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生物学中的八周是多少天
56?
‘贰’ 生物 八大系统 什么时候学的拜托各位大神
初二、人体共有8个系统,即: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运动系统、内分泌系统、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
‘叁’ 八年级有生物吗
老师说,帮助学弟是学姐的义务!
能帮助你是我的荣幸啊~~
虽然各个省有所不同,但基本都是从初一开始就开始学的
有的地方初中会一直学三年,然后参加中考
有的地方只学到初二就考了,然后折算分数计入中考总分
(再说几句题外话~
到高中后如果你选科时选了生物是要一直学三年的,有的人不选生物,有的地方高二就把考掉了,当然,各个地方不同啦)
其实,有的小学就有什么自然,科学什么的,里面已经有生物的知识了
实际上,什么时候开始学都是无所谓的
一位初中,高中,大学(如果你选生物类的话),学的内容大体提纲都是差不多的,只是初中时基础入门,高中时系统深入,到大学就是更细化分专业的更深入的研究创新发现而已~
为了证明一下,给你看看一个初中生物学习提纲好了~(一噶你是人教版的书,不过各个版本内容基本一样啦~~)
生物7年级上
生物的共同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生物的分类:(1)动物,植物,其他生物(2)陆生生物,水生生物(3)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生物圈的范围: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动物、植物等所有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一样的,它们都需要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的生活都会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当环境中一个或几个因素发生急剧变化时,就会影响生物的生活,甚至导致生物死亡。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生态系统:在一定地狱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其中有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微生物)
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他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生物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每一个生态系统都与周围的其他生态系统相关联:从非生物因素来说,从地狱关系来说,从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来说。7上P31
练习使用显微镜:先调粗准焦螺旋,后调细准焦螺旋。7上P37
观察植物细胞:常用的玻片标本有:切片——用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涂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装片——用从生物体上撕下或调取少量的材料制成。
细胞壁:是最外层一层透明的薄壁,起保护和支撑细胞的作用。
细胞膜:紧贴细胞壁内侧的一层膜,非常薄。
细胞核:植物细胞有一个近似球形。
细胞质: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结构。
细胞质里有液泡,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中物质,在植物体绿色部分的细胞中,细胞质内还有叶绿体。(动物细胞没有叶绿体,细胞壁,液泡)
植物细胞模式图7上P45动物细胞模式图7上P48
细胞中有哪些物质:许多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
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线粒体将细胞中的一些有机物当作燃料,使这些有机物与氧相结合,经过复杂的过程,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使用。
细胞核中有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DNA,遗传信息的载体是一种中,它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DNA分子很长,它可以分成许多个片段,每一个片段具有特定的遗传信息,这些片段就叫做基因
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
细胞通过分裂产成新细胞:生物体由小长大,是与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分不开的。但细胞不能无限制的长大,一部分细胞长到一定的大小,就会进行分裂。
细胞分裂过程与染色体变化7上P59
细胞分化形成组织:上皮组织:保护分泌等功能肌肉组织:收缩舒张功能神经组织:产生和传导兴奋结缔组织: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功能7上P62
组织进一步形成器官器官构成系统和人体
人体内的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这八大系统协调配合、使人体内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能够正常进行。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器官,进而形成植物体。
绿色开花植物有六大器官:根、茎、叶(营养)花、果实、种子(发育)
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7上P67
几种单细胞生物:酵母菌,草履虫,衣藻,眼虫,变形虫,草履虫。
草履虫结构示意图,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7上P70
病毒的种类:病毒都没有细胞结构,而且比细胞小的多,只能用纳米来表示他们的大小。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生活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根据他们寄生的细胞的不同,可以将病毒分为三大类: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
病毒的结构和生活:病毒的结构很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
病毒与人类的关系:7上P73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藻类植物(最低等),苔藓植物,蕨类植物(最高等),种子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种子的结构(菜豆,玉米):7上P85
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适应陆地生活,在生物圈中的分布更广泛,种类更多。
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7上P92
种子萌发的过程:当一粒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收水分。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随后,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植株的生长:7上P97
植株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水、有机物和无机盐(氮、磷、钾)
桃花的基本结构:7上P102
传粉:花药成熟后会自然裂开,散发出花粉。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传粉。
受精:花粉落到柱头上以后,在柱头上黏液的刺激下开始萌发,长出花粉管,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一直到达胚珠。花粉管中的精子随着花粉管的伸长而向下移动,最终进入胚珠内部,胚珠里面有卵细胞,它跟来自花粉管的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
种子和果实的形成:受精完成后,花瓣、雄蕊以及柱头和花柱都完成了“历史使命“,因而纷纷凋落。惟有子房继续发育,最终成为果实。其中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子房里面的胚珠发育成种子,胚珠里面的受精卵发育成胚。
根适于吸水的特点:根吸水的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
水分的运输途径:7上P111
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7上P123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1773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的实验)7上P127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7上P132
生物7年级下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现在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
人类起源与发展的示意图:7下P5
300万年前的人类化石:露西175万年前古人类:东非人
1929年:裴文中发现了第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的化石。
生殖系统:人生要经历由雌雄生殖细胞的结合,通过胚胎发育形成新个体的过程。这一过程是靠生殖系统来完成的。男人和女人的生殖系统不一样,大人和小孩的也有差别。
男女生殖系统解剖图:7下P9
生殖过程:7下P10
分娩:怀孕到第40周时,胎儿就发育成熟了。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的阴道排出,这个过程叫做分娩。
青春期的特点:身高突增,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明显增强。男孩出现遗精,女孩会来月经。
青春期的性意识:初期的与异性疏远,到逐渐愿意与异性接近,或对异性产生朦胧的依恋。
我国计划生育的基本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8上P19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食物中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等六类营养物质。
食物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提供能量7下P22
水和无机盐:水可以运输能量,无机盐包括钙,磷,铁,碘,锌。7下P24
维生素:7下P26
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变化:口腔是消化系统的开始部分,里面有牙齿、舌和唾液腺。唾液腺有导管,它所分泌的唾液通过导管进入口腔。
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7下P32
消化系统:消化道:一条很长的管道。消化腺分为两类:有的是位于消化道的大消化腺,如肝脏;有的是分布在消化道内壁的小腺体,如肠腺。
营养物质的吸收:食物在消化道内经过消化,最终分解成葡萄糖、氨基酸等能够被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
食品的合理营养、食品安全:7下P37
呼吸系统: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组成的。呼吸系统具有适合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和功能。
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呼吸道的作用:气体的通道,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它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左肺有两页,右肺有三叶。在你不知不觉中,你的肺在有节奏地呼气和吸气。
肺的运动模式图:7下P49
肺泡和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7下P50
一个人一天要呼吸两万多次,每天至少要与环境交换一万多升气体。
血液的组成: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在两层交界处,有很薄的一层白色物质,这是白细胞和血小板。
血浆:运输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
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液分层后,红细胞在下层,呈红色,白细胞和血小板在两层交界处,很薄,呈白色。
红细胞:血细胞中数量最多,两面凹的圆饼状,没有细胞核,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可以运载氧气。
白细胞: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包围,吞噬细菌。
血小板:最小的血细胞,没有细胞核,形状不规则,可以释放与血液凝固有关的物质。
动脉、毛细血管、静脉:7下P67
心脏解剖图:7下P68
心脏工作示意图:7下P69
血液循环模式图:7下P70
体循环: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这一循环途径叫做体循环。
肺循环:流回右心房的血液,经右心室压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这一循环途径称为肺循环。
体循环是血液从心脏左侧出发回到右侧,肺循环是血液从心脏右侧出发回到左侧,于是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血液循环途径。
1900年,奥地利科学家兰德斯坦纳发现血型。
输血关系表:7下P76
肾:形成尿液的器官。每个肾包括大约100万个结构和功能单位,叫做肾单位。每个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等部分组成。
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7下P81
尿的形成图:7下P82
膀胱:暂时储存原尿。
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7下P89
视觉形成的过程: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落到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象。视网膜上有对光敏感的细胞。这些细胞将图象信息通过视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视觉。
耳的基本结构和功能:7下P93
听觉形成的过程:7下P94
神经系统的组成部分:神经系统是由脑、骨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的。
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7下P98
神经元: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人体内有数以亿计的神经元。
神经的基本调节方式是反射。
反射: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松开放手馒头示意图:7下P102
人体通过各种简单或复杂的反射,来调节自身的生命活动,从而能够对体内外的刺激迅速做出适当的反应。
构成内分泌系统的主要内分泌腺:7下P106
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
生物8年级上
鱼:鱼所以能够在水中生活,有两个特点是至关重要的:一是能靠尾部的摆动和鳍协调作用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二是能用鳃在水中呼吸。
其他水生动物:
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食物从口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事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
软体动物:身体柔软靠贝壳来保护(乌贼、章鱼贝壳退化,也是软体动物)
甲壳动物:体表长有质地较硬的甲。
蚯蚓的生长环境,家兔的内部结构8上P16
空中飞行的动物:自然界中空中飞行的动物早在几亿年前就出现了。先是无脊椎动物中的昆虫,后来是有脊椎动物中的鸟,以及哺乳动物中的蝙蝠。他们既是陆生动物,又适于飞行。
世界上的鸟有9000多种100万种以上的昆虫
鸟适于飞行的特点:鸟类的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具有迅速飞翔的能力;身体内有气囊;体温高而恒定。鸟类的身体结构和生理特点是与它的飞行生活相适应的。
昆虫的特征:昆虫有三对足,能爬行;有的昆虫的足特化成跳跃足,能跳跃;大多数昆虫都有翅,能飞行。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惟一会飞的动物。
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运动器官——翅和足都生在胸部。外骨骼是覆盖在昆虫身体里面的坚韧的外壳,有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
昆虫的分类:昆虫的分类属于节肢动物(身体由很多体节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的是节肢动物)
两栖动物: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这样的动物叫做两栖动物。
动物的运动:家兔的骨骼,关节模式图,肌肉与骨和关节的关系8上P29
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骨的位置的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
运动需要运动系统,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动物的行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也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社会行为的特征: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这是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
群体中的信息交流:8上P39
生态平衡: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做生态平衡。
动物与生物反应器:利用生物反应器来生产人类所需要的某些物质,可以节省建设厂房和购买仪器设备的费用,可以减少复杂的生产程序和环境污染。
动物与仿生:科学家通过对生物的认真观察和研究,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这就是仿生。
菌落:细菌的菌落比较小,表面光滑或黏稠,或粗糙干燥。真菌的菌落一般比细菌菌落大几倍到几十倍。霉菌形成的菌落常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有时还呈现红、褐、绿、黑、黄等不同的颜色。
细菌的发现:荷兰人列文·虎克制作了200~300倍的显微镜,观察老人的牙垢,发现细菌。
巴斯德用鹅颈瓶证明了细菌是由原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还发现了乳酸菌和酵母菌,提出了保存酒和巴氏消毒法以及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后人称他为“微生物学之父”。
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细菌的个体十分微小,大约10亿个细菌堆积起来,才有一颗小米粒那么大。只有用高倍显微镜或电镜才能观察到细菌的形态……细菌没有细胞核8上P60
细菌的生殖:细菌是靠分裂来进行生殖的,有些细菌在生长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真菌的繁殖:真菌是通过产生大量的孢子来繁殖后代的。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2.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3.与动物植物共生。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8上P70
生物分类:分类的依据是生物在形态结构等方面的特征。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种。
植物的分类:8上P81
生物分类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生物8年级下
植物的生殖:
有性生殖:它们通过开花、受粉并结出果实,由果实的种子来繁殖后代。种子中的胚,是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而发育出来的。
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
嫁接:就是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
完全变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样的发育过程为完全变态。
不完全变态: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这样的发育过程为不完全变态。
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包括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和育雏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之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而实现的。
相对性状: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基因和染色体:细胞核内有染色体,染色体内有蛋白质和DNA。每一种生物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
在生物的体细胞(除生殖细胞外)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为23对
1883年比利时胚胎学家比耐登发现马蛔虫的精子和染色体都只有2对染色体中的其中2条。
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的传递8下P30
1858~1865奥地利的孟德尔发现了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1902年美国细胞学家麦克郎在男性细胞中发现一对染色体与其它染色体不一样,他把这对染色体称为性染色体。
1905年美国细胞学家威尔逊把男性性染色体称为X染色体和Y染色体,女性细胞中同一对染色体是一样的,都是X染色体。
1953年美国青年学者米勒模拟原始的地球条件和大气成分,合成了多种氨基酸。
生物进化的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达尔文的自然学说:在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只有那些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像这样,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
病原体: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
谢谢参考啦~~~~~!!!!!!!!
‘肆’ 生物学上八界系统有哪些
1989年卡瓦勒-史密斯提出的八界,生物分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分古细菌界和真细菌界;真核生物分古真核生物超界和后真核生物超界,古真核生物超界就仅有一个古真核生物界,后真核生物超界分原生动物界,藻界{又分为隐藻和有色藻两个亚界},植物界,真菌界和动物界。综上,史密斯提出的八界分别是:古真核生物界,原生动物界,藻界,植物界,真菌界,动物界,古细菌界和真细菌界。
‘伍’ 生物学基本观点是什么时候提出的
十八世纪。
最早的生物科学起源,逐步建立起生物学的基本原理。
拉马克,法国博物学家。生物学伟大的奠基人之一,生物学一词是他发明的,最先提出生物进化的学说,是进化论的倡导者和先驱。他还是一个分类学家,林奈(Carl von linne' 1707~1778)的继承人。主要着作有《法国全境植物志》、《无脊椎动物的系统》、《动物学哲学》等。
‘陆’ 病原生物学概述中三型八类是指什么
三型是指:非细胞型,原核细胞型,真核细胞型。八类:八群:真菌、放线菌、螺旋体、细菌、立克次体、衣原体、病毒、支原体。
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与人类关系密切。涵盖了有益跟有害的众多种类,广泛涉及食品、医药、工农业、环保、体育等诸多领域。
在中国大陆地区及台湾的教科书中,均将微生物划分为以下8大类:细菌、病毒、真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有些微生物是肉眼可以看见的,像属于真菌的蘑菇、灵芝、香菇等。还有微生物是一类由核酸和蛋白质等少数几种成分组成的“非细胞生物”,但是它的生存必须依赖于活细胞。
‘柒’ 初二什么时候会考生物和地理
6月中旬左右。
初二会考重要性
初中会考主要考生物、地理这两个科目,初中会考主要是对这两个科目的整理,看看你对这两个科目的学习掌握程度,只有这两科全部通过你才有可能获得初中毕业证书,所以对于想要初中毕业证书的同学们,初中会考是很重要的。
会考的重要程度每个省份都是不同的,有部分省份的会考成绩会影响中考成绩的,如果你会考成绩的不好的话可能会影响你上重点高中,所以说,初中会考还是很重要的。
初中会考不及格的影响
学校不给发毕业证上高中看的是你中考时的成绩。初中会考如果不及格的话还有补考的机会。初中会考就是毕业的考试,就是必须通过会考才能拿毕业证。会考的内容很简单,但也很重要。中考也是建立在会考的基础上,就是会考通过了才可以中考。
这些学科在升入高中以后还需要继续学习,还要多多重视,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捌’ 【急!】求八年级上册生物书中发酵的过程与方法详细
八年级上册生物:“发酵现象”演示实验
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一节设计了一个“发酵现象”的演示实验。教材设计该实验的目的是希望学生通过观察发酵现象,获得感性认识;理解细菌真菌在食品制作中的发酵原理;明确利用细菌真菌发酵制作食品时要提供适合细菌真菌生存的条件。通过直观的实验现象,让学生构建知识。让学生更亲切的体会到科学技术,生物学知识与人们生产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追求科学真理的热情;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热情。
原实验的不足之处:
1.按照书上的要求只是观察现象并没有深入的探究,课本演示实验装置只能证明酵母菌在发酵时产生了气体,但不能说明产生的气体就是二氧化碳。
2.同时酵母菌在发酵时也产生了酒精,而演示实验并没有关注这一点。
3.该实验给人的感觉是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观察到现象。
4.该实验对于水温也没有提出较准确的说明,造成实践中实验的成功与否很难把握,对发酵速度、实验时间也难把握。
设计思路: 酵母菌发酵分解糖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发酵产生的气体使气球胀大,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发酵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闻到芳香的酒味,认同发酵产生了酒精。通过直观的现象,让学生建构知识。
实验原理:酵母菌发酵分解糖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实验器材: 高活性干酵母、澄清石灰水、蔗糖、锥形瓶、玻璃三通管、橡皮管、滴管、气球、细线、玻璃广口瓶、药勺、试管、夹子装置说明:
1.锥形瓶内装有46度的水、蔗糖和酵母菌。
2.利用玻璃三通管,一端用细线扎上一个气球,另一端接上橡皮管,橡皮管的下端再接上滴管;三通管的第三端插入橡皮塞孔中,将橡皮塞塞在锥形瓶瓶口上。将气球挤瘪,用夹子夹紧橡皮管。
3.将锥形瓶放在46到50度左右的水中保温。
实验过程: 1.先将锥形瓶装100—150毫升46度左右的水,将较多蔗糖放入水中溶解,再将较多高活性干酵母放入锥形瓶内,摇匀;让学生闻一闻锥形瓶内的气味;将锥形瓶放在装有46-50度左右水的水槽内保温;先将锥形瓶口子敞开,直到锥形瓶内有气泡产生(约2到3分钟)。 2.当锥形瓶内有气泡产生时,将橡皮塞塞紧,将气球挤瘪;用夹子将橡皮管夹紧;观察锥形瓶内的变化,观察气球的变化。较快就可以看到气球胀大,锥形瓶内液体在快速产生气泡;说明液体内在发生变化产生气体使气球胀大。 3.用试管装澄清石灰水,将连接橡皮管的滴管插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去掉夹子;挤压气球,使气体通入到澄清石灰水里;立刻看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锥形瓶内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4.最后拿出橡皮塞,可闻到芳香酒味,说明液体内还产生了酒精。
实验效果: 1.通过对演示实验装置进行改进,让学生较快的看到了酵母菌发酵冒出的气泡、胀大的气球,检验出发酵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闻到了发酵后特殊的甜酒的芳香气味,认同发酵产生酒精,效果很好。 2.通过上述演示实验,学生对酵母菌“发酵现象”所需要的原料、条件及产生的物质都有了较直观的感受,比较容易理解课本阐述的“酵母菌可以把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等有关内容,而且印象深刻。 3.实验用品及材料简单易得,实验过程直观、简单、易操作,现象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