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评价一节课
一堂课上得好与不好,听过课后就能有所体会,可是要真正的评价一堂课,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1、评价一堂课,要全面的看。不能只看到优点而不说缺点,这样不利于老师的成长,也不能只看到缺点而不谈及优点,这样容易打击老师的积极性。
2、评价一堂课对上课的老师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应该要持有和善友好的语调说话。不要太过强硬或是咄咄逼人。
3、课堂是教与学的联合,所以应该要评价老师的教法,比如教学过程的完整性,教室对课堂的组织能力对活动的设计,教室主导作用等。
4、课堂的主角是学生,如果一堂课相当顺利,可是学生收获甚少,也是不能说很成功,学生学到了知识,训练了技能也是一个评价的标准。
5、每一堂课都不可能很完美,总是会有这样那样的不足,针对存在的问题,大家也可以共同探究突破的方法,一个最重要的标准还有就是,要看重难点的确立和突破,这是一堂课的最终目的,是需要权衡的。
❷ 怎样评价一堂好课
如何评价一堂课
一、对教学目标的评价: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订和达成,是衡量一节课成败的主要尺度.
1、教学目标的制订.教学目标是否切合实际,是否充分体现“健康第一”这条主线,并且要具体、适宜.教学目标的制定必须依据《新课标》要求,满足教学的五大目标并且目标有量化的内容.能以新课程改革为指导,体现年段、年级、单元教材特点,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难易适度.
2、教学目标的达成.一节课后要看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是不是把教学目标体现在每个环节当中,并且是否切实的实现了,这要在课后总结回访上课学生的感觉,感受,来落实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
二、教材的处理:
评析老师一节课上的好与坏不仅要看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落实,还要看上课教师对教材的组织和处理.评析教师一节课时,既要看教师知识教授的准确性、科学性,更要注意分析教师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是否合理,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
三、从教学程序上评价:
1、从教学思路设计评价:
教学思路
反映一系列教学措施怎样编排组合,怎样衔接过渡,怎样安排详略,怎样安排讲练等.教师课堂上的教学思路设计是多种多样的.因此,评课者评教学思路,一要看教学思路设计符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不符合学生实际;二看教学思路的设计是不是有一定的独创性;三看教学思路的层次是不是清晰;四看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思路实际运作效果.五看教学方法是不是运用恰当,灵活.
2、从课堂结构安排评价:
课堂结构侧重教学层次安排,教学技法运用,反映教学横向的层次和环节.它是指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各部分的确立,是否明确、清晰,以及它们之间有效、流畅的联系以及时间分配.课堂结构的合理安排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四、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评价:
1、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优质的、合理的、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可以说是一节课的灵魂所在,教学方法的好坏直接影响这节课的课堂效果,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多变灵活的教学方法也是一个教师驾驭课堂,带动课堂的能力.
2、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教学方法最忌单一古板,教学内容的层次性,教学技术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所以评课既要看教师是否能够面向实际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同时还要看教师能否在教学方法多样性上下一番功夫,使课堂教学具有创新性,常教常新,富有艺术性.让学生体会到美的教育和享受.
3、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现代化教学呼唤现代教育手段.教师还要适时、适当运用投影仪、录音机、计算机、电视、电影、电脑、图片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4、教师教学基本功.教学基本功是教师上好课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评析课还要看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教师扎实,熟练的基本功和教育教学的能力也课的另一个亮点,比如视频一的王老师的健美操课充分展示了自己非凡的基本功个驾驭课堂的能力.
总之,分析一节课,既要分析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方面,又要分析教学结果方面.评价是多元的,不能单一的一概而论,评课的效果也直接影响着老师的积极性,所以应该总体把握,充分认识.
❸ 如何评价一堂课
过去评价一堂课,视点聚焦于教师,主要看教师为人师表的风采、语言、课堂知识点含量、教学方法等。这些方面表现出色,就是一堂好课。这样的课堂教学评价观,把教师视为演员,学生视为无关紧要的听众,只评演员的演艺,不看学生在课堂学习的成效。这种评价观显然同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学习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相冲突、相违背。那么,究竟应当怎样评价一堂课?说法不一。
我觉得如今评价一堂课应该分为三部分,即学生学习状态评价、教师教学行为评价、教师基本功评价。学生学习状态的评价,这是课堂教学评价的核心,也是归宿点。这一点首先要看学生参与教学的广度、深度,因为这一点是衡量其主体地位是否发挥的重要标志。要看学生是不是绝大多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了,是否还存在严重的死角,也就是说课堂教学是否面向了全体;也要看学生是动情、动脑、有时还动手主动地学习,还是被动地应付性地学习。其次看学生学习方式的渗透度,运用的准确度和实际效果。当然这里也要看教师指导和课堂控制的效果,看教师是否充当好了“导演”的角色,看教师是否善于引导学生大胆质疑、探索,并进行合作学习,让探究式学习方式充分渗透到教学中。再次,看学生知识的整合度。一堂好的课堂教学需要有丰富的知识含量,这是任何时候评价一堂好课都必须守住的底线。但光让学生掌握知识点是不够的,还要看这些知识点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网中的整合度。学生会不会利用这些学到的知识点进行迁移,捕捉新的知识,即触类旁通,学会学习。另外还要看学生对教师的认可度,通过这堂课学生行为习惯是否有实质性的进步。
对教师教学行为评价的重点是:教学目的是否明确;教师是否能恰当的处理好教材和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教师是否正确及时的评价学生,及时调控好课堂;教师是否提出了高质量的问题和引导学生提出有创意的问题。至于教师基本功的评价,其标准应该包括教师的表情有感染力;语言流畅清晰,使用普通话,吸引人;书写规范、美观,使用现代教学媒体准确熟练、教态大方得体;普通的歌、舞、画比较熟练。
总之,一堂课中,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有所发展;学生参与广泛,师生交流充分;学生自主思考、探究学习。学生说:“感觉我与老师关系很好,我不再怕老师了。”教师的评价常以“你完全可以做到”或者“你通过创设一定的条件可以实现”等激励式进行的。这样的课就是好课
❹ 如何上好一堂生物课
近段时间我通过学习生物国培新课改,结合我平时的课堂教学,感触颇多。下面,我就以我任教的生物教学为例,谈谈我个人的一些感想和想法。 教学的本质是一种学习活动,其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教学活动是否有效,取决于学生是否有效的学习。因此,学生学习活动的表现以及经过学习活动后得到的结果势必成为评价课堂教学好与坏、优与劣、成功与失败的关键要素。新课程标准以全面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核心理念。在此理念的指导下,我个人认为,要上好一节生物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新课程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与教师的教学密切相关,教师不能以自己预设的教学方案和思路去取代学生的思路,更不能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学生;而应该以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去参与教学过程,指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还学生以学习的主动权,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 二、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应保持有效的互动传统课堂教学中,通常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一味地给学生灌输知识,而忽视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活动和感受,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从而抑制了学生个性化思维的发展。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生物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师生交流互动、共同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但是,这种交流是基于有效的师生、生生之间互动基础上的。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实现有效的互动与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密切相关。如果教师创设的问题与布置的作业大多数是回忆、描述事实、教学的判断和教学程序性的,或一味纯模仿性的,那么这样的问题与作业很难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真正的交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创设一些具有思考性、探索性、思想性、趣味性的或能引起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与讨论话题,才能够实现师生、生生之间有效的互动。第二.交流应是双向的。教师创设有效的问题,学生经过思考或小组讨论,在完成问题回答后,教师应给予有效的反馈,而不是仅仅简单地判断学生回答的对与错,或简单地予以更正。教师的介入行为应是:如果学生回答正确、完整,则一定要给予明确、积极的评价。如果学生回答不周、不足甚至错误,则要引导其找出错误并加以改正,或指导学生弄清楚回答的根据和理由,通过再思考修正先前的回答;或要求学生补充或修正他人的回答。教师这一行为介入,有助于发展学生评价、判断和交流的能力,有助于他们建构知识。好的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构建学习主体的过程,它通过多样、丰富的交往形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会倾听、交流、协作、分享的合作意识和交往技能。 三、教学过程应为学生留下充足的发展空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时候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过程的完整性,本来应该由学生自己完成的活动只是走走过场,没有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发展留下空间。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过程中应该留给学生充足的发展空间。课前,动员学生收集、整理有关的信息,争取能在课堂上展示。新教材中的探究性实验较多,教师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尽可能多地开设探究实验,让学生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中真正体验到生物学研究的艰辛,并从中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四、结合教学目标和实际情况进行有效教学任何教学活动都应该以教学目标的达成为起点和归宿。课堂教学的着眼点,应该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潜能得以发挥。我们知道,课堂教学的最终结果不在于教师“教”得如何,而在于学生“学”得如何。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决策者和创造者,因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教师在对教材进行研究的同时,还应根据课改精神和课标要求,以学生的认知规律,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使教学内容更加切合实际,使学生更加容易接受。 五、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对自己及他人学习过程的反思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坚持让学生独立思考,强调对思维过程进行反思,从而使学生在各个不同的层次上了解自己学习的程度,促进部分学生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同时,还要提倡学生对他人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以便借鉴他人成功的经验。实践证明,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反思,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通过教学活动的实施应使学生获得对该学科学习的经验和情感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该是不断得到提高的,这不仅仅在知识方面,还应该体现在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把课本知识准确地教给学生,还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要“授之以渔”,不要“授之以鱼”。同时,在生物教材中有不少知识点可以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素材,教师要不断挖掘教材中、生活中的德育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灵活渗透,将思想教育贯穿于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做到“三个多一点”能有效地和学生沟通情感,从而创设愉快的环境。 “多一点微笑”、“多一点尊重”、“多一点赞美”,教师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将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总之,一节好的生物课不仅要能使学生的知识水平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要能提高学生的能力,使学生的各项技能都有所提高。今后在我的课堂教学中,我想只要能在上面这些环节上做好精心准备和设计,上好每一堂课,我的课堂教学效果一定更上一层楼。
❺ 浅谈怎样上好一堂初中生物课
“兴趣是学习之母”,没有兴趣是学不好的。因为有兴趣,学生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为满足好奇心,学生就要看、要听、要想、要问,思维也被激活。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在成功的体验中使学生的兴趣收到保护和激励。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种手段,找准教学的切入口,诱发学生的求知欲。
❻ 怎样上好一堂生物课
生物还不简单 提前自学 前期课上认真听 后期基本就不需要老师了 我们那会模式是3+2 高考考5门:语数外+生物+ 化学 到了高二学生物,我就只有第一学期前半个学期认真听老师讲 后来上课都不怎么听了 基本提前自学完了 老师的课也没什么可听的 考试不管大考小考基本都是年级第一第二名
❼ 怎样的生物课才是一堂好课
一节好课应该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1、 应该是一节有意义的课。对学生学习来讲,既要学到东西,又要锻炼了能力,培养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需求。例如:在《光合作用》一课中,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的处理上,在重视学生在动手实验的同时,还要动脑(以往,有些教师认为实验是验证性的,让学生严格按步骤操作就行了,至于为什么按这些步骤去做,没有留给学生质疑和思考的空间),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提出讨论问题,或让学生针对实验方法和步骤提出质疑问题。例如在指导学生按照课本上的实验步骤做完实验后,让学生针对实验装置、步骤等方面提出质疑问题,并尝试解决这些问题。这一过程体现了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回答反映他已透彻理解对照实验的方法,也说明其思考比较深入,把握了知识的本质和规律。
2 基本功扎实的优势和恰当的教学手段,努力落实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兴趣和潜能,调动其情感,达到教与学的共鸣。在这些教师的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被知识吸引,这是教学的高境界。
3、 应该是有效率的课。效率至少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全班多少同学有效率,对好学生、中等学生、困难学生的效率是否相同。二是效率的高低,没有效率就不算是好课。有效率的课也就是充实的课,是有内容的课。如在《光合作用》引导学生构建出光合作用过程、意义的知识网络,在构建知识网络时,突出对方法能力的培养,在整合的基础上,努力将课堂延伸到生产生活中,从而使知识鲜活生动,体现STS教育理念。
4、 应该是有生成性的课。即一节课不完全是预设的结果,而是在课堂中有真情实感、智慧的交流,这个过程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的生成。例如:在《呼吸作用》一节中,证明植物呼吸消耗氧气的实验中,由于煮熟种子未经消毒,结果往盛有萌发种子和煮熟种子的集气瓶里放入燃烧的蜡烛时,蜡烛均熄灭。对教师和学生而言,困惑依旧是困惑,未能得以有效解决。还有的教师,按预设的教法教学,实验时学生规规矩矩,讨论分析,也很到位,表面上看,教与学的效果都很好,但听课老师总觉有问题,问题出在学生掌握的“太好”,没有困惑,这不免让人生疑,课前师生是不是“交流”了。例如:在《光合作用》一课,学生相关知识储备少,教师至少要做相应知识铺垫,才能顺利地实施教学。但有时,学生实验还未做,教师就让学生讨论“为什么放在黑暗处一昼夜?”“为什么滴加碘液啊?”“叶片为什么要隔水加热啊?”等问题,学生回答往往一步到位,极少有思维障碍,其实初一学生很难达到上述状态,这只能说明课有水分了。
❽ 如何评价一堂好课
新课程下的一堂好课,不是对原有课堂教学评价的否定,而是发展与超越,它更多地是以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为主,正如叶圣陶先生说过的:“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看老师讲课”。 课堂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作为一门科学,就应该有一定的评价标准,而作为一门艺术,贵在创新,就不应该有唯一的评价标准。因此好课的标准不是唯一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将随着社会的需要,教育的改革不断更新,不断完善。但作为一堂好课,最基本的衡量标准还是可以归纳出来的。 叶澜在“新基础教育”实验研究中,针对“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提出“五个实”:(1)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2)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3)有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4)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5)有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一般认为一堂好课应该具备以下标准: 一、好课的标准 1、 课堂里有生活。是指课堂里有放映生活问题的问题再现、碰撞和解决。“回归生活世界”本身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主张。“教育来源于生活”。 2、 课堂里有笑声。是指课堂里有欢快的、开心的和会意的笑声。这是愉快的、轻松的课堂。是有效率的课堂。笑声是生活的需要,课堂是生活的一部分,课堂里少不了笑声。但也不是刻意去追求它。 3、 课堂里有辩论。是指课堂里有观点的、方法的和结果的辩论。新课程推崇的是探究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一定应该有观点的、方法的和结果的辩论。辩论观点,辩论方法,辩论结果,这本身就是探究的过程。现在是辩论不足,沉默有余。 4、 课堂里有尊重。是指课堂里有平等的、友善的和民主的尊重。尊重是现代教育的特征。平等的、友善的和民主的尊重,构成现代教育课堂的灵魂。它使课堂赋有生命力。 5、 课堂里有规矩。是指课堂里有养成的、习惯的和人性的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中国人十分强调它。所以,课堂也应有养成的、习惯的和人性的规矩。它是自然的,不是教师硬性规定的,因而是人性的。 6、 课堂里有迁移。是指课堂里有预设的、生成的和随机应变的多学科知识的迁移。它使课堂充满乐趣,悬念和智慧。它也应该是多学科方法的迁移,让学生思路开阔,方法灵活,富有创新。 7、 课堂里有掌声。是指课堂里有鼓励的、赞同的和敬佩的掌声。掌声来自教师,来自同学。有鼓励,有赞同,更有敬佩。这是班集体的功能。发挥好这个集体的功能,课堂会迸发出神奇的力量。 8、 课堂里有权威。是指课堂里有来自老师的、同学的和真理的权威。作为中小学的教学活动,课堂需要适当的权威。有老师的,有同学的权威,更有相信真理的权威。但也要防止迷信权威。 9、 课堂里有默契。是指课堂里有教学的、讨论的和作业的默契。默契是和谐教学活动的组成,它不仅提高效率,而且有助改善课堂环境。它使教学智慧的表现。 10、课堂里有小灶。是指课堂里有针对个别后进学生的出于关怀目的的小灶。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好的课堂对此是充分重视的。这也是“教育公平”的具体表现。 11、是否有连贯。一堂好课看的往往是这节课各个环节是否具备“起承转合”,是否连贯。即:要有引人入胜的开头,又要有高潮迭起的中场,还要有画龙点睛的结尾,少了哪一个环节都不行。体现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上的精雕细琢和耐人寻味。 12、是否有生成。一个有魅力的老师要善于把握课堂,及时生成。也就是说好课不应该完全是预设的结果,而是在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的真实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维的、能力的投入,教师与学生有互动的过程,能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生成。 13、是否有效率。一堂好课必须是注重学生时间投入和效果产出的关系,即效率问题。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内容要有意识,即知道自己在教什么,并且知道自己为什么教这些内容,教了这些之后学生会有怎样的收获、取得怎样的效率。一堂好课不仅应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最大程度的发展,还应该使学生能够投入较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广泛而深刻的认识。 14、是否有新意。课堂否有新意,是针对学生而言的,教师要想在短时间内让听课的人看出新意来,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对学生来说,同一个内容只会在课堂上学习一次。教师的“新意”应是绝对新意,而不是相对新意,即不是相对于已经在别的班上过的同一内容的课要有新意,而是相对学生以前的学习经历要有新意。一堂好课总能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以前教学中未有过的一处或几处闪亮点,使整堂课迸发出一种前所未有的生命力。 15、是否有瑕疵。“好课”不必面面俱到,任何课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如果是,那么假课的可能性就比较大,只要是真实的,总是有缺憾的。很多公开课,往往追求要上成一点也没有问题的课,这种预设的目标首先是错误的。一堂课留有些缺憾和瑕疵才是真正的好课,这样可以让教师去更好的反思教学中的不足,并能进行有效地重建。
❾ 初中生物教师如何上好第一堂生物课
初中生物教师上好第一堂生物课技巧
第一堂课重点应不在于讲课,可以把生活中一些常见现象与生物学联系起来。
比如:让同学们看看自己的舌头能不能卷起来,说明它与遗传有关,或者让他们看自己的鼻孔能否收缩,世界上只有10%的人能做到这个。还可以将一些动物趣闻之类的,告诉他们一些疾病的原因。
教学技巧
课堂学习气氛不浓的局面,是生物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思考并在实践中上必须解决的问题。而这首先要解决的是:向课堂教学要效益。
因为课堂作为教学的主阵地,它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保持,知识、能力的提升。可见寻求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我们生物教师教学活动中的根本目标,而有效课堂教学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健。
❿ 如何评价一堂课的优劣
一、精神面貌:手握钢枪上战场
起立示威口号响,犹如正跨鸭绿江。
敌人胆敢来侵犯,手握钢枪上战场。
我认为,评价一堂好课的第一标准就是看师生的精神面貌,是精神抖擞还是吊儿郎当,是全神贯注还是心不在焉,是勤学好问还是冷漠懒散,是字正腔圆还是含糊其声,是群情激昂还是七凌八乱……这从上课的起立动作中,从问好口号的呼喊中,从回答上台展演的争抢中,从积极发言的争辩中,都能看出来。
好的精神面貌应该是和谐、活跃、民主、高效、务实的,由此营造的课堂气氛能让每个参与者都有见贤思齐的上进心、分秒必争的紧迫感和舍我其谁的表现欲,身处其中都感到振奋、激昂、欢快、充实。这种氛围似乎是玄妙而无从把握的东西,其实它体现在师生交往与活动中间,体现在课堂的物质存在与精神存在中,完全是可以被当事双方与观察者感知的客观存在,是一种可以左右课堂教学活动效能的关键因素。
二、求知欲望:追根究底探黄泉
仰望星空问碧天,追根究底探黄泉。
蝇蚊怎样辨公母,扑朔迷离想懂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关键怎样提高兴趣?概括说来,教师应选择适当的学习内容,设计科学的教学方案,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采取灵活的教学形式,组织得当的教学过程。内容、形式、过程、环境,都会引发学习兴趣,也可能转移学生的注意力。
所以,评价一堂课,第二个方面就看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否浓郁,看老师的煽风点火是否奏效,看课程设计是否能激趣,看合作探究有没有吸引力,看研习收获有没有成就感,看多元互动有没有感召力,看学生的注意力有没有分散转移。如果一堂课,师生均进入状态,物我两忘,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那么,这样的课堂一定是最好的。
三、教学方式:自主互动求实效
自主学习好处多,争先恐后避蹉跎。
八仙过海神通异,各领风骚招术活。
真正的好课,学生是教师的同僚而不是单纯的执行者,是课堂的主宰而不是作业的奴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借助与同学合作的力量,应用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去获取新知锻炼能力,并在不断进取中感受学习的快乐。
所以,评价一堂课的第三个标准就是学生是否自主,有没有互动,有没有因人而异体现个性化教学,有没有优势互补倡导合作学习,有没有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从学的角度去设计问题,有没有关注学生的发展差异并提供阶梯式套餐……如果仅是老师大显神通,将教材讲得淋漓尽致,而学生只是听众观众,那么,这样的课堂不算好课。
四、教学效率:张弛有度分劳逸
文武之道在张弛,劳逸结合效率提。
放水养鱼计久远,取卵切莫再杀鸡。
综前所述,一堂好课的标准,即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多元的互动性、自行获取知识的实践性,等等,其实,还可以用一个词来总而言之,那就是“有效性”。教学效率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全员参与的影响面,二是个体效率的平均值。效率可以有高低,但如果流于形式没有效益或者只是对少数学生有作用,那么这节课都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