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生物信息 > 水环境生物监测的方法有哪些

水环境生物监测的方法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2-08-02 11:03:34

⑴ 利用水生生物监测和评价水体污染的两种方法!!!急,在线等!

2.3 水污染生物监测的方法

2.3.1利用指示生物在水体中的出现或消失、数量的多少来监测水质

许木启 [3]利用白洋淀水体中浮游动物群落优势种的变化来判断水体的污染程度和自净程度。结果表明,府河—白洋淀水体从上游至下游,浮游动物耐污种类逐渐减少,广布型种类逐渐出现较多,在下游许多正常水体出现的种类均有分布;同时,原生动物由上游的鞭毛虫至中游出现纤毛虫,在下游则发现很多一般分布在清洁型水体的种类,表明府河—白洋淀水体从上游到下游水体的污染程度不断减轻,水体具有明显而稳定的自净功能。

2.3.2利用水生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来监测水质

蒋昭凤等 [4]用底栖动物的变化趋势评价湘江水质污染,结果发现湘江干流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种类数和物种的多样性指数从上游到下游呈减少趋势,表明毒杀生物的有毒物质对湘江的污染较为明显,并且可根据湘江干流各断面种类数的减少程度判断出各断面的污染程度;同时也观察到,随着时间的推移,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种类数和多样性指数也呈减少趋势,说明这种有毒污染仍在发展之中。

2.3.3水污染的生物测试

水污染的生物测试是利用水生生物受到污染物质的毒害所产生的生理机能的变化,测试水质污染状况。

Belding [5]根据鱼的呼吸变化指示有毒环境,在有污染物存在的情况下,鱼腮呼吸加快且无规律。德国[6]从1977年开始研究利用鱼的正趋流性开展生物监测,在下游设强光区或适度电击,控制健康鱼向下游的活动;或间歇性提高水流速度,迫使鱼反应。如果鱼不能维持在上游的位置,则表明污染产生了危害。

3 国内外水污染生物监测的研究进展

近几年来,应用生物监测环境技术的研究广泛开展,出现了一些新方法、新材料和新的监测物,提高了生物检测的灵敏性。

3.1 水污染生物监测及其检测的新方法

3.1.1 利用遗传毒理学监测水体污染

环境污染物质对人类及其它生物危害最为严重的问题是对细胞遗传物质造成的损害。因此,近20年来环境生物检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尤其是细胞微核技术和四分体微核技术在动植物以及人类染色体受外界理化因子的损伤等方面的分析、诱变剂的测试筛选,以及应用于环境监测的研究得到了广泛的发展[7]。微核在生物细胞内的形成途径以及与染色体畸变的相关性早已被人们所认识,用微核测定法替代染色体畸变方法来监测环境污染物对生物遗传物质的损伤具有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等优点。最常用的蚕豆根尖细胞微核试验技术是一种以染色体损伤及纺锤丝毒性等为测试终点的植物微核监测方法,该技术自1982年由Degrassi等建立以来,在环境诱变和致癌因子的检测研究中,特别是在水质污染和致突变剂检测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8]。

吴甘霖 [9]在利用水花生根尖微核技术(MCN)对马鞍山市废水的监测研究中,发现利用水花生根尖微核可作为监测水体污染的新材料。其根尖细胞微核率 MCN(‰),不仅可用于监测不同废水的污染程度,而且由于该植物长期生活在污染水体中,还能反映不同废水的污染物富集程度及现状。当外界环境中存在一定浓度的致突变物时,可使细胞发生损伤,从而使微核细胞率上升。另外微核细胞率的上升,提示环境中存在有致突变物,即受试水样中含有能打断DNA分子的诱变剂或能打断纺锤丝的纺锤丝毒剂,从而表现出遗传毒性。

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即彗星试验也是一种通过检测DNA链损伤来判别遗传毒性的技术。它比微核试验更有益,因为环境中的遗传毒物浓度一般很低,而彗星试验检测低浓度遗传毒物具有高度灵敏性,所研究的细胞不需要处于有丝分裂期。同时,这种技术只需要少量细胞。目前它已经被用于检测哺乳动物、蚯蚓、一些高等植物、鱼类、两栖动物以及海洋无脊椎动物的细胞[11]。Mirjana Pavlica等 [10]用暴露在五氯苯酚(PCP)中的淡水蚌类(Dreissena polymorpha Pallas)血细胞进行彗星试验,观察血细胞中DNA损伤程度。在进行实验室实验和原位实验后,发现高浓度的PCP(80g/L)会引起血细胞中DNA断裂,表明用彗星试验检测DNA损伤能够监测水体中PCP污染。

SOS显色法[12]是国内在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遗传毒性检测新方法,具有快速、准确、灵敏及假阳性率低的特点,被广泛用于遗传毒性的测定中。其原理是:在DNA分子受到外因引起的大范围损伤、其复制又受到抑制的情况下,会导致一种容易发生错误的修复。所有这些在遗传毒物处理后大肠杆菌中出现的一系列反应统称为SOS应答。SOS显色法有许多优于Ames的特点:(1)快速、简便,测定过程只需7h;(2)灵敏,被处理的细胞全产生或不产生SOS反应,用分光光度法测定β-ONPG(邻硝基苯β-D-半乳糖苷)分解产物非常灵敏;(3)准确,SOS显色法测定的是遗传毒物对细胞原发的直接反应,其阳性结果十分可信,而Ames试验的假阳性率较高。因此,SOS显色法已引起人们的密切关注,成为一种值得推广的水质监测评价方法。

3.1.2 微型生物监测(PFU法)

以前生物监测的研究重点多放在分类和结构方面。然而,生物系统的结构变化并非总与生物系统的其它变化相关联,仅以某个种类、某个种群构成的生物反应系统的变化来评价一个水生生态系统,其偏差较大。因此,为掌握水生生态系统对环境污染的完整反应,要求我们在生物系统(细胞、组织、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中选择超出单一种类水平即群落或生态系统来作为生物监测的生物反应系统,并对该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变化均进行研究。美国Cains创建了用聚氨酯泡沫塑料块(简写为PFU)测定微型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参数,进而进行监测预报的新方法。中科院水生所沈韫芬研究员把PFU应用到生物监测中,并使PFU法成为我国生物监测的一种标准方法[13]。PFU法适用于原生动物、藻类对水质的检测。此方法可以鉴别水体是有机污染还是毒性污染。
尹福祥、杨立辉 [13]应用PFU法对某印染厂印染废水处理设施的净化效能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微型生物群落的结构参数和功能参数均较好地反映了印染废水的净化效果。与经典的生物监测方法相比,PFU法由单一监测结构(或功能 )参数转变为结构参数(种类组成、优势种)和功能参数(群集参数)同时监测,提高了生物监测的信息捕获能力,并使监测信息能更完整、准确、精密地评价环境状况。PFU法可快速、准确地监测水质的突变,通过1d的试验结果就能预测、预报受纳系统环境质量的状态及其变化过程。某样点的群集曲线突然大幅下降,说明该点的水质发生了突变,应调查有无事故性排放。

由于潮汐流和环流的影响,PFU法用于海水水质监测的有效性不如在淡水中监测。Kuidong Xu等 [14]用一种改良的PFU法—瓶装聚氨酯泡沫塑料块(BPFU)法进行海水的生物监测。BPFU法是将2块聚氨酯泡沫塑料块装入1个圆柱形塑料瓶中,塑料瓶有4道裂缝,用于保护聚氨酯泡沫塑料块不受粗糙条件的干扰,同时便于微生物群落进入聚氨酯泡沫塑料块,达到平衡。BPFU法比传统的PFU法在海水生物监测中的优越性体现在:⑴取样稳定;⑵海水生物评价结构和功能的精确性;⑶定量比较时可以保持水体积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用BPFU法进行海水生物监测比PFU法更加有效。通过BPFU法聚集的物种数量随污染物强度的增大而减少,减少程度大于PFU法。由BPFU法计算出的多样性指数同样也高于PFU法。

3.1.3 应用分子生态毒理学方法监测水体污染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物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分子生态毒理学。分子生态毒理学采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方法与技术,研究污染物及代谢产物与细胞内大分子,包括蛋白质、核酸、酶的相互作用,找出作用的靶位或靶分子,并揭示其作用机理,从而能对在个体、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水平上的影响作出预报,具有很大的预测价值。目前最常用的是把腺三磷酶作为生物学标志,方法是测定体内三磷酸腺苷酶ATPase的活性,并以其活性强弱作为多种污染物胁迫的指标[15]。

Petrovi S等 [16]通过测定贻贝 (Mytilus galloprovincialis Lam.)消化腺上皮细胞中的溶酶体(Lysosome)膜的稳定性和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的含量来监测水体中有毒物质。贻贝消化腺上皮细胞中的溶酶体是有毒物质积累滞留的主要场所,同时它在排泄有毒污染物质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溶酶体中的有毒物质会削弱膜的稳定性,减少产生水解作用的溶酶体酶向细胞溶质中扩散。MT是动物对周围环境中过量金属的一种防御机制,能够阻止有毒物质及其代谢产物产生的细胞毒素对有机体产生影响。一般来说,监测MT的方法比监测组织中金属总量更可行,因为这种方法可以将胞内具有显着毒理效应的金属结合片段与不可利用的金属络合物区分出来[17]。因此贻贝消化腺上皮细胞中的溶酶体膜的稳定性和金属硫蛋白的含量的测定可以作为水体环境有毒物质变化的早期警报。

近年来,生物体内胆碱脂酶活性的测定已经成为海水和淡水水体污染的一种监测工具。由于环境中的有机磷农药和氨基甲酸盐杀虫剂与底物乙酰胆碱的分子形状类似,能与酶酯基的活性中心发生不可逆的键合从而抑制酶活性,因此它可以用来评价有机体在杀虫剂和毒害神经的污染物质(如重金属)中的暴露程度。Mohamed Dellali等 [18]用蛤和贻贝监测泻湖的水体污染,结果表明,蛤和贻贝体内乙酰胆碱脂酶的活性能很好地反映当地水体的污染状况。

3.1.4水生生物环境诊断技术

用常规的毒性测试可以检测污染严重水体的毒性,但对于低毒性水体,用常规的毒性试验难以检测到其毒性水平。为此,日本NUS株式会社开发出一种低毒性水体的新的生物测试方法——水生生物环境诊断技术(Aquatic Organisms Environment Diagnostics,简称AOD)[19]。该方法采用冷冻浓缩技术 ,将低毒性水体样品中的部分水分脱出,使水样中的毒理成分合理地浓缩,再进行生物毒性试验,进而判定水体的毒性水平。AOD技术所选用的测试鱼要求体积较小,同时要满足测试生物所必备的高敏感性、取材方便、便于饲养或繁殖、品系纯等条件。目前,AOD主要采用红鳍鱼(T.albnubes)和淡水虾(P.compressa)作测试生物。

3.1.5 幼虫变态实验

近年来,对于以海洋无脊椎动物的胚胎和幼虫期毒性实验研究较为广泛。然而研究表明[20],浮游幼虫变态比现有的生物个体水平的毒性实验指标更为敏感。海洋底栖无脊椎动物幼虫的变态期是其生活史的关键阶段,变态期的幼体对污染物的敏感性要高于其它阶段,胚胎发生和幼虫发育不受影响的污染物浓度会阻碍其变态。幼虫的变态过程易于观察(受到外来信息物质的调控),易受环境污染的干扰。与死亡率比较,能否在附着基表面顺利变态是监测污染物毒性的更敏感的指标。

3.1.6 四膜虫 (Tetrahymena pyriformis) 刺泡发射法

四膜虫是一种淡水单细胞生物,生长速度快、繁殖量大,实验室内易无菌培养和控制,适用于水质监测。以前应用四膜虫监测水质都是通过测试四膜虫的生长曲线和繁殖曲线等生物学特征来反映水质变化情况。然而四膜虫个体差异小、对化学毒物敏感,在诱变实验中无须添加活化酶、自发突变率低,也是一种理想的致突变试验材料。四膜虫的刺泡是附着在细胞质表面,由基粒分化而来,垂直胞质排列,当外界环境因子触发可诱导刺泡发射,形成显微镜下可见的分泌泡。吴伟等[21]用阳性致突变物诱发四膜虫刺泡发射,试验结果表明,四膜虫对致突变阳性物质相当敏感,且有剂量效应关系。因此利用四膜虫刺泡发射是评价水体中化学物质致突变的一种快速、简便、良好的方法。

3.2 水污染生物监测的新材料和新的监测物

近年来,水污染生物监测不仅出现了一些新的方法,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材料、新的监测物。席玉英、韩凤英等 [22]对长叶异痣蟌〔Ischnura elegans(VanderLinden)〕体内汞含量及与水体汞污染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长叶异痣蟌对水体汞具有富集性,富集倍数高达5448~7600倍,可作为水体汞污染的监测生物。其中雌性长叶异痣蟌体内汞含量样体(同时、同地采集的)间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可作为水体汞污染的定性研究,不宜作为水体汞污染的定量监测。而雄性长叶异痣蟌体内汞含量样本间的差异则不显着,并且雄性长叶异痣蟌体内汞含量随水体汞含量的增加及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可作为水体汞污染的指示生物。

Flammarion P等 [23]通过测定白鲑(Leuciscus cephalus)体内胆碱脂酶的活性来监测水体污染,发现白鲑可以成为很好的水体污染监测工具。而Khan R A等 [24]用比目鱼(Pleuronectes americanus)体内乙氧基-异吩恶唑酮-脱乙基酶(EthoxyresorufinO-Deethylase,EROD)活性的强弱来判断纽芬兰岛水体的污染状况,发现它也有很好的监测效果。

Kahle J等[25]测定一种桡脚类动物Metridia gerlachei对威德尔海中痕量金属的生物累积率,发现Metridia gerlachei对Co、Cu、Ni、 Pb 、 Zn等金属元素的敏感度较高,可以作为海水中金属元素的监测物。而Rainbow P S 等[26]利用藤壶监测香港海域中痕量金属,同样也得到很好的效果。

刘绮 [27]进行了一种新的生物监测方法研究。他以孵化好的Ⅱ~Ⅲ期卤虫为受试生物,实验研究了K2Cr2O7、HgCl2、As2O3、KCN、六六六、苯酚、苯7种物质对卤虫的中毒阈值和 LC50 -24h(Leathal Concentration 50-24h, 24 h半致死浓度)的测定,阐明了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覆盖面宽、技术易掌握、所需设备不复杂等特点。此生物监测方法在环境科学与工程中的研究和应用可进一步扩展到对入江、河、海的工业排放物的检毒、农药残留量分析、真菌毒素分析等广泛领域。

⑵ 水环境生物监测中,常用的种的生物多样性指数有哪些

生物多样性测定主要有三个空间尺度:α多样性,β多样性,γ多样性。α多样性主要关注局域均匀生境下的物种数目,因此也被称为生境内的多样性(within-habitat

diversity)。β多样性指沿环境梯度不同生境群落之间物种组成的的相异性或物种沿环境梯度的更替速率也被称为生境间的多样性(between-habitat

diversity),控制β多样性的主要生态因子有土壤、地貌及干扰等。γ多样性描述区域或大陆尺度的多样性,是指区域或大陆尺度的物种数量,也被称为区域多样性(regional
diversity)。控制γ多样性的生态过程主要为水热动态,气候和物种形成及演化的历史。
生物方法是根据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原理,通过测定水生生物的变化,间接判断水质。比较常用的方法有:1、指示生物法。2、群落结构法。3、生物测试法。

⑶ 水质污染的生物监测员如何检测

在自然界,几乎所有的鱼类和水中软体动物,对水体环境的变化,都能做出相应的行为反应。如今,它们的这种“特异功能”,逐渐为环保科学家所利用,成为监测水质生物监测员。

说鱼也会“咳嗽”,许多人一定十分惊奇。其实,生活在水中的绝大多数鱼儿与人类一样,在受到外界环境的不良刺激时也会“咳嗽”起来。不过,鱼儿“咳嗽”一般来说并不是由于伤风感冒,而是它们正常换气周期的停顿。通过“咳嗽”,鱼儿可以清洗掉积聚在自己腮耙表面的污泥杂质,以保持面部清洁卫生,就像人们每天都要洗脸一样。因此,鱼类学家将这一现象称之为“净腮”动作。

科学家们近来发现,鱼类的“咳嗽”次数与水体的污染程度有关。当水中的污染物,如金属、农药、工业废油和废水等超过一定的含量时,鱼儿就会“咳嗽”,而且,随着污染物浓度的增加,鱼儿的“咳嗽”次数也成正比例上升。例如,大西洋幼鲑在清洁的水域里,显得优哉游哉,可是,一旦它游入含有较高浓度的金属铜或锌等污染的水体中,便会立即“咳嗽”不止。因此,鱼类的“咳嗽反应”已成为生物监测水体污染的又一新的标志。科学家们现已利用鱼口一张一闭的肌肉活动所产生的微弱电场,通过高灵敏度的电极与计算机相连的放大器,成功地绘制出上百种鱼儿“咳嗽”频率与水体污染程度的关系曲线。根据鱼的“咳嗽”状态和查阅分析“关系曲线”,便可随时掌握水质污染的情况。英国泰晤士河上的“水监站”,就是选用鲑鱼来“担任”水质监测员工作的。十几年来,科学家一直是根据这些忠实可靠的“水监员”报告的水质情况资料,来防治河水污染的。

牡蛎牡蛎是一种海洋软体动物,有左右两片贝壳,一面大而隆起,另一面小而平整,以附贴于岩礁或其他物体上生活。牡蛎肉味鲜美,富含糖原及维生素,是人们喜爱的海鲜食品。每只牡蛎每天都利用自己的身体组织过滤大量的海水,从而吸收海水里的藻类食物。当它感到水质污染达到危险程度时,便会自动关上两片体壳。舒尔顿和他的助手就利用牡蛎的这种自然反应,设计了一套水质污染监测装置。他们在牡蛎的两片壳上装上监测器,用导线把监测器连到电脑上去,电脑预设了程序,每当牡蛎壳自动合上,就会发出警报,显示水质有问题。接着,他们提取牡蛎样品,分析其组织里积聚的化学物质,从而进一步监测水质污染的程度。

现在,这套“牡蛎污水监测器”已开始批量生产,每套售价为1.25万美元。尽管价格不菲,但荷兰、英国和美国的环保机构纷纷引进,将其应用于自来水公司和养鱼场水质的早期预报,以及用来对于排出工业废料的企业在意外污染了海水时,能快些作出反应,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对策。

几年来,法国的一些自来水公司大胆启用鳟鱼充当水质“监测员”。据了解,其预报水质污染的准确性并不亚于超微量化学分析仪。

鳟鱼鳟鱼和大多数硬骨鱼类一样,有发达的嗅囊,其内表面的上皮细胞具有嗅觉功能。嗅细胞的神经纤维到达嗅球,与嗅球中的神经细胞的树状突相联系。当嗅觉组织受到某些化学污染物刺激时,嗅球的电子活性就会发生变化,人们根据这种电信号,便可直接探测饮用水中某些化学污染物。

而非洲尼日尔爾利亚的狗鱼,不但有着灵敏的嗅觉,能辨别出混杂在饮用水中的极微量的有害物质,而且,它那条敏感的长尾巴,能自由自在地在水中游来荡去,并具有放射电脉冲的功能。当人们通过相同间歇时间放进新鲜活水去检验水质时,狗鱼就会根据嗅到的水质污染的程度不同,而发出不同频率的电脉冲,通过专用放大器的作用,会产生一种听得见的噼啪响声。当声音的频率为400~800赫兹时,表明水质清洁,符合饮用卫生标准;当频率下降到200赫兹甚至更低时,表明水中污染物含量过高,不宜饮用,这时供水站信号盘上发出预防性警报,提醒工作人员采取紧急措施。

在德国,担此重任的却是会发电的象鼻鱼。环保科学家根据象鼻鱼在不同污染程度的水中发出的电脉冲大小不同的特点来监测水质,十分灵验。最近,他们又开始在下水道的污水里放养鳉鱼,不仅能吃掉下水道、阴沟里的蚊子幼虫和其他微生物,还能起到“净化器”的作用,消除地下污水那难闻的气味。

⑷ 水质污染

第一个水样:总大肠菌群和菌落总数严重超标,其它指标都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故此水样属于微生物(细菌)污染。
第二个水样:总大肠菌群和菌落总数超标(这两项指标比第一个水样污染轻),色度、浑浊度、pH、臭和味这4项指标严重超标,其它指标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不好判定属于那种污染,还需要其它指标来具体判定,就这些指标可知,此水样为厌氧或缺氧喜碱性的微生物污染及颗粒物污染。由这两个水样的污染指标及总硬度指标比较可知,这个水样不是第一个水样污染的污染源。

希望这个答案对你有所帮助!

⑸ 假期实践活动,朋友们告诉我一下水质检测的方法、原理、标准

所谓水质指标是用以评价一般淡水水域、海水水域特性的重要参数。可以根据这些参数对水质的类型进行分类,对水体质量进行判断和综合评价。水质指标已形成比较完整的指标体系。

许多水质指标是表示水中某一种或一类物质的含量,常直接用其浓度表示,有些水质指标则是利用某一类物质的共同特性来间接反映其含量。例如水中有机物质具有易被氧化的共同特性,可用其耗氧量作为有机物含量的综合性指标;还有一些水质指标是同测定方法直接联系的,例如混浊度,色度等用人为规定的并配制某种人工标准溶液作为衡量的尺度。水质指标按其性质不同,可分为物理的,生物的和化学的指标。关于生物指标,根据水生生物的组成(种类与数量)以及它们的生态学特征而提出的各项指标已在有关课程中介绍。本节概要讨论一下几项常用的水质物理指标的含义。对于化学指标的含义将在本书的其他有关部门章节中作有关深入的讨论,这里按测定所使用的不同方法作粗略的分类。

(一)水质的物理指标

水体环境的物理指标项 目颇多,包括 水温、渗透压、混浊度(透明度)、色度、悬浮固体、蒸发残渣以及其它感官指标如味觉、嗅觉属性等等。

1. 温度 温度是最常用的物理 指标 之一。由于水的许多物理特性、水中进行的化学过程和生物过程 都同 温度有关,所以它经 常是必须加以测定的。天然水的温度因水源的不同而异.地表水的温度与季节气候条件有关,其变化范围大约在0.1--30℃;地下水的温度则比较稳定,一般变化于8--12℃左右,而海水的温度变化范围为-2--30℃。

2. 嗅与味 被污染的水体往 往具有不正 常 的气味,用鼻闻到的称为嗅,口尝到的称为味。有时嗅与味 不能截然分开。常常根据水的气味,可以推测水中所含杂质和有害成分。水中的嗅与味的来 源可能有:水生植物或微生物的繁殖和衰亡;有机物的腐败分解;溶解气体H2S等;溶解的矿物盐或混入的泥土;工业废水中 的 各种 杂质 如 石油、酚等;饮用水消毒过程的余氯等。不同的物质有着不同的气味,例如湖 沼水因藻类繁生或有机物产生的鱼腥及霉烂气味;浑浊河水常含有泥土的涩 味;温泉水常有硫酸味;有些地下水的H2S气味;含溶解氧较多的带甜味;含有机物较多的也常具有甜味;水中含NaCl带有咸味,含MgSO4,Na2SO4等带有苦味;含CuSO4带有甜味,而Fe的水带有涩味。 人的感官分辨嗅与味,不可避免带有主观性。目前对嗅与味尚无完全客观的标准和检测的仪器,只有极清洁或 已消毒过的 水才可用口尝试。由于水温对水的气味有很大影响,所以测定嗅 与味常常在室温20℃和加热(40-50℃)两种情况下进行。 此外,有人提出 以臭气浓度及臭气强度指数来度量水质的嗅觉属性。臭气浓度(TO)=200/a,式中a为感觉到臭气的最小水样量(mL)。在给水水源的标准中,要求(TO)值低于3-5。 臭气 强度指数(PO)系指被测水样稀释到没有臭气为止时以百分率表示的稀释倍数。 PO与TO通常具有如下关系:PO=lgTO/lg2(合田健,1989)。

3.颜色与色度 天然水经常表现出各种颜色。湖沼水常有黄褐色、或黄绿色, 这往往是由腐殖质造成的。水 中悬浮泥沙和不溶解 的矿物质也长带有颜色,例如粘土使水呈黄色;铁的氧化物使水呈黄褐色; 硫化氢氧化析出的硫使水呈蓝色等等。各种水藻如球藻、硅藻等的繁殖使水 呈黄绿色、褐色等。根据水的颜色,可以推测水中杂质的数量和种类。色 度是对天然的或处理之后的各种用水进行水色测定时所规定的指标。目前世 界各国统一用氯化铂酸钾(K2PtCl6)和 氯 化钴(CoCl2.6H2O)配制的混合溶液作为色度的标准。

4.混浊度与透明度 水中若含有悬浮及胶体状态的物质,常会发生混浊现象。地表水的混浊是由泥沙、粘土、有机物造成的。地下水一般比较清澈透明,但若水中含有Fe2+盐,与空气接触后就可能产生Fe(OH)3,使水呈棕黄色混浊状态;海洋在近岸和河口区由于陆地径流携带大量泥沙、粘土、有机物造成的。不同河流因流经地区的地质土壤条件不同,混浊程度可能有很大的差别。地下水一般比较清澈透明,但若水中含有Fe2+盐,与空气接触后就可能产生Fe(OH)3,使水呈棕黄色混浊状态;海洋在近岸和河口区由于陆地径流携带大量泥沙和其它有机物,水质比较混浊而远岸海区水区水质透明。
混浊度是一种光学效应,它表示光线透过水层时受到阻碍的程度。这种光学效应和和微粒的大小及形状有关。从胶体颗粒到悬浮颗粒都能产生混浊现象,其粒径的变化幅度是很大的。所有有相同悬浮物质含量的两种水体若颗粒粒径分级状况不同,其混浊程度就未必相等。浑浊度的标准单位是以不溶性硅如漂白土、高岭土在光学阻碍作为测量的基础,即规定1mgSiO2.L-1所构成的混浊度为1度。把预测水样与标准混浊度按照比浊法原理进行比较就可以测得其混浊度。
透明度是表示水体透明程度的指标。它与混浊度的意义恰恰相反。都表明水中杂质对透过光线的阻碍程度。若把某一方面白色或黑白相间的圆盘作为观察对象,透过水层俯视圆盘并调节圆盘深度至恰能看到为止,此时圆盘所在深度位置称为透明度。

5. 固体含量 天然水体中所含物质大部分属于固体物质,经常有必要测定其含量作为直接的水质指标。各种固体含量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总固体。即水样在一定温度下蒸发干燥后残存的固体物质总量,也称蒸发残留物;(2)悬浮性固体。即将水样过滤①,截留物烘干后的残存的固体物质的量,也就是悬浮物质的含量,包括不溶于水的泥土、有机物、微生物等;(3)溶解性固体。即水样过滤后,滤液蒸干的残余固体量。包括可溶于水的无机盐类及有机物质。总固体量是悬浮固体和溶解性固体二者之和。此外还有可沉降固体,固体的灼烧减重等指标。各种固体含量的测定都是以重量法进行的,测定时蒸干温度对结果的影响很大。一般规定的确105--110℃,不能彻底赶走硫酸钙、硫酸镁等结晶水。不易得到固定不变的重量;若在180℃蒸干,所得结果虽比较稳定,但由于一些盐类如CaCl2 、Ca(NO3)2MgCl2、Mg(NO3)2等具有强烈的吸湿性,极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在称量时也不易得到满意的结果。因此测定的结果比较粗略。

(二)水质化学指标

利用化学反应、生物化学的反应及物理化学的原理测定的水质指标,总称为化学指标。由于化学组成的复杂性,通常选择适当的化学特性进行检查或作定性、定量的分析。根据不同的分析方法可以把化学指标归纳如下:

1.中和的方法 包括水体的碱度、酸度等;

2.生成螯合物的方法 如Ca2+ Mg2+及硬度等;

3.加热和氧化剂分解法 将含生物体在内的有机化合物的含量以加热分解时产生CO2的量[总有机碳(TOC);微粒有机碳(POC)]、分解时消耗的氧量[总耗氧量(TOD)]或消耗氧化的量[化学耗氧量(COD)]来表示的指标;

4.生物化学反应的方法论 以生物化学耗氧量(BOD)为代表,是测定微生物分解有机物时所需消耗的氧量,包括测定微生物在呼吸过程中产生的CO2的量以及利用脱氢酶等酶活性法来测定有效生物量等指标;

5.氧化还原反应及沉淀法。最典型为溶解氧含量及氯离子含量等指标。

6.电化学法。有水的电导率,氯化-还原电位(pE)以及包括pH在内的离子选择电极的各种指标,如F-、NH4+以及许多金属离子;

7.微量成分。以仪器分析为主要检测手段。包括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光谱法,气相、液相色谱法,中子活化分析法以及等离子发射光谱法等。指标项目众多,如生物营养元素、各种化学形态的重金属离子及非金属微量元素、微量有机物、水已的污染物(如有机农药、油类)以及放射性元素等等。 总之,系统了解各类水质指标的含义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对于任何水生生态系统环境都是通过对一系列的、经过严格选择的、具有典型意义代表性的指标进行调查或监测分析结果,而加以综合评价的。必须强调,水质的生物学指标的调查分析结果对于科学评价水环境质量越来越大越显示其重要性。象英、美、日等国对水环境的要求,都从生态学的观点出发,重视生物监测。例如英国泰晤士河由于进行了常时间的治理,1969年已有鱼群重新出现,其治理效果就是用已有碍100多种鱼类重新回到泰晤士河加以表征的;日本1970年将生物学水知判断法列入有关水环境质量指标中;我国现在已将细菌学指标列为部颁水环境质量标准。

二、 我国当前沿用的主要水质理化指标及测试系统

(一) 主要理化指标 当前许多国家都颁布了各自不同的水质质量标准,规定了为数繁多的指标项目。我国于1973年颁布了《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规定了工业废水中有14项有害物质的最高排放浓度。1976年颁发《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其中感官性指标有4项(色、混浊度、嗅与味、肉眼可见物);化学指标有8项(Ph、总硬度、铁、锰、铜、锌、挥发酚、阴离子合成洗涤剂);毒理学指标有8项(氰化物、砷、硒、汞、镐、六价铬、铅);细菌学指标有3项(细菌总数、大肠菌群、游离余氯)。1983年发布《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规定出20种监测项目的三级质量标准,其中包括pH、水温、色、嗅、溶解氧,生化需氧量,挥发性酚类、氮化物、砷、总汞、镉、六价铬、铅、铜、石油类、大肠菌群等。我国先行的《海水水质标准(GB3097-82)》规定的理化指标包括物理感官指标,化学感官指标和微生物指标计25项;《渔业水域水质标准(GB11607-89)》包括感官和化学指标34项。

水环境调查或监测分析项目在理化指标方面多根据各类水体目前和将来的用途而加以选择和确定的。在养殖生产和有关部门水生生物科学研究中,为了充分利用和改良或控制水的理化条件,常常必须对10多项常规指标进行分析,包括温度、含盐量(盐度)、溶解氧、pH、碱度、硬度、硝酸盐、亚硝酸盐、铵氮、总氮、磷酸盐、总磷、硅酸盐、化学耗氧量等等;对水环境的污染物质的调查中常按基础调查、检测性调查、专题性调查及应急性调查等多种不同类型的用途而选择不同的指标项目。淡水水体和海水水体常常也有所差异。

从国外报道各种类型的水质调查或监测标准来看,由于国情的不同,其侧重点各异。而且调查或监测指标的选择和确定问题本身也还有一个逐步深入和不断发展的过程,例如对污染指标随着新的化学物质的品种的增加、分析技术的发展,以及在流行病学研究中对致癌、致畸及致突变的生理生化过程的深入研究,监测或调查项目会不断的加以改变,方法也会逐步发展和完善。

(二) 测试系统 对水质理化指标进行的测试实验可采用现场测试、船上测试和陆上实验室测试三种方式。采用不同方式测试所得结果的确切程度是不同的,特别是深层水样的 采集和储存,其温度、压力产生变化,都将使化学平衡点产生变化。例如[HCO3-]/[CO32-]等离子成分的浓度比值以及溶解气体的含量等都回发生变化。;储存的水样,即使排除了容器污染和通过容器表面散失的可能性,水质也会因为悬浮物的凝聚沉降以及生物提的代谢过程、死亡分解过程等的影响而发生改变。

目前,可采用现场测试的项目越来越多,遥控遥感技术的发展使许多水质指标项目的测试可以字响当大的范围进行同步观测。但借助仪器的探头作高深度水域(特别是海洋)的现场测试常常遇到很多困难。加在现场测试仪器尚未能普及的情况下,水质理化指标测试工作常常必须先采样后在船上实验室或陆上实验室进行。

随着自动化分析技术的发展,水质指标的调查、监测分析已经逐步使用自动测试系统。该系统一般由采样装置,水质连续监测仪器,数据传输、记录及处理几部分组成,其特点是自动化、仪器化和连续性。目前已采用自动化试系统的有:水温、Ph、电导率、氧化还原电位、混浊度、悬浮物、溶解氧、COD、TOC、TOD、某些金属离子、氰化物等等。自动测试系统可避免人工采样所得数据的不全面性,大大缩短采样分析到获得结果之间的时间。但自动测试系统也有局限性,不能对大部分指标逐一单项进行测定,因为水质化学组成(尤其是污染物)复杂,组分价态、形态多变,干扰严重,需要一系列的化学预处理操作和各种高灵敏度的检测方法。因此,发展规律连续自动测试技术并和实验室(船上和陆上)采样分析技术相结合,是完善水质理化指标的一系列切实可行的途径

分给我吧

⑹ 水环境生物监测中,常用的种的生物多样性指数有哪些分别简述之。

生物多样性测定主要有三个空间尺度:α多样性,β多样性,γ多样性。α多样性主要关注局域均匀生境下的物种数目,因此也被称为生境内的多样性(within-habitat diversity)。β多样性指沿环境梯度不同生境群落之间物种组成的的相异性或物种沿环境梯度的更替速率也被称为生境间的多样性(between-habitat diversity),控制β多样性的主要生态因子有土壤、地貌及干扰等。γ多样性描述区域或大陆尺度的多样性,是指区域或大陆尺度的物种数量,也被称为区域多样性(regional diversity)。控制γ多样性的生态过程主要为水热动态,气候和物种形成及演化的历史。
生物方法是根据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原理,通过测定水生生物的变化,间接判断水质。比较常用的方法有:1、指示生物法。指示生物指在一定的水环境中生活、当水环境质量发生变化时便敏感地呈现出受害症状甚至消亡的生物。观察和测定指示生物个体和种群的变化,可以比较准确地判断出环境质量状况。2、群落结构法。群落结构指存在于自然界一定范围(或地域)内互相依存的一定种类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组成。监测水生生物的这种群落结构的变化可判断水质状况。3、生物测试法。即利用水生生物受到污染物的毒害后,产生生理机能变化的症状来判断水体污染状况。早在1987年,珠江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就开展了水利部水利开发基金项目《珠江三角洲水质生物监测方法研究》工作,并获得珠江水利委员会科技进步奖。该课题历时两年,进行了5航次,共41个测点的监测,较为系统地进行了底栖动物监测、菌类监测、浮游植物监测等方法研究,该研究的主要成果,明确提出珠江三角洲水域可指示水质的10种底栖动物,根据与底栖动物存亡最密切的氧为参数,参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溶解氧、五日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等指标的限制值,利用生物多样性指数等,尝试用指示生物结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五个水质类别判定各水域的水环境质量。同时也选用50种藻类,根据藻类出现的种类及密度和相应的水质类别,找出相关关系,推断水域的水质。

⑺ 水质监测的对象有哪些

环境检测中的水质分析是最常规的分析实验,作为实验室工作人员仅仅了解项目检测实验是远远不够的,了解水质分析的各个环节是非常重要的。

水质监测的基本概念

水质监测的分类(功能)、对象

1.监测分类:

A监视性监测(例行监测)

(1)对污染源:污染物浓度、排放总量、污染趋势。

(2)对环境质量:a.环境介质(大气、水、土壤、生物)b.监测对象(化学、物理、生物)。

B.特定目的的监测。

C.研究性监测。

2.监测对象:

水质监测可分为环境水体监测、水污染源监测、特殊水样。

环境水体、水质、水质指标,优先监测概念

1.环境水体:包括地表水(江、河、湖、库、海水)和地下水;包括水中的悬浮物、溶解物、底泥和水生生物等完整的生态系统。

2.水质:水的品质,指水及其所含杂质共同表现出来的综合特性。

3.水质指标:水中除水分子以外所含其他物质的种类和数量,是描述或表征水质质量优劣的参数

4.优先监测:对众多有毒污染物进行分级排队,从中筛选出潜在危害性大,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和控制对象。对选上的污染物进行的监测即为优先监测。

水质标准的六类两极

1.六类是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基础标准、环境方法标准、 环境标准物质标准、环保仪器设备标准。

2.两级是国家环境标准和地方环境标准。

质量标准与排放标准的区别

两种标准都是对水中杂质含量或水质指标进行限制,但质量标准的水体是可用水,而排放标准内的水是可排放的废水。

水质监测的任务和目的

1.提供数据供评价水体环境质量使用;

2.预测水体污染变化;

3.判断水污染对环境生物和人体健康的影响,评价污染防治措施的实际效果;

4.建立和验证水质模型提供依据。

水质监测:通过对影响水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水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水样采集保存及预处理

水样的三种类型

1.瞬时水样是指在某一时间和地点从水体中随机采集的分散水样(a.当水体水质稳定,或其组分在相当长的时间或相当大空间范围内变化不大;b.测水体组分及含量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程度、频率及周期的变化规律)。

2.混合水样是指在同一采样点于不同时间所采集的瞬时水样混合后的水样,有时称“时间混合水样”(观察平均浓度时非常有用)。

3.把不同采样点同时采集的各个瞬时水样混合后所得到的样品称为综合水样。

容器的选择

1.容器材料具有化学和生物学惰性,一般不会出现样品组分与容器发生反应造成水样污染情况;

2.容器壁吸附待测物或吸附极弱;

3.容易清洗干净,可反复使用;

4.大小形状适宜,方便使用和储运

采样方法

1、污废水采集:(1)从浅埋的污水排放管(渠、沟)中采样,一般用采集器直接采集,或用聚乙烯塑料长把采样(2)对于埋层较深的,将深层采水器或固定负重架的采样容器沉入监测井内一定深度的污水中采样,也可用塑料手摇泵或电动采水泵采样。

2.地表水/地下水采样:(1)表层水;直接汲取;系有绳子,带有坠子的采样瓶(2)一定深度的水:当到达预定深度,能闭合,汲取(3)泉水;自喷-涌口处,不自喷-抽水管汲取(4)井水:抽汲(5)自来水:先放数分钟-排杂质,陈旧水

地表水采样注意事项

1.不可搅动水底沉积物

2.油类:300mm,单独采样,全部用于测定,不能用采集水样冲洗容器2.DO,BOD,COD:水样必须注满容器,不留空间,并用水封口

3.若水样含沉降性固体,应分离除去,测总悬浮物和油类的水样除外

4.单独采样:油类、BOD5、DO、硫化物、余氯、粪大肠杆菌群、悬浮物、放射性

5.现场测定;水温、PH、DO、透明度、电导率、氧化还原电位、浊度。

废(污)水采样注意事项

1.用采样容器直接采样时,须用水样冲洗三次后再行采样,但当水面有浮油时,采油容器不能清洗;

2.注意去除水面杂物、垃圾等漂浮物;

3.在分时间单元采集样品时,测定PH、COD、BOD5、DO、硫化物、油类、有机物、余氯粪大肠杆菌群、悬浮物、放射性等物质时,只能单独采样;

4.凡须现场监测的项目,应进行现场监测。

水质采样时通常分析有机物的样品使用简易玻璃瓶采样,分析无机物时塑料瓶采样。

引起水样水质变化的原因有物理、化学、生物作用。

水样保存方法

1、冷藏或冷冻法

2、加入化学试剂保存法

水样运输注意事项

(防震、防污、保温)水样采集后,必须尽快送回实验室。根据采样点的地理位置和测定项目最长可保存时间,选用适当的运输方式,并做到以下两点:

1.为避免水样在运输过程中震动、碰撞导致损失或沾污,将其装箱,并用泡沫塑料或纸条挤紧,在箱顶贴上标记。

2.需冷藏的样品,应采取致冷保存措施;冬季应采取保温措施,以免冻裂样品瓶。

水样预处理的目的及原则

提高分析的灵敏度、消除干扰。

消解的目的:破坏有机物,溶解悬浮性固性,将各种价态的欲测元素氧化成单一高价态或转变成易于分离的无机化合物。

湿式消解与干式消解区别:湿式消解法用液体或液体与固体混合物作氧化剂,在一定温度下分解样品中的有机质;干式消解是进行金属离子或无机离子测定时,通过高温灼烧去除有机物,将灼烧后的残渣用硝酸或盐酸溶解,滤于容量瓶中再进行测定。

富集与分离的目的:当水样中的欲测组分含量低于分析方法的检测限时须进行富集;当有共存干扰组分时就必须分离。

气提:使一个气体介质破坏原气液两相平衡而建立一种新的气液平衡状态,使溶液中的某一组分由于分压降低而解吸出来,从而达到分离物质的目的。

(1)蒸馏法是利用水样中各污染组分具有不同的沸点而使其彼此分离的方法。测定水样中的挥发酚、氰化物、氟化物时,均需先在酸性介质中进行预蒸馏分离。

(2)萃取法是基于物质在不同的溶剂相中分配系数不同,而达到组分的富集与分离。用分光光度法测定。

(3)吸附是利用多孔性的固体吸附剂将水样中一种或数种组分吸附于表面,以达到分离的目的。常用的吸附剂有活性炭、氧化铝、分子筛、大网状树脂等。

(4)离子交换是利用离子交换剂与溶液中的离子发生交换反应进行分离的方法。离子交换剂可分为无机离子交换剂和有机离子交换剂,目前广泛应用的是有机离子交换剂,即离子交换树脂。

(5)共沉淀的原理是表面吸附、形成混晶、异电核胶态物质相互作用。形成硫酸铜沉淀

⑻ 水质检测的指标有哪些

为了加强地表水水质的管理,更好的防治水环境污染,维持良好的生态环境,生态环境部正式发布了《生态环境监测规划纲要(2020-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提出了我国未来15年将实现水环境监测的发展目标。
水质监测是对水环境中的污染物和污染因素进行监测,监测过程中可依据水体含污染物情况及水质的变化趋势而进行评价,可为环境管理领域、环境科学研究领域提供数据和资料。
水质监测指标的种类较多,按照性质分类主要可分为物理监测指标、化学监测指标、毒理学指标和生物监测指标这四类。
一、物理监测指标
物理监测指标指的是不涉及化学反应,参数测定后水样不发生变化的要素。其包括了感官物理监测指标和其他物理性水质指标。
●感官物理监测指标指通常可以用眼、鼻、舌等感觉器官去直接观察的指标,也可用化验仪器去检验,如:水的温度、色度、透明度、浊度、嗅味度、悬浮物、肉眼可见物等。
●其他物理性水质指标有总固体、悬浮固体、可沉固体、电导率等。
二、化学监测指标
化学监测指标是指水体中杂质以及污染物的化学成分和化学作用的综合性指标。主要包含一般的化学性水质指标和氧平衡指标。
●一般化学性水质指标指的是PH、碱度、硬度、氯离子、铵离子、硝酸根离子、亚硝酸根离子、钾离子、钙离子、镁离子、钠离子、总含盐量、一般有机物质等。
●氧平衡指标是评价水环境有机污染中的重要指标,其中包括了溶解氧(DO)、总耗氧量(TOD)、化学耗氧量(COD)、生化耗氧量(BOD)、总有机碳量(TOC)等。
三、毒理学指标
毒理学指标是指污水中达到一定的浓度后,能够危害人体健康、危害水体中的水生生物,或者影响污水生物处理的物质,这类有毒物质是毒理学指标评价水质的依据。这里有毒物质指标指的是各种重金属、氰化物、多环芳烃、各种农药等,例如:砷、硒、汞、镉、铬、铅、银、硝酸盐、氯仿、四氯化碳、滴滴涕、六六六等。
四、生物监测指标
生物监测指标主要是针对水中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监测,是避免水传疾病爆发的重要监测指标,该指标主要监测菌落总数、总大肠杆菌群、耐热大肠菌群、游离性余氯等。

⑼ 利用生物监测评价水质的研究

生物监测 (biological monitoring) 这一术语在 1997 年 4 月由欧洲共同体 (EEC) 、世界卫生组织 (WHO) 、美国环境保护局 (EPA) 组织的 “关于生物样品在评价人体接触污染物方面的应用”的国际会议上正式提出并给予的定义 (王焕校,2000) 。简单地说,生物监测是利用群落、种群或生物个体对环境污染状况进行监测和评价。其方法大体上是测量活体生物对人为压力反应的灵敏度。其中包括细胞的生物化学、生理、生长和健康状况的变化; 个体及系统发育与繁殖的变化; 种群数量、群落及生态系统的变化等 (凯恩斯,1989) 。通过生物监测,可及时反应污染物的综合毒性效应及可能对环境产生的潜在威胁,掌握水环境质量,发现一般监测或理化监测所发现不了的环境问题,具有理化监测无可比拟的综合性、真实性和灵敏性。生物指示作用的特点决定了生物监测的实用性、综合性、时效性和不可替代性 (许武德等,1997) 。浮游生物个体小,对环境变化很敏感,水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其群落结构和功能。浮游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的变化直接或间接地对水生生物的分布和丰度产生影响。另一方面,浮游生物与水体质量的密切关系早以为人们所熟知,有些种类本身能积累和代谢一定量的污染物质,在某种程度上发挥了 “水质净化器”的作用。不同类群对水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和适应能力各异,因此,利用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和生物量变化以及优势种分布情况监测评价水环境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在国内外已有相当长的历史并有大量有益的实践。水生生物群落结构特征的变化与水体质量关系密切 (计承富,2007) 。

目前,应用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特征的变化监测和评价水体质量,在国内外应用较广泛。Kahem et al.(1994) 对 Wadi Haneefah 河进行浮游生物调查,研究了浮游生物适应的温度和 pH 值范围,得出浮游动物在 4 月份形成数量高峰,并指出浮游动、植物的种类分布与水环境中的一些理化性质变化相关。利用生物体、种群或群落对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所产生的反应来监测水环境污染物的种类及数量,从生物学角度评价水环境质量状况,是环境监测的重要方法之一,已得到广泛的应用。自 20 世纪初德国植物学家提出用污水生物系统法来监测水体有机污染程度或测定有机污染物的生物降解以来,利用生物方法监测水环境污染及评价水环境质量的研究工作十分活跃。该系统经 Liebmann 和津田松苗等人的不断补充,日趋完善,在欧洲大陆被广泛用为监测水体污染的标准。我国自 70 年代以来,随着环境监测工作的发展,逐步开展了生物监测工作,国家环保局于 1986 年首次颁布了 《生物监测技术规范》(水环境部分) ,该规范列有 22 个监测项目,并对水质生物监测断面的布设原则、样品的采集处理、试验方法、数理统计方法及结果表达都作了统一规定,使我国生物监测工作走上了正规化的道路。目前,国内外广泛利用微生物、水生植物、水生动物作为监测生物进行水体监测和评价。

美国的 Cairns (1969) 首次用 PFU 法评价水质,该方法已普遍应用。Cairns et al.(1979) 应用 PFU 法研究了位于美国弗吉利亚的 Smith Mountain 湖中不同受污区的原生动物群集过程。Shen.Buikema et al.(1986) 用 PFU 原生动物群落对美国一条接受电镀厂和生活污水厂排放的复合废水的 Cedar Run 河流进行污染评价。Hart 等利用 PFU 法研究了美国 9 个淡水湖泊在环境压迫条件下原生动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继续保持完整的能力—同化力。经我国原生动物学家、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完善后成为我国首例生物监测的标准方法: 《水质 - 微型生物群落监测—PFU 法》(GB/T12990—91) ,使微型生物监测技术达到了行业应用标准,已在国内得到广泛的应用。沈韫芬等 (1995) 采用 PFU 法对鸭儿湖氧化塘进行了生物监测并在之后作了一系列的研究。许木启等 (1996) 利用原生动物群落结构的综合指标评价了府河—白洋淀水体的污染程度和自净效能等,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宁应之等 (1993) 调查了兰州市淡水中的原生动物,分析了兰州市淡水原生动物与生态因子的关系,指出原生动物对水体的污染情况具有宏观的指示作用,并确定了部分污染指示种类,在国外很早就有人试图用原生动物作为活性污泥性能或出水质量的指示生物。Curds (1971) 对 6 个处理场中的原生动物群落结构与 BOD 的大致范围作了观察,并利用原生动物群落结构的指标来预报水的环境质量,达到 83% 的正确率。Bick(1973) 调查了河川污染带原生动物,特别注意研究纤毛虫类对环境因素的忍受范围及其数量分布情况,找出一些敏感和耐污种类作为水体污染的指示生物。孙胜利等(2000) 研究了黄河兰州段浮游动物种类构成特征,利用其优势种群原生动物的污生指数值对水质污染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黄河兰州段水质属于 βms - αms 污染级,以有机物为主要污染特征。

总之,水质变化对水生生物群落的影响通常表现在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和功能的改变两个方面。结构变化的标志,如群落组成成分的缺损、组成生物群落的种类和种群数量的增减,某些有指示价值的种类 (如对某种污染有耐性或敏感的种类) 的出现或消失,生物自养—异养程度的变化等。群落功能变化的标志表现在生产力高低程度的改变。群落中种群的多样性是反应群落功能的生物学特征。多样性大的群落,具有更复杂的营养通道,更多的营养链和侧链,与密度有关的种群控制机能可通过多途径起作用,群落的稳定性也就越大。一般情况下,自然生物群落往往由较多个体数的少数种和较少个体数的多数种组成,当环境污染后将导致群落中生物种类减少,降低种间竞争的相互作用,使留下的面污种类的个体数增多,以致受污染环境中群落的多样性比正常环境内少,而其重复性高。因此,利用水生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可作为评价水质的生物学指标。

目前,关于矿区塌陷塘浮游生物群落构成特征的研究国内外尚未见文献报道。煤矿区塌陷塘与一般湖泊有很大的差别,这就为研究塌陷塘浮游生物群落的构成特征提供了天然的实验基地。因此,开展塌陷塘和非矿区湖泊浮游生物群落构成特征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①摸清矿区塌陷塘浮游生物群落的生态现状,为开发、利用塌陷塘资源,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②通过浮游生物群落对周边胁迫因子的响应及反馈机制的研究,探讨生态系统的退化机制与途径,从而为塌陷塘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阅读全文

与水环境生物监测的方法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5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0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1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2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2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0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3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2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2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96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4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3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3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9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2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