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食品微生物检测内容有哪些
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类是致病菌及其毒素,比如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单增李斯特菌、金葡菌肠毒素等,它们主要导致胃肠道疾病,严重的会造成肝、脑、肾等脏器的损害,甚至死亡。;
第二类是产毒真菌和真菌毒素,包括黄曲霉毒素、伏马菌素、展青霉素等,它们或造成人的急性中毒事件,或因长期摄入,造成消化道癌症和某些地方病。
第三类是病毒和寄生虫。
Ⅱ 什么是食品微生物检验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内容包括哪2个方面
食品微生物的检验。食物在生产过程中以及放置过程中会受到环境中微生物的损坏或影响,在部分研究中,将食品中细菌数量对食品的损坏程度作为食品安全检测的首要内容。在食品微生物的检验过程中,我们主要对人体有害微生物进行检验,其中在食品安全检验过程中,因为食品中有多种微生物共存现象,所以在检验前,微生物检验员要把不同的菌体进行分离,这样才能更加清楚的了解各种微生物的数量及菌体的分布情况,包括生产型食品微生物,如醋酸杆菌,酵母菌等和使食物变质的微生物,如霉菌、细菌等和食源性病原微生物如溶血性大肠杆菌,肉毒杆菌等。对食品原辅料微生物的控制和产成品微生物的检验是保证食品安全的重要途径。
Ⅲ 食品微生物检测包括哪些方面
食品的微生物检验包括普通的细菌,大肠菌群以及致病菌等各项检验,包括食品的食品,接触面的人员,手的卫生等等。还有生产加工用水也要检验。
Ⅳ 食品的微生物学指标主要有哪几方面其与食品的卫生质量的关系如何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指标 包括三项内容:菌落总数、大肠 菌群和致病菌.,我好难阐述它们的作用,没办法我就复制粘贴了
菌落总数
1. 菌落总数用来判定食品被细菌污染的程度及卫生质量,它反映食品在生产过程中是否符合卫生要求,以便对被检样品做出适当的卫生学评价。菌落总数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食品卫生质量的优劣。
2. 菌落是指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繁殖而形成的能被肉眼识别的生长物,它是由数以万计相同的细菌集合而成。当样品被稀释到一定程度,与培养基混合,在一定培养条件下,每个能够生长繁殖的细菌细胞都可以在平板上形成一个可见的菌落。
3. 菌落总数就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如需氧情况、营养条件、pH、培养温度和时间等)每克(每毫升)检样所生长出来的细菌菌落总数。有时称为杂菌数,需氧菌数等。
大肠菌群
1. 大肠菌群是作为粪便污染指标菌提出来的,主要是以该菌群的检出情况来表示食品中有否粪便污染。
2. 大肠菌群数的高低,表明了粪便污染的程度,也反映了对人体健康危害性的大小。粪便是人类及动物的肠道排泄物,其中有健康者的粪便,也有肠道患者或带菌者的粪便,所以粪便内除一般正常细菌外,同时也会有一些肠道致病菌存在(如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等),因而食品中有粪便污染,则可以推测该食品中存在着肠道致病菌污染的可能性,潜伏着食物中毒和流行病的威胁,必须看作对人体健康具有潜在的危险性。
3. 大肠菌群并非细菌学分类命名,而是卫生细菌领域的用语,它不代表某一个或某一属细菌,而指的是具有某些特性的一组与粪便污染有关的细菌,这些细菌在生化及血清学方面并非完全一致,其定义为:需氧及兼性厌氧、在37℃能分解乳糖产酸产气的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一般认为该菌群细菌可包括大肠埃希氏菌、柠檬酸杆菌、产气克雷白氏菌和阴沟肠杆菌等。
4. 大肠菌群分布较广,在温血动物粪便和自然界广泛存在。调查研究表明,大肠菌群细菌多存在于温血动物粪便、人类、动物经常活动的场所以及有粪便污染的地方,人、畜粪便对外界环境的污染是大肠菌群在自然界存在的主要原因。粪便中多以典型大肠杆菌为主,而外界环境中则以大肠菌群其他型别较多。
大肠埃希氏菌
1. 大肠埃希氏菌:为革兰氏阴性两短钝圆的短杆菌,周身有鞭毛能运动,周身还有菌毛,无芽孢,生长温度为10-50℃之间,适生长温度为40℃。
2. 大肠埃希氏菌是人畜共患肠道致病菌,患病原性大肠埃希氏菌食物中毒的病人的粪便中可存在大量的大肠埃希氏菌,是散布病毒的主要来源,在健康的人群和牲畜的肠道内也可发现有带菌者。大肠埃希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的主要症状是急性肠胃炎,主要表现为呕吐、腹泻、大便呈水样便,重症有血便。
金黄色葡萄球菌
1. 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革兰氏阳性球菌,呈葡萄状排列。无芽孢,无鞭毛,不能运动。
2. 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正常人和动物的体表粘膜、空气、土壤、水、饲料、食品中均有存在,创伤后的皮肤、粘膜带大量的本菌。生长温度范围在6.6-47℃之间,最适生长温度为35-37℃。加热60℃经30分钟即可杀灭,在冷冻贮藏环境中不易死亡。
3. 金黄色葡萄球菌可通过,患局部化脓性感染(如疥疮、手指化脓等)、上呼吸道感染(如鼻窦炎、化脓性肺炎、口腔疾病等)的人员或带菌者在他们接触食品时而使食品污染。
4. 感染中毒后的主要症状为急性肠胃炎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腹痛。
5.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人类化脓感染中最常见的病原菌,可引起局部化脓感染,也可引起肺炎、伪膜性肠炎、心包炎等,甚至败血症、脓毒症等全身感染。
沙门氏菌
1. 沙门氏菌:沙门氏菌属肠杆菌属,包括2000多个血清型,广泛存在于猪、牛、羊鼠类的肠道内脏中,是最普遍、最重要的肠道致病菌。其中鸡的带菌率为2.3-6.8%,猪的为10.7-34.8%,鸡蛋带菌率高达30%。沙门氏菌的适宜生长温度为37℃,在18-20℃也能繁殖。沙门氏菌对热抵抗力差,在60℃经20-30分钟可被杀灭,低温冷藏也可减少本菌的数量。在肉类中可存活几个月,在自然环境的粪便中可存活1-2个月。中毒属感染性食物中毒,为急性肠胃炎症状,如呕吐、腹痛、腹泻。
2. 沙门氏菌主要来自患病的人和动物,及人和动物的带菌者,使人类致病的沙门氏菌常存在于病人及带菌者的肠道、血液、粪、尿、胆囊中。据报道有些地区的鼠类带菌率有2-4%,主要菌种以鼠伤寒沙门氏菌和肠炎沙门氏菌占多数,鼠尿和粪中排出的病菌可直接或间接污染食品。家禽类如鸡、鸭、鹅对鸡沙门氏菌和雏白痢沙门氏菌特别容易感染,因而这类家禽有较高的带菌率。健康鸡的粪便中带菌率为2.3%,已被沙门氏菌污染的食品或物品可通过手、苍蝇、鼠类或其它物品为媒介污染。所以,有些食品被沙门氏菌污染,常与鼠类接触有关。
霉菌和酵母计数
霉菌和酵母菌是食品酿造的重要菌种。但霉菌和酵母菌也可造成食品的腐败变质,有些霉菌还可产生霉菌毒素。因此,霉菌和酵母菌也作为评价食品卫生质量的指示菌,并以霉菌和酵母菌的计数来判断其被污染的程度。
Ⅳ 食品微生物的主要检测指标有哪些
设备以及试剂这个不太好说。不同的食品,所使用的仪器、检验不同的微生物。按照检验方法中提到的仪器、设备也不同、材料去准备就行了。建议你查一下相关食品的微生物指标检验标准,其中有检验方法(或试验方法)
Ⅵ 食品微生物检测一般检查什么项目
食品微生物检测中一般会检以下几项:
菌落总数
危害:食品的菌落总数严重超标,说明其产品的卫生状况达不到基本的卫生要求,将会破坏食品的营养成分,加速食品的腐败变质,使食品失去食用价值。消费者食用微生物超标严重的食品,很容易患痢疾等肠道疾病,可能引起呕吐、腹泻等症状,危害人体健康安全。
大肠菌群
危害:
大肠菌群是国内外通用的食品污染常用指示菌之一。食品中检出大肠菌群,提示有被致病菌(如沙门氏菌、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污染的可能性。大肠菌群超标有可能会导致肠道外感染、急性腹泻等。
霉菌
危害:霉菌可引起食物霉变,还会刺激人体消化道、胃部等,严重的还可损伤肝脏,造成食物中毒。
沙门氏菌
危害:沙门氏菌感染最常见的症状是胃肠炎,如呕吐、腹泻、腹痛,常见潜伏期为12-36小时,病程一般2-3天,重者可引起脱水、休克,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败血症。
金黄色葡萄球菌
危害:摄入含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的食物后30分钟至8小时内,会出现恶心、剧烈呕吐、腹痛、腹泻等急性胃肠炎症状。
Ⅶ 食品微生物指标有哪些
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严重地危及人类的健康,也给经济造成重大影响。反应食品中微生物指标的常见检验项目如下: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计数、大肠杆菌计数、肠道致病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双岐杆菌、空肠弯曲菌、霉菌计数和酵母计数。
Ⅷ 微生物检验包括哪些项目
微生物检测有一般微生物如细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计数检测,以及致病菌检测,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相同的培养基、温度以及培养时间),同种微生物表现出稳定的菌落特征。
根据微生物的代谢特点,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指示剂或化学药品。与选择培养相比,鉴别培养基的鉴别所得结果的范围比较小,一般可直接测定某微生物的种类。
选择培养一般是通过观察微生物的同化作用类型或某一特征进行间接判断,得到的微生物往往并不只有一种,但是能够大致确定这些微生物存在的共有特征从而对其分类。
微生物检验范围
国内外开展微生物检验的食品种类较多,食品分类方法也不尽相同。总的来看涉及微生物检验的食品种类主要有:奶制品、预烹煮食品、饮用水、蛋制品、水果、谷物、婴幼儿食品、肉及肉制品、软体动物、禽肉、贝类、白明胶、香草(药)。
即食食品、罐头食品、调味品,粉类制品、豆制品、冷冻饮品、糖果、海鲜、甜点、蔬菜、藻类、食疗食品、米面制品等。
我国开展微生物检验的重点食品种类为:奶制品、罐头食品、调味品、蛋制品、淀粉类制品、发酵和非发酵性豆制品、冷冻饮品、糖果、饮用天然矿泉水等,其中食糖以及保健品的微生物检验为我国所独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