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高中生物 怎么区分正反馈和负反馈调节
效应(现象)的增强导致此效应继续增强,是正反馈。
效应(现象)的增强导致此效应减弱,是负反馈。
若此效应是某物质的产生,则此物质增加导致此物质继续增加,是正反馈,导致此物质减少,是负反馈。
如甲状腺激素的释放会导致甲状腺激素的减少,这是负反馈。
事实上,高中生物可能涉及到的正反馈现象只有生态学部分的一个:污染加重会导致污染继续加重。
还有两个可以作为了解的正反馈是:排尿反射和分娩反射。
其余的,都是负反馈。
如水盐调节、体温调节、血糖调节,还有捕食关系等。
❷ 高中阶段生物中有哪些调节属于反馈调节包括正反馈负反馈的所有调节
1、反馈调节
在大脑皮层的影响下,下丘脑可以通过垂体调节和控制某些内分泌腺中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而激素进入血液后,又可以反过来调节下丘脑和垂体有关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2、反馈调节功能
通过反馈调节作用,血液中的激素经常维持在正常的相对稳定的水平.
3、反射活动的反馈调节
机体在进行反射活动时,所产生的效应往往不是一次就能达到适宜的程度,必须经过多次的反馈调节,才能达到最适效应.所谓“反馈”,在工程技术上是指自动调节系统的效应装置,把一部分效应信息反过来传输给发讯装置或传输给该系统的中间环节,从而进一步调整自动调节系统的活动.机体内很多反射过程中,也存在着与自动调节系统相似的反馈联系。例如,在血压的调节中可看到,当某种原因引起血压上升时,对血压敏感的感受器的传入冲动就增多,信息经传入神经传向中枢,通过心血管中枢的分析综合活动,控制信息沿传出神经传至效应装置,结果导致血压下降,使血压上升受到限制;而血压下降的本身又会反过来减弱感受器所受的刺激,使传入冲动相对减少,这样血压就不会无限制地下降,从而使血压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上(参见第六章).这种反馈属于负反馈.负反馈调节的作用,是反射产生的效应反过来减弱引起该反射的动因,从而使该反射的活动保持相对稳定.机体内负反馈调节是非常普遍的,它可使体内的生理活动具有相对稳定的特性.
如果反射的效应反过来进一步加强引起该反射的动因,使反射中枢的活动更为加强,则称为正反馈.机体内的生理活动也有正反馈调节的例子,但较为少见.例如,排尿反射进行时,当膀胱收缩时尿流刺激了尿道的感受器,传入冲动进入中枢进一步加强中枢的活动,并通过传出神经使膀胱收缩更为加强;膀胱收缩加强使尿流刺激也加强,再加强中枢的活动,使排尿过程越来越强烈,直至尿液排完为止.所以,通过正反馈联系可使反射活动越来越强,直达最大效应.在病理情况下,正反馈现象较为常见,即所谓出现“恶性循环”.
❸ 高考 生物:什么是正反馈调节,什么是负反馈调节
负反馈是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作用性质相反的反馈,起纠正、减弱控制信息的作用,如代谢增强时O2及CO2浓度的调节。
正反馈是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作用性质相同的反馈,起加强控制信息的作用,如胰蛋白酶原激活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