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气浮池没有悬浮物怎么算污泥量
问你一下,你不是搞水处理的吧。感觉你的话说说得晕晕的。的污泥构筑物要算物理量和气浮池没有直接联系的,污泥构筑物按照传统的算的话是曝气池和沉淀池,这2个里面才有污泥,而气浮池只是除油的,里面是加絮凝剂和混凝剂的,根本没有污泥,只有油泥和浮渣。。。。
曝气池的污泥量的话一般用总进水量乘以COD啊,BOD啊,因为污泥就是处理水中的有机物的。。。。
⑵ 生物接触氧化池的曝气部分怎么计算
接触氧化法是一种兼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特点的一种新的废水生化处理法.这种方法的主要设备是生物接触氧化滤地.在不透气的曝气地中装有焦炭、砾石、塑料蜂窝等填料,填料被水浸没,用鼓风机在填料底部曝气充氧;空气能自下而上,夹带待处理的废水,自由通过滤料部分到达地面,空气逸走后,废水则在滤料间格自上向下返回池底.活性污泥附在填料表面,不随水流动,因生物膜直接受到上升气流的强烈搅动,不断更新,从而提高了净化效果.生物接触氧化法具有处理时间短、体积小、净化效果好、出水水质好而稳定、污泥不需回流也不膨胀、耗电小等优点.
1、特点:
(1)容积负荷高,耐冲击负荷能力强;
(2)具有膜法的优点,剩余污泥量少;
(3)具有活性污泥法的优点,辅以机械设备供氧,生物活性高,泥龄短;
(4)能分解其它生物处理难分解的物质;
(5)容易管理,消除污泥上浮和膨胀等弊端.
缺点:
(1)滤料间水流缓慢,水力冲刷力小;
(2)生物膜只能自行脱落,剩余污泥不易排走,滞留在滤料之间易引起水质恶化,影
响处理效果;
(3)滤料更换,构筑物维修困难.
生物滤池由碎石或塑料制品填料构成的生物处理构筑物.污水与填料表面上生长的微生物膜间隙接触,使污水得到净化.
构造
1、滤料的要求
(1)比表面要大(2)孔率高(3)质材强度高(4)稳定(5)价廉
2、池壁的功能
构筑物主体,起支撑作用.
3、池底 通风系统、排泥系统、支承渗水结构
4 、布水系统 旋转布水器
性能特点:
1)生物滤池的处理效果非常好,在任何季节都能满足各地最严格的环保要求.
2)不产生二次污染.
3)微生物能够依靠填料中的有机质生长,无须另外投加营养剂.因此停工后再使用启动速度快,周末停机或停工1至周后再启动能立即达到很好的处理效果,几小时后就能达到最佳处理效果.停止运行3至4周再启动立即有很好的处理效果,几天内恢复最佳的处理效果.
4)生物滤池缓冲容量大,能自动调节浓度高峰使微生物始终正常工作,耐冲击负荷的能力强.
5)运行采用全自动控制,非常稳定,无须人工操作.易损部件少,维护管理非常简单,基本可以实现无人管理,工人只需巡视是否有机器发生故障.
6)生物滤池的池体采用组装式,便于运输和安装;在增加处理容量时只需添加组件,易于实施;也便于气 源分散条件下的分别处理.
7)此类过滤形式的生物滤池能耗非常低,在运行半年之后滤池的压力损失也只有500Pa左右.
⑶ 接触氧化工艺中,怎么计算填料容积负荷
先计算出有效的填料容积
再计算出每小时污水中的BOD量
用每小时污水中的BOD量除以有效的填料容积,就是填料的容积负荷
⑷ 生物接触氧化法的设计参数
(1)生物接触氧化池的个数或分格数应不少于2个,并按同时工作设计。
(2)填料的体积按填料容积负荷和平均日污水量计算。填料的容积负荷一般应通过试
验确定。当无试验资料时,对于生活污水或以生活污水为主的城市污水,容积负荷一般采用
1000~1500g BODs/(m³·d)。
(3)污水在氧化池内的有效接触时间一般为1.5~3.0h。
(4)填料层总高度一般为3m。当采用蜂窝型填料时,一般应分层装填,每层高为1m,
蜂窝孔径应不小于25mm。
(5)进水BOD5浓度应控制在150~300mg/L的范围内。
(6)接触氧化池中的溶解氧含量一般应维持在2.5~3.5mg/L之间,气水比为15~20:1。
(7)为保证布水布气均匀,每格氧化池面积一般应不大于25m²。
目前生物接触氧化法的最适合填料为立体弹性填料,立体弹性填料与硬性类蜂窝填料相比,孔隙可变性大,不堵塞;与软性类填料相比,材质寿命长,不粘连结团;
与半软性填料相比,表面积大、挂膜迅速、造价低廉。
具体数据:比表面积300m²/m³,填料长度1~2.5m,直径150mm,
接触氧化池水深度可以做到3-8米,立体弹性填料设计容积负荷可达2kg/(m³·d)(一般污水),气水比一般取15:1,运行时溶解氧含量大于2mg/l。
采用好氧接触氧化处理时进水BOD小于500mg/l。
(气水比来源:立方大气含氧量20%,大气密度1kg/m³,每立方曝气含氧约0.1kg,气水比1.5kg氧气:水,BOD为150g氧气/m³,利用效率为10%,可满足需求 ,过气流量不宜过大,否则将对填料上的成膜造成冲击)。
⑸ 我想了解一下生物接触氧化法排泥为何少于活性污泥法。最好能教教我,产泥的原理。
排泥量计算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细胞生长产生的污泥;还有就是进水的TSS产生的惰性污泥。
1、污泥有机部分产量
W1 = Yobs * ( So - Se ) * Q / 1000*(1-η水解率)
Yobs:BOD5表观产率系数:一般在生物用于同化生长中,一般是用于生物生长的有机物占有1/3左右,可以取0.3kgVSS/kgBOD。
污泥的水解率可取30%
2、污泥惰性部分产泥量 W2 = ηss * SSo *Q / 1000
总悬浮物TSS惰性组份比例ηss 取40%
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前端最多的是水解酸化池,因此污泥惰性部分产泥很少。主要是有机部分产泥,生物接触氧化法中微生物主要附着在填料上,因此污泥主要是生物膜增长到一定厚度的更新脱落。 而且生物膜上生物种类多,生物链长,非在人为原因导致池内曝气不足的情况下填料上的膜更新慢.
⑹ 接触氧化池食微比F/M怎么计算
有机负荷率(F/M),也叫污泥负荷。F指的是有机物,M指的是微生物。
有机负荷率F/M:单位重量的活性污泥在单位时间内所承受的有机物的数量,或生化池单位有效体积在单位时间内去除的有机物的数量,单位kgBOD5/(kgMLSS.d)。
"F"指"有机物量",
“M”指“微生物量”。
两者比值用来反映污泥负荷,生物处理主要要掌握好泥龄的概念,以及BOD有机负荷,一切都跟这个有关。
生物学领域:
F/M在生物学上简称为“食微比”,“F”指的是“Food”,而“M”指的就是“Microorganism”,F/M确实是用在活性污泥上的,作为反应其活力的一种比值。
计算公式:
F/M=Q*BOD5(每天进入系统中的食料量)/ (MLSS*Va)(曝气过程中的微生物量)
式中:Q为进水流量(m3/d);
BOD5为进水的BOD5值(mg/L);
Va为曝气池的有效容积(m3);
MLSS为曝气池内活性污泥浓度(mg/L)。
⑺ 厌氧反应中污泥量怎么算
1 我不知道什么是IC厌氧反应器,但是污泥量一般是根据 总的处理负荷和厌氧生物负荷量算的
进水cod * 进水量* cod去除率=污泥量*厌氧生物污泥负荷
厌氧生物污泥负荷量 根据手册,或者中试实验数据结合年平均温度确定。
2 凡是厌氧反应器出水,必须进沉淀调节池因为出水厌氧污泥往往悬浮性能比较好,加上产生一些气体 而且一般厌氧处理 都有产酸阶段,出水偏酸,对后续的好养工艺和 沉淀都有影响。所以沉淀调节池是必须的,但是是否要调节ph要看你的厌氧出水数据,并且考虑加适当氮源(依据实验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