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生物农药都有哪些剂型
为了方便使用,农药都要加工成一定的剂型,生物农药也不例外。生物农药的剂型有粉剂、可湿性粉剂、可溶粉剂、乳油、水剂、悬浮剂、微乳剂、颗粒剂、水分散粒剂等。
(1)粉剂粉剂是由农药原药和填料混合加工而成。填料种类很多,常用的有黏土、高岭土、硅藻土、滑石粉等。对粉剂的质量要求,包括粉粒细度、水分含量、pH等。粉粒细度指标,一般95%~98%通过200号筛目,水分含量一般要求小于1%。pH6~8。粉剂容易加工,耐储藏,使用方便,主要用于喷粉、撒粉、拌毒土等。但它黏着性差,随风飘失多,浪费药。(2)可湿性粉剂由农药原药、湿润剂和惰性填充剂,经过机械粉碎而制成的粉状混合物制剂。可湿性粉剂具有较好的湿润性、分散性、流动性以及高的悬浮率和冷热储藏稳定性。喷在作物上的黏附性好,防治效果高。但是,若其助剂性能不良时,不易在水中分散悬浮均匀,易堵塞喷头,或造成喷雾不均匀等影响田间使用效果。(3)可溶粉剂可溶粉剂是指在使用浓度下,有效成分能迅速分散而完全溶解于水中的一种新剂型,其外观大多呈流动性的粉粒体。可溶粉剂的特点:一般含量较高,储存时化学性质稳定性好,加工和储运成本相对比较低;由于它是固体剂型,可用塑料薄膜或水溶性薄膜包装,与液体剂型相比,可大大节省包装费和运输费,它用过的包装容器也不像包装瓶那样难以处理,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不易破损;有效成分能均匀分散在水中,药效可以充分发挥;由于不含有有机溶剂,在储运过程中比较安全,不易燃烧,在使用时不会因溶剂而产生药害或污染环境。(4)乳油是由不溶于水的原药、有机溶剂苯、二甲苯等和乳化剂配置加工而成的透明状液体。常温下密封存放两年一般不会浑浊、分层和沉淀,加入水中迅速均匀分散成不透明的乳状液。制作乳油使用的有机溶剂属于易燃品,储运过程中应注意安全。(5)水剂水剂为农药原药的水溶液剂型。主要是由农药原药和水组成,有的还加入少量防腐剂、湿润剂、染色剂等。其优点是生产成本低,不含有机溶剂,安全性好,喷雾使用后不污染环境。但是,其黏附性较差,不耐雨水冲刷,储藏期怕冻。(6)悬浮剂悬浮剂是一种可流动液体状的制剂。它是由农药原药和分散剂、乳化剂等助剂混合加工而成。悬浮剂一般具有较高的有效含量或固体填充物含量,不用或很少使用有机溶剂。施用时对水喷雾,分散性好,悬浮率高,黏附在作物表面比较牢固,耐雨水冲刷;药效较高,适用于各种喷洒方式。(7)微乳剂微乳剂是农药有效成分和乳化剂、分散剂、防冻剂、稳定剂、助溶剂等助剂均匀地分散在基质水中,形成的透明或乳状体。能加工成水乳剂的活性物质理论上都能加工成微乳剂,但加工浓度一般不超过20%。乳化剂和溶剂的选择非常关键,否则极易产生结晶和转相。(8)颗粒剂颗粒剂是有效成分和惰性载体混合而得到的一种颗粒状产品。其特点是避免施药时药剂飞溅,减少施药者身体附着或吸入,可避免中毒事故,不污染环境;使高毒农药低毒化,减轻对人的毒害。如呋喃丹、涕灭威等均为高毒农药,制成颗粒剂后毒性降低;可控制有效成分释放速度,延长持效期;施药时具有方向性,使撒布的农药能准确到达需要的地点;不附着于植物的茎叶上,避免直接接触产生药害。(9)水分散粒剂水分散粒剂的外观呈颗粒状,放在水中能较快崩解、分散。其特点是没有粉尘飞扬,对作业者安全,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有效成分含量高,产品相对密度大,体积小,给包装、储运、运输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物理化学稳定性好,特别是在水中表现出不稳定性的农药,制成水分散粒剂比悬浮剂要好;水中分散性好,悬浮率高,当天用不完第二天再用时,只需搅动就可以重新悬浮起来成为均一的悬浮液,照样可以发挥药效;流动性好,易包装,易计量,不黏壁,包装物易处理;剧毒品种低毒化,提高了对作业者的安全性。(10)油悬浮剂油悬浮剂是指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农药有效成分(其中至少有一种为固体原药)在有机溶剂中形成高度分散、稳定的分散体系。其特点是某些溶剂对一些亲油性很强的农药,特别是在油中不溶性的除草剂,制成油悬浮剂,可以起到增效作用;有些农药(在亲脂性物质中完全不溶的农药),如内吸性杀菌剂多菌灵、苯菌灵等,它们很难透过植物表皮而进入植株内部,因而难以发挥它们的内吸作用,制成油悬浮剂则可以提高有效成分的渗透性和内吸性,而且成本较低;在缺水的干旱地区或飞机施药,可以直接用油喷雾更为经济方便,这种油载体可加或也可不加助剂,能适用于各种喷雾技术;当两种有效成分,一种是在水和油相中均不溶解的固体原粉,另一种是液体原油,需要将它们制成混剂时,油悬浮剂是最好的剂型,而其他剂型则难以实现。
生物农药的防治效果往往与剂型和使用技术密切相关。使用时,要根据防治对象、气象条件和使用时期,正确选择适当的剂型,才能达到最好的防治效果。
② 生物农药的类型,都有哪些
生物农药是指对农作物具有良好杀虫防病效果,且无任何对人体健康有害残留的农药。我只是个农民。我痴迷于绿色农业,所以我有一定的理解。必须确认这些杀虫剂是从一些植物中提取的,例如苦参碱制剂、松香混合制剂和各种野棉、苍耳子、新鲜半夏、刺梨等草药制剂在农村地区随处可见。他们不需要花钱,但他们需要时间来集中精力。
从苏云金芽孢杆菌、阿维菌素、棉铃虫、斜纹夜蛾多角体病毒、核型多角体病毒等生物源中提取的杀虫剂。真菌包括石硫混合物,波尔多液体和食用醋。许多植物源杀虫剂在农业原料市场上很常见,如苦参碱、鱼藤酮、印楝素、利鲁、除虫菊酯、柠檬碱、,植物精油等。主要原料已经存在于生物体内。它们对疾病和瘟疫没有直接毒性。它们在调节培养物或疾病和瘟疫的生长和发展中发挥作用。如油菜素内酯、赤霉素,吸引昆虫。
如细菌生物制剂、苏云金芽孢杆菌、真菌制剂、白僵菌、昆虫病毒制成的生物制剂,如核多糖病毒,颗粒病毒和来自细胞质多角体的病毒。线虫制剂是由微生物代谢产物制成的生物制剂,如阿维菌素、维生素a盐、浏阳霉素等。如昆虫蜕皮激素、昆虫信息诱饵、,昆虫抑制剂中的昆虫杀菌剂和昆虫各向同性剂嘧啶等。
③ 什么是生物农药生物农药有哪些种类
一般来说,生物农药是指直接利用生物活体或生物产生的活性物质作为农药,以及人工合成的与天然化合物结构相同的农药。生物农药按照其防治对象可以分为杀虫剂(含杀螨剂)、杀菌剂、除草剂、杀线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杀鼠剂。
④ 生物杀虫剂有哪些
目前登记用于生物杀虫剂的有真菌、细菌、病毒、微孢子虫、线虫、抗生素、植物源杀虫剂及动物源杀虫剂。
⑤ 杀菌剂有哪些
目前登记用于生物杀菌剂的有真菌、细菌、抗生素及植物源杀菌剂。
⑥ 常用生物农药种类有哪些
常用生物农药种类有:微生物农药、农业抗生素、植物源农药、生化农药、天敌昆虫农药、植物源农药农药。
生物农药(Biological pesticide)是指利用生物活体(真菌,细菌,昆虫病毒,转基因生物,天敌等)或其代谢产物(信息素,生长素,萘乙酸,2,4-D等)针对农业有害生物进行杀灭或抑制的制剂。
基本介绍:
生物农药是指利用生物活体(真菌,细菌,昆虫病毒,转基因生物,天敌等)或其代谢产物(信息素,生长素,萘乙酸钠,2,4-D等)针对农业有害生物进行杀灭或抑制的制剂。又称天然农药,系指非化学合成,来自天然的化学物质或生命体,而具有杀菌农药和杀虫农药的作用。
生物农药包括虫生病原性线虫、细菌和病毒等微生物,植物衍生物和昆虫费洛蒙等。生物农药在有机农业使用的整合害虫管理系统(IPM)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专家研究认为生物农药的发展有以下几个原因:农药造成的环境污染,其目标族群逐渐养成的抗药性,以及农药对于非目标族群的负面影响。⑦ 生物农药有哪些
常用生物农药种类有:微生物农药、农业抗生素、植物源农药、生化农药、天敌昆虫农药、植物源农药农药。
生物农药(Biological pesticide)是指利用生物活体(真菌,细菌,昆虫病毒,转基因生物,天敌等)或其代谢产物(信息素,生长素,萘乙酸,2,4-D等)针对农业有害生物进行杀灭或抑制的制剂。
基本介绍:
生物农药是指利用生物活体(真菌,细菌,昆虫病毒,转基因生物,天敌等)或其代谢产物(信息素,生长素,萘乙酸钠,2,4-D等)针对农业有害生物进行杀灭或抑制的制剂。又称天然农药,系指非化学合成,来自天然的化学物质或生命体,而具有杀菌农药和杀虫农药的作用。
生物农药包括虫生病原性线虫、细菌和病毒等微生物,植物衍生物和昆虫费洛蒙等。生物农药在有机农业使用的整合害虫管理系统(IPM)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专家研究认为生物农药的发展有以下几个原因:农药造成的环境污染,其目标族群逐渐养成的抗药性,以及农药对于非目标族群的负面影响。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生物农药
⑧ 常见的植物杀菌剂的种类有哪些
杀菌剂按化学成分分为无机杀菌剂和有机杀菌剂。无机杀菌剂有硫素、铜素和汞素杀菌剂3类;有机杀菌剂分为有机硫类(如代森锰锌)、三氯甲硫基类(如克菌丹)、取代苯类(如百菌清)、吡咯类(如拌种咯)、有机磷类(如乙磷铝)、苯并咪唑类(如多菌灵)、三唑类(如三唑酮、三唑醇)、苯基酰胺类(如甲霜灵)等;按防治对象分为杀真菌剂、杀细菌剂、杀病毒剂等。按作用方式分为保护性杀菌剂、内吸性杀菌剂等。按原料来源分为化学合成杀菌剂、农用抗生素(如井冈霉素、农抗120)、植物杀菌素、植物防御素等。按作用方式分为喷布剂、种子处理剂、土壤处理剂、熏蒸和熏烟剂、保鲜剂等。
⑨ 农业中最常见的生物农药有哪些
倍奥生物农药
内容 生物农药是指利用生物活体或其代谢产物对害虫、病菌、杂草、线虫、鼠类等 生物农药相关书籍
有害生物进行防治的一类农药制剂,或者是通过仿生合成具有特异作用的农药制剂.关于生物农药的范畴,目前国内外尚无十分准确统一的界定.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标准,生物农药一般是天然化合物或遗传基因修饰剂,主要包括生物化学农药(信息素、激素、植物调节剂、昆虫生长调节剂)和微生物农药(真菌、细菌、昆虫病毒、原生动物,或经遗传改造的微生物)两个部分,农用抗生素制剂不包括在内.我国生物农药按照其成分和来源可分为微生物活体农药、微生物代谢产物农药、植物源农药、动物源农药四个部分.按照防治对象可分为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杀螨剂、杀鼠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就其利用对象而言,生物农药一般分为直接利用生物活体和利用源于生物的生理活性物质两大类,前者包括细菌、真菌、线虫、病毒及拮抗微生物等,后者包括农用抗生素、植物生长调节剂、性信息素、摄食抑制剂、保幼激素和源于植物的生理活性物质等.但是,在我国农业生产实际应用中,生物农药一般主要泛指可以进行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微生物源农药.
编辑本段生物农药的出现和发展
我国是最早应用杀虫剂、杀菌剂防治植物病虫害的国家之一,早在1800年前就已应用了汞剂、砷剂和藜芦等.直到20世纪40年代初,植物性农药和无机农药仍是防治病害虫的有利武器.20世纪40年代发明有机化学农药之后,极大地增强了人类控制病虫危害的能力,为我们挽回农作物产量损失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但是,长期依赖和大量使用有机合成化学农药,已经带来了众所周知的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破坏和食品安全等一系列问题,对推动农业经济实现持续发展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 生物农药的出现和发展是和生物防治研究的发展及化学农药的使用分不开的,经历了曲折的过程.agostino bassi于1853年首次报道由白僵菌引起的家蚕传染性病害”白僵病”,证实了该寄生菌在家蚕幼虫体内能生长发育,采用接种及接触或污染饲料的方法可传播发病;俄国的梅契尼可夫于1879年应用绿僵菌防治小麦金龟子幼虫;1901年日本人石渡从家蚕中分离出一种致病芽孢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1926年g.b.fanford使用拮抗体防治马铃薯疮痂病.这些都是生物农药早期的研究基础,当时并未形成产品.化学农药发展到20世纪60年代,”农药公害”问题日趋严重,在国际上引起了震动,使农药发展发生了转折,引出了生物农药.1972年,我国规定了新农药的发展方向:发展低毒高效的化学农药,逐步发展生物农药.70~80年代,我国生物农药的发展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景象.但是,由于化学农药高效快速,人们仍寄希望于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对生物农药的研制和应用曾一度漠视忽略.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进步,减少使用化学农药,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呼声日益高涨,研究开发利用生物农药防治农作物病虫害,发展成为国内外植物保护科学工作者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生物农药具有安全、有效、无污染等特点,与保护生态环境和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相吻合.因此,近年来我国生物农药的研究开发也开始呈现出新的局面,目前,已发展成为具有几十个品种、几百个生产厂家的队伍.生物农药在病虫害综合防治中的地位和作用显得愈来愈重要.
编辑本段生物农药的优点
概况
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相比,其有效成分来源,工业化生产途径,产品的杀虫防病机理和作用方式等诸多方面,有着许多本质的区别.生物农药更适合于扩大在未来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策略中的应用比重.概括起来生物农药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
选择性强
①选择性强,对人畜安全.目前市场开发并大范围应用成功的生物农药产品,它们只对病虫害有作用,一般对人、畜及各种有益生物(包括动物天敌、昆虫天敌、蜜蜂、传粉昆虫及鱼、虾等水生生物)比较安全,对非靶标生物的影响也比较小.
对生态环境影响小
②对生态环境影响小.生物农药控制有害生物的作用,主要是利用某些特殊微生物或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所具有的杀虫、防病、促生功能.其有效活性成分完全存在和来源于自然生态系统,它的最大特点是极易被日光、植物或各种土壤微生物分解,是一种来于自然,归于自然正常的物质循环方式.因此,可以认为它们对自然生态环境安全、无污染.
诱发害虫患病
③可以诱发害虫流行病.一些生物农药品种(昆虫病原真菌、昆虫病毒、昆虫微孢子虫、昆虫病原线虫等),具有在害虫群体中的水平或经卵垂直传播能力,在野外一定的条件之下,具有定殖、扩散和发展流行的能力.不但可以对当年当代的有害生物发挥控制作用,而且对后代或者翌年的有害生物种群起到一定的抑制,具有明显的后效作用.
可加工
④可利用农副产品生产加工.目前国内生产加工生物农药,一般主要利用天然可再生资源(如农副产品的玉米、豆饼、鱼粉、麦麸或某些植物体等),原材料的来源十分广泛、生产成本比较低廉.因此,生产生物农药一般不会产生与利用不可再生资源(如石油、煤、天然气等)生产化工合成产品争夺原材料.
编辑本段生物农药三大类型
植物源农药以在自然环境中易降解、无公害的优势,现已成为绿色生物农药首选之一,主要包括植物源杀虫剂、植物源杀菌剂、植物源除草剂及植物光活化霉毒等.到目前,自然界已发现的具有农药活性的植物源杀虫剂有杨林股份生产的博落回杀虫杀菌系列、除虫菊素、烟碱和鱼藤酮等.动物源农药主要包括动物毒素,如蜘蛛毒素、黄蜂毒素、沙蚕毒素等.目前,昆虫病毒杀虫剂在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日本及印度等国已大量施用,国际上己有40多种昆虫病毒杀虫剂注册、生产和应用.微生物源农药是利用微生物或其代谢物作为防治农业有害物质的生物制剂.其中,苏云金菌属于芽杆菌类,是目前世界上用途最广、开发时间最长、产量最大、应用最成功的生物杀虫剂;昆虫病源真菌属于真菌类农药,对防治松毛虫和水稻黑尾叶病有特效;根据真菌农药沙蚕素的化学结构衍生合成的杀虫剂巴丹或杀暝丹等品种,已大量用于实际生产中.
编辑本段转基因生物农药
棉铃虫是我省较常见的棉花害虫之一,但过多使用化学农药又会造成环境污染.中科院武汉病毒所专家巧妙地提取非洲毒蝎子身上的毒素,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制成了生物农药——“重组抗棉铃虫病毒”,可使棉铃虫的死亡时间缩短至2天以内. 据中科院武汉病毒所生物防治研究室研究员孙修炼介绍,“重组抗棉铃虫病毒”属于转基因病毒.早在这种转基因病毒诞生前,他就曾研制出一种相当于初级的转基因抗棉铃虫病毒,但使用了该病毒后,棉铃虫的死亡时间较长:约需3-5天,其间棉铃虫仍会对棉花产生一定危害. 2004年,孙修炼将非洲毒蝎子身上特有的毒素——蝎毒的基因提取后,重组到抗棉铃虫病毒中,研制出了超强生物农药——“重组抗棉铃虫病毒”.这种重组后的转基因病毒喷到棉铃虫身上后,虫子就像被麻醉了一样,立即从棉树上跌落,不出2天就会死亡. 在研制出这一生物农药后,专家们又花了4年时间,经过实验室、5亩以下的中间实验地和45亩以下半封闭实验地进行环境释放实验等,证实“重组抗棉铃虫病毒”对于棉铃虫的天敌、环境以及水体等均是安全的,同时还研究出了一套针对转基因病毒的安全性评估的技术指南.日前,这项研究获得国家环保局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一等奖.
⑩ 菌类常用灭菌药剂有哪些
(一)甲醛 又名福尔马林。为无色透明液体,有强烈的刺激气味,标准福尔马林含甲醛37%~41%,有强酸性反应,能与水或酒精以各种比例相混合。具有强烈的杀菌作用。0.1%~0.25%的甲醛溶液,在6~12小时内能杀灭细菌、芽孢及病毒。其杀菌机理为凝固蛋白质,还原氨基酸,属广谱性杀菌剂。性稳定,耐贮存,受有机物影响小。常用于接种时对空气进行熏蒸消毒或对环境喷洒消毒。也用于物体表面灭菌。此外,用1∶9的水稀释液,可作为浸制食用菌标本的固定剂和防腐剂。存放后如有白色沉淀出现,可加数滴硫酸溶解。它对人的皮肤、眼睛刺激性很强,使用时要注意防护。可喷洒25%氨水,用量为甲醛的3/4,10~30分钟后可消除甲醛残余气味。
(二)高锰酸钾 俗名灰锰氧。分子式:KMnO4。暗紫色晶状体,有金属光泽,性稳定,耐贮藏。易溶于水,呈紫红色溶液,其水溶液在酸碱条件下都不稳定,也易为醇类、亚铁盐、磺化物等分解。高锰酸钾是强氧化杀菌剂,240℃分解放氧。
在灰树花生产中,常用0.1%~0.2%的溶液,对床架、器皿、用具和皮肤表面灭菌。因是强氧化剂,其水溶液在酸碱条件下很不稳定,要随配随用。0.01%~0.1%浓度的溶液作用10~30分钟,可杀灭微生物营养体。5%溶液作用24小时,可杀灭细菌芽孢。其杀菌机理是使蛋白质和氨基酸氧化,并使酶失活,导致菌体和芽孢死亡。温度升高可加强杀菌作用,有机物可降低杀菌效果,碘化物和还原剂对其有拮抗作用。本品与福尔马林混合进行熏蒸灭菌,可产生甲醛气体。本品具有腐蚀性,勿以湿手取药。
(三)酒精 化学名称乙醇。无色透明液体,易挥发。使用优点是作用较快,性质稳定,无腐蚀性,基本无毒;缺点是有效浓度高,不能杀伤细菌芽孢,仅对细菌营养体、病毒与真菌孢子有杀伤作用。60%~70%溶液作用5分钟可杀死细菌营养体,对细菌孢子则需作用30~60分钟。杀菌机理是使蛋白质脱水变性,干扰微生物新陈代谢,抑制其迅速繁殖并有溶菌作用。消毒用酒精配制成70%溶液,浓度低消毒时间长;浓度高可使菌体表面蛋白质脱水凝固而形成保护层,反而妨碍其向深度渗透,降低杀菌作用。配制方法是,量取95%酒精75毫升,加20毫升冷开水即可。一般用于菌瓶试管外表、接种工具及皮肤消毒。
(四)新洁尔灭 阳离子型表面活性杀菌剂。含季铵盐5%。化学名称为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铵。分子式:C22H38NBr。为淡黄色胶状体,具有芳香气味,极苦。易溶于水,溶液澄清,呈碱性反应,振摇时能产生大量泡沫。耐光,耐热,无挥发性,可长期贮存。高稀释度时能抑菌,高浓度则可杀菌。
杀菌机理是吸附于菌体表面,改变细胞壁的透性。还能降低表面张力,促使物体表面的油脂被乳化而兼起清洁作用。对人体无刺激性,对器械也无腐蚀性,是一种无毒的杀菌剂。在灰树花生产中,常用0.25%的水溶液对双手和器皿揩抹消毒,但有效期时间短,应随配随用。
(五)气雾消毒盒 商品为灰色粉剂。采用国际DCC-NA为主剂,辅以国内烟熏供热剂为载体,利用烟雾的热力及其无孔不入的特性,对接种箱、接种室、发菌室、栽培房等进行全方位的消毒。在室温18℃、相对湿度75%的条件下,对各种杂菌及病毒均有杀灭作用。本品易燃,使用时点火即产生气雾,含有氯味,对金属有腐蚀性。
(六)硫磺 杀菌剂和杀螨剂,黄色固体,在115℃下熔化成黄色易流动的液体。在160℃下变黑、变黏、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和乙醚。可被水缓慢溶解。除矿油外,可与大多数农药混用。可加工成粉剂,为防止因静电而结球,常加入10%的惰性物质;也可加工成可湿性粉剂或微粒胶体悬浮剂。在灰树花生产中,常用于接种室、发菌室和菇房等空间熏蒸消毒。无内吸活性。杀菌机理:硫磺粉燃烧后产生SO2,其与水作用生成亚硫酸(H2SO3),亚硫酸附着于菌体细胞,能夺取细胞中的氧,菌体细胞因脱氧而死亡。为此,熏蒸时一定要将培养室喷湿。
(七)升汞 重金属盐型杀菌剂。化学名称为氯化汞。分子式:HgCL2。白色结晶性粉末,溶于水。和其他重金属盐类一样,对细菌具毒性,杀菌力特强。
杀菌机理是重金属离子带阳电,容易和带阴电的菌体蛋自相吸附,使其变性或沉淀。如汞能与细菌蛋白中的-SH基相结合,使某些以-SH为必要基团的酶类失去活性,而使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受到严重影响。在灰树花生产中,常用于分离材料的表面灭菌,一般是用0.1%~0.2%浓度的溶液对材料作揩擦或浸泡。
(八)多菌灵 又称棉萎灵、苯并咪唑44号。广谱内吸性氨基甲酸酯类杀真菌剂。化学名称:N-(苯鮩咪唑基)-氨基甲酸甲酯。分子式:C9H9O2N3。纯品为白色晶状粉末,工业品为棕色粉末。溶点306℃。对人、畜低毒。小鼠LD50(LD50为致死中量,即杀死50%试验动物所需要的药量)大于5000毫克/千克。残效期10天左右。
多菌灵的杀菌机理干扰菌体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对子囊菌类中的某些病原菌以及大部分半知菌类的病原菌有防治效果,对藻状菌类效果较差。市售主要剂型有25%和50%可湿性粉剂,还有40%乳剂。配成0.25%浓度的水溶液进行喷雾,可以防治木霉、轮枝孢霉、疣孢霉及部分镰刀菌引起的病害。在灰树花生料栽培中,配成0.1%~0.2%的水溶液用于拌料,对防治木霉、链孢霉等多种霉菌污染有较好效果。但不能与铜制剂混用。且对木耳、银耳、猴头菌等菌丝体生长有抑制作用。
(九)苯菌灵 广谱内吸性杂环类杀菌剂。商品为苯莱特,又名苯拉特等。化学名称:甲基-1-(丁基氨基甲酸)-2-苯并脒唑氨基酸酯。分子式:C14H18N4O3。纯品为白色结晶,熔点290℃,微有刺激性臭味。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氯仿、二甲基甲酰胺、丙酮等有机溶剂。干燥状态下稳定,在水溶液中可水解生成苯并脒唑氨基甲酸甲酯。对金属无腐蚀性。工业品纯度97%~99%。对多种真菌性病害有预防和治疗效果。但是对子囊菌中的链格孢属、多数藻状菌及担子菌无效。常用作灰树花病害的防治剂。它的毒性较低,大鼠口服LD50大于10000毫克/千克。加工剂型为50%可湿性粉剂。常稀释为800~1000倍液在菇棚喷雾。
(十)百菌清 有机氯保护性广谱杀菌剂。化学名称:四氯间苯二腈,也称2,4,5,6-四氯-1,3-二氰基苯。分子式:C8CL4N2,纯品为白色无味结晶,难溶于水,能溶于丙酮、二甲苯等有机溶液。工业品纯度98%,淡黄色、稍有刺激性气味。在常温下性质稳定,对碱、酸水溶液及紫外线也稳定,无腐蚀性。对人、畜毒性低。大鼠口服LD50大于10000毫克/千克。对皮肤和黏膜有轻微刺激。加工剂型为75%可湿性粉剂。稀释600~800倍喷洒菇床及菇(耳)木,可防治木霉等。在发病初期喷1次,以后每隔7~10天再喷1次。注意眼睛、皮肤防护,避免与石硫合剂混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