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一、地球的圈层结构:包括由地核、地幔、地壳组成的内部圈层和由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组成的外部圈层。地球圈层结构分为地球外部圈层和地球内部圈层两大部分。地球外部圈层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地球内圈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成岩石圈。
二、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特点:
1、地核的外核为液态或熔融状,内核为铁镍固体。地球不止一个核心,而是两个即内核和外核。地核之所以成为实心因为地心引力在此创造出的压力是地球表面压力的300万倍。地核是的高温可以达到华氏13000度,比太阳表面温度高上2000度。 地核内的铁流使物质产生巨大的磁场,可以保护地球免受外来射线的干扰。
2、地幔为铁镁固体,地幔上部的软流层为岩浆发源地。
3、地壳厚度不均,陆壳厚洋壳薄,地壳上为硅铝层,下为硅镁层。
三、地球外部各圈层的特点:
1、大气圈高度愈增大气密度愈降。
2、水圈由液、固、气三态组成,连续而不均匀分布。
3、生物圈与地壳、大气圈、水圈交叉分布且相互渗透,是包括人类在内的生命最活跃的圈层。
四、在地球外圈和地球内圈之间还存在一个软流圈,它是地球外圈与地球内圈之间的一个过渡圈层,位于地面以下平均深度约150公里处。整个地球总共包括八个圈层,其中岩石圈、软流圈和地球内圈一起构成了所谓的固体地球。对于地球外圈中的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以及岩石圈的表面,一般用直接观测和测量的方法进行研究。而地球内圈主要用地球物理的方法,例如地震学、重力学和高精度现代空间测地技术观测的反演等进行研究。地球各圈层在分布上有一个显着的特点,即固体地球内部与表面之上的高空基本上是上下平行分布的,而在地球表面附近,各圈层则是相互渗透甚至相互重叠的,其中生物圈表现最为显着,其次是水圈。
⑵ 生物圈分布的特点有哪些
生物圈(biosphere)地球表层中的全部生物和适于生物生存的范围,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的生物生存环境的总体。范围包括整个水圈、岩石圈的上部(风化壳)和大气圈的下部(对流层)。
生物圈特征-区域性
⑶ 生物圈的结构
地球表层由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构成,三圈中适于生物生存的范围就是生物圈。水圈中几乎到处都有生物,但主要集中于表层和浅水的底层。世界大洋最深处超过11000米,这里还能发现深海生物。限制生物在深海分布的主要因素有缺光、缺氧和随深度而增加的压力。大气圈中生物主要集中于下层,即与岩石圈的交界处。鸟类能高飞数千米,花粉、昆虫以及一些小动物可被气流带至高空,甚至在22000米的平流层中还发现有细菌和真菌。限制生物向高空分布的主要因素有缺氧、缺水、低温和低气压。在岩石圈中,生物分布的最深记录是生存在地下2500~3000米处石油中的石油细菌,但大多数生物生存于土壤上层几十厘米之内。限制生物向土壤深处分布的主要因素有缺氧和缺光。由此可知,虽然生物可见于由赤道至两极之间的广大地区,但就厚度来讲,生物圈在地球上只占据薄薄的一层。
⑷ 什么是生物圈,生物圈的主要组成
1、生物圈(biosphere)是指地球上凡是出现并感受到生命活动影响的地区,是地表有机体包括微生物及其自下而上环境的总称,是行星地球特有的圈层。它也是人类诞生和生存的空间。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生物圈是自然灾害主要发生地,它衍生出环境生态灾害。生物圈是地球上凡是出现并感受到生命活动影响的地区,是地表有机体包括微生物及其自下而上环境的总称,是行星地球特有的圈层。它也是人类诞生和生存的空间。生物圈的范围是:大气圈的底部、水圈大部、岩石圈表面。
2、生物圈的主要组成:主要由生命物质、生物生成性物质和生物惰性物质三部分组成。
生命物质又称活质,是生物有机体的总和;生物生成性物质是由生命物质所组成的有机矿物质相互作用的生成物,如煤、石油、泥炭和土壤腐殖质等;生物惰性物质是指大气低层的气体、沉积岩、粘土矿物和水。
(4)生物圈的结构及特点有哪些扩展阅读:
生物圈的概念、要领是由奥地利地质学家休斯(E.Suess)在1875年首次提出的,是指地球上有生命活动的领域及其居住环境的整体。它包括海平面以上约10000米至生物圈的要领,是指地球上有生命活动的领域及其居住环境的整体,下11000米处。
其中包括大气圈的下层,岩石圈的上层,整个土壤圈和水圈。但绝大多数生物通常生存于地球陆地之上和海洋表面之下各约100 m厚的范围内,如果把地球看作一个足球大小,那么生物圈就比一张纸还要薄。
⑸ 生物圈的组成
构成生物圈的生物种类极其繁多,现今地球上已被发现和鉴别、定名的就达200 万种,其中动物约150万种、植物约50万种。实际上,这个数字与地球上真正存在的生物种类的数量还相差甚远。因为被人们认识和发现的只是生物圈中的一部分,还有相当的一部分还不为人们所知,有些生物是朝生暮死,所以生物圈中的生物种类很难有一个较准确的统计数字。
在生物的分类中,最大的一级单位是界,其次是门,门以下依次是纲、目、科、属、种。其中,种即物种的概念,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生物发展过程中在一定阶段客观存在的生物类别。目前对种的定义是具有共同的起源、相同的形态特征、能相互交配繁殖后代的一类生物群体。
生物圈的生物,按其性状特征可分为四类,即原核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生物依据与营养物之间的关系,可分为自养生物与异养生物。植物是依靠光合作用制造食物,不需要运动器官,称为自养生物。而动物是吞食者,以植物或猎物为食,它们需要通过运动寻找并大量消耗食物,称为异养生物。
原核生物界 是一类起源古老、结构简单的原始生物,其细胞为原核细胞,细胞内只有核物质,没有明显的核膜,可以说是没有真正的细胞核。这类生物基本上是单细胞,也有多细胞集合而成的个体。原核生物主要包括细菌和蓝绿藻。
真菌界 是一类低等的真核生物(真菌、植物、动物均为真核生物),它没有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主要营养方式为腐生、寄生的共生。真菌分布广泛,与人类关系十分密切,许多种类可供食用或医用等,如酵母菌、青霉、蘑菇、木耳等。
植物界 是生物中较大的一个类群,现已知约有50 万种,遍布全球。其特点是可进行光合作用,为自养生物。根据有无根、茎、叶的分化以及有无胚,分为低等和高等植物。藻类植物无根、茎、叶的分化,无胚,为低等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为高等植物。
动物界 是种类最多的生物,目前已知约150 万种。动物以植物、动物或微生物为食,为异养生物。动物按有无脊椎分为无脊椎动物门和脊椎动物门两大类,无脊椎动物门包括原生动物、海绵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纲)等;脊椎动物门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纲)等。
人类可以说是目前主宰世界的最高级的动物,人类创造了现代辉煌的文明。从生物学上来说,人是一种动物,是高等哺乳动物中灵长类的一种。具体在生物分类中,人属于动物界脊椎动物门哺乳动物纲灵长目人科人属人种。这里的人种是物种的概念,我们现在世界各地的人都属于一个物种,即现代人(modern homo erectus)。它不同于我们通常所说的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和棕种人等,后者一般是指种族的概念。
⑹ 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由什么构成的,请详细介绍说明各个圈层结构的特点
地球外圈可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1.大气圈:地球就被这一层很厚的大气层包围着。大气层的成分主要有氮气,占78.1%;氧气占20.9%;氩气占0.93%;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稀有气体(氦气、氖气、氩气、氪气、氙气、氡气)和水蒸气。大气层的空气密度随高度而减小,越高空气越稀薄。大气层的厚度大约在1000千米以上,但没有明显的界限。整个大气层随高度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
2.水圈:是地球外圈中作用最为活跃的一个圈层,也是一个连续不规则的圈层。它与大气圈、生物圈和地球内圈的相互作用,直接关系到影响人类活动的表层系统的演化。水圈也是外动力地质作用的主要介质,是塑造地球表面最重要的角色。它指地壳表层、表面和围绕地球的大气层中存在着的各种形态的水,包括液态、气态和 固态的水。地球上的总水量约有 1,360,000, 000 立方公里。海洋占了1,320,000,000立方公里(97.2地球上的水以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形式存在于空中、地表和地下,这些水不停地运动着和相互联系着,以水循环的方式共同构成水圈。是地球外圈中作用最为活跃的一个圈层。
3.生物圈:生物圈(Biosphere)是指地球上所有生态系统的统合整体,是地球的一个外层圈,其范围大约为海平面上下垂直约10公里。它包括地球上有生命存在和由生命过程变化和转变的空气、陆地、岩石圈和水。从地质学的广义角度上来看生物圈是结合所有生物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全球性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与岩石圈、水圈和空气的相互作用。生物圈是一个封闭且能自我调控的系统。地球是整个宇宙中唯一已知的有生物生存的地方。
⑺ 急急急~生物圈的特点是什么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是有生命活动的圈层,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生物圈同大气对流层、岩石圈上部、水圈相互交错,组成一个巨大的复杂的自然综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