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物实验中如何提出问题
高中阶段的生物实验可以分为探究实验和验证实验.
探究实验,实验结论通常有两种以上.
验证实验,实验结论只有一种,而且是题干中明确提示的.
探究性试验的步骤大致是
1、提出问题。
2、猜想与假设。
3、设计实验。
4、进行实验。
5、结论。
6、评估与交流。
提出问题根据要求来提,一般从题目里都可以轻易地找出来,
比如
1、提出问题。探究高浓度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2、猜想与假设。高浓度生长素抑制植物生长/高浓度生长素促进植物生长
不过你最好还是把题目发上来~~
2. 发现问题 提出假设是什么方法
科学探究法.
过程:1.发现问题2.提出假设3.实验4.得出结论
3. 生物研究实验中的“做出假设”应该怎么写
可以说下详细题目吗?
读图题,需要熟记课本中的原图。
若是表格形式,需要注意变量的变化趋势,分析其原因。
做实验题的步骤:
1、发现问题
2、提出假设
3、控制单一变量
4、进行合理的实验
5、分析实验结果
6、验证或妥证原先的假设
4. 生物实验作出假设是什么
实际上是依据你想研究的对象或者说是研究目的作出推测假设
5. 生物实验的七大步是什么,就是提出问题,做出假设什么的。
发现并提出问题,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并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6. 生物假设怎么写
观察中(学习
)和(
生活)的问题,经过(
熟虑)和(
思考)以后,你会对问题做出各种(猜测
)这就是假设。一个成功的假设,要能够说明(
相关事物之间的关系)
7. 初中生物实验题答题技巧
实验题大多都是以一个基础知识展开慢慢的拉到生活实践或者更深层次的
所以你一定要注意:
第一点:没学过的不会考(如果没学过那就是题目上有)
第二点:注意它给的材料。。材料很重要
第三点:切记不可乱答,乱答和厌考和燥是考场3大问题
第四点:语言要注意切合题意,不可以想当然,考试在答题卡上,填之前一定要认认真真的思考
第五点:这点也是你最关注的,组织语言一定要严谨,现在考试一般是用一个生活中的事情然后渐渐引出题目,有些常识一定要懂(不过一般不会不懂)题目一定要看清!我们考生物一定要知道他怎么出题,我们再怎么考
最后祝你考好 我自己也考好点把
8. 谁参加过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知识竞赛,是如何准备的
我参加过,得了江苏省赛区三等奖(2005年)。
初赛是全国出卷,题目不是太难,有一部分高中题目,这一不分应该基本做全对。初赛的题目面很广,涉及到动物学,植物学,细胞学,生态学,遗传学,生化等,感觉各部分题量都差不多。我们那年就考了选择题和判断题,没有主观题,找一本竞赛书看看,基本上每本竞赛书都会有这些知识的介绍,尽量多看看,没必要死记硬背,事实上也没时间。如果你平时多了解各方面生物知识比较多的话就好些。当年我就重点看了一个星期就过了初赛。参赛时时间肯定来得及,慢慢做,选择题多采用排除法等方法,认真答题,全部做完。大家都没怎么准备,自己尽力做好点就有希望。
复赛是各省出卷,江苏省是侧重植物和动物,我这方面不是很感兴趣,所以没考好。
先过了初赛再说吧。
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纲要理论部分
(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可适当参考)
全国竞赛理论考试应当注意那些适用于同一类群中大多数生物的生物学概念。试题一般不包括特殊事实、例外或者需要特殊或地方经验的某地特有生物的知识。大部分试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力、科学过程技能以及对生物学知识的应用。单纯考查记忆的试题比例较少,一般不超过总分的25%。理论部分应按注明的比例包括以下7个部分:
Ⅰ.细胞生物学(25%)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化学成分
*细胞器
*细胞代谢
*蛋白质合成
*通过膜的转运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微生物学
——生物工程学
Ⅱ.植物解剖和生理(重点是种子植物)(15%)
——组织和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和气体交换
*水分、矿物质和同化物的运输
*生长和发育
*生殖(包括蕨类和苔藓)
Ⅲ.动物解剖和生理(重点是脊椎动物)(15%)
——组织和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皮肤及其衍生物
*运动器官
*消化和营养
*呼吸作用
*血液循环
*排泄
*调节(神经的和激素的)
*生殖和发育
*免疫
Ⅳ.动物行为学(5%)
*行为的体系
*行为的原因
*争斗行为
*习得性行为
Ⅴ.遗传学与进化(15%)
*变异:突变和渐变
*孟德尔遗传
*多等位性、重组、伴性遗传
*哈迪——温伯格定律
*进化的机理
Ⅵ.生态学(15%)
*生态系统
*食物关系
*能流
*生物——地球化学系统
*演替
*种群结构和动态
*生物圈和人
Ⅶ.生物系统学(10%)
——结构和功能;主要类群中典型生物之间的演化和生态的关系
在上述各主题中均应包括有科学思维的原则和生物学方法的原理的题目。
全国竞赛考试纲要细目
Ⅰ.细胞生物学(25%)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化学成分
1. 单糖、双糖、多糖
2. 脂类
3. 蛋白质:氨基酸、遗传密码子、蛋白质结构
4. 蛋白质的化学分类:简单蛋白质和结合蛋白质
5. 蛋白质的功能分类:结构蛋白和酶
6. 酶类:化学结构、酶作用的模型、变性、命名
7. 核酸:DNA,RNA
8. 其他重要化合物:ADP和ATP、NAD+和NADH、NADP+和NADPH
*细胞器
9. 细胞核:核膜、核透明质、染色体、核仁
10. 细胞质:细胞膜、透明质、线粒体、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溶酶体、液泡膜、前质体、质体(叶绿体、有色体、白色体〔如造粉体〕)
*细胞代谢
11. 无氧呼吸:糖酵解
12. 有氧呼吸:糖酵解、柠檬酸循环、氧化磷酸化
13. 脂肪和蛋白质的异化
14. 光合作用:光反应、暗反应(卡尔文循环)
*蛋白质合成
15. 转录
16. 转译
17. 遗传密码
*通过膜的转运
18. 扩散
19. 渗透,质壁分离
20. 主动转运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21. 细胞周期:间期和有丝分裂
22. 染色单体、赤道板、单倍体和二倍体、基因组、体细胞和生殖细胞、配子、交换
23. 减数分裂1和减数分裂11
——微生物学
*原核细胞的组成
*形态学
*光养和化养
——生物工程学
*发酵
*生物体的遗传操纵
Ⅱ.植物解剖和生理(重点是种子植物)(15%)
——组织与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和气体交换
24. 叶:结构;气孔功能
*水分、矿质和同化物的运输
25. 根:结构(内皮层)
26. 茎:结构(维管束)
*生长和发育
27. 顶端分生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生殖(包括蕨类和苔藓)
28. 无性生殖(无性繁殖系的形成)
29. 有性生殖
30. 花的结构、传粉、双受精
31. 种子植物、蕨类和苔藓的世代交替
Ⅲ.动物解剖和生理(重点是脊椎动物)(15%)
——组织与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皮肤及其衍生物
*运动器官(脊索、脊柱、附肢)
*消化和营养
32. 消化道(包括肝、胆囊和胰脏)
33. 食物的机械分解和化学分解
34. 吸收
35. 食物的成分(水、矿质、维生素、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
*呼吸作用
36. 呼吸的机制
37. 气体交换
38. 呼吸器官
*循环
39. 血液:血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40. 血液循环: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脏
41. 淋巴系统:组织液、淋巴
*排泄
42. 肾脏系统的结构
43. 尿的产生
*调节(神经的和激素的)
44. 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脊髓和脑)自主神经系统(交感和类副交感神经系统)、反射、感觉器官(眼和耳)
45. 内分泌系统:脑下垂体、甲状腺、胰岛、肾上腺髓质、肾上腺皮质、卵巢和睾丸
*生殖和发育
46. 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47. 排卵和经期
48. 受精
49. 外胚层、中胚层、内胚层的形成
50. 胚胎的膜
*免疫性
51. 抗原、抗体
Ⅳ.动物行为学(5%)
*行为系统
*行为原因
*争斗行为
*习得性行为
Ⅴ.遗传学与进化(15%)
*变异:突变和渐变
*孟德尔遗传
52. 一对基因杂交
53. 两对基因杂交
54. 多对基因杂交
*多等位性、重组、伴性遗传
*哈迪——温伯格定律
*进化的机制
55. 突变
56. 自然选择
57. 生殖分离
58. 适应
59. 适合度
Ⅵ.生态学(15%)
*生态系统
*食物关系
60. 食物网
61. 食物链
62. 营养级
63.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能流
64. 生物量的金字塔
65. 能量金字塔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66. 碳循环
67. 氮循环
*演替
*种群的结构和动态
68. 人口年龄和性别结构
69. 出生率、死亡率
70. 指数增长
*生物圈和人
71. 人口增长
72. 污染
Ⅶ.生物系统学(10%)
下列各类群中的典型生物结构和功能、演化和生态的相互关系。植物的科以下、动物的目以下各分类单位的名称以及拉丁名的有关知识在回答问题时都不作要求。
门
亚门
纲
目
科 属
原 核 生 物
埃希氏菌属,大肠杆菌所在的属
鱼腥藻属
真 核 生 物
红藻门 角叉菜属
褐藻门
硅藻纲 舟形藻属
褐藻纲 马尾藻属
眼虫藻门(裸藻门) 眼虫藻属(裸藻属)
绿藻门 小球藻属
衣藻属
丝藻属
水绵属
结合菌门 毛霉
子囊菌门 麦角属、青霉属、酵母属
担子菌门 蘑菇属(伞菌属)
莱尼蕨门 莱尼蕨
苔藓植物门
苔纲 地钱属
藓纲 金发藓属、泥炭藓属
石松门 石松属
木贼门 木贼属
木龙骨门 蕨属
松柏门 银杏属、松属、苏铁属
木兰门
木兰亚门
木兰科 木兰属
毛茛科 毛茛属
蔷薇科 蔷薇属、苹果属、李属
蝶形花科 豌豆属
木樨科 丁香属
壳斗科 栎属
仙人掌科 仙人掌属
芸苔科 芸苔属
唇形科 野芝麻属
茄科 茄属
菊科 向日葵属
百合纲
百合科 百合属、葱属
兰科 兰属
禾本科 玉蜀黍属、小麦属
棕榈科 椰子属
天南星科 龟背竹属
原生动物门 变形虫
锥虫
疟原虫
草履虫
钟虫
多孔动物门 海绵
腔肠动物门
水螅纲 水螅
钵水母纲 海月水母
珊瑚纲 红珊瑚
扁形动物门
涡虫纲 多目涡虫
吸虫纲 片形吸虫
绦虫纲 绦虫
线形动物门 蛔虫、旋毛虫
环节动物门
多毛纲 沙蚕
寡毛纲 带丝蚓(蚯蚓)
蛭纲 医用蛭
节肢动物门
甲壳纲 河螯虾属、蚤属、剑水蚤属
有螯肢亚门 圆蛛属、转轮蟹属
有气管亚门
唇足纲 蜈蚣属
昆虫纲
缨尾目 衣鱼属
蜻蜓目 蜻属
直翅目 飞蝗属
等翅目
虱目 虱属
半翅目 条蝽属、龟蝽
同翅目 蚜属
鞘翅目 步甲属、马铃薯叶甲
膜翅目 姬蜂、蜜蜂属、蚁属
双翅目 按蚊、果蝇、家蝇属
鳞翅目 菜粉蝶、家蚕
软体动物门
腹足纲 大蜗牛属
瓣腮纲 牡蛎属
头足纲 乌贼属
棘皮动物门
海星纲 海盘车属
海胆纲 心形海胆属
脊索动物门
尾索亚门(被囊亚门) 海鞘
头索亚门 文昌鱼属
脊椎动物门
圆口纲 海七鳃鳗属
软骨鱼纲 猫鲨属
鱼纲
硬鳞总目 鲟属
真骨总目 鲱属
两栖纲
有尾目 蝾螈
无尾目 蛙属
爬行纲
龟鳖目 陆龟属
鳄目 鳄属
有鳞目 蝰蛇属
鸟纲
鸵形目 鸵鸟
企鹅目 企鹅
鹳形目 鹳
雁形目 雁
隼形目 隼
鸡形目 鸡
鸽形目 鸽
鸮形目 林鸮
䴕形目 黑啄木鸟
雀形目 麻雀
哺乳纲
单孔目 鸭嘴兽属
有袋目 大袋鼠属
食虫目 猬属、鼹属
翼手目 鼠耳蝠属
啮齿目 小家鼠属
食肉目 棕熊属、犬属、猫属
长鼻目 象属
奇蹄目 马属
偶蹄目 猪属、牛属
鲸目 海豚属
灵长目 卷尾猴属、猕猴属
长臂猿属、黑猩猩属
大猩猩属、猩猩属、人属
此外,还要知道以下类群:
病毒 细菌
地衣 梅衣属、石蕊属
全国竞赛实验部分的基本技能
全国竞赛的实验考试应集中考察参赛者使用以下技能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一 科学方法技能
1.观察
2.测量
3.分类
4.找出相互关系
5.计算
6.数据的组织整理与表达:曲线图、表格、绘图、图解、照片
7.预期/设计
8.提出假设
9.限定实验操作:范围、条件、假设
10.变量的确认与控制
11.实验:设计实验、进行实验、结果/数据记录、结果的解释和得出结论
12.恰当准确的提出数字结果(数字的正确量)
二.生物的基本技能
1.用放大镜观察生物体
2.使用显微镜(X 45)
3. 使用实体镜
4.绘图(通过显微镜等)
5.使用以数字密码标明生物学术语的表格来确切描述一幅生物图
三.生物学方法
参赛者应当知道并能够使用以下方法技术,如果任何技术需要依靠特殊技术设备的程序相关的特殊的知识,试卷会提供说明。
A.细胞学方法
1.离析和压片技术
2.涂片方法
3. 细胞染色和制备装片
B.研究植物解剖学和生理学的方法
1.植物花的解剖和花程式的导出
2.植物其它部分的解剖:根、茎、叶、果实
3.徒手切片:茎、叶、根
4.植物组织的染色(例如木质部)和备制植物的组织装片
5.光合作用的初步测量
6.蒸腾作用的测量
C.研究动物解剖学和生理学的方法
1.节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解剖
2.小动物整体装片的备制
3.呼吸的初步测量
D.行为学方法
1.动物行为的决定和解释
E.生态学和环境的方法
1.估计种群密度
2.估计生物量
3.初步判断水质
4.初步判断空气质量
F.分类学方法
1.使用二歧检索表
2.编制简单的二歧检索表
3.鉴定大部分普通有花植物的科
4.鉴定昆虫的目
5.鉴定其他生物的门和纲
四.物理和化学方法
1.分离技术:色谱法、过滤、离心
2.测定:单糖、多糖、脂、蛋白质(费林氏溶液或费林氏反应,I溶于KI水溶液)、双缩脲
3.滴定
4.稀释法
5.使用移液管
五 统计学方法
1.概率和概率分布
2.平均值、中值、百分数、方差、标准差、偏差、标准误、T检验、卡方检验
9. 生物实验中应如何作出假设
根据实验目的来假设
10. 生物考试答题有什么技巧么
当然,一套灵活机动的解题策略是必不可少的。解题就是将题目中的相关信息与学科知识挂上钩,进行重组和整合,通过一系列思维活动使问题得到解决。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准确地进行知识挂钩。考题设置的情景真实地模拟现实,有些甚至是学生前所未闻的,但无论怎么变,总可以从课本上找出知识依据。
2运用多种思维方法。寻求答案的过程是思维的过程,要使用对比、分析、综合、推理、联想等多种思维方法,防止思维僵化。
3注意学科之间的有效组合。答题有时也要借助数、理、化知识,因此必须重视理、化、生三科在方法体系上的共同点。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善于结合社会热点:很多社会热点问题与生物学密切相关,都可能成为高考命题的材料来源。
4科学作答不可忽视。答案要准确,要做到层次清晰、条理清楚、逻辑严谨。答案要体现创新精神,尤其是开放性的试题,可以大胆用多种方式解答。实验假设
不可模棱两可
考生失分主要体现在审题和作答上。
审题不严,往往是没有把整个题目看完、题目的意思也没有完全领会,不明白问题与题干的关系,也没有把题干和所学知识内容衔接起来。
作答时,考生往往不能用正确的生物术语答题,对课本上的生物概念、原理、规律及图形,不能在试卷上正确地表述;其次,不少考生的语言缺乏逻辑关系,有时跳着写,会跳过一些得分点,自然分数也拿得少,应该在试卷上把正确的逻辑关系推理顺序一一写出。
对于实验题,考生要注意在设计实验中,实验假设不可模棱两可,否则得不到分。不能将实验原理和实验目的混淆,实验步骤在控制变量时只能设置单一变量,否则难以得出实验结论。
最后,在解简答题时,一定要注意前后的因果关系,明确设问的几个问题间层层递进或互为因果的关系。
查看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