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这种海边虫子的学名是什么
看形态像岩虫属(Marphysa)的一种,属于环节动物门(Annelida),多毛纲(Polychaeta),矶沙蚕科(Eunicidae)岩虫属(Marphysa)。本来只要根据产地就可以对应找到相关文献来确定其种名,但现在已有研究发现岩虫因为人为活动扩散至其他地方的例子,所以如果想知道准确的物种名,需要做形态和分子两方面的分析。下面是目前我国沿海记录的岩虫属的所有8个种的种名,可以把这些种名输入WoRMS(网页链接)网站来查询原始文献,都有相关形态或分子的描述。建议你可以把这些样品送到附近的海洋研究机构或大学,请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来给出答案。
M. digitibranchia Hoagland, 1920,
M. orientalis Treadwell, 1936,
M. victori Lavesque, Daffe, Bonifácio & Hutchings, 2017,
M. multipectinata Liu, Hutchings & Sun, 2017,
M. tribranchiata Liu, Hutchings & Sun, 2017,
M. tripectinata Liu, Hutchings & Sun, 2017,
M. maxidenticulata Liu, Hutchings & Kupriyanova, 2018,
M. hongkongensa Wang, Zhang & Qiu, 2018.
另,所谓红虫,估计是因为其位于两侧疣足上的红色鳃丝,可参考下图:
㈡ 世界上最凶猛的鲨鱼是什么鲨鱼
世界上最凶猛的鲨鱼是牛鲨,沙虎鲨,大白鲨。
1,牛鲨体型较小,身体较其它鲨鱼相对宽阔,躯干粗大,整个身体呈纺锤型。体背呈侧暗灰色,腹侧为灰白色。雄性牛鲨可长到2.1米长,90公斤重。雌性则更大,达3.5米长,230公斤重。
2,沙虎鲨,Carcharias taurus(Rafinesque, 1810),锥齿鲨科锥齿鲨属的一种鲨鱼。体长,全长3-3.4米,体重,95-110公斤。又名戟齿砂鲛、戟齿锥齿鲨,是一种生活在海岸海域的大型鲨鱼。
3,大白鲨(学名:Carcharodon carcharias),又称噬人鲨,是最大的食肉鱼类,身长可达6.5米,体重3200公斤,尾呈新月形,牙大且有锯齿缘,呈三角形,牙长10厘米,大型进攻性鲨鱼。
(2)有一种很凶猛的海下生物叫沙什么扩展阅读
牛鲨在大约4亿年前就已经游弋在大海之中,比还生存着的其他鲨鱼早1亿年,是鲨鱼家族中最令人闻风丧胆的鲨鱼之一。
牛鲨与大白鲨、沙虎鲨同列为最具攻击性、最凶猛、最常袭击人类的鲨鱼,攻击性排名第二,仅次于大白鲨。常被人冠作“海中之狼”“人类杀手”“神秘的海洋杀手”“沉船屠夫”。研究表明,水下环境及地域的变化,就足以引起它的攻击。
㈢ 最凶猛的鲨鱼是什么
最凶猛的鲨鱼是大白鲨。
【大白鲨介绍】
学名:噬人鲨
拉丁文:Carcharodon carcharias
英文:Great white shark;white shark
目:鼠鲨目
亦称白鲨(great white shark)。
鲭鲨科(Isuridae,或称鼠鲨科〔Lamnidae〕)大型进攻性鲨鱼,学名为Carcharodon carcharias。被认为较其他鲨类对人更有危害性,又称食人鲨、白死鲨。分布于各大洋热带及温带区,一般生活在开放洋区,但常会进入内陆水域。因有时会在未受刺激的情形下对游泳、潜水、冲浪的人,甚至小型船只进行致命的攻击而恶名昭彰。食量大,食物包括鱼类、海龟、海鸟、海狮、海船上所弃杂物等。
白鲨身体硕重,尾呈新月形,牙大且有锯齿缘,呈三角形。它的危险性在于其体大且具攻击性。其标本重3,300公斤(7,300磅),身长约6.4公尺(21呎)。鲨的身长最长约可达11公尺(36呎)。一般体灰色、淡蓝色或淡褐色,腹部呈淡白色,背腹体色界限分明,体型大者色较淡。
大白鲨所享有的盛名和威名举世无双。作为大型的海洋肉食动物之一,大白鲨有着独特冷艳的色泽、乌黑的眼睛、凶恶的牙齿和双颚,这不仅让它成为世界上最易于辨认的鲨鱼,也让它成为几十年来极具装饰性的封面“人物”。
大白鲨是分布最为广泛的鲨鱼之一,这是因为它有一种不寻常的能力,使它可以保持住高于环境温度的体温,而这让它在非常冷的海水里也可以适意地生存。虽然很难在大多数的沿海地区看到它,但渔船和潜水船经常会与它不期而遇。
大白鲨是卵胎生的
大白鲨还以其好奇心而闻名 ——它经常从水中抬起它的头,并且更令在水中的人担心的是,它经常通过啃咬的方式去探索不熟悉的目标。许多鲨鱼生物学家认为对人类的进攻是这种探索行为的结果,由于大白鲨令人难以置信的锋利牙齿和上下颚的力量,很可能会轻易地导致人的死亡。大白鲨造成了对人类致命攻击的最大数字,特别是对冲浪者和潜水员的进攻。
大白鲨具有极其灵敏的嗅觉和触觉,它可以嗅到1公里外被稀释成原来的1/500浓度的血液气味并以40km/h以上的速度赶去,它还能觉察到生物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微小电流,以此判断猎物的体型和运动情况,有一个还未被证实的推测:这种生物的极度敏感甚至能觉察到其他生物的情绪,感知它们的想法。
我们人类更换牙齿只是在小时候才进行,当长大后就不再可能更换牙齿。而且即使在小时更换时,也是先前的脱落,然后在牙床上再慢慢长出新牙。可是,大白鲨在这一点上却与人类大不相同。它那血盆大口中,上鄂排列着26枚尖牙利齿,牙齿背面有倒钩,猎物被咬住就很难再挣脱。一旦大白鲨前面的任何一枚牙齿脱落,后面的备用牙就会移到前面补充进来。在任何时候,大白鲨的牙齿都有大约三分之一处于更换过程之中。据估计,大白鲨一生之中将丢失并更换成千上万枚牙齿。如果大白鲨的牙齿也可以卖钱的话,那么大白鲨也将是千万富翁。想想看,我们人类要是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不过如果那样的话,可能牙医和口腔医院就要失业或者关门了。
不光牙齿,大白鲨的皮肤也是具有杀伤力的,“鲨鱼皮”并不是光滑的,虽然没有鱼鳞,但是长满了小小的倒刺,比砂纸还要粗糙,猎物哪怕只是被它撞了一下也会鲜血淋漓。
大白鲨会将一切它们感兴趣的东西吞下去:肉、骨头、木块,甚至钢笔、玻璃瓶什么的。它们的胃内有一层坚韧的壁,这样吞入的东西不会弄伤它们。
㈣ 求鲨鱼排名,比较凶猛的有哪些
鲨鱼早在恐龙出现前三亿年前就已经存在地球上,至今已超过五亿年,它们在近一亿年来几乎没有改变。鲨鱼,在古代叫作鲛、鲛鲨、沙鱼,是海洋中的庞然大物,所以号称“海中狼”。你知道世界上最凶猛的鲨鱼有哪些吗?下面介绍五种凶猛的鲨鱼。
第五,大青鲨,体细长,2-4米。身体近似纺锤形。头宽扁,头长小于全长的四分之一;吻三角形,长而尖突。眼小,圆形。口呈半月形,上颌牙三角形,边缘具有细锯齿;下颌牙较狭而尖。上下颌各有牙28-30枚。鳃孔有5个。背鳍两个,第一个背鳍不大,上角钝尖形,下角尖突形;第二个背鳍比臀鳍小。尾细长,尾鳍上下方各具有一个凹洼。胸鳍呈镰状。腹鳍小,近似方形。身体背面和上侧面为灰青色,腹面和下侧面为白色。性情凶猛,游泳敏捷。盛产于温带暖海和热带海洋。常见于海面,贪食鱼群、鱿鱼和其他鲨鱼。
㈤ 海洋中最凶猛的动物是什么
鲨鱼,被一些人认为是海洋中最凶猛的动物。鲸鲨以小型海洋生物为食物,和须鲸差不多。由于食物具有某种相似性,经过漫长的生物演化,它们长得和须鲸很有相似点,这个叫做“趋同进化”。于是“鲸鲨”的名字就理所当然了。当然,鲸鲨是现存鲨鱼中最大的,也是已知鱼类中最大的。
鲨鱼属于软骨鱼类,身上没有鱼鳔,调节沉浮主要靠它很大的肝脏。例如,在南半球发现的一条3.5米长的大白鲨,其肝脏重量达30公斤。科学家们的研究表明,鲨鱼的肝脏依靠比一般甘油三酸脂轻得多的二酰基甘油醚的增减来调节浮力。
在浩瀚的海洋里,被称为“海中霸王”的鲨鱼遍布世界各大洋。鲨鱼的种类很多,世界海洋中至少有350多种,在中国海就有70多种。大部分鲨鱼对人类有利而无害,鲨鱼的确有吃人的恶名,但并非所有的鲨鱼都吃人,只有30多种鲨鱼会无缘无故地袭击人类和船只。
鲨鱼,在古代叫做鲛、鲛鲨、沙鱼,是海洋中的庞然大物,所以号称“海中狼”。鲨鱼食肉成性,凶猛异常,连“海中之王”鲸鱼见了它也得退避三舍。它那食饵时的贪婪凶残本性,给人们留下了可怕的形象。因此,一提起鲨鱼,人们往往会有谈虎色变之感。鲨鱼捕捉食物更比老虎高出一筹,它可充分利用自己独特的嗅觉,探测食物存在的方向和位置,而老虎只是用眼睛和鼻子寻找食物。
鲨鱼的鼻孔位于头部腹面口的前方,有的具有口鼻沟,连接在鼻口隅之间,嗅囊的褶皱增加了与外界环境的接触面积。有人测定,1米长的鲨鱼的嗅膜总面积可达4842平方厘米,因此鲨鱼的嗅觉非常灵敏在几公里之外它就能闻到血腥味,海中的动物一旦受伤,往往会受到鲨鱼的袭击而丧生。
鲨鱼一般只吃活食,有时也吃腐肉,食物以鱼类为主。有人在鼬鲨胃中发现了海豚、水禽、海龟、蟹和各种鱼类等;在噬人鲨胃中曾取出一头非常大的海狮;双髻鲨的食物是鱼和蟹;护士鲨、星鲨的饵料以小鱼、贝类、甲壳类为主。
鲨鱼在寻找食物时,通常一条或几条在水中游弋,一旦发现目标就会快速出击吞食之。特别是在轮船或飞机失事有大量食饵落水时,它们群集而至,处于兴奋狂乱状态的鲨鱼几乎要吃掉所遇到的一切,甚至为争食而相互残杀。
鲨鱼的特征
鲨鱼身体坚硬,肌肉发达,不同程度的呈纺锤形。口鼻部分因种类而异,有尖的,如灰鲭鲨和大白鲨;也有大而圆的,例如虎纹鲨和宽虎纹鲨的头呈扁平状。垂直向上的尾(尾鳍),大致呈新月形,大部分种类的尾鳍上部远远大于下部。
鲨游泳时主要是靠身体像蛇一样的运动并配合尾鳍像橹一样的摆动向前推进。稳定和控制主要是运用多少有些垂直的背鳍和水平调度的胸鳍。鲨鱼多数不能倒退,因此它很容易陷入像刺网这样的障碍中,而且一陷入就难以自拔。鲨鱼没有鳔,所以这类动物的比重主要由肝脏储藏的油脂量来确定。鲨鱼密度比水稍大,也就是说,如果它们不积极游动,就会沉到海底。它们游得很快,但只能在短时间内保持高速。
鲨鱼每侧有5-7个鳃裂(不像我们平常从集市买来的鲤鱼,有一对鳃盖护着鱼鳃),在游动时海水通过半开的口吸入,从鳃裂流出进行气体交换。张着口游泳的鲨鱼的确看起来很可怕,可是你能不让人家呼吸吗?少数鲨鱼种类能停在海底进行呼吸。
奇特的嗅觉
根据化石考察和科学家推算得知,鲨鱼在地上生活了约1.8亿年,它早在3亿多年前就已经存在,至今外形都没有多大改变,说明它的生存能力极强。但它性格极为凶猛,难怪人们对它存有较大的偏见,认为它是那么的原始和愚苯,其实,鲨鱼不但具有高度发达的脑子,能借助电磁场导航,能将信息储存在大脑的中心部位,而且可直接把信息发送到运动神经系统;并且凭借敏感的嗅觉维持全部生命活动。因此,嗅觉对鲨鱼更显得十分重要而神奇莫测。
鲨鱼在海水中对气味特别敏感,尤其对血腥味,伤病的鱼类不规则的游弋所发出的低频率振动或者少量出血,都可以把它从远处招来,甚至能超过陆地狗的嗅觉。它可以嗅出水中1ppm(百万分之一)浓度的血肉腥昧来。日本科学家研究发现,在1万吨的海水中即使仅溶解1克氨基酸,鲨鱼也能觉察出气味而聚集在一起。如雌鲨鱼临分娩过后,即使在大海里漫游千里之后,又能沿着气味逆游回到它的出生地生活。1米长的鲨鱼,其鼻腔中密布嗅觉神经末梢的面积可达4842平方厘米,如5—7米长的噬人鲨,其灵敏的嗅觉可嗅数公里外的受伤人和海洋动物的血腥味。
更有趣的是鲨鱼还能根据各种气味来判别自己的孩子,区别敌人和朋友,使自己经常保持与群体的联系,并能雌雄鲨鱼相约去产卵和排精。由于鲨鱼的嗅觉极为灵敏,非常容易地嗅出它们害怕或厌恶的气味。在海水中含量为800亿分之一的一种人体分泌物——左旋羟基丙氨酸的气味,鲨鱼也可嗅出来。据说曾经有一位钓鲨能手,在后来钓鲨当中,鲨鱼总是不上他的钩,而在同一渔场的其他渔民反而钓的鲨鱼多。鲨鱼为什么害怕这位钓鲨能手呢?经鱼类学家研究发现,那位钓鲨能手曾得过皮肤病,因此留在钓竿上的指纹中含有这种左旋羟基丙氨酸较为丰富。鲨鱼闻到了此种气味,对他自然而然地要退避,不上钩的道理就在此因。
独特的牙齿
人们知道,鲨鱼在海洋生物中有它许多独特的生态。除了上述它的灵敏嗅觉和很少生病死亡外,而鲨鱼的牙齿结构又是它的另一个独特生态之一。凡是熟悉鲨鱼的人都知道,它的牙齿像一把锋利的尖刀,能轻而易举地咬断像手指般粗的电缆。如魔鬼鲨,有着长而尖的鼻吻以及锐利的牙齿。不同种类的鲨鱼,它的牙齿大小、形状和功能几乎都不相同。因此,鱼类学家只要从鲨鱼牙齿的形状和大小,就能判别出它是属于哪个目、属、科。
令人惊讶的是鲨鱼的牙齿不是像海洋里其它动物那样恒固的一排,而是具有5—6排,除最外排的牙齿才是真正起到牙齿的功能外,其余几排都是“仰卧”着为备用,就好像屋顶上的瓦片一样彼此复盖着,一旦在最外一层的牙齿发生一个脱落时,而在里面一排的牙齿马上就会向前面移动,用来补足取代脱落牙齿的空穴位置。同时,鲨鱼在生长过程中较大的牙齿还要不断取代小牙齿。因此,鲨鱼在一生中常常要更换数以万计的牙齿。据统计,一条鲨鱼,在10年以内竟要换掉2万余只牙齿。它的牙齿不仅强劲而有力,而且锋利无比。例如,有些鲨鱼的牙齿长的利如剃刀,它就可以用来切割食物;有的牙齿生成锯齿状,可以用来撕扯食物;还有的牙齿呈扁平臼状,它就可以用来压碎食物外壳和骨头等。好像北美洲的印第安人把鲨鱼的牙齿用作刮胡子的工具。但可怕的是它在相互抢食时,鲨鱼常常就会不分青红皂白,甚至连自己亲生的孩子——鲨仔,也不放过,吃得一干二净;当一条鲨鱼为其它鲨鱼所误伤而挣扎的时候,这头伤鲨就该倒霉了,其它同宗族的兄弟也同样会群起而攻之,直至完全吞食完毕为止;还有更加恐怖的是鲨鱼由于是胎生的,一胎可产10余条鲨仔,最高可达80余条之多,这些鲨仔在娘胎里竟也互相残杀,人们曾在大西洋海岸发现在一种虎鲨的肚子里,作了解剖得出这一结论:娘胎却成了战场,这在任何动物中都是未曾见过的先例。
鲨鱼之所以如此更换牙齿,既与它残暴凶猛、厮杀成性有关,又与它的牙齿形不同分不开。因为鲨鱼的咬食力可以说是在海洋所有动物中最强有力的。曾有人用金属咬力器藏在鱼饵中,用来测定一条体长8英尺鲨鱼的咬食力大小,经测定结果得知其咬食压力每平方英寸高达18吨。所以有些商轮在航海的日记上曾记载过轮船推进器被鲨鱼咬弯、船体被鲨鱼咬个破洞的事故,这也就不是什么奇怪的事了。鲨鱼牙齿的形状很奇特。例如噬人鲨的牙齿边缘具有细锯齿,呈三角形;大青鲨的牙齿则大而尖利;而鲸鲨虽躯体庞大,但它的牙齿却是短细如针;锥齿鲨的牙齿是呈锥状且长而尖;长尾鲨的牙齿则是扁平的呈角状;姥鲨的牙齿既细小而又多似米粒;虎鲨的牙齿宽大呈臼状等等。鲨鱼的牙齿形状之所以繁多,这就象上述所说的与其生态食性是极为密切相关的。
鲨鱼的研究
美国夏威夷大学的海洋生物学家表示,他们已经获得了第一手的证据证明,鲨鱼可以觉察到地球磁场的变化。这一发现为证明海洋鱼类存在一个内部的“罗盘”系统引导它们辨别方位,提供了新的例证。
这一最新的研究成果发表在英国的皇家科学院学刊上。夏威夷大学的海洋生物学家卡尔-梅耶和他的同事设计策划了这项试验。他们在一个人工的磁场环境中训练六只沙洲鲨和一只双髻鲨。这个人工的磁场环境是一个直径7米的水槽,外围缠绕了一层铜电缆,每当向水槽中投放食物时,电缆开关便会打开以模拟磁场环境。
在经过了六周的训练后,电缆开关不管何时打开,即使没有向水槽中投放食物,鲨鱼仍然会聚集到平时喂食的区域。这种反应事实证明了它们感觉到了磁场的存在。
科学家在进行这项试验之前,一些鲨鱼奇特的习性已经让科学家猜测到鲨鱼可能具有这种特殊的能力。虎鲨、蓝鲨能够径直地在海洋中游过很长的距离,如果仅仅凭着嗅觉是不可能做到的。双髻鲨经常聚集在海底山脉附近,而这些山脉是地球磁场发生变化的地带。
科学家下一步的研究是希望弄清鲨鱼如何辨别出地球磁场以及它们对于磁场感应的灵敏程度。不久之前,科学家已经认识其它一些动物也具有识别磁场的能力。美国北卡罗莱纳州大学的研究者通过试验证明,鸽子的上喙有微小的磁性粒子,能够帮助鸽子完成长距离的飞行。
近20年来,市场上的鱼翅交易越来越火,每年有数百万头鲨鱼惨遭宰割。在国际自然保护联合会的“2004濒危物种名单”上,又新增加了至少10种鲨鱼,其中包括大白鲨、新英格兰刺鲛和墨西哥湾白吻鲨。鲨鱼遭受大量捕杀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们接受了鲨鱼软骨(包括赫赫有名的“鱼翅”)可以抗癌的错误宣传。
据俄罗斯新闻网近日报道,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生物和比较医学系教授加里·奥斯特兰德在其新近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鲨鱼同样也会患癌症。同时,食用鲨鱼软骨对治疗癌症也并无明显疗效。
加里·奥斯特兰德教授认为,现在兴起的食用鲨鱼软骨的饮食风气不过是“伪科学”通过市场营销所取得的胜利。他表示,食用鲨鱼软骨不但对治疗患者无益,对鲨鱼种群也会造成极大的危害———患者们往往会盲目地相信这些软骨的疗效而拒绝其他治疗手段,大肆的捕杀活动又造成鲨鱼数量的迅速下降。
鲨鱼曾被视为癌症的绝缘体,其软骨粉被宣传为治癌良药。
早在1983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两位生化博士安恩·李和罗伯特·兰格在着名的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文章称,鲨鱼软骨中的角鲨烯对于癌细胞之血管生成具有阻断作用,并证实可抑制癌细胞的生长。
1993年,美国CBS电视台“60分钟”节目邀请《鲨鱼不会得癌症》的作者威廉·兰斯博士,讨论鲨鱼软骨可以抗癌的研究成果,数名癌症晚期患者在节目中表示,服用鲨鱼软骨胶囊数周后感觉症状减轻。
自此,鲨鱼软骨会抗癌的说法通过书籍、文章、网站和销售商广为流传。随后,药厂在市面上推出一种从鲨鱼的结缔纤维组织制成的药丸,号称这种鲨鱼丸是“治疗癌症的良药”,创造了鲨鱼软骨产品一年销售额超过5000万美元的市场,其中最大的鲨鱼软骨制造商正是威廉博士的儿子。
1994年,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正式批准用鲨鱼软骨制品防治癌症。于是,鲨鱼软骨制品成了保健品市场上的热点,影响波及全世界。
在中国,鲨鱼软骨制品以及出售鲨鱼汤的食府一度非常火暴。
上世纪90年代末,鲨鱼软骨粉抗癌说法传到了中国。当时,市场上出售的鲨鱼软骨制品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鲨鱼软骨经物理加工的骨粉,另一类是化学方法提取的活性提取物。
前者除了大力宣传在抗癌中有多少“有效成分”外,还宣称,骨粉研磨的细度多么有讲究,细度必须在200目以上,才能被人体吸收,细度越细越好。说什么美国部分产品的细度已达到了300目,大大提高了骨粉中的有效成分活性蛋质为人体吸收的程度。
后者则称,从十分复杂的鲨鱼软骨组织中,纯化提炼出两个具有抗肿瘤功能的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并根据此成分制成了鲨鱼软骨素胶囊、鲨鱼软骨粉等系列抗癌药物。这种药物在中国市场上一度非常流行。
由于鲨鱼有这种独特的抗癌功能,社会上也现了吃鲨鱼“热”,特别是香港和广州两地的食府,将鲨鱼软骨熬成汤出售,称为“鲨鱼软骨老火汤”,品种多样。这些食府宣称,此汤除了有防癌、抗癌的作用外,还有养颜、美容、强筋骨、补脾胃的作用,结果去吃的人络绎不绝。
近期的研究表明鲨鱼本身也会得癌病。
近期的研究已经表明,鲨鱼本身也会患上多种癌病,包括软骨组织的癌症。加里·奥斯特兰德教授共在其研究报告中列举出了40个鲨鱼患肿瘤的例子,推翻了以前关于鲨鱼不长癌的说法。
美国科学家约翰·哈斯巴格也在美国第91届抗癌学会年会上指出,鲨鱼是会患癌症的。哈斯巴格是任职于美国国家癌症机构的学者,他发现了软骨鱼类所患的50种癌症,其中有23种癌症是来自于各种鲨鱼,其中有些还是直接长在软骨中。
值得注意的是,《鲨鱼不会得癌症》一书的作者威廉·兰斯博士(他可称得上是“鲨鱼疗法”之父)最近也承认,鲨鱼事实上也会得癌症,并向外界坦白他得出有关鲨鱼软骨萃取物可以治疗癌症的结论仅仅是基于极其有限的几次实验结果。
临床实验证明鲨鱼软骨粉也没有治癌功效。
事实上,截至目前,针对鲨鱼软骨粉抗癌功效的临床实验证明都是无效的。丹麦学者向欧洲乳癌问题大会提交的研究报告说,他们发现服用以鲨鱼软骨组织制成的所谓“另类抗癌药物”的妇女,没有从这种药物中得到任何好处。
丹麦研究人员利用鲨鱼软骨萃取物对17名患上末期乳癌的病人进行了试验,给17名病人相当大的鲨鱼丸用药量,每天服用24颗。
三个月后,17名病人中,有15人的癌症继续恶化。另一名病人起初出现好转的迹象,但后来却发现在脑部长了新的毒瘤。
此外,在另一项临床实验中,50多名分别罹患乳癌、肺癌、前列腺癌、大肠直肠癌等的病患,在使用纯化的鲨鱼软骨蛋白后,病情也都没有出现明显的改善。而且,根据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进行的研究显示,由于鲨鱼软骨的蛋白质分子太大,不容易被肠道吸收,即使吸收了,也会被分解破坏。
以鲨鱼软骨为名的健康食品,对于癌症根本没有疗效。
不久前,美国药物及食品管理检验局对威廉父子的实验室和制造厂提出诉讼,要求停止宣传“鲨鱼软骨产品的可以抗癌”这项未经证实的不实广告。
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还裁定,禁止对鲨鱼软骨产品的任何不实宣传,除非有相关科学证据证明。威廉·兰斯实验室需支付判决费100万美元,其中45万美元交由美国国家癌症中心和威廉·兰斯实验室来共同举行鲨鱼软骨大型临床试验,以辨明真相。
科学家认为,各种以鲨鱼软骨为名的健康食品,对于癌症根本没有明显疗效。
鱼翅抗癌是“吃什么补什么”这种不科学的说法的一个新翻版。退一步来说,即使鲨鱼不会得人类所患的某种癌症,也不能因此而断定鲨鱼制品能够治疗人类的癌症。
例如,猫和马并不会得前列腺癌,研究表明,即便是吃了猫和马的前列腺也不能预防前列腺癌。况且,鲨鱼是会长癌的,企图以吃昂贵的鲨鱼骨粉来抗癌的消费者更要三思了。医学专家认为,大多数标榜“抗癌”的健康食品,卖的也不过是“希望”,广大消费者真正需要期待的,应该是科技的进步,而不是对商业广告的迷信。
在某种意义上讲鲨鱼全身是牙,其体表覆盖的盾鳞构造和牙齿相近,可以称得上皮肤牙齿。鲨鱼的牙齿有几百颗,可以移动,因此鲨鱼不用担心牙齿不够用,因而具有很大的攻击力。
鲨鱼的睡眠
以前,大家都普遍认为鲨鱼从不睡觉。据佛罗里达州自然历史博物馆的记载,白鳍鲨、虎鲨和大白鲨其实是睡觉的,它们是白天睡觉,晚上出来活动。其它种类如护士鲨通过气孔,迫使水通过鳃,提供稳定的富氧水,让它们在静止不动时可以呼吸。支配游水的器官--中央测试信号发生器位于脊髓,它让鲨鱼可以无意识地游泳。但因为鱼没有眼睑,所以无法判断鲨鱼是否在睡觉。
大白鲨是目前为止海洋里最厉害的鲨鱼,以强大的牙齿称雄。
鲨鱼的繁殖
和多数动物一样,鲨鱼是有性繁殖。鲨鱼的交配行为非常复杂,不同种类的雄性和雌性鲨鱼在交配前的例行程序也有很大的分别。结伴同游,撕咬和颜色变化等行为模式是共有的。姥鲨等种类的鲨鱼采用复杂的成群环游的行为,目前还不了解这一行为的目的。
短吻棘鲛的卵囊,通常被称为“美人鱼的钱包”。
在雌雄鲨鱼成功交配、同时雌性鲨鱼体内的卵子完成受精之后,这一种属鲨鱼的受精卵就会以下列三种方式中的某一种继续发育:
卵生鲨鱼产下带有厚厚的卵鞘的卵,使它们能够附着在岩石或者海藻上,并抵抗捕食者。这些卵在几天或几星期后孵出,鲨鱼就会离开幼仔让它们独立生存。大多数的卵鞘呈宽广的矩形,也有一些如角鲨产下的“美人鱼钱包”经常被冲到海滩上。
鲨鱼产出幼仔,它们在雌性鲨鱼的子宫内通过胎盘或一种称为子宫液的分泌物获得营养。胎生确保幼仔在生长期间得到很好的孕育,因此出生后能够立刻在严酷的大海中生存。
鲨鱼也养护体内的胚胎,然后产出活的幼仔,但他们不能向它们的后代提供任何直接的营养。相反,孕育中的鲨鱼依赖于卵的卵黄囊维持生计。某些种类的鲨鱼,如鲭鲨使用“奥佛吉(oophagy)”的方式,即鲨鱼妈妈产出一串小的没有受精的卵,被生长中的胚胎吃掉。
1.卵生:一般是大型鲨鱼采用。鲨鱼的卵很大,营养供应不虞匮乏。排出的卵包在扁平的垫形鞘内,而垫形鞘是卵在通过输卵管时四周加上去的,鞘的外皮于进入水中后会变硬,鞘的每个角落都有一个短而中空的角状物,海水能由此进入,使卵获得氧气。每次排卵数目有限。卵呈布袋状或螺旋状,产出后被固定于珊瑚礁、海底植物或石缝中。被冲上海岸的棘鲛空卵囊则被昵称为“美人鱼的小钱包”。
2.卵胎生(非胎盘型胎生):受精卵在子宫中发育,以卵黄囊或由卵巢排入子宫的卵为营养来源,在子宫中并不形成胎盘。除鲸鲨每次可产300尾以上外,其余每次顶多数十尾,最少的是狐鲛(长尾鲨),每次只产两尾。
3.胎生(胎盘型胎生):外包角质壳的受精卵于子宫中发育,成长所需的营养由卵黄囊胎盘得,直到幼鲨几乎完全成形才产出,每次产数十尾。远洋的大部份鲨鱼是胎生。大部份鲨鱼每年按照季节进行繁殖,一些大型鲨鱼隔年繁殖。大部份鲨鱼怀孕期达8-9个月,白斑角鲨的怀孕期甚至高达24个月。一般而言,大型鲨一次生产较多小鲨,小型鲨则相反。鲨鱼的生长也异常缓慢,直到5-10岁才算性成熟。</p>
㈥ 这是什么海洋生物
这是一只海胆壳,也就是海胆的骨骼。
海胆是棘皮动物门下的一个纲,是一类生活在海洋浅水区的无脊椎动物。主要特征为体呈球形、盘形或心脏形,无腕。内骨骼互相愈合,形成一个坚固的壳。海胆的口在身体下方,口周围有5对分支的鳃,为呼吸器官。多数种类口内具复杂的咀嚼器,其上具齿,可咀嚼食物。消化管长管状,盘曲于体内。多以藻类为食,也有以水螅、蠕虫为食的肉食性种类。
海胆死亡后,其身体软组织消失,只剩下坚硬的球形(圆盘形)骨骼。
海胆壳
㈦ 鲨鱼凶猛排名榜是怎么样的
鲨鱼凶猛排行榜分别是:鲸鲨、黑尾真鲨、大青鲨、柠檬鲨、尖吻鲭鲨。
1、鲸鲨
成年后的鲸鲨体型庞大,全长可以达到20米左右,巨大的嘴巴一次进食可达上百斤食物。在所有鲨鱼中,鲸鲨的脾气相对温和,主要以各种小型鱼类为食,平时生活在气候比较温暖的海域,分布区域并不是固定不变,也会有迁移等行为,一般都是单独活动,很少成群出没。
4、柠檬鲨
这是一种身体粗壮,性格凶残的中型鲨鱼,因全身酷似柠檬色的颜色而得名,通常活动在400米左右的深海区域,这种鲨鱼对人类有一定威胁,喜欢攻击所有视线中的活动物体。柠檬鲨最大记录为3.6米长,平时喜欢慢悠悠的在海底游动寻找食物,主要掠食硬骨鱼类。
5、尖吻鲭鲨
完全成熟后的尖吻鲭鲨体长3-4米,体重800公斤左右,属于体型较粗壮的鲨鱼,也是四种恒温鲨鱼之一。尖吻鲭鲨属于远洋鲨鱼,经常出没于海面至水深150米处,水温低于16摄氏度的海域很少有它活动的踪影,在追逐猎物时它的速度可以达到每小时50公里,跃出海面9米高。
㈧ 沿海地区有一种海鲜叫沙虫,沙虫有什么烹饪技巧
我吃到过较好的方式是油炸,鲜的杀虫比干的沙虫味道要好,鲜甜的多,油炸沙虫,不管是干的还是鲜的,温度不适宜太高,否则容易焦了,一旦沙虫颜色变黑了,再烧热炒锅,放入油翻炒沙虫,放少量的料酒和盐调味后倒入炒好的韭菜,用剪刀把沙虫剪开,然后用牙刷刷里面的沙,千万不要湿水。然后把铁锅烧红,放一点油,不能多,把沙虫放到铁锅里面干炒,开小火,小心弄糊,当红辣椒也要清洗干净,控干表面水分以后切成碎末,在炒锅中放油,加热后把红辣椒入锅炒香再放入适量豆瓣酱,摘干净后的沙虫。大铁锅洗干净,大火烧干水后调小火,什么调料都不用放,把沙虫倒进锅里,一边烘一边用筷子匀速搅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