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活在水中的生物有哪些
我国的水生物种类很多,介绍一下我国一级保护动物中的水生物好了.
中华鲟
中华鲟,又称鳇鱼,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属于软骨硬鳞鱼类,身体长梭形,吻部犁状,基部宽厚,吻端尖,略向上翘.口下位,成一横列,口的前方长有短须.眼细小,眼后头部两侧,各有一个新月形喷水孔,全身披有棱形骨板五行.尾鳍歪形,上叶特别发达.
2. 水里最大的动物是什么呢
蓝鲸是地球上目前的最大的动物,一头成年蓝鲸能长到曾生活在地球上的最大恐龙——长臂龙体重的2倍多,非洲公象体重的30倍左右.
蓝鲸是真正的海上巨兽,平均长度约26米,最高记录为33.5米,平均体重150吨.这样的巨兽需要大量的食物,一头成年蓝鲸一天消耗100万卡左右的热量,相当于1吨磷虾,磷虾是它 的大宗食物.蓝鲸游入浅滩,吞进满口的水和磷虾.磷虾被充当活塞的舌头过滤出来,舌头迫使水通过悬挂于上颚两侧的似大筛子结构的鲸须流出去.一头蓝鲸的舌头厚3米多,其重 量比一头大象还重
3. 水生生物有哪些
地球上大多数生活在水中,都属于水生生物。主要由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鱼类,大型水草组成。 浮游植物主要是藻类(浒苔,紫菜,海带) 浮游动物有轮虫,枝角类(养鱼喂的鱼虫),桡足类(卤虫)等 底栖动物有端足类,贝类(河蚌,蛤蜊),螺类(田螺,钉螺),虾蟹等 水草有挺水植物(芦苇,荷花),浮水植物(睡莲,王莲),沉水植物(金鱼藻,苦草),漂浮植物(水葫芦,浮萍)。 我对浮游动物和水草了解比较多,其他的记忆有限,还有很多种类不记得了
4. 哪些动物生活在水里
生活在水里的动物有:
1、鱼:
鱼类是以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和凭上下颌摄食的变温水生脊椎动物,属于脊索动物门中的脊椎动物亚门,一般人们把脊椎动物分为鱼类、鸟类、爬行类、哺乳类、两栖类五大类。
2、水母:
水母是水生环境中重要的浮游生物,包括刺丝胞动物钵水母纲、十字水母纲、立方水母纲动物。水母是一种非常漂亮的水生动物。它的身体外形就像一把透明伞,伞状体的直径有大有小,大水母的伞状体直径可达2米。伞状体边缘长有一些须状的触手,有的触手可长达20-30米。
3、海星:
海星,是棘皮动物中结构生理最有代表性的一类。体扁平,多为五辐射对称,体盘和腕分界不明显。生活时口面向下,反口面向上。腕腹侧具步带沟,沟内伸出管足。内骨骼的骨板以结缔组织相连,柔韧可曲。体表具棘和叉棘,为骨骼的突起。
4、乌龟:
乌龟是龟科、拟水龟属爬行动物。头小,不及背甲宽的1/4,头顶前部平滑,后部皮肤具细粒状鳞;吻端向内侧下斜切,喙缘的角质鞘较薄;下颚左右齿骨间的交角小于90°。背甲较平扁,具3条纵棱,四肢略扁平,指、趾间均具蹼,具爪。
5、乌贼:
乌贼本名乌鲗,又称花枝、墨斗鱼或墨鱼。是软体动物门头足纲乌贼目的动物。乌贼遇到强敌时会以“喷墨”作为逃生的方法并伺机离开,因而有“乌贼”、“墨鱼”等名称。其皮肤中有色素小囊,会随“情绪”的变化而改变颜色和大小。
5. 我国水生生物种群最大的是
贝尔彻海蛇、石鱼、水母。
我国水生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具有特有程度高、孑遗物种多等特点,在世界生物多样性中占据重要地位。
我国江河湖泊众多,生境类型复杂多样,为水生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和繁衍空间,尤其是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和辽河等重点流域。
长江流域有淡水鲸类2种,鱼类424种,浮游植物1200余种(属),浮游动物753种(属),底栖动物1008种(属),水生高等植物1000余种。
黄河流域有鱼类130种,底栖动物38种(属),水生植物40余种,浮游生物333种(属)。流域内分布有秦岭细鳞鲑、水獭、大鲵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6. 史前世界上最大的水下生物
蓝鲸(学名:Balaenoptera musculus)是一种海洋哺乳动物,属于须鲸亚目。共有四个亚种。蓝鲸被认为是已知的地球上生存过的体积最大的动物,长可达33米,重达200吨。
7. 水生物有哪些
水生微生物如:菌类,草履虫,囊虫
水生植物如:荷,睡莲,蓝藻,绿藻,水葫芦
鱼类如:鲤,鳅,鳝,
两栖类如:大鲵,蝾螈,蛙类
水生甲壳类如:蚌,蛤蜊
水生昆虫如:龙虱,水蜘蛛,水猎蝽
水生哺乳类:江豚,海豚
8. 在水中生活的生物有哪些
我国的水生物种类很多,介绍一下我国一级保护动物中的水生物好了.
中华鲟
中华鲟,又称鳇鱼,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属于软骨硬鳞鱼类,身体长梭形,吻部犁状,基部宽厚,吻端尖,略向上翘.口下位,成一横列,口的前方长有短须.眼细小,眼后头部两侧,各有一个新月形喷水孔,全身披有棱形骨板五行.尾鳍歪形,上叶特别发达.
中华鲟有一亿多年的悠久历史,如此古老鱼类已经不多.
中华鲟生理结构特殊,既有古老软脊鱼的特征,又有现代诸多硬骨鱼的特征.形近鲨鱼,鳞片呈大形骨板状;鱼头为尖状,口在颌下.从它身上可以看到生物进化的某些痕迹,所以被称为水生物中的活化石,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是长江中的瑰宝!
中华鲟是一种大型洄游性鱼类,最大的个体可以达到400-500公斤.平时,中华鲟栖息于北起朝鲜西海岸,南至我国东南沿海的沿海大陆架地带.在海洋里生活了9-18年后,性腺发育接近成熟时,便成群接队向长江洄游,到达长江上游四川宜宾一带和金沙江下段繁殖.
由于葛洲坝工程的兴建将其洄游的通道堵死,以致濒临灭绝,为举世所关注.为了避免绝种的恶果,国家在宜宾建立了中华鲟科研机构;在坝下修建了蓄养池.对它们或在蓄养池中人工授精催产,孵化繁殖,或运送过坝放入上游,以保护种群.这些措施已见成效,比较有效地减低了和工程相伴而生的破坏与损失.
白暨豚是一种类似海豚而生活于江湖中的淡水哺乳动物,身体呈纺锤形,全身皮肤裸露无毛,具长吻,眼小而退化;声纳系统特别灵敏,能在水中探测和识别物体.背鳍呈钝三角形,鳍肢与尾鳍均向水平方向平展.体背部青灰色,腹部白色,新生幼兽的体色比成体深.雌体腹部生殖裂两侧各有一个乳裂,雄体肛门前方有一个盲状小孔.截至目前,已发现的最大雌性个体长253厘米,重237千克;最大雄性个体长216厘米,重125千克.
白暨豚生活于长江中下游附近多沙洲、边滩并有大、小支流与干流相连的地段.喜欢群居,尤其在春天交配季节,集群行为就更明显.每群一般2~6头.其活动范围广,但对水文条件要求较高,经常在一个固定区域停留一段时间,待水文条件发生改变后,又迁入另一地域.以鱼类为食.白暨豚两年繁殖一次,每胎1仔,出生时体长80厘米左右.
文昌鱼
文昌鱼是一种动物珍宝.据科学家研究,它早在五亿多年前就出现,至今仍保持着古代的特性及原始性状.这为研究鱼类的起源和无脊椎动物进化历史,提供了活的证据.在中国,文昌鱼只分布在福建、青岛、台湾等地.据说文昌两字源出于文昌帝君.我国厦门盛产的文昌鱼是闻名于世的,它体长5厘米左右,全身半透明,肌节清晰可见,体型左右侧扁,身体两头尖中央宽,象条扁担,所以有”扁担鱼”之称.它的外形虽然像一条无头的鱼,但它没有脊椎骨,仅靠一根棒状的脊索支撑着全身,而且也没有上下颌,所以文昌鱼不能算鱼,是无脊椎动物到脊椎动物的过渡类型,称头索动物,在动物的演化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弱小的文昌鱼虽无自卫能力,但有惊人的钻沙本领,它喜欢生活在夹有少量贝壳的粗沙里,这样便于钻洞和呼吸,平时它总是把身体后端插入沙中,仅露出前端触须部分呼吸和觅食.它白天躲在沙中,夜间出来活动觅食.
胭脂鱼
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又名黄排.鱼纲,胭脂鱼科.红色具黑条纹.体侧扁而高,斜方形.头小,唇肥厚外翻,呈吸盘状.长一米余,一般20余斤,最大30多公斤.是长江上游重要经济鱼类之一,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除食用外,小规格鱼有很强的观赏价值.其产卵场主要分布在宜宾市附近的长江、岷江和金沙江的屏山以下江段,现今此鱼日渐稀少,省水产研究所及宜宾珍稀水生动物研究所已成功地进行了胭脂鱼的人工内塘繁殖.
9. 水生物和陆地生物有哪些
陆地的生物有各种各样的动物和植物,包括爬行动物,鸟类,哺乳动物,花草树木,农作物;
水生的有各种鱼类,藻类,草履虫,变形虫,水螅,水母,虾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