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哪些生物能用电磁波进行通讯
目前为止没有发现生物能用电磁波进行通讯,能用电磁波探测猎物的有蝙蝠。
电磁波,是由同相且互相垂直的电场与磁场在空间中衍生发射的震荡粒子波,是以波动的形式传播的电磁场,具有波粒二象性。电磁波是由同相振荡且互相垂直的电场与磁场在空间中以波的形式移动,其传播方向垂直于电场种电磁波在真空中速率固定,速度为光速。见麦克斯韦方程组。
电磁波伴随的电场方向,磁场方向,传播方向三者互相垂直,因此电磁波是横波。当其能阶跃迁过辐射临界点,便以光的形式向外辐射,此阶段波体为光子,太阳光是电磁波的一种可见的辐射形态,电磁波不依靠介质传播,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等同于光速。电磁辐射由低频率到高频率,主要分为: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伽马射线。人眼可接收到的电磁波,称为可见光(波长380~780nm)。电磁辐射量与温度有关,通常高于绝对零度的物质或粒子都有电磁辐射,温度越高辐射量越大,但大多不能被肉眼观察到。
2. 电磁波治病的奥妙
在科学上,称超过人体承受能力或仪器设备容许范围的电磁辐射为电磁污染。电磁辐射分两大类,一类是天然电磁辐射,如雷电、火山喷发、地震和太阳黑子活动引起的磁暴等,除对电气设备、飞机、建筑物等可能造成直接破坏外,还会在广大地区产生严重电磁干扰。另一类是人工电磁辐射,主要是微波设备产生的辐射,微波辐射能使人体组织温度升高,严重时造成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对电磁辐射,我们既要正确认识,又要科学防护。事实上,电磁波也如同大气和水资源一样,只有当人们规划、使用不当时才会造成危害。一定量的辐射对人体是有益的,医疗上的烤电、理疗等方法都是利用适量电磁波来达到治病健身的目的。
生物电磁场保健
将人体置于姜氏场导舱内接受载有青春信息的植物幼苗发射的生物电磁波。结果发现:人体红细胞膜的渗透脆性降低,韧性增强;甲状腺素、 性激素分泌增加;免疫功能提高;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无明显变化。提示:植物幼苗电磁波有助于红细胞功能的发挥,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增加青春活力,提高性功能,增强免疫力, 从而对人体发挥医疗保健作用。
激光治疗
激光是60年代初出现的一种新光源,已广泛应用于国防、农业、医疗卫生和科学研究,也是治疗肿瘤的一种新方法。用它既能切割组织,又能同步止血,能使肿瘤组织迅速汽化和雾化,瞬间消失。激光对组织具有热、压、光和电磁场效应的作用。
1.热效应:激光能使肿瘤组织在几秒钟的短时间内,局部温度高达200~1000摄氏度,使其变性、凝固坏死,继而汽化消失。
2.压力效应:激光本身的光压和由高热导致的组织膨胀引起的二次冲击波,加深了对肿瘤组织的破坏。
3.光效应:激光被肿瘤组织吸收后,可增强热效应,使肿瘤组织被破坏。
4.电磁场效应:激光是一种电磁波,能产生电磁场,可使肿瘤组织离化、核分解而被破坏死亡,如有残癌也可自行消退,这可能与免疫有关。激光制造成激光器、激光手术刀用于治疗体表肿瘤、眼耳鼻咽喉肿瘤、神经肿瘤等。
EMF系统
EMF系统是由(株)日本MDM公司开发研究生产的新一代脑外科手术器械。根据其作用原理,我们俗称之为“电磁刀”。EMF系统利用高频电磁能对机体组织进行汽化,切割和凝固。因该系统外周围优良组织的热损伤小且不需要对极板,因此尤其适用于脑外科等精密外科,对硬性及深部微小脑瘤的去除极为有效。
EMF系统与常规的电刀相比,在原理和设计上都有很大区别。EMF系统用于汽化,切割和凝固的输出功率很小(49W以下),为一般电刀所不及。不需要对极板这一特点使单极手术刀用于脑外科手术成为可能。没有烧伤感电和破坏神经系统的危险,安全性高,使用方便。与激光刀相比,不需要眼球保护镜和其他保护附件,操作时对患者和医生均无危害。手术时与患部直接接触,医生可以灵活掌握调节。与超声波刀相比,EMF系统对于硬化深部微小肿瘤的汽化治疗效果尤为显着。手柄非常轻便且呈弯曲状,使视野不受影响,并有利于长时间手术。刀头部分可以任意弯曲,适用于各种手术需要。
微波治疗
微波是指波长在1mm至1m范围内的非电离辐射高频电磁波。70年代后期微波技术在医疗上得到应用。科学家研究发现,微波治疗有三种:一是大剂量高热治疗肿瘤,能抑制肿瘤细胞的蛋白质合成,降低肿瘤细胞分裂速度,增强化疗、放疗效果;二是用于局部生物体组织的凝固治疗,具有不炭化、不产生烟雾的特点;三是小剂量的温热治疗,可以解痉、止痛、消炎并促进伤口恢复等。
电磁波消毒
利用电磁波的场效应和热效应,在5~l0分钟内能迅速达到国家卫生部规定的消毒要求,对成捆、成扎的纸币、成叠的毛巾、医疗器械具有穿透力强、无残留药毒性的消毒特点,是当今消毒领域的新突破。
3. 电磁波的影响
电磁场对植物的生长有影响吗?
近代科学研究表明电磁波对动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有较大的影响.例如一盆枝叶茂盛,鲜艳碧绿,生长正常的吊兰,置于25英寸彩电屏幕前.连续播放电视几个晚上,吊兰的叶类会枯焦,叶脉中会出现黄斑,严重的叶片会萎黄、溃烂.这时将吊兰移到室外,调养周余,枝叶又恢复如初,生气盎然.由此可见电视释放出来的看不见的电磁波及射线对植物的生长有很大的影响.最近《报刊文摘》转载了国外有关“电磁场有害人体”的报道.研究资料表明电磁场的强度只要达到0.2微特斯拉,就会对长期生活在电磁场中的人体构成危害.根据科学测定在距380V三线高压电20cm处周围空间存在的电磁场强度为20~30μT左右,而400kV高压电线正下方空间的电磁场的强度大约为40μT.由此可见随着家用电器的增加,只要使用家用电器,人们就会在充满电磁场的空间里工作、学习、生活,就会受到电磁场不同程度的危害.
既然电磁场对人体会构成危害,那末电磁场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是否也会有影响呢?下面的一组对比图片足以回答这个问题.
笔者工作的办公室前有两株高大的雪松,如图.这两株雪松高大挺拔,约四层楼高,枝叶茂盛,冠如华盖.图1是笔者站在二层楼仰视拍下的两株雪松的照片,其中左边的一株靠近三线高压电线,而右边的一株远离高压电线.从照片中可以看到,右边的一株雪松枝叶生长正常,由于地球引力场的作用,左右、前后等方向上枝叶围绕着树干生长平衡,呈现对称分布.而左边的一株在三线高压电线下方枝条生长在左右、前后方向大致成对称分布,而在三线高压电线旁及上方的枝条则出现前后对称分布,而左右出现严重地不对称性.即靠近三线高压电线的一侧枝条向下,向右弯折成躲开三线高压电线之态.而远离三线高压电线的右侧,枝条则生长正常向右呈辐射状分布,见图2.图2是站在三楼拍摄的左边的一株雪松的特写镜头.
两株雪松生长在相同的生态环境中,相距约八米左右,年光照亦大致相同,枝条的分布为什么会出现明显的差异呢?笔者以为主要是三相输电线产生的电磁场的长期影响的结果.由图1可以看出,左边的雪松紧挨三线高压电线.这组高压电线是长年给校办工厂供电用的,线电压为380V,相电压为220V.图1中左边雪松在三线高压上方的枝条,距三线高压电线均在1米以内.而三线高压电周围空间存在着电磁场,由毕一萨定律可知三线高压电线的电流周围产生的磁场的矢量形式可以表达为
从上式可知三线高压电线周围电磁场的强弱与电磁场中某点到三线高压电的距离r有关.定性地讲距离r越小,场强越大,反之场强越小.
鉴于上所述左边雪松三线高压电上方的枝条距离三线高压电线较近,受到较强的电磁场长期作用,促使枝条向着三线高压电线一侧和背着三线高压电线一侧生长速度出现差异,前者生长速度快,后者生长速度慢,所以树枝在地球引力场的作用下出现向下、向右弯折的现象.而右边的一株雪松远离三线高压电线七、八米处,虽然也受电磁场的作用,但电磁场的强度较弱,故其生长受到影响相对较小.
后来,笔者所在学校工厂的三线高压电线布局改变,原来的三线高压电线已撤去,电杆依然存在,这样左边的那株雪松不再受较强的电磁场的作用,时经半年,原来向右、向下弯折的树枝又逐渐向左、向上弯折.在左右、前后方向上分布渐渐对称起来.这一事实也补充说明了为什么三线高压电线上方的枝条左右不对称,而下方基本对称这一问题.
综上所述,电磁场不仅影响着人体的健康而且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影响的程度,直接与植物周围空间的电磁场的强度的大小和方向有关.
早在1975年,就有专家预言,随着城市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电子、通信、计算机、汽车与电气设备大量进入家庭,城市空间人为的电磁能量每年将以7%~14%的幅度增长。
也就是说,25年后城市电磁能量密度最高可增加26倍,50年后最高可增加700倍!
在过去30年中,有25000篇关于电磁场作用下的生物效应、医学应用的文章发表。虽然人们认为该领域的研究还很不完善,但实际上,这个领域的知识积累已经远远超出很多传统领域,如化学的一些分支研究。
辐射能导致哪些职业病
一系列研究表明,与电磁波“打交道”比较密切的从业人员,受辐射之害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湖南省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研究所最近完成一项研究,目的是探讨微波辐射污染现状。他们对从事微波作业的相关技术人员和不接触微波的办公室工作人员进行了群体健康检查,同时对作业环境进行监测。
研究结果表明,微波接触组中失眠、心悸、脱发的检出率分别为12.16%、9.46%、18.92%,明显高于对照组。微波作业人员的视力下降发生率也较高(35.13%)——这可能与微波的致热效应有关,而他们的心电图异常检出率也达到了37.84%,对照组仅为16.13%,两组有显着性差异——这种改变可能与微波辐射影响心脏植物神经系统功能,使心脏传导功能紊乱有关。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的郭九吉等专家对微电磁波作业人员的健康状况作了两年半时间的动态观察,结果表明:在微波场强为50~100μW/cm2(微瓦每平方厘米,这个数字高于国家标准40μW/cm2)里的作业人员,神经衰弱综合症、脑电图、心电图、心功能、脑血流图、脑血管紧张度、白细胞等等健康因素都有明显改变(见图表)。
另外,由于人眼组织富含水分,易吸收电磁辐射,而且血流量少,在电磁辐射下温度容易升高,所以当强电磁波长期照射眼睛,人眼将由于温度升高导致晶状体蛋白质凝固,可形成“微波白内障”。
公共区域:不超标不等于无害
公共环境中,电磁场对人们生理和心理健康的影响,是人们更为关心的问题。今天,广播电视系统和移动电话系统的发射台已经遍布于各个城市,北京、上海、广州等特大城市移动电话基站与基站之间的距离甚至已在300米之内。生活在林立的发射塔之间,微波对我们的影响有多大?
由于一般环境中电磁波对人的影响是一种长期效应,对它的研究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电磁波能够刺激人体产生一定的生物效应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现在科学家要求证的是,这种效应有没有达到危险的地步。在高强度的电磁场中人们即使只有短期的暴露,也将对身体产生有害影响,这已经得到验证。而暴露在强度不大的电磁场中会不会对身体产生有害影响,迄今在科学界没有形成定论。
据环境监测数据统计,中国移动电话基站周边环境敏感点的电磁辐射强度超过8μW/cm2(这是环境管理目标值,长期高于这个值可能对身体有害)的基站总数接近1%,有一部分还超过了40μW/cm2的国家标准。比如北京市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基站总数约3000个,监测累计超标总数曾经达到6个;辽宁省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基站总数约5000个,超标的约有10个。
“就国家订立的电磁辐射环境标准来说,中国比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要求还严格,但实际上中国城市中,电磁波的强度普遍比其他国家的城市高很多——也就是说,其他国家的公共环境电磁辐射强度一般是远远低于他们的标准的。”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环境卫生监测所的电磁辐射研究专家曹兆进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就目前研究结果来说,究竟多大的辐射对身体会构成危害还难下定论,当辐射强度接近于标准时,不超标并不说明无害。这也是发达国家要求公共环境电磁辐射强度远远低于标准的原因。”
换言之,中国的大城市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公共环境,其电磁辐射强度至少是在危险的边缘。
手机真的很危险?!
手机是靠发射电磁波传递信息的,尽管其发射功率已从原来的3-5W减小到目前的0.25-2W,但由于通话时手机天线距大脑过近(5-10厘米),长时间通话,就意味着长时间受到电磁波辐射。
据曹兆进介绍,国内外都有专家对手机通话时天线附近电磁波强度进行测量,监测结果是:大部分手机天线周围功率密度值为几十至几百μW/cm2,呼叫时间最大值可达1000μW/cm2左右。
可见,使用移动电话时,局部环境有远远超过环境标准的强电磁波。
专家用900兆赫频率的移动电话对志愿者进行测试,结果受试者使用手机侧的鼻孔及枕部皮肤温度显着升高,上升幅度最大可达2.5℃,而另一侧的皮温未见升高——这种热效应已经相当强烈,如果皮下深处直到脑部也有明显的热效应,则将对脑神经产生显着影响。
曹兆进等人研究了手机电磁辐射对使用者神经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移动电话手机使用组的平均反应时间明显延长,即反应变慢。这说明使用移动电话手机能引起神经行为方面的不良后果。
曹兆进的研究小组进一步研究手机对使用者睡眠质量和抑郁情况的影响,结果显示,手机明显让使用者失眠率增高,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使用者的抑郁发生率和抑郁严重程度。他们的相关研究还显示,手机使用年限与胸闷、恶心和食欲减退呈正相关,长期使用手机还可能引起神经衰弱症。
辐射研究时间表
已经有人提出,电磁场暴露将导致癌症、行为改变、记忆丧失、帕金森症和阿尔海默症以及许多其他疾病——虽然还没有找到足够的证据来证明这一点。
“我们生活在高度依赖科学和技术的社会里,但在这个社会里,几乎没有人真正了解科学和技术。”
卡尔·萨根的这句名言很好地概括了现代人面对无处不在的电磁辐射的处境。当一种危险是全新的,它的潜在影响又不能测定,以及人们对科学的信仰逐渐下降时,人们就进入了“预防原则”的领域——“预防原则”是科学界提出的新概念,用于防止或限制由对象或行为导致的可能危害,该原则强调必须建立在对健康形成伤害之前。
世界卫生组织(WHO)专家最新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应该是处于完全良好的身体、精神和社会行为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缺陷。从这个意义上说,即使公共环境中的电磁辐射仅仅只对人们的心理产生影响,科学家同样要把它作为问题来面对和解决。
WHO和IARC(国际癌症研究所)已经制定了一个评估电磁场健康效应的时间表。2004年,IARC将获得足够的研究结果来处理关于电磁辐射致癌的效应评估。WHO则将在2005~2006年完成电磁辐射对健康造成的危害的全面评估。
只要有电,就会产生电磁波。电磁波的频率如果超过105赫兹,就能穿透人体,导致机能紊乱——轻者出现头晕乏力、失眠、食欲不振、烦躁不安、血压改变、白细胞减少等症状;重者可引起视力下降、白内障、基因缺陷甚至诱发癌病。 据国外调查发现:长期暴露在强电磁波下的儿童,癌症发病率比在弱电磁波下的儿童高2~5倍;周围架设高压线的住户,妇女发生乳腺癌的危险增加7倍以上;常用电热毯的孕妇,胎儿发育会受影响甚至流产;常用手机通话的孕妇,胎儿有可能畸形;常受电磁波影响的人,体内生物电因受到干扰,脑癌发病率比一般人高6倍多。
处在电磁波污染环境中的人们,应采取哪些防范措施?
一、保持距离。与电视机的距离应为视屏尺寸乘以6,与微波炉的距离应为2.5~3米,离高压输电线0.5万伏/米以外一般视为安全区。
二、减少接触。经常使用电脑的人,每工作一小时应休息一刻钟,而且每周工作最多不超过32小时。
三、改善环境。注意空气流通,温度、湿度应适中,家用电器最好不要摆放在卧室里。
四、个体防护。孕妇、儿童、体弱多病者、对电磁波辐射过敏者、长期处于电磁波污染超标环境者,应选择使用适合自己的防护用品。
五、少用手机。要尽量减少使用手机、对讲机和无绳电话,必须使用时应长话短说;不要经常把手机挂在身上。
六、少用电热毯。电热毯的电磁波污染较严重,长时间通电使用对人体有害,天气寒冷必须使用时,建议通电烘暖被窝后立即切断电源,以减少电磁波污染。
七、采用屏蔽物减少电磁波污染。对产生电磁污染的设施,可采用屏蔽、反射或吸收电磁波的屏蔽物,如铜、铝、钢板、高分子膜等。(
4. 如何屏蔽自己大脑发出的生物电磁场
脑控受害者简介 一些自称“脑控受害者”的人认为人类大脑发出微弱脑电波,经过高效雷达辨别接收,经过电脑进行模数转换,使人脑电波信号数字化,与电脑内信息比对后,通过相关软件处理(类似的软件比如说mp3播放器、心电图扫描仪软件), 形成文字、声音、心跳等信息。干扰控制时是个反方向的过程。电脑将干扰信息数字化后,进行数模转换,通过发射装置比如卫星、主动式雷达天线等,模拟人类脑电波,对人类大脑进行干扰,人会产生不正常的语言、心跳、痛觉、失眠、幻听等症状。“脑控受害者”在世界各国均有出现。常见的表现为:某人声称自己的脑电波被另外的人或组织控制了,日常生活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此类患者中的大多数都出现了身体上的症状,如:失眠、健忘、头疼、胸闷、注意力难以集中、狂躁等等。 脑控技术又称电子脑控技术,一种能发射电子信号到受害者大脑,并接收受害者大脑信号,借以灌输思维、感官,知晓受害者记忆、思维的隐蔽技术,人类终极迫害科技,施行国家、施行机构不明,属于全世界范围的秘密迫害。受害人,受害的范围越来越广,受害程度越来越深。其范围已波及到几乎全世界所有主要国家的主要城市,甚至达到大街小巷,居家旅行无孔不入的程度。 ...
5. 那么人的大脑会受到什么电磁波干扰呢电磁波世界是所谓的精神世界么
大脑是有脑电波的,要想干扰就要是和你脑电波频率相近的才可以产生干扰。电磁波世界是各种光谱的世界,无线电 微波 可见光到x光等都是电磁波,构成了生活中常见的各种产品,可以说电磁波世界就是我们的世界,不是精神世界,电磁波是科学,精神世界目前来说都是停留在理论世界,科学手段不足以求证,所以就成了各种小说的灵感来源。。。。。
6. 电磁波干扰动物大脑致动物晕迷是真的吗
脑电波,顾名思义电,就是大脑里的生物电活动的强弱变化产生的波,随便的绝缘体即可屏蔽。而干扰要分情况,要是干扰测量脑电波的机器的话,用电即可,可以通上几十伏的电给机器,交流电最好,机器就会乱。而要是想干扰大脑里的电磁波,也可以用小电流通入大脑,或者各种疾病也能干扰脑电波,最常见的疾病干扰结果就是昏迷。
7. 生物医学测量电磁干扰的处理措施主要包括哪些
抗干扰:用来对抗通讯或雷达运行的任何干扰的系统或技术 。学术定义:(1)抗干扰的定义是:结合电路的特点使干扰减少到最小。(2)所谓抗干扰:是指设备能够防止经过天线输入端,设备的外壳以及沿电源线作用于设备的电磁干扰。
措施
抗干扰措施的基本原则是:抑制干扰源,切断干扰传播路径,提高敏感器件的抗干扰性能。
1、抑制干扰源
抑制干扰源就是尽可能的减小干扰源的/dt,di/dt。这是抗干扰设计中最优先考虑和最重要的原则,常常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减小干扰源的/dt主要是通过在干扰源两端并联电容来实现。减小干扰源的di/dt则是在干扰源回路串联电感或电阻以及增加续流二极管来实现。抑制干扰源的常用措施如下:
⑴继电器线圈增加续流二极管,消除断开线圈时产生的反电动势干扰。仅加续流二极管会使继电器的断开时间滞后,增加稳压二极管后继电器在单位时间内可动作更多的次数。
⑵在继电器接点两端并接火花抑制电路(一般是RC串联电路,电阻一般选几K到几十K,电容选0.01uF),减小电火花影响。
⑶给电机加滤波电路,注意电容、电感引线要尽量短。
⑷电路板上每个IC要并接一个0.01μF~0.1μF高频电容,以减小IC对电源的影响。注意高频电容的布线,连线应靠近电源端并尽量粗短,否则,等于增大了电容的等效串联电阻,会影响滤波效果。
⑸布线时避免90度折线,减少高频噪声发射。
⑹可控硅两端并接RC抑制电路,减小可控硅产生的噪声(这个噪声严重时可能会把可控硅击穿的)。
8. 电磁波带来的影响有哪些
电磁波不同于废水、废气、废渣,也不同于噪声。它看不见摸不着听不到,因此一开始科学家们并没有发现它的坏处。随着电磁波的广泛应用实践,人们才慢慢认识到它的副作用。
实际上,人类和地球上的生物都处在电磁波的包围之中,因为电磁波无处没有,它穿透到每一个角落。
天然的电磁场很久很久以前就产生了,如太阳的电磁辐射、各种宇宙线、雷电、地磁场等。人为的电磁波污染几乎是一切带电物体产生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家用电器和电子设备日益增多,电炉、电话、复印机、空调设备。电视及发射台、无线电发射台、各种雷达、卫星通讯装置、各种输电线路。理疗机等伴随在人们的周围。电磁辐射真可说是无形的天罗地网,随时随地都悄悄地对人进行着袭击。
电磁波污染不仅会对精密仪器设备造成干扰,使自动控制失灵,信息失误,飞机失事,导弹发射异位,从而造成重大事故发生,而且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一般来说,电磁辐射功率愈高,对人体危害愈大。
那么,大家一定很关心,我们家中一般都有一些家用电器,如电视机、收录机、电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脑等,会不会造成电磁波辐射污染呢?
科学家们研究证实,我们日常生活中所受到的这些电磁波辐射,一般不会达到使身体组织温度升高的强度。但是,低电磁波也会引起种种生物效应,这种变化不能单纯用热效应来解释,因此另被称为“非热效应”。
电磁波污染对人体的危害是相当严重的。长期生活在受电磁波污染的环境中,人就会发生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嗜睡、无力等。
近年来,科学家又进一步发现,电磁波对人的心血管系统功能也会产生危害,如引起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等。此外,电磁波污染对血液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等也有一定的效应。因此,对电磁波的防治是十分重要的。
为了防止电磁波的泄漏,通常对电子电器设备采用电磁屏蔽的方法,以防止电磁场向外辐射。使用家用电器要谨慎。在购买微波炉时一定要选用安全可靠的产品,使用微波炉时一定要将门关紧。家里的电视机和电冰箱等最好不要放在卧室里,另外看电视、听音乐、用电脑一次时间不要太久。对于电子游戏机,更不能着迷。
那些音乐发烧友和电子游戏机迷,还有电脑“网虫”,过分的痴迷确实令人为他们的健康感到担心。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磁波被广泛应用于广播、通讯、医学、国防、工业以及家用电子电器等各个方面,为物质文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和无穷的乐趣。
合理利用电磁波,使电磁波对人的影响恰到好处,就会对人的身体健康产生良好的作用。
许多医院都有“理疗室”,这就是专门运用电磁波来为人治病的。不少家庭也拥有一些“理疗器材”来治病或保健,这也是运用电磁波来增强人体健康的。电磁波对人体进行辐射,影响人体自身的电磁场,就可以使人体机体组织的温度升高。如果外加电磁波太强大,就会使人体调节系统承受不了,导致体温失控,从而产生不良的高温度生理效应。而医院理疗室的医生们知道如何控制电磁场强度,利用电磁辐射对机体产生良好的刺激作用,使血液循环加快,使新陈代谢加强,使局部营养得到改善,从而促进机体组织的恢复和再生,让人的身体恢复健康。
1989年,苏联国际象棋冠军尼古拉?古特柯夫与一台超级电脑对弈,在连胜三局后,突然被电脑释放的强大电流击毙。多吓人的消息!这是怎么回事呢?后来调查知道,这既不是电脑的“硬件”出现故障以致发生漏电,也不是电脑程序编排人员故意在“软件”中设计了放电杀人的程序,杀人的罪魁祸首是外来的电磁波——它干扰了电脑已编好的程序,以致电脑运作失常,而释放出强大电流,从而酿成震惊世界棋坛的电脑杀人事件。
在欧洲某地一条宽阔的公路上,经常莫名其妙地发生车祸。人们迷惑不解的是,这条公路笔直,视线很好,为什么经常会发生事故呢?原来这和公路上空一条高压输电线有关。研究人员发现,高压线下面及附近的植物叶子枯萎,生长不良。将动物置于高压线下进一步实验,发现猴子行为反常,对时间感觉发生错乱,鸡、鸭失去平衡感觉,狗的血压升高。进一步分析认为,当司机驾车行驶此路段时,高压线发出的电磁波,干扰了司机的中枢神经系统,从而产生了一系列反常行为。结果发生了车祸。
在我国,也曾出现过类似的情况。
有一年。某乡村小学的师生突然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病:头脑昏沉、四肢无力、夜梦出汗。由于发病人多,病情相似,专家们考虑到可能是共同的环境因素所致。经调查研究,原来是学校附近新建了高压线架,从高压线架发射下来的强大电磁波危害了人体的健康。
1957年,国外有座雷达站的设备出现故障,一位修理工在雷达发射的无线电波束照射下认真地工作着。工作了一段时间后,这位工人感到腹部发热,头上出汗;又过了一会感到腹部难受,千是离开雷达照射区,可是仅仅过了半小时,就发生剧烈腹痛和呕吐,1小时后心跳加剧,紧接着出现轻度休克。当时以为他得了急性腹膜炎,急忙把他送进外科手术室,切除了阑尾。但过了几天,这位修理工再次出现严重腹痛和呕吐,再次手术时发现他的肠子有好多处已穿孔。这位身强力壮、年仅42岁的修理工不久便离开了人间。
后来经专家仔细分析研究,发现“兇手”就是电磁波,这位可怜的修理工因受到高强度电磁波辐射而遭受厄运。
有一天,某城市的环境保护局所属的辐射环境监理所接到几个居民的反映,说是他们家里的电视机经常图像不清楚,有时会无缘无故地自动停掉,可是拿到维修部去,修理人员却说电视机没毛病。此外,他们家里的电钟、电脑等家电也常常会无缘无故地出毛病。更令人奇怪的是,他们家的自来水笼头和不锈钢毛巾架经常会“带电”,手一摸上去,会“触电”似地被刺一下子。
环保工作者听了居民的反映,到实地进行了监测了解,原来是在这个居民住宅点附近新建了一座大的电讯发射塔,那里发生的强大电磁波干扰了居民的正常生活。
1996年10月31日8时28分,巴西TAM航空公司的一架“霍克-100”型飞机从圣保罗飞往里约热内卢的402航班,在起飞后仅1分多钟,突然失控坠落,右翼撞到一幢楼房的顶部,接着滑行了数十米,发生爆炸。这次空难不仅使机上全部人员和数名地面上的市民共102人身亡,而且撞倒了10幢民房,焚毁了十多辆地面汽车。
事后,经专家调查确认,这次空难并非有人故意破坏,也不是飞机设备出毛病,而是机上乘客使用手机。手机发出的电磁波起动了飞机右翼涡轮发动机的回动装置,使飞机失去了平衡而坠落。
现在,民航机的工作人员在飞机起飞时,总要提醒乘客,在机上禁用电讯器材,特别是手机。
9. 电磁干扰的形式必须同时具备哪三要素,抑制电磁干扰的基本措施有哪些
电磁干扰三要素
电磁骚扰源、骚扰传播途径(或传输通道)和敏感设备称为电磁干扰三要素。
抑制措施有:屏蔽,滤波,接地及搭接等.
根据共模干扰产生的原理,实际应用时常采用以下几种抑制方法:
(1)优化电路元器件布置,尽量减少寄生、糯合电容。
(2)延缓开关的开通、关断时间,但这与开关电源高频化的趋势不符。
(3)应用缓冲电路,减缓dvldt的变化率。变换器中的电流在高频情况下作开关变化,从而在输人、输出的滤波电容上产生很高的dvl巾,即在滤波电容的等效电感或阻抗上感应出干扰电压,这时就会产生常模干扰。故选用高质量的滤波电容(等效电感或阻抗很低)可以降低常模干扰。
10. 如何屏蔽生物电
屏蔽生物电脑电信号,极易屏蔽受低频电磁波的干扰。生物电极可以用于感测存在于身体内的各种电信号,诸如心电信号和脑电信号。这些身体信号在强度上非常低,并且因此受到来自各个源的电干扰。
如来自手机、电脑、工业交流电以及其他电器产生的电磁波的干扰、以及患者衣物所产生的静电的干扰。尤其是脑电信号,极易受低频电磁波的干扰。因此急需要一种能够屏蔽此类电磁波的装置,以保护身体信号尤其是脑电信号免其干扰。
生物电特点
生物的器官、组织和细胞在生命活动过程中发生的电位和极性变化。它是生命活动过程中的一类物理、物理一化学变化,是正常生理活动的表现,也是生物活组织的一个基本特征。
有些植物受刺激后会产生运动反应。这时,往往出现可传导的电位变化。例如,含羞草受刺激时,叶片发生的闭合运动反应,就能传播相当的距离。在这一过程中,由刺激点发生的负电位变化,可以每秒2到10毫米的速度向外扩布。
电位变化在1到2秒内达到最大值,其幅值可达50到100毫伏。但恢复时间长,需几十分钟才能回到原来的极性状态,这一段负电位变化时期就是它的不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