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为什么“蝼蛄”在中国被列为害虫,在英国却是保护动物呢
物以稀为贵,蝼蛄由于大量侵害农作物在国内是人见人灭的,而在英国却数量很少而被当地当做是保护动物。提及蝼蛄,相信很多人都是对其比较陌生的,毕竟这种害虫现今基本上是找不到的;曾经的蝼蛄经常活于庄稼之中,由于引起国人的厌恶而被当做了害虫,基本都是被农药杀死或者直接成为了餐桌上面的美食,而到了英国反而因为数量很少而成为了特别的保护动物。
由于出现在英国的蝼蛄不多且没有大的伤害,所以被当地认定为保护动物。
‘贰’ 五大害虫都有什么
蛀虫,馋虫,精虫,可怜虫,跟屁虫!
‘叁’ 有哪几种是害虫 ,还有哪几种是益虫
对于害虫还是益虫
都是人类根据自己的需要,自己的利益,而对昆虫进行的分类的
昆虫我们一般把他们分为益虫\害虫\中性昆虫
益虫,比如寄生蜂,很多寄生蜂可以寄生在害虫的卵\幼虫等当中
害虫,比如蟑螂,大部分的蝇类,他们都属于卫生害虫,还有飞虱\蝗虫等
中性昆虫,比如蠼螋
还有,昆虫具有如下特征,不要混了哦
1)身体明显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每部分都由若干环节组成。头部由6个环节愈合而成,成体已无节的痕迹。胸部由前胸、中胸、后胸三节组成。腹部由3~12个环节组成,大多数为10~11节。
(2)成虫有三对分节的足,分别长在三个胸节上。(少于三对或多于三对足的动物都不是昆虫,这是鉴定昆虫最明显的标志。)
(3)大多数昆虫的成虫胸部都长着两对翅,也有一些种类的昆虫演化为只有一对翅(如蚊、蝇),还有一些种类的昆虫翅完全退化了(如蚤、虱)。
(4)昆虫的头上长着一对分节的触角,有触觉和嗅觉作用,用来探路、寻食、辨别方向和求偶。
(5)昆虫体内没有骨骼,成虫体表长有一层外壳,称为“外骨骼”。
‘肆’ 害虫有哪些
1、卫生害虫:苍蝇,蚊子,蟑螂,跳蚤,体虱 / 头虱 / 阴虱
2、农业害虫:蚜虫,蝗虫,蓟马,介壳虫,木虱,卜泥,叶蝉,褐飞虱 (Nilaparvata lugens),玉米螟,斜纹夜蛾 ,小菜蛾 ,苹果蠹蛾.
3、贮谷害虫:米象 ,财产害虫,白蚁,衣鱼,家畜害虫,牛虻,害虫,天牛,松毛虫 ,舞毒蛾.
4、其他害虫:蚂蚁,非昆虫类,蜗牛,蛞蝓,鼠妇,蜈蚣,马陆,螨。
(4)有害生物都在哪里扩展阅读:
害虫诱杀法:解释:利用农业害虫的趋性,人为设置器械或诱物来诱杀农业害虫的方法,称为诱杀法。
灯光诱杀:利用害虫对灯光的趋性,人为设置灯光诱杀害虫。大多数害虫的视觉神经对波长330-400纳米的紫外线特别敏感,具有较强的趋光性,可高效地诱杀多种害虫,但以鳞翅目害虫为最多,
其次为直翅目、半翅目、鞘翅目等害虫。黑光灯诱虫时间一般在5-9月份。
‘伍’ 你知道家庭里的卫生死角是哪里吗任何一个卫生死角都有可能滋生病菌和害虫,你知道吗
卫生间的死角有地漏、洗手盆落水管等下水道相关部分,瓷砖、马桶与地面之间等接缝处,还有最容易忽视、但也会产生异味的墙面和地面。
处理方法分别为:
1、下水道相关部分定期使用消毒剂或具有消毒功能的清洁剂冲洗,周期视使用情况定在1周至1个月之间。
2、接缝处用液体地板蜡(水性,乳白色,略带氨味)涂抹一层,避免污垢渗入造成发黑等现象。
3、墙面和地面最容易被忽视,由于经常用水擦拭表面湿润适合细菌滋生以及擦拭过程中造成的细菌污染面积扩散。解决方法:日常清洁使用干燥的抹布。定期用非盐酸等强酸的具有消毒功能的清洁剂清洗,并用玻璃刮刮除(可降低表面残留),或以全能清洁剂清洗配合消毒剂杀菌。
以上方法可避免卫生间因细菌滋生的原因反臭。
‘陆’ 蝴蝶、蚂蚁、苍蝇、瓢虫、螳螂、蚊子哪些是益虫,哪些是害虫
以某一种蚂蚁吃的某种食物,来简单的判断蚂蚁是“益”或“害”是不科学的,不足为据,同样也不能因为某种蚂蚁有一定的药效就说它对人类有益,应该具体分析。
蚂蚁的危害可总结为咬扰人体、传播病菌、污染环境、损坏建筑。
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一是因食害和污染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二是由传播多种疾病和危害人类健康所导致的间接损失。
我们经常在户外见到的小黑蚂蚁,也是我们所处的生物链中较重要一环,我们丢弃的食物垃圾、碎渣、死去的昆虫尸体等等,如果没有蚂蚁等昆虫的进一步消化,我们所生活的环境很快就会变得腐臭不堪。
由此可见,蚂蚁对我们人类而言是具有两面性的,既有好的一方面也有不好的方面,故应综合判断,不好直接说益害,但从整体上看它们还是利大于弊的吧。
在我的记忆中,蚂蚁是我儿时的玩伴。在地上蹲上几个小时津津有味地看着它们筑巢、觅食、打架,有时甚至挖开土壤想看看它们的家里边。
长大后才知道,这小小的蚂蚁身上还有许多的学问。蚂蚁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膜翅目,细腰亚目,蚁科的动物。蚂蚁是人们常见的一类昆虫,很容易识别。一般体小,颜色有黑、褐、黄、红等,体壁具弹性,光滑或有毛。口器咀嚼式,上颚发达。触角膝状,4—13节,柄节很长,末端2—3节膨大。腹部第1节或1、2节呈结状,有翅或无翅。
小小的蚂蚁在一亿年前就开始生活了,和恐龙是一个时代的。谁也没想到,在地球上统治了一亿六千万年的恐龙灭绝了,而小得可怜的蚂蚁却奇迹般地活了下来,而且生活的还挺好。
蚂蚁的一种社会性昆虫。在它的家族中有明确的等级制度。最高级的也就是家族中的领导者—蚁后。蚁后是一只生殖能力很强的雌蚁,在群体中体型最大,特别是腹部大,生殖器官发达,触角短,胸足小,有翅、脱翅或无翅。主要职责是产卵、繁殖后代和统管这个群体大家庭。它的一生什么也不干,只负责产卵,让这个家族延续下去。而和它交配的就是雄蚁,一种有翅膀的蚂蚁。头圆小,上颚不发达,触角细长。有发达的生殖器官和外生殖器,主要职能是与蚁后交配。它的命运也不济,大多和蚁后交配后就死去了。而在蚁穴中最辛勤、最勇敢的就数工蚁了。工蚁无翅,一般为群体中最小的个体,但数量最多。复眼小,单眼极微小或无。上颚、触角和三对胸足都很发达,善于步行奔走。工蚁是没有生殖能力的雌性。它们的一生都在辛苦地劳动,要不停的觅食、保卫家园、照顾蚁后产下的卵和弟弟妹妹们,就连蚁后的生活起居都要照顾好,如果不把食物喂到蚁后的嘴边,蚁后就会饿死的。
蚂蚁不但要自己出去觅食,有时还会饲养自己的“奶牛”,办有自己的畜牧厂。蚂蚁饲养的“奶牛”是蚜虫。蚜虫以植物的汁液为食。工蚁把成群的蚜虫豢养在蚁穴中,每天晚上都把这些“奶牛”驱赶到植物枝叶上,为了安全起见,每次“放牧”之前,工蚁总是先爬到树枝上把甲虫、草蛉之类的昆虫赶走,好让蚜虫安枕无忧地吃食。蚂蚁之所以饲养这些蚜虫,是因为蚜虫吸食植物的汁液,经过消化,可以产生带有甜味的粪便枣蜜露。当蚂蚁“挤奶”时,只要有触角轻轻的敲打蚜虫的腹部,蚜虫就可以分泌出蜜露。工蚁吸食后,回到巢穴内吐出,由专门储藏蜜露的工蚁储藏起来备用。看来蚂蚁们还是相当聪明的,很会过日子的呢!
当我们蹲在地上观察蚂蚁的时候,看见蚂蚁在树干或地面上川流不息的忙于搬运食物的时候,它们总是沿着一条从蚁穴到食物的固定路线来回运动的。那么,它们又是怎样在巢穴和食源之间开辟道路的哪?原来在蚂蚁的腹部末端有一些开放的腺体,能分泌一种叫信息素的化学物质。蚂蚁在外出觅食时,总是在一段路就把一小滴信息素留在路上。这样,不管走多远路都不会迷路的。外出觅食的工蚁,一旦找到美味的食物,便沿着原路回来召唤其他的蚂蚁前来搬运,沿着这条路来回搬运食物的蚂蚁多了,信息素也就越来越多,气味也越来越浓,渐渐的便行成了一条宽达几厘米的大道。如果有人在这条道路上用新鲜的泥土把它覆盖上,蚂蚁们就会迷失方向,找不到回家的方向了。
大千世界中所有的动物都有一套很特殊的生活方式,它们以其特有的方式生存着,延续着自己的种族。在这到处充满危险的世界中努力而顽强的生存着,我们人类应该尊重它们,让它们在自己的家园中美好的生活下去。
‘柒’ 外来入侵有害生物都有哪些
动物:脊椎动物:獭狸、褐家鼠、爪哇禾雀、四大家鱼、小型鱼类鰕虎鱼和麦穗鱼、食蚊鱼和胎鳉,克氏螯虾、福寿螺、非洲大蜗牛、白蚁、美国白蛾、蔗扁蛾、美洲斑潜蝇、松材线虫
植物:豚草、紫茎泽兰、大米草、水葫芦、一枝黄花。
其实对不同地方所谓入侵生物都不一样,甲之良药,乙之砒霜
‘捌’ 有害生物是指什么
有害生物: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生活、生产和生存环境造成危害的生物。
狭义仅指动物,如我们常说的“四害”,苍蝇,蚊子,老鼠,蟑螂。
广义包括动物、植物、病原微生物等。
‘玖’ 益虫和害虫生活环境和特征
蝉
俗称“知了”。一种昆虫,同翅目,蝉科。多生活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寒带较少见。蝉的幼虫期叫蝉猴、知了猴或蝉龟。最大的蝉体长4~4.8厘米,翅膀基部黑褐色。夏天在树上叫声响亮,用针刺口器吸取树汁,幼虫栖息土中,吸取树根液汁,对树木有害。蝉蜕下的壳可以做药材。
蝉是一种较大的吸食植物的昆虫,通常大约有四五公分长。它们象针一样中空的嘴里可以刺入树体,吸食树液。蝉也有不同的种类,它们的形状相似而颜色各异。蝉的两眼中间有三个不太敏感的眼点,两翼上简单地分布着起支撑作用的细管。这些都是古老的昆虫种群的原始特征。
蝉的家族中的高音歌手是一种被称作“双鼓手”的蝉。它的身体两侧有大大的环形发声器官,身体的中部是可以内外开合的圆盘。圆盘开合的速度很快,抖动的蝉鸣就是由此发出的。这种声音缺少变化,不过要比丛林金丝雀的叫声大得多。
蝉的蛹在地下度过它一生的头两三年,或许更长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它吸食树木根部的液体。然后在某一天破土而出,凭着生存的本能找到一棵树爬上去。蝉蛹经过几年缓慢的生长,作为一个能量的储存体爬出地面。它用来挖洞的前爪还可以用以攀援。
当蝉蛹的背上出现一条黑色的裂缝时,蜕皮的过程就开始了。蜕皮是由一种激素控制的。蝉蛹的前腿呈勾状,这样,当成虫从空壳中出来时,它就可以牢牢地挂在树上。蝉蛹必须垂直面对树身,这一点非常重要。这是为了成虫两翅的正常发育,否则翅膀就会发育畸形。蝉将蛹的外壳作为基础,慢慢地自行解脱,就象从一副盔甲中爬出来。整个过程需要一个小时左右。
当蝉的上半身获得自由以后,它又倒挂着使其双翼展开。在这个阶段,蝉的双翼很软,它们通过其中的体液管使之展开。体液管由液体压力而使双翼伸开。当液体被抽回蝉体内时,展开的双翼就已经变硬了。如果在一只蝉双翼展开的过程中受到了干扰,这只蝉将终生残废,也许根本无法飞行。
蛾
昆虫,种类很多,形状略似蝴蝶,但腹部短粗,静止时双翅平伸,常在夜间活动,有趋光性。幼虫一般称毛虫,多为农业害虫。
绝大多数在夜间飞行的昆虫,约150,000多种,与蝴蝶、弄蝶组成鳞翅目(Lepidoptera)。
体大小悬殊,翅展从约4公厘至将近30公分(0.16吋至1呎左右)。适应力强,除两极外到处皆有。翅、体和足均覆以一触即落的粉末状鳞片。相较于蝴蝶,蛾体比蝶粗壮,色暗。蛾也有羽状或粗的触角。休止时翅像帐篷一样折叠覆盖身体,或包覆整个身体,或向两侧伸展,而蝴蝶则把翅折叠与背垂直。
生活周期与鳞翅目其他种类相似,分为4期,即卵、幼虫、蛹和成虫。多数种类的幼虫和成虫吃植物。尤其幼虫最会破坏观赏树和灌木,甚至许多重要经济植物。蛾类幼虫中为害最烈的是螟铃(bollworm)和尺蠖(measuring worm)。有些蛾(尤其是谷蛾科〔Tinidae〕的衣绒)吃毛皮、丝和羽毛。
较有名的蛾科包括:麦蛾科(Gelechiidae),危害棉花、玉米、番茄和其他作物的螟铃就属于此科;卷蛾科(Tortricidae),卷蛾是森林害虫;毒蛾科(Lymantriidae),包括毒蛾以及森林害虫舞毒蛾;灯蛾科(Arctiidae)的灯蛾有许多颜色鲜艳的热带种;小卷蛾科(Olethreutidae)包括几种有害的种类,如苹果小卷蛾和梨木食心虫;夜蛾科(Noctuidae),包括夜蛾,是鳞翅类(21,000种)最大的科;天蚕蛾科(Saturniidae),即大桑蚕,包括最大的蛾;尺蛾科(Geometridae)包括尺蠖蛾、波蛾、凤蛾和地毯尺蛾。
蜻蜓 (Dragonfly)多彩昆虫的一种,四个大翅膀是其最明显的特征。出现在泥盆纪时期。到了石炭记时期,出现翅距超过七十公分长的种类。它们至今仍可见,而在交配时,通常一前一后地飞行。它们将卵产在水中,而幼虫有鳃状构造用以辅助呼吸。
蜻蜓(拼音:qingting,英文名:Dragonfly)
可分为蜻蜓类的差翅亚目和豆娘类的束翅亚目,另有将日本大绿和在印度发现的一种蜻蜓等仅二种划为间翅亚目的。大型昆虫,也是有翅亚纲里的最原始的昆虫。翅发达,前后翅等长而狭;头部可灵活转动,触角短,复眼发达,有三个单眼,咀嚼式口器强大有力。雄虫交配器位于腹部二、三节腹板上。不完全变态,幼虫“水虿”生活在水中,用极发达的脸盖捕食。无论成虫还是幼虫均为肉食性,多食害虫。约有5000余种,在我国约300种,最常见的蜻蜓有3种:碧伟蜓、黄蜓和豆娘,这3种蜻蜓基本上代表了蜻蜓目的各个科,即代表了大型、中型和小型蜻蜓。。
一般体型较大,翅长而窄,膜质,网状翅脉极为清晰,飞行能力很强,每秒钟可达10米,既可突然回转,又可直入云霄,有时还能后退飞行。休息时,双翅平展两侧,或直立于背上。前翅和后翅不相似,后翅常大于前翅。翅的前缘,近翅顶处,各有1个翅痣,呈长方形或方形,可保持翅的震动规律性,并可防止因震颤而折伤。头部能灵活转动,复眼1对,较大,约占头部的1/2,约由28000多只小眼组成,是世界上“眼睛”最多的动物。视觉极为灵敏,单眼3个;触角1对,细而较短;咀嚼式口器。腹部细长、扁形或呈圆筒形,末端有肛附器。足细而弱,上有钩刺,可在空中飞行时捕捉害虫。下雨前喜低空往返飞行。雌雄交尾也在空中进行。多数雌虫在水面飞行时,分多次将卵“点”在水中,也有的将腹部插入浅水中将卵产于水底。稚虫水虿,在水中用直肠气管鳃呼吸。一般要经11次以上蜕皮,需时2年或2年以上才沿水草爬出水面,再经最后蜕皮羽化为成虫。稚虫在水中可以捕食孑孓或其他小型动物,有时同类也相残食。成虫除能大量捕食蚊、蝇外,有的还能捕食蝶、蛾、蜂等害虫,实为益虫。
常见的蜻蜓如蓝面蜓多分布于浙江、四川等省;长痣绿蜓分布在华北一带;黄蜻全国多省有分布;玉带蜻仅产于我国,主要分布于北京、江苏和福建等省市。
蜻蜓飞得很快,有些飞行时速可达100公里,而它又能在空中短暂停身不动。它飞行前进时不能灵活改变方向,要定住身体然后转向。在休息时翅膀仍旧外伸,即不能折叠翅膀,所以停留的地方要有相当的空间,多半在枝头或叶顶。
蜻蜓的交配也在飞行中进行。雄蜻蜓用腹部末端的钩状物抓紧雌蜻蜓的颈部;雌蜻蜓腹部由下向前弯,把生殖孔接到雄蜻蜓腹部第二节下面的贮存精子器官,而后雄蜻蜓进行授精。蜻蜓为什么用尾巴点水?蜻蜓和其他许多昆虫都不一样,它的卵是在水里孵化的,幼虫也在水里生活,所以们它点水实际上是在产卵。雌蜻蜓产卵到水里面,多数是在飞翔时用尾部碰水面,把卵排出。我们常见的所谓“蜻蜓点水”,就是它产卵时的表演。
蜜蜂 英文名:Bee Honeybee
昆虫纲膜翅目蜜蜂总科的通称。有产蜜价值并广泛饲养的主要是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和中华蜜蜂(或称东方蜜蜂)(Apis cerana)。有前胸背板不达翅基片,体被分枝或羽状毛,后足常特化为采集花粉的构造的蜂类。成虫体被绒毛,足或腹部具由长毛组成的采集花粉器官。口器嚼吸式,是昆虫中独有的特征。全变态。全世界已知约1.5万种,中国已知约1000种 。有不少种类的产物或行为与医学(如蜂蜜、王浆)、农业( 如作物传粉 )、工业( 如蜂蜡、蜂胶)有密切关系,它们被称为资源昆虫。
蜜蜂总科共有8个科∶1. 分舌蜂科(Colletidae),是较原始的类群,黄蜂状,有5或6个亚科,约45属3,000种;2. 地花蜂科(Andrenidae),体型中等且独栖的地花蜂,包括一些寄生种;3. 集蜂科(Halictidae, 地花蜂或打洞蜂),某些种会被汗液吸引,故又称汗蜂,最着名的汗蜂是Dialictus zephyrus; 4. Oxaeidae科,一种体型大、飞行速度快的蜜蜂,构造类似地花蜂科的蜜蜂;5. 准蜜蜂科(Melittidae),介于低等与高等间的一种过渡蜂;6. 切叶蜂科(Megachilidae, 切叶蜂、泥匠蜂),以其精巧的筑巢结构而着名;7. Anthophoridae科(包括木匠蜂和布谷蜂),有3个亚科的大科,曾一度被认为是蜜蜂科的一个亚科;8. 蜜蜂科(Apidae),包括熊蜂、挖地蜂或地花蜂。
【生活习性】
蜂在巢室内产卵,幼虫在巢室中生活,营社会性生活的幼虫由工蜂喂食,营独栖性生活的幼虫取食雌蜂贮存于巢室内的蜂粮,待蜂粮吃尽,幼虫成熟化蛹,羽化时破茧而出。家养蜜蜂一年繁育若干代,野生蜜蜂一年繁育1~3代不等。以老熟幼虫、蛹或成虫越冬 。 一般雄性出现比雌性早,寿命短,不承担筑巢、贮存蜂粮和抚育后代的任务。雌蜂营巢、采集花粉和花蜜,并贮存于巢室内,寿命比雄性长。
蜜蜂以植物的花粉和花蜜为食。食性可分为3类 :①多食性,即在不同科的植物上或从一定颜色的花上(不限植物种类)采食花粉和花蜜,如意蜂和中蜂。② 寡食性,即自近缘科、属的植物花上采食,如苜蓿准蜂。③单食性,即仅自某一种植物或近缘种上采食,如矢车菊花地蜂。蜜蜂各种类采访的花朵与口器的长短有密切关系:例如隧蜂科、地蜂科、分舌蜂科等口器较短的种类采访蔷薇科、十字花科、伞形科、毛茛科开放的花朵;而切叶蜂科、条蜂科和蜜蜂科的种类由于口器较长,则采访豆科、唇形科等具深花管的花朵。
蚊子
蚊子的平均寿命不长,雌性为3-100天,雄性为10-20天。
蚊子有雌雄之分,雄蚊触角呈丝状,触角毛一般比雌蚊浓密。它们的食物都是花蜜和植物汁液。雌蚊需要叮咬动物以吸食血液来促进内卵的成熟。
蚊子的唾液中有一种具有舒张血管和抗凝血作用的物质,它使血液更容易汇流到被叮咬处。蚊子唾液中的物质,让被叮咬者的皮肤出现起包和发痒症状。
蚊子每次叮咬吸吮大约五千分之一毫升的鲜血,每次饱餐一顿之后,蚊子通常是在出生地2公里范围内活动,不过最远情动距离可达180公里。
每只雌蚊子一生产卵总数约为1000-3000个,它们一般把卵子产于水面,两天后孵化成为水生的幼虫——孑孓。孑孓以水中的藻类为食,它们经历4次脱皮后才成长为蛹,漂浮在水面上,最终蛹表皮破裂,幼蚊诞生。
蚊子的生活史包括卵、幼虫、蛹、成虫4部分,一般卵1-2天,幼虫期5-7天,蛹2-3天,成虫羽化至吸血产卵3-7天,整个世代1-2周左右。
吸血习性:
蚊也是通过吸血传播疾病的,了解蚊的吸血习性能察知其与疾病的关系。
只有雌蚊才吸血,雄性不会吸血。雌蚊必须吸血其卵巢才能发育,繁衍后代。雌蚊多在羽化后2-3天开始吸血,温、湿度,光照等多种因素可影响蚊的吸血活动。气温在10°C以上时开始吸血;一般伊蚊多在白天吸血,按蚊、库蚊多在夜晚吸血;有的偏嗜人血,有的蚊则爱吸家畜的血,但没有严格的选择性,故蚊可传播人兽共患病。
栖息习性:
掌握蚊的栖息习性是制定灭蚊措施的依据。
蚊羽化后和吸血后均须寻找地方栖息,一般讲蚊喜欢在隐蔽、阴暗和通风不良的地方栖息,如屋内多在床下、柜后、门后,墙缝以及畜舍、地下室等,室外多在草丛、山洞、地窖、桥洞、石缝等处。
据吸血后栖息习性不同把蚊分为以下三种:家栖型:如微小按蚊、嗜人按蚊。半家栖型:如中华按蚊、日月潭按蚊等吸血后有些在室内,有些到室外栖息。野栖型:如大劣按蚊、白纹伊蚊等吸血后要飞到室外消化胃内的血液。
蚊子主要的危害是传播疾病。据研究,蚊子传播的疾病达80多种之多。在地球上,再没有哪种动物比蚊子对人类有更大的危害。
疟疾这种病是由疟蚊传染的。 疟疾又称瘴气。据1935年卫生署的调查,在瘴气盛行的区域里,居民血液内有疟原虫的占50%,患恶性疟疾的占72%。1936年江苏皋县因患疟疾死亡二万人左右,1876年开凿巴拿马运河时曾因黄热病及疟原死了无数的工人,以致1889年不得已而停工。后经昆虫学家解决了蚊子的问题才得以继续完成运河工程。1930年远东热带病医学会的报告指出:泰国每年死于虎口约50人,而死于疟疾者达五万人。
蝗虫(grasshopper)又名“蚱蜢”、“草螟”、“ 蚱蚂”、“ 蚂蚱”。
蝗科(Acrididae)与螽斯科(Tettigoniidae)昆虫。栖息在各种场所,在热带森林低洼地、半干旱区和草原最多。头部触角、触须、腹部的尾须以及腿上的感受器都可感受触觉。味觉器在口内,触角上有嗅觉器。第一腹节的两侧或前足胫节的基部有鼓膜司听觉。复眼司视觉,单眼感光。草食性,少数种是作物的重要害虫。后足腿节粗壮,适于跳跃。雄虫以左右翅相摩擦或以后足腿节的音锉摩擦前翅的隆起脉而发音。有的种类飞行时也能发音。有的栖所特异,如南美的Marellia remipes在漂浮植物上度过大半生,能游泳,产卵于水生植物上。蝗虫一般大型,某些种类(如南美的巴西排点褐蝗〔Tropidacris latriellei〕)长度超过11公分。有的地区以蝗虫为食品。天敌有鸟、蛙和蛇。
特征:通常为绿色、 褐色或黑色,头大,触角短;前胸背板坚硬, 像马鞍似 的向左右延伸到两侧,中、后胸愈合不能活动。脚发达,尤其后腿的肌肉强劲有力,外骨骼坚硬,使它成为跳跃专家,胫骨还有尖锐的锯刺,是有效的防卫武器,产卵器没有明显的突出,是和螽斯最大的分别。
蝗虫的头部除有触角外,还有一对复眼,这是主要的视觉器官。同时,还有3个单眼,仅能够感光。头部下方有一个口器,是蝗虫的取食器官。蝗虫的口器是由上唇(1片)、上颚(1对)、舌(1片)、下颚(1对)、下唇(1片)组成的。它的上颚很坚硬,适于咀嚼,因此这种口器叫做咀嚼式口器。
在蝗虫腹部第一节的两侧,有一对半月形的薄膜,是蝗虫的听觉器官。在左右两侧排列得很整齐的一行小孔,就是气门。从中胸到腹部第8节,每一个体节都有一对气门,共有10对。每个气门都向内连通着气管(下图)。在蝗虫体内有粗细不等的纵横相连的气管,气管一再分支,最后由微细的分支与各细胞发生联系,进行呼吸作用。因此,气门是气体出入蝗虫身体的门户。
食性:喜欢吃肥厚的叶子,如甘薯、空心菜等。
变态:不完全变态。
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昆虫纲。
交尾后的雌蝗虫把产卵管插入 10cm 深的土中,再产下约50粒的卵。
产卵时,雌虫会分泌白色的物质形成圆筒形栓状物,然后再把卵粒产下。
蝗虫的发育过程比较复杂(下图)。它的一生是从受精卵开始的。刚由卵孵出的幼虫没有翅,能够跳跃,叫做跳蝻。跳蝻的形态和生活习性与成虫相似,只是身体较小,生殖器官没有发育成熟,因此又叫若虫。若虫逐渐长大,当受到外骨骼的限制不能再长大时,就脱掉原来的外骨胳,这叫蜕皮。若虫一生要蜕皮5次。由卵孵化到第一次蜕皮,是1龄,以后每蜕皮一次,增加1龄。3龄以后,翅芽显着。5龄以后,变成能飞的成虫。可见,蝗虫的个体发育过程要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像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做不完全变态。 昆虫由受精卵发育到成虫,并且能够产生后代的整个个体发育史,称为一个世代。蝗虫在我国有的地区一年能够发生夏蝗和秋蝗两代,因此有两个世代。
这是已发育19天的卵;在24℃左右, 蝗虫的卵约21天即可孵化。 孵化的若虫自土中匐匍而出,此时其外形和成虫很像,只是没有翅,体色较淡。幼虫在最初的一、二龄长得更像成虫,但头部和身体不成比例。到了三龄长出翅芽,这是四龄翅芽已很明显了。五龄时若虫已将老熟再取食数日就会爬到植物上,身体悬垂而下,静待一 段时间,成虫即羽化而出。
形态及生活习性: 蝗虫的成虫及幼虫均能以其发达的咀嚼式口器嚼食植物的茎、叶。
蝗虫善飞善跳,头部的一对触角是嗅觉和触觉合一的器官。它的咀嚼式口器有一对带齿的发达大颚,能咬断植物的茎叶。它后足强大,跳跃时主要依靠后足。蝗虫飞翔时,后翅起主要作用,静止时前翅覆盖在后翅上保护作用。雌虫的腹部末端有坚强的“产卵器”,能插入土中产卵,蝗虫产卵场所大都是湿润的河岸、湖滨及山麓和田埂。每30~60个卵成一块。从卵中孵出而未成熟的蝗虫叫“蝻”,需蜕5次皮才能发育为成虫。雨过天晴,可促使虫卵大量孵化。蝗虫还具有惊人的飞翔能力,可连续飞行1~3天。蝗虫飞过时,群蝗振翅的声音响得惊人,就像海洋中的暴风呼啸
。
成虫的后脚腿节具有一列相当于弹器的乳头状突起,前翅径脉基部有相当于弦器的粗脉,二者摩擦时,振动翅的震区便可发出声音,这就是它们的发音器。蝗虫的听器也很特别,位于腹部第一节的侧方。
蝗虫俗称“蚱蜢”,台语称之为“草螟仔”。它们的生活史是卵→若虫(幼虫)→ 成虫,属不完全变态。具咀嚼式口器,为植食性昆虫。大部分不太挑食,在野外草丛中,常看到它正一口一口的啃食禾本科植物的叶片,它的触角没有螽斯那么长,呈短鞭状,但拥有强而有力的后腿,可利用弹跳来避开天敌。有时可看到两只蝗虫雄上雌下的结婚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