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水的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时一般通过检测什么和什么来判断水被污染的程度
看你测什么咯,大肠杆菌的数量是一个很重要的水质标准。(溶解氧及大肠杆菌是两项可反映海水水质的重要参数。)
然后有人拿草履虫测铜离子浓度,(铜离子多了也是很有害的。)
要知道水质污染生物监测一般包括:生物群落法、细菌学检验法、水生生物毒性测定等等,所以很多生物都用于测定,而且像细菌检定是不看各个种类的细菌分别有多少的。
------------------------------------
水质污染生物监测
水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的水生生物群落,各类水生生物之间及水生生物与其赖以生存的环境之间存在着互相依存又互相制约的密切关系.当水体受到污染而使水环境条件改变时,各种不同的水生生物由于对环境的要求和适应能力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反应,因此可用水生生物来了解和判断水体污染的类型,程度.
用水生生物来监测研究水体污染状况的方法较多,如生物群落法,生产力测定法,残毒测定法,急性毒性试验,细菌学检验等.
2.6.1 生物群落法
(1)指示生物:生物群落中生活着各种水生生物,如浮游生物,着生生物,底栖动物,鱼类和细菌等.由于它们的群落结构,种类和数量的变化能反映水质状况,故称之为指示生物.
(2) 监测方法
1.污水生物系统法
该方法将受有机物污染的河流按其污染程度和自净过程划分为几个互相连续的污染带,每一带生存着各自独特的生物(指示生物),据此评价水质状况.
如根据河流的污染程度,通常将其分为四个污染带,即多污带,α-中污带β-中污带和寡污带.各污染带水体内存在着特有的生物种群.
2.生物指数法
是指运用数学公式反映生物种群或群落结构的变化,以评价环境质量的数值.
贝克生物指数(BI)= 2nA + nB BI=0时,属严重污染区域,BI=1-6时,为中等有机物污染区域,BI=10-40时,为清洁水区.
2.6.2细菌学检验法
水的细菌学检验,特别是肠道细菌的检验,在卫生学上具有重要意义.实际工作中,常以检验细菌总数,特别是检验作为粪便污染的指示细菌,来间接判断水的卫生学质量.
2.6.2.1 水样的采集
:严格按无菌操作要求进行,防止在运输过程中被污染,并应迅速进行检验.
2.6.2.2 细菌总数的测定
细菌总数是指1mL水样在营养琼脂培养基中,于37℃经24小时培养后,所生长的细菌菌落的总数.它是判断饮用水,水源水,地表水等污染程度的标志.
其操作过程如下:1)灭菌 ;2)制备营养琼脂培养基 ;3)培养(二份平行样,一份空白) ;4)菌落计数.
2.6.2.3 总大肠菌群的测定
总大肠菌群是指那些能在35℃,48小时之内使乳糖发酵产酸,产气,需氧及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的无芽孢杆菌,以每升水样中所含有的大肠菌群的数目来表示.
总大肠菌群的检验方法富有发酵法和滤膜法.发酵法可用于各种水样(包括底泥),但操作繁琐,费时间.滤膜法操作简便,快速,但不适用于浑浊水样.
2.6.2.4其他细菌的测定
2.7 底质监测
底质是沉积在水体底部的堆积物质的统称,是矿物,岩石,土壤的自然侵蚀产物,是生物活动及降解有机质等过程的产物.一般不包括工厂废水沉积物及废水处理厂污泥.底质是水体的主要组成部分.
Ⅱ 目前水质化验主要检测哪几项指标各项指标规定的标准是
1、色度
饮用水的色度如大于15度时多数人即可察觉,大于30度时人感到厌恶。标准中规定饮用水的色度不应超过15度。
2、浑浊度
为水样光学性质的一种表达语,用以表示水的清澈和浑浊的程度,是衡量水质良好程度的最重要指标之一,也是考核水处理设备净化效率和评价水处理技术状态的重要依据。浑浊度的降低就意味着水体中的有机物、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含量减少,这不仅可提高消毒杀菌效果,又利于降低卤化有机物的生成量。
3、臭和味
水臭的产生主要是有机物的存在,可能是生物活性增加的表现或工业污染所致。公共供水正常臭味的改变可能是原水水质改变或水处理不充分的信号。
4、肉眼可见物
主要指水中存在的、能以肉眼观察到的颗粒或其他悬浮物质。
5、余氯
余氯是指水经加氯消毒,接触一定时间后,余留在水中的氯量。在水中具有持续的杀菌能力可防止供水管道的自身污染,保证供水水质。
6、化学需氧量
是指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需氧量。化学耗氧量越高,表示水中有机污染物越多。水中有机污染物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或工业废水的排放、动植物腐烂分解后流入水体产生的。
7、细菌总数
水中含有的细菌,来源于空气、土壤、污水、垃圾和动植物的尸体,水中细菌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其包括病原菌。我国规定饮用水的标准为1ml水中的细菌总数不超过100个。
8、总大肠菌群
是一个粪便污染的指标菌,从中检出的情况可以表示水中有否粪便污染及其污染程度。在水的净化过程中,通过消毒处理后,总大肠菌群指数如能达到饮用水标准的要求,说明其他病原体原菌也基本被杀灭。标准是在检测中不超过3个/L。
9、耐热大肠菌群
它比大肠菌群更贴切地反应食品受人和动物粪便污染的程度,也是水体粪便污染的指示菌 。
Ⅲ 生活饮用水的微生物主要有哪些指标
【答】生活饮用水的微生物,在国家标准GB5049-2006 里有明确规定。
【1】在常规指标的微生物指标里,有4项指标。具体是: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菌落总数。
【2】在非常规指标的微生物指标里,有2项指标。具体是:贾第鞭毛虫、隐孢子虫。
Ⅳ 生活饮用水的水质常规指标最常用的有几项
微生物指标
毒理指标
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
放射性指标
饮用水消毒剂指标
Ⅳ 微生物学水质指标
微生物生理指标法就是通过观察微生物新陈代谢过程中重要的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来判定该种废水的可生化性。目前可以作为判定依据的生理生化指标主要有:脱氢酶活性、三磷酸腺苷(ATP)。
1、脱氢酶活性指标法
微生物对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是在各种酶的参与下完成的,其中脱氢酶起着重要的作用:催化氢从被氧化的物质转移到另一物质。由于脱氢酶对毒物的作用非常敏感,当有毒物存在时,它的活性(单位时间内活化氢的能力)下降。因此,可以利用脱氢酶活性作为评价微生物分解污染物能力的指标:如果在以某种废水(有机污染物)为基质的培养液中生长的微生物脱氢酶的活性增加,则表明微生物能够降解该种废水(有机污染物)。
2、三磷酸腺苷(ATP)指标法
微生物对污染物的氧化降解过程,实际上是能量代谢过程,微生物产能能力的大小直接反映其活性的高低。三磷酸腺苷(ATP)是微生物细胞中贮存能量的物质,因而可通过测定细胞中ATP的水平来反映微生物的活性程度,并作为评价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能力的指标,如果在以某种废水(有机污染物)为基质的培养液中生长的微生物ATP的活性增加,则表明微生物能够降解该种废水(有机污染物)。
此外,微生物生理指标法还有细菌标准平板计数、DNA测定法、INT测定法、发光细菌光强测定法等。
Ⅵ 微生物检测有哪些
1、体积测量法:又称测菌丝浓度法。原理:通过测定一定体积培养液中所含菌丝的量来反映微生物的生长状况。
菌丝浓度测定法是大规模工业发酵生产上微生物生长的一个重要监测指标。这种方法比较粗放,简便,快速,但需要设定一致的处理条件,否则偏差很大,由于离心沉淀物中夹杂有一些固体营养物,结果会有一定偏差。
2、称干重法。原理:利用离心或过滤法测定。一般干重为湿重的10-20%。称干重发法较为烦琐,通常获取的微生物产品为菌体时,常采用这种方法,如活性干酵母(activity dry yeast, ADY),一些以微生物菌体为活性物质的饲料和肥料。
3、比浊法。原理:微生物的生长引起培养物混浊度的增高。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一定波长下的吸光值,判断微生物的生长状况。该法主要用于发酵工业菌体生长监测。
4、菌丝长度测量法。方法:对于丝状真菌和一些放线菌,可以在培养基上测定一定时间内菌丝生长的长度。
Ⅶ 水质检测中,有哪些生物指标
水质检测中,有哪些生物指标
水质检测指标有以下几种:1)色度:饮用水的色度如大于15度时多数人即可察觉,大于30度时人感到厌恶.标准中规定饮用水的色度不应超过15度.2)浑浊度:为水样光学性质的一种表达语,用以表示水的清澈和浑浊的程度,是衡量水质良好程度的最重要指标之一,也是考核水处理设备净化效率和评价水处理技术状态的重要依据.浑浊度的降低就意味着水体中的有机物、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含量减少,这不仅可提高消毒杀菌效果,又利于降低卤化有机物的生成量.3)臭和味:水臭的产生主要是有机物的存在,可能是生物活性增加的表现或工业污染所致.公共供水正常臭味的改变可能是原水水质改变或水处理不充分的信号.4)余氯:余氯是指水经加氯消毒,接触一定时间后,余留在水中的氯量.在水中具有持续的杀菌能力可防止供水管道的自身污染,保证供水水质.5)化学需氧量:是指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需氧量.化学耗氧量越高,表示水中有机污染物越多.水中有机污染物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或工业废水的排放、动植物腐烂分解后流入水体产生的.6)细菌总数:水中含有的细菌,来源于空气、土壤、污水、垃圾和动植物的尸体,水中细菌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其包括病原菌.7)总大肠菌群:是一个粪便污染的指标菌,从中检出的情况可以表示水中有否粪便污染及其污染程度.在水的净化过程中,通过消毒处理后,总大肠菌群指数如能达到饮用水标准的要求,说明其他病原体原菌也基本被杀灭.标准是在检测中不超过3个/L.8)耐热大肠菌群:它比大肠菌群更贴切地反应食品受人和动物粪便污染的程度,也是水体粪便污染的指示菌.9) 大肠埃希氏菌 :大肠细菌(E.coli)为埃希氏菌属(Escherichia)代表菌.一般多不致病,为人和动物肠道中的 常居菌 ,在一定条件下可引起肠道外感染.某些血清型菌株的致病性强,引起腹泻,统称病致病大肠杆菌.肠道杆菌是一群生物学性状相似的G-杆菌,多寄居于人和动物的肠道中.埃希菌属(Escherichia)是其中一类,包括多种细菌,临床上以大肠埃希菌最为常见.大肠埃希菌( E.coli )通称大肠杆菌,是所有哺乳动物大肠中的正常寄生菌,一方面能合成维生素B及K供机体吸收利用.另一方面能抑制腐败菌及病原菌和真菌的过度增殖.但当它们离开肠道的寄生部位,进入到机体其他部位时,能引起感染发病.有些菌型有致病性,引起肠道或尿路感染性疾患.简而言之,大肠埃希菌=大肠杆菌.
Ⅷ 水环境生物监测中,常用的种的生物多样性指数有哪些分别简述之。
生物多样性测定主要有三个空间尺度:α多样性,β多样性,γ多样性。α多样性主要关注局域均匀生境下的物种数目,因此也被称为生境内的多样性(within-habitat diversity)。β多样性指沿环境梯度不同生境群落之间物种组成的的相异性或物种沿环境梯度的更替速率也被称为生境间的多样性(between-habitat diversity),控制β多样性的主要生态因子有土壤、地貌及干扰等。γ多样性描述区域或大陆尺度的多样性,是指区域或大陆尺度的物种数量,也被称为区域多样性(regional diversity)。控制γ多样性的生态过程主要为水热动态,气候和物种形成及演化的历史。
生物方法是根据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原理,通过测定水生生物的变化,间接判断水质。比较常用的方法有:1、指示生物法。指示生物指在一定的水环境中生活、当水环境质量发生变化时便敏感地呈现出受害症状甚至消亡的生物。观察和测定指示生物个体和种群的变化,可以比较准确地判断出环境质量状况。2、群落结构法。群落结构指存在于自然界一定范围(或地域)内互相依存的一定种类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组成。监测水生生物的这种群落结构的变化可判断水质状况。3、生物测试法。即利用水生生物受到污染物的毒害后,产生生理机能变化的症状来判断水体污染状况。早在1987年,珠江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就开展了水利部水利开发基金项目《珠江三角洲水质生物监测方法研究》工作,并获得珠江水利委员会科技进步奖。该课题历时两年,进行了5航次,共41个测点的监测,较为系统地进行了底栖动物监测、菌类监测、浮游植物监测等方法研究,该研究的主要成果,明确提出珠江三角洲水域可指示水质的10种底栖动物,根据与底栖动物存亡最密切的氧为参数,参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溶解氧、五日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等指标的限制值,利用生物多样性指数等,尝试用指示生物结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五个水质类别判定各水域的水环境质量。同时也选用50种藻类,根据藻类出现的种类及密度和相应的水质类别,找出相关关系,推断水域的水质。
Ⅸ 水质监测中常见的监测指标有哪些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在生活和生产活动中都离不开水,生活饮用水水质的优劣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科学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饮用水的水质要求不断提高,饮用水水质标准也相应地不断发展和完善。由于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的制定与人们的生活习惯、文化、经济条件、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水资源及其水质现状等多种因素有关,不仅各国之间,而且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之间,对饮用水水质的要求都存在着差异
检测范围
污水、纯水、海水、渔业水、泳池用水、中水、瓶装纯净水、饮用天然矿泉水、冷却水、农田灌溉水、景观用水、生活饮用水、地下水、锅炉水、地表水、工业用水、试验用水等。
水质常规指标
微生物指标(4项):总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耐热大肠菌群、菌落总数
毒理指标(15项):砷、硒、四氯化碳、镉、氰化物、溴酸盐、铬、氟化物、甲醛、铅、硝酸盐、亚氯酸盐、汞、三氯甲烷、氯酸盐
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17项):色度、铁、溶解性总固体、浑浊度、锰、总硬度、臭和味、铜、耗氧量、肉眼可见物、锌、挥发酚类、水溶液酸碱度、氯化物、阴离子合成洗涤剂、铝、硫酸盐
放射性指标(2项):总ɑ放射性、总β放射性
饮用水消毒剂指标(4项):氯气及游离氯制剂、臭氧、一氯胺、二氧化氯
检测指标
1、色度:饮用水的色度如大于15度时多数人即可察觉,大于30度时人感到厌恶。标准中规定饮用水的色度不应超过15度。
2、浑浊度:为水样光学性质的一种表达语,用以表示水的清澈和浑浊的程度,是衡量水质良好程度的最重要指标之一,也是考核水处理设备净化效率和评价水处理技术状态的重要依据。浑浊度的降低就意味着水体中的有机物、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含量减少,这不仅可提高消毒杀菌效果,又利于降低卤化有机物的生成量。
3、臭和味:水臭的产生主要是有机物的存在,可能是生物活性增加的表现或工业污染所致。公共供水正常臭味的改变可能是原水水质改变或水处理不充分的信号。
4、肉眼可见物:主要指水中存在的、能以肉眼观察到的颗粒或其他悬浮物质。
5、余氯:余氯是指水经加氯消毒,接触一定时间后,余留在水中的氯量。在水中具有持续的杀菌能力可防止供水管道的自身污染,保证供水水质。
6、化学需氧量:是指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需氧量。化学耗氧量越高,表示水中有机污染物越多。水中有机污染物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或工业废水的排放、动植物腐烂分解后流入水体产生的。
7、细菌总数:水中含有的细菌,来源于空气、土壤、污水、垃圾和动植物的尸体,水中细菌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其包括病原菌。我国规定饮用水的标准为1ml水中的细菌总数不超过100个。
8、总大肠菌群:是一个粪便污染的指标菌,从中检出的情况可以表示水中有否粪便污染及其污染程度。在水的净化过程中,通过消毒处理后,总大肠菌群指数如能达到饮用水标准的要求,说明其他病原体原菌也基本被杀灭。标准是在检测中不超过3个/L。
9、耐热大肠菌群:它比大肠菌群更贴切地反应食品受人和动物粪便污染的程度,也是水体粪便污染的指示菌
Ⅹ 水质监测的常规五项指标是哪些
污水的五个检测项目一般是pH值检测、SS项目检测、氨氮检测、BOD检测和COD检测。
这些项目的测试内容如下:
1、PH值检测:指pH测试,也指氢离子浓度指数,即污水中氢离子总数与总物质含量的比值。
2、SS项目检测:指水中悬浮物的检测,包括不溶性无机物、有机物、砂、粘土、微生物等。悬浮物含量是衡量水体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3、氨氮检测:氨氮是指水中游离氨和铵离子形式的氮,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它是水体中的主要OD污染物,对鱼类和某些水生生物具有毒性。
4、BOD检测:指生化需氧量的检测。生化需氧量是指微生物在一定时间内分解一定水量水所消耗的溶解氧量,是反映水体中有机污染物含量的重要指标。
5、COD检测:化学需氧量检测是测定水样中需要氧化的还原性物质的量的化学方法,可以通过减少水中的物质来反映污染程度。
污水分类:
1、生活污水
生活污水是人类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过的,并被生活废料所污染的水。其水质、水量随季节而变化,一般夏季用水相对较多,浓度低;冬季相应量少,浓度高。生活污水一般不含有毒物质,但是它有适合微生物繁殖的条件,含有大量的病原体,从卫生角度来看有一定的危害性。
2、工业废水
工业废水是在工矿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废水。工业废水可分为生产污水与生产废水。生产污水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形成、并被生产原料、半成品或成品等原料所污染,也包括热污染(指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水温超过60℃的水);生产废水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形成,但未直接参与生产工艺、未被生产原料、半成品或成品等原料所污染或只是温度少有上升的水。生
产污水需要进行净化处理;生产废水不需要净化处理或仅需做简单的处理,如冷却处理。生活污水与生产污水的混合污水称为城市污水。
3、初期雨水
被污染的雨水主要是指初期雨水。由于初期雨水冲刷了地表的各种污染物,污染程度很高,故宜作净化处理。
4、水体受污染的原因:
人类生产活动造成的水体污染中,工业引起的水体污染最严重。如工业废水,它含污染物多,成分复杂,不仅在水中不易净化,而且处理也比较困难。
工业废水,是工业污染引起水体污染的最重要的原因。它占工业排出的污染物的大部分。工业废水所含的污染物因工厂种类不同而千差万别,即使是同类工厂,生产过程不同,其所含污染物的质和量也不一样。工业除了排出的废水直接注入水体引起污染外,固体废物和废气也会污染水体。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