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生物信息 > 生物材料可以放在体视镜哪里观察

生物材料可以放在体视镜哪里观察

发布时间:2022-07-31 13:14:34

1. 初高中生物显微镜的相关知识

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和注意事项以及维护保养内容如下:
一、 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正置显微镜

1、安放

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使镜体保持直立。桌面要清洁、平稳,要选择临窗或光线充足的地方。单筒的一般放在左侧,距离桌边3~4厘米处。

2、清洁

检查显微镜是否有毛病,是否清洁,镜身机械部分可用干净软布擦拭。透镜要用擦镜纸擦拭,如有胶或粘污,可用少量二甲苯清洁之。

3、对光

镜筒升至距载物台1~2厘米处,低倍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光圈和反光镜,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光线弱时用凹面镜,反光镜要用双手转动。

若使用的为带有光源的显微镜,可省去次步骤,但需要调节光亮度的旋钮。

4、安装标本

将玻片放在载物台上,注意有盖玻片的一面一定朝上。用弹簧夹将玻片固定,转动平台移动器的旋钮,使要观察的材料对准通光孔中央。

5、调焦

调焦时,先旋转粗调焦旋钮慢慢降低镜筒,并从侧面仔细观察,直到物镜贴近玻片标本,然后左眼自目镜观察,左手旋转粗调焦旋钮抬升镜筒,直到看清标本物像时停止,再用细调焦旋钮回调清晰。

操作注意:不应在高倍镜下直接调焦;镜筒下降时,应从侧面观察镜筒和标本间的间距;要了解物距的临界值。

若使用双筒显微镜,如观察者双眼视度有差异,可靠视度调节圈调节。另外双筒可相对平移以适应操作者两眼间距。

6、观察

若使用单筒显微镜,两眼自然张开,左眼观察标本,右眼观察记录及绘图,同时左手调节焦距,使物象清晰并移动标本视野。右手记录、绘图。

镜检时应将标本按一定方向移动视野,直至整个标本观察完毕,以便不漏检,不重复。

光强的调节:一般情况下,染色标本光线宜强,无色或未染色标本光线宜弱;低倍镜观察光线宜弱,高倍镜观察光线宜强。除调节反光镜或光源灯以外,虹彩光圈的调节也十分重要。

(1)低倍镜观察

观察任何标本时,都必须先使用低倍镜,因为其视野大,易发现目标和确定要观察的部位。

(2)高倍镜观察

从低倍镜转至高倍时,只需略微调动细调焦旋钮,即可使物像清晰。

使用高倍镜时切勿使用粗调焦旋钮,否则易压碎盖玻片并损伤镜头。

转动物镜转换器时,不可用手指直接推转物镜,这样容易使物镜的光轴发生偏斜,转换器螺纹受力不均匀而破坏,最后导致转换器就会报废。

(3)油镜的观察

先用低倍镜及高倍镜将被检物体移至视野中央后,再换油镜观察。油镜观察前,应将显微镜亮度调整至最亮,光圈完全打开。

使用油镜时,先在盖玻片上滴加一滴香柏油(镜油),然后降低镜筒并从侧面仔细观察,直到油镜浸入香柏油并贴近玻片标本,然后用目镜观察,并用细调焦旋钮抬升镜筒,直到看清标本的焦段时停止并调节清晰。

香柏油滴加要适量。油镜使用完毕后一定要用擦镜纸沾取二甲苯擦去香柏油,并再用干的擦镜纸擦去多余二甲苯。

7、结束操作

观察完毕,移去样品,扭转转换器,使镜头V字型偏于两旁,反光镜要竖立,降下镜筒,擦抹干净,并套上镜套。

若使用的是带有光源的显微镜,需要调节亮度旋钮将光亮度调至最暗,再关闭电源按钮,以防止下次开机时瞬间过强电流烧坏光源灯。

(二)倒置显微镜

倒置显微镜与正置显微镜的主要区别在于物镜位于载物台下方,这样有利于观察时在上方对样品进行一些实时操作。

倒置显微镜操作过程基本与双筒的正置显微镜相似,需注意以下几点:

观察时可调节铰链式双目目镜至舒适的位置。

组织培养液或水溅到载物台上、物镜上或显微镜镜架上可能会损伤设备。如果溅上后,应该立即从墙上插座拔下电源线,擦去溅出液或水。

一定要轻柔转动光强调节钮,不要试图将旋钮转过终点位置。使用后一定要先将灯的强度调至最小再关电源。

使用后要旋转三孔转换器,使物镜镜片置于载物台下侧,防止灰尘的沉降。

(三)实体显微镜

又称体视显微镜或解剖显微镜。操作步骤基本和双筒正置显微镜类似:

取用解剖镜时,移动需用双手,保持稳重。若需连镜箱搬动,应将镜箱锁好,同时镜箱的钥匙必须拔除。

镜管上若有防尘罩,应取下并换上目镜及眼罩。

将样品置于玻片上或蜡盘中再放到载物盘上待观察。拧开锁紧螺丝,把镜体先上升到一定高度,然后锁紧镜体。

观察前可先转动目镜管以适合眼间距。双眼视度差异可用视觉圈调节。

对焦时,转动升降螺丝不能太快或强行扭转,谨防损坏齿轮。

如需放大观察,再转动倍率盘直到所需放大倍率。物像越大,光线越暗,必须调好光源选择好背景物。

用毕后,先将载物盘上的东西拿走,松开锁紧螺丝将镜体放下并锁紧。取出目镜并换上防尘罩。将元件全部放回,注意不要与其它镜互换。用布把镜身擦干净,放入镜箱内,锁紧镜箱。

二、维护及保养工作

1、日常维护保养

(1)防潮

光学镜片就容易生霉、生雾。 机械零件受潮后,容易生锈。

显微镜箱内应放置1~2袋硅胶作干燥剂。

(2)防尘

光学元件表面落入灰尘,不仅影响光线通过,而且经光学系统放大后,会生成很大的污斑,影响观察。灰尘、砂粒落入机械部分,还会增加磨损,引起运动受阻,危害同样很大。

注意保持显微镜的清洁。

(3)防腐蚀

显微镜不能和具有腐蚀性的化学试剂放在一起。如硫酸、盐酸、强碱等。

(4)防热

避免热胀冷缩引起镜片的开胶与脱落。

因此,生物显微镜要放置在干燥阴凉、无尘、无腐蚀的地方。使用后,要立即擦拭干净,用防尘透气罩罩好或放在箱子内。当显微镜闲置时,用塑料罩盖好,并储放在干燥的地方防尘防霉。将物镜和目镜保存在干燥器之类的容器中,并防些干燥剂。

2、机械系统的维护保养

滑动部位:定期涂些中性润滑脂

油漆和塑料表面的清洁:顽固的污迹可以使用软性的清洁剂来清洗,建议使用硅布。

塑料部分:用软布蘸水就可以清洗了。

注意:不要使用有机溶剂(如酒精,乙醚,稀释剂等)。因为会腐蚀机械和油漆,造成损坏。

3、光学系统的维护保养

透镜的清洁

使用后用干净柔软的绸布轻轻擦拭目镜和物镜镜片。聚光镜和反光镜只要擦干净就可以了。

有较顽固的污迹,可用长纤维脱脂棉或干净的细棉布蘸少些二甲笨或镜头清洗液(3份酒精∶1份乙醚)擦拭,然后用干净细软的绸布擦干或用吹风球吹干。

注意:清洗液千万不能渗入到物镜镜片内部,否则会损坏物镜镜片。纯酒精和二甲苯容易燃烧,在将电源开关打开或关闭时要特别当心不要引燃这些液体。

物镜和目镜的生霉生雾的处理办法

准备30%无水乙醇+70%乙醚,将不同镜头单独分开放置干燥剂器皿中,最好用棉花棒,纱布,柔软的刷子等比较柔软的东西来擦拭油镜当时就要清洗。

特别是100X的油镜,处理不当的话,前片容易浸油或开胶。

目镜可以自己拆下来清洗,16X目镜注意别装反了,前片凹面在上。

物镜不要随便拆下。

注意:擦洗镜头时,不能过用力,以防止损伤镀膜层。一般2个月最好能集中保养一次。显微镜多时,各个镜头要标号以免弄错了搭配。

4、定期检查

为了保持性能的稳定,建议做定期的检查,保养。

综上所述,对于生物显微镜的维护保养,主要做到防尘、防潮、防热、防腐蚀。用后及时清洗擦拭干净,并定期在有关部位加注中性润滑油脂。对于一些结构复杂,装配精密的零部件,如果没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一定的技能和专用工具,就不能擅自拆装,以免损坏零部件。

2. 求:高中生物实验实验方法汇总

专题七 实验专题复习
一、常规实验的复习:
1、实验中常用器材和药品的使用:
一般实验设计此类题目会提供所需的器材和药品。因此,如果能够熟悉这些常用器材和药品的用途和使用方法,往往能从中发现实验设计的思路和方法,甚至具体的实验步骤。现在总结如下:
NaOH:用于吸收CO2或改变溶液的pH。 Ca(OH)2:鉴定CO2
HCl:解离或改变溶液的pH。 NaHCO3:提供CO2
滤纸:过滤或纸层析。 纱布或尼龙布:过滤
斐林试剂:可溶性还原性糖的鉴定。 碘液:鉴定淀粉。
苏丹Ⅲ、Ⅳ:脂肪的鉴定。 双缩脲试剂:蛋白质的鉴定。
二苯胺试剂:鉴定DNA。 柠檬酸钠:血液抗凝剂。
NaCl:配制生理盐水及其它不同浓度的盐溶液,可用于动物细胞内液或用于提取DNA。
琼脂:激素或其它物质的载体,用于激素的转移或培养基。
亚甲基蓝:用于活体染色或检测污水中的耗氧性细菌(细菌的氧化可使之褪色)。
酒精:用于消毒处理、提纯DNA、叶片脱色及配制解离液。
蔗糖:配制蔗糖溶液,用于测定植物细胞液浓度或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
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或改良苯酚品红染液:碱性染料,用于染色体染色。
卡诺氏液:固定细胞形态
2、常规实验方法:
(1)显微观察法,如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等。
(2)观色法,如观察动物毛色和植物花色的遗传等。
(3)原子示踪法,如噬菌体浸染细菌的实验,用18O2和14CO2追踪光合作用中氧原子和碳原子转移途径的实验等。
(4)等组实验法,如小麦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实验,发现生长素的燕麦胚芽鞘实验等。
(5)加法创意法,如用饲喂法研究甲状腺激素,用注射法研究动物胰岛素和生长激素,用移植法研究性激素等。
(6)减法创意法,如用阉割法、摘除法研究性激素、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的实验,雌蕊受粉后除去正在发育着的种子等。
(7)杂交实验法,如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的植物杂交、测交的实验,小麦的杂交等。
(8)化学分析法,如番茄和对Ca和Si选择吸收,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等。
(9)理论分析法,如大、小两种草履虫竞争的实验,植物根向地生长、茎背地生长的实验,植物向光性实验等。
(10)模拟实验法,如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分离定律的模拟实验等。
上述内容基本上可以包括一般的实验方法,通过这次复习理解了这些方法,将有助于认识、分析和设计新的实验内容。此外,上述多数的实验方法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实验结论的得出,都是一个逻辑推理的过程,或者说都是一个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的思维推理的过程。因此,在复习中要充分体会和体验这种过程。可以说,构建实验的方法体系,为分析、解决、设计新的实验,以及形成实验能力,奠定了良好的方法基础和思维基础。
3、实验中常用的一些基本的实验方法和技术:
熟悉常用的实验方法和技术,理解每种方法和技术的适用情况并熟练掌握其操作技能,以便在设计实验时能进行迁移和利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来源:Zxxk.Com]
显微镜的取送:①右手握镜臂;②左手托镜座;③置于胸前。
显微镜的旋转:①镜筒朝前,镜臂朝后;②置于观察者座位前的桌子上,偏向身体左侧,便于左眼向目镜内观察;③置于桌子内侧,距桌沿5cm左右。
对光:①转动粗准 焦螺旋,使镜筒徐徐上升,然后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②用手指转动遮光器(或片状光圈),使最大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向目镜内注视,同时转动反光镜,使其朝向光源,使视野内亮度均匀合适。
低倍物镜的使用:①用手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徐徐下降,同时两眼从侧面注视物镜镜头,当物镜镜头与载物台的玻片相距2~3mm时停止。②用左眼向目镜内注视(注意右眼应该同时睁着),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徐徐上升,直到看清物象为止。如果不清楚,可调节细准焦螺旋,至清楚为止。
高倍物镜的使用:使用高倍物镜之前,必须先用低倍物镜找到观察的物象,并调到视野的正中央,然后转动转换器再换高倍镜。换用高倍镜后,视野内亮度变暗,因此一般选用较大的光圈并使用反光镜的凹面,然后调节细准焦螺旋。观看的物体数目变少,但是体积变大。
反光镜的使用:反光镜通常与遮光器(或光圈)配合使用,以调节视野内的亮度。反光镜有平面和凹面。对光时,如果视野光线太强,则使用反光镜的平面,如果光线仍旧太强,则同时使用较小的光圈;反之,如果视野内光线较弱,则使用较大的光圈或使用反光镜的凹面。
镜头的擦拭:①用专门的擦镜纸;②擦镜头时,先将擦镜纸折叠几次,然后朝一个方向擦,不可来回擦或转动擦;③如果镜头被油污污染,则可在擦镜纸上滴几滴二甲苯,然后按上述方法擦拭。
显微镜的放大对象:是物体的长和宽,不是面积,更不是体积。
显微镜的焦距问题:物镜离装片的远近,准焦螺旋的使用。
显微镜使用时物象移动方向:相反,即物象在视野何方,则装片即向该方向移动。
显微镜使用时异物的判断:目镜、物镜或装片上,通常通过移动玻片(是否在玻片上),转动目镜(是否在目镜上)来判断,剩下在物镜镜上。
实验后显微镜的安置:显微镜使用完毕后,应将玻片取吓,将其机械部分用白纱布擦拭干净;转动转换器,让两个物镜偏于两旁;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至最低点,将反光镜竖起,蒙上红绸布,然后将显微镜锁入箱内。
(2)临时装片、切片和涂片的制作:适用于显微镜观察,凡需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材料,必须先制成临时装片、切片和涂片,如“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中要制作洋葱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在“生物组织中脂肪的鉴定”中要制作花生种子的切片,在“观察动物如人体血液中的细胞”中要制作血液的涂片等等。
(3)研磨,过滤:适用于从生物组织中提取物质如酶、色素等,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研磨、过滤的方法,如研磨时要先将生物材料切碎,然后加入摩擦剂(常用二氧化硅)、提取液和其它必要物质,充分研磨之后,往往要进行过滤,以除去渣滓,所用过滤器具则根据需要或根据试题中提供的器材加以选用,如可用滤纸、纱布、脱脂棉、尼龙布等。
(4)解离技术:适用于破坏细胞壁,分散植物细胞,制作临时装片。
(5)恒温技术:适用于有酶参加的生化反应,一般用水浴或恒温箱,根据题目要求选用。
(6)纸层析技术:适用于溶液中物质的分离。主要步骤包括制备滤纸条、划滤液细线、层析分离等。
(7)植物叶片生成淀粉的鉴定:适用于光合作用的有关实验,主要步骤包括饥饿处理、光照、酒精脱色、加碘等。
另外还有根尖培养、幼小动物的饲养、植物必需元素的鉴定、同位素示踪技术等。
二、教材实验归类
(一)显微观察类
实验名称 细胞的状态 染色剂 生物材料
观察DNA.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 死细胞 甲基绿
吡罗红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观察线粒体 [来源:学科网][来源:学&科&网][来源:Zxxk.Com] 活细胞 健那绿 [来源:学科网]
观察细胞的 减数分裂 死细胞 无(为固 定装片) 蝗虫精母细胞
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 死细胞 改良苯酚品红染液 洋葱根尖细胞
观察细胞的
有丝分裂 死细胞 龙胆紫(或
醋酸洋红)
观察多种
多样的细胞 活或死细胞

酵母菌细胞、水绵细胞、叶的保卫细胞、鱼的红细胞等
观察叶绿体 活细胞 藓类的叶(或菠菜叶、黑藻叶)

观察植物细胞的
质壁分离与复原 活细胞 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
说明:(1)以上实验除了“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使用低倍镜即可外,其余均需使用高倍镜。(2)鉴定类实验中的“脂肪的切片法鉴定”、探究性实验中的“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都需用显微镜观察。
(二)鉴定类实验
1.实验归类
实验名称 鉴定对象 试剂 颜色 生物材料 备注
淀粉的鉴定 淀粉 碘液 蓝色 脱色的叶片 无
还原糖的鉴定 还原糖 斐林试剂 砖红色沉淀 苹果或梨
的匀浆等 甲乙液现混
现用、水浴
加热
脂肪的
鉴定 脂肪 苏丹Ⅲ
(或Ⅳ)
染液 橘黄(或
红)色 花生种
子切片 需用高倍
镜观察
蛋白质
的鉴定 蛋白质 双缩脲
试剂 紫色 豆浆、稀
蛋清等 先加A液,
后加B液,
摇匀后使用
尿糖的
检测 葡萄糖 葡萄糖
试纸 有色 水、葡萄
糖溶液、
三份模拟
“尿样” 无
叶绿体中
色素的提取
和分离 四种色素 提取液:无水乙醇;分离液:层析液 胡萝卜素:
橙黄色;叶
黄素:黄色;
叶绿素a:
蓝绿色;叶
绿素b:黄
绿色 新鲜的绿
叶(如菠
菜叶) 加入二氧化硅是为了研磨得更充分;碳酸钙可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

2.注意问题
(1)有关蛋白质的鉴定
①若用蛋清进行蛋白质鉴定时,需将鸡蛋清用水稀释,通常是0.5 m L蛋白液加入5 mL水,搅拌均匀。如果蛋白液稀释程度不够,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后会粘固在试管的内壁上,使反应不容易彻底,并且 试管也不容易刷洗干净。
②鉴定蛋白质时,向样液中加入2 mL双缩脲试剂A摇匀,再向样液中加入3~4滴双缩脲试剂B摇匀。其中双缩脲试剂B不能过量,因为过量的双缩脲试剂B会与试剂A反应,使溶液呈蓝色,从而掩盖生成的紫色。
(2)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①区分色素提取和分离的原理:色素提取的原理——无水乙醇提取法;色素分离的原理——纸层析法。
②注意事项:a.滤液细线要画得细且直,以防止色素带重叠而影响分离效果;待滤液干燥后要再画一两次,目的是积累更多的色素,使分离后的色素带明显。b.分离色素时,层析液不能没及滤液细线,以防止色素溶解于层析液中而无法分离。
(三)调查类实验
实验名称 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调查对象 随机确定的人群;一定数量的家族 生活在土壤中的小动物
调查方法 汇总法 用取样器取样进行采集
统计方法 发病率=(患病人数/被调查人数)×100% 记名计算法;目测估计法
注意事项 ①调查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红绿色盲、白化病等;②调查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时,要随机抽样调查,且要保证调查的群体足够大 ①取样时应注意随机取样,避免人为心理作用;②动物类群因所取地段不同,可能差异较大;③样土塑料袋上标明取样的地点和时间;④不知名的动物标记为“待鉴定XX”;⑤调查的指标是动物种类的丰富度和数量丰富度
(四)探究类实验
实验名称 自变量 因变量 无关变量
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 半透膜两
侧溶液的
浓度差 漏斗玻璃管液面的上升高度 半透膜的种类、开始时的液面、温度等条件
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不同温度
(至少三种) 酶的活性(加碘液后溶液颜色的变化) pH、底物量、酶量、试管的洁净程度、反应时间、操作程序等
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不同pH
(至少三种) 酶的活性(气泡的数量或带火星的卫生香燃烧的猛烈程度) 温度、底物量、酶量、试管的洁净程度、反应时间、操作程序等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氧的有无 CO2生成量(澄清石灰水的混浊程度等);酒精的产生(重铬酸钾检测) 葡萄糖溶液、石灰水的量、温度、pH、锥形瓶的洁净程度、连接导管的大小等
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 细胞体积的大小 物质运输的效率 琼脂块的一致性、NaOH溶液的量、浸泡的时间、测量的准确性等
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不同浓度
的生长素
类似物 扦插枝条的生根数量或长度 实验材料的一致性、激素浓度的准确性、处理时间的一致性等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 时间 酵母菌种群数量 培养液的成分、培养条件、空间等
探究水族箱中的群落的演替 时间 群落的演替 水族箱的培养条件和环境等

2.注意问题
1)探究温度(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必须在达到预设的温度(pH)的条件下,再让反应底物与酶接触,避免在未达到预设的温度(pH)时反 应底物已与酶接触发生反应,影响实验结果。
(2)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时:①新配制的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先加热煮沸(杀死里面的微生物、除去溶液中的空气),等冷却(防止高温杀死酵母菌)后再将食用酵母菌加入;
②酵母菌培养液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待酵母菌将瓶内的氧气消耗完,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以保证检测到的一定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CO2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
(3)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①装置的设计应有利于观察,如观察促进生根的实验可以用水培法。
②所设组别除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外,还要增加一组蒸馏水处理的做空白对照。
(4)探究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
①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要轻轻震荡几次,使酵母菌均匀分布,以确保计数准确,减少误差。
②该探究不需要设置对照,因为随着时间的延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在时间上形成前后自身对照,但要获得准确的实验数据,必须重复实验,求得平均值。
③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只计算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酵母菌。
④实验结束后,用试管刷蘸洗涤剂擦洗血球计数板的做法是错误的,正确的方法是浸泡和冲洗。

三、实验题解答思路和基本解题技巧:
1、认真审题——审准实验目的和原理:
明确验证的“生物学事实是什么,”或“生物学事实”的哪一方面;实验所依据的生 物学(或其它知识)原理是什么。如“探索酶活性与温度关系”的实验原理为淀粉遇碘变蓝,淀粉酶可催化淀粉水解为麦芽糖,麦芽糖遇碘不变蓝。
2、找出自变量(实验变量或实验条件)和因变量(反应变量):
找出自变量(实验变量或实验条件)和因变量(反应变量),以及影响本实验的无关变量,然后构思实验变量的控制方法和实验结果的获得手段。如验证“CO2是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必需原料”,首先明确该实验的条件是CO2,结果是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影响结果的条件变化应该是CO2的有无两种情况,那么对照的设计就应该为空白对照。影响实验结果的无关变量有温度、pH、实验用植物的生长状况、饥饿处理的环境、吸收CO2的NaOH的量及浓度等因素,这些无关变量中任何一种因素的不恰当处理都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因此实验中必须严格控制无关变量,做到平衡和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常常采用对照的方法——即在保证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无关变量相同的条件下,观察实验变量(实验条件)的不同情况对反应变量(实验结果)的影响。
3、实验对象和实验条件:
实验所用的生物学材料,如光合作用所用的叶片、验证质壁分离所用的成熟植物细胞、鉴定脂肪所用的花生种子等。
实验条件是完成这一实验所必需的理化条件及生物学处理方法,如光照、温度、pH、酶、缓冲剂、离心等。
4、设计实验方法和步骤:
这一环节要遵循科学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设计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可重复性原则,使实验有可信度和说服力。
注意:①后面步骤中要用到的东西,如果题目没有给出,则必须在前面的步骤中准备好,如实验中要用蔗糖液,而题目中只给出蔗糖,我们就要先配制好蔗糖液;②题目中如果已经给好(如给的是配好的试剂),则不能再配制了。
5、预测实验结果或分析实验结果:
二者是有区别的:①预测实验结果——根据实验原理和事物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理性分析,从而预先猜测可能是什么样的结果、有几种结果可能性,都要事先预测到;②分析实验结果——是从结果出发去寻找事物间的相互关系,或者推导出一般性的结论或规律等。它是分析应有的实验结果,对意料之外的结果乃至失败的情况作出恰当的分析和推论。
二者是相反的两个过程:因此解决此类问题时要根据题意注意用词的科学性和准确规范性。当然无论是预测实验结果还是分析实验结果,都要既考虑最后的结果,也要考虑中间步骤的结果。
6、注意事项和补救措施:
实验中若要使用有毒物质,应怎么使用?加热酒精应采用水浴法隔水加热。一旦燃烧怎么办?这些注意事项都应该在实验前有所准备,这些方面常常需要相关学科实验能力的渗透。
实验完毕后如果时间容许,还应该从以下方面来回顾回顾:
①实验原理及方法是否符合题 目要求(正确性 );
②实验步骤是否科学,有无少做了步骤或顺序颠倒的现象;
③有无充分利用实验条件或超出题目给的实验条件;
④有无设置对照(参照系)或可能造成误差;
⑤有无更为简单的实验方案——创新实验得分;
⑥实验是否具有偶然性——是否符合可重复性原则;
⑦实验能否顺利完成;
⑧实验的安全性如何。
四、设计型实验题:
由于高考侧重于对实验能力的考查,设计型实验题是近几年高考的一个热点。因此,我们对实验的复习,应该立足于对基本实验方法、实验技能、实验思维的强化和巩固着手,培养我们的实验分析、实验改错、实验设计等实验能力。
所谓设计型实验题——就是要求考生设计实验原理,选择实验器材,安排实验步骤,设计数据处理的方法及分析实验现象。包括设计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步骤、设计实验改进方法等。主要 考查我们是否理解实验原理和会分析实验结果,是否具有灵活运用实验知识的能力,是否具有在不同情景下迁移知识的能力。
1、生物学实验的一般程序:
一个完整的生物学实验包括以下七个基本步骤:
(1)实验名称、目的:指出是什么实验,明确实验要解决什么问题。
(2)假设:是“可能会怎么样”,对可见现象提出一种可检测的解释。具体为:

(3)预期:在检测提出的假设以前,先提出实验的预期结果(一个或几个假定的结果),若预测没有实现,则说明假设 不成立;若预测得到实现,则假设成立。
(4)实施实验过程:根据实验目的和提出的假设,来设计实验的具体方法步骤,并按设计的方案进行操作。
(5)观察和收集数据:客观如实地观察、记录实验的现象,得出实验结果,并通过一定方式将实验结果呈现出来。
(6)分析、推论:对记录的数据(包括现象、结果)进行整理分析,进行推导得出结论。
(7)交流:写出实验报告。
2、生物学实验设计的要求:
(1)在实验设计之前,应掌握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具备必要的理论知识和基本的实验技能和技术。
(2)要有明确的实验目的,根据目的确定研究内容。
(3)实验设计要科学合理,注意设计合适的实验变量,控制其他变量,尽量减少实验误差,确保实验得出明确的结果。
(4)设计实验要注意设置对照,适当增加重复,保证实验的准确性。
(5)实验取样要注意典型性和代表性。
(6)实验设计要考虑运用统计学进行分析的可能性。分析的样本要有一定的数量,使所得数据具有代表性和可靠性。

3. 体视显微镜

体视显微镜又称“实体显微镜”“立体显微镜”或称“操作和解剖显微镜”,是一种具有正像立体感地目视仪器,被广泛地应用于生物学、医学、农林、工业及海洋生物各部门。
编辑本段特点
1. 双目镜筒中的左右两光束不是平行,而是具有一定的夹角——体视角(一 体视显微镜
般为12度---15度),因此成像具有三维立体感; 2. 像是直立的,便于操作和解剖,这是由于在目镜下方的棱镜把像倒转过来的缘故; 3. 虽然放大率不如常规显微镜,但其工作距离很长 4. 焦深大,便于观察被检物体的全层。 5. 视场直径大。 6. 对观察体无需加工制作,直接放入镜头下配合照明即可观察。观察物要求放大倍率一般不大,在200倍以下,常用的在4X-45X之间,以落照射明为主,也可用透射光观察透明物体或半透明物体,或观察物体的轮廓。因物镜与观察体距离较大,可进行镜下操作。应用于微电子行业,医学外科等部门。
编辑本段结构
目前体视镜的光学结构是:由一个共用的初级物镜,对物体成像后的两光束 体视显微镜
被两组中间物镜——变焦镜分开,并成一体视角再经各自的目镜成像,它的倍率变化是由改变中间镜组之间的距离而获得的,因此又称为“连续变倍体视显微镜”(Zoom—stereo microscope)。随着应用的要求,目前体视镜可选配丰富的选购附件,如荧光,照相,摄像,冷光源等等。 技术参数: 目镜:10x/15x/20x/25x(可选各目镜倍数) 物镜:2x/4x 光学放大倍数:20~100x
编辑本段使用中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体视显微镜因其所具备的众多优点在工农业和科研各部门有着广泛的应 体视显微镜
用。若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解决。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常见的故障有:视场较模糊或有脏物,可能的原因有标本上有脏物,目镜表面有脏物,物镜表面有脏物,工作板表面有脏物。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清洁标本,目镜,物镜和工作板表面的脏物解决。双像不重合可能的原因为瞳距调节不正确可采取修正瞳距的措施,双像不重合也可能是视度调节不正确可采取重新进行视度调节,还有可能是左右目镜倍率不同可检查目镜并重新安装相同倍率的目镜。如果是图像不清晰可能是物镜表面有脏物请清洁物镜。如果变焦时图像不清晰有可能是视度调整不正确和调焦不正确,可重新进行视度调节和调焦。若发生灯泡经常烧掉和灯光闪烁不定的情况时,则也许是当地的线电压太高,灯泡快烧坏了和电线连接不良,请仔细检查电压和显微镜的电线连接情况是否牢固,如不是则可能是灯泡快烧坏了可重新更换灯泡解决。 体视显微镜在使用前的调校主要有:调焦,视度调节,瞳距调节和灯泡更换几个步骤。下面分别进行说明。调焦:将工作台板放入底座上的台板安装孔内。观察透明标本时,选用毛玻璃台板; 观察不透明标本时,选用黑白台板。然后松开调焦滑座上的紧固螺钉,调节镜体的高度,使其与所选用的物镜放大倍数大体一致的工作距离。调好后,须锁紧紧固螺钉。调焦时,建议选用平面物体,如印有字符的平整纸张、直尺、三角板等。视度调节:先将左右目镜筒上的视度圈均调至0刻线位置。通常情况下,先从右目镜筒中观察。将变倍手轮转至最低倍位置,转动调焦手轮和视度调节圈对标本进行调节,直至标本的图像清晰后,再把变倍手轮转至最高倍位置继续进行调节直到标本的图像清晰为止,此时,用左目镜筒观察,如不清晰则沿轴向调节左目镜筒上的视度圈,直到标本的图像清晰为止。瞳距调节:扳动两目镜筒,可以改变两目镜筒的出瞳距离。当使用者观察视场中的两个圆形视场完全重合时,说明瞳距已调节好。应该注意的是由于个体的视力及眼睛的调节差异,因此,不同的使用者或即便是同一使用者在不同时间使用同一台显微镜时,应分别进行齐焦调整,以便获得最佳的观察效果。无论是更换上光源灯泡,还是更换下光源灯泡,在更换前,请务必将电源开关关上,电源线插头一定要从电源插座上拔下。当更换上光源灯泡时,先拧出上光源灯箱的滚花螺钉,取下灯箱,然后从灯座上卸下坏灯泡,换上好灯泡,再把灯箱和滚花螺钉装上即可。当更换下光源灯泡时,需将毛玻璃台板或黑白台板,从底座上取出,然后从灯座上取下坏灯泡,换上好灯泡;再把毛玻璃台板或黑白台板装好即可。更换灯泡时,请用干净的软布或棉纱将灯泡玻壳擦拭干净,以保证照明效果。
编辑本段常见仪器
变倍型体视显微镜PXS
仪器的主要用途和特点 体视显微镜又称实体显微镜,它在观察物体时能产生正立的三维空间影像。立体感强,成像清晰和宽阔,又具有长工作距离,并可根据观察物的特点选用不同的反射和透射光照明,是适用范围非常广泛的常规显微镜。 本仪器性能可靠,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且外形美观,不仅可作教学示范,生物解剖,作观察分析,由于本显微镜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及大视场范围的清晰度,因此还可作电子工业和精密机械工业零件装配和检验,农业上的种子检查等。
变倍型体视显微镜XTT
仪器的主要特点和用途 变倍体视显微镜是一种具有立体感的显微镜。 XTT体视显微镜,双目筒倾斜45°,视场宽大,立体感强,成像清晰,显微镜变倍5档,变倍时转动显微镜头部二侧的手轮。主要用途如下: 1. 作为动物学、植物学、昆虫学、组织学、矿物学、考古学、地质学和皮肤病学等的研究和解剖工具。 2. 作纺织工业中原料及棉毛织物的检验。 3. 在电子工业中,作晶体管等装置工作。 4. 对各种材料的裂缝构成,气孔形状腐蚀情况等表面现象的检查。 5. 在制造小型精密零件时作机床与工具的装置、对工作过程的观察、精密零件的检查和作为装配工作的工具。 6. 对透镜、梭镜或其他透明物质的表面质量,以及精密刻度的质量检查。 7. 对文书纸币的真假判断。
单目体视显微镜XTL-100C
仪器的主要特点和用途 电脑型连续变倍体视显微镜使用范围相当广泛, 它观察物体时能产生正立的三维空间像,立体感强,成像清晰和宽阔,具有较长的工作距离,对同一物体可实现连续放大倍率观看,可直接在计算机上观察实物图像。 本仪器性能可靠,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且外形美观,不仅可作教学示范,生物解剖,作观察分析,由于本显微镜具有 很高的分辨率及大视场范围的清晰度,因此还可作电子工业和 精密机械工业零件装配和检验,农业上的种子检查等。

4. 将生物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步骤

1、拿出显微镜,观察目镜,调节光源(或镜子)。
2、将生物装片放到显微镜的载物台上,并固定。
3、侧视显微镜,将最低倍物镜下降到离生物装片最近。
4、观察目镜,逐渐调高目镜至物象清晰(先调粗准蕉螺旋,再调细准焦螺旋)。
5、找到目标后,移动目标,使之位于视野中间,再改用高倍镜。
6再重复4

5. 体视显微镜和生物显微镜的区别

成像结果和机器结构不同:体视显微镜是双光路,形成夹角,模仿人眼成像,看到的物体有立体感;一般的生物显微镜是单光路,只是为方便看在人眼处分成两个目镜。
体视显微镜放大倍数小,几十倍最大三百倍左右,工作距离大,可以看大的样品,解剖等;生物显微镜放大倍数小,最大1000倍,工作距离小,也就看些切片等。

体视显微镜又称“实体显微镜”或“解剖镜”,是一种具有正像立体感地目视仪器,被广泛地应用于生物学、医学、农林、工业及海洋生物各部门。
生物显微镜是用来观察生物切片、生物细胞、细菌以及活体组织培养、流质沉淀等的观察和研究,同时可以观察其他透明或者半透明物体以及粉末、细小颗粒等物体。左图所示为生产的倒置生物显微镜型,该生物显微镜也是食品厂、饮用水厂办QS、HACCP认证的必备检验设备。

体视显微镜和生物显微镜的区别可以从以下几点区别:
1、成像效果:体视显微镜之所以叫体视是因为其可以观察立体样品,成立体的像;而生物显微
镜只能观察平面样品。原因是体视显微镜的景深比生物显微镜大的多。
2、放大倍数及分辨率:体视显微镜物镜倍数最常规的为0.65X~4.5X,好点的有0.75X~7.5X,
进口的产品可以到十几倍,体视可以连续变倍;生物显微镜物镜一般为
4X\10X\40X\100X倍数固定。同等倍数下生物显微镜的分辨率要高的多,特殊的除外
3、应用领域:体视显微镜应用非常广泛,生物、医学、农业等;电子电路、微电子、芯片等;
金属配件、热处理等。生物一般只用于生物、医学、农业等方面。因为体视可以
观察透明半透明样品,生物只能观察透明样品。

6. 体视显微镜,也就是实物显微镜,可不可以用来观察细胞

体视显微镜也就是解剖镜,一般来说放大倍数比较小,一般百元到几百元可以买下.质量好的最大可放大500倍左右,很贵.....如果是那样的话似乎可以看到细胞,但是那样的我没用过,不好说.

我建议你如果观察细胞的话,最好再单买一台普通显微镜,一般百元到几百元,好的几千元甚至上万.

当然,上面的两个几十元的也有,但是效果差点。

7. 生物课上的显微镜应该怎么使用

打开显微镜调光:把光圈对准通光孔,一只眼睛看着目镜,转动反光镜,让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里面,看到较亮的视野后停止转动。放置切片:将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紧玻片,标本放在通光口的正下方。转动粗准焦螺旋让镜筒降至最底部,然后缓缓上升,直到视野内出现观察物停止转动。转动细准焦螺旋: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保持粗准焦螺旋不动,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直至观察物清晰可见停止转动,收镜:取下玻片,转动转换器,将低倍镜或无物镜的地方对准通光孔,让镜筒缓慢下降,然后关闭显微镜,套上外罩。

8. 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的生物材料必须是

显微镜成像是利用光学原理,必须使可见光线穿过被观察的物体,如果不透光就不能在视野中成像.所以,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这是因为光线能透过材料.
故选:B.

9. 体视显微镜与生物显微镜有哪些区别

体视显微镜也叫做立体显微镜(Stero Microscope),与生物显微镜]物显微镜[/url](Biological Microscope)主要区别如下:
一、 体视显微镜的工作距离较大,通常可以达到50mm甚至150mm;而生物显微镜的检测物体的工作距离范围很少超过20mm。
二、体视显微镜可以放置较高,较厚的物体,如集成电路 块,较大的工件,螺丝,较厚的物体等等,而生物显微镜只能放置薄片,载玻片等等。
三、体视显微镜景深范围较大,可达达到 10mm的景深范围,调节聚焦环,相当大的范围可以看见清晰的图像;而生物显微镜可能稍微转动调焦环,就看不清楚了。
四、体视显微镜可以看见立体的图像,因为景深 范围较宽的缘故。但是放大倍数较小,一般立体显微镜最大倍数最大做到200倍左右;而生物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数一般做到2000倍左右,生物显微镜的特性 参数正好与体视显微镜相反。所以说,体视显微镜和生物显微镜的适应范围是不相同的,镜头的结构也有所区别。

10. 显微镜是生物学研究者常用的观察器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在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物体时,观察

答:(1)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即反射的光线要透过观察的材料进入人眼才能看清物像,如果不透光,光线不能进入人眼就看不清物像了.
(2)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1、取镜和安放
①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②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对光
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注意,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
②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观察画图.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
3、观察
①安装装片:把所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
②调焦: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这时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找到物象,物象不清晰,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
最后整理实验台.
(3)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b”旋转180度后得到的是“q”.向左上方移动 物像就向右下方移动,而物像本来在视野左上方,因此能移到视野正中;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的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只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判断的方法是转动目镜或移动玻片.转动目镜污点动就在目镜,不动就不在目镜;移动载玻片,污点移动就在载玻片,不动就不在载玻片;如果不在目镜和载玻片,那就一定在物镜上.
故答案为:
(1)薄而透明
(2)C
(3)q右下方玻片标本

阅读全文

与生物材料可以放在体视镜哪里观察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5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0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1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2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2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0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3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2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2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96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4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3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3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9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2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