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蜻蜓,海星,蝌蚪,浮萍,鲤鱼,章鱼,海带,海豚,紫菜,芦苇,哪些是淡水生物,哪些是
淡水生物:蜻蜓,蝌蚪,浮萍,鲤鱼,芦苇。
海水生物:海星,章鱼,海带,海豚,紫菜。
B. 淡水生态系统主要有什么动植物
淡水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是由环境条件决定的。淡水动物栖息在包括湖泊、池塘、河流等环境中,它们通常在水淹和根水生植物中生活在此产卵,以保证充分的溶氧供鱼苗发育。
淡水动物:以鲤、鳙、鲢、鲫为代表的鱼类;以白鳍豚为代表的水生哺乳动物和以河狸、水獭为代表的伴水生哺乳动物;以鳄鱼、大鲵为代表的水生和伴水生爬行动物;多种昆虫的幼虫;蟹、虾等节肢类动物;螺、蚌等软体动物。
在我国淡水动物上千种,其中淡水鱼类约有800余种。鲤科属种最多,有400余种,约占全部淡水鱼的二分之一;鲶科和鳅科的属种也不少,两科共有200余种,约占全部淡水鱼的四分之一;其它科如虾虎科、鳢科合鳃科等科共有200余种,约占全部淡水鱼的四分之一。
如以水草为主要食料的草鱼、鳊鱼、三角鲂、赤眼鳟等;以浮游生物为食的鲢、鳙等;杂食性的鲤、鲫等;其他如麦穗鱼、、银鲴、棒花鱼、黄鳝、白鳝、花鳅、泥鳅、鲶鱼、哲罗鱼、细鳞鱼、乌苏里白鲑、北极茴鱼、 鲟鱼、达氏鳇、狗鱼、大麻哈鱼等。以及常见凶猛鱼类乌鳢、鳜鱼、鳡等;此外还有性情温和的肉食性鱼类翘嘴红鲌、蒙古红鲌和青鱼等。
C. 海底生物有哪些呢
1、蓝鲸是须鲸科、须鲸属的一种海洋哺乳动物。共有4个亚种。蓝鲸被认为是已知的地球上生存过的体积最大的动物,长可达33米,重达181吨。蓝鲸的身躯瘦长,背部是青灰色的,不过在水中看起来有时颜色会比较淡。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大西洋蓝鳍金枪鱼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六鳃鲨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鼬鲨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虎鲸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蓝鲸
D. 淡水生物的动物有哪些
1.鱼类
首先我们来看淡水鱼类的分布。在同一大陆上,淡水鱼常常分布很广,而且变化莫测。在两个相邻的河流系统里,有些物种是相同的,有些却完全不相同。
据科学家推测,淡水鱼类可能是由于某些意外偶然地从自己生活的水域迁移到了另一片新的水域。比如说,某些鱼可能被旋风卷起落在遥远的地点,但是它们并没有因此而死亡,而是在新的环境下安然地生活了下去。还有就是鱼卵本身也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可以离开水很长一段时间,还能保持着它们的活力。
不过这不是主要的原因,淡水鱼之所以在地球上分布如此之广,主要归因于地壳运动造成的陆地水平变化,不少河流因为地壳运动而得以彼此流通。此外,洪水也会造成河流暂时彼此相通。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几乎没有一类鱼,它们的一切成员都只在淡水里生活,也就是说,淡水鱼也有可能“适应”海水,它们可以沿着海岸线游到很远,直到发现新的合适的淡水领域。
2.贝类
淡水贝类只有某些物种分布很广,但是它们的分布情况仍然使科学家们大惑不解,因为它们的卵很脆弱,既不能由鸟类输送,又不能碰到海水——会立刻被海水杀死。但是,经过仔细观察,科学家们发现了一些合理的解释。
当鸭子从盖满浮萍的池塘突然走出时,科学家们曾两次看到一些小植物附着在它们的背上,还有一种媒介物或者更有效力:科学家们把一只鸭的脚挂在一个水族培养器里,其中有许多淡水贝类的卵正在孵化。这时,科学家们发现许多极端细小的、刚刚孵化的贝类爬在鸭子的脚上,并且牢固地附着在那里,即使脚离开水,它们也不脱落。这些刚刚孵出的软体动物虽然本性上是水栖的,但它们在飞禽(鸭子、鹭等)的脚上能活十二至二十小时。在这样长的一段时间里,即使是鸭子也可以走过一段不小的距离了,并且它们还很有可能被风吹起,甚至漂洋过海。
扩展阅读-水生生物侵入者的优势
应该记住,一个池塘或一条河流,例如,在一个隆起的小岛上最初形成时,其中是没有生物的;于是一粒单个的种子或卵将会获得成功的良好机会。在同一池塘里的生物之间,不管生物种类怎样少,总有生存斗争,不过在充满生物的池塘的物种数目与生活在相同面积的陆地上的物种数目相比,前者总是少的,所以,它们之间的竞争比陆栖物种之间的竞争要小得多;结果外来水生生物的侵入者在取得新的位置上比陆地上的移居者有较好的机会。
E. 潮汕有什么淡水生物
潮汕海岸线长325公里,蜿蜓曲折,形成了79个大小岛屿,岛岸线长196公里。沿海有可供海水养殖的滩土20多万亩。境内有大小河流31条,总长7397公里。有水库和山塘3047个,总库容21亿多立方米,还有河涌、池塘等。
——潮汕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常年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水温较高,有利于海洋及淡水水域中水生生物的生长,水产资源丰富,已知海区有鱼类471种,暇蟹类17种,贝类30多种,藻类近20种,淡水水域中有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40多种。
甲鱼、桑田膏蟹、篾蟹、扇贝、大蚝、大澳珠蚶、赤砂蚶、薄壳、花蛤、红内、乌鱼、乌耳鳗、卢鳗、草鱼、松鱼、鳞鱼、鲶鱼、斑鱼、鲤姑、龙箭、土虱、土溜、鲨鱼、金龙鱼、黄雀鱼、巴浪鱼、鹿仔鱼、鞋底鱼、银鱼、龙虾、虾婆、虾姑、响螺、鲤鱼、澎菜。
--------------------------------------------------------------------------------
桑田膏蟹
甲壳类海产品。学名锯绿青蟹,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网,蝤蛑科。
桑田膏蟹(又称桑田赤蟹)产于潮阳市的河溪镇桑田乡。
青蟹全身有甲壳,眼有柄,足5对,前面1对长成钳状,叫“螯”,后4对为步足,第4对步足的前节和指节扁平,呈桨状。腹部分节,俗称“脐”,以圆脐或尖脐分雌雄。桑田人善于捕捞和养殖膏蟹。蟹池筑于榕江出海口附近,水温盐度适中,潮流畅通,水质优良,饵料丰富,适宜膏蟹的生长。将从海中捕到的青蟹,进行挑选分级,把已交配后卵巢渐趋发育成熟、体重约200克以上的雌蟹作苗种,投入蟹池养殖,经20天左右精心饲养管理,便长成膏蟹,这时蟹膏(卵巢)已扩大充满甲壳边缘,蟹背呈赤褐色,每只体重在500克左右,便可收获上市。
桑田膏蟹以膏红肉肥、味香清甜、富含蛋白质驰名。
--------------------------------------------------------------------------------
篾 蟹
淡水和咸淡水产蟹类。即溪蟹,旧称石蟹。甲壳网,十足目,溪蟹科。栖息溪流旁或溪中石块下。近似种类繁多,中国已发现的约有50多种。
潮汕常见品种为细齿溪蟹和锯齿溪蟹,个体较小,头胸甲背面稍隆起,额部后方有一对隆块,其前面有皱纹或颗粒,腿窝后方下凹,隆线清晰,前侧缘有小锯齿。潮阳市的海门港、澄海市的莱芜湾、饶平县的黄冈河口等咸淡水区常有发现。尤于暴雨过后为多,渔民在近海时有捕获。
篾蟹经盐渍,加入酱油、辣椒、蒜头和味精调味,便可食用,为潮汕人喜爱的佐膳佳品。但篾蟹是人类肺吸虫的中间宿主,为保障身体健康,食用时最好是煮熟再吃。
--------------------------------------------------------------------------------
扇 贝
海产双壳贝类。属瓣鳃网,扇贝科。因双壳表面有放射肋成扇状而得名。汕头沿海分布的常见品种为华贵栉孔扇贝。华贵栉孔扇贝,壳近圆形,左壳较凸,右壳较平,壳色有红、橙、紫等多色。壳表面有等粗的放射肋,肋上有小节;铰合线处有略呈三角形耳,前耳比后耳大。内韧带发达,足丝孔明显,具细栉齿。壳内面有与壳面相对应的肋和沟,铰合线平直。生长于低潮线附近至300米水深的海底,以足丝附着于水流通畅的岩石或珊瑚礁及石砾沙质海域。汕头底层拖网作业有捕获,但数量少。扇贝是国内外主要高档养殖品种,现国内作为养殖对象的种类有:栉孔扇贝、华贵栉孔扇贝、日本日月贝和从国外引进的海湾扇贝、虾夷扇贝等。
扇贝的闭壳肌发达,干制的闭壳肌称“干贝”,珍贵的海产品,经济价值高。其壳可作为贝雕工艺品。
--------------------------------------------------------------------------------
大 蚝
贝壳类海产品。又称水生,学名牡蛎,属板鳃网,牡蛎棵。种类繁多,中国已发现的约20种。
潮汕沿海养殖的品种有近江牡蛎、长牡蛎和褶牡蛎等3种。是高蛋白、多营养素的活海鲜,有
“海底牛奶”之雅称。养殖大蚝通常是:于每年立夏至小满和立秋季节前后,在海滩上均匀有序投
放一列列石头作为附着器,涨潮时蚝苗随水而来,附着于石头上而孳生;潮落潮涨,露而复浸,其
间须经常巡视,整理蚝石,清除敌害,至秋冬季节进行收获。
--------------------------------------------------------------------------------
大澳珠蚶
贝壳类海产品,学名泥蚶,属瓣鳃网、蚶科。肉供食用,味美可口。壳可作药用,有“消血块、化疾积”功效,也可烧制贝灰,或作陶瓷工业原料。潮汕泥蚶佳品除赤砂蚶外,便是大澳珠蚶。大澳人的祖先来自盛产泥蚶之乡的福建莆田,世代养蚶,经验丰富。所养泥蚶,粒小而圆,壳色红赤,肉味鲜美,自清代上海辟为商端口以来,大澳人岁岁运蚶赴沪出卖,食客、餐馆争购,被誉为珠粒,乃易名珠蚶。大澳珠蚶形美质优,在潮汕吃法比较讲究,用新瓦片置于小炭炉上烧焙,然后将蚶放于瓦片上,蚶受热略开口,取而吃之,饮酒嚼蚶津津有味。
大澳珠蚶每年春初产卵,随波漂到岸边,附着于烂泥滩中,大澳人适时在咸淡水交融的岸边刮泥,将蚶苗连泥铲起然后洗出蚶苗,放于小场护养,“冬至”前后,移放入中场,翌年冬季选取粒大的上市,小的移放大场,次年便成大蚶,其深匿、脱逸者成为巨蚶,内生蚶珠,为贵重药材。
--------------------------------------------------------------------------------
赤 砂 蚶
贝壳类水产品,学名泥蚶,属瓣鳃纲蚶科。两壳大小相等,坚厚呈卵圆形,壳面有瓦龙状放射肋,被褐色薄皮,壳内面白色。蚶肉含多量蛋白质和维生素B12,蚶血鲜红,肉的边沿有一金丝似的色线。
因产于潮阳市的河清镇岗背村的赤砂埔而得名。赤砂埔位于濠江中游西岸,其表层覆盖着赤色微砂,滩涂下面有白砂层,白砂层下有甘泉向上渗透,既有咸潮,又有淡水,所产泥蚶肉质鲜甜、嫩脆无咸味、为潮汕泥蚶之佳品,畅销毗邻省市及港澳、东南亚等地。
--------------------------------------------------------------------------------
薄 壳
薄壳,学名寻氏肌蛤。贝类海产品,因壳薄故名。
它生活于盐度较高的外湾或岛屿的滩涂中,喜群聚,常成片粘连在一起,用足丝(俗称锭)附着于泥沙中。成熟时雌性呈橙黄色,雄性呈乳白色。有野生和人工放养两种。潮汕首创养殖薄壳。其肉味鲜美,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其实,薄壳的全身都是宝。
薄壳米味道鲜美,是颇具潮汕特色的食品佐料,有较高的营养和经济价值。
剔去肉的薄壳壳,既可烧成贝灰,用作建筑材料;也可磨粉加工成动物饲料添加剂,是高级的辅助饲料。
加工薄壳米用过的汤水,经过滤可制成蚝油。泥锭泥水则是富含钙质和高盐度的有机肥料。
据悉,由于薄壳米加工技术性高劳动强度大,目前优秀技术工已越来越难找。希望这一古老而奇特的加工技术得以改良和发扬,让薄壳米这一独特的潮汕美味香飘海内外!
--------------------------------------------------------------------------------
花 蛤
贝壳类海产品,又称花蚶,学名菲律宾蛤仔。
生活于近岸潮间带的泥沙底中,在温度5--35℃、比重1.01-1.028的海水中均能适应。每年10月至翌年7月为播苗季节,每亩播壳长0.5-0.7厘米的花蛤苗1500-2000公斤,养殖18个月左右,壳长可达4厘米以上,可行收获。一般亩产3吨,高达8吨。
肉味鲜美,营养丰富。
--------------------------------------------------------------------------------
斑 鱼
淡水产鱼类,学名乌鳢,鳢科。
体略呈圆筒形,头尖稍平扁,口大,牙尖利,背鳍和臀鳍均较长,腹鳍短小,胸鳍短圆,尾鳍圆形,体背侧灰棕色或深褐色并间有黑色斑纹,腹部淡白色。栖息于淡水水域的底层,性凶猛,肉食性,主食鱼虾。
对环境的适应力强,口腔内有辅助呼吸器,能直接呼吸空气,耐低氧。产卵期在5-7月。亲鱼将水草搅成环型的巢、产卵于其中,并加以守护,直至孵出再仔鱼仍形影不离。
生长快,肉味鲜美,少骨刺,营养丰富,为人们视作滋补佳品,经济价值较高。潮汕的山塘、水库、河涌、池塘均有分布。鲜活斑鱼可供出口。
--------------------------------------------------------------------------------
鲤 姑
淡水产鱼类,学名鲤鱼,鲤科。
体略侧扁,腹圆,背鳍前方背部稍隆起,嘴边有须2对,体青黄色,尾鳍下叶红色,鳞大。栖息于淡水中的
底层,杂食性,生长迅速,对环境适应能力强,耐寒耐高温、耐低氧。1龄性腺成熟,每年清明节前后产卵繁殖。
是山塘、水库、河涌、池塘养殖和稻田养鱼的主要品种。产量高,潮汕年产量约3000吨。一般体重达150克
便可食用。肉嫩、骨刺少,营养价值高。
--------------------------------------------------------------------------------
金 龙 鱼
海洋鱼类,俗称红瓜,学名大黄鱼,石首鱼科,黄鱼属。是中国四大海产之一。体长侧扁,略呈椭圆形,体背侧灰黄色,鳞中心灰褐色,侧线下方各鳞多具发达的发光腺体,呈金黄色,故有黄花鱼之称。成鱼一般体长40—50厘米。属温水性近海中下层鱼类,厌强光,喜浊水,爱群栖,食性广。对音响非常敏感,能利用体内的鳔伸缩振动发出声音。渔民常借此寻找鱼群。南澳、汕头港外、广澳、海门、惠来对开近海均有产,每年9—11月为旺汛。
金龙鱼经济价值高,肉质细嫩,含蛋白质17.6%、脂肪0.8%,味鲜美。其鳔称为金龙胶仔,富含蛋白质、脂肪、骨胶质、钙、磷、铁等成分,是高级的海珍和滋补品。潮汕民间常用金龙胶仔炖猪肚,作为产妇补品。
--------------------------------------------------------------------------------
黄 雀 鱼
海洋鱼类,又称薄雀,学名黄鲫。鲱形目,鳀科,黄鲫属。体扁薄,背圆鳞,易脱落。背部青绿色,体侧
银白色,腹鳍白色,尖端黄色,其他各鳍呈金黄色。一般体长14—16厘米,最长达20厘米。为暖水性近海鱼类,
鱼群有明显昼沉夜浮的特性,上中下各水层均为栖息活动范围,以浮游生物为食。潮汕沿海均有产,是扫莲、
掺莲、小围网等浅海和近海作业的主要捕捞对象。有专门捕黄雀的黄雀莲作业。渔期为每年2—3月。
黄雀鱼体小肉薄,骨刺多,但味美,加工成“鱼饭”或用油煎均极可口。还可腌咸后晒干远销外地。
--------------------------------------------------------------------------------
巴 浪 鱼
海洋鱼类,鲈形目,体呈纺锤形,稍侧扁,被小圆鳞,侧线直线部位被棱鳞。背部蓝灰色,腹部银白色,成鱼一般体长20厘米,为暖水性海洋中上层鱼类。喜结群洄游于近海,有明显的产卵集群和索饵集群的习性,又有昼夜在水层中作垂直移动的特性。趋光性强,是灯光围网和机船拖网作业的主要捕捞对象。
成鱼于每年春汛中、后期(3—5月)分批产卵,孵化成活的幼鱼,于暑海(5—8月)成群洄游于海湾、岛屿、岩礁周围索饵觅食,为浅海作业的捕捞对象。
全年均可捕到,春汛旺发为3—5月,秋汛旺发为8—10月。是潮汕海洋捕捞的大宗产品,年捕捞量2万吨。巴浪鱼富含蛋白质,味道鲜美,将新鲜巴浪鱼洗净装如小竹筐,蒸成熟鱼,俗称“鱼饭”,是潮汕城乡百姓喜爱的佐膳佳品。
--------------------------------------------------------------------------------
鹿 仔 鱼
海洋鱼类,是学名绒纹单角鲀、丝鳍单角鲀、叉尾单角鲀、黄鳍马面鲀、绿鳍马面鲀等各种鱼的总称。为鳞鲀科、单角鲀亚科,单角鲀属和马面鲀属。暖水性海洋中下层鱼类。
体呈长椭圆形,侧扁,全身被小鳞,第一背鳍成锥状粗棘,腹鳍退化成一短棘。5—60米水深海区均有分布,渔场广,汛期长,潮汕沿海几乎全年均可捕到,拖网作业以每年2—4月和9—10月为旺渔期;浅海作业则以6—8月为旺季。
常获品种有白皮鹿(绒纹单角鲀)、乌皮鹿(丝鳍单角鲀)、猪哥鹿(黄鳍马面鲀)。此外,还有鹿婆(独角鲀)、三脚鹿(三刺鲀)等。而以白皮鹿和猪哥鹿为大宗。
鹿仔鱼是高蛋白质低脂肪海洋经济鱼类,新鲜烹食,味道鲜美,骨较软,肉中干骨刺,也有晒干制成干品或淡干品远销外地。
--------------------------------------------------------------------------------
鞋 底 鱼
南海常见的经济鱼类,也称龙舌鱼,学名龙舌鱼,学名舌鳎。鲽形目,鳎科,舌鳎属。体侧扁,呈舌状,两眼
在左侧,口小,下位。背鳍、臀鳍与尾鳍相连,无胸鳍。体两侧均被小鳞。子鱼两眼对称,营浮游生活,变态后右
眼移至左侧,成鱼转为底栖生活,主食褐虾、端足类和多毛类等。
广泛分布于热带和温带海域,种类繁多。潮汕沿海均有产,是底拖网及刺网作业常见的捕捞品种。经济价值较
高的宽体舌鳎,体长一般在24—31厘米,肉质细嫩,肉间无骨刺,含蛋白质 18.8%、脂肪13.3%,肉味鲜美,是出口创汇的海鲜之一。
--------------------------------------------------------------------------------
银 鱼
小型鱼类,海淡水均有产。鲱目、银鱼科、银鱼属。生活于淡水及沿岸近海上层水域,有从海洋溯河回游的习性。体细长,无鳞,半透明。前部近圆筒形,后部侧扁,头扁平,眼大口大,吻长而尖,呈三角形,上下颌等长,骨软。熟品洁白如银,故有银鱼之称。以小型甲壳类为食料。
潮汕沿海的内湾有产,但量极少,价昂。以澄海的韩江出海口处出产的赤尾银鱼为闻名。是定置网、地拉网等作业的捕捞对象。不须开膛理鱼,洗净即可烹调,全身均可食用。银鱼晒干,味香,是送礼佳品,旅外侨胞视为家乡特产,常带出国。
--------------------------------------------------------------------------------
龙 虾
甲壳类海产品,是海产名贵虾类中最大的一种。
最大达3—4公斤。属暖水性海洋虾类,喜栖息于5—10米深的浅海岩礁间,善在海底爬行,不善游泳,行动迟缓,白昼潜伏,夜间活动寻食,是礁盘刺网作业的捕捞品种之一。
有一定资源,产量不高。南澳、饶平、潮阳、惠来等地沿海时有捕获。常见品种为中国龙虾和波纹龙虾。体大肉多,含蛋白质16.4%、脂肪1.8%,还有与肌肉收缩有关的肌球蛋白、肌动球蛋白及甲胺。味道鲜美,历来是宴席的佳肴。
--------------------------------------------------------------------------------
虾 婆
甲壳类海产品,又称琵琶虾,学名多毛扇虾。甲壳网,十足目。头胸部平扁宽圆,侧缘有锯齿,腹部比较
短小、分节,尾成薄瓣状,形似琵琶而得名。运动器官不发达,只能缓慢地在海底爬行,利用腹部的曲伸动作,
能作短距离的游动。
通常生活于50—150米深的海底,仅分布于暖海区。
潮汕渔民利用机拖作业常有获,但资源少,产量低。肉质细嫩,味道不亚于龙虾,是宴席佳品,也是出口的海鲜之一。
--------------------------------------------------------------------------------
虾 姑
甲壳类海产品,又称螳螂虾,学名虾姑。节肢动物门、甲壳网、口足目,虾姑科。背腹略扁平,胸部有8对附肢,前5对为颚肢,齐向口边,用于抓捕食物,故称口足类。
眼有柄,背面有8条隆起线。生活于暖水近海沙泥底或岩礁间。白天潜伏,夜间爬行觅食。南海种类最多,已发现的有60多种,最大体长33厘米。潮汕沿海均有产。
为拖虾网、拖网以及刺网作业兼捕品种,产品不多。肉和成熟卵巢味美,可鲜炒和油炸。新鲜虾姑洗净,用盐和酱油腌渍,加上辣椒、蒜头等调味品,是潮汕有名的小食之一。
--------------------------------------------------------------------------------
响 螺
贝壳类海产品,学名长辛螺,软体动物门,腹足纲。有螺层,各层肩角突起,前端管长而稍为弯曲,螺顶尖长,壳面为茶褐色。喜栖息于盐度较高的海底,每年7-8月产卵。
潮汕沿海机拖网作业时有捕获,但资源少,所获不多。其营养丰富,为宴席上较贵重的海味。可供出口。渔民常用其壳作吹号,声音宏亮,故有响螺之称。
--------------------------------------------------------------------------------
澎 菜
藻类海产品。学名紫菜,属原红藻网,红毛藻科。是广温性海藻。中国沿海从南到北都有分布,大多生长于向北、东或东北面风浪较大的外海岩礁上。藻体呈薄膜状,富含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味道鲜美。中国人很早就食用紫菜。按《本草纲目》记载,有“主治热气烦”,“凡瘿结积块之疾,宜常食紫菜……”。在防治高血压、甲状腺肿大、慢性咽喉炎、肺结核等都有一定疗效,经济价值很高。
澎菜是野生于南澎列岛和勒门列岛的紫菜,包括临海悬崖石壁和海中礁石上的圆紫菜、皱紫菜。因两列岛位于东海和南海的交界处,寒暖流交融,温度适宜,潮流畅通,水质优良,无污染,所产紫菜,呈褐黑色或褐绿色,菜片薄嫩而酥脆,味道鲜甜可口,被誉为澎菜。在生活史上分丝状体和叶状体两个阶段:4月初水温逐渐升高以后,叶状体边缘成熟的果孢子囊放散出果孢子,叶状体也逐渐腐烂。果孢子具有溶解碳酸钙的能力,遇有石灰质岩礁,便钻进去生长成丝状体,度过夏天。10月初,水温逐渐下降,丝状体产生壳孢子,放散出来附着于岩礁上,约40天时间生长成叶状体,便可多次采割。每年冬季,南澳渔民吊爬到临海面的岩礁上进行采割,洗净后做成直径约25厘米、厚0.6厘米左右的片状物,晒干而成商品紫菜。
F. 淡水里有哪些生物
我国淡水鱼类约有800余种。其中,鲤科属种最多,有400余种,约占全部淡水鱼的二分之一;鲶科和鳅科的属种也不少,两科共有200余种,约占全部淡水鱼的四分之一;其它科如虾虎科、鳢科合鳃科等科共有200余种,约占全部淡水鱼的四分之一。
在我国的淡水鱼中,有些种类分布很广,几乎到处可见。如以水草为主要食料的草鱼、鳊鱼、三角鲂、赤眼鳟(等;以浮游生物为食的鲢、鳙等;杂食性的鲤、鲫等;其他如花�、麦穗鱼、达氏蛇�、银鲴、�条鱼、棒花鱼、黄鳝、白鳝、花鳅、泥鳅、鲶鱼以及常见凶猛鱼类乌鳢、鳜鱼、鳡等;此外还有性情温和的肉食性鱼类翘嘴红鲌、蒙古红鲌和青鱼等。
除上述全国的广布种外,各地水域中也有不少本地区的常见种类。我国东北黑龙江及其支流中的鱼类约有90种,其中鲤科鱼类约有50种。黑龙江由于地处温带和亚寒带,多产冷水性鱼类,经济意义较大的常见种类有哲罗鱼、细鳞鱼、乌苏里白鲑、北极茴鱼、 鲟鱼、达氏鳇、狗鱼 及洄游性的大麻哈鱼等。此外尚有北方的特有种类亚洲胡瓜鱼、北鳅、黑龙江杜文鱼 、杂色杜文鱼等。
随着地理位置南移,江河中的温带鱼类越来越多,冷水性鱼类则逐渐减少。辽河水系约有鱼类70种,其上游尚有北方种类;黄河水系约有140种,长江水系约有300种,二者的冷水鱼类极少,除常见的青、草、鲢、鳙、鳊、鲂、鳤、赤眼鳟、胭脂鱼等重要经济鱼类外,还有鲥鱼等特有种。
黄河、长江水系的上游和西北高原的一些河流,由于地形的原因,鱼的种类很是特殊,如鲤科的裂腹鱼属有13种,裸裂尻鱼属有8种。本地特有种有花斑裸鲤、新疆重唇角、中华锯倒刺鲃及白甲鱼等。
珠江水系的鱼类资源丰富,共约260余种,除全国广布种外,还有一些特殊类型的鱼,如波鱼属、大海鲢等,华南地区特有的种属如鲮鱼、傜山鱼、四须盘�、直口鲮、唐鱼 、华南鲤等。
我国西南部的高原河流,如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等,许多地段水流湍急,鱼类资源一般。如鲤科的野鲮属、东坡鲤属、鲮属等,鳅科的平鳍鳅属、沙鳅属、�科的外口鮡属等,这些都与印度、缅甸、越南、泰国的种类相同。另外裂腹鱼属、裸裂尻鱼属,巴鳅属都与西北高原的种类相同。
G. 淡水生物的植物有哪些
和动物相比,淡水植物的分布更加广泛,很多淡水植物不仅出现在大陆的各个地方,还会出现在最遥远的海洋岛。一部分淡水植物采用了和淡水贝类一样的移动方法,即附着在鸟类的脚上。飞禽类经常徘徊于池塘的污泥边缘,它们如果突然受惊飞起,脚上大概极可能带着泥土,而这些泥土里就含着大量的淡水植物种子。科学家们曾经做过一个小试验:他们在二月里从一个小池塘边的水下三个不同地点取出三调羹污泥,这些污泥在干燥以后只有六又四分之三盎司重;然后科学家们把这些污泥放在温度、湿度都合适的地方,精心照顾了六个月,观察从污泥中长出的植物,并且记录它们的种类。结果非常惊人,那一小块污泥里一共长出了537株植物。
此外,植物的种子即使被鸟类吃下去又拉出来,它们中的大部分也仍然能够发芽。淡水鱼类也会吃某些种类的种子,即使是很小的鱼也会吞下相当大的种子,如黄睡莲和眼子菜属的种子。然后,鹭鸶或别的鸟吃了这些吃过种子的鱼就等于也吃下了种子,在它们飞到远方的池塘的时候,它们非常可能把适于发芽状态的种子在成团的粪中排出。
知识链接-淡水植物
淡水植物种类很多,一些全部生活在水下,一些根扎在水下的土壤中,叶子及花则生长在水面上,还有一些则在水中漂浮。江河之中的淡水植物为避免被波浪冲走,将自己的根固定在土壤、沙子或石头上。荷花等植物,根固定在水下土壤中,叶子与花则露出水面,以获得更多的阳光及空气。七彩萍等水生植物,没有固定点,漂浮在水面上,这些植物生长迅速,有时会将整个水面覆盖住。
通常,在水流平缓的河流湖泊中,水生植物种类较多,而湍急的江河中,水生植物往往不易存活。
H. 淡水生态系统中有哪些有代表性的动植物在线急急急急急急急!
淡水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是由环境条件决定的。淡水动物栖息在包括湖泊、池塘、河流等环境中,它们通常在水淹和根水生植物中生活在此产卵,以保证充分的溶氧供鱼苗发育。
淡水动物:以鲤、鳙、鲢、鲫为代表的鱼类;以白鳍豚为代表的水生哺乳动物和以河狸、水獭为代表的伴水生哺乳动物;以鳄鱼、大鲵为代表的水生和伴水生爬行动物;多种昆虫的幼虫;蟹、虾等节肢类动物;螺、蚌等软体动物。
在我国淡水动物上千种,其中淡水鱼类约有800余种。鲤科属种最多,有400余种,约占全部淡水鱼的二分之一;鲶科和鳅科的属种也不少,两科共有200余种,约占全部淡水鱼的四分之一;其它科如虾虎科、鳢科合鳃科等科共有200余种,约占全部淡水鱼的四分之一。
如以水草为主要食料的草鱼、鳊鱼、三角鲂、赤眼鳟等;以浮游生物为食的鲢、鳙等;杂食性的鲤、鲫等;其他如麦穗鱼、、银鲴、棒花鱼、黄鳝、白鳝、花鳅、泥鳅、鲶鱼、哲罗鱼、细鳞鱼、乌苏里白鲑、北极茴鱼、 鲟鱼、达氏鳇、狗鱼、大麻哈鱼等。以及常见凶猛鱼类乌鳢、鳜鱼、鳡等;此外还有性情温和的肉食性鱼类翘嘴红鲌、蒙古红鲌和青鱼等。
I. 海底有哪些动物它们有什么特点
海里的动物:海虾、海龟、海豚、鲸、海星。
1、海虾
海虾也称红虾、赤虾、大青虾等,是水产、海产虾的肉或全体的总称。海虾营养成分丰富,味道鲜美,可做食膳也可做为药材使用。海虾主要分布于黄海、渤海及长江口以北各海区,为中国特产。
在螃蟹和虾等水生甲壳生物的真皮层中分布着大量的、多数呈青黑色的色素, 因此新鲜虾蟹一般呈青色。虾青素是萜烯类共轭长链抗氧化剂, 具有强抗氧化功能。
2、海龟
海龟(学名:Chelonia mydas)隶属龟鳖目、海龟科、海龟属。广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中国海龟北起山东、南至北部湾近海均有分布。长可达1米多,寿命最大为150岁左右。头顶有一对前额鳞。四肢如桨,前肢长于后肢,内侧各有一爪。
头、颈和四肢不能缩入甲内。主要以海藻为食。生活在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中,到陆地上产卵,孵出幼体。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海龟适应在水中生活,四肢变成鳍状,利于游泳。一般仅在繁殖季节离水上岸。雌龟将卵产在掘于沙滩的洞穴中。
3、海豚
海豚(学名:Delphinidae)具有齿鲸类典型的形态学性状:纺锤形的身体;单个新月形的呼吸孔;头骨套叠,上颌骨向后扩展与额骨重叠;颅顶偏左的不对称;圆锥形或钉状的齿等。各种间最明显的变异与喙、上下颌、牙齿等摄食器官有关。
海豚是与鲸和鼠海豚密切相关的水生哺乳动物,大约于1千万年前的中新世进化而成,广泛生活在大陆架附近的浅海里,偶见于淡水之中。主要以鱼类和软体动物为食。
各种海豚构成了海豚科家族,该科是海洋哺乳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科,全球共17属37种,中国有13属18种。海豚有着看起来友善的形态和爱嬉闹性格,在人类文化中一向十分受欢迎。
4、鲸
鲸分为两类,一类是须鲸,一类是齿鲸。鲸属于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真兽亚纲,包含了大约98种生活在海洋、河流中的胎生哺乳动物。中国海域就有30余种。鲸的所有种类中除几种生活在淡水外,其他均栖息于海洋。
鲸本身定义比较模糊,鲸可以包含所有鲸类,还有特定科的鲸类。鲸中还包括所有海豚。鲸主要分为两个种类:须鲸(Mysticeti)和齿鲸(Odontoceti)。
J. 底栖生物有哪些
底栖生物是指任何在海底或海床附近的生命,在希腊语有“海的底部”的意思,有的时候底栖生物也会只在湖底或河底的生物,因此业属于淡水生物学的一环,典型的栖地生物有海星、蚌类、海参、海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