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参与dna复制的酶及其蛋白质因子有哪些
参与DNA复制的酶及其蛋白质因子:
1,拓扑异构酶,作用:帮助解开复制叉前后的超螺旋结构。
2,DNA解旋酶,作用:解开螺旋。
3,Rep蛋白,作用:帮助解开双螺旋结构。
4,引物合成酶,作用:催化RNA引物合成并与DNA链互补的反应。
5,单链结合蛋白,作用:稳定单连区。
6,DNA聚合酶Ⅰ,作用:消除引物,填满裂缝。
7,DNA聚合酶Ⅲ,作用:合成DNA。
8,DNA连接酶,作用:连接DNA末端。
9,RNA聚合酶,作用:沿DNA模板转录一短的RNA分子。
(1)原核生物参与DNA复制的酶有哪些扩展阅读
DNA复制过程:
(1)DNA双螺旋的解旋
DNA在复制的时候,在DNA解旋酶的作用下,双链首先解开,形成了复制叉,而复制叉的形成则是由多种蛋白质和酶参与的较复杂的复制过程
1,单链DNA结合蛋白(single—stranded DNA binding protein,ssbDNA蛋白)
ssbDNA蛋白是较牢固结合在单链DNA上的蛋白质。原核生物ssbDNA蛋白和DNA结合时表现出协同效应:如果第一个ssbDNA蛋白结合到DNA上去能力为1,第二个的结合能力可高达103;真核生物细胞里的ssbDNA蛋白与单链DNA结合时则不表现上述效应。
ssbDNA蛋白作用是保证解旋酶解开的单链在复制完成前能保持单链结构,以四聚体的形式存在于复制叉处,等待单链复制后才脱下来,重新循环。因此,ssbDNA蛋白仅保持单链的存在,是不起解旋作用。
2,DNA解链酶(DNA helicase)
DNA解链酶可以通过水解ATP获得能量以解开双链DNA。这一种解链酶分解ATP的活性依赖于单链DNA的存在。若双链DNA中有单链末端或切口,则DNA解链酶能首先结合在这一部分,然后逐步向双链的方向移动。
复制时,大部分DNA解旋酶沿滞后模板的5’—〉3’方向并随着复制叉的前进而移动,只有个别解旋酶(Rep蛋白)是沿着3’—〉5’方向移动。因而推测Rep蛋白和特定DNA解链酶是分别在DNA的两条母链上协同作用以解开双链DNA。
3,DNA解链过程
DNA在复制前不仅为双螺旋而且处于超螺旋状态,而超螺旋状态的存在为解链前的必须结构状态,参与解链的除解链酶外有一些特定蛋白质,比如大肠杆菌中的Dna蛋白等。一旦DNA局部双链被解开,就必须有ssbDNA蛋白以稳定解开单链,保证此局部不会恢复为双链。
两条单链DNA复制的引发过程是有所差异,可是不论是前导链还是后随链,都需要一段RNA引物用于开始子链DNA合成
。因此前导链和后随链的差别在于前者从复制起始点开始按5’—3’持续的合成下去、不形成冈崎片段、后者则随着复制叉的出现、不断合成长约2—3kb的冈崎片段。
(2)冈崎片段与半不连续复制
因为DNA的两条链是反向平行的,所以在复制叉附近解开的DNA链,一条为5’—〉3’方向,另一条为3’—〉5’方向,两个模板极性是不同。所有已知DNA聚合酶合成方向均为5’—〉3’方向,不为3’—〉5’方向,所以无法解释DNA的两条链同时进行复制的问题。
解释DNA两条链各自模板合成子链等速复制现象,日本的学者冈崎(Okazaki)等人提出了DNA的半不连续复制(semidiscontinuous replication)模型。
在1968年,冈崎用3H脱氧胸苷短时间标记大肠杆菌,提取DNA,变性之后用超离心方法得到了许多3H标记的,被后人称作为冈崎片段的DNA。延长标记时间之后,冈崎片段可转变为成熟的DNA链,所以这些片段必然是复制过程中的中间产物。
另一个实验也证明DNA复制过程里首先合成较小的片段,即用DNA连接酶温度敏感突变株进行的试验,在连接酶不起作用的温度中,便产生大量小DNA片段积累,表明DNA复制过程里至少有一条链首先合成较短的片段,之后再由连接酶链成大分子DNA。
一般说,原核生物的冈崎片段比真核生物长。深入研究还可证明,前导链的连续复制与滞后链的不连续复制在生物界具有普遍性,故称为DNA双螺旋的半不连续复制。
(3)端粒和端粒酶
在1941年,美籍印度人麦克林托克(Mc Clintock)就提出端粒(telomere)的假说,指出染色体末端必然存在一种特殊结构——端粒。已知染色体端粒的作用至少有2:a.保护染色体末端免受损伤,使染色体保持稳定;b. 与核纤层相连,使染色体得以定位。
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DNA复制
Ⅱ 参与原核生物DNA复制的酶,蛋白因子有哪些各有何功能
复制的过程和参与酶及因子
复制的过程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亲代DNA分子超螺旋的构象变化及双螺旋的解链,将复制的模板展现出来。第二阶段为复制的引发阶段,有引物RNA进行5′~3′方向的合成。第三阶段为DNA链的延长,在引物RNA合成基础上,进行DNA链的5′~3′方向合成,前导链连续地合成出一条长链,随从链合成出冈崎片段。去除RNA引物后,片段间形成了空隙,DNA聚合酶作用使各个片段靠近。在连接酶作用下,各片段连接成为一条长链。第四阶段为终止阶段,复制叉行进到一定部位就停止前进,最后前导链与随从链分别与各自的模板形成两个子代DNA分子,到此复制过程就完成了。
螺旋的松弛与解链 包括超螺旋的构象变化及双螺旋的解链,参与者主要为拓扑异构酶、解链酶及单链结合蛋白等。
DNA聚合酶
在原核生物及真核生物,DNA聚合酶有几种类型。
(1)原核生物大肠杆菌DNA聚合酶
1)DNA聚合酶Ⅰ。在随从链合成时,先合成了许多冈崎片段,而后由于RNA引物的去除形成了空隙,此时DNA PolⅠ它催化聚合反应,延长了各个片段,从而填补了片段间的间隙,使以上片段得以靠近,为片段连接成长链创造了条件。所以DNA polⅠ的聚合作用主要是在填补随从链片段间空隙上发挥作用。
DNA PolⅠ还具有3′→5′外切酶活性可识别并去除错误的碱基。这种活性在DNA复制中起了校对功能。DNA PolⅠ的校对活性对DNA复制的准确性起着重要作用。
DNA PolⅠ还具有5′→3′外切酶活性。5′→3′外切酶活性也有修正错误的功能,补充其3′→5′外切酶修正错误的作用。例如紫外照射产生的嘧啶二聚体,就是在其5′→3′切酶作用下切除的。
DNA Pol Ⅲ结构中不对称的二聚体,同时分别催化着前导链和随从链的合成。
DNA Pol Ⅲ也具有3′→5′外切酶活性,所以对于DNA复制也有校对的功能,可停止加入或除去错误的核苷酸然后继续加正确的核苷酸。因此,DNA PolⅢ配合DNAPolI可将复制的错误率大大地降低,从10-4降为10-6或更少。 当此片段接近前方的片段时,由DNA Pol Ⅲ的5′→3′外切酶活性切除了RNA引物,造成了片段间的空间;继而DNA PolI催化进行5′→3′方向的聚合作用,填补了片段间的空隙。
PolⅠ
PolⅡ
PolⅢ
酶活性
5′→3′聚合作用
3′→5′外切酶活性
5′→3′外切酶活性
+
+
+
+
+
-
+
+
+
体外链延长速度(核苷酸/分)
600
30
9000
分子数/细胞
400
不详
10~20
功能
修复合成
去除引物填补空隙
校对
不详
复制
校对
(2)真核生物DNA聚合酶。 真核生物DNA Pol有α、β、γ、δ及 ε五种。
真核生物的DNA复制是在DNA聚合酶α与DNA聚合酶δ互配合下催化进行的,还有一些酶及蛋白质因子参与反应。DNA Polα与引发酶共同起引发作用,然后由DNA Polδ催化前导链及随从链的合成。DNA Polγ是线粒体中DNA复制酶。
DNA Polδ及ε均有外切酶活性,因此也有编辑功能,校正复制中的错误。它们的5′→3′外切酶活性可能在切除引物RNA中有作用。(2)真核生物DNA聚合酶。 真核生物DNA Pol有α、β、γ、δ及 ε五种。
酶活性
5′→3′聚合作用
3′→5′外切作用
α
β
γ
δ
ε
+
-
+
-
+
+
+
+
+
+
细胞内定位
功能
核
复制、引发
核
修复
线粒体
复制
核
复制
核
复制
真核生物DNA的复制特点
真核生物中复制进行的速度约为50个核苷酸/秒,仅为原核生物的1/10,但真核生物染色体上DNA复制起始点有多个,因此可以从几个起始点上同时进行复制。
三 修复
(一)DNA复制过程中的校正修复
DNA复制过程中会发生错误的,这可以由DNA聚合酶来修正错误。在大肠杆菌DNA复制过程中,如果有错误核苷酸掺入,DNA聚合暂时停止催化聚合作用,而是由DNA PolⅠ或 Pol的Ⅲ 3′→5′外切酶活性切除错误的碱基,然后继续再催化正确的聚合作用。真核生物DNA Polδ也具有此种校对作用。所以DNA聚合酶的校对作用是DNA复制中的修复形式,可使错配率下降至10-6。
其他能够保证DNA复制准确性的机制在于:
(1)以亲代DNA为模板,按碱基互补配对方式进行DNA复制。
(2)细胞内DNA错配修复机制,可使错配减少至10-9以下。
(二)DNA的损伤修复
修复是指针对已发生了的缺陷而施行的补救机制,DNA的修复机制的有数种方式,有光修复、切除修复、重组修复、SOS修复等,其中以切除修复最为重要。
1光修复
通过光修复酶催化而完成的,仅需300-600nm波长照射即可活化,普遍存在于各种生物,人体细胞中也有发现。通过此酶作用,可使环丁基二聚体分解为原来的非聚合状态,DNA完全恢复正常。
2切除修复 切除修复是指对DNA损伤部位先行切除,继而进行正确的合成,补充被切除的片段。大肠杆菌有两种切除修复方式。
3重组修复 当DNA分子的损伤面较大,还来不及修复完善就进行复制时,损伤部位因无模板指引,复制出来的新子链会出现缺口,这时,就靠重组蛋白recA的核酸酶活性将别一股健康的母链与缺口部分进行交换,以填补缺口。
4 SOS修复 指DNA损伤时,应急而诱导产生的修复作用,称为SOS修复。在正常情况下,修复蛋白的合成是处于低水平状态的,这是由于它们的mRNA合成受到阻遏蛋白的抑制。
Ⅲ 在原核生物中参与DNA复制的酶有哪些/
DNApol-Ⅰ(聚合作用,3'→5'外切酶活性,5'→3'外切酶活性,焦磷酸解作用,焦磷酸交换作用) DNApol-Ⅱ DNApol-Ⅲ(DNA复制的主要聚合酶) 主要是这几种 当然还有其他诸如拓朴酶等等...
Ⅳ 参加原核生物DNA复制转录过程有关的酶类 蛋白质因子有哪些
复制的过程和参与酶及因子
复制的过程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亲代DNA分子超螺旋的构象变化及双螺旋的解链,将复制的模板展现出来。第二阶段为复制的引发阶段,有引物RNA进行5′~3′方向的合成。第三阶段为DNA链的延长,在引物RNA合成基础上,进行DNA链的5′~3′方向合成,前导链连续地合成出一条长链,随从链合成出冈崎片段。去除RNA引物后,片段间形成了空隙,DNA聚合酶作用使各个片段靠近。在连接酶作用下,各片段连接成为一条长链。第四阶段为终止阶段,复制叉行进到一定部位就停止前进,最后前导链与随从链分别与各自的模板形成两个子代DNA分子,到此复制过程就完成了。
螺旋的松弛与解链 包括超螺旋的构象变化及双螺旋的解链,参与者主要为拓扑异构酶、解链酶及单链结合蛋白等。
DNA聚合酶
在原核生物及真核生物,DNA聚合酶有几种类型。
(1)原核生物大肠杆菌DNA聚合酶
1)DNA聚合酶Ⅰ。在随从链合成时,先合成了许多冈崎片段,而后由于RNA引物的去除形成了空隙,此时DNA PolⅠ它催化聚合反应,延长了各个片段,从而填补了片段间的间隙,使以上片段得以靠近,为片段连接成长链创造了条件。所以DNA polⅠ的聚合作用主要是在填补随从链片段间空隙上发挥作用。
DNA PolⅠ还具有3′→5′外切酶活性可识别并去除错误的碱基。这种活性在DNA复制中起了校对功能。DNA PolⅠ的校对活性对DNA复制的准确性起着重要作用。
DNA PolⅠ还具有5′→3′外切酶活性。5′→3′外切酶活性也有修正错误的功能,补充其3′→5′外切酶修正错误的作用。例如紫外照射产生的嘧啶二聚体,就是在其5′→3′切酶作用下切除的。
DNA Pol Ⅲ结构中不对称的二聚体,同时分别催化着前导链和随从链的合成。
DNA Pol Ⅲ也具有3′→5′外切酶活性,所以对于DNA复制也有校对的功能,可停止加入或除去错误的核苷酸然后继续加正确的核苷酸。因此,DNA PolⅢ配合DNAPolI可将复制的错误率大大地降低,从10-4降为10-6或更少。 当此片段接近前方的片段时,由DNA Pol Ⅲ的5′→3′外切酶活性切除了RNA引物,造成了片段间的空间;继而DNA PolI催化进行5′→3′方向的聚合作用,填补了片段间的空隙。
PolⅠ
PolⅡ
PolⅢ
酶活性
5′→3′聚合作用
3′→5′外切酶活性
5′→3′外切酶活性
+
+
+
+
+
-
+
+
+
体外链延长速度(核苷酸/分)
600
30
9000
分子数/细胞
400
不详
10~20
功能
修复合成
去除引物填补空隙
校对
不详
复制
校对
(2)真核生物DNA聚合酶。 真核生物DNA Pol有α、β、γ、δ及 ε五种。
真核生物的DNA复制是在DNA聚合酶α与DNA聚合酶δ互配合下催化进行的,还有一些酶及蛋白质因子参与反应。DNA Polα与引发酶共同起引发作用,然后由DNA Polδ催化前导链及随从链的合成。DNA Polγ是线粒体中DNA复制酶。
DNA Polδ及ε均有外切酶活性,因此也有编辑功能,校正复制中的错误。它们的5′→3′外切酶活性可能在切除引物RNA中有作用。(2)真核生物DNA聚合酶。 真核生物DNA Pol有α、β、γ、δ及 ε五种。
酶活性
5′→3′聚合作用
3′→5′外切作用
α
β
γ
δ
ε
+
-
+
-
+
+
+
+
+
+
细胞内定位
功能
核
复制、引发
核
修复
线粒体
复制
核
复制
核
复制
真核生物DNA的复制特点
真核生物中复制进行的速度约为50个核苷酸/秒,仅为原核生物的1/10,但真核生物染色体上DNA复制起始点有多个,因此可以从几个起始点上同时进行复制。
三 修复
(一)DNA复制过程中的校正修复
DNA复制过程中会发生错误的,这可以由DNA聚合酶来修正错误。在大肠杆菌DNA复制过程中,如果有错误核苷酸掺入,DNA聚合暂时停止催化聚合作用,而是由DNA PolⅠ或 Pol的Ⅲ 3′→5′外切酶活性切除错误的碱基,然后继续再催化正确的聚合作用。真核生物DNA Polδ也具有此种校对作用。所以DNA聚合酶的校对作用是DNA复制中的修复形式,可使错配率下降至10-6。
其他能够保证DNA复制准确性的机制在于:
(1)以亲代DNA为模板,按碱基互补配对方式进行DNA复制。
(2)细胞内DNA错配修复机制,可使错配减少至10-9以下。
(二)DNA的损伤修复
修复是指针对已发生了的缺陷而施行的补救机制,DNA的修复机制的有数种方式,有光修复、切除修复、重组修复、SOS修复等,其中以切除修复最为重要。
1光修复
通过光修复酶催化而完成的,仅需300-600nm波长照射即可活化,普遍存在于各种生物,人体细胞中也有发现。通过此酶作用,可使环丁基二聚体分解为原来的非聚合状态,DNA完全恢复正常。
2切除修复 切除修复是指对DNA损伤部位先行切除,继而进行正确的合成,补充被切除的片段。大肠杆菌有两种切除修复方式。
3重组修复 当DNA分子的损伤面较大,还来不及修复完善就进行复制时,损伤部位因无模板指引,复制出来的新子链会出现缺口,这时,就靠重组蛋白recA的核酸酶活性将别一股健康的母链与缺口部分进行交换,以填补缺口。
4 SOS修复 指DNA损伤时,应急而诱导产生的修复作用,称为SOS修复。在正常情况下,修复蛋白的合成是处于低水平状态的,这是由于它们的mRNA合成受到阻遏蛋白的抑制。
Ⅳ 参加DNA复制的有哪些酶和蛋白质因子
参与复制主要的酶和蛋白质因子介绍如下:
(1)DNA聚合酶:①原核细胞:以大肠杆菌为例,已发现DNA聚合酶Ⅰ,Ⅱ和Ⅲ,都是多功能酶,既有5'→3'聚合酶活性,又有3'→5'外切酶活性,DNA聚合酶Ⅰ还有5'→3'外切酶活性。DNA聚合酶Ⅰ的主要功能是修复DNA的损伤,在复制中还能切除RNA引物并填补留下的空隙。DNA聚合酶Ⅱ的作用是损伤修复。DNA聚合酶Ⅲ是DNA的复制酶。新近研究发现的DNA聚合酶Ⅳ和Ⅴ,它们涉及DNA的错误倾向修复。
②真核细胞:DNA聚合酶α,β,γ,δ和ε,其中DNA聚合酶α和δ真正具有合成新链的复制作用;β和ε参与DNA的损伤修复,γ负责线粒体DNA的复制。
(2)引物合成酶和引发体:引物合成酶又称引发酶,催化RNA引物的合成,该酶作用时需与另外的蛋白结合形成引发体才具有催化活性。
(3)DNA连接酶:催化双链DNA一条链上切口处相邻5'-磷酸基和3'-羟基生成磷酸二酯键的酶。连接酶作用的过程中,在原核细胞中以NAD+提供能量,在真核细胞中以ATP提供能量。
(4)DNA解螺旋酶:催化:DNA双螺旋解链的酶。
(5)DNA单链结合蛋白(SSB):与DNA分开的单链结合,起稳定DNA的单链、阻止复性和保护单链不被核酸酶降解的作用。
(6)拓扑异构酶Ⅰ:消除DNA的负超螺旋,改变DNA的超螺旋数。
(7)拓扑异构酶Ⅱ:引入负超螺旋,消除复制叉前进带来的扭曲张力。
Ⅵ 参与原核生物DNA复制的酶,蛋白因子有哪些各有何功能
复制的过程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亲代DNA分子超螺旋的构象变化及双螺旋的解链,将复制的模板展现出来。
第二阶段为复制的引发阶段,有引物RNA进行 5′~3′方向的合成。
第三阶段为DNA链的延长,在引物RNA合成基础上,进行DNA链的5′~3′方向合成,前导链连续地合成出一条长链,随从链合成 出冈崎片段。去除RNA引物后,片段间形成了空隙,DNA聚合酶作用使各个片段靠近。
在连接酶作用下,各片段连接成为一条长链。第四阶段为终止阶段,复制 叉行进到一定部位就停止前进,最后前导链与随从链分别与各自的模板形成两个子代DNA分子,到此复制过程就完成了。
(6)原核生物参与DNA复制的酶有哪些扩展阅读:
DNA双链在细胞分裂以前进行的复制过程,复制的结果是一条双链变成两条一样的双链(如果复制过程正常的话),每条双链都与原来的双链一样。这个过程是通过名为半保留复制的机制来得以顺利完成的。
DNA复制是生物遗传的基础,是所有生物体中最基本的过程。而这一过程是半保留复制,是以最开始的双链分子中的一条作为模板进行DNA复制,产生两个完全一致的DNA分子。
细胞水平的校正和纠错机制能确保非常精确地复制DNA的拷贝。DNA复制发生在基因组的特定位置也就是起始点,DNA分子在起始点形成复制叉开始复制。
旋转酶的作用是解开由解旋酶切断DNA链产生的超螺旋化,解旋酶使DNA链旋转并释放超螺旋体,使它们重新加入到DNA链中。旋转酶最常见于复制叉的上游,形成超螺旋的位置。
由于DNA聚合酶只能连接DNA链(不能开始),所以由引物酶引导指导链进行复制。引物酶将与模本链互补的RNA引物加到DNA链上开始复制冈崎片段。
Ⅶ 参与dna复制的酶有哪些
1、解螺旋酶
解螺旋酶能切断两条DNA分子之间的氢键,从而在DNA合成前分开两条链。当解螺旋酶解开双螺旋时,引导DNA其它区域的超螺旋体排列好。
2、旋转酶
旋转酶的作用是解开由解旋酶切断DNA链产生的超螺旋化,解旋酶使DNA链旋转并释放超螺旋体,使它们重新加入到DNA链中。旋转酶最常见于复制叉的上游,形成超螺旋的位置。
3、引物酶
引物酶引导指导链进行复制。引物酶将与模本链互补的RNA引物加到DNA链上开始复制冈崎片段。
4、DNA合成酶
DNA合成酶Ⅲ由2个催化核心构成,一个引导DNA链复制,一个间隔DNA链。但是DNA合成酶Ⅲ不能停留足够时间,有效地复制姐妹链。于是包含3个亚基的二聚物β聚合物共同包裹住DNA链使DNA合成酶Ⅲ留在DNA链上,确保DNA聚合酶Ⅲ能在链上合成几千个核酸而不是几百个。
DNA合成酶Ⅰ将引物酶添加的RNA引物去掉,完成冈崎片段。而DNA合成酶Ⅰ的作用会使冈崎片段之间产生小的空白区域,这就需要连接酶将冈崎片段连接起来,最终两个冈崎片段的末端以共价键结合。
单链结合蛋白绑定在暴露的碱基上竭力防止DNA链的不稳定并保证单链DNA之间不会由氢键形成危险的发夹结构。DNA合成酶包含一个校对机制,通常指的是“外切核酸酶活性”,即将错误添加的核酸去除掉。
5、DNA聚合酶
DNA聚合酶包含一个'校对'机制,通常被称为 ‘外切酶活性'。这样就删除了误添加的核苷酸。
Ⅷ 参与DNA复制的主要酶类有哪些各有何功能
1、DNA解旋酶:
能通过水解ATP获得能量以解开双链DNA;
2、多种DNA聚合酶:
在大肠杆菌中,DNA Pol III是主要负责DNA复制的聚合酶。它在复制分支上组装成复制复合体,具有极高的持续性,在整个复制周期中保持完整。相反,DNA Pol I是负责用DNA替换RNA引物的酶;
DNA Pol I除了具有聚合酶活性外,还具有5'至3'外切核酸酶活性,并利用其外切核酸酶活性降解RNA引物。 Pol I在DNA复制中的主要功能是创建许多短DNA片段,而不是产生非常长的片段。在真核生物中,Pol α有助于启动复制,因为它与引物酶形成复合物;
Pol ε和Pol δ负责前导链的合成。Pol δ还负责引物的去除,而Pol ε也参与复制期间DNA的修复;
3、端粒酶:
在生殖细胞中,延伸端粒区域的重复序列以防止降解;
4、DNA连接酶:
将DNA片段连接起来,形成完整的DNA分子。
(8)原核生物参与DNA复制的酶有哪些扩展阅读:
DNA复制过程简述:
起始阶段:解旋酶在局部展开双螺旋结构的DNA分子为单链,引物酶辨认起始位点,以解开的一段DNA为模板,按照5'到3'方向合成RNA短链。形成RNA引物。
DNA片段的生成:在引物提供了3'-OH末端的基础上,DNA聚合酶催化DNA的两条链同时进行复制过程,由于复制过程只能由5'->3'方向合成,因此一条链能够连续合成,另一条链分段合成,其中每一段短链成为冈崎片段。
RNA引物的水解:当DNA合成一定长度后,DNA聚合酶水解RNA引物,补填缺口。
DNA连接酶将DNA片段连接起来,形成完整的DNA分子。
最后DNA新合成的片段在旋转酶的帮助下重新形成螺旋状。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DNA复制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脱氧核糖核酸
Ⅸ 参与原核生物DNA复制过程的酶和蛋白有哪些各有何作用
如果就DNA复制的一般概念来说,我们说的再多也比不过书本详细,所以我想从如何更好的理解DNA复制以及掌握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复制过程并知道它们的区别上讲讲我的想法。
首先,我认为要区别它们首先要了解一般的、大致的过程,并要在头脑中有一个直观的概念,我给你看一个我认为比较细致和准确的教学视频“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N_1bPF1W_t4/”。对其中一些单词的翻译 nucleus 细胞核;helicase 解旋酶;single-stranded DNA bingding protien 单链DNA结合蛋白 ;DNA polymerase111 DNA聚合酶3 ;leading strand template 前导链;lagging strand template 滞后链;Okazaki fragment 冈崎片段;RNA primase RNA引物酶; RNA primer RNA 引物;DNA ligase DNA连接酶。希望对你有一点帮助。
其次我想补充下前面回答中不全面的地方:“wustone456”说原核生物DNA不与蛋白质结合是错的,原核生物的DNA与非组蛋白有稀疏的结合,当然结合方式和真核生物不同,主要是非组蛋白覆盖在DNA上,而真核生物DNA是与组蛋白和非组蛋白共同结合的,它们的量大约是DNA:蛋白质=1:2。“匿名”说的前导链前进的方向与复制叉前进方向相同;滞后链合成方向与复制叉前进方向相反。因此,DNA聚合酶的反应方向始终保持5′~3′。 其实因果关系应该倒一倒。“werhmk”说的不对称复制
应该就是D-loop复制,它的特点是DNA双链一条链迅速复制完成,而另一条则成为单链。
关于两者复制的区别前面一些人已经互相补充的比较全面了,我就不重复了(呵呵,就当是我借他们的功劳),另外补充一点,真核生物的DNA在复制完成前,复制起点不再开始第二轮的复制,而原核生物则因为复制速度较快所以可以表现为虽只有一个复制单元,但可以有多个复制叉。
最后,两者之所以有这些不同是因为DNA的结构和存在方式都不同。原核生物DNA量比较少,一般只有一条染色体,大多数为单拷贝基因,几乎全部DNA都由功能基因和调控序列组成,几乎每个基因序列都与所编码的蛋白质一一对应,存在转录单元、有重叠基因。而真核生物基因组最大的特点就是喊有大量的重复序列(这也是着名的C值反常现象的由来)。
这些就是我的大致认识,我的回答可能也有不少错误的地方,但还是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启发。
Ⅹ 在原核生物中参与dna复制的酶有哪些/
有DNA解旋酶和DNA聚合酶,作用是,解旋酶用于解开DNA的双螺旋结构,一般在DNA复制、转录时用到,DNA聚合酶是帮助两条DNA单链形成双螺旋的结构,一般在DNA复制后得到两条新的DNA单链,此时用DNA聚合酶形成双螺旋的结构
1.
第一阶段,亲代DNA分子超螺旋的构象变化及双螺旋的解链,将复制的模板展现出来.
2.
第二阶段为复制的引发阶段,有引物RNA进行5′~3′方向的合成.
3.
第三阶段为DNA链的延长,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