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大海里面有什么的东西
1、海洋中有海带
海带,是一种在低温海水中生长的大型海生褐藻,是一种可食用海藻,可以适用于拌、烧、炖、焖等烹饪方法。海带,褐藻纲,海带科。孢子体大型,褐色,扁平带状,最长可达20M。分叶片、柄部和固着器,固着器呈假根状。叶片为表皮、皮层和髓部组织所组成,叶片下部有孢子囊。
2、海洋中有水母
水母:是水生环境中重要的浮游生物,属于刺丝胞动物钵水母纲。水母是一种非常漂亮的水生动物。它的身体外形就像一把透明伞,伞状体的直径有大有小,大水母的伞状体直径可达2米。伞状体边缘长有一些须状的触手,有的触手可长达20-30米。
无论是热带的水域﹑温带的水域﹑浅水区﹑约百米深的海洋,甚至是淡水区都有它们的影踪。
5、海参
海参,属海参纲,是生活在海边至8000米的海洋棘皮动物,海参以海底藻类和浮游生物为食。 海参全身长满肉刺,广布于世界各海洋中。中国南海沿岸种类较多,约有二十余种海参可供食用。
6、矿产资源油气田
人类经济、生活的现代化,对石油的需求日益增多,石油在能源中发挥第一位的作用。但是,由于比较容易开采的陆地上的一些大油田,有的业已告罄,有的濒于枯竭。
❷ 大海里有哪些动物它们生活在哪里它们有什么本领
大海里有:鲨鱼、海马、金枪鱼、蓝鲸、巨螯蟹、虎鲸、双吻前口蝠鲼、大王酸浆鱿。
1、蓝鲸,一种海洋哺乳动物,被认为是已知的地球上生存过的体积最大的动物,长可达33米,重达181吨。蓝鲸的身躯瘦长,背部是青灰色的,不过在水中看起来有时颜色会比较淡。
2、巨螯蟹,现存最大的甲壳动物,体深橙色,有十长肢,上有白斑,前两肢发展成螯。最大的样本腿展开后长4.2米,体长38厘米,重20千克,寿命达100年。两只复眼长在身体前方,之间有两根棘刺。
3、虎鲸,一种大型齿鲸,身长为8-10米,体重9吨左右,头部略圆,具有不明显的喙;背鳍高而直立,弯曲长达1米,身长最大记录是9.75 米,体重9524千克。
4、双吻前口蝠鲼,翼展长5~6米,最长者可达9米。背部体色黑至灰蓝色。下面白色具灰色点斑,可用以识别不同个体。皮肤粗糙有鳞类似鲨鱼,体盘极宽且角尖,体盘宽为体盘长的2.2~2.4倍。
5、大王酸浆鱿又称巨枪乌贼,典型的深海巨鱿,是同种动物里最大的一种,世界最大的无脊椎动物,大多在南极海域周围2000米的深海栖息。
(2)海水里有哪些生物什么用扩展阅读:
鲨鱼身体呈纺锤状,头两侧有腮裂,但类似普通鱼。除个别例外,典型的鲨鱼皮肤坚硬,呈暗灰色,牙齿状鳞片使皮肤显得粗糙。尾部强壮有力,不对称、上翘;鳍呈尖状;吻尖,前突,吻下有新月形嘴及三角形尖牙。鲨鱼无鳔,需不停地游泳以免沉到水底。
海马属头侧扁,头每侧有2个鼻孔,头部弯曲与体近直角,鱼体粗侧扁,完全包于骨环中;嘴是尖尖的管形,口不能张合,因此只能吸食水中的小动物为食物,眼睛可以分别地各自向上下、左右或前后转动;胸腹部凸出,躯干部由10~12节骨环组成,一般体长15~30厘米左右。
尾部细长呈四棱形,尾端细尖,能卷曲握,常呈卷曲状;头部弯曲,与躯干部成一大钝角或直角,顶部具突出冠,冠端具小棘;吻呈管状;口小,端位;鳃孔小;全身完全由膜骨片包裹,有一无刺的背鳍,无腹鳍和尾鳍。
❸ 大海里都有些什么动物
大海里的动物有:海洋动物现知有大约20多万种,它们形态多样,包括微观的单细胞原生动物,一直到高等哺乳动物——鲸类等;海洋动物可分为海洋无脊椎动物、海洋原索动物和海洋脊椎动物等3个大的类群。
一、鲨鱼
鲨鱼早在恐龙出现前三亿年前就已经存在地球上,至今已超过五亿年,它们在近一亿年来几乎没有改变。鲨鱼,在古代叫作鲛、鲛鲨、沙鱼,是海洋中的庞然大物,所以号称“海中狼”。传统观念认为鲨鱼的软骨(即鱼翅)中蛋白质很高,但这是错误的。
鸡蛋的蛋白质远远超过鱼翅。此外,研究显示,由于鲨鱼体内易于富集汞,同时鲨鱼翅中含有一定量的神经毒素,故对人体有潜在危害。因为几十年来的大量猎杀,鲨鱼存在灭绝风险。
二、鲸鱼
鲸分为两类,一类是须鲸,一类是齿鲸。鲸属于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真兽亚纲,包含了大约98种生活在海洋、河流中的胎生哺乳动物。
中国海域就有30余种。鲸的所有种类中除几种生活在淡水外,其他均栖息于海洋。鲸本身定义比较模糊,鲸可以包含所有鲸类,还有特定科的鲸类。鲸中还包括所有海豚。
三、章鱼
章鱼:为章鱼科26属252种海洋软体动物的通称。为头足纲最大科,可分为深海多足蛸亚科、爱尔斗蛸亚科、谷蛸亚科和蛸亚科。体卵形或卵圆形,肌肉强健,外套腔开口窄,体表一般不具水孔。腕吸盘1列或2列。
雄性左侧或右侧第3腕茎化,腕腹缘具精沟,末端具勺状舌叶;茎化腕不能自断。漏斗外套锁退化。具1对退化针状内壳或无内壳。若具齿舌,齿舌侧齿一般单尖。胃和盲肠位于消化腺后部。
四、水母
水母:是水生环境中重要的浮游生物,属于刺丝胞动物钵水母纲。水母是一种非常漂亮的水生动物。它的身体外形就像一把透明伞,伞状体的直径有大有小,大水母的伞状体直径可达2米。伞状体边缘长有一些须状的触手,有的触手可长达20-30米。
五、海龟
海龟隶属龟鳖目、海龟科、海龟属。广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中国海龟北起山东、南至北部湾近海均有分布。长可达1米多,寿命最大为150岁左右。头顶有一对前额鳞。四肢如桨,前肢长于后肢,内侧各有一爪。头、颈和四肢不能缩入甲内。主要以海藻为食。
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鲨鱼
网络—鲸鱼
网络—章鱼
网络—水母
网络—海龟
❹ 海水有什么用处
调节气候、温度、大气环流,"大海是生命之源",,海路运输、 大海是21世纪的药库,拥有大量的药材资源。大海可以吸收二氧化碳,使我们的空气变得更加清新。大海中有很多矿产资源,而大量的矿产资源是现代科技发展的重要支柱。大海中的海参是含有高蛋白的名贵海味,而牡蛎含有一种抗生素,这种抗生素具有抗肿瘤作用。
大海生产石油,大海中产出的石油约占世界石油总可开采量的43%;大海中有一种叫做可燃冰的新能源,它样子像冰,可燃烧,可用作各种交通工具的能源,具有巨大的潜在价值;它给了大黄鱼、海带、龙虾等动物栖息的地方。
海水的成分与人体的血清和淋巴液十分相近。海水中有碘、钾、钙、镁、硫等元素及矿物催化剂,能够改善新陈代谢,协调内分泌器官的活动。海水中还含有大量生物刺激剂,可以促进内分泌腺的活动。海水中含的物质以结晶体状态渗入皮肤,可使皮肤变得有弹性和光滑。
❺ 大海里都有什么东西
大海里:
1、海带:海带是一种在低温海水中生长的大型海生褐藻,是一种可食用海藻。
2、水母:水母是水生环境中重要的浮游生物,属于刺丝胞动物钵水母纲。水母是一种非常漂亮的水生动物。它的身体外形就像一把透明伞。
3、海马:海马是刺鱼目海龙科暖海生数种小型鱼类的统称,是一种小型海洋动物,身长为5-30厘米。
4、自然资源:石油、煤、铁、铝钒土、锰、铜、石英研等。
动物们在海里自由自在的游来游去,通过到水面换气来获取氧气,有的通过腮过滤水中的氧气来生存,大部分会发荧光,多抗强压。;植物们吸收利用上层水层的生物的排泄或死亡生物的尸体(受重力作用而下沉)获得能量,这其实就是分解者功能。
5、生活着一种头上长着“灯笼”的鱼--深海𩽾𩾌鱼。
这种鱼的头上长着一个会发光的小肉球,在黑暗的海水里这种荧光吸引着其他好奇小鱼,而𩽾𩾌鱼只需要张着大嘴等着小鱼上钩就行了。再往下到了水下1200m,在这里你有机会看见大白鲨,这里也是它们下潜的最大深度。
❻ 大海里有什么植物和动物
珊瑚、各种海洋植物(海藻、海带等)、海洋浮游生物、软体动物(海星、水母、海参)、各种贝类、鱼类、哺乳动物(海豚、鲸)等等。
海里的动物有海马、鲨鱼、水母、金枪鱼、螃蟹、乌贼、章鱼、海龟、牡蛎、鲸鱼、鲍鱼、带鱼、白鲦鱼、压鲦鱼、红翅鱼、丁钩鱼、海豚、海狮等等;海里有植物以藻类植物为主,如蓝藻、红藻、褐藻、绿藻、珊瑚、海带、海绵、螺旋藻、轮藻等。
海里生活的动物,大多是在物种进化中未曾脱离水中生活的水生动物,或者是由陆生动物转化成水生动物的水生动物,它们可以在水中进行有氧呼吸,例如像鲸鱼则是用肺呼吸。
海里的植物则以水藻为主,间或有其他,像藻类植物繁殖速度是非常快的,因此在有的海域水藻疯狂生长则会造成海水富营养化,影响海里动物的生活,也影响附近植物的生长。
这些动物和植物都是相互依存的,如动物死后尸体腐烂成为了水生植物的营养,而很多植物又是动物的食材,因此它们谁也缺不了谁。
(6)海水里有哪些生物什么用扩展阅读:
我国海域的海洋生物,按照分布情况大致可以分为水域海洋生物和滩涂海洋生物两大类。在水域海洋生物中,鱼类、头足类(例如我们常吃的乌贼,也叫墨鱼)和虾、蟹类是最主要的海洋生物。其中以鱼类的品种最多,数量最大,构成了水域海洋生物的主体。
水域海洋生物种数的分布趋势是南多北少,即南海的种类较多,而黄海、渤海的种类较少。根据最新的调查资料,分布在我国滩涂上的海洋生物种类共有1580多种。
其中以软体动物(也就是平常我们所说的贝类)最多,有513种,其次是海藻358种,甲壳类(主要是平常我们所说的虾、蟹)308种,其他类群种类很少。我国沿海滩涂生物的种数与海域生物一样,也是自北向南逐渐增多。
一项综合全球海域数据的调查报告出炉了。已经登录的海洋鱼类有15304种,最终预计海洋鱼类大约有2万种。而已知的海洋生物有21万种,预计实际的数量则在这个数字的10倍以上,即210万种。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海洋生物
❼ 海洋生物的作用是什么
海洋面积占地球表面积的70%以上。由于海洋分布广阔,海域类型多样,海洋本身的深度不同,海洋与陆地接合部各具特征,形成了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及与陆地生态系统多种密切联系。海洋生物对陆地生物和整个生物圈都产生重要作用,具有较大的生态效应。
海洋生物包括海滨湿地及近海生物(如热带、亚热带河口海湾的红树林群落),浅水海岸带的海草群落,浅海生物群落及大洋深海生物群落等。浅海区及深海区表层生活有大量水生植物和浮游生物,能进行光合作用,是海洋生物的初级生产者。特别是在远离陆地的大洋区,海水营养贫乏,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浮游生物则是主要初级生产者,是其他海洋动物的生存基础,如蓝细菌和固氮蓝藻等。海洋深处是光线不能透射到达的黑暗场所,没有初级生产力,但也有大量种类的动物依赖水表转入的食物而生存,这些动物形成了特殊的适应能力,如形成发光器官、弱光区则有特别发达的视觉、捕食器官的增大、雌雄共生等。总之,海洋生物在海洋和陆地周围形成了一个完善的立体分布、能量利用体系。
(1)海洋生物是地球上最大的环境净化者。陆地生物产生的各种有机物、代谢产物和环境释放物都要经江河或大气进入海洋,沉淀于近海底部和溶于水中,海洋生物则是这些物质的捕获者,使海底沉积层稳定,清除水体的富营养化,增加水体透明度。如果没有大量的海洋生物,海水的有机污染就会不断积累,地球生态就不能保持平衡,陆地生物也不能生存。
(2)海洋生物给陆地生物提供了丰富的产品。大量海洋植物和动物产品补充着陆地生物食物链,在有的地区海洋经济是人类的主要依靠。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加,陆地资源的不足,开发海洋资源将显得愈加重要。沿海岸陆地动物依靠海洋生物生存,如红树林是鸟类的重要分布区,海洋的鱼类、贝类及爬行类动物和海草、海藻等植物是鸟类和陆地动物的食物源。
(3)海洋生物非正常生长造成的危害。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快,陆地资源的快速消耗,大量有机物和有毒污染物排入海洋,使近海动物减少,而浮游生物增多,或海草生长过多,造成海洋生物的发展不平衡,因此出现了大区域的赤潮、黄潮现象。从而影响了陆地生物的生存环境。保护海洋生态和海洋生物是21世纪的又一艰巨任务。
知识点
海水温度
海水温度是反映海水热状况的一个物理量。世界海洋的水温变化一般在-2℃—30℃之间,其中年平均水温超过20℃的区域占整个海洋面积的一半以上。海水温度有日、月、年、多年等周期性变化和不规则的变化,它主要取决于海洋热收支状况及其时间变化。经直接观测表明:海水温度日变化很小,变化水深范围从0—30米处,而年变化可到达水深350米左右处。在水深350米左右处,有一恒温层。但随深度增加,水温逐渐下降(每深1000米,约下降1°—2℃),在水深3000—4000米处,温度达到2°—-1℃。海水温度是海洋水文状况中最重要的因子之一,常作为研究水团性质,描述水团运动的基本指标。研究海水温度的时空分布及变化规律,不仅是海洋学的重要内容,而且对气象、航海、捕捞业和水声等学科也很重要。
❽ 海里有什么生物
包括海洋动物、海洋植物、微生物及病毒等,其中海洋动物包括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包括各种螺类和贝类。有脊椎动物包括各种鱼类和大型海洋动物。
❾ 深海生物有哪些作用
科学家通过深海考察,在太平洋加拉帕戈斯群岛之东南320公里,深度为2600米的海底火山附近,发现有不靠阳光生存的动物。阳光最多能到达海平面下100~300米,那里是一片漆黑,但却有大量长达1米的蠕虫(像水族馆的管虫)和30厘米大的巨蛤。另外,还有一些淡黄色的贻贝和白蟹。
另一次深海科学考察中,在离南加利福尼亚150海里的海底火山口,深度同是2600米的地方,科学家除了再次发现上述各种生物外,还发现了一种长得很像白鳗的鱼,这更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完全不依靠阳光生存的脊椎动物。这两次惊人的发现,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极大兴趣:在没有阳光的深海世界里,这些生物为什么能生存下来,而且长得越来越旺盛呢?
科学家几经研究,揭开了这个奥秘。原来,在海底的地壳移动时,产生了海底裂缝,当海水渗入这些裂缝,并在里面循环流动时,水温便升高到350摄氏度左右。热水把附近岩石中的矿物质(主要是硫磺)溶解出来,在高热和压力的作用下,和水反应合成硫化氢,培育恶臭和有毒的东西,这就是火山口附近一些生物的能量来源。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蠕虫、巨蛤或是贻贝,其消化系统大部分已退化,取而代之的是体内寄生着大量的硫细菌。这些深海生物和硫细菌两者互相相依赖,共同生存。一方面,深海生物为硫细菌提供一个稳定的生活环境,以及合成营养的原料(硫化氢、二氧化碳和氧气);另一方面,硫细菌则通过一连串的化学作用合成营养(碳水化合物)来回报深海生物。这个情况,就好像陆地上植物的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合成碳水化合物一样。不同之处,只是高能量的硫化氢取代了阳光。
但是,最令科学家迷惑不解的是,那些深海生物的体内存在着大量硫化氢,却仍能健康生长。硫化氢对生物的毒性并不亚于人们熟悉的氰化物,它能取代氧而和进行呼吸作用的酵素结合,因而能使生物窒息致死。研究人员已查出蠕虫血液时的血红素,它除了有运载氧气作用外,同时对硫化氢亦有极强的吸附力,从而防止硫化氢与进行呼吸作用的酵素结合,直接把硫化氢运往硫细菌寄生的器官中。而巨蛤体内则有一种特别分子去运载硫化氢,消除其毒性。至于其他深海生物的硫化氢“解毒”机制,则仍有待研究。
目前对有关深海火山附近生物的了解,虽然仍未完全,但已引起科学家的联想:在一些拥有高能量物质的环境里,例如含硫化氢和甲烷的沼泽,可能存在着类似的生物。由此看来,随着科学的发展,这个没有阳光的黑暗世界,终有一会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❿ 哪些海底生物有药物用途
我国应用海洋药物治疗疾病有着悠久的历史,仅本草纲目中收录的药用海洋生物就达90多种。
1.在中药中被称为石绝明的名贵中药,其实就是鲍鱼的外壳。具有疗肝、肺风热、清除内胀的功效。此外,鲍鱼肉不仅鲜美,还可以补肝肾、益经明目、开胃营养。
2.珍珠。海水珍珠具有美容和药用价值,有镇静安神、清肝明目、解毒生津的功效。
3.海带。它是海藻的一种,我国海带资源丰富,种养殖技术先进,年产量居世界第一,我国的海洋科学家们经过多年研究成功地从海带中提取出褐藻、多糖硫酸酯,并制成海洋西药,主要用来治疗肾病综合症和中早期慢性肾衰节疾病,我国科学家在国际上还率先展开了海带基因工程方面的研究工作,目前地把乙肝疫苗基因导入海带,使口服海带,可以达到免疫乙肝的目的。
4.鲨鱼。鲨鱼的软骨中有一种抑制因子,它能阻止肿瘤周围毛细血管生成,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在深海环境中栖息的巨型鲨,它的肝脏中还有一种叫角沙硒的生化物质,用它做成的药物,除了治疗癌症以外,对肝炎、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也有显着的临床效果。
海洋药物之所以对人类许多种疾病具有明显的疗效,主要是因为海洋生物物种之间的生态作用,远比陆生生物复杂和广泛,许多海洋化合物的生物活性远比陆生生物活性强。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是很特殊的,它的生活方式是特殊的,很多海洋生物是实行固有形态的生活,它在生活过程中间,为了适应生存竞争,必须产生一些特殊的化学防御机制,产生一些活性物质,这样它们就能够在特殊的海洋环境里生存。
到目前为止,在海洋生物中已经被发现了上千种具有重要生理机能及药理活性的化合物,在我国近海也已发现具有药用价值的生物700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