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恐龙消失后,地球霸主变成了哪种生物
恐龙消失后,地球霸主变成了哪种生物?这点需要说明一下,而且需要分三个步骤解释,下面内容请参考:
三、人类成为地球霸主:
随着凶猛的剑齿虎、恐鸟的消失,人类开始慢慢强大起来,有证据显示剑齿虎存在的时候,人类已经开始慢慢的成长起来,但是两者交汇的时间并不是很长。人类具备智慧,逐渐成为地球上有史以来最强大的物种!
B. 恐龙时代还有什么生物存在
侏罗纪时,爬行动物中的恐龙类最繁盛,在陆地上居统治地位。恐龙是地史上最巨大的陆生动物,可分为蜥龙类和鸟龙类。蜥龙类又可分为素食的蜥脚类和肉食的兽脚类。爬行动物生活于海中的有鱼龙和蛇颈龙,飞翔于空中的有翼龙。中国云南禄丰盆地产丰富的早侏罗世禄丰龙动物群。四川盆地自贡地区中侏罗世下沙溪庙组河湖相沉积中,在面积2800平方米的砂体内,掘出各种恐龙、蛇颈龙、翼龙等化石个体数百个,保存较完整。四川盆地的上沙溪庙组产马门溪龙动物群。陆生无脊椎动物有淡水双壳类、腹足类、叶肢介和介形类等,以及昆虫类。海生无脊椎动物有菊石、箭石、有孔虫、放射虫、双壳类、六射珊瑚、腹足类和腕足类等。裸子植物在侏罗纪时进入极盛期,苏铁、银杏和松柏类占重要地位,种子蕨仅有残存代表。真蕨类仍然繁荣,古生代的石松和木贼类只剩少量的草木类型。等等
C. 有什么动物在恐龙时代就有了
有三眼恐龙虾、北鲵、鲎、扬子鳄、腔棘鱼等。
1、三眼恐龙虾
三眼恐龙虾,学名:佳朋鲎虫,在中国各地又俗称马蹄管子、王八盖子、翻车车、屎壳郎崽、数钱锁等,是已知的鲎虫中唯一在中国发现的一种。
其最早出现在三亿年前的古生代石炭纪,在经历了三次地球世纪大灭绝之后,至今仍有数种品系存活,并广泛地分布于世界各地。是属于鳃足纲,鳃足亚纲,背甲目的一类小型的甲壳动物。
2、北鲵
北鲵,两栖类动物,只产于我国新疆、哈萨克斯坦极狭窄的范围内,所以又叫中亚北鲵;因其极像陆地上的蜥蜴,而民间称蜥蜴为“四脚蛇”,人们又叫它为“水四脚蛇”。又因为它在陆上行进时像婴儿爬行,又多了个“娃娃鱼”的名字。
新疆北鲵属小鲵科,是准噶尔盆地水域中,2.5亿年前广泛分布的有尾两栖类的一种,是天山、阿拉套山地面抬升时幸存下来的孑遗物种。
新疆北鲵在脊椎动物的演化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在研究小鲵科分类,系统演化方面,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因而,新疆北鲵是我国生物宝库中珍贵的物种资源。
3、鲎
鲎,音[hòu],sb(horseshoe crab),属于肢口纲(Merostomata)剑尾目(Xiphosura)的海生节肢动物,鲎形似蟹,身体呈青褐色或暗褐色;
包被硬质甲壳,有四只眼睛,其中两只是复眼,头胸甲前端有0.5毫米的两只小眼睛,对紫外光最敏感,只用来感知亮度,头胸甲两侧有一对大复眼。
虽然鲎可以背朝下拍动鳃片以推进身体游泳,但通常将身体弯成弓形,钻入泥中,然后用尾剑和最后一对步足推动身体前进。
鲎的祖先出现在地质历史时期古生代的泥盆纪,当时恐龙尚未崛起,原始鱼类刚刚问世,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它同时代的动物或者进化、或者灭绝,而惟独只有鲎从4 亿多年前问世至今仍保留其原始而古老的相貌,所以鲎有“活化石”之称。
最早的鲎化石见于奥陶纪(5.05亿~4.38亿年前),形态与现代鲎相似的鲎化石出现于侏罗纪(2.08亿~1.44亿年前)。
4、扬子鳄
扬子鳄,Alligator sinensis(Fauvel,1879),或称作鼍(tuó),是短吻鳄科短吻鳄属的一种鳄鱼。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鳄鱼,是世界上最小的鳄鱼品种之一。
它既是古老的,又是现存数量非常稀少、世界上濒临灭绝的爬行动物。因其生活在长江流域,故称“扬子鳄”。
在扬子鳄身上,至今还可以找到早先恐龙类爬行动物的许多特征。所以,人们称扬子鳄为“活化石”。
因此,扬子鳄对于人们研究古代爬行动物的兴衰和研究古地质学和生物的进化,都有重要意义。中国已经把扬子鳄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严禁捕杀。
为了使这种珍贵动物的种族能够延续下去,中国还在安徽、浙江等地建立了扬子鳄的自然保护区和人工养殖场。扬子鳄属于爬行动物,卵生。
5、腔棘鱼
腔棘鱼coelacanth,腔棘目(Crossopterygii)一些叶鳍硬骨鱼类的统称。近缘但已绝灭的扇鳍鱼亚目(Rhipidistia)的种类被认为是陆生脊椎动物的祖先。
在某些分类系统中,腔棘鱼和扇鳍鱼均被认为隶属总鳍亚纲(Crossopterygii)内之不同目。腔棘鱼最早出现于3.77亿年前衍化形成,当时在地球上极其丰富。
腔棘鱼(Coelacanthus)化石发现于二叠纪末期(2.95亿年前)到白垩纪早期(1.44亿年前)。腔棘鱼属与其他同类鱼一样,骨化程度较低,表现出脱离早期淡水环境而转向海洋生活方式的一般趋向。
腔棘鱼长期被认为约在6,000万年前即已灭绝,而1938年却在非洲南部近岸用网捕到一条现生种类——矛尾鱼(Latimeria chalumnae)。
在悬赏征集之下,1952年在科摩罗(Comoros)群岛捕得第二尾(命名为Malania anjouanae,可能与矛尾鱼是同一种)。
以后又在这一地区捕到另外几尾。后来发现,这类鱼已早为岛民所熟悉,其肉盐腌晒干后可吃,粗鳞用作研磨料。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三眼恐龙虾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北鲵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鲎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扬子鳄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腔棘鱼
D. 恐龙时代的生物有哪些
化石资料表明,担负起首先登陆使命的是裸蕨植物。裸蕨纲属于蕨类植物门中一类早已绝灭的原始类型,植物体矮小,草本或木本,大多高不到1米,少数可高至2米。最早的裸蕨化石叫顶囊蕨,产于欧洲和北美大陆的晚志留世至早泥盆世沉积物中。研究最为详细的是产于苏格兰瑞尼村早泥盆世硅质岩中的瑞尼蕨(见右图),这是一种50厘米高的矮小草本植物体。但是瑞尼蕨还不能完全脱离水环境以适应更为干旱环境生活,其表皮内的皮层很厚,木质部和韧皮部厚度不到整个茎的1/5,这些特征说明瑞尼蕨生活在很湿润的环境,或者营半水生生活,植物体的假根部泡在水中,上部的茎露出水面。
类似的化石还有带蕨和工蕨,它们都是早泥盆世出现的半水生的原始陆生植物。
脊椎动物由水生环境扩张到陆地环境 ,演化出陆生动物 , 这无疑是生命进化史上又一重大事件 。因此,更确切地说 ,如果没有动、植物实现登陆的伟大进程,我们这个星球的生命还将停留在4亿年前的古老而低级的阶段 。化石资料表明 ,两栖类是最先由水中登上陆地生活的脊椎动物类群。
在两栖动物生活史中,一方面仍保留着水中生活的阶段,另一方面经过变态获得生活在陆地上新的适应能力。然而,与植物登陆相比,脊椎动物实现登陆的时间要晚得多。最早的两栖类化石发现在英格兰老红砂岩的顶部,地质时代属于泥盆纪最末期(法门期末),距今大约有3.6亿年。这是一类原始的、具有尾和迷齿、头骨构造坚硬的早期两栖类,即迷齿亚纲。鱼石螈是这个古老类型的典型代表。
那有图片。
E. 恐龙时期地球上的动物是不是只有恐龙,和翼龙,还有鱼类,昆虫。猫科动物等都还没出现是吗
恐龙时代陆地有各类恐龙,蜥蜴,蛇,蛙,龟等都已经出现,还有我们的祖先小型哺乳类,在侏罗纪哺乳类中的单孔类,有袋类和真兽类都已经分化出来,并各自进延着各自的进化路线演化。除恐龙外在上述动物都处于食物链相对较低的位置。
在水里鳄鱼已经出现,还有原始的迷齿类两栖动物还有残余比如库拉鳄。
在海洋里,有海鳄类,蛇颈龙类,上龙类,鱼龙类,沧龙类以及海龟等游弋。
在空中有翼龙,真鸟和反鸟类
猫,狗,熊,浣熊等属于食肉目的不同科,食肉目起源于食虫目,很多哺乳类都是从食虫目演化而来,比如食肉目,啮齿目,有翼目和灵长目等。
猫科动物出现的很晚,最早的猫科动物可以追溯到1000万年前的一种食肉动物
5000万年前的早期哺乳类并不聪明,走的是与恐龙相同的演化路线,身体迅速变大,但大脑没有多大发展,那时候的动物裂肉兽,恐猪,恐象,雷兽,中兽,包括早期鲸鱼大脑都很小
F. 恐龙以前地球上有什么生物啊
你好,我给你个地球地质与生物进化的资料看看吧,希望对你有用处 地球的地质纪元 【寒武纪】hánwǔjì 古生代的第一个纪,约开始于5.7亿年前,结束于5.1亿年前。在这个时期里,陆地下沉,北半球大部被海水淹没。生物群以无脊椎动物尤其是三叶虫、低等腕足类为主,植物中红藻、绿藻等开始繁盛。寒武是英国威尔士的拉丁语名称,这个纪的地层首先在那里发现。 【奥陶纪】àotáojì 古生代的第二个纪,约开始于5.1亿年前,结束于4.38亿年前。在这个时期里,岩石由石灰岩和页岩构成。生物群以三叶虫、笔石、腕足类为主,出现板足鲞类,也有珊瑚。藻类繁盛。奥陶纪由英国威尔士北部古代的奥陶族而得名。 【志留纪】zhìliújì 古生代的第三个纪,约开始于4.38亿年前,结束于4.1亿年前。在这个时期里,地壳相当稳定,但末期有强烈的造山运动。生物群中腕足类和珊瑚繁荣,三叶虫和笔石仍繁盛,无颌类发育,到晚期出现原始鱼类,末期出现原始陆生植物裸蕨。志留纪由古代住在英国威尔士西南部的志留人得名。 【泥盆纪】nípénjì 古生代的第四个纪,约开始于4.1亿年前,结束于3.55亿年前。这个时期的初期各处海水退去,积聚后层沉积物。后期海水又淹没陆地并形成含大量有机物质的沉积物,因此岩石多为砂岩、页岩等。生物群中腕足类和珊瑚发育,除原始菊虫外,昆虫和原始两栖类也有发现,鱼类发展,蕨类和原始裸子植物出现。泥盆纪由英国的泥盆郡而得名。 【石炭纪】shítànjì 古生代的第五个纪,约开始于3.55亿年前,结束于2.9亿年前。在这个时期里,气候温暖而湿润,高大茂密的植物被埋藏在地下经炭化和变质而形成煤层,故名。岩石多为石灰岩、页岩、砂岩等。动物中出现了两栖类,植物中出现了羊齿植物和松柏。 【二叠纪】èrdiéjì 古生代的第六个纪,即最后一个纪。约开始于2.9亿年前,结束于2.5亿年前。在这个时期里,地壳发生强烈的构造运动。在德国,本纪地层二分性明显,故名。动物中的菊石类、原始爬虫动物,植物中的松柏、苏铁等在这个时期发展起来。 【中生代】zhōngshēngdài 显生宙的第二个代。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约开始于2.5亿年前,结束于6500万年前。这时期的主要动物是爬行动物,恐龙繁盛,哺乳类和鸟类开始出现。无脊椎动物主要是菊石类和箭石类。植物主要是银杏、苏铁和松柏。 【三叠纪】sāndiéjì 中生代的第一个纪,约开始于2.5亿年前,结束于2.05亿年前。在这个时期里,地质构造变化比较小,岩石多为砂岩、石灰岩等。因本纪的地层最初在德国划分时分上、中、下三部分,故名。动物多为头足类、甲壳类、鱼类、两栖类、爬行动物。植物主要是苏铁、松柏、银杏、木贼和蕨类。 【侏罗纪】zhūluójì 中生代的第二个纪,约开始于2.05亿年前,结束于1.35亿年前。在这个时期里,有造山运动和剧烈的火山活动。由法国、瑞士边境的侏罗山而得名。爬行动物非常发达,出现了巨大的恐龙、空中飞龙和始祖鸟,植物中苏铁、银杏最繁盛。 【白垩纪】bái’èjì 中生代的第三个纪,约开始于1.35亿年前,结束于6500万年前。因欧洲西部本纪的地层主要为白垩岩而得名。这个时期里,造山运动非常剧烈,我国许多山脉都在这时形成。动物中以恐龙为最盛,但在末期逐渐灭绝。鱼类和鸟类很发达,哺乳动物开始出现。被子植物出现。植物中显花植物很繁盛,也出现了热带植物和阔叶树。 【古近纪】gǔjìnjì 新生代的第一个纪(旧称老第三纪、早第三纪)。约开始于6500万年前,结束于2300万年前。在这个时期,哺乳动物除陆地生活的以外,还有空中飞的蝙蝠、水里游的鲸类等。被子植物繁盛。古近纪可分为古新世、始新世和渐新世,对应的地层称为古新统、始新统和渐新统。 【新近纪】xīnjìnjì 新生代的第二个纪(旧称新第三纪、晚第三纪)。约开始于2300万年前,结束于160万年前。在这个时期,哺乳动物继续发展,形体渐趋变大,一些古老类型灭绝,高等植物与现代区别不大,低等植物硅藻较多见。新近纪可分为中新世和上新世,对应的地层称为中新统和上新统。 【第四纪】dìsìjì 新生代的第三个纪,即新生代的最后一个纪,也是地质年代分期的最后一个纪。约开始于160万年前,直到今天。在这个时期里,曾发生多次冰川作用,地壳与动植物等已经具有现代的样子,初期开始出现人类的祖先(如北京猿人、尼安德特人)。第四纪可分为更新世(早更新世、中更新世、晚更新世)和全新世,对应的地层称为更新统(下更新统、中更新统、上更新统)和全新统。
G. 有哪些动物,是从恐龙时代存续到现在的
在6500多万年前恐龙灭绝的时候,有许多动物的命运都跟恐龙一样消失于地球历史之中,但并不是所有生物都没有了,其中有许多体型较小的动物就活下来了,并且一直繁衍至今。这些从恐龙时代存续到现在的动物包括蟑螂、龙虾、鳄鱼、蜜蜂、鸭嘴兽、海龟、蜥蜴、蚊子等。
海龟海龟出现的时间在2亿多年以前,跟恐龙出现的时期差不多,它从恐龙时代延续至今,已经成为了着名的古生物活化石之一。海龟的寿命较长、种类较多,一般生活在亚热带的近海上层水域,一辈子都离不开海洋。它们下蛋的时候会下在海滩的沙子地里,然后用沙子把它们盖起来,小海龟从蛋壳里孵出来之后就会从沙子中爬出,然后第一时间爬向海里,爬得慢的话就会被海鸟捉住吃了。
H. 你还知道哪些生活在恐龙时代的其它生物吗
知道一些。
如植物中的桫椤、苏铁、银杏、木贼、水杉、松树、柏树等。其中桫椤是植食性恐龙的主要食物。
动物中的龟、鳄鱼、鲎、鹦鹉螺、珊瑚虫、佳朋鲎虫(三眼恐龙虾)、大鲵、小鲵、蜥蜴等。
桫椤
I. 恐龙时代的时候除了恐龙还有什么生物
侏罗纪时,爬行动物中的恐龙类最繁盛,在陆地上居统治地位。恐龙是地史上最巨大的陆生动物,可分为蜥龙类和鸟龙类。蜥龙类又可分为素食的蜥脚类和肉食的兽脚类。爬行动物生活于海中的有鱼龙和蛇颈龙,飞翔于空中的有翼龙。中国云南禄丰盆地产丰富的早侏罗世禄丰龙动物群。四川盆地自贡地区中侏罗世下沙溪庙组河湖相沉积中,在面积2800平方米的砂体内,掘出各种恐龙、蛇颈龙、翼龙等化石个体数百个,保存较完整。四川盆地的上沙溪庙组产马门溪龙动物群。陆生无脊椎动物有淡水双壳类、腹足类、叶肢介和介形类等,以及昆虫类。海生无脊椎动物有菊石、箭石、有孔虫、放射虫、双壳类、六射珊瑚、腹足类和腕足类等。裸子植物在侏罗纪时进入极盛期,苏铁、银杏和松柏类占重要地位,种子蕨仅有残存代表。真蕨类仍然繁荣,古生代的石松和木贼类只剩少量的草木类型。
你说的那些生物都是后来才进化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