳的无棱菊石类和弓形的杆石类几乎是同时出现的。因此,也有人设想杆石类和无棱菊石类几乎同时由具卵形胎壳和腹方体管的直角石类演化的。 菊石化石均产于浅海沉积的地层中,并与许多海生生物化石共生。通过对含菊石地层的古地磁、古温度的测定、岩性和岩相分析和对菊石古生态的研究,推测菊石栖居在热带至温带的有一定深度的海域,内中又因壳壁厚薄、壳形和壳表装饰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生活习性,例如:壳壁较厚和具粗强壳饰的类型是较不活动的类型;壳壁较薄、表面平滑和具尖饼状壳形者是较活动的栖居于较深水体的类型。 菊石演化迅速,分布广泛和易于辨认,是划分和对比地层最有效的标准化石。依据菊石在地层中的垂向演变而划分成颇为精细的菊石带。例如在中生代的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每一个纪均可划分出30个以上的菊石带,平均每个菊石带的延续时限在100~200万年之间,在西欧古生代早石炭世晚期赛尔布霍夫期地层划分出30个菊石带,平均每个菊石带延续时限不超过50万年。应用同位素和其他方法测定地层的绝对年龄,还远远不能达到这个精度。 在中国古生代和中生代地层中含有各种菊石,特别是广西的早泥盆世菊石群,华南二叠纪菊石,广西、青海和西藏三叠纪菊石和西藏侏罗纪及白垩纪菊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㈢ 在岩石中可以看到一些古代生物的什么或什么这些叫做化石

化石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最常见的是骸骨和贝壳等。

保存在地壳岩石中的古动物或古植物的遗体或表明有遗体存在的证据都谓之化石。太古宙(34亿年前)至全新世(1万年前)之间的化石都被发现过。

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地球上曾经生活过无数的生物,这些生物死亡后的遗体或是生活时遗留下来的痕迹,许多都被当时的泥沙掩埋起来。

在随后的岁月中,这些生物遗体中的有机质分解殆尽,坚硬的部分如外壳、骨骼、枝叶等与包围在周围的沉积物一起经过石化变成了石头,但是它们原来的形态、结构(甚至一些细微的内部构造)依然保留着;同样,那些生物生活时留下的痕迹也可以这样保留下来。

我们把这些石化了的生物遗体、遗迹就称为化石。从化石中可以看到古代动物、植物的样子,从而可以推断出古代动物、植物的生活情况和生活环境,可以推断出埋藏化石的地层形成的年代和经历的变化,可以看到生物从古到今的变化等等。

类型

地层中的化石按其保存特点可分为实体化石、模铸化石、遗迹化石和化学化石4大类。

1、实体化石是由古生物遗体本身的全部或部分(特别是硬体部分)保存下来而形成的化石。

2、遗迹化石是指保留在岩层中的古生物生活时的活动痕迹及其遗物。

3、 化学化石是指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古生物遗体没有保存下来,但组成生物的有机成分分解后形成的氨基酸、脂肪酸等有机物却仍然保留在岩层里。

4、模铸化石是古生物遗体留在岩层或围岩中的印痕和复铸物。根据与围岩的关系被分为5种类型:印痕化石、印模化石、模核化石、铸型化石和复合模化石。

㈣ 谁能告诉我古生物化石鉴定的方法

确定化石的分类阶元和名称。化石是古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化石大多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迹或遗物,如硬体组织、身体局部印痕、某些器官及排泄物等经过石化作用的产物。一般仅保存其形态特征。所以,古生物化石的鉴定是以形态为主要依据。在有些门类中,高级分类阶元是按自然系统划分的,而低级的分类,无法按照自然系统进行,就要依据化石的种类、形态等进行鉴别,定立一些形态或器官的种、属,甚至科,如:牙形刺、植物孢粉、足迹等。
各门类古生物化石的具体鉴定方法不尽相同,但一般都要经过下述步骤:①熟悉标本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对大化石的细微构造或微体化石,一般需要借助实体镜、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进行观察。有时要将化石做连续切片,以便于了解其内部构造特征;②利用所具有的知识并查阅有关文献,确定较大的分类阶元,一般定到科;③利用检索表、图版等文献资料, 将标本进一步检索到属、种;④选择有代表性的种群标本或典型的单个标本进行特征描记,度量各种性状要素及照相。
鉴定化石标本时,主要借助某一类别或某一地层层位中发现的化石的有关专着,并查阅专着出版后发表的有关论文。鉴定人员在进行正确、全面的资料查阅对比后,发现所要鉴定的化石与文献中所描记的某一生物化石完全相同,就可以将该化石归在同一名称之下。如果没有发现相同的特征记述,就可以这批标本为基础,建立新种、新属等新的分类,并给予适当的名称。建立新种的标本称为模式标本,据以命名一个属的种,称为模式种(或属形种、属型)。同样,还有模式属等。
由于种以种群为单位生活,其中存在着连续的个体变异。然而模式标本往往只是某个物种首次发现的标本,不一定全面地反映该种的特征。在这个概念指导下,没有一个个体是种群性状的“典型”。在鉴定物种时,要尽可能多地、全面地采集标本,使得这些标本能大体反映真正种群的总面貌,然后,用各种统计方法来区分种间变异和种群内变异,从而达到鉴定物种的目的。
标本鉴定以后,要进行记述。一个古生物种的完备记述,按顺序包括下列各项:学名、图版、同异名录、模式(种群)标本的编号和保存地点、鉴定要点、描述、度量及其他数据资料讨论、产地和层位。

㈤ 化石能告诉我们古生物的哪些信息

从化石中可以看到古代动物、植物的样子,从而可以推断出古代动物、植物的生活情况和生活环境,可以推断出埋藏化石的地层形成的年代和经历的变化,可以看到生物从古到今的变化等等。

㈥ 考古人员是如何根据化石来推测该种古生物的外貌的

早在九百多年前,沈括就提出了一个观点:有些石头上印着远古时代植物和动物的遗迹,这就是化石。

以动物为例,如果发现的骨头化石比较多,那是最好的,可以尽量拼装成一具完整的骨架。这样一来,最起码我们对这个化石生前的外形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才方便进行下一步推测。


有了骨头,就要加肉。科学家发现,肌肉和韧带等虽然不是骨头,也没有和骨头一起留存下来,但是它们会在骨头上留下痕迹。通过这些痕迹,我们可以推测古生物身体哪部分有什么样的肉。同时,通过古生物生存年带的气温,可以推测它们体内的脂肪含量有多少。


另外,科学家还对生物的牙齿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通过表面光滑度、珐琅质的含量等等,可以推断出生物牙齿的位置。比如,通过对河马牙齿的研究,即使我们不知道河马长什么样,也可以推测出它的牙齿是包在嘴里的。




在生物的体内,有一种叫做黑色素体的物质。顾名思义,就是可以显出黑色,比如我们的头发里就有。如果在化石里发现黑色素体,并且能够估算出大致的含量,就可以推测其主人的颜色是什么样的。


另外,科学家还会通过古生物的现代近亲,来判断它们的外形。比如我们想知道剑齿虎长什么样,就会以现代猫科动物为基础。推测猛犸象的外形,就要参考现代大象。推测巨齿鲨的外形,就要借助大白鲨的形象……

㈦ 看下面的化石标本及其复原图,想一想人们是通过什么来了解远古时期的生物的

一般情况下,可以通过化石,利用现代的一些先进的技术进行复原,从而得到一些较为可视化的原型,这样子,再通过一定的猜测和结合C元素的检测等系列推测出来的环境,再加上一些偶然的原因型成的化石等因素进行综合的分析就可以得到相应的结果了。希望可以帮你。但是,过去的已经过去,有部分东西还是推测的。

㈧ 化石怎么辨别

这样的图片怎么鉴定啊。目前看像陶器啊。
你发清楚的图片在这里,我就可以给你答案。
鉴定化石不是很简单的事,要有古生物知识和地质方面的知识等等。看石头是不是化石,主要看有没有生物构造。以及是不是生物留下的东西。再加上经验。
一般的有这样专业的大学、研究所、博物馆都能鉴定

阅读全文

与箭石化石怎么看里面的生物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5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0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1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2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2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0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3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2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2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96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4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4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3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9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2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