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生物体内能量转化都遵循什么学的规律
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能量在量方面的变化,遵循自然界最普遍、最基本的规律,即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指出:“自然界的一切物质都具有能量,能量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而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在能量转换和传递过程中能量的总量恒定不变”。
能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换成人们所需要的各种形式的能量。例如,煤燃烧后放出热量,可以用来取暖;可以用来生产蒸汽,推动蒸汽机转换为机械能,推动汽轮发电机转变为电能。电能又可以通过电动机、电灯或其它用电器转换为机械能、光能或热能等。又如太阳能,可以通过聚热气加热水,也可以产生蒸汽用以发电;还可以通过太阳能电池直接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当然,这些转换都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❷ 什么是生物六大基本特征
生物的特征
1、有共同的物质和结构基础
2、有新陈代谢现象
3、有应激性
4、有生长,发育,生殖的现象
5、有遗传变异的特征
6、能够适应一定环境和改变环境
病毒是一种特殊的生物,当它寄生在宿主细胞中时,才会表现为一部分基本特征如能新陈代谢,能繁殖,能遗传变异,所以被认为是生物
当它不寄生时,就没有这些特征
❸ 生物的六大基本特性
生物有六大基本特征:
1.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都具有新陈代谢的作用
3.都具有应激性
4.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
5.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6.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改变环境
新陈代谢是最基础的(注意不是基本),什么意思呢? 生物生长发育、应激性等特征都是需要能量的,这是建立在新陈代谢的基础上的。简单的说,新陈代谢是其他特征的基础的环境,也能改变环境凡是不具备上述其它特征的物体都不是生物。
❹ 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什么
生物有六大基本特征:
1.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都具有新陈代谢的作用
3.都具有应激性
4.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
5.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6.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改变环境。
❺ 什么是生物六大基本特征
生物的六大基本特征
1.生物体共同的物质基础(蛋白质、核酸)与结构基础(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新陈代谢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新陈代谢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是生物与非生物的本 质区别,生长现象、应激性、生殖和发育、遗传和变异是在新陈代谢的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生命现象
3.应激性和适应性
❻ 生物学的三大定律是哪些
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和分离定律
分离定律:因为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的遗传给后代。自由组合定律:因为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
❼ 简述生物的六大共同特征是什么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7)生物的六队基本定律是什么扩展阅读:
人们对“生命”下一个科学的定义十分困难,至今还没有一个为大多数科学家所接受的关于生命的定义。但是从错综复杂的生命现象中,我们仍然可以找到生物的一些共性,即生命的基本特征。
参考资料:生物基本特征 网络
❽ 生物中的自由组合定律是什么
1.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2. 实质
(1)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2)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3.适用条件
(1)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
(2)细胞核内染色体上的基因。
(3)两对或两对以上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❾ 生物遗传学的加法定律和乘法定律是什么和具体内容,请说重点
1.加法原理
做一件事,完成它有n类方法,第一类有m1种,第二类有m2种,……,第n类有mn种,那么样完成这件事共有:N=m1+m2+…+mn种方法。
2.乘法原理
做一件事,完成它需要n个先后步骤,做第一步有m1种不同的方法,做第二步有m2种不同的方法,……,做第n步有mn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
N=m1×m2×…mn种方法。
❿ 生物三大定律
三大基本定律分别是基因分离定律、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基因的连锁和交换定律
分离定律
内容及阐释
在杂合子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当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开,分别进入两个配子当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遗传学三大基本定律
分离规律是遗传学中最基本的一个规律。它从本质上阐明了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是以自成单位的基因存在的。
基因作为遗传单位在体细胞中是成双的,它在遗传上具有高度的独立性,因此,在减数分裂的配子形成过程中,成对的基因在杂种细胞中能够彼此互不干扰,独立分离,通过基因重组在子代继续表现各自的作用。这一规律从理论上说明了生物界由于杂交和分离所出现的变异的普遍性。
自由组合定律
自由组合定律(又称独立分配规律)是在分离规律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多对基因间自由组合的关系,解释了不同基因的独立分配是自然界生物发生变异的重要来源之一。按照自由组合定律,在显性作用完全的条件下,亲本间有2对基因差异时,F2有2^2=4种表现型;4对基因差异,F2有2^4=16种表现型。设两个亲本有20对基因的判别,这些基因都是独立遗传的,那么F2将有2^20=1048576种不同的表现型。这个规律说明通过杂交造成基因的重组,是生物界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现代生物学解释为:当具有两对(或更多对)相对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在子一代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
连锁与互换定律
连锁与互换定律是在1900年孟德尔遗传规律被重新发现后,人们以更多的动植物为材料进行杂交试验,其中属于两对性状遗传的结果,有的符合独立分配定律,有的不符。摩尔根以果蝇为试验材料进行研究,最后确认所谓不符合独立遗传规律的一些例证,实际上不属独立遗传,而属另一类遗传,即连锁遗传。于是继孟德尔的两条遗传规律之后,连锁互换定律成为遗传学中的第三个基本定律。所谓连锁互换定律,就是原来为同一亲本所具有的两个性状,在F2中常常有连系在一起遗传的倾向,这种现象称为连锁遗传。连锁遗传定律的发现,证实了染色体是控制性状遗传基因的载体。通过交换的测定进一步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具有一定的距离的顺序,呈直线排列。这为遗传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地科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