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调整显微镜
显微镜光轴的调节
在显微镜的光学系统中,光源显微镜、聚光镜、生物显微镜和目镜的光轴以及光阑的中心必须与显微镜的光轴同在一直线上,所以在显微镜检验前必须进行显微镜光轴的调节,否则不能达到最佳观察效果。
1、光源灯丝调节:旧式显微镜需要调节灯泡的位置。目前的新型显微镜的光源已经进行了予定心设置,所以不需要调整。
2、聚光镜的中心调整:实际上显微镜光轴的调整的重点即是聚光镜的位置调整。
首先将视场光阑缩小,用10X物镜观察,在视场内可见到视场光阑的轮廓,如果不在中央,则利用聚光镜外侧的两个调整螺钉将其调至中央部分,当缓慢地增大视场光阑时,能看到光束向视场周缘均匀展开直至视场光阑的轮廓象完全与视场边缘内接,说明已经和轴。和轴后再略为增大视场光阑,使轮廓象刚好处于视场外切或略大。
3、孔径光阑的调节:孔径光阑安装在聚光镜内,研究用显微镜的聚光镜的外侧边缘上都有科数及定位记号,这样便于调节聚光镜与物镜的数值孔径相匹配,原则上说更换物镜时需调整聚光镜的数值孔径,一般物镜的数值孔径乘0.6或0.8就是聚光镜的数值孔径。
㈡ 生物显微镜咋调
生物显微镜的使用与维护
生物显微镜是一种精密的光学仪器,目前广泛应用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 是医学、 生物学等科研和教学不可或缺的辅助工具。显微镜是耐用品,一般可用数年甚至数十年,如果使用不当或保养不好,就会出现许多故障,或者不能达到仪器应有的效果。因此,对显微镜的合理使用和妥善维护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本文主要介绍了生物显微镜的使用与维护方法,总结了在生物显微镜使用过程中的经验。
一、生物显微镜的使用规范
(一)安装
在使用显微镜时,首先要根据使用要求,选用适当的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总放大倍数为:物镜放大倍数乘上目镜放大倍数。将各放大倍率的物镜按顺序装在转换器上,在物镜安装前一定要将物镜的螺纹相接触端面以及转换器的螺孔进行清洁处理,不允许有任何灰尘存在, 否则,会造成安装不良而影响光学系统和成像质量。接着将目镜插入目镜筒中,等待观察使用。将所要观察的标本切片放置在工作台面上并用压片夹把标本切片压齐,如有移动尺的显微镜可用袄脚将标本切片卡平稳,否则当移动尺作纵向或横向移动时,观察的像质不稳定,当然这也可能是由于移动尺本身质量不好所致。如有像质不稳定时,则可作适量的微调即能弥补这个缺陷。如果发现微调值太大时,这说明移动尺作纵向或横向移动的轨迹线不平行于工作台面,或可能是工作台面的不平。在这种情况下,应持显微镜送检修单位进行修理。
(二)照明
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标本切片时,需要有一定的照明,其照明的光源有自然光源和人工光源两种,不管用哪种光源,为使在观察时能得到清晰的物象,其亮度必须适中。要得到适 中的亮度,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调节:一方面可以选用平面的或凹面的反光镜,同时又可以转动反光镜的位置而得到不同的亮度。比如说,当光线比较暗时,可选用凹面反光镜以使光线进行会聚而提高亮度。当光线比较强时,则选用平面反光镜,这时反光镜使光线转向作用降低亮度。注意切勿将太阳光直射反光镜,以免使人感觉目眩,从而影响观察。如有聚光镜的显微镜则可将聚光镜作上下移动使其亮度适中,另外也可以改变可变光阑的孔径以达到适中的亮度。如果光线太暗时,则可将聚光镜适当上升,使可变光阑的孔径适当放大。如果光线太强时,则可将聚光镜适当下降,使可变光阑的孔径适当减小。
(三)调焦
在观察标本切片时,必然要进行调焦。通常先进行粗调,然后进行微调。在粗调时应根据不同倍率物镜的工作距离作粗略调焦,接着用眼观察目镜作粗调,直至能看到标本的轮廓后再进行微调,使物像达到最清晰为止。有时粗动手轮由于长期使用而感到过松时,则可用手紧握一只细动手轮,而另一只手转动另一只粗动手轮,以作适 当的调节即可。有时在粗微调的某一段有松紧不合适时,则可适当地变换粗微调的位置。在使用高倍物镜时,一般来说,由于高倍物镜留的工作距离比较短,应在调焦时应由上至下,这样可避免由于调焦不小心使物境碰撞切片,损坏镜头。尽管高倍物镜设计有弹簧镜头(就是物镜前面在接触切片后有弹簧伸缩的),不至于物镜与切片相碰,但调焦时还是要谨慎小心为好。
(四)观察
在观察标本时,一般都先用10倍物镜进行观察,这样便于寻找观察物。在找到所要的观察物后,即将它移至视场中央,然后再转换高倍物镜进行观察。这时要适当地放大可变光阑的孔径,以增加亮度,同时通过微调以获得最清晰的物像。在转换物镜时,要用手抓住转换器的转动板进行转换,切忌用手扳动物镜进行转动,以免使物镜因受力而破坏与转换器之间的连接,从而影响显微镜 的成像质量。有时转换器的定位有一定的间隙误差,这会使低倍物镜转换到高倍物镜后,产生一定的偏差,这时只要将转动板往复扳动几次即可消除。如果发现定位弹片弹性不好时,则可拆下弹片整整形,使其能紧压在转动板的定位槽上,装好即可。必要时亦可以换一片新的定位弹片。
二、生物显微镜的日常维护
(一)清洁
所有的光学部件应该保持清洁。当拿取光学部件时,不能用手指接触镜片,也应避免灰尘和口水吐沫飞溅至镜片上。如果由于不慎将镜片污染时,则应及时用脱脂棉或白纱布蘸适量二甲苯轻轻地擦拭干净。当显微镜使用过后,应及时将物镜、目镜取下,特别是油镜上的香柏油,一定要及时用脱脂棉或白纱布蘸二甲苯将其擦拭干净。所有镜头,使用后均要放置在镜头盒中。为防止镜头被氧化和腐蚀,可在镜头盒中放置有适量的吸潮剂——变色硅胶,它是透明或乳白色的颗粒,一般含水分约3%~7%,吸潮能力达40%左右,可耐盐酸、硫酸、硝酸侵蚀。使用时将硅胶缝在布袋里,由于硅胶的吸潮是利用表面活性物理作用,变色硅胶可按其颜色来判断吸潮能力,当硅胶由蓝色转变为白色时,则表示它已失去吸潮能力。这时可以利用硅胶可以反复使用的特性将其进行加热(170℃左右) 烘烤处理后,恢复其吸潮能力。
(二)防霉防雾
镜头有时由于保管不当会发霉起雾,尤其是沿海城市气候比较潮湿,更容易产生发霉起雾, 这将直接影响显微镜的成像质量,甚至于会达到无法使用的程度。因此,对显微镜的安置环境要特别注意:显微镜应放置在干燥、清洁和无酸碱蒸气的房间里,地面最好用防尘实验室专用地面,墙和天花板均刷油漆,同时还要经常打扫整洁,从而消除灰尘的来源。近年来一些系统光学仪器研究人员研制了防雾片。它是由杀菌剂对硝基苯甲醛添加适量粘结剂加工而成的。在常温下可缓慢挥发出对硝基苯甲醛蒸气杀死或抑制霉菌,该药品蒸气不腐蚀金属, 不影响光学性能,而且是低毒品,在使用剂量内对人体无害。由于该防雾片是依赖挥发蒸气杀菌,所以防雾片最好放置在密封或半密封的光路系统中。对于长期存放的光学部件,则可以放置在容器内。对于计量或测试的光学仪器在检修时,也可以将防雾片放置在仪器的内腔中。使用时注意不要用手接触,要用镊子夹取,同时要妥善保管以防意外。每片防雾片使用期可达10年之久,是光学仪器的优良防霉防雾剂,值得推广应用。如果由于保管不善已经产生发霉起雾时,一般是用吹风球吹去灰尘,或用毛笔轻轻地拭去附在镜头表面的灰尘,然后用脱脂棉或白纱布蘸适量的二甲苯轻轻地擦拭,直至完全消除霉雾为止。切忌不可用酒精或其他醇类化合物来擦洗镜片以免酒精渗入镜片而引起镜片脱胶。
(三)润滑清洗
对于显微镜的镜架机械活动部分应有适量的润滑油脂,使其转动或滑移舒适。但有时由于日久使其润滑油脂硬化或灰尘积累,从而使机械活动部分使用不灵活,这时对有润滑油脂的零部件应拆下进行清洗,首先用汽油洗,然后用酒精和乙醚的混合液进行擦拭,待干后涂上适量的润滑油脂,按原来的要求装配起来。注意使用润滑油脂时避免污染光学部件。
(四)其他常见问题
1.活动卡失灵:在使用中有时移动尺的活动卡失灵,这是由于螺钉未旋入台面的螺孔内所致。有时感到活动卡的弹性不大,这是由于扭簧经长期使用而失去弹性所致。遇到这种情况时, 不管前者或后者,均需旋出螺钉,将扭簧的弯头插入活动卡的螺孔中,然后将有双眼孔的弹簧在的螺孔对准扭簧的另一端弯头,紧接着将弹簧柱转动一定的角位,然后用螺钉与弹簧柱并紧,这样即可解决移动尺活动卡的失灵问题。
2.反光镜插销过松:为调节光线的强弱,常常要转动反光镜,有时会感到反光镜的插销配合过松,这时只要将镜架的弹性槽扳开一些就能得到较紧的配合。
3.可变光阑不圆整:使用中有时发现聚光镜的可变光阑不圆整。这有两种可能,一种是由于聚光镜片铆钉掉了,另一种是由于聚光镜片下面的孔和转动的分布不匀称所致。在这种情况下,须根据产生的原因更换零件。
4.镜架变形:有时发觉镜架发生变形甚至于有断裂现象,可能是由于运输或使用不慎受力撞击所致。显微镜是比较精密的光学仪器。一旦某一部分受撞击变形,必然影响其使用性能, 因此,要求有关人员在运输或使用过程中要小心谨慎。
㈢ 使用显微镜先调物镜还是目镜
你好,不是调目镜或者物镜,应该调节先调节粗准焦螺旋找到物像,然后调节细准焦螺旋至看清物像。
㈣ 生物课上的显微镜应该怎么使用
打开显微镜调光:把光圈对准通光孔,一只眼睛看着目镜,转动反光镜,让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里面,看到较亮的视野后停止转动。放置切片:将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紧玻片,标本放在通光口的正下方。转动粗准焦螺旋让镜筒降至最底部,然后缓缓上升,直到视野内出现观察物停止转动。转动细准焦螺旋: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保持粗准焦螺旋不动,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直至观察物清晰可见停止转动,收镜:取下玻片,转动转换器,将低倍镜或无物镜的地方对准通光孔,让镜筒缓慢下降,然后关闭显微镜,套上外罩。
㈤ 高中生物中显微镜怎么使用
(一)显微镜的基础知识:
1.显微镜的成像:
光源(天然光或人工光源)→反光镜→光圈→物体→物镜→在镜筒内形成物体放大的实像→目镜→把经物镜形成的放大实像进一步放大。
2.显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
放大倍数是指物体的长度或宽度或直径的放大倍数,而不是面积和体积的放大倍数
3.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关系:目镜的长度与放大倍数成反比,物镜的长度与放大倍数成正比。
4.物像移动与装片移动的关系:物像移动的方向与载玻片移动的方向相反
5.调节视野亮度的方法:
①增强或减弱光源亮度;②增大或缩小光圈;③反光镜使用平面镜或凹面镜
(二)使用低倍镜观察的步骤:
1.取镜与安放:(1)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2)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的前方稍偏左
2.对光:
(1)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2)选一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右眼同时睁开。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视野。
3.低倍镜观察:
(1)把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2)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眼睛从侧面看着物镜镜头与标本之间,防止两者相撞);
(3)左眼看目镜内,同时反向缓缓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看到物像为止,再稍稍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三)使用高倍镜观察的步骤:
1.操作步骤:
(1)低倍镜观察(先对光,后调焦)(2)移动玻片,将要放大的物像移到视野正中央
(3)转动转换器,移走低倍物镜,换上高倍物镜(4)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5)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2.注意事项:
(1)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双眼要注视物镜与玻片之间的距离,到快接近(约0.5cm)时或者粗准焦螺旋不能再向下转动为止时停止下降
(2)使用高倍镜观察时,不能转动粗准焦螺旋
㈥ 生物显微镜的主要使用步骤
生物显微镜的主要使用步骤分三步。
一,取镜和安放。
安装目镜物镜。
二,对光,
看到一个明亮的视野
三,观察。
㈦ 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被观察的物体已处于视野中央,但像太小,看不清楚,这时应该怎样调整物镜和目镜
转动转换器,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然后慢慢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看清楚为止,如果还是不是很清楚,可缩小光圈看看,或者考虑换用放大倍数更高的物镜,如油镜
㈧ 初一生物显微镜的使用步骤七个
一、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拖住镜座,置于胸前,镜筒朝前,镜臂朝后,把显微镜放在实验
二、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徐徐上升,然后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对准通光孔
三、转动遮光器,使最大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像目镜内注视,同时转动反光镜,使视野亮度均匀合适
四、把所有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五、双手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徐徐下降,同时两眼从侧面注视物镜镜头,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左眼向目镜内刊,同时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象为止。如果不清楚,可以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象更加清楚
六、先将要观察的标本或部位调到视野的正中央,然后转动转换器调节高倍镜。换用高倍镜后,视野内亮度变暗,因此一般选用较大的光圈并使用反光镜的凹面,然后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象更加清楚
七、实验完毕,把显微镜外表擦拭干净。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并将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最后把显微镜放进镜箱,送回原处。
㈨ 生物的显微镜如何操作
1.低倍镜的使用方法
(1)取镜和放置:显微镜平时存放在柜或箱中,用时从柜中取出,右手紧握镜臂,左一手托住镜座,将显微镜放在自己左肩前方的实验台上,镜座后端距桌边1-2寸为宜,便于坐着操作。
(2)对光:用拇指和中指移动旋转器(切忌手持物镜移动),使低倍镜对准镜台的通光孔(当转动听到碰叩声时,说明物镜光轴已对准镜筒中心)。打开光圈,上升集光器,并将反光镜转向光源,以左眼在目镜上观察(右眼睁开),同时调节反光镜方向,直到视野内的光线均匀明亮为止。
(3)放置玻片标本:取一玻片标本放在镜台上,一定使有盖玻片的一面朝上,切不可放反,用推片器弹簧夹夹住,然后旋转推片器螺旋,将所要观察的部位调到通光孔的正中。
(4)调节焦距:以左手按逆时针方向转动粗调节器,使镜台缓慢地上升至物镜距标本片约5毫米处,应注意在上升镜台时,切勿在目镜上观察。一定要从右侧看着镜台上升,以免上升过多,造成镜头或标本片的损坏。然后,两眼同时睁开,用左眼在目镜上观察,左手顺时针方向缓慢转动粗调节器,使镜台缓慢下降,直到视野中出现清晰的物象为止。
如果物象不在视野中心,可调节推片器将其调到中心(注意移动玻片的方向与视野物象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如果视野内的亮度不合适,可通过升降集光器的位置或开闭光圈的大小来调节,如果在调节焦距时,镜台下降已超过工作距离(>5.40mm)而未见到物象,说明此次操作失败,则应重新操作,切不可心急而盲目地上升镜台。
2.高倍镜的使用方法
(1)选好目标:一定要先在低倍镜下把需进一步观察的部位调到中心,同时把物象调节到最清晰的程度,才能进行高倍镜的观察。
(2)转动转换器,调换上高倍镜头,转换高倍镜时转动速度要慢,并从侧面进行观察(防止高倍镜头碰撞玻片),如高倍镜头碰到玻片,说明低倍镜的焦距没有调好,应重新操作。
(3)调节焦距:转换好高倍镜后,用左眼在目镜上观察,此时一般能见到一个不太清楚的物象,可将细调节器的螺旋逆时针移动约0.5-1圈,即可获得清晰的物象(切勿用粗调节器!)
如果视野的亮度不合适,可用集光器和光圈加以调节,如果需要更换玻片标本时,必须顺时针(切勿转错方向)转动粗调节器使镜台下降,方可取下玻片标本。
【显微镜使用的注意事项】
1.持镜时必须是右手握臂、左手托座的姿势,不可单手提取,以免零件脱落或碰撞到其它地方。
2.轻拿轻放,不可把显微镜放置在实验台的边缘,以免碰翻落地。
3.保持显微镜的清洁,光学和照明部分只能用擦镜纸擦拭,切忌口吹手抹或用布擦,机械部分用布擦拭。
4.水滴、酒精或其它药品切勿接触镜头和镜台,如果沾污应立即擦净。
5.放置玻片标本时要对准通光孔中央,且不能反放玻片,防止压坏玻片或碰坏物镜。
6.要养成两眼同时睁开的习惯,以左眼观察视野,右眼用以绘图。
7.不要随意取下目镜,以防止尘土落入物镜,也不要任意拆卸各种零件,以防损坏。
8.使用完毕后,必须复原才能放回镜箱内,其步骤是:取下标本片,转动旋转器使镜头离开通光孔,下降镜台,平放反光镜,下降集光器(但不要接触反光镜)、关闭光圈,推片器回位,盖上绸布和外罩,放回实验台柜内。最后填写使用登记表。(注:反光镜通常应垂直放,但有时因集光器没提至应有高度,镜台下降时会碰坏光圈,所以这里改为平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