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生物信息 > 微生物导致的食源性疾病占多少

微生物导致的食源性疾病占多少

发布时间:2022-08-12 17:39:53

微生物对食品的危害有哪些

1、细菌性危害

细菌性危害是指细菌及其毒素产生的生物性危害。按其形态,细菌分为球菌、杆菌和螺形菌;按其致病性,细菌又可分为致病菌、条件病菌和非致病菌。引起食品腐败变质。引起食源性疾病。若食品被致病菌污染,将会造成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

2、病毒性危害

病毒非常微小,不仅肉眼看不见,而且在光学显微镜下也看不见,需用电子显微镜才能察觉到。病毒对食品的污染不像细菌那么普遍,但一旦发生污染,产生的后果将非常严重。病毒一般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由排泄物传染到食物中。

携带病毒的食品加工者可导致食品的直接性污染,而污水则常导致食品的间接性污染。食品中常见的病毒有肝炎病毒,诺瓦克病毒以及一些与肠炎有关的病毒。

3、寄生虫危害

寄生虫是一类专门由寄主体内获取营养的有机体。在寄生关系中,寄生虫的中间宿主具有重大的食品安全意义。畜禽、水产是许多寄生虫的中间宿主,消费者食用了含有寄生虫的畜禽和水产品后,就可能感染寄生虫。

4、真菌性危害

食品中真菌性危害主要包括真菌及其毒素,有毒蘑菇对食品造成的危害。霉菌可以破坏食品的品质,有的产生毒素,造成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例如黄曲霉素、杂色曲霉素、赭曲霉素可以导致肝损伤,并具有很强的致病作用。与细菌毒素不同,霉菌毒素可以耐受高温。

食品腐败变质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变黏:腐败变质食品变黏主要是由于细菌生长代谢形成的多糖所致,常发生在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的食品中。常见的使食品变教的微生物有:黏液产碱杆菌、类产碱杆菌,无色杆菌属,气杆菌属,乳鼓杆菌,明串珠菌等,少数酵母也会使食品腐败变黏。

2、变酸:食品变酸常发生在碳水化合物为主的食品和乳制品中。食品变酸主要是由于腐败微生物生长代谢产鼓所致,醋酸属,丙酸属,假单抱菌属,微球菌属,乳较链球曲属和乳酸杆菌科备用细菌等;少数霉菌如根霉也会利用碳水化合物产鼓,从而造成食品腐败变质。

3、变臭:食物变臭主要是由于细菌分解蛋白质为主的食品产生有机胺、氨气、硫醉和粪奥素等所致。常见的分解蛋白质的细菌有:梭状芽抱杆菌属,变形杆菌届属,芽抱杆菌属等。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食品安全危害、网络——食物变质

Ⅱ 粮食,油料及食品上的微生物对人体有何危害

微生物作为自然界存在的一种生物与我们赖以生存的食品有着密切的关系。微生物在许多食品的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是导致食品腐败变质的元兇,因此要正确处理微生物与食品间的关系。
微生物在食品生产中的作用
我们日常食用的很多食品都是通过微生物的作用生产的。如食醋是用粮食等淀粉质为原料,经微生物制曲、糖化、酒精发酵、醋酸发酵等阶段酿制而成;发酵乳制品是用良好的原料乳经过杀菌作用接种特定的微生物进行发酵作用,产生具有特殊风味的食品;啤酒是以优质大麦芽为主要原料,大米、酒花等为辅料,经过制麦、糖化、啤酒酵母发酵等工序酿制而成的一种含有二氧化碳、低酒精度和多种营养成分的饮料酒。
像这类食品还有很多中,可见微生物在食品生产中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与此同时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受微生物的污染。
微生物与食品的腐败变质
食品在加工前、加工过程中以及加工后,都可以受到外源性和内源性微生物的污染。污染食品的微生物有细菌、酵母菌和霉菌以及由它们产生的毒素。污染途径也比较多,可以通过原料生长地土壤、加工用水、环境空气、工作人员、加工用具、杂物、包装、运输设备、贮藏环境,以及昆虫、动物等,直接或间接地污染食品加工的原料、半成品或成品。因此很可能许多食品的腐败变质在加工过程中或在刚包装完毕就已发生,已经成为不符合食品卫生质量标准的食品。食品加工过程中的清洗、消毒和灭菌以及烘烤、油炸等过程都可以使食品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明显下降,甚至完全杀灭。但由于食品原料的理化状态、食品加工的工艺方式、原料受微生物污染的程度等的差异,都会影响加工后食品中的微生物残存率。
微生物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条件:1.食品本身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各种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无机盐等都有存在只是比例上的不同。如有一定的水分和温度,就十分适意微生物的生长繁殖。2.食品所处环境的温度。当环境为低温时,会明显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速率,因而会减缓由微生物引起的腐败变质。食品处于高温环境时,如果温度超出微生物可忍耐的高限,则微生物很快死亡。如果温度在适宜生长温度以下时,则微生物的生长会随着温度的提高而加快,食品的腐败变质随之会加快。3.食品所处环境的湿度。高湿度,一方面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另一方面有利于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不会因湿度太小而使细胞体失水干缩。
减少食品微生物污染的措施
根据上述食品腐败变质的条件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减少微生物的污染。对某些食品原料所带有的泥土和污物进行清洗,以减少或去除大部分所带的微生物。干燥、降温,使环境不适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也是一项有效的措施。在加工、运输、贮藏过程中的环境、设备、辅料和工作人员,都应注意防止微生物对食品的污染。无菌密封包装是食品加工后防止微生物再次污染的有效方法。
采取防止和减少食品微生物污染腐败的保藏方法。冷藏、加热加工后保藏、干燥贮藏、辐射后贮藏、加入化学防腐剂保藏、利用发酵或腌渍贮藏食品等都是有效的保藏方法。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意义
食品因微生物腐败变质不仅对食品造成损失浪费,同时也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估计,全球每年发生食源性疾病数十亿人。发达国家(包括美国)发生食源性疾病的概率也相当高,平均每年有1/3的人群感染食源性疾病。因此我们不仅要预防和控制微生物的污染,更要求质检部门对食品中的微生物进行严格检验,让消费者吃上放心的食品。食品微生物检验具有重大意义。
食品微生物检验是衡量食品卫生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判定被检食品能否食用的科学依据之一。通过食品微生物检验,可以判断食品加工环境及食品卫生环境,能够对食品被细菌污染的程度做出正确的评价,为各项卫生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提供传染病和人类、动物和食物中毒的防治措施。食品微生物检验是以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方针,可以有效地防止或者减少食物中毒人畜共患病的发生,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同时,它对提高产品质量,避免经济损失,保证出口等方面具有政治上和经济上的重要意义。食品的微生物安全性要控制在原料、、加工等环节,而不仅仅是终产品的检验;在生产、加工、贮存、销售、制备时运用科学管理体系。更重要的是要控制微生物的污染,因为微生物的污染可能发生在食品加工的任何一个环节,甚至加热灭菌后的包装、运输和销售,都有可能出现问题。因此我们要根据微生物与食品的关系来更好的预防、控制微生物对食品的污染,让消费者真正吃到放心的食品。

Ⅲ 从生物学角度月饼的利弊

摘要 月饼受微生物污染,菌落总数超标问题最突出!

Ⅳ 什么是食品中微生物的存在的原因是什么

名称: 微生物食品主题词或关键词: 微生物 核酸 生命科学 蛋白质内容微生物都是核酸和蛋白质的实体,大多是单细胞,用发酵法生产这些单细胞微生物就可以得到极为丰富的单细胞蛋白。微生物的繁殖速度惊人,一头体重500千克的牛,每天只能合成0.5千克的蛋白质。而500千克的活菌体,只要有合适的条件,在24小时内能够生产1250千克的单细胞蛋白质。单细胞微生物制造出来的蛋白质可以制造人造肉、人造鱼、人造面粉等食品。发酵食品是人类巧妙地利用有益微生物加工制造的一类食品,具有独特的风味,丰富了我们的饮食生活,如酸奶、干酪、酒酿、泡菜、酱油、食醋、豆豉、乳腐、黄酒、啤酒、葡萄酒,甚至还可包括臭豆腐和臭冬瓜,这些都是颇具魅力而长期为人们喜爱的食品。

Ⅳ 微生物所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占总疾病总数的多少

我国尚无统一的食源性疾病报告数据。但就发病率来说,位于各类疾病总发病率的第二。

Ⅵ 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占疾病总数的多少

国家卫计委关于2013年第三季度全国食物中毒事件情况的通报显示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事件报告的中毒人数最多,占总中毒人数的55.8%,加强食品安全中的微生物检测,刻不容缓,还好现在国家法政法规越来越严格,食品企业也越来越重视自检能力建设

Ⅶ 微生物所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占疾病总数的多少

1、食物传播
所有的食物中毒都是以食物和水源为载体使致病因子进入机体引起的疾病。
2、暴发性
一起食源性疾病暴发少则几人,多则成百上千人。在发病形式上,微生物性食物中毒多为集体暴发,潜伏期较长(6~39 小时);非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为散发或暴发,潜伏期较短(数分钟至数小时)。
3、散发性
化学性食物中毒和某些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多以散发病例出现,各病例间在发病时间和地点上无明显联系,如毒蕈中毒、河豚鱼中毒、有机磷中毒等。
4、地区性
指某些食源性疾病常发生于某一地区或某一人群。例如,肉毒杆菌中毒在中国以新疆地区多见;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主要发生在沿海地区;霉变甘蔗中毒多发生在北方地区;牛带绦虫病主要发生于有生食或半生食牛肉习俗的地区。
5、季节性
某些疾病在一定季节内发病率升高。例如,细菌性食物中毒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发病率最高;有毒蘑菇、鲜黄花菜中毒易发生在春夏生长季节,霉变甘蔗中毒主要发生在2~5 月份。

Ⅷ 中国发生过那些食品安全事件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吃的安全,食的放心是人们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健康的保证。然而,在人类已进入21世纪的今天,“吃”的问题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食品安全问题的广泛存在和不断出现,已成为一个全球性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食品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保证食品安全,保障公众的健康权益,是每一个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职责,也是公共卫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食品安全的现状
1.1全球主要食品安全问题
疯牛病
疯牛病即牛海绵状脑病,最早于1985年在英国发现,到目前为止,西欧(主要是英国)已出现了18万多个病例,受累国家超过100个。人食用被疯牛病因子污染的食物,可以通过消化道感染新型克雅氏病。发病后表现为进行性痴呆,记忆丧失,共济失调,震颤,神经错乱,最终死亡。目前全世界发现病人约100例,有科学家推测处于潜伏期的病人约50万人。
O-157事件
自1996年6月从日本多所小学发生集体食物中毒事件而发现元兇为“O-157”大肠杆菌以来,日本全国至当年8月患者已达9000多人。其中7人死亡,数百人住院治疗。感染上大肠杆菌“O-157”的患者往往都伴有剧烈的腹痛、高烧和血痢。病情严重者并发溶血性尿毒症症候群(HUS)和脑炎,危及生命。“O-157”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近年来不仅在日本,而且在美国以及欧洲、大洋洲、非洲等地也发生过。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估计,“O-157”在美国每年可造成2万人生病,250至500人死亡。
禽流感
目前亚洲流行的H5N1型禽流感最早于1997年在中国香港出现。2003年12月,禽流感迅速在亚洲10个国家和地区蔓延。禽流感病毒可以通过禽传染给人,人一旦感染禽流感,死亡率非常高,约占患病者的72%。全世界已有123人感染禽流感,63人死亡。禽流感疫情2004年1月在我国广西隆安发生,到2005年,我国先后发生53起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
1.2、国内主要食品安全事件
1987年12 月至1988年2 月,上海甲型肝炎暴发流行,31万市民染上甲肝。
2001 年,江苏、安徽等地暴发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 : H7 食物中毒,造成177 人死亡, 中毒人数超过2 万人。
2003年3月19日,辽宁省海城市部分小学生及教师饮用豆奶引发食物中毒,其中涉及2556名小学生(中毒人数达292人),豆奶食物中毒的原因是,活性豆粉中的胰蛋白酶抑制素等抗营养因子未彻底灭活。
2004年4月,新闻媒体披露在安徽省阜阳市,由于被喂食几乎完全没有营养的劣质奶粉,13名婴儿夭折,近200名婴儿患上严重营养不良症。
2008年9月,婴幼儿食用人工添加三聚氰胺三鹿婴幼儿配方奶粉致结石事件被媒体披露,短短一个星期,各地报告临床诊断结石患儿6244例,死亡3例。抽检发现有20%的乳制品企业的个别批次产品含三聚氰胺。
1.3食品安全问题造成的后果
1.3.1 影响国际贸易 食品安全是国与国进行食品贸易的重要条件,也是引起贸易纠纷的重要原因。据报道,我国每年都有大量的出口食品因食品污染、农药残留、添加剂不符合卫生要求等问题而被查扣。
1.3.2 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食品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食品安全是食品品牌的安身立命之本,是食品企业的生命,保证食品安全是食品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第一位的永恒主题。一旦发生食品安全问题,企业便会立即陷入困境,难以为继。
1.3.3 影响社会经济发展 在任何社会的经济中,食品无疑都是最重要的商品之一,食品安全事件不仅可以直接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因大量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引发生产力水平下降、经济效益减少、医疗费用增加、国家财政支出上升,最终会导致国家经济发展受阻,威胁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
2、影响食品安全的公共卫生因素
2.1 食品自身携带 一方面,自然界中的动植物,有的天然成分就是有毒、有害的物质,如河豚鱼含河豚毒素,毒蘑菇中含有有毒成分,有些贝类含有神经毒,一些青菜中含有大量硝酸盐等。另一方面,由于畜、禽自身存在感染,使其肉制品携带病原体,如感染绦虫病的牛肉、猪肉,带有华枝睾吸虫的鱼,患有疯牛病、炭疽的牛肉,感染禽流感病毒、沙门氏菌的鸡、鸭等。
2.2 食品污染 人们吃进的各种食品在生产、加工、包装、储存、运输、销售等环节都有可能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一般分为生物性、化学性和放射性污染三大类。食品的生物性污染是食品被有害的细菌、病毒、寄生虫和真菌污染所致。据估计,世界上90%以上的食源性疾病是由20~30种微生物污染所致。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也是影响我国食品安全的最主要因素。食品的化学性污染来源复杂,种类繁多,主要包括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杀虫剂、除莠剂及灭鼠药的滥用,含有铅、镉、汞、砷等有害物质的“工业三废”污染,烘烤、熏制、腊制及高温烹调不当等产生的致癌物。食品放射性污染主要是食品吸收或吸附了外来放射性元素,以及核意外泄漏或核试验等。
2.3 人工添加 一方面为改善食品品质、色、香、味以及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添加剂,其种类和数量繁多,存在滥用现象。另一方面一些不法之徒利益熏心,为牟取暴利,恶意掺杂使假。再者,错加、投毒、误食造成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
2.4 非法生产经营 主要是中小城市、乡镇、大中城市城乡结合部以及农村的一些无照企业、个体商贩及家庭式作坊,具有规模小、隐蔽性强、分散、流动、经营方式灵活等特点,往往未经卫生许可,躲避卫生监管。由于大多生产条件简陋,难以达到食品生产经营的卫生要求,是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隐患。
3、食品卫生管理
3.1 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当加强自身的食品卫生管理,对食品安全及消费者健康负责。要健全本单位的食品卫生管理制度,配备专职或者兼职食品卫生管理人员,加强对所生产经营食品的检查工作。食品卫生管理人员的主要职责包括:①贯彻执行食品卫生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卫生标准,组织实施企业内部的食品卫生管理制度;②对企业的食品生产经营人员进行食品卫生知识、法律知识的宣传和培训;③对食品和食品生产经营过程进行管理、检验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3.2 食品生产企业所生产的食品和专用于食品的容器、包装材料及其它用具,必须按照卫生标准和卫生管理办法实施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或销售。其目的是为了防止不合格的食品流入市场,保证消费者食用安全,促进企业提高管理水平。
3.3 生产经营的定型包装食品必须在包装标识或者说明书上根据不同产品分别按照规定标出品名、产地、厂名、生产日期、批号(或者代号)、规格、配方或者主要成分、保存期限、食用或者使用方法等。食品的产品说明书或者商品标志,不得有夸大或者虚假的宣传内容。食品包装标识必须清楚,容易辨识。
3.4食品生产经营者采购食品及原料,要向供应方索取卫生许可证和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产品检验合格证明或者检验报告;在采购保健食品、进口保健食品、辐照食品、新资源食品时,应同时索取卫生部相关卫生许可批件(复印件);在采购鲜(冻)肉类时,应当索取畜产品检疫证,或者查看胴体上是否加盖有效的验讫印章,采购进口鲜(冻)肉类及其制品时,应索取出入境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食品生产经营者要健全食品采购进仓验收制度,确定专人严格把好进货验收关,在食品购销台帐上详细登记产品名称、供销单位、购销数量、产品批次、保质期限和相关证件,相关证件证明应当保存一年以上备查。对相关证件不符合要求或者证件与产品不相符的产品,不得采购进仓。食品及其原料生产者或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可的检测检验机构,按卫生标准卫生要求规定项目检验合格后出具的食品检验合格或化验单均属有效证件。食品采购索证,是食品生产经营者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堵塞不合格食品及其原料漏洞,确保货源质量卫生安全的重要措施,也是保障消费者健康安全的一个重要手段。
3.5 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和食品商贩,必须先取得卫生许可证方可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登记。未取得卫生许可证的,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食品生产经营者不得伪造、涂改、出借卫生许可证,不得超出许可范围进行生产经营。
3.6 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新参加工作和临时参加工作的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的,不得参加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4、食品的基本要求�
食品的一般卫生要求:食品应当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具有相应的色、香、味等感官性状。
1、无毒无害,即食品应安全卫生。无毒无害是指不造成食用者的急性、慢性疾病,不构成对人体的危害而言,或食品中虽含有极少量有毒、有害物质,但在正常食用情况下,不致危害人的健康。可见,所谓食品的无毒、无害是相对的,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必须在食品卫生标准规定的限量内。
2、食品应达到一定的营养要求,这是衡量食品卫生标准是否合格的标准。营养要求,不仅包括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营养素的含量,还包括该种食品的消化吸收率及对人体维持正常生理功能应发挥的作用。
3、食品应当具有相应的色、香、味等感官性状,这是衡量食品是否变质的重要标志。感官性状包括色、香、味及组织状态上的弹性、干湿、滑涩、清浊程度等靠人的感觉器官加以判定的性质状态。
婴幼儿食品的卫生要求:婴幼儿时期是人类生长发育的基础阶段,这类人群的身心健康和茁壮成长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提高。由于他们的消化系统、免疫系统不够完善,抵御疾病的能力较弱,所以专供婴幼儿的主、辅食品,除了具有食品的一般卫生要求外,必须符合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专项营养、卫生标准。如婴幼儿食品中不得加入香精、色素、糖精、味精等添加剂。在安徽阜阳劣质奶粉事件中,有些媒体将劣质奶粉称为“有毒奶粉”,其实是不准确的。奶粉本身并没有加入有毒有害物质,只是蛋白质含量不够,不能适合婴儿的生长发育需要。
食品不得加入药物。保健食品违规添加药物的现象很多,普通食品也有这种现象。东莞市加多宝饮料有限公司生产的饮料红色罐装王老吉含有中药夏枯草,违反了食品卫生法规定,在北京被消费者告上法庭。
4、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
(1)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的。
(2)含有毒、有害物质或者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的。
(3)含有致病性寄生虫、微生物的,或者微生物毒素含量超过国家限定标准的。
(4)未经兽医卫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及其制品。
(5)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等及其制品
(6)容器包装污秽不洁、严重破损或者运输工具不洁造成污染的。
(7)掺假、掺杂、伪造,影响营养、卫生的。仿冒知名品牌包装的行为属于工商局管理的范围。
(8)用非食品原料加工的,加入非食品用化学物质的或将非食品当作食品的。如使用皮革废料、毛发等非食品原料生产食用明胶和水解蛋白,再用这些为原料生产加工乳制品、儿童食品和其他食品。
(9)超过保质期限的;保质期是指在标签上规定的条件下,保持食品质量(品质)的最大期限,在此期限内,食品完全适于销售,超过此期限,虽然在一定时间内食品仍然可以食用,但禁止生产经营。
(10)为防病等特殊需要,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专门规定禁止出售的。如重大急性传染病流行期间禁止销售凉拌菜。
(11)含有未经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使用的添加剂或者农药残留超过国家规定容许量的。
(12) 其他不符合食品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如加入药物、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未按规定索证、无卫生许可证者生产的食品。
5、食品生产经营中的具体卫生要求
1、对环境的卫生要求:保持内外环境整洁,采取消除有害昆虫及其孳生条件的措施,与有毒、有害场所保持规定的距离;应当有相应的消毒、更衣、盥洗、采光、照明、通风、防腐、防尘、洗涤、污水排放、存放垃圾或者废弃物的设施。
2、对企业规模的卫生要求:应当具有与产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食品原料处理、加工、包装、贮存等厂房或场所。
3、对设备布局和工艺流程的卫生要求:应当合理,防止待加工食品与直接入口食品、原料与成品交叉污染,食品不得接触有毒物、不洁物。
4、对与食品相关用品的卫生要求:餐具、饮具和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使用前必须洗净、消毒,炊具、用具用后必须洗净,保持清洁;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应当对人体安全、无害;贮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包装、工具、设备和条件必须安全、无害,保持清洁,防止食品污染;直接入口的食品应当有小包装或者使用无毒、清洁的包装材料。

5、对食品生产经营人员的卫生要求:应当经常保持个人卫生(如衣着整洁、常剪指甲、常理头发、经常洗澡等);生产销售食品时,必须将手洗净,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销售直接入口的食品时,必须使用售货工具。

近年来,我国进入食品安全事件频发期。劣质奶粉、“苏丹红”辣酱、毛发酱油、石蜡火锅底料、瘦肉精、毒大米、地沟油……“问题食品”之多、涉及范围之广、造成恶果之重,已到了令人谈“食”色变的地步。商务部《我国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状况的调查报告》显示:尽管目前上市食品安全状况逐年好转,但食品安全仍存在超标、法律法规缺失、检测及环保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消费者对任何一类食品安全性的信任度均低于50%。接二连三的食品安全问题,正在沉重地打击人们的饮食信心……中国的食品怎么了?明天我们还能吃什么?本篇文章将持续更新2009年中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让大家能够有个清醒的认识:

一、多美滋婴儿奶粉问题

起因:浙江多省63名婴儿在饮用多美滋婴儿配方奶粉后出现肾结石的症状。

进展:根据国家质检总局的部署,上海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已与2009年2月11日开始对2008年9月14日前生产的“多美滋”奶粉的产品质量安全状况进行调查。

结果:最后确认只是虚惊一场,经相关部门查实该奶粉并无质量问题。

疑问:那这63名婴儿是因何而得肾结石的?

二、蒙牛特仑苏OMP奶

起因:蒙牛特仑苏OMP牛奶由于添加安全性不明物质OMP,它是蒙牛于2006年宣布与某机构联合研发,从牛奶中发现的一种微量存在的天然活性牛奶蛋白。蒙牛声称,这种OMP蛋白对人体骨密度提高和促进骨骼合成代谢具有独特机理和功效。但在中国对OMP的安全性尚未做出明确规定。

进展:国家质检总局有关负责人于2月11日通过其官方网站,对蒙牛牛奶产品添加OMP一事做出正式回应称:“目前国家正在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进行全面的清理整顿。对蒙牛特仑苏牛奶中的OMP物质的安全性,质检总局正在会同有关部门开展研究。对研究结果,将以适当方式予以公布。”

结果:卫生部质检总局等国家六部委组织认定,饮用特仑苏OMP牛奶没有健康危害。

反思:对于食品行业,为什么企业可以在产品中随意加入未经检验添加剂?

三、韩国的好丽友食品、海太饮料

起因:韩国的好丽友食品、海太饮料等6家生产商生产的食品和饮料由于使用了可能含有三聚氰胺的西班牙产的食品添加剂,相关食品已被下令召回。

进展:据好丽友食品的相关人士说,国内北方市场产品均是河北廊坊生产基地生产的,而上海等南方市场的产品均是上海青浦生产基地生产的。国内产品的原料采购与韩国总部是完全独立的,大部分都使用国内原料,奶粉全部从法国、新西兰进口,食品添加剂也有从法国、日本进口的,但是从未使用过来自西班牙的食品添加剂。

结果:还好,我们国内的好丽友食品都是在国内生成的,没有检测到三聚氰胺。

反思:加强进口食品的安全检查,不能完全相信“全进口”。

Ⅸ 关于食品卫生的几个主要问题!

1 食物安全水平不断提高,居民膳食营养得到改善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多、底子薄、较贫穷的发展中国家。从1949年到1980的40年间,全国居民家庭食物供给数量不足,品种单一,质量也不高。由此导致的结果是,广大居民家庭,特别是农村居民家庭生活质量低下,与营养不良相关产生多种慢性疾病。直到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居民的膳食营养状况才开始转变,粮食和其它主要动植物食物生产取得跨越式发展,对城乡居民家庭供给食物的数量和质量都显着提高,品种也显着增加,趋向多样化、优质化、安全化和方便化。2003年,农村和城镇人均消费的粮食为223.7kg和78.4kg,植物油为5.3kg和8.5kg,肉类为15.0kg和23.4kg,水产品为4.7kg和13.2kg。此外,城乡居民还消费相当数量的禽蛋、牛奶、豆类和果蔬等。这些数据表明,迄今全国城乡居民膳食结构显着改善,膳食质量明显提高,肉禽蛋等动物蛋白食物消费量增加较多。这样,城乡居民对能量和蛋白质的摄入量基本达到了营养标准,人均摄入能量2387kcal,蛋白质70.5g,脂肪54.7g。其中优质动物蛋白质所占比例有所提高。据权威部门调查,城乡居民动物性食物人均每日消费量分别由1992年的210g和69g上升到248g和126g。与1992年相比较,农民膳食结构也大有改善,优质蛋白质摄入量占蛋白质总量的比例由17%提高到31%,脂肪供能量的比例由19%提高到28%,碳水化合物供能的比例由70%下降到61%。
在我国粮食等主要食物生产量显着增长的同时,食物的合格率也不断提高。根据卫生部先后对90万个、120万~130万个样品的监测,从1992年到1994年的12年间,我国食品卫生平均合格率由61.5%提高到82.3%;到2001年进一步提高到88.6%,其中粮食、酒类、罐头、食糖、水产品、乳制品等13类产品抽样合格率均达到90%以上。2003年,卫生部对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的9类似239种市场销售食品进行抽样检测,合格品种达到232种,合格率高达97.1%。此外,卫生部还对食品中的污染物、添加剂、重金属等进行了专项抽检,在检测的583种样品中,合格的品种占领561种,检测出的常见污染物有13种,合格率高达96.23%。这些检测结果表明,中国食品安全水平提高速度较快。对此,农业部的监测结果也提供了佐证:农业部2001年进行3次,2002年和2003年分别进行5次,对蔬菜农药残留进行监测,其结果表明,这3年农药残留超标率依次为37.5%、16.4%和15.0%,2003年比2001年下降了22.5个百分点。农业部2003年对北京、天津、上海、深圳等4城市畜产品中瘦肉精的监测结果表明,平均不合格率为2.2%,比2001年大幅度下降了31.3个百分点。
2 我国食物安全问题依然严峻,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我国食物安全总体水平不断提高是事实。但是,食物安全问题依然严峻,千万不可掉以轻心,必须切实应对挑战。目前影响中国食物安全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6个方面:
2.1 微生物污染是危害食物安全的大敌
微生物污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及其毒素等多种污染。在中国,迄今微生物中毒仍居首位,占39.62%,化学性食物中毒占38.56%,动物植物性和原因不明的食物中毒的比例均在10%上下。如果进一步分析,在生物污染中,细菌性污染是涉及最广、影响最大、问题最多的一种污染。在中国由细菌引发的食源性疾病居首位,其中,肠类弧菌占31.1%,沙门氏菌占17.9%。在食物产、加、销、储、运等各项环节,因工艺方法不当或卫生操作疏漏等都会造成细菌和致病菌超标,危害食物质量标准。
2.2 化学性污染是危害食物安全的大患
所谓化学性污染,是指滥用或乱用农药、兽药、化肥、添加剂等化学品而造成食物中有害物质残留超标。农药残留、兽药残留、有机物污染、食品添加剂和饲料添加剂超标是化学性污染食物的隐患。主要有4条污染途径:一是滥用杀虫剂。在中国的杀虫剂中,有机磷农药产量占70%,其中高毒品种产量又占70%,是重要的污染源。二是滥用兽药。由于兽药安全性低,加之普遍滥用,故造成兽药残留超标现象严重。三是滥用添加剂。即在工业生产饲料中添加违禁药品,造成有害化学物质残留超标。四是农业环境污染。由于土壤、空气和水源等方面的污染,进而导致农业环境受污染之害,直接造成食物中重金属含量超标。
2.3 相关环节污染是危害食物安全的重要源流
由于动物防疫机构不健全,检验设备不完善,检验手段落后,致使畜禽疫病时起时伏,甚至一些原有疫病重新抬头,新的疫病不断出现,人畜共患病呈现扩大趋势。中国食物生产、加工、包装、储存、运输和销售等环节,生产规模小,经营分散,技术水平低,大量手工作坊式的小企业的产品很难达到质量标准。以食品加工、营销为例,迄今全国食品加工主体43.688万个,其中企业9.710万家,个体户33.979万个。食品营销主体1016.078万户,其中企业32.934万个,个体户983.144万个,食品超市7.11万家,经营食物的集贸市场9.927万座。在食品加工主体中,有70%是10人以下的家庭作坊式小型企业,缺乏生产符合卫生质量标准食品的必备生产技术条件,难免导致食物二次污染。还值得注意的一种现象是,食品经营者杂乱,尤其是在食品经营主体中,食品摊贩占很大比重,环境卫生条件恶劣,加之监管薄弱,无照经营者众多,假冒伪劣食品泛滥,甚至违法销售病畜病禽肉,成为传染病的重要发源地。
2.4 食源性疾病发生率较高
如前述,食源性疾病是中国的一个重要致病源,是食物安全问题的最直接表现之一。不论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在发达国家,食源性疾病发生率都比较高。
从目前统计数字看,中国每年食物中毒报告例数为2万~4万人。但专家估计这个数字不到实际发生数量的1/10。这意味着中国每年食物中毒例数至少在20万~40万人。按照卫生部的数据,全国近几年食物中毒呈现上升趋势,
2.5 市场混乱是造成食物安全久治不愈的顽疾
食物流通的载体是市场,然而,由于目前中国包括食物在内的商品市场体系还不健全,存在市场主体不成熟、市场秩序不规范、市场设施不先进、市场分布不平衡、市场中介作用不到位、城乡市场不协调等“六不”问题,导致食品市场交易秩序混乱,给不法分子造成可乘之机,致使食物安全问题警钟不断。多年来,食品违法事件不断发生,像毒米、毒酒、毒油、伪劣奶粉、毛发酱油、陈馅月饼、瘦肉精、增白剂,以及食物未标注转基因标识等,严重侵害了消费者在食物安全方面的权益,也极大损害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2003年,全国消协系统共受理食物方面的投诉60740件,其中涉及食物安全的投诉有1621件,涉及食物质量的投诉有29047件,涉及假冒食物的投诉有3553件,涉及虚假品质的投诉有838件。这里特别要指出的是,儿童食品安全隐患多多,像奶粉质量不达标,导致食用儿童高度营养不良,最典型的是阜阳令人触目晾心的伪劣奶粉事件。
2.6 科学营养知识贫乏是食物安全的隐患
合理的食物结构,平衡的食物营养,科学营养知识和科学消费方式对于确保食物安全具有决定意义。由于过去我国粮食等主要食物长期处于短缺的状态,在消费上多以满足数量为主,形成的消费观念与科学营养原理多有相悖。迄今,民众科学营养知识缺乏,存在多种食物营养“误区和盲点”,成为食物安全的隐患。诸如:误以为大鱼大肉就是高营养,结果大吃大喝、暴饮暴食,吃胖了身体吃出了病;误以为烧酒热量高、能量大,结果酗酒无度,喝伤了身体喝坏了胃;误以为烹饪用油越多越好,多吃素油无害;误以为吃补品和保健品就能保障健康,殊不知一日三餐的膳食安排不合理就会天天损害健康;误以为食物(如粮食)越精越细越好,殊不知适量消费粗食,益于健身强体,“杂食者,美食也;广食者,营养也”;误以为“三高”、“三低”食品(高脂肪、高蛋白和高能量;低矿物质、低维生素和低膳食纤维)是合理食物结构,盲目追求食物消费模式“西化”,导致高血压、糖尿病等“文明病”发病率升高。特别是营养十分单调的、被营养学家称为“垃圾食品”和“能量炸弹”的“洋快餐”,对广大少年儿童身体健康和发育很是不利。

Ⅹ 哪一种病原微生物所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发生率最高

沙门氏菌是最常见的一种食源性致病微生物
沙门氏菌属于沙门氏菌(沙门氏菌)一群在形态 文化特征 生化特性和抗原结构非常相似的革兰氏阴性杆菌 沙门氏菌中毒 因为喂活的细菌 人体的细菌生活和成长 一般来说当食物中的细菌含量的范围105~108cfu\\ \/g会引起食物中毒 和食品沙门氏菌的强式2x105cfu\\ \/g 蚕食的弱形式沙门氏菌108cfu\\ \/g 鼠伤寒沙门氏菌沙门氏菌食物中毒的最常见原因 猪霍乱沙门氏菌 肠炎沙门氏菌 等金枪鱼寿司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污染罪魁祸首L(+)酒石酸盐积极沙门氏菌菌株(也称为Java品种)
我国沙门氏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在细菌性食源性疾病 报告从2006年到200年在中国的病因明确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暴发70%~80%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 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网络使用建立模型评价说 美国每年有140万例伤寒沙门氏菌 导致168000人 15000人住院400人死亡 化工仪器分析同样 在欧盟所有的食源性暴发原因明确 由沙门氏菌引起较高 病原体对人类健康影响有更高的风险 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负担更大
虽然蛋 家禽和肉类产品是沙门氏菌病的主要媒介 但近年来 即食食品含有沙门氏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是多次发生尤其是海鲜 在美国 例如 今年4月 2008年 43 个州报告了1442例引起的食源性生吃西红柿 和辣椒在圣保罗沙门氏菌感染的确诊病例 286人住院 2人死亡 同年9月 吃鼠伤寒沙门氏菌污染的花生酱 在44个州的沙门氏菌感染642例9人死亡2010年5月 通过食用被沙门氏菌污染的鸡蛋爆发 截至9月份 美国2000多例确诊病例沙门氏菌 召回5亿个鸡蛋 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2012年7月 吃完Bareilly沙门氏菌污染Nchanga食源性沙门氏菌感染的金枪鱼 影响了28个州 证实425例患者 55病人住院

阅读全文

与微生物导致的食源性疾病占多少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4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09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0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1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1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1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09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07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9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2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1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1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0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93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3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2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2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8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1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