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生物信息 > 如何的制片生物

如何的制片生物

发布时间:2022-08-12 19:23:00

‘壹’ 生物制片的基本步骤

一 目的:
1.学习并掌握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
2.完成基本实验要求的基础上,依自己的兴趣,制作更多的临时装片

二 背景知识(点击展开)

三 实验内容
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四 实验用品
滴管、纱布、镊子、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清水、刀片、染液(碘液)

五 实验材料
洋葱表皮细胞、其他感兴趣的生物材料

六 实验步骤
1.擦拭载玻片、盖玻片(动画)
2.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动画)(图zx-21)
3.在洋葱内表皮用刀片划出一个约1cm2的正方形(在使用刀片时注意安全),用镊子撕取洋葱内表皮(动画)(图zx-22)
4.将内表皮置于载玻片的清水中,并使之铺开(动画)(图zx-23)
5.从一侧开始慢慢盖上盖玻片,不能有气泡产生(动画) (图zx-24)
6.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染液(动画)
7.然后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取多余的染液,使洋葱表皮细胞均匀染色(动画)
8.显微镜下观察。(图zx-25)

染色后的洋葱细胞(示细胞核)(图)

显微镜使用的注意事项
1.搬动显微镜时,要一手握镜臂,一手扶镜座,两上臂紧靠胸壁。切勿一手斜提,前后摆动,以防镜头或其他零件跌落。
2.观察标本时,显微镜离实验台边缘应保持一定距离(5cm),以免显微镜翻倒落地。镜柱与镜臂间的倾斜角度不得超过45度,用完立即还原。
3.使用时要严格按步骤操作,熟悉显微镜各部件性能,掌握粗、细调节钮的转动方向与镜筒升降关系。转动粗调节钮向下时,眼睛必须注视物镜头。
4.观察带有液体的临时标本时要加盖片,不能使用倾斜关节,以免液体污染镜头和显微镜。
5.粗、细调节钮要配合使用,细调节钮不能单方向过度旋转,调节焦距时,要从侧面注视镜筒下降,以免压坏标本和镜头。
6.用单筒显微镜观察标本,应双眼同时睁开,左眼观察物像,右眼用以绘图,左手调节焦距,右手移动标本或绘图。
7.禁止随意拧开或调换目镜、物镜和聚光器等零件。
8.显微镜光学部件有污垢,可用擦镜纸或绸布擦净,切勿用手指、粗纸或手帕去擦,以防损坏镜面。
9.凡有腐蚀性和挥发性的化学试剂和药品,如碘、乙醇溶液、酸类、碱类等都不可与显微镜接触,如不慎污染时,应立即擦干净。不要任意取下目镜,谨防灰尘落入镜筒。
10.使用油镜观察样品后,随即用二甲苯将油镜镜头和载波片擦净,以防其他的物镜玻璃上沾上香柏油。二甲苯有毒,使用后马上洗手。
11.实验完毕,要将玻片取出,用擦镜纸将镜头擦拭干净后移开,不能与通光孔相对。用绸布包好,放回镜箱。切不可把显微镜放在直射光线下曝晒。

显微摄影操作的重要注意事项

1.摄影者对显微摄影装置的调整:包括两目镜瞳孔间距的调整和个人屈光不正的校正。前者指将两目镜的距离按个人的瞳孔间距进行调整,拉动目镜或捻转瞳孔间距调节螺旋。校正屈光时应转动目镜筒上的屈光度调节环,使物镜视野中心的“十”字由单线调成双线,达到完全清晰,并且左右眼应分别调整。每个拍摄者都不宜省略这一步。
2.物镜与摄相目镜不同组合的选择:摄影目镜除放大功能外,并不具备空间分辨功能,只有物镜才具有空间分辨力。在一般条件下,对组织切片厚度在20 μm以下者,应尽量选择较高倍物镜,例如欲放大实物50倍时,选择“20×”物镜配以“2.5×”目镜的组合方式,其清晰度比“10×”物镜及“5×”目镜的组合方式要高些。但是也要考虑切片薄厚和观察标本的特异性的问题,例如在厚度为30 μm以上的冰冻切片上,观察蜿蜒走行的神经纤维或血管时,由于较低倍物镜的焦点深度较长,有利于从不同深度、层次或角度,连续观察分析不在同一平面上走行的神经或血管影像。在这种情况下,还可将物镜与目镜不同组合多次拍摄,最终择其效果最佳者。
3.聚光器的调控使用问题:经验较少的摄影者往往缺少对聚光器高度的调节,也不知光源是否偏离视野中心。不少人只进行了物镜与组织切片间的所谓“上聚焦”,而没有进行聚光器与组织切片间的“下聚焦”,这当然也无法获得最佳清晰度的成像底片。 Kohler 照明法操做步骤如下:①将视场光阑缩至最小,使光阑叶片的通孔呈现其八角形影像;②两手分别捻转载片台下的左右定心螺丝,使光阑影像与视场中心圆圈重合,以校正光路;③调节聚光器高度,使八角形光阑影像由模糊变清晰,即“下聚焦”;④散大该光阑至135帧幅边框(指常规135型负片画幅,24 mm×36 mm)影像外周。再次微调聚光器高度,使光阑象最清晰为止。每变换一次放大倍率时,都要重复进行如上调整步骤。
4.提高摄影反差:组织结构对比反差的好坏,当然取决于组织制备技术的质量。这是提高显微摄影质量的重要环节。但是一般情况下,为了弥补切片中对比反差的不足,常可采用如下的补救措施:①按照物镜上的数值孔径值即NA值,相应地进行聚光器孔径光阑的匹配调节。一般质量优良的物镜镜头上,除标有放大倍率外,同时还标有NA值,NA值越大者空间分辨率相对越高。②如果按此法调节NA值转盘后,若由于组织制备欠佳致使影像反差仍然不足时,则可将物镜孔径光阑的NA值再适当缩小,例如10x物镜可调至0.19等。③如经过上述措施影像反差仍不好,则可将视场光阑从135(指常规135照片画幅24 mm×36 mm)边框外缩至边框内,然后在暗室扩放时,再将视场光阑影像除去。当然,上述的后两种措施,只不过是一种稍作修正的补救办法而已。
5.低倍摄影难度大:低倍摄影有其特殊优点,例如在1(物)×2.5(目)放大倍率下,可拍摄大鼠脑切片一侧全貌,对总览特异性标记物的分布有一目了然之效果,但是低倍物镜分辨力低,焦深较长,利用微调螺旋进行精确聚焦有一定难度。为避免视力的个体差异,应采取欠焦、过焦、正焦3步,聚焦不宜反复进行。
6.油浸镜头的使用:100×的物镜多为油浸镜头,然而,使用后常因镜头擦不净而使镜头受损。替代的办法是滴加超纯水或双蒸水,观察效果与香柏油差别不大。由于100×物镜镜头与切片距离极近,极易碰损镜头,必须先以40×物镜聚焦,再转至100×物镜,轻轻转动聚焦微调螺旋至焦点。为避免镜头损伤,新型100×物镜常有弹簧装置,可使镜头微动伸缩而避免其损伤。
7.其它注意事项: ①按照常规,彩色胶卷应加LBD(色温变换)滤片,黑白胶卷应加IF550(绿色)滤片。LBD滤片可使日光型彩卷获得最佳色温补偿,IF550 滤片则可使黑白卷分光感度与人眼者接近。尽管有人认为不一定需要滤光处理,但因为摄影取决于胶片的化学感光度,并不取决于人们眼睛对视野的直观感受,还是加滤光片为好。②曝光时间的选定,也是一个必需注意的问题。已知在光强与曝光时间两个参数之间,有许多不同的组合,均在曝光的“安全”范围内,但所谓的“安全”范围,并不等于最佳条件,所以作者认为限定曝光时间还是十分必要的,其道理在于胶卷化学感光度有一定限制,一个胶卷36个帧幅若随意变动曝光时间,在36张之间差异将很大,而冲洗胶卷是在同一条件下,难免有些帧幅显影不佳。依据作者的经验,曝光时间一般限定在0.5~1 s,底片的影像效果较佳。③要将重点拍摄的结构置于视场中心,因为自动曝光装置测得的曝光时间,是以视场中心区为标准,而偏离中心区越远越不准。有时为了兼顾结构局解关系,而重点结构又不在视场中心时,则可采取点(spot)曝光法。④若需将一张切片上的结构拍为几张,之后拼接时,可在New Vanox 显微摄影仪器上设有一个锁定键(lock),有利于解决这一问题,以使同一结构的几个帧幅曝光时间一致,然后在洗照片时将这组照片同时放入显影液与定影液。

‘贰’ 高中生物 为什么先制片后水解 到底什么叫制片

观察DNA和RNA的分布实验。用口腔上皮细胞或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先制片的目的是为了让细胞贴附在载玻片上。后解离是为了便于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利于染色剂进入细胞,以及便于染色剂着色。
如果先解离,细胞已经被分散开或破坏,则无法使其固定在玻片上。解离完之后还要冲洗,则可能导致细胞被冲走。所以先固定。

‘叁’ 光学和电子显微镜样品制备的制片法

显微制片法一般包括切片法、整体封片法、涂片法和压片法4类。①切片法。光学显微镜的切片厚度在2~25微米之间,一般动植物材料的切片以厚10微米左右为合适。切片法根据包埋剂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常用的是石蜡切片法、棉胶切片法、冰冻切片法、乙二醇甲基丙烯酸脂法(简称GMA法)。石蜡切片法包括固定、包埋、切片、染色、脱水和封固等步骤。关键是把生物材料用石蜡包埋,以石蜡为支持物,把浸在蜡块中的生物材料切成理想的薄片。操作过程为:固定→水洗→从低浓度逐级到高浓度酒精脱水→二甲苯透明→浸蜡→包埋→切片→贴片→二甲苯脱蜡→逐级从高浓度到低浓度酒精处理,最后过渡到水→染色→逐级从低浓度到高浓度酒精脱水→二甲苯透明→树脂胶封固。其中的基本步骤在各种制片技术中都是相同的。②整体封片法。用于单细胞、微小生物体或分散的器官的整装制片方法。此法也需要经过固定、染色、脱水、透明和封固各个步骤。草履虫和昆虫口器制片即用此法。③涂片法。把易于分散的生物标本涂布在载玻片上的制片方法。血液涂片便是一例。④压片法。将天然的、易于分散的组织或经过处理后易于分散的组织,如动物的精母细胞、根尖细胞等放在载玻片上、再加盖玻片,用力压碎组织,使细胞或细胞内的结构铺展成一层的制片方法。压片法常用于观察染色体,通常用醋酸洋红、地衣红和石炭酸复红染色。

‘肆’ 生物制片方法有哪些主要包括哪些步骤

生物制片的方法主要包括动物或者是植物细胞的制片,有永久装片也有一些切片图片还有其他的一些装片。不同的装片方法是不一样的。

‘伍’ 生物制作临时装片的过程

一擦二滴三取四浸五盖六染七吸.
1:擦净载玻片和盖玻片
2:滴一滴清水于洁净的载玻片上
3:取材
4:将材料放入载玻片的液滴中展平
5:盖上盖玻片,注意轻放,防止产生气泡
6:将染液滴于盖玻片的一侧
7: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染液,让染液通过材料,给材料着色

‘陆’ 如何简单制作生物显微镜切片

如何简单制作生物显微镜切片
1、我们准备一片干净的载玻片,然后在上面滴一滴蒸馏水,最佳的位置是在载玻片的右边三分之一出,为什么呢主要是左边方便贴标签

2、把制作好的切片或者需要观察的培养液滴进蒸馏水中

3、拿着盖玻片使用约四十五度的角慢慢放下,让盖玻片盖住标本不要有气泡,被挤出来的多余的水用吸纸给吸干这样就算可以完成了

‘柒’ 生物显微镜玻片怎么做

方法:

涂片:将材料均匀地涂布在载玻片上。

装片:将生物材料置于载玻片和盖片之间,施加一定压力,将组织细胞压散。

切片: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玻片标本。


当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应用薄薄的易碎透明小片,这个小片就是玻片。

‘捌’ 生物切片怎么做

①用纱布将玻片擦拭干净;
②在洁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动物细胞用0.9%的生理盐水),水量不宜过多,也不能太少; ③从生物体上取材,放在水滴中;
④对撕取的薄膜要展平,挑取的材料要涂抹几下,避免细胞重叠,看不清细胞机构;
⑤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为防止产生气泡),然后缓缓地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
⑥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染液;
⑦在与滴染液相对的一侧用吸水纸吸取多余的染液。
(纯手工码字,希望满意)

‘玖’ 几种生物制片方法各适宜观察什么生物样品

装片:可观察从生物体上取下来的细胞(如口腔上皮细胞、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或个体微小的生物如衣藻、水绵、水螅、青霉结构
切片:用于观察用特制刀具把生物体的组织或矿物切成的薄片,如叶片切片(观察叶片结构气孔等结构)
切片:用于观察悬液状态的生物材料,如人的血液血细胞的观察

‘拾’ 请你写出采集微生物的制片过程

1.采集合适的样本于无菌容器中;
2.准备无菌试管,在其中加入无菌肉汤.
3.将样本接种于上述试管中,35℃培养18h~24h,取肉汤涂片或接种于合适的培养基上即可.

阅读全文

与如何的制片生物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4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09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0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1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1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1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09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07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9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2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1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1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0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93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3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2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2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8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1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68