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能够利用尿素的微生物么
大多数微生物能够利用尿素。因为微生物体内能产生一种叫脲酶的物质,能够把尿素氧化分解生成氨,并把氨作为生长时所需的氮的来源。
所有的高等动物都没有脲酶,所以不能利用尿素,只能把新陈代谢产生的尿素排出体外。
Ⅱ 土壤中的细菌为什么可以将尿素分解
尿素CO(NH2)2可以分解一方面是因为具有水溶性,溶于土壤水中,部分挥发到大气中。如果要彻底分解,还需要土壤中的氨氧化细菌和氨氧化古菌的参与,它们将氨分子氧化为亚硝氮,再在后续微生物的作用下,转化为硝态氮或氮氧化物,氮气等。
Ⅲ 细菌合成的脲酶将尿素分解成什么
脲酶能使尿素分解成氨和二氧化碳
脲酶是一种含镍的寡聚酶。 Mr约为483000。 pI4.8,最适pH值 7.4,具有绝对专一性,特异性地催化脲素水解释放出氨和二氧化碳。
能将尿素(脲)分解为氨和二氧化碳或碳酸铵的酶。
广泛分布于植物的种子中,但以大豆、刀豆中含量丰富。也存在于动物血液和尿中。某些微生物也能分泌脲酶。
Ⅳ 微生物是如何分解的
有点复杂,但挺对的
动物遗体都是些有机物,即含碳化合物。
微生物将其分解为CO2和水,尿素等,具体如下:
淀粉的分解和糖代谢
淀粉水解:淀粉在微生物分泌的胞外水解酶作用下进行水解,微生物产生的淀粉酶有α-淀粉酶、β-淀粉酶、支链淀粉酶和葡萄糖淀粉酶,经多种水解酶作用下生成葡萄糖。 淀粉 → 糊精 → 麦芽糖 → 葡萄糖
糖代谢: 葡萄糖 → 糖酵解产生丙酮酸。
有氧下:丙酮酸 → TCA循环 → CO2、H2O
无氧下:丙酮酸 → 乳酸、丁酸、乙醇等,如继续无氧环境进行甲烷发酵。
但乳酸、丁酸、乙醇等如在有氧环境下则进入TCA循环,生成CO2、H2O等。
纤维素分解和代谢
纤维素 → 纤维二糖 → 葡萄糖 → 糖代谢产物
纤维素和淀粉的共同点都是葡萄糖为单体组成单位,但它们的差异是葡萄糖单体间的连接键方式不同。淀粉可被较多微生物水解利用,而利用纤维素的微生物则较有限。一些细菌、放线菌、真菌(如青霉、曲霉、镰刀霉、木霉等)可生成纤维素酶,将纤维素水解成葡萄糖,后葡萄糖与淀粉一样进入糖代谢循环,产生有氧无氧下的不同产物。
油脂的分解与转化
脂肪由甘油与脂肪酸组成。有些细菌、霉菌等水解脂肪生成甘油与脂肪酸,并进行代谢。
甘油:有氧下 甘油 → 丙酮 → 氧化成乙酰辅酶 → TCA循环代谢产物
无氧下代谢产生简单的酸、酮等中间物。
脂肪酸在有氧下进行β-氧化,生成乙酸,后转化成乙酰辅酶A进入TCA循环,生出CO2、H2O产物;无氧下分解成简单的酸、CO2、CH4等物质。
芳香族化合物(带苯环衍生物)转化
苯环物质:如酚类物质,首先被能利用酚类物质的微生物打开苯环,使形成链状的含碳物质,后在有氧下进行含碳物质的有氧代谢和无氧下含碳物质的无氧代谢。
烃类化合物:不饱和烃类物质如稀烃、炔烃被利用烃物质的微生物打开不抱和键,生成烷烃。烷烃在有氧下氧化成脂肪酸,后进入脂肪酸的有氧代谢途径和无氧代谢途径。
Ⅳ 土壤中的微生物是怎么利用尿素转变成氨的
尿素是由碳、氮、氧和氢组成的有机化合物,又称脲(与尿同音)。其化学公式为 CON2H4、 CO(NH2)2 或 CN2H4O,国际非专利药品名称为 Carbamide。外观是白色晶体或粉末。它是动物蛋白质代谢后的产物,通常用作植物的氮肥。
知道尿素的组成就知道土壤中微生物把这些有机物转化为植物可以利用的物质
其中细菌内含有脲酶 urease (尿素水解酶),可以分解尿素 变为氨 和 碳酸(二氧化碳)。
Ⅵ 分解尿素的细菌主要有
能将尿素转化为氨的微生物种类比较多:
幽门螺杆菌是栖息在胃粘膜的革兰阴性螺旋状短杆菌,具有强的尿素酶活性,能将尿素分解成氨和二氧化碳,其代谢类型属于异养厌氧型;
一种特殊类型的支原体,可分为两个群体,个体呈球杆状,常寄生于人的尿道、口腔及呼吸道上皮内,它也具有将尿素分解成氨的性能,代谢类型也属于异养厌氧型;
一种尿酸菌能使胃粘膜部位的尿素分解成氨,而氨使胃酸中和,同时,氨还会破坏胃粘膜表面细胞膜,造成胃粘膜细胞损伤,而影响人体对中药汤剂中有效成分的吸收,这种尿酸菌代谢类型也属于异养厌氧型;
许多细菌如变形杆菌、沙门氏菌和葡萄球菌,可将尿中的尿素分解成氨,其代谢类型大都属于异养厌氧型;
大肠杆菌可将大便中的尿素分解成氨,其代谢类型属于异养、兼性厌氧型。
凡此种种,可统称为氨化细菌,它们的代谢类型大都为异养厌氧型。
Ⅶ 分离瘤胃中能分解尿素的微生物的方法步骤
应该使用富集培养的方法吧!简单来说就是提取全部瘤胃中微生物,加入含有尿素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可以分解利用尿素的微生物的数量和比例都大大上升了。然后平板划线挑取单菌落分别进行尿素分解实验。
Ⅷ 为了探究土壤中的微生物对尿素是否有分解作用
尿素是一种重要的农业肥料,但若不经细菌的分解,就不能更好地被植物利用。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繁多,同学们试图探究土壤中微生物对尿素是否有分解作用,设计了以下实验,并成功筛选到能高效降解尿素的细菌(目的菌)。培养基成分如下表所示,实验步骤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问题:
(1)此培养基能否用于植物组织培养?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
(2)培养基中加入尿素的目的是_______,这种培养基属于_______培养基。
(3)“目的菌”生长所需的氮源和碳源分别来自培养基中的_________和_________,实验需要振荡培养,原因是__________。
(4)转为固体培养时,常采用_________法接种,获得单菌落后继续筛选。
(5)下列材料或用具中:①培养细菌用的培养基与培养皿;②玻璃棒、试管、锥形瓶和吸管;③实验操作者的双手。需要灭菌的是_________;需要消毒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6)在进行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实验时,A同学从培养基上筛选出大约150个菌落,而其他同学只选择出大约50个菌落。A同学的实验结果产生的原因可能有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由于土样不同 ②由于培养基被污染 ③由于操作失误 ④没有设置对照
(7)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_________,细菌体内的___________将尿素分解为氨,pH增高,使指示剂变红色。
答案
(1)不能 缺少植物激素(或缺少植物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
(2)筛选目的菌 选择
(3)尿素 葡萄糖 为目的菌提供氧气
(4)稀释涂布平板(平板划线)
(5)①和② ③
(6)①②③
(7)酚红指示剂 脲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