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流行性感冒病毒属于() A.植物病毒 B.微生物病毒 C.动物病毒 D.噬菌
依据病毒寄生的生物体的不同,把病毒分成三类,分别是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寄生在植物体内的病毒叫植物病毒,寄生在动物体内的病毒叫动物病毒,寄生在细菌细胞内的病毒叫细菌病毒,又叫噬菌体.流感病毒主要寄生在人或动物体内,能使人或动物患流感,属于动物病毒.可见C符合题意. 故选:C |
㈡ 病原微生物分为四类,哪类危害最高
第一类危害程度最高。
1、一类动物病原微生物。口蹄疫病毒、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猪水泡病病毒、非洲猪瘟病毒、非洲马瘟病毒、牛瘟病毒、小反刍兽疫病毒、牛传染性胸膜肺炎丝状支原体、牛海绵状脑病病原、痒病病原。
2、二类动物病原微生物。猪瘟病毒、鸡新城疫病毒、狂犬病病毒、绵羊痘/山羊痘病毒、蓝舌病病毒、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炭疽芽孢杆菌、布氏杆菌。
3、三类动物病原微生物。多种动物共患病病原微生物:低致病性流感病毒、伪狂犬病病毒、破伤风梭菌、气肿疽梭菌、结核分支杆菌、副结核分支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巴氏杆菌等。
㈢ 常见的微生物可以划分为哪几类、请列举出它们的名称,并写出代表生物
微生物的分类可直观表示如下:
㈣ 病毒H7N9是不是微生物
是的。H7N9是病毒。
实际上要由病毒和细菌的区别说
病毒的组成部分是蛋白质和核酸。也是构成生命最基本的材料,而病毒是最简单的有生命的个体。说病毒是微观世界中的微粒,是因为它的体积很小,要用能放大百万倍的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而细菌则有大有小,可以用光学显微镜观察。
病毒和细菌都属于微生物,是微观的大小不同
㈤ 流感病毒的结构及其主要功能(微生物学)
流感病毒的结构及其主要功能(微生物学)
流感病毒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全世界各国对流感的防治都十分重视,以往针对流感病毒表面抗原HA和NA而进行的疫苗预防和抗NA药物的研究,往往因为抗原性的变异导致防治效果不佳。针对对流感病毒感染和生活周期肩负重要功能、又相对稳定的RNA聚合酶的结构和功能进行研究,探明流感病毒RNA聚合酶PB1、PB2和PA亚基的结构、相互作用位点和作用方式以及各亚基在病毒复制、转录、
流行性感冒病毒简称流感病毒。它分为甲(A)、乙(B)、丙(C)三型,近年来才发现的牛流感病毒将归为丁(D)型。流感病毒可引起人、禽、猪、马、蝙蝠等多种动物感染和发病,是人流感、禽流感、猪流感、马流感等人与动物疫病的病原。这些疫病典型的临床症状是急性高热、全身疼痛、显着乏力和呼吸道症状。流感病毒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易感者与感染者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而传播。一般秋冬季节是其高发期。人流感主要是甲型流感病毒和乙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甲型流感病毒经常发生抗原变异,可以进一步分为H1N1、H3N2、H5N1、H7N9等亚型(其中的H和N分别代表流感病毒两种表面糖蛋白)。流感病毒对外界抵抗力不强。动物流感病毒通常不感染人,人流感病毒通常不感染动物,但是猪比较例外。猪既可以感染人流感病毒,也可以感染禽流感病毒,但它们主要感染的还是猪流感病毒。少数动物流感病毒适应人后,可以引起人流感大流行。
㈥ 第一类病原微生物有那些
一类动物病原微生物:
口蹄疫病毒、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猪水泡病病毒、非洲猪瘟病毒、非洲马瘟病毒、牛瘟病毒、小反刍兽疫病毒、牛传染性胸膜肺炎丝状支原体、牛海绵状脑病病原、痒病病原。
二类动物病原微生物
猪瘟病毒、鸡新城疫病毒、狂犬病病毒、绵羊痘、山羊痘病毒、蓝舌病病毒、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炭疽芽孢杆菌、布氏杆菌。
三类动物病原微生物
多种动物共患病病原微生物:低致病性流感病毒、伪狂犬病病毒、破伤风梭菌、气肿疽梭菌、结核分支杆菌、副结核分支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巴氏杆菌、致病性链球菌。
李氏杆菌、产气荚膜梭菌、嗜水气单胞菌、肉毒梭状芽孢杆菌、腐败梭菌和其他致病性梭菌、鹦鹉热衣原体、放线菌、钩端螺旋体。
根据病原微生物的组成及结构,可将其分为三大类:
1、非细胞型微生物
主要包括病毒和朊粒等。病毒无细胞结构,仅由蛋白质外衣包裹核酸构成,如甲型肝炎病毒、SARS冠状病毒等。朊粒是一种感染性蛋白质分子,能够引起动物和人类脑组织慢性海绵体变性,如疯牛病及人类的库鲁病。
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由裸露的DNA盘绕形成原始核质,没有核膜和细胞器,包括细菌、立克次体、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属于广义的细菌范畴。
3、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包括真菌、原虫等。此类微生物具有核膜和复杂的细胞器,如引起疟疾的疟原虫及引起皮肤病的霉菌等。
㈦ 列举20种病原微生物求答
病原微生物只有11个分类,分别是:
1、细菌: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浆和原始核,但无核膜和核仁,缺乏细胞器,其繁殖是简单无性二分裂法;可引起各种化脓性感染及伤寒、痢疾、百日咳等传染性疾病;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可见,可被高温、干燥、紫外线、多种化学毒剂和抗菌素杀灭或抑制。
2、病毒:是非细胞型微生物,体积微小,能通过滤菌器,一般在光学显微镜下不可见,主要由核酸和包在核酸外的蛋白质壳组成,以复制形式增殖,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增殖,可以引起麻疹、流感、小儿麻痹症、脑炎等病疾;绝大多数病毒对磺胺及抗生素不敏感。
3、立克次氏体:是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微生物,有相似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繁殖方式,虽义寄生在各种节肢动物体内(恙虫、虱、蚤),并通过这些节肢动物为媒介进行传播,能引起斑疹伤寒、恙虫病等疾病;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繁殖方式为二分裂,对一些抗生素如氯霉素、四环素敏感,对磺胺不敏感。
4、螺旋体:是食亍细菌与原虫之间的一类微生物,体形细长、弯曲,呈螺旋状,具有细菌所有的基本结构,二分裂繁殖,可引起梅毒、回归热及钩端螺旋体等病。
5、真菌:为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胆餐分化程度较高,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具有完整的细胞器,以出芽形成菌丝,产生孢子:及菌丝分枝断裂等方式繁殖,可引起各种皮肤癣、白色念珠菌病等。
6、革兰阳性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可引起免疫缺陷者、老年人、婴幼儿败血症。B群链球菌常可引起新生儿败血症。炭疽芽胞杆菌(肺型、肠型、皮肤型)均可引发败血症。
7、革兰阴性杆菌: 常见的细菌有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假单胞菌(主要是铜绿假单胞菌)、变形杆菌、产单核细胞李氏菌、沙门菌属、坂畸肠杆菌、空肠弯曲菌、鼠疫耶氏菌。
8、厌氧菌:无芽胞厌氧菌(脆弱类杆菌),产气荚膜梭菌。
9、非细胞生物:主要包括病毒和朊粒等。病毒无细胞结构,仅由蛋白质外衣包裹核酸构成,如甲型肝炎病毒、SARS冠状病毒等。朊粒是一种感染性蛋白质分子,能够引起动物和人类脑组织慢性海绵体变性,如疯牛病及...
10、原核细胞型生物:由裸露的DNA盘绕形成原始核质,没有核膜和细胞器,包括细菌、立克次体、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属于广义的细菌范畴。
11、真核细胞型生物:包括真菌、原虫等。
病毒性质分析
病毒它是没有细胞结构的,但是它比细菌还小,它是有遗传有这种复制能力的这样一种微生物。所以说它的这种产生和它的致病性。
它的这种特点,比如这几年出现的一些病毒性肝炎,像各种病毒的这样一些感染它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它的这种变异性很快,所以对于病毒性的这种特别,在发明这种疫苗生产比较难,跟这个是有关系的。
㈧ 写出十种以上病原微生物的名称
1.金黄色葡萄球菌 化脓性球菌
2.链球菌 化脓性球菌
3.大肠杆菌 肠道杆菌
4.伤寒沙门菌 肠道杆菌
5.痢疾志贺菌 肠道杆菌
6.破伤风芽孢梭菌 厌氧芽孢杆菌
7.鼠疫耶尔森菌 肠道杆菌
8.霍乱弧菌 肠道弧菌
9. 梅毒螺旋体 螺旋体
10.流感病毒 呼吸道病毒
11.流行性腮腺炎病毒 呼吸道病毒
12.脊髓灰质炎病毒 肠道病毒
13.沙眼衣原体 衣原体
14.肺炎支原体 支原体
15.白色念珠菌 真菌
16.诺卡氏菌 放线菌
㈨ 甲流的病原体属于哪种微生物
是甲型H1N1流感病毒
病毒特征
甲型H1N1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0rthomyxoviridae),甲型流感病毒属(Influenza virus A),其遗传物质为RNA。典型病毒颗粒呈球状,直径为80 nm~120 nm,有囊膜。囊膜上有许多放射状排列的突起糖蛋白,分别是血凝素HA、神经氨酸酶NA 和M2蛋白。病毒颗粒内为核衣壳, 呈螺旋状对称, 直径为10nm。猪流感病毒为单股负链RNA 病毒,基因组约为13.6 kb,由大小不等的8 个独立片段组成。尽管不同亚型之间可以组成很多种流感病毒血清型,但是可造成人感染猪流感病毒的血清型主要有H1N1、H1N2 和H3N2。
甲型H1N1病毒为有囊膜病毒,故对乙醚、氯仿、丙酮等有机溶剂均敏感,200 mL/ L乙醚4℃过夜,病毒感染力被破坏;对氧化剂、卤素化合物、重金属、乙醇和甲醛也均敏感,10 g/ L 高锰酸钾、1 mL/ L 汞处理3min,750 mL/ L 乙醇5min,1 mL/ L碘酊5min,1 mL/ L 盐酸3min和1mL/ L甲醛30min,均可灭活猪流感病毒。猪流感病毒对热敏感,56 ℃条件下,30min可灭活;对紫外线敏感,但用紫外线灭活猪流感病毒能引起病毒的多重复活。
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A型流感病毒,携带有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毒株,包含有禽流感、猪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核糖核酸基因片断,同时拥有亚洲猪流感和非洲猪流感病毒特征。医学测试显示,目前主流抗病毒药物对这种毒株有效。美国疾控机构的照片显示甲型H1N1流感病毒呈阴性反应。
发现地2009年3月18日开始,墨西哥陆续发现感染、死亡病例。
病理症状
甲型H1N1流感症状与感冒类似,患者会出现发烧、咳嗽、疲劳、食欲不振等。有报道说,美国2009年疫情中发现病例的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热、咳嗽、肌肉痛和疲倦,其中一些患者还出现腹泻和呕吐症状;墨西哥发现病例还出现眼睛发红、头痛和流涕等症状。
湘雅医院感染病科主任、博士生导师谭德明教授表示,青壮年体内免疫力太强,反而会导致抗体反应过于剧烈,形成“细胞激素风暴”,致使肺部组织严重受伤害。
人的肺部受到流感或呼吸道病毒侵袭时,会出现大量被激活的T细胞以抵抗病毒。T细胞被激活的同时导致人体内细胞激素上升,形成“细胞激素风暴”,使肺部出现炎症。几天后,T细胞促使体内OX40分子增多,而OX40分子向T细胞发出“继续存活”的信号,使T细胞继续在肺部停留,“细胞激素风暴”加剧,肺部炎症加重,最终造成人体免疫系统不堪重负,危害人体健康。所以发病人群多为青壮年,而不是季节性流感的易感人群——老人和儿童。
(一)传染源
主要为携带病毒的人或动物,如感染病毒的人和感染病毒的动物。
(二)传播途径
主要为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接触感染的猪或其粪便、周围污染的环境等途径传播。
甲型H1N1流感病毒可透过气溶胶、空气飞沫传染、接触传染等。
潜伏期:半天到三天,最高可达七天
有效传染期:发病前一天~发病后第七天
易引发重症对象:20~45岁青壮年人。
治疗方式:抗病毒药物达菲、瑞乐沙,轻症患者可口服潘生丁(双嘧达莫)并且可能有一定预防作用(注:该方法未经过临床验证,仅供相关医务人员参考)或不必治疗即可痊愈。
致死率:墨西哥致死率为6~7%,北美洲则较轻微。
预防方法:1.与一般流感相同,并避免与猪、鸟禽接触。
2.均衡营养、注意锻炼身体。
3.注意卫生方面等。
(三)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多数年龄在25岁至45岁间,以青壮年为主,应注意老年人和儿童。
(四)高危人群
从事养猪业者,发病前一周内去过养猪、销售及宰杀等场所者,接触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材料的实验室工作人员为高危人群。
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常发生在冬春季节,猪感染猪流感一般发生在夏秋季节。
㈩ 动物病原微生物按危害程度可分为四类,其中哪类危害程度最高
1、第一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非常严重疾病的微生物,以及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微生物。
2、第二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严重疾病,比较容易直接或者间接在人与人、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间传播的微生物。
3、第三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但一般情况下对人、动物或者环境不构成严重危害,传播风险有限,实验室感染后很少引起严重疾病,并且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微生物。
4、第四类病原微生物,是指在通常情况下不会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的微生物。
第一类、第二类病原微生物统称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
(10)流感属于什么微型生物扩展阅读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第八条 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由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商国务院有关部门后制定、调整并予以公布;动物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由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商国务院有关部门后制定、调整并予以公布。
第九条 采集病原微生物样本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与采集病原微生物样本所需要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相适应的设备;
(二)具有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工作人员;
(三)具有有效的防止病原微生物扩散和感染的措施;
(四)具有保证病原微生物样本质量的技术方法和手段。
采集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样本的工作人员在采集过程中应当防止病原微生物扩散和感染,并对样本的来源、采集过程和方法等作详细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