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生物信息 > 生物战死了多少人

生物战死了多少人

发布时间:2022-07-31 12:49:19

㈠ 生化武器有多恐怖

生化武器,以前叫做细菌武器,是以释放细菌、病毒及各种毒素等使人及其他动植物致病或致死的物质材料制造的武器,由于其具有惨无人道的大规模杀伤性特点,被国际社会列为违禁武器。包括生物武器和化学武器:
生物武器是生物战剂及其施放装置的总称。生物战剂是构成生物武器具有致命杀伤力的决定因素,这种致命的生物战剂一旦进入人体或其他动植物体内,能大量繁殖,破坏机体功能使其致病死亡,并大面积的毁坏农作物和植被。首次使用于一战,在日军侵华和美国干涉朝鲜半岛的战争时均被使用。
化学武器的使用途径多、持续时间长,有麻痹神经的神经性毒剂,引起皮肤糜烂缓慢痛苦死去的糜烂性毒剂,损害呼吸器官
引起中毒性肺气而窒息的窒息性毒剂,破坏人体细胞组织引起急性缺氧的毒剂,刺激眼睛及上呼吸道的刺激性毒剂,使人暂时丧失思维和运动机能的失能性毒剂,还有释放传播瘟疫的天花病毒,能收缩麻痹肌肉致人死亡的肉毒杆菌病毒,能使感染者一周内死亡的埃博拉病毒,还有能进入人体不断繁殖产生致命毒素的炭疽菌。

㈡ 日本在侵华战争中使用生物武器至少导致多少人死亡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http://www.investchina.org.cn/chinese/zhuanti/xxsb/890070.htm

麻烦采纳,谢谢!

㈢ 历史上是否真的发生过类似生化危机的事件

有。

20世纪初到二战结束,研制和使用的生物战剂主要是细菌,20世纪初称为“细菌武器”。开始时的战剂仅限于少数几种细菌,如炭疽杆菌、马鼻疽杆菌和鼠疫杆菌等。生产规模很小,施放方法主要是由特工人员潜入敌方,用装在小瓶中的细菌培养物秘密污染水源、食物或饲料。

从30年代开始,研制生物武器的国家增多,主要有日本、德国、美国、英国等。生物战剂种类增多,生产规模扩大,施放方式改为用飞机施放带菌媒介物,包括带菌的跳蚤、虱子、老鼠、羽毛甚至食品,攻击范围扩大。

臭名昭着的731部队就是二战时期日本在中国建立的生物武器研制机构之一,日军使用细菌武器杀害了大量中国军民。德国主要研究鼠疫杆菌、霍乱弧菌、落基山斑疹伤寒立克次体和黄热病毒等战剂和细菌悬气机喷洒装置。

美国于1941年成立生物战委员会,进行空气生物学实验研究。英国于1940年建立生物武器研究室,曾在格瑞纳德岛上用小型航弹和炮弹施放炭疽胞菌。加拿大也研究过肉毒毒素的大规模生产方法,并用飞机进行过喷洒试验,以测试其致病作用。

70年代末,生物武器进一步发展,出现病毒武器、毒素武器等。生物战剂种类增多,包括细菌、病毒、衣原体、立克次体、真菌和毒素。剂型除液体外,还有冻干的粉剂。施放方式以产生气溶胶为主。除用飞机抛洒、投弹以外,还可用火箭、导弹发射生物弹头。

杀伤范围扩大到数百至数千平方千米。美国的生物武器研制水平远远领先于其他国家。

80年代以后,系统研制生物武器是微生物学和武器制造技术有了一定发展之后才开始的。在现代技术条件下,利用微生物学方法可以大量制取生物战剂,使用方式也由简单的人工撒布逐步发展为利用远距离投射工具进行规模撒布。

随着基因工程其他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利用遗传工程、脱氧核糖核酸(DNA)重组或其他分子生物学技术调控、构建和改造微生物及毒素,研究和发展新的生物武器,其中备受注目的是基因武器。


(3)生物战死了多少人扩展阅读:

一直以来,不少人认为生化作战是在近代才出现的,其实早在2000年前,细菌、病毒等生化武器已经现身战场了,其造成的后果更是让人不寒而栗。

匈奴为了对抗汉朝,竟然使用生化武器。

最早的一次生化战争发生在汉武帝时期,距今已超过2000年。西汉初年,汉朝经常被北方的游牧民族匈奴入侵,那时汉朝立国不久,国力较弱,无力抵御匈奴的入侵。

到汉武帝时期,汉朝的国力逐渐强大起来,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开始指挥军队反击匈奴。在卫青、霍去病、李广这些猛将面前,匈奴被打得溃不成军,无力和汉朝军队正面对抗,于是匈奴想出了歪主意。

在汉武帝时代汉匈战争后期,匈奴人开始把一些病死的牛羊埋在汉军行进的道路或饮用的水源里。虽然那时匈奴人还不知道什么是细菌、病毒,但已经知道人接触到这些病死的牛羊后,也会得病,进而死亡。

在强大的汉军面前,匈奴人的生化武器未能挽救他们失败的命运,但他们却的做法,却无疑于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将当时医术完全无法控制的疫病放了出来。

无法控制的疫病大流行。

汉朝名将霍去病,远征匈奴回来后,年仅24岁就因病去世,他的病因始终是一个迷。不过从目前的资料推测,霍去病极有可能因染上了匈奴人散播的病毒而死。

汉武帝后期,汉朝境内已经发生数起大的病疫,当时就有人提出,这是因为匈奴人当初故意四处抛弃病死的牛羊造成的,并把因此而染上的疾病称为“伤寒”。

染上伤寒的人,高烧不退,气喘吁吁,很快就会气绝而死,这种病发病很快,死亡率极高。中医里把很多病都归于伤寒,但本文所说造成大流行的伤寒,根据目前的推断应是鼠疫或流行性出血热。

由于当时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从汉武帝后期到晋朝的三百年间(约公元1世纪-4世纪),这种疫病呈10到20年的周期反复发作,绵延不断,造成大量民众死亡。

东汉后期,疫病更是频繁发作。在汉灵帝时期的公元171年至公元185年的15年间,爆发5次大的瘟疫。张角以为人治病为名,广收信徒,在公元184年发起黄巾起义。

黄巾起义后的近百年间,瘟疫依然时常发作,再加上天下大乱,战争不断,当时中国的人口,从西汉全盛时期的五千万人锐减至一千多万,多达四分之三的民众在瘟疫和战争的双重摧残下离世。

匈奴人自作自受

匈奴本身是这场疫病的始作俑者,但匈奴人也没有对付疫病的有效办法,匈奴人后来也染上了疫病,导致人口锐减。

匈奴在汉朝的北方站不住脚,开始往中亚西迁,又把病毒带到了中亚。在公元3世纪前后,中亚爆发大瘟疫,公元5世纪又在罗马流行,到公元10世纪已然遍布整个欧洲。

㈣ 生物战的生物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军队正式使用生物武器。1915年,德国间谍把在美国港口等待装运到协约国去的牛马,接种了鼻疽和炭疽杆菌;1917年,他们又在美索不达米亚,使协约国购买的4500匹骡子感染了鼻疽。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德国还用飞机在罗马尼亚上空投掷污染致病菌食品,企图伤害城市居民。 1932~1933年,侵占中国东北的日本军队建立了细菌战实验室和大规模生产生物武器的工厂,1936年,在哈尔滨扩建为细菌武器研制机构(即731部队),大规模研制生产细菌武器。
1940~1944年,日军多次在中国浙江的宁波、湖南的常德等11个县市,用飞机投撒污染鼠疫杆菌的跳蚤,造成当地鼠疫流行,先后有1000多人发病死亡;1940年,仅宁波一地就发病99人,死亡98人。
美军及某些欧洲国家也曾研制过生物武器。美军在侵朝战争中,仅从1952年1月28日到3月31日,对朝鲜北部和中国东北地区使用细菌武器即达数百次之多。主要使用飞机投掷死鼠、跳蚤、蚊子、苍蝇、小动物及其他杂物,散布鼠疫杆菌、霍乱弧菌、炭疽杆菌、伤寒杆菌等,引起了朝鲜居民鼠疫、霍乱病的发生。 1952年,国际科学委员会经过调查,用8种文字将美军这一罪行写成《调查在朝鲜和中国的细菌战事实国际科学委员会报告及附件》,并公布于全世界。
中国人民和政府一贯反对生物战。1984年11月15日,中国政府加入1971年12月16日联合国大会制定和通过的《禁止细菌(生物)及毒素武器的发展、生产及储存以及销毁这类武器的公约》(简称《禁止生物武器公约》),并再次声明:禁止生物武器公约的基本精神符合中国的一贯立场,中国是生物(细菌) 武器的受害国之一,中国从未、将来也不会生产和拥有这类武器。

㈤ 史上10大最可怕的生化武器

1.嵌合病毒

瘟疫、天花和炭疽——这些最致命的病毒其实跟您没仇。它们的致病特征只不过是自身演化的副产品。但如果科学家们用基因技术对它们的缺陷进行弥补呢?当我们把人类发动战争的欲望加进它们的自然结构中,会产生多么恐怖的局面?不幸的是,这种病毒改良实验不仅仅存在于科幻小说中,而是正在发生。

在希腊和罗马的神话中,有种由狮子、羊和蛇组成的怪物,名叫奇美拉。艺术家在中世纪末期总是用这种生物来象征恶魔的复杂天性。当今基因科学中,嵌合生物是由不同种群的基因组合成的。目前我们对基因学的研究制造出的主要是良性生物。比如普通感冒病毒和小儿麻痹病毒的嵌合体,可能有利于治愈脑癌。

但是只要战争还存在,基因科学的滥用就不可避免。基因学家已经发现通过改变基因结构,可以增加天花、炭疽等生化武器的破坏性。通过基因结合,科学家可以创造一种使两种疾病同时爆发的病毒。在20世纪80年代,前苏联的嵌合计划研究了将天花和埃博拉病毒合二为一的可行性。

俄罗斯医学科学院院士卡雷辛柯夫指出,非典型肺炎(SARS)是一种生化武器,极可能是从实验室制造出来的,由于非典型肺炎病毒是麻疹病毒与流行腮腺炎两种病毒的混合种,这种混合病毒只有在实验室条件下才可能做得出来,在天然环境中根本不可能产生,所以他认定非典型肺炎是从实验室制造出来的一种生化武器。

其他潜在的可怕组合包括需要特定引发物的病毒。某些隐形病毒将保持休眠状态很长时间,直到被某种预先设计好的刺激激活。另一些组合式生化武器需要两种成分才能起效。试想有这样一种肉毒杆菌,在与解毒药物结合后会变得更致命,那该多么可怕。这种生化武器不仅会带来高死亡率,还会损害公众对卫生体系和政府的信任。

2.尼帕病毒

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毒也在不断演变。新型病毒不断出现,人类和动物的接触有时会令威胁生命的疾病冲上食物链的顶端。随着人口不断膨胀,新疾病的出现不可避免。

尼帕病毒就是其中之一,直到1999年它才引起世界卫生机构的注意。那次疾病大流行发生在马来西亚的尼帕地区,265人感染,105人死亡。90%的感染者以养猪为生,卫生工作者认为病毒在果蝠身上自然存在。具体传播途径目前还不清楚,但专家们认为病毒可能是通过皮肤或体液接触而传播的。目前还没有人对人的传染报告。

病症一般持续6至10天,包括像感冒似地温和症状,好比发烧、肌肉痛,也包括脑炎。在一些严重病例中,病人会昏睡不醒,神志不清,抽搐,并最终昏迷。尼帕病毒的死亡率为50%, 目前没有标准的治疗技术和疫苗。

尼帕病毒,和众多新出现的病原体一样,被归类为C类生化武器。尽管没有已知国家在研制此类生化武器,但潜在的广泛传播性和50%的死亡率仍有可能使它成为生化武器。

3.牛瘟

13世纪成吉思汗侵略欧洲时,他无意中发动了一场可怕的生物战。他用来运送供给的灰色草原牛染上了致命的牛瘟。

牛瘟是由一种近似麻疹的病毒引起,它影响牛和其他诸如鹅、野牛、长颈鹿之类的反刍动物。牛瘟具有传染性,会引起发烧、食欲减退、痢疾及黏膜炎症。这种症状一般持续6到10天,那时动物们通常已经脱水。

从古至今,感染牛瘟的动物被人类带到世界各个角落,经常引起数百万牛、其他家畜和野生动物的死亡。有时,在非洲的牛瘟大爆发极其严重,狮子不得不转而吃人。多亏了现有的检疫和免疫系统,牛瘟已经在世界大多数地区得到控制。

当年成吉思汗用牛瘟当生化武器只是误打误撞,但现代许多国家却不那么无辜。加拿大和美国已经利用牛瘟研制出反家禽生化武器。

空中播散的稻瘟病,将对产稻区造成灾难性打击。

4. 稻瘟病

许多病毒、细菌和毒素对人类有明显威胁,但也有很多病菌喜欢另一种猎物:粮食作物。无论您是在抵御外敌,还是围攻城池,切断敌人的食品供给都是行之有效的战略。没有食物,人们会虚弱、恐慌、暴乱甚至死亡。

有些国家,特别是美国和俄罗斯,已经在大力研究以食品作物为目标的疾病,甚至昆虫。现代农业重视大规模生产单一作物的现状,使虫害和饥荒变得更容易。

作为生化武器之一,稻瘟病是一种由稻瘟病真菌引起的作物疾病。感染的植株叶子上很快就会布满由数以千计的真菌孢子,出现灰色病变。这些孢子迅速繁殖,并在植株间传播,伤害作物并减少产量。尽管培养具有抗性的植物是个好方法,但却很难抵御稻瘟病,因为您培育的抗病作物可以对抗一种真菌,却不能对抗219种。

稻瘟病并不能像天花或肉毒杆菌那样杀人。但它可以引起贫穷国家的严重饥荒以及经济困难,和其他重大问题。

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已经在研制稻瘟病生化武器。

肉毒杆菌十分常见,也许就在您的橱柜里。5.肉毒菌毒素

请先深吸一口气。如果您刚吸入的空气中含有肉毒菌毒素,您也根本无法确定。在武器化的空气传播病菌中,这种致命细菌是完全无色无味的。但12到36小时之后肉毒杆菌的第一征兆开始显现:视力模糊、呕吐和吞咽困难。这时,您唯一的希望就是肉毒抗毒素——并且要赶在您的症状恶化之前使用。如果不治疗,您有可能会肌肉麻痹,它将使您肌肉无力,最终导致破坏呼吸系统停止工作。

肉毒杆菌可以在24到72小时间致人死亡。因此,这种可怕的毒素在6大A类生化武器中占有一席之地。 如果及时用呼吸器帮助您的肺部进行呼吸,肉毒杆菌的致死率可以由70%降至6%,但病人的康复仍需要很长时间。这是因为毒素聚集在神经末梢与肌肉交会的地方,可以有效切断脑部发出的信号。想要从肉毒杆菌病中完全康复,病人必须长出新的神经末梢——这一过程就要耗时数月。现存的疫苗经常因有效性和副作用受到质疑,因此没有广泛使用。

因其威力、可用性和难治愈性,肉毒杆菌早已成为一些国家生化武器开发实验的宠儿。幸运的是,想有效使用这种肉毒杆菌仍面临很大挑战。1990年,日本异教团体奥姆真理教针对几个政治目标释放了肉毒杆菌毒气,但却没有出现他们所期待的大面积死亡。当他们在1995年改用沙林毒气袭击时,杀死了12个人,并使数千人受伤。

医用肉毒杆菌 虽然肉毒杆菌的死亡率高达70%,但它并不是一无是处。使用小剂量的提纯肉毒杆菌,医生可以利用其麻痹性来治疗神经疾病、进行美容修护,甚至是抚平皱纹。您或许更熟悉它的商品名:Botox(肉毒杆菌素)。

6. 兔热病

尽管兔热病只有5%的死亡率,但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却是世界上最易感染的细菌。1941年,苏联出现了一万例病例。次年,德国围攻斯大林格勒,发病人数徒增至十万。大多数的病例发生在德方。前苏联生化武器研究员肯埃尔别克声称,这起传染病事件并非偶然,而是生化战争的产物。在1992年叛逃至美国前,埃尔别克计划参与了前苏联的抗疫苗兔热病研发工作。

弗朗西斯氏兔热菌存在于不少于50种的生物中,尤其在啮齿目动物,如家兔和野兔中广为存在。人类感染此类疾病多是和带病动物直接接触或被带病昆虫所咬,而那些动物或昆虫则是吃了受污染的食物或吸入悬浮微粒状的病菌。

兔热病的症状出现在3到5天内,并因受感染的方式不同而有所差异。病人可能会出现的症状有发烧、寒战、头痛、腹泻、肌肉疼痛、关节痛、干咳和逐渐衰弱。类似肺炎的症状也会出现。如果不及时治疗,将会出现呼吸衰竭、休克和死亡。兔热症一般持续时间不超过两周,但在此期间,受感染者会卧床不起。

兔热症不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且可以通过抗生素治愈或注射疫苗来防治。然而当在动物和人之间传播,或利用喷雾剂形式散播时,这种疾病很容易迅速扩散。虽然死亡率低,它易传播的特点仍然使兔热菌成为A类生化武器。在气溶剂中,它有很强的生命力。因此,美国、英国、加拿大和前苏联在二战末期都致力于开发兔热症生化武器。

7.鼠疫

14世纪发生在欧洲的黑死病夺走了当时近一半人口的生命,这场浩劫至今仍令世人心有余悸。今天,一些研究者认为尽管世界上第一次瘟疫大流行是由出血热病引起的,但瘟疫这个词却总和A类生化武器中的另一名重要成员纠缠不清,那就是鼠疫菌。

鼠疫有两种主要形式:株鼠疫和肺鼠疫。株鼠疫主要通过受感染的跳蚤来传播,但也可以通过患者的体液接触在人与人之间传播。这种鼠疫会导致腹股沟、腋下和颈部周围的淋巴结肿大,并伴有发烧、寒战、头疼及疲劳等症状。病症在2到3天内发作并持续1到6天。如果不在受感染的头24小时内施救,70%的感染者将死亡。肺鼠疫比较少出现,通常由咳嗽、打喷嚏及面对面接触的空气传播。它的发病症状有高烧、咳嗽、体液带血及呼吸困难。

鼠疫感染者——不论生死——都是这种生化武器的有效传播工具。1940年日本向中国空投了带病的跳蚤,引发了鼠疫大爆发。今天,科学家们预测鼠疫病菌将被制成喷雾器,用以引发肺鼠疫大流行。尽管如此,以害虫为载体的传统攻击方式仍有可能出现。

尽管一些国家已将鼠疫开发成生化武器,然而由于这种疾病仍会自然发生,病毒的副本可以轻松取得。在恰当有效的治疗下,鼠疫的死亡率可以降至5%。但目前尚无鼠疫疫苗。

8. 埃博拉出血热

另一种记录在案的杀手就是埃博拉病毒,也就是十几种病毒性出血热症中的一种。上世纪70年代埃博拉病毒在扎伊尔和苏丹传播,导致数百人死亡,也由此开始屡屡见诸报端。之后的几十年间,埃博拉病毒在整个非洲爆发,即便在有防护措施的情况下,也颇具危险性。从它最初被发现开始,这种病毒在欧洲、非洲和美国的医院与实验室至少爆发了7次。

这种病毒在刚果的埃博拉地区首次发现,并因此得名埃博拉病毒。科学家怀疑埃博拉病毒寄居在非洲当地的某种动物身上,但真正的源头至今尚未查清。我们只是在病毒成功感染人类或灵长类动物后,才和它正式接触。

一旦找到宿主,埃博拉病毒会通过血液或其他身体代谢物的直接接触进行传播。在非洲,这种病毒在医院和诊所里大范围传播。受感染的个体通常会经历2至21天的发病期。典型的症状有:头痛、肌肉酸痛、咽喉痛和虚弱,并伴有腹泻和呕吐。一些病人也会遭受内出血或外出血。60%到90%的感染者在7到16天内死亡。

医生们还不知道有些病人比其他人更容易康复的原因,他们更不知道如何治愈埃博拉病毒。我们之前曾提到,目前没有预防埃博拉病毒的疫苗。事实上,目前只有一种出血热有疫苗,那就是黄热病疫苗。

当众多医学专家设法治疗并防止埃博拉爆发时,前苏联的一群科学家却将这种病毒制成了武器。一开始,他们在实验室培育埃博拉病毒时遇到困难,而在培育马尔堡出血热上取得成功。尽管如此,20世纪90年代,他们解决了难题。尽管这种病毒通常只能通过直接接触身体代谢物传播,但研究人员发现在实验室条件下,埃博拉病毒可在空气中传播。埃博拉病毒作为喷雾武器的可能性,使它及一系列出血热症病毒成为A类生化武器目录中的永久成员。

尽管出现只有几十年,埃博拉已经成为恐慌和死亡的代名词。

9. 炭疽病

2001年秋天,含有奇怪白色粉末的信屡屡寄到美国参议院办公室和各大媒体。当信封中含有炭疽杆菌孢子的消息传开后,恐慌接踵而来。炭疽信袭击事件导致22人感染,5人死亡。时隔七年,美国FBI终于将目标锁定在政府炭疽病科学家布鲁斯?伊万身上,他在结案前自杀身亡。

由于炭疽病具有高致命性和环境稳定性的特点,也被定为A类生化武器。这种细菌在土壤中生存。食草动物通常会在刨找食物时接触到它们的孢子。人类往往因接触、吸入、注射炭疽孢子而感染。

大多数炭疽病菌都是皮肤侵入性的,也就是由皮肤接触孢子进行传播。但最致命的炭疽是吸入性炭疽,孢子进入肺部并由免疫细胞带到淋巴结。在这里,孢子不断繁殖,并释放毒素,引发一系列症状如:发热、呼吸困难、疲劳、肌肉疼痛、淋巴结肿大、恶心、呕吐、腹泻和黑色溃疡。吸入性炭疽是三种炭疽中死亡率最高的(可达100%,在药物治疗下也有75%)。不幸的是,2001年炭疽信事件中的5位患者感染的正是这种病菌。

一般情况下,很少有人会感染这种病菌,也不能在人和人之间传播。通常只有医疗工作者、兽医和军人会接种疫苗。如果有人蓄意散播这种疾病,那我们大多数人都要处于炭疽袭击的危险之下。

除了并未广泛接种疫苗以外——本文中提到的生化武器多半都有这个问题——炭疽的另一特点是长寿。许多有害的生物媒介在特定的条件下只能生存很短时间。但是炭疽菌在普通条件下可以存活至少40年,而且仍然构成致命威胁。

以上的这些特点使炭疽病成为全球生化武器实验的宠儿。20世纪30年代后期,日本科学家在他们着名的731部队研究所开展了雾化炭疽菌的人体实验。1942年英国军队开始了炭疽病炸弹实验,污染了整个格鲁伊纳岛。44年后,清理这片区域需要280吨甲醛。1979年,前苏联无意中释放了雾化炭疽菌,导致66人死亡。

今天,炭疽病仍是最有名也最可怕的生化武器之一。历经多年,许多生物战项目都致力于研制炭疽病菌,虽然疫苗是存在的,但大规模接种计划只有在炭疽病大爆发时才有可能实现。

一位渥太华部落成员与用带毒毯子传播天花的英国殖民者对质。

10.天花

说到“生化武器”,我们脑中总会浮现无菌的政府实验室、核生化服和试管中颜色鲜艳的液体。其实在历史上,生化武器总以单调平凡的面貌示人:比如一个四处游荡的流亡者,背着布满带病的跳蚤的纸包。甚至在1763年印法战争中,生化武器只是一条毯子。

按照杰弗里?阿默斯特少校的命令,声名狼藉的英国部队将带有天花的毛毡送给渥太华的印第安人部落。美洲当地居民特别容易感染这种疾病。因为与欧洲侵略者不同,他们从没有碰到过天花,也完全没有抵抗力。疾病像野火般在印第安部落里蔓延。

天花是由天花病毒引起的,最常见的天花病有30%的死亡率。罹患天花的特征有高烧、浑身疼痛以及从水泡发展到疤痕的皮疹。这种疾病的主要传播方式是和感染者的皮肤或体液直接接触,但在密闭狭窄的空间里也可以通过空气传播。

1967年,世界卫生组织努力通过大规模接种疫苗消灭天花。结果,自然产生的天花病例在1977年后再未出现。这种疾病从自然世界消除了,但天花病毒的实验室副本仍然存在。美国和俄国拥有经世界卫生组织批准的天花副本,但由于天花在几个国家生化武器中扮演的重要角色,谁也不知道有多少秘密复制的病毒存在。

美国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将天花归为A类生化武器,是因为它的高致命性和可在空气中传播的特性。虽然有天花疫苗存在,但如今通常只有医疗和军队人士才会接种——这意味着当天花成为武器时,剩下的人群都会面临危险。那么这种病毒可能通过什么方式释放呢?可能以喷雾剂的形式,也可能以最古老的形式:由受感染的病人直接带到目的地。

释放生化武器的方式不需要多花哨。我们所介绍的每一种武器只需要几张邮票就能传播,这才叫心惊胆战。

㈥ 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决定人类命运与前途的大搏斗

1939—1945年,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国家发动了一场人类历史上空前规模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军民死亡5120余万人,最后以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的彻底失败而告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有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和历史的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时代所固有的各种基本矛盾一个也未解决,而又增加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矛盾,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以及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的矛盾。随着帝国主义国家间经济、政治和军事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军事实力发展较快的德、意、日三国要求重新划分世界势力范围,使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尖锐起来。

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又使这一矛盾进一步加剧。

为摆脱危机而走上军国主义道路的德、意、日三国,相继发动了局部侵略战争,最后终于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首先揭开这次战争序幕的是日本帝国主义。1931年9月18日,盘踞在中国沈阳地区的日本关东军向当地中国驻军发起进攻。1933年1月,日军开始向华北进犯。1937年7月7日,日军又向驻守北平西南郊芦沟桥的中国军队发起进攻,中国人民从此全面开展了历时8年的抗日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开始是德军入侵波兰以至西欧各国。战争分五个阶段。

战争第一阶段(1939年9月1日至1941年6月21日),1939年9月1日,法西斯德国进犯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从此全面爆发。9月3日,英、法对德国宣战,不列颠帝国的自治领和殖民地加入了英、法同盟(9月3日,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加入;9月6日,南非联邦加入;9月10日,加拿大等加入)。由于波兰几乎没有战争准备,双方实力又极为悬殊,波兰很快就被德军占领,国家灭亡。9月17日,苏联军队开进了波兰,占领了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等地区。9月28日,德苏签订了“定界”条约,确定了双方各自在波兰的占领地区。

从战争爆发到1940年5月前,英法推行战前外交方针,企图将德国侵略祸水引向苏联。而法西斯德国则利用战略间歇,积极准备进攻西欧各国。

1940年4月9日,法西斯德军兵团未经宣战即侵入丹麦并占领该国领土。同时,开始入侵挪威。在以吉斯林为首的亲法西斯分子(所谓“第五纵队”)的协助下,法西斯德军在挪威的战斗行动经两个月便以占领全境而告结束。

法西斯德国军政头目早在结束挪威战役之前,就已着手实施“黄色计划”,这计划规定经卢森堡、比利时、荷兰对法国实施闪电突击。进攻于1940年5月10日拂晓开始,首先对机场进行了密集的空中突击,并实施了空降。法西斯德军的主要突击经阿登山从北面迂回“马奇诺防线”,横贯法国北部,抱定防御战略的法军统帅部将重兵配置在“马奇诺防线”,而未在纵深建立战略预备队。法西斯德军坦克兵团在突破色当地区的防御之后,于5月20日进抵英吉利海峡。5月14日,荷兰武装力量投降。比军、英国远征军和一部法军,在弗兰德平原被分割。5月28日,比军投降。英军和一部法军被封锁于敦刻尔克地区,在丢弃全部重型军事技术装备后,撤至英国。6月初,法西斯德军突破了法军在索姆河、埃纳河仓促建立的防线。6月10日,法国政府放弃巴黎。1940年6月22日,军事行动以签署法国投降书即所谓《贡比涅停战协定(1940年)》而告结束。

1940年6月10日,意大利加入反对英、法的战争。8月,意军侵占英属索马里和肯尼亚、苏丹各一部,9月中,又从利比亚侵入埃及,企图进逼苏伊士。希腊军队打破了意军由阿尔巴尼亚向希腊发展进攻的企图。1941年1—5月,不列颠帝国军队将意军逐出英属索马里、肯尼亚、苏丹、埃塞俄比亚、意属索马里、厄立特里亚,意大利舰队在地中海遭受很大损失。1941年初,德军组成一个“非洲军”,由隆美尔将军指挥开到北非。德、意联军于3月31日转入进攻,4月下半月进抵利比亚、埃及边界。

在欧战同时,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也进一步扩大了。日军向中国内地进攻,开始占领华南地区,侵占了法属印度支那北部。

1940年7月16日,希特勒发出了关于入侵英国的训令(“海狮”战役)。1940年8月,德国航空兵开始对英国城市进行密集突击。

德在侵英的同时,注意力已转向东方。与进犯苏联的计划密切相关的是德、意、日侵略同盟的加强。法西斯德国在准备侵苏战争过程中,先后入侵巴尔干半岛、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和希腊,夺占了克里特岛。

法西斯德国在战争第一阶段的军事胜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的对手未能联合自己的力量,建立统一的军事领导体系。到战争第一阶段末,几乎全部西欧和中欧国家都已被法西斯德国和意大利占领或沦为附庸,其经济和资源被用于准备侵苏战争。

战争第二阶段(1941年6月22日至1942年11月18日),1941年6月22日,法西斯德国背信弃义地进犯苏联。22日、24日,丘吉尔、罗斯福分别代表英国和美国政府发表声明和通过缔结协定,支持苏联反对法西斯侵略的斗争。

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主战场的苏德战场,从军事行动一开始就异常激烈。头几个月里德军侵占了大片俄国领土。苏军在莫斯科附近的反攻和1941—1942年间的冬季总攻的结果,使法西斯的“闪击战”计划遭到了彻底破产。

1941年12月7日,日本突然袭击美国在太平洋的军事基地珍珠港,挑起了对美战争。
12月8日,美、英等一系列国家对日宣战;12月11日,法西斯德国和意大利对美宣战。

法西斯德军统帅部经过广泛的准备,于1942年7月中,开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大的会战之一斯大林格勒会战(1942—1943年)。在太平洋,日本夺取了制海权,占领了香港、缅甸、马来西亚连同新加坡要塞、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各重要岛屿及其他地区。重创英、美、荷联合舰队,日本在太平洋战区的地位得到了加强,使美、英失去了太平洋西部所有海、空军事基地。从1942年上半年起,美国在太平洋的力量开始增加,日本舰队在珊瑚海海战(5月7—8日)和中途岛海战(6月)中受到了相当大的损失,于1942年底在太平洋转入防御。日本帝国主义者被迫放弃了对苏作战的打算。

战争第三阶段(1942年11月19日至1943年12月31日),1942年11月19日,苏军在斯大林格勒附近开始反攻,合围和粉碎了敌军33万人的集团。苏军夺取主动权后,于1942年冬、1943年春在北高加索、顿巴斯、列宁格勒附近和战场其他地区对敌实施了毁灭性突击,将敌人打退500—1300公里,解放了战前居住过4000余万人口的大片国土。敌军218个师被击溃,约5000门火炮、7000辆坦克、1.4万余架飞机被击毁,法西斯德国已无力补充这些惨重损失。这些胜利,从根本上破坏了德国的军事实力,改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所有战场的军事政治形势。从1941年6月至1943年12月,对德宣战的国家由15个增加到36个。

从1942年秋开始,英、美的战斗行动积极了一些。盟国较大兵力的战略航空兵被调整来轰炸德国的城市、工业目标和军事目标。在大西洋交通线上与德国潜艇斗争的效率也有提高。盟军统帅部在艾森豪威尔将军统一指挥下,在北非的军事行动表现了相当大的积极性。1943年7月10日,美英军(13个师)在西西里岛登陆,并攻占该岛,9月初又派登陆兵在亚平宁半岛登陆,均未遭意军重大抵抗。英美军在意大利的进攻,适逢墨索里尼制度由于以意共为首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反法西斯斗争而陷于严重危机。7月25日,墨索里尼政府被推翻。巴多格里奥元帅成为新政府首脑,于9月3日与美、英签订了停战协定。法西斯集团开始瓦解。

战争第四阶段(1944年1月1日至1945年5月9日),美英武装力量在太平洋和亚洲的较大范围内展开了进攻。1944年夏秋苏军进行了数个较大的进攻战役。芬兰政府于1944年9月19日与苏联签订停战协定,退出法西斯集团,并于1945年3月4日对德宣战。由于进行了白俄罗斯战役(1944年),白俄罗斯全境、立陶宛大部获得解放。苏军以及波兰第一集团军部队7月下旬解放波兰。1944年中,摩尔达维亚全境、罗马尼亚大部获得解放。苏军进入保加利亚加速了该国正在酝酿的人民起义,9月9日,起义爆发,推翻了君主法西斯制度,成立了祖国阵线政府,也对德宣战。8月29日,斯洛伐克武装起义爆发。与此同时,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部队在苏军参加下,解放了贝尔格莱德。1944年10月,法西斯德军在巴拉顿湖地区的反攻被击退后,布达佩斯获得了解放。苏军援助了挪威人民,从法西斯德国侵略者手中解放了挪威东北地区。

苏军最高统帅部大本营于1945年1月12—14日在维斯瓦河及东普鲁士发起进攻,粉碎了维斯瓦河、奥得河之间的法西斯德军集团,解放了波兰大部领土。强攻夺取了柯尼斯堡,消灭了敌军泽姆兰德集团。4月上半月,德军在东波美拉尼亚和西里西亚的重兵集团相继被歼,但泽至奥得河之间的波罗的海沿岸获得解放。为了协调反法西斯德国的行动和解决战后欧洲安排问题,2月4—11日在雅尔塔举行了苏、美、英三国首脑会议。4月初,盟军在鲁尔合围法西斯德军约20个师。西线德军实际上停止了抵抗。4月下半月至5月初,盟军进抵易北河,占领了埃尔富特、纽伦堡,进入捷克斯洛伐克和奥地利西部。英军进抵什未林、吕贝克、汉堡。5月2日,驻意大利的德军C集团军群投降。4月16日,苏军3个方面军发动了规模巨大而极其紧张的柏林战役,德军柏林集团在这一战役中遭到围歼。

柏林被攻克后,西线出现了成批的投降。希特勒自杀(4月30日)后拼凑的邓尼茨政府,在不停止对苏作战的情况下与美、英缔结局部投降协定。5月8日午夜,凯特尔元帅为首的德军最高统帅部代表,在苏军占领的柏林近郊卡尔斯霍斯特签署了法西斯德国武装力量无条件投降书。苏联元帅朱可夫受苏联政府委托,同美、英、法代表一起接受了无条件投降。

战争第五阶段(1945年5月9日至9月2日),1944、1945年间,盟国武装力量在太平洋战区进行了粉碎日本舰队和解放日占岛屿的海上战役和登陆战役。1945年5月,在发动战争的侵略国家同盟中,只剩下日本还在继续作战。8月9日,苏联武装力量开始对集结于满洲的日本关东军采取军事行动。8月10日,蒙古人民共和国参加对日作战。关东军在短时间内即被完全击溃。中国东北、朝鲜北部、南萨哈林岛(南库页岛)和千岛群岛均获得解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在各战场对日作战中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大意义的胜利。美国于8月6日和9日对广岛、长崎投下了两颗原子弹,加速了日本侵略战争的失败。1945年9月2日,举行了日本投降书的签字仪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人类的命运产生了巨大影响,是人类历史的重大转折点。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德、日、意法西斯国家集团发动的,它们的目的,不仅在于争夺殖民地,而且在于确立自己的世界霸权,奴役世界各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拯救了各国免于法西斯的奴役,挽救了世界文明的毁灭。这是不幸中的幸事。

国际法西斯力量的溃败,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分布,决定了世界的整个战后发展。许多民族和国家赢得了独立和解放,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越南民主共和国、中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等国人民,在共产党和工人党领导下,推翻了资产阶级和地主的统治,完成了本国生活中深刻的社会政治变革和经济变革,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世界社会主义体系的建立,成了伟大十月革命胜利后最大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事件。

第二次世界大战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武装斗争,具有军事行动规模巨大、军事生产空前发展、人员物资损失惨重的特点。全面战争持续了2194天(6年);军事行动遍及欧、亚、非洲陆地和大西洋、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广阔水域;

被征入伍者达1.1亿人。在战争年代,仅反希特勒同盟各国就生产飞机58.8万架,坦克23.6万辆,火炮147.6万门;

德国生产飞机约10.9万架,坦克4.6万辆,火炮和迫击炮43.5万余门以及其他武器。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历史上破坏性最大的一次战争。仅在欧洲,战争破坏造成的物资损失(据不完全统计)即达2600亿美元(按1938年价值);各交战国的直接军费支出占其国民总收入的60—70%。军队死亡1690余万人,居民死亡3430余万人,合计死亡5120余万人,仅苏联就达2000余万人。这对人类物质文明是一次巨大摧残。

第二次世界大战首次使用了雷达和其他无线电电子器材、火箭炮、第一批喷气式飞机、飞航式导弹和弹道火箭,在战争的最后阶段使用了核武器和雷达等。空军、国土防空军、潜水舰队、空降兵兵团、工程兵和技术兵的作用增大了。这些对战后各国的军事思想、战争思想和军队建设都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

㈦ 美国历史上发动过多少次“生物战争”

在世界各国的历史长河中,美国想必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个国家,也是非常年轻的,自从1783年取得独立战争胜利,美国历史仅仅只有200多年。

但在200多年里,美国参与的战争和军事行动已经超过200次,粗略计算,每1年几乎都有1场战争。而这些战争中就存在生物战,这比真刀真枪的战争还可怕,具体美国发动过多少次生物战争,恐怕只有美国自己知道,外人已经无法完全进行统计。

1981年中情局在美军的协助下,悄悄地飞到古巴上空,秘密发动了一场生物战,释放了一种叫登革热的病毒,最后造成27.3万古巴人感染,有158人死亡(101名是儿童)。

美国政府对此事后来还矢口否认,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解释道是驻扎在安哥拉或非洲地区的军队,返回古巴造成的。

后来查清了真相,1981年古巴疫情就是中情局投毒造成的,因为中情局经常给尼加拉瓜组织运送物资,帮助这个非法组织做着非法活动。

由于很多资料无法考证,比如美国在格鲁吉亚高加索地区、埃及的昆虫生化战等,无法进行详细介绍。美国丰富的生物战理论研究和试验,是美国黑历史中积累下来的,这次还借着疫情给中国抹黑,我国外交部也做出有力回应,病毒起源属于科学问题,科学问题就要由科学研究的结果去解释。美国生物战的黑历史远远不止这些,奉劝美国还是好好自我反省吧。

㈧ 德特里克堡生物实验室被传与731部队有关,生物武器有多恐怖

关于“731”部队,相信很多人不陌生、而生物武器的厉害和反人类的恐怖,相信也有不少人了解过,这里根据内容大致讲解一下“731”部队以及“生物武器”。

㈨ 人类史上第一次生物战发生了什么

1918年,世界正经历2场导致人口锐减的大灾难,都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一个是一战,6500万人参战,伤亡人口达3000万人,经济损失难以估量;另一个杀伤力更是超过一战,全球10亿人口感染,死亡人口超4000万人,这便是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

因此,西班牙大流感也被认为是人类史上第一次生物战,不过真相究竟如何,早已不得而知了。

阅读全文

与生物战死了多少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5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0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1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2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2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0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3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2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2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96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4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3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3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9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2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